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瑞州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七卷目录

 瑞州府部汇考三
  瑞州府城池考
  瑞州府关梁考
  瑞州府封建考
  瑞州府公署考
  瑞州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职方典第九百七卷

瑞州府部汇考三

瑞州府城池考

        《府志》本府〈高安县附郭〉
瑞州府城池 《旧志》子城旧址周回三里辟四门。东抵进龙池,西抵平头门,南即谯楼,北抵朝天门。唐武德间李大亮始筑,土城环以壕。南唐升元初高安令陈承昭保大十年刺史王颜。宋元丰间太守维瞻建炎间黄次山。元至正末元帅张岳平章火逆赤皆尝修治,岁久圮塞。明正德间知府邝璠履榛莽中得旧址筑之,惟太平多水患,由府学右循五龙冈,北接旧址。高二丈,袤二千七百馀丈。撤土去寨壕亦以浚辟九门,门皆甃以砖石,锢以铁扉,上建重屋洞,其下以通往来。周匝罗城台铺舍以居逻卒。府前即谯楼,为门扁曰瑞阳。然城分南北,锦江中贯滨江,两厓垒石为岸,市南溪创三石闸,以时蓄泄而城跨其上。
外县
新昌县城池 新昌县开时即有土城,城之门四。东曰新安,西曰龙江,南曰新丰,北曰朝天。周回五里,城下有隍,后渐崩塌。宋嘉定中修筑改东曰迎恩,西曰惠政,南曰化成,北曰环秀,岁久复颓。明成化中循旧基筑土城,丙午始内外包砌以砖,高一丈五尺,厚五尺,建月城于外。正德庚午盗起,知县胡椿加修战楼,凡九所。癸酉及嘉靖丁亥相继修补。崇祯辛巳以旧城庳陋大加修筑,周九百七十三丈,视昔加高者数尺,加厚者尺馀,石垛一千八百个箭楼四所,东仍曰迎恩,易西曰太和,南仍曰化成,北复曰朝天。皇清康熙三年重修,石垛九百五十五座置炮台,窝棚楼橹壮观保障凭依焉。
上高县城池 古有土城,城下有池,周回五里,万载新昌之水汇于陵江而界其中。市分南北,四隅皆设有门。宋嘉熙间重修。明正德中复究故基,凿池立栅创四门。东曰礼贤门,在台冈山。南曰朝京门,在小车头。西曰宣化门,在易家田。北曰宜丰门,在旺贤冈。嘉靖年创砌石城,周回一千一百一十二丈七尺,石垛二千四百二十五个壕,长六百五十三丈,其门原四更增五门,曰跃锦、曰旭屏、曰招敖、曰末华、曰环州,万历间重修。崇祯丙子寇警增加二三尺许,易方垛为圆垛,后县令张朝荃补烧燬城门稍增墙垣。

