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一举 (一舉) 拼音yī jǔ
  • (1).谓一次行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唐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楼船一举争沸腾,烽火四连相隐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他盘算了一天一夜,得了一个妙计,以为非但得差,就是得缺升官,也就在此一举的了。”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他﹞继而一想,今天这一举,可是得罪了许多人。”
  • (2).谓鸟类一飞。 汉 贾谊 《惜誓》:“黄鵠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紆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宋 苏轼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弋人悵何慕,一举渺江海。”参见“ 一举千里 ”。
  • (3).古代称一次杀牲陈设盛馔为“一举”。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 郑玄 注:“杀牲盛饌曰举。王日一举以朝食也。”
  • (4).谓举起一次。北齐书·和士开传:“ 士开 有难色。是人云:‘此物甚易与,王不须疑惑,请为王先尝之。’一举便尽。”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公子端起盅子来,虚举了一举,就放下了。”
  • (5).一次应试。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 张童子 生九年,自州县达礼部,一举而进立于二百之列。”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 维 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参见“ 一举成名 ”。
國語辭典 一举 拼音yī jǔ
  • 一种举动、一次行动。《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一》:「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老夫自到京师,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
漢語大詞典 一举千里 (一舉千里) 拼音yī jǔ qiān lǐ
國語辭典 一举千里 拼音yī jǔ qiān lǐ
  • 一飞就是千里。比喻前程远大。《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
漢語大詞典 一举成名 (一舉成名) 拼音yī jǔ chéng míng
  • 原指士子一旦科举及第就天下闻名,后亦泛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唐 韩愈 《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 萧雅 勤苦攻书,后来一举成名,直做到尚书地位。”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这何尝有丝毫恶意?不过着了当时通行的才子佳人小说的迷,想一举成名,天子做媒,表妹入抱而已。”
國語辭典 一举成名 拼音yī jǔ chéng míng
  • 旧指一次科举便登第成名。今泛称作成一事而因此声名远播。《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子瞻一举成名,御笔除翰林学士,锦衣玉食,前呼后拥,富贵非常。」《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更是早晚用功,指望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