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
考据
(考據)
拼音kǎo jù
- 指对古籍文字音义和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辨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一:“ 文潞公 为平章事,首请立庙於 洛 ,终无所攷据,不敢轻作。”
- (1).根据事实查考证实。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盖其所传,皆可考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命御史 杨桓 辨其文……且以出处始末考据以上。”《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舅太太万想不到,问了一句就招了姑老爷这许多考据。”
- (2).研究历史、语言等的一种方法。通过考核事实和归纳例证,提供可信材料,从而作出结论。考据方法主要是训诂、校勘和资料的搜辑整理。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孟子》:“引‘雨我公田’以证 周 用助法,考据之学也。” 清 冯桂芬 《阙里致经堂记》:“ 汉 学善言考据,凡名物、象数、文字形声、训詁,非 汉 儒不传。” 朱自清 《经典常谈·文》:“当时汉学家提倡考据,不免繁琐的毛病。”参见“ 考据学 ”。
國語辭典
考据
拼音kǎo jù
-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物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證」。
漢語大詞典
考据学
(考據學)
拼音kǎo jù xué
- 运用考据方法,对古籍语义和历代名物典章制度进行研究、考核、辨证,以期确凿有据的一种学问。 明 清 之际学者 顾炎武 等主张“通经致用”,推崇 汉 儒朴实学风,反对 宋 儒空谈义理,开创了考据学之先河。 清 阎若璩 、 胡渭 等用考据方法治经,皆有所创获。至 乾隆 、 嘉庆 时 惠栋 、 戴震 、 段玉裁 、 王念孙 、 王引之 等考据之学极盛。人尊之为“汉学”,以示与“宋学”有别。
國語辭典
考据学
拼音kǎo jù xué
- 诠释古书,求其證据,辨其真伪的学问。也称为「考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