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鲟龙 (鱘龍) 拼音xún lóng
  • 即鲟鳇。 明 黄省曾 《鱼经·江海诸品》:“江海之产有鲟鳇之鱼…… 广州 谓之鲟龙之鱼,云类龙而无角。”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鳞语·鱼:“一曰鲟龙鱼,长至丈,有甲无鳞,鱼之至贵者也。”参见“ 鲟鳇 ”。
汉语大词典 鲟鳇 (鱘鰉) 拼音xún huáng
  • 亦作“鲟鳇”。 鱼名。一名鳣。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肉铺:“大鱼鲊、鲟鳇鱼鲊等类。” 明 徐渭 《送娄某丞丹阳》诗:“应怜道路疲迎送,莫买鲟鳇糜俸钱。”红楼梦第五三回:“一面忙展开单子看时,只见上面写着:‘大鹿三十只……鲟鳇鱼二个。’”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鲟鳇》:“鲟鳇,一名鳣,产江河及近海深水中。无鳞,状似鲟鱼,长者至一二丈,背有骨甲,鼻长,口近颔下,有触须。脂深黄,与淡黄色之肉层层相间。脊骨及鼻皆软脆,谓之鲟鱼骨,可入馔。”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鲟鳇》:“ 奉天 之鱼,至为肥美,而鲟鳇尤奇。巨口细睛,鼻端有角,大者丈许,重可三百斤,冬日可食,都人目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