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虚字 拼音xū zì
  • (1).即虚词。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而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朱子语类卷六七:“且如解,只是添虚字去迎过意来,便得。今人解,迺去添他实字,却是借他做己意説了。” 宋 楼昉 过庭录:“文字之妙,只在几箇助辞虚字上……助乱虚字,是过接斡旋千转万化处。” 杜甫 《峡口》诗 清 仇兆鳌 题解:“诗句中用虚字,贵乎逸而有致。 谢朓 诗‘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不如 老杜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
  • (2).无用的赘字。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近 任昉 、 王元长 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参见“ 虚语 ”。
國語辭典 虚字 拼音xū zì
  • 1.无用的赘字。南朝梁。钟嵘诗品序〉:「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
  • 2.语法学上指无具体意义的字,如介词、连接词、助词、叹词等。也称为「虚字眼儿」。
漢語大詞典 虚语 (虚語) 拼音xū yǔ
  • (1).假话;空话。列子·周穆王:“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汉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仁不可恃,善不可依’,谓徒虚语,乃今知之。”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人言天下名山水,多为浮屠所占,岂虚语哉?”
  • (2).不用典故的语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近 任昉 、 王元长 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