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瑞州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五卷目录

 瑞州府部汇考一
  瑞州府建置沿革考
  瑞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瑞州府星野考
  瑞州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九百五卷

瑞州府部汇考一

瑞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越。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初为豫章郡之建城县,后析置上蔡县。晋改望蔡繇。汉迄隋,析合废置不,一皆属豫章云。唐改建城为高安,始即县置靖州,统高安、望蔡、宜丰、阳乐、华阳五县。寻改米州,复改筠州,已而废州,并四县入高安,属洪州。南唐复置筠州。宋为高安郡,后改瑞州,以郡治产瑞芝故也。元为瑞州路。明为瑞州府,属江西布政使司,领县三。皇清因之。领县三。
高安县〈附郭〉
汉豫章郡之建城县地。东汉因之,析置上蔡县。三国吴复析地,置阳乐、宜丰二县。晋改为望蔡,康乐地。隋改入建城县。唐改建城为高安,析置华阳,后复并同各县,入高安。南唐析地,置上高、万载、清江县。宋又析地,置新昌县。元属瑞州路。明属瑞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九十里。
新昌县
汉本建城地。三国吴分置宜丰县。晋地并入望蔡。梁复置。隋并宜丰入建城。唐初复置,寻并入高安。南唐复以宜丰地为盐步镇,属高安。宋割高安、上高、太和等八县地,置兹县。元升为州,属瑞州路。明复为县,属瑞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二十三里。
上高县
汉本建城地。东汉以汝南、上蔡民徙建城,析置上蔡县。晋以上蔡人思本土,改曰望蔡。隋其地并入建城。唐初并望蔡入高安,寻以望蔡在高安上游,乃置上高镇。南唐易镇为场,寻升场为县,本高安县上镇,以地形高上,故得此名。宋复析地,置新昌县,属瑞州军。元属瑞州路。明属瑞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一百六十七里。

瑞州府疆域考

    《通志》《府志》合载瑞州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南昌府新建县界五十五里。
西至袁州府万载县界一百八十里。
南至临江府清江县界六十里。
北至南昌府奉新县界三十五里。
自府治至省城一百二十里,至
京师四千九百六十五里。
东西广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袤九十五里。
高安县
高安附邑也,东至南昌府新建县界五十五里。西至新昌县界四十里。
南至临江府清江县界六十里。
北至南昌府奉新县界三十五里。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九十五里。
新昌县
府南一百二十里为新昌,东至高安县界七十五里。
