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五后得智
(五後得智)
- 【佛學大辭典】
- (名數)菩薩之行滿足後所起之化他智慧也:一、通達智,欲見之境界自在得之智也。二、隨念智,憶念在觀心中了知諸法之相,出觀後亦得不忘之智也。三、安立智,在了知之諸境界,能立正教使他人修行之智也。四、和合智,由得了之智慧,觀察一切諸法和合之境界,轉一切煩惱而為菩提之智也。五、如意智,自己所欲之一切事得自在之智也。
- 【佛學次第統編】
- 攝大乘論釋云五後得智:後得智者,菩薩行滿化他之智也。謂菩薩起行度生,分別顯示,而能覺了通達諸法,憶持不失,建立正教。令他修行,觀一切法,隨緣和合,隨意所欲,無不滿足,故有五種之別也。
一、通達 通達者,謂菩薩由此後得智,而能於觀心中,所知所見境界,一切諸法,皆悉無礙也。
二、隨念 隨念者,亦名憶持,謂菩薩由後得智,於前觀心中,通達諸法境界之相,出觀之後,皆能隨念憶持不失也。
三、安立 安立亦名成立,謂菩薩由後得智,於所通達諸法境界,能立正教,令他修行也。
四、和合 和合亦名相雜。謂菩薩由後得智,於先所緣一切諸法,和合相雜境界,而能觀察照了,由此觀察,即得轉一切煩惱而依菩提也。
五、如意 如意者,謂菩薩由後得智,既得轉煩惱依菩提,故於一切所欲,皆悉隨意,如轉大地作黃金是也。 - 【三藏法數】
- (出攝大乘論釋)
後得智者,菩薩行滿化他之智也。謂菩薩起行度生,分別顯示,而能覺了,通達諸法,憶持不失,建立正教,令他修行。觀一切法,隨緣和合,隨意所欲,無不滿足,故有五種之別也。
〔一、通達〕,通達者,謂菩薩由此後得智,而能於觀心中所知所見境界,一切諸法皆悉無礙也。
〔二、隨念〕,隨念者,亦名憶持,謂菩薩由後得智,於前觀心中通達諸法境界之相,出觀之後,皆能隨念憶持不失也。
〔三、安立〕,安立亦名成立,謂菩薩由後得智,於所通達諸法境界,能立正教,令他修行也。
〔四、和合〕,和合亦名相雜,謂菩薩由後得智,於先所緣一切諸法和合相雜境界,而能觀察照了。由此觀察,即得轉一切煩惱而依菩提也。
〔五、如意〕,如意者,謂菩薩由後得智,既得轉煩惱依菩提,故於一切所欲,皆悉隨意,如轉大地作黃金等是也。(轉猶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