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八犍度
  • 【佛學大辭典】
  • (名數)阿毗曇八犍度論所說八種之犍度也。(參見:犍度)下。
  • 【佛學大辭典】
  • (名數)一、雜犍度,雜說四善根,四聖果,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等法,故名。二、結使犍度,結使者,煩惱之異名也。說三結,五蓋,五上分結,五下分結等,乃至百八煩惱,故名。三、智犍度,智者智慧也。說二智,三慧,四智,八智,十智等,故名。四、行犍度,說身口意三業之所行,三業道,乃至十善十惡之業行,故名。五、大犍度,說地水火風四大能造所造之法,故名。六、根犍度,說眼等之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故名。七、定犍度,說四禪,八定等之禪定,故名。八、見犍度,說斷定之二見,乃至六十二見等,故名。見八犍度論。
  • 【三藏法數】
  • (出八犍度論)
    梵語犍度,華言法聚。謂佛弟子迦旃延以諸法門,各從其類,分為八聚,故名八犍度論。(梵語迦旃延,華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雜犍度〕,如經,為聲聞說四善根及四聖果、有餘、無餘涅槃等法不一,故名雜犍度。(四善根者,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聖果者,謂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有餘涅槃者,謂四果羅漢雖煩惱惑盡,尚餘身智未滅也。無餘涅槃者,謂惑障既盡,身智亦滅,無有餘也。)
    〔二、結使犍度〕,結,即纏縛。使,即驅役也。謂三結、五蓋、上五分、下五分等惑,總而言之,不出百八煩惱也。因此煩惱惑業纏縛驅役,行人心神流轉三界,故名結使犍度。(三結者,身見結、戒取結、疑結也。五蓋者,貪蓋、瞋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也。上五分者,色界、無色界之惑也:一色愛、二無色愛、三掉、四慢、五無明也。下五分者,欲界之惑也:一貪、二瞋、三身見、四戒取、五疑也。百八煩惱者,謂眼等六根對色等六塵,於六塵中,各分好、惡、平三種,則成十八。此好、惡、平三種,於六根中各生三受,復成十八。是則,六根、六塵共成三十六。更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各有上之三十六種,總成一百八煩惱也。)
    〔三、智犍度〕,智,即智慧。謂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之人,因修戒定慧道品,斷除惑障,所發無漏之智慧也。(初果,梵語須陀洹,華言預流。二果,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三果,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四果,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無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四、行犍度〕,行,即身、口、意三業所起善惡諸行也。善行者,身不殺、盜、婬,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不貪、瞋、癡。惡行者,身行殺、盜、婬,口起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起貪、瞋、癡,故名行犍度。
    〔五、四大犍度〕,四大,即地、水、火、風也。以其無處不有稱之為大。約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論四大所造善色、惡色,故名四大犍度。
    〔六、根犍度〕,根,即六根、五根等法,約四果及三世而說,故名根犍度。(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五根者,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即聲聞之人所修之法也。)
    〔七、定犍度〕,定,即欲界天定、色界天定、無色界天定及聲聞、緣覺所修之定,種種不同,故名定犍度。
    〔八、見犍度〕,見,即凡夫外道斷常二見及六十二見等種種不同,故名見犍度。(斷見者,外道妄計此身滅已更不再生也。常見者,妄計此身雖滅,後報復生也。六十二見者,外道於色、受、想、行、識五陰法中,每一陰起四種邪見,五陰各四,則成二十見。約三世論之,則成六十見,此六十見以斷常二見為根本,總成六十二也。)
漢語大詞典 犍度 拼音jiān dù
  • 梵语。娑犍度的省音。为经论篇章单位。也译作薄聚、积木等。 晋 道安 《阿毗昙八犍度论序》:“佛般湼槃后, 迦旃延 以十部经浩博难究,撰其大法为一部八犍度四十四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