西至袁州府万载县界六十里。
南至上高县界三十里。
北至宁州界八十里。
东西广一百三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
上高县
府西南一百里为上高,东至高安县界六十里。西至袁州府万载县界九十里。
南至临江府新喻县界三十里。
北至新昌县界一十五里。
东西广一百五十五里,南北袤四十五里。
形胜附本府〈高安县附郭〉
洪驹父职方乘:吴头楚尾。
宋曾巩筠州学记:大江之西,其地僻绝。
宋苏辙圣寿院记:郡居溪山之间。
《蜀江志》:负凤山,面锦水,断崖深壑,宛若洞府。《旧志》:华林米岭拥其后,荷山曦岭拱其前,筠阳八景附
凤山飞羽 山在府治后,一名碧落。有一洞,每遇立春日,有五色羽在洞中轩舞,今渐湮。锦水翔虹 水在府前,亦名蜀江。许旌阳投药于此。有浮桥连南北二城,建自唐宋五代。大愚晚呗 山在府治东南,有真如寺,本大愚禅师所居。宋吕祖俭上书,忤韩𠈁冑,安置此地,寓寺中,因自号大愚叟。
小洞秋英 山在府治西北府学之右,有洞山清规寺。苏辙与太守毛维瞻游此,探菊,有诗。龙潭化雨 潭在府治西,唐幸南容孙潭,隐此成仙,今祷雨辄应。
仙洞云迷 洞在府治后圃,即李八百栖隐处。苏颍滨饮憩于此,有诗。
葫芦仙井 在府治西逍遥山,有妙真宫。李仙修真处,其水大旱不乾。
灵岫神光 山在府南,亦名锡山。每风雨之夜,有赤光如斗炳耀四邻。
高安八景附
荷山象石 池在县南,山中多红莲。王子乔驾白象游此山,化为石象。今有丁王二仙坛栖霞观,黄金城亦名小浮丘。
仁济鲸涛 桥在县前。陶蜀江高照城西,贾客樯帆,遇洪水,浮桥即开,藉此往来。其声如雷。华林灵迹 山在县西北西,王母第九子元秀真人骑鹤至此,筑坛祭灵仙。
集仙古柏 观在县西南。
来苏古渡 渡在县东,苏辙有诗。
花坞贞泉 井在县北,通判姜荣妾窦姬死节处,按祠碑姬京师人。
白鹤仙踪 山在县西北,晋丁仙姑飞升于此。
新昌县
《通志》山环若城,水绕如带。南屏翰苑,北枕石门。桂岭、螺山,东西对峙。盐溪一派曲折。于禄陂顾渊之间,然后会凌江而东注。
八景附
九峰雪霁 山在县西,有九峰。奇峭矗天,内多奇胜。
醉石云迷 石仅如拳,在古冈山清水桥下,陶渊明尝醉卧于此。
濯衣春涨 溪在县东,许旌阳濯衣处。
洗墨清流 池在县东,陶渊明洗墨处。
柳斋棋局 石在故里桥,陶潜隐居奕棋古迹。夜合灵迹 石在县东北洞山寺。水口二石,昼开夜合。又有盐井自然之利,可供寺众之需,取之不尽。明成弘间,因僧废产射利,古迹遂不复验。
瑞芝仙迹 亭在县治内,宋邵叶令此三月产芝于便坐,黄庭坚记。
黄檗飞泉 在县西有瀑布泉,唐宣宗为沙弥时,与黄檗禅师观赏于此。其赓和诗中有终归大海作波涛之句。后人谓此语虽有复登天位气象,然唐朝终无安澜之治,岂亦波涛之谶耶。飞跃文峰 亭在县南,巽方胡令新建,亭三层如塔,以镇北方水口。
上高县
《县志》云:蒙峦左峙,末山右耸。蜀水中亘,敖峰后绕。
八景附
镜山夕照 山在县东,上有三圆,端如镜,对峙,为县治后照。
末山雁字 山在县治,西东连九峰。
鹚洲灵迹 洲在罗汉石之东。《地钤》云:鹚洲合,状元生。
云楼眺远 楼在县西,宋时所建,其高可以望远。
宝盖朝岚 山在县南,嵌岩葱郁,有僧庐曰宝云。
天岭慈光 山在县西,缘梯而登有门可入,常有异光。
蒙岭奇云 山在县南,峭壁横崄,常有奇云罩覆。
章水观鱼 其潭深不可测,多巨鳞出没,水清可瞩。

瑞州府星野考

        《府志》府属总
