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违言 (違言) 拼音wéi yán
  • (1).因语言不合而失和。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 息 有违言, 息侯 伐 郑 。” 杜预 注:“以言语相违恨也。”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客主违言,徵贰太仆。”明史·郑辰传:“ 辰 为人重义轻财……在 山西 与同僚 杜佥事 有违言。 杜 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陈彦彬 《论收回利权之宜有根本解决》:“未几,又与 英 法 有违言,而 圆明园 尤足痛心。”
  • (2).不合情理的话;不适当的话。管子·戒:“邪行亡乎体,违言不存口。” 元 元明善 《丞相淮安忠武王碑》:“时亲王有违言,王按剑陈祖宗宝训。”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时 倭文端公 方以首揆掌院,偶有违言,遂疑 倭公 迂阔,沮大计。”
  • (3).失信;食言。太平广记卷三三七引 宋 李隐 《潇湘录·张勍》:“素闻将军誓言,不害 恒阳 人,将军幸不违言。”
国语辞典 违言 拼音wéi yán
  • 1.由于言语冲突而失和。《左传。隐公十一年》:「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
  • 2.不合理的言论。《管子。戒》:「邪行亡乎礼,违言不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