瑞州府关梁考

    《通志》《府志》合载本府〈高安县附郭〉
锦江桥 在府治前,亦名浮桥,又名永安。今在城隍庙前杨,吴乾贞二年建。
仁济桥 在府城县学之东。
迎仙桥 在府治二门外。
凤凰桥 有二:一在县学前,一在翔凤坊。鹦鹉桥 在府城桂林坊。
紫云桥 在府城朝天坊。
进龙桥 在府治县学右,瞰大江,知府邝璠新而拓之,翼以石栏,两厓叠石为级道。龙化桥 在府城东岳庙右。
南石桥 在府城庆善坊下,有石龟,又名憧憧桥。
三让桥 在府城礼义坊即禅那寺右桥也。株桥 在府城朝阳门外。
多稼桥 在府城东五里。
连珠桥 在府城东七里。
栎山桥 在府城东八里。
来苏桥 俗呼小珠桥,在府城沙路铺。
刘郎陂桥 在府城东一十里三都,朱琬朱琰建。
深港桥 在府城东一十二里。
蒐溪桥 在府城南四十里。
独城桥 在府城南四十三里。
青石桥 在府南五里。
分口桥 在府城南一十二里。
株树下桥 在府城西南一十里。
艇口桥 在府城西南三十八里。
蓝桥 在府城西南四十里。
石头街桥 在府城西南五十七里。
子港桥 在府城西南五十五里。
华阳桥 在府城西南六十二里。
曲水桥 在府城,北通临江铺路。
含阳桥 在府城南一十三里。
横港桥 在府城南二十里。
黄舍桥 在府城南八十里。
五里桥 在府城南三十里。
万硕乡桥 在府城东三里,俗呼哿口。
连锦桥 在府城之北三里许,宋邑宰洪起畏建。
薛家桥 在府北五里。
大湖桥 在府城北一十五里。
卯桥 在府城东四十五里。
五百港桥 在府城西五里。
黄陂桥 在府城西一十五里。
太平桥 在府城太平门外,宋张思诚修。南哿口桥 在水府庙前。
仁瑞桥 在县东,刘国仁建。
明心桥 在明心院前。
黄山桥 在珠湖南。
五美桥 在县东。
朝京桥 在县北断水之上,俗呼断水桥。豫章桥 在迎恩门外。
架桥 在白马林。
大抄桥  小抄桥 俱在县东。
通真桥 在城之西碧溪。
南炉鄢家桥 在二十九都,朱统善修。
南炉桥 在二十九都,朱达善修。
朔陂桥 在二十九都,朱继德修。
灵溪桥 在龙城院前。
瑞仙桥 在坡山港。
梅墩桥 在私溪港上,五桥皆通新昌路。冈上桥 在二十九都,朱继德修。
諠桥 在张坊里,张才臣修。
昌陂桥 徐会齐修。
萧坊桥
良田渡  云居渡 俱在府治西蜀江上流。来苏渡 宋苏辙谪筠因兄轼过此同访刘平伯,唤渡此地,因作唤渡亭。手书三字,今石址犹存,秋冬水涸则见。在金沙台下,汉封建城侯即此,今刘姓是也。
清湖渡  庵前渡  湾头渡
高邮渡  舣口渡 俱在府治东蜀江之下流。
遵口桥 在县之西。
岩上渡  龙口渡  灰埠渡
花园渡  陵和渡  彭家渡
姜家渡  含阳渡
分口渡 在县之西南。
梅口渡 在县之西北。
新昌县
积善桥 在县治前,其水潆回旋绕若顾县,然俗呼朝县水。
惠政桥 在县治西门外,古为浮梁。宋邑宰赵纶甃以石,更名太和。
严湖桥 在五都。
下山桥 在六都。
丰桥   大智寺前桥。
浪源桥 俱在六都。
禹村桥  恩江桥  尚义桥 俱在七都。清溪桥 在县羽塘观前。
蓝桥 在八都。
永固桥 在九都。
乌江桥 在十一都。
渗口桥 在十二都。
奉贤桥 在黄陂。
新桥 在良田。
澄溪桥  桐江桥 俱在十三都。
惠济桥 在清水。宋进士罗公寿修。
清水桥 在十五都,宋时里人罗介建前公馆址。
瑞芝桥 在十六都。
龙牙桥 在十七都。
唐浦桥  均溪桥 俱在十八都。
瑞新桥 在二十四都。
市心桥 在二十七都。
小石桥 在二十八都。
蕉溪桥 在二十九都。
逢渠桥 在洞山寺前,僧本空修,名取洞山价大师,处处得逢渠之语。
文溪桥  宜阳桥  永镇桥
通济桥 俱在三十三都。
杭桥 在三十五都。
恒丰桥 在三十六都。