《旧志》:本府,古豫章郡地。《晋书·天文志》《明清类天文分野书》并云:豫章入斗十度。今乃称入斗十三度,终十四度,此犹不甚相远。及按《唐书·天文志》则云:豫章讫会稽,南逾岭徼,为越分。夫越属牛度,而牵牛去南河寖远,则本府安见其果属斗分否耶。且按《晋书》:隆安四年,太阴犯牵牛,而是年,豫章水灾,则属牛,似乎有验。总之,此说不能无疑,今姑存之。
瑞州分野,起南斗十三度四分,终十四度四分有奇。按《春秋传》:在列国谓之分星,在九州谓之星土。星纪为越之分星,而为扬州之星土。刘向曰:吴越属斗、牛、女分。《汉书·地理志》曰:吴,斗分野。《晋书》曰:斗、牵牛、须女,吴、越,扬州。《唐书》曰:豫章星纪之分。《宋史·天文志》:南斗六星:魁第一星主吴,二会稽,三丹阳,四豫章,五庐江,六九江。按南斗二十五度,每一星得四度一分有奇。豫章起斗十二度六分,终十六度六分有奇,以地理分之,每百里得九分之一有奇,诸郡居瑞之首者,三百六十馀里,继瑞之尾者,一千二百七十馀里,然则瑞之分野,岂非起南斗十三度四分,终十四度四分有奇也哉。
瑞州次舍星纪丑位,按《晋书》: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之分野,属扬州。丑位即星纪,次舍斗、牛二宿丽焉。瑞州既起斗十三度,终十四度,其次舍当在星纪。
丽属瑞州,丽北斗权星三台,司命星按《史记·天官书》: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兼之。雍属弼星,冀属枢星,兖青属机星,徐扬属权星,荆属衡星,梁属开阳,豫属摇光。此以九州而属北斗,星有七州、有九并,青于兖,合扬于徐,故以七星而主九州也。瑞当属斗之权星,又《宋史》云:上台主兖、豫,下星主荆、扬;中台上星主梁、雍,下星主冀;下台上星主青,下星主徐。瑞州当丽上台之,下星占候主荧惑星,五车星、星经荧惑主扬荆。又曰:主楚吴越、瑞州、古扬州。吴越之地凡有灾祥当占于荧惑之所,经行、又按《宋史》:五车在毕宿北西北大星。曰天库,主秦分。东北一星,曰天狱,主燕赵分。东南一星,曰天仓,主鲁卫分。及徐并州次东南一星,曰司空,主楚分。西南一星,曰卿,主魏分。及益州三星,主五谷丰耗。瑞州旧属楚,占五谷者,必于司空星占焉。
瑞州府山川考一       《府志》本府〈高安县附郭〉
凤凰山 在府治后,一名五龙冈。相传唐武德时,应知顼作守,凤凰集于此山。
逍遥山 在府治西北,即凤凰山馀脉。唐元和十年,徙元阳观于其上。今有宋所建妙真宫。大愚山 在府治东行春门外,上有真如寺。宋苏辙诗:东郊大愚山,自古薝卜林。吕祖俭上书,忤权臣,安置瑞州寓寺中,因号大愚叟。
小洞山 在府治西北。有清规寺。宋苏辙与太守毛维瞻尝游此,探菊,有诗。明知府夏昶建清风亭。
龙化山 在府城西上蔡门外,旧传,东晋时有龙乘云化去,故名。
荷山 在府城南二十五里,山中有池多红莲,故名。
米山 在府城北二十五里,《豫章记》:此山四面流泉,土地膏沃、生禾香茂,为米精美。
钧山 在府城南三十里。山巅有刘仙洞。飞霞山 在府城西七十里,相传吴真人炼丹之地。每斋醮,常有鹤数百楼息于此,旬日复去。多䌽霞覆山上,故名。
凤岭山 在府城西七十里。唐靖州刺史应智顼屯兵之地。岭势峻拔,远望如凤。
龙珠山 在府城西北五十里,下有石圆如珠。更有奇石,生成以易二字,倒插凌霄。文士多以易发科甲。上有菩提庵。
莲花山 在府城西四十二里,峰峦攒簇如莲花。
