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五种法身 (五種法身)
  • 【佛學大辭典】
  • (名數)小乘所立之五分法身,更有大乘所立三類之五種。(參見:五分法身,及法身)
  • 【佛學大辭典】
  • (名數)有四種(一)菩薩瓔珞經所說。一如如智法身,證如如之理之實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之功德也。三自法身,地上菩薩應現之應身也。天台謂之為勝應身,法相謂為報身中之他受用身。四變化法身,台家所謂劣應身,法相家所謂變化身也。五虛空法身,如虛空離諸相之如如理也。此中如如智法身與功德法身為報身,報德分智慧與功德之二者。又自法身與變化法身為應身,應德分地上地前之勝劣也。虛空法身即法身。總名之為法身者,以皆為法身之德相故也。(二)密教所立。於上之四種法身加法界身為五種。法界身者,六大法界也。分別聖位經偈曰:「自性及受用,變化並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並法界身故,成三十七也。」又禮懺經於自性身之外立法界身,依此等證文而知四身之外有法界身。見五輪九字明秘釋。(三)華嚴宗所立。一法性生身,其言生者,如來之身由法性出生,故名法性身。二功德法身,推其目,則為如來萬德所成之身,故名功德法身。三變化法身,就其應言之,則有感無不形,有機無不應,故名變化法身。四實相法身,言其妙,則無相無為,故名實相法身。五虛空法身,稱其大,則瀰滿虛空,包括萬有,故名虛空法身。見華嚴大疏鈔四。(四)小乘所立。五分法身也。(參見:五分法身)
  • 【佛學常見辭匯】
  • 1。菩薩瓔珞經所說的五種法身是:一、如如智法身,即證如如之理的實智;二、功德法身,即十力四無畏等一切之功德;三、自法身,即地上菩薩所應現的應身,天台謂之為勝應身,法相謂為報身中之他受用身;四、變化法身,即天台所說的劣應身,法相所說的變化身;五、虛空法身,即如虛空離相之如如理。2。密教所說的五種法身是:一、自性法身,即諸佛的真身,法性理智,自然具足,三世常恆,流出三密之法,以教菩薩,有理法身與智法身之別;二、受用法身,諸佛的受用身有二種,一種是自受用身,是自受法樂之身,與理相應,一種是他受用身,是為十地菩薩所現的身,與智相應;三、變化法身,諸佛為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所現的丈六應身,說內證法,屬於變化所作,亦是法爾而有;四、等流法身,此身係為九界平等流出,故名等流,乃至為六道含靈,示現同類的身形,隨機化變;五、法界身,如來法身,具六大體性,周遍法界,故名法界身。3。華嚴宗所說的五種法身是:一、法性生身,其言生者,如來之身,由法性出生,故名法性身;二、功德法身,即如來萬德所成之身;三、變化法身,即諸佛應機而示現之身;四、實相法身,即諸佛無相無為之身;五、虛空法身,即諸佛廣大瀰滿虛空包括萬有之身。4。小乘所立之五分法身。(參見:五分法身)
  • 【佛學次第統編】
  • 如如智等五法身:
    一、如如智法身 證如如之理之實智也。
    二、功德法身 十力四無畏等一切之功德也。
    三、自法身 地上菩薩應現之應身也。天台謂之為勝應身,法相謂為報身中之他受用身。
    四、變化法身 台家所謂劣應,法相家所謂變化身也。
    五、虛空法身 如虛空離諸相之如如理也。
  • 【三藏法數】
  •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一、法性生身〕,謂此法性,體本圓常,該通萬有,如來之身,由此出生,故名法性生身。
    〔二、功德法身〕,謂如來以萬行功德為因,而成法身之果,故名功德法身。
    〔三、變化法身〕,謂如來法身,無感不形,無機不應,如千江月,隨水現影,影雖有殊,月本是一,故名變化法身。
    〔四、虛空法身〕,謂如來法身,融通三際,包括大千,一性圓明,諸塵不染,故名虛空法身。(三際者,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也。)
    〔五、實相法身〕,謂如來法身,離諸虛妄,會極真如,不生不滅,故名實相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