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三性
  • 【佛學大辭典】
  • (名數)善惡無記之三。遍依圓之三。
  • 【佛學常見辭匯】
  • 1。唯識宗把宇宙萬法分為三種性質,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普遍計度一切法,然後顛倒迷執,認為或有或無者,名遍計所執性;萬法皆無自性,不能單獨生起,須靠眾緣俱備,然後乃生,名依他起性;諸法的本體,名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滿十方,具有圓滿成就真實之性,名圓成實性。此中遍計為妄有,依他為假有,圓成為實有。2。善性、惡性、無記性。善性是現世及來世對自他都有益處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惡性是於現世及來世對自他都有害處者,如貪等惡心及惡心所起一切的惡業是;無記性是非善非惡,不可記別之法。
  • 【佛學次第統編】
  • 一切心法,分別有三種性,謂善性、惡性、無記性。
    一、善性 與一切善法相應曰善性。
    二、惡性 與一切惡法相應曰惡性。
    三、無記性 不記善,不記惡,故謂之無記性。又分為二:
    一、有覆無記 為惑障之極微弱者,惑障隱覆聖道,故謂之有覆。不感苦果時所受之惡性,故謂之無記。又名染無記,如俱生之我見是也。
    二、無覆無記 離惑障之無記法也,又名淨無記。依宿世之業力,感五蘊之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如一切之果報是也。
  • 【三藏法數】
  • (出楞嚴經)
    〔一、善性〕,謂第六識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間、出世間不同。世間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間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眾善法,皆由意根所緣,生成法則,故名善性。(五常者,仁義禮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謂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也。四弘者,即四弘誓願也。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
    〔二、惡性〕,謂第六識所起一切惡法之性也。五逆、十惡等法,皆由意根所緣,生成法則,故名惡性。(五逆者,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十惡者,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也。)
    〔三、無記性〕,謂第六識所具一切不善不惡之性也。亦不屬善,亦不屬惡,初無記憶,皆由意根所緣,生成法則,故名無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