梅墩山 在府城西四十里,下有灵宝观。即梅子炼丹之所。
坡山 在府城西四十五里。因东坡游此,故名。在梅墩之南。
社山 在府城之西四十里,《豫章记》:南有樟木,枝叶郁茂,上多奇鸟栖止,土人异之,立为社坛,岁时祈祷。
西龙山 亦名鸡笼山。在府城西四十五里,高数百仞,蜿蜒起伏,如龙来自西北。又其形如鸡笼,故名。上有石墙仙坛,下有古洞,天将雨,则云雾以兴。
马鞍山 在府城东南二十里,其形俨若马鞍。华林山 在府东南二十里。
羊山 在府治南四十里,又名石灰岭。宋《山川记》云山产燃石。
白云山 在府城西北七十里。下有超果寺,寺东西有涧,皆有瀑布。柳州教授孙伯温有记,谓之小麻姑。
白鹤山 在府城北七十里。
败伏山 在府城南一百里,陈武帝于此破贼伏军,故名。
谢山 在府城西北一百里。上有奇峰怪石,谢仙君炼丹之地,丹灶履迹犹存。
慈云峰 在府城西北六十里。张无尽曾游此,有诗。
台峰 在府城西北三十里。斜溪之西三峰如台星,故名。
阴冈岭 在府城西南八十里。有墟市、设巡检司。
龙珠岭 在府城西北四十里,山下有石光圆如珠。
鸡笼岭 在府治西南六十里,以形似名。高数百仞,其上多产异草,入药灵应。游者攀缘而上,循石壁下,有坛并洞,岁旱祷雨必应。
石鼓岭 在郡城之西,与府学对峙。下有潭,上有石鼓、卧牛石,石上有仙迹。说者谓其岭高旷弗峭,文士多晦。知府邝璠伐石垒塔其上,卓然如笔。
主岭 在府城西北,近华林山。有南北岭、三宝岭,皆山势危峻。明正德七年,官兵分屯于此,以讨华林山盗。
李家岭 在府城西北六十里,有石洞,民多避寇于此。
虎迹岭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刘屯田故居。南唐晏仙骑虎飞升之地。
五龙冈 在府城西,本凤凰山之旧翼,下有潭深数仞,上有庙,旧传先祀汉颍阴侯灌婴,后祀刺史应智顼。今为城隍庙。
龙冈 在府城东一里。梁太清间为龙冈寺,唐即其地建靖州,今为禅寂院。
退田冈 在府城西北二十里,相传兄弟争田,至此而悔,故名。
青石冈 在府城西北二十里。暴雨后有石钱、石磨等物,如指头大者甚多。
春洞 在府城后碧落山。每遇立春日,洞中阳气吹灰出外,以鸡鹅羽贮其中,试之,辄轩舞而出。古谚有袁州更鼓瑞州春,谓此。
辽山洞 在府城西四十里。洞中宽敞,而门隙中有窍光,可以避兵。
呀口石 在县近华林山。明正德间,剧贼陈枢一,自诡其神,杀人祀之,用以骇众。
燃石 在府城南四十里羊山上,宋《山川记》云:上有燃石,以水沃之即燃,措鼎可烹。
火石 在府城北。其石黑色如铁,相传丁仙姑炼成者,丁氏覆以亭世祀之。
珠石 在府城西北六十里。山形如龙。人传是龙所戏珠也。
鲇鱼洲 在府城东二十五里。当锦江水口之冲,中流突起,竹木萦回。春夏水溢,洲随水长。秋冬四周白沙如雪。上有楼阁,可供游眺。
钟口江 在府城南三十七里,源发荷山,入蜀江。梁时,人于此获古钟。
蜀江 源出袁州府万载县龙河渡,流至上高凌江,合新昌滕江,历郡城,而东汇于南昌之象潭,而入章江。世传许逊因郡人疫疠,与器水投上流,疾者饮之无不愈。邑人以所授器水,即蜀濯锦江之水,故名。蜀江亦曰锦水。
清湖 在府城东一十五里,其水四时清莹。珠湖 在府城南一十八里,世传丁王二仙遗珠于此。
药湖 在府城西南二十五里,昔吕洞宾弃药于此。
