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六根
  • 【佛學大辭典】
  • (名數)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義,眼根對于色境而生眼識,乃至意根對于法境而生意識,故名為根。大乘義章四曰:「六根者對色名眼,乃至第六對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識,故名為根。」六根中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大乘以八識中之第七末那識為意根。
  • 【佛學大辭典】
  • (名數)於眼等之五根,加意根也。據大乘,則第七之末那識名為意根。據小乘,則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此六法有能生六識而使各別緣六境之勝用,故立為六根。俱舍論三曰:「頌曰:了自境增上,總立於六根。論曰:了自境者,謂六識身眼等五根,於能了別各別境識有增上用,第六意根於能了別一切境識有增上用,故眼等六各立為根。」
  • 【佛學常見辭匯】
  • 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根者能生之義,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幹,識依根而生,有六根則能生六識,亦復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識,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識,並不能生耳鼻等識,餘可類推。
  • 【佛學次第統編】
  • 凡夫只認現境,不了自心。依於六根,接於六塵,而生六識。所謂六根者,先言根義,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義。以能對境生識,故謂之根。言六根者:
    一、眼 能見色者是。以能對色而生眼識,故謂眼根。
    二、耳 能聞聲者是。以能對聲而生耳識,故謂耳根。
    三、鼻 能嗅香者是。以能對香而生鼻識,故謂鼻根。
    四、舌 能嘗味者是。以能對味而生舌識,故謂舌根。
    五、身 能感觸者是。以能對觸而生身識,故謂身根。
    六、意 能知法者是。以能對法而生意識,故謂意根。
    此之六根,尚有其他六受、六入、六處等名義,另詳他章,茲不細及,以免繁絮。
  • 【三藏法數】
  • (出首楞嚴經)
    根,即能生之義。謂六根能生六識,故名六根。
    〔一、眼根〕,謂眼能於色境盡見諸色。瑜伽論云:能觀眾色。是也。
    〔二、耳根〕,謂耳能聽聞眾聲。瑜伽論云:數由此故,聲至能聞。是也。
    〔三、鼻根〕,謂鼻能嗅聞香氣。瑜伽論云:數由此故,能嗅於香。是也。
    〔四、舌根〕,謂舌能嘗於食味。瑜伽論云:能嘗眾味,數發言論。是也。
    〔五、身根〕,謂身為諸根之所依止。瑜伽論云:諸根積聚。是也。
    〔六、意根〕,謂意於五塵境界,若好若惡,悉能分別也。(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