广贤桥 在三十八都。
方塘桥 在十四都。
上杭桥 在三十五都。
流芳桥 在三十四都。
朝天桥 在北门外,明成化中知县汪道重修。环胜桥  肇秀桥 俱在下车田。
学背桥 在旧学之后。
芳洲桥 俗呼唐家桥,在盐岭下,即宋沅守刘愿之芳洲也。桥始建于刘氏,其后邑人胡栗重修,元末燬,刘氏子孙复修,更名愿盛桥。
枥步桥 在三都。元延祐间府判陈幼登与僧海翁募建,今圮。
书林桥 在四都宋熊襄书院,明成化间重建。乌石桥 在五都,元延祐中里人毛以信建。磊桥 在十四都,义民刘跻正建。
延禧桥 在十五都延禧观前。
靖节桥 在十五都楂溪,明天顺间重修。鼎新桥 在十八都。
摄田桥 在二十都。
黄省桥 在二十二都。
均溪桥 在十八都,明里人龚同伦建。
湖城桥 在二十三都,里人黄刚大建。
探仙桥 在桂冈,张秉珊建。
荷林桥 在四十都,里人蔡和昭修。
同福桥 在四十一都,里人黄彦仁等建。洑溪桥 在三十四都。
棠浦渡 在县东四十里。
李公渡 在八都。
浣纱渡 在十一都。
冯家渡 在十二都。
湖城渡 在二十三都。
芳塘渡 在三十八都。
墨口渡 在十都。
和渡 在十一都。
南门渡 在观澜亭前。往来如沸,舟不停舣。高车渡 在县南三里。
石埠渡 在县南五里。
鞠家渡 在县南一十七里。
凌江渡 在县南三十里。
上高县
平政桥 在县西,旧名通济。宋赵伉夫易名浮虹,嘉定张存易名望仙。明正德间王以旂重葺。金石桥 在县学左。
谢公桥 在县学右。
官山桥 在县东五里。
大成桥 在县西五里。
虎槛桥 在县东一十里。
黄莲桥 在县南二十里。
短港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
大塘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
大浒桥 在县东北一十里。
小泉桥 在县南三十里。
杭头桥 在县南二十里。
修仁桥 在县东三十里。
界埠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
石虹桥 在县东一十五里。
官桥 在县西二十里。
义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
京陂桥 在县西六十里。
离娄桥 在县西七十五里。
云蓝桥 在县南圣济寺前,宋政和丁卯造。济川桥 在县治西,易名望仙。
一正桥 在县西五里,明弘治间河西湾溪黄彦璋重修。
迎恩桥 在县东五里,旧名潭埠,元大德邑人潘声伯重修。
清溪桥 在县北冲真观前。
慈悲桥 在县东南三十里。
横冈桥 在县东南三十里横冈铺前。
麻塘桥 在县西四十里,后圮。明嘉靖年间重修。
两板桥  京陂桥 在县北,李邦华砌石。泗溪桥 在县西三十里,元泰定间里人捐资修砌。
辛桥 在县南二十里四十八坑。
元丰桥 在真佑观前。
福善桥 在普莲塘前,今圮。
石虹桥 在县东二十里。
傍口桥 在县深林傍,口沿河自沙洲对岸黄松山。
庵山桥 在县南三里许劳松下团,里人李日奇修。
蛮田桥 在县南十里许河北。
垱口桥 在县西半里通衢,里人赵顺乾修。人寿桥 在县之景景行团站溪塘下,桥上有亭,王安弥修建。
震埠渡 在崇本团。
沙石渡 在广安团。
青蓝渡 在下京陂团。
湾溪渡 在河西团。
郭家渡 在皂团。
白面渡 在西团。
甘罗渡 在举子团。
禾埠渡 在辛义下团。
易家渡 在广乐团。
界埠渡 在辛义下团。
钟家渡 在皂里以北,名白沙洲。晏姓管,横有樟树为界。
六口渡 在河西团。
傅家渡 在上高县西钦仁团。
山枣渡 在县西七十里。
白竹港渡 在县西六十里。
袁家渡 在县东四十五里。