隐泉水 在府城南三十里均山之东北,泉沸涌出于平田,自三十六陂流出曲水桥,入清江界,合于赣水。曲水 在府城南六十里,源发蒙山流出,潦许口,东入赣江,其势回环萦合,故名。鸣水 在府城西北六十里,北流合奉新江。《华阳实录》云:碧涧飞流,空谷振响。绝顶有石,高数丈,以物扣之,其声如鼓。故名。
龙口水 在府城西六十里。一名谈口水。源发蛟湖,北流至花园埠,入蜀江。
华阳水 在府城西南一百里,源发新喻县界,流入蜀江。
白练湖 在县治后。
铜湖 在府城信义乡,注田数千顷。
进龙池 在府治东南,流入蜀江。世传昔风雨晦明龙进于中,故名。
凤池 在府治南凤凰山之旁。宋时作澄碧亭于上。
饮马池 在府城北五十里浮云山,相传应智顼义兵屯驻山下,饮马于池。
市溪 在府城,一名市河。蜀江水自靖安门流入城中,派经三让桥、世济桥,迤逦而东出朝阳门,复会入江。
碧溪 在府城自幸龙王庙前,流经通真桥,至府学前入蜀江。
务农溪 在府城东三十里,源发新建县界,至高安南流入蜀江。
喷雪泉 在府城西六十里,相传仙人吕洞宾游憩于此,以剑卓地,泉水喷涌如雪。
幸龙王潭 在府治西五里。世传唐幸南容为祭酒,托迹汴都,尝致书于乡人曰:城北门数里有潭,旁有古木,即吾家也。扣之必应。持书者如所戒,果有二童子出,俄一丈夫继之,宛如汴都所见。邑人异之,为立庙。岁旱祷雨辄应。
米山潭 在县米山之西,潭极深险,旧传有巨牛赤尾,阴晦辄出伤禾稼人畜,应使君除之,塞其潭。
丹井 有五。一在府治后圃,仙人李八百炼丹之所。一在府东南四十里,许旌阳炼丹之所。一在城西七十里,晋丁义君女秀英炼丹之所。一在城南七十里,许丁王三仙炼丹之所。一在上高县南二十五里许,旌阳投丹之所。
圣水井 在府治南蜀江观二十五里法忍寺前,半山之间。寺先以汲水为病,许旌阳咒水投此,有愈疾之效,故名。今已堙塞。
醴泉井 在府治。旧三皇庙前,甘美如醴。白龙井 在府城东一十五里。相传昔有白龙出此。
葫芦井 在府城西三里。
新昌县
五峰山 在县西北一百里广贤乡。上有归云积翠、罗汉月桂,佛崖五峰,故名。
桂林山 在县东二十里,旧传陶渊明所居。螺山 亦名列螺,在县西十里俯瞰螺滩,雄峙如螺。有东列螺,西列螺,俗名赣山。三峰山 在县西五里,其脉自十五里岭,过蓝田结为县治。
石台山 在县南二十里,宋苏轼苏辙尝游此,有诗。
吉祥山 在县北五十里,一名瑞雪山,唐悟本
禅师居此,中有泉,曰聪明。下有吉祥院。
尉山 在县东七十里,旧传汉梅子真为南昌尉,上书言事不报。遂携妻子隐此。
黄冈山 在县西八十里。山势磅礡耸秀,为新昌诸山之祖,广邃岩阻。
八叠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许,以叠嶂纵横,故名。
黄檗山 在县西一百里。唐宣宗微时,游方至此,曾与黄檗僧同观瀑布,一名鹫峰山。
按山 在县南。势耸而秀气,聚而藏近郭,群山惟此为胜。
灵源山 在县东六十里。宋状元姚勉家其下,在天德乡。
石台山 在县南。中有清凉院,东坡栾城尝游焉。
凤凰山 在县北三十里。层峦耸峻,旁有仙人石。
白云山 在县北四十里,《苏子由集》云:僖禅师,唐肃宗少子。出家,居逍遥,赐田甚广。经五代乱,民盗耕之。
折桂峰 在县东门外。其峰奇古耸秀,俗呼火燄山。每岁郡中多火,后平其顶其灾遂息。盐岭 在县治南。高出群山,下瞰邑市,鳞鳞可数。
三圣岭 在县东北五十里,昔雪峰钦山岩,头三禅师所居之地,因名。
石门岭 在县东,里人蔡疆凿石开途,以便往来,如门双峙,故名。
金刚岭 亦名万松岭,在县北五十里,上有洞山寺,后云峰坛,有恍聪禅师骨塔。旧传宋大中祥符间,洞山寺僧种松万株于此山,每种一株,诵金刚经一卷,故名。
