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流窜 (流竄) 拼音liú cuàn
  • (1).到处乱跑;转徙。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一》:“君臣失礼,政教陵迟,犯法者众,亡命流窜而不擒获。前后相积,布满山野。”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此千人而在山谷耶,或可以事前而不为多鱼之漏,其奈运械之路絶,而流窜之势穷,充其量不过陷数四之州县,麋烂百数十里之生灵。” 吴晗 《论晚明“流寇”》:“最后到了 李自成 在一六四三年渡 汉江 陷 荆襄 后,恍然于统治集团的庸劣无能,才决定建立一新政权。从此便攻城守地,分置官守,作争夺政权的步骤,一反过去流窜的作风。”
  • (2).流放。 唐 韩愈 《杏花》诗:“二年流窜出 岭 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下》:“逮 舜 之世而后有流窜放殛之事,犹不尽置之死,盖古人之重杀如此。” 郭沫若 《天地玄黄·向普希金看齐》:“他以他那叛逆的思想被沙皇政府监视,过流窜生活。”
國語辭典 流窜 拼音liú cuàn
  • 1.流亡逃窜。如:「一听到政府军打来了,这些乌合之众马上四处流窜。」《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武三思擅权,法善时常察听妖祥,保护中宗,相王及玄宗,大为三思所忌,流窜南海。」
  • 2.因犯罪而放逐到偏远地方。《北史。卷九五。蛮列传》:「诞时年数岁,流窜大阳蛮中,遂习其俗。」《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见流窜者,更不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