瑞州府封建考

        《府志》
建城侯 刘拾,长沙定王发之子始封建城侯。武帝元朔四年三月册至,元鼎二年坐使行人奉璧皮荐贺不会免爵,至刘回凤仍复原秩,世袭终东汉。
高安郡公 刘伯昂处智长子,以先朝勋旧封高安郡公尚真贤公主。

康乐伯 陶回,丹阳人,成帝咸和中以破韩晃功封子注袭。
康乐县公 谢元。以破苻坚功封,子瑍袭。望蔡公 谢琰,以破苻坚功封,子混袭。
望蔡县男 虞丘。进东海郯人。以讨孙恩徐道,覆功封传国,至曾孙齐受禅国除。

康乐侯 谢灵运袭瑍公爵,性豪侈车服衣物,改旧制世共宗之称谢康乐,武帝受命降为侯。康乐侯 李安。仁兰陵人,以佐命功封。

望蔡侯 沈君理。宣帝大建间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封望蔡侯。

康乐侯 陈叔陵,天禧三年封,后改封始兴王。

新昌王 朱盘炷。以宁献王第四子,封以无子国除。

瑞州府公署考

    《通志》《县志》合载本府〈高安县附郭〉
府治 在城内凤山之麓。南唐保大十年建,宋景定元年燬,明洪武初年改建即今址。
经历司  司狱司  照磨所
知事   检校 俱在府治内。
税课司 在浮桥南。
阴阳学 在理刑馆东。
医学 在理刑馆西。
高安县治 在凤山之东,宋旧址。明洪武二年重修,正德间增修,榜正堂曰牧爱。皇清康熙中重修穿堂一间,在正堂后额曰虚受。后堂三间,在穿堂后,额曰退思。后改为菜柏,又后改为思补宅。门在后堂前。知县内宅在后堂后,东轩在后堂左,又左为小东轩,菉竹轩三间在后堂右,望楼二所,在内宅后。左右幕厅在正堂左,架阁房在正堂右。马王祠在马房西北,永积库在穿堂东,内有灵官堂,黄册库在穿堂西,今改建幕厅左。月台在正堂前为甬道,皂隶亭二在月台左右,戒石亭在甬道中。六房在正堂前,左右二厢,左上为承发房,吏户礼房;右上为兵刑工户杂各房吏舍东七间在典史廨前,西十二间在主簿廨前。仪门三间在甬道前,宾馆在土地堂左,福神祠在仪门右监所在仪门之右,四周石墙高二丈,羁候所在监左户杂科之后,正门三间在仪门前,旧甃石以洞其下,上建层楼榜高安县额于前,旌善亭在正门前左,申明亭在正门,前右照墙在亲民坊前。
县丞署 在后堂左。
主簿署 原在后堂右,顺治五年裁。
典史署 在东三房左,县丞廨前。
阴冈巡检司 在县治南六十里。
乡约所 每乡都一所。
养济院 在府治西,宋称恩养院,慈幼院并在旧城望仙门外,元末燬。明洪武五年郡守段德迁今所,崇祯知府陶履中补葺之。
漏泽园 在太平门外去县西一里。
外县
新昌县治 元为州治,明洪武五年改建,成化间重修。皇清康熙二年重新之,幕厅三间在正堂左,南向榜曰正己,今曰赞政。水心堂在正堂后,知县内宅在水心堂后,共十间。粮房在赞政厅后,皂隶亭分列正堂前之东西甬道中。立戒石亭镌戒石铭于上。六房一十三间在公堂前。左右承发司居左首以次,各六间。仪门三间,县狱在仪门外。之右峻其垣以为之防羁候所,在县门之右。谯楼五间,在仪门前,叠石为基,建楼其上,树门屏于前。
县丞署 在知县廨东,明洪武年建。皇清顺治三年重修。
主簿署 在知县廨西,明洪武年建,后燬。皇清顺治三年裁,康熙三年即其址建营房以居瑞营汛兵。
典史署 在县丞廨南,元末燬,明洪武元年建,皇清顺治十五年重建。
大姑岭巡检司 在天宝乡。
黄冈巡检司 在县三十八都,久废。
阴阳学 在县治西。
医学 在县治南。
常平仓 一在鼓楼之左,一在鼓楼之右,后改为都仓。
县署右仓 明崇祯八年建,以贮南米,正厅扁曰足国裕民,左五廒右六廒。皇清改南米为兵米,漕米皆赴仓交纳。康熙三年重修。
