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块垒 (塊壘) 拼音kuài lěi
  • 亦作“ 块礨 ”。亦作“ 块磊 ”。
  • (1).泛指郁积之物。宋书·五行志五:“ 宋文帝 元嘉 二十九年十一月己卯朔,日始出,色赤如血,外生牙,块礨不圆。”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效颦》:“[丑]姐姐休要取笑。你再看 西施 妹子,眉梁间有些块垒,觉道一发俊俏。我如今眉梁间像是也有些块垒,你看我比着他的如何?”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初六》:“最后移镜窥月,大於寻常所见者约数十倍。光所映处,纹如冰裂,分出无数块垒,西人谓皆月面上山影也。”
  • (2).比喻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 宋 刘弇 《莆田杂诗》之十六:“赖足樽中物,时将块磊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一身剩有鬚眉在,小饮能令块垒消。”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在我热情忠实的小朋友面前,略消了我的胸中块垒之后,我愿报告小朋友一个大家欢喜的消息。”参见“ 垒块 ”。
漢語大詞典 垒块 (壘塊) 拼音lěi kuài
  • 谓心中郁结的不平之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籍 胷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明 李贽 《杂说》:“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於千载。”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四章:“不免借古人的酒杯,来浇自己之垒块;而嬉笑怒骂,便也都成文章。”
國語辭典 垒块 拼音lěi kuài
  • 比喻胸中积存不平之气,抑郁不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也作「磊块」、「块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