仓库岭 在县东南五里,姚铉葬其地。
大姑岭 在县北八十里,与八叠山相连,高二十里,通宁州,为县之关隘,上有剪形仙姑石,旧有巡检司。
黄茆岭 在县北二十里,脉自章平山来,上有枫树三株,大丈馀,云气磅礡。绝岭凿石通道吴楚。
连香岭 在县西六十里,接袁州万载县界。北岭 在县东北七十里,峰峦万叠、中有瀑布。五盐岭 在县治东南,合盐泊、盐州、盐池、盐溪、盐步为五邑,号五盐。
赤珠冈 在县东出红朱。
夜合石 在县之东北,今不复合,旧传其日开夜合。
顾渊石 在县西南三十里,半入凌江嶙峋高耸,为县之水口,山下有深渊,故名。或云此石回顾邑治,又名顾县石。
仙人石 在县北四十里,上有仙人足迹。龙泉洞 在县西十五里禅慧寺旁,俗传其源出离相院,穿地十里乃出,流于溪,宋崔鶤曾游此有记。
九宜洞 在县西北盐溪之中,有灵石自成峰峦,水涸可观。云气上浮,则风雨至。
钓月湾 在县南绿秀山下,延福寺之右,有石屹立于沧波之中,有空烟亭。
清湾 县之绿筠书院前。
小斜川 在县治西南,景物幽胜,萦回曲折,入于盐溪。宋僧觉范以其风景类浔阳,故名。元典史罗思敬构亭于上。
盐溪水 在县西,一名若耶溪,自分宁县界发源入上高东流入蜀江。
濯湖 在县东二里,世传许旌阳尝濯衣于此。至今水清澈,不受污浊。
西溪 自宁州发源,至县一百五十里回绕而东入上高。
方唐溪 在县西黄檗山发源,流入上高。秀溪 今查溪是也。陶渊明栖息之所,陶佟居此。
落星池 在县南三十里,相传昔有星坠于此,遂成池。旱不涸,涝不盈。
洗墨池 在县东二十五里,晋陶渊明尝于此洗笔砚池。上又有渊明读书堂。
乳泉 在县西一十里,其水五色光莹,白者如乳。
罗汉泉 在五峰山石崖飞瀑上,有罗汉像,横卧水际。
虎跑泉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黄檗寺,相传昔有虎跑,地裂泉水涌出。
上高县
屏山 在县东五里,其势连亘若屏。
白马山 在县北一十五里,旧传尝有白马龁草于山头,人至辄没。乡人异之,因名。
宝云山 在县南二十五里,嵌岩岌嶪,霭翠茏葱。中有僧庐,曰宝云院。又名宝盖山。
灵峰山 在县南二十五里,旧传每风雨晦暝之夜,山有赤光,其大如斗。号曰金鸡山,人以为神,即其顶,立灵峰庙。
蒙山 在县南三十五里,《方舆记》云:峭壁横崄,常有白云青霭蒙其上。宋庆元六年,有银铅坑冶。后置提举司因矿绝,遂废。
末山 在县西六十里,东连九峰。唐人云韫映回合迥出云末,故名。宋阮阅往知袁州,道经此,有诗:斜阳骑马末山隈,淡碧晴空雁字回,一片愁怀似黄叶,晚风吹送九峰来。
镜山 在县东二里,其山有三端圆如镜,中一径通行者,两山对峙如关门,说者谓上高县之后照。
栎头山 在县西一百里,抵万载界。
桃源山 在县西,即大王岭之巅,岿然如屏。春月万花烂然。幸元龙号曰人世仙境。西有西岭,三峰耸拔,状若笔架。南有天岭,行者若登天然。北有大王岭,石峰插天。
万石苍山 在县曲礼里之水口。高数十仞,大可数百围。其石紫而光润,四源十坑之水,皆潴于石苍之下,而东石苍之外,有圆峰十馀,如贯珠焉。
顾城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相传昔有顾王都其上。每岁仲冬,乡民相率祀焉。
九峰山 在县西五十里末山之东,有灵龟洞、罗汉洞。其峰有九,曰:云末,飞云,香炉,翠霞,苍玉,芙蓉,清流,蛾眉,天竺。宋蒋之奇诗:缘涧攀崖入翠霞,寺僧犹记旧钟家。芙蓉秀出天河外,我欲名为小九华。