棠浦便民仓 原有旧址。康熙三年建,计二十八廒,头门五间。养济院 在古东来第一门外,宋名居养院改安养院,元末废,明嘉靖九年于左废仓地增修屋十四间,无告者悉聚养焉。
上高县治 自宋绍兴及明洪武正德代有创,建牧爱堂三间,重建更名惠来堂。穿堂在堂后,后堂三楹,旧五楹,原名退思堂。幕厅在堂左,仪仗库在堂之右。黄册库在堂之右,架阁库三楹在堂左,圮。六曹房东西各八楹,仪门三楹,土地祠在仪门左,谯楼即县头门寅宾馆在仪门右,监在土地祠侧。内宅后堂之后门房三楹,内厅房三楹,厢房四楹。
县丞署 今在幕厅左。
典史署 在县丞衙左,官厅三楹,内厅房五楹。税课司 在县治南。
离娄桥巡检司 在县治西七十里。
麻塘巡检司 在县治西四十里,久废。
阴阳学  医学 俱在淳化坊。
黄册局 在新街。官厅一所,房二楹,两厢房四十八间。
劝农亭 在县东南五里。
预备仓 在县南旧税局前,正厅门房各一楹,仓廒二十四楹,明季燬于兵。便民仓 在南昌道侧。
东仓 在举子冈。
南仓 在义城下团,今俱废。
西仓 在德义上团。
北仓 在上京陂,今俱废。
养济院 在胜果寺前,明初迁多宝院左,今废。
瑞州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通志》《县志》合载
本府〈高安县附郭〉
瑞州府儒学 在府治西凤山之右,旧在进龙池左。宋治平间撤皇华馆建,绍兴初徙之水南,即今筠阳书院地。二十一年徙今所,元末燬。明洪武间重建,正德万历中先后增修,天启七年重新之。
社学 未载处所。
高安县儒学 宋淳熙间附建郡学讲堂之右。宝祐间徙于城西赤土冈,元末燬,明洪武初改创今所。后颓,成化、正德、嘉靖间相继修葺。启圣祠在明伦堂左,名宦祠在戟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文渊阁在明伦堂后,今废。聚奎楼在文渊阁后,敬一亭在聚奎楼后,尊经阁在启圣祠后,今俱废。
乐善书院 在府治西。宋知州王淹建,立六斋以训,宗室之子弟。开府仪同三司,赵不黯崇祀于此。
西涧书院 在县市南。宋绍兴间郡守鲍贻逊为三刘先生创也,后因兵燬。
槐东书院 本邑槐山太学生谢廷建于家塾。州判陈袍为之记。
文溪书院 在府城南四十五里文溪上,宋陈仲微建,为读书之所。
南嬛书院 在府城一笑桥之西南。中有啸阁,邑人吴江吴汇所建,读书处。
傍莲书院 在城南莲花池上,邑人刘恸子讲学藏书之处。
息园书院 在北城碧落山后,邑人徐玱如读书处。
间青别业 在拱辰门外,邑人徐维乔兄弟读书处。
学池 旧名进池。东至学墙,西至仓墙。
学租 二十五都。计田九十五工,地名栎头,计地五工。
新昌县儒学 在凤凰台下,旧在县治东南。宋宝庆间迁南门外。元至顺间重修,明成化十八年迁今所。正德万历、天启间相继修葺。启圣祠在敬一亭之后,群贤祠在仰高堂之右,射圃观德亭在启圣祠之后。
义方书院 在县东走马冈。
度门院读书堂 在县北三十里。
志学精舍 在十七都。
南征书院 在南河之浒。
宝书楼 在三十三都。
三台书院 在新安乡。
学田 租计一百七十二石四斗,黄茅岭每年解学道公费银一十一两一钱以资赤贫之士。上高县儒学 旧在县治北,宋元丰四年迁于西。明洪武嘉靖间相继修葺。正殿、明伦堂。成化十二年重修。敬一亭在戟门左,博文约礼二斋两旁,启圣祠在尊经阁之左,名宦祠在大成门之左,乡贤祠在大成门右。
金石书院 旧在儒学侧,中建讲堂五间,东西廊各五间,康熙十年重修。
留馀书院 在大东门外,明万历中建。
学田 原额颇多,近查实腴田一十亩,硗田五十八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