多宝峰 在县南三十五里,宋庆元间,有银铅发泻,故名。
灵峰 在县南二十五里。旧传每风雨晦暝之夜,山有赤光,其大如斗,号曰金鸡山。里人以为神,即其顶,立灵峰庙。
敖岭 在县北三里,又名敖峰。《方舆记》云:即昔晋敖真人得道之所,炼丹之迹犹在,上有磨剑石。
天岭 在县西二十里,其岭最高,行者若登天,因名。
宝珠岭 在县南三十里,世传道明禅师自庾岭来,卓锡夜以宝珠光照十方,故名。
谢君岭 在县西六十里,高数百仞。旧传万载县人谢仲初,常寻真,蹑其巅,即今大乌尖。蓬莱岭 在县西北七十里,草木丛茂盛于他所。
黄凤岭 在县西九十里,俗传昔有黄凤集于此。
蒙岩 在县蒙山,下有二石洞,相望数百步,人以上下洞名之,能出云为风雨。上洞不可游,玉沼当户,俯视惴焉。下洞虚豁,其广函丈,深不可究。中有僧佛石象,及狮子座之类,流泉涓涓出于石窦。岁旱,邑人祷雨,挹泉以归,谓之圣水。又有巨石屹立岩间,上下无所附,谓之无根石。荔枝岩 亦名龙崖。在县九峰寺之前,有石盘,上生石,其形俨然荔枝,有洞曰龙洞。
旺贤冈 在县北二里。一名黄田冈。〈按系学宫后龙,有菜园义冢于龙脉,不无伤焉〉
举子冈 在县西六十里千春北乡,唐进士易重居此,因名。
天则冈 在县西六十里,土高一丈八尺,冈南有遗甓故碑,俗云古帝王墓。
纽源苍冈 在县南二十五里法忍寺北。许旌阳尝炼丹于此,山湫有蛟魅护为渊薮,辄作洪水冲漂丹室。真君遣神兵擒之,钉于石壁寺前。有炼丹井,上有行祠,产无名子。
四基洞 在县南一百里。洞基占四县界,故名。有栖真寺旧址,高广寻丈,中石磴平坦,可坐数百人。
真游洞 在县西四十里,润沧泉之侧,洞极深广,亦有佛像、石乳及石棋局,游客往往栖息其上。
罗汉洞 在县西五十里圣果寺侧,深邃可游,有块石,形如罗汉像,故名。
邓敖二仙洞 在县西四十里,相传邓敖二真人于此修炼,因名。
慈光洞 在县西四十里,缘梯而下,始有门可
入。昔有民逃于此,壁间有云:唐乾符二年,黄巢作乱,在此逃避。
仙圣洞 在县西五十馀里,中有石佛、石钟等类。
四溪洞 在县西八十里栖真院侧,前有一石佛洞,深数里,后有穴可出。
龙王洞 在县南百里茅冈,有泉流出,早晚黄浊,与潮候相应,有石可坐百人。
金石 在县蜀江中,上有三丫,司马头陀钤云:金石口开,丞相出。
罗汉石 在县东罗汉院侧,相传江涨则随水而长,尝有罗汉见形于此。
葫芦石 在县南一十五里,丰下锐上,状若葫芦。
仙姑洲 在县西六十里,俗传有仙女经此,每水泛洲随水长。
鸬鹚洲 在县罗汉石之东,正当县之水口。地钤云:鸬鹚洲合,状元生。
八叠洲 在县境。
凌江 在县南,发源袁州之万载八叠山,于龙河渡东流分脉,经县城与滕江,合流入于章。滕江 绕县治,会凌江入于章。
斜口水 在县西一十里,源发蒙山入蜀江。章树潭 在县治西,渊静澄澈,为巨鳞窟宅。渔人善没者,亦不能穷其底。又名学潭。
武泉 在县北十里,泉深莫测,溢为沼,中多赪鲤,俗云不可食,取食辄死。上有东晋皇甫武将军,故泉以武名。
普润泉 在县西十五里,亦名贯珠泉。其泉自石窦迸出,莫穷其源。循其石崖为平地,方十丈,虽旱不涸。
岩洞泉 在县南三十五里,溉田甚广。界抵新喻。
蒙山瀑布泉 在县东南,分两派,一出修仁桥,一出官山桥。
灵井 在县西东岳行庙之侧,相传有疾者祷饮之,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