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金朝
李昶金末元初 1203 — 12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3—1289 【介绍】: 金元间东平须城人字士都
金宣宗兴定二年进士,仕至漕运提举
金亡,东平严实辟为都事
后以父丧去官,闭门教授,一时名士,多出其门。
忽必烈攻宋,行经濮州,召见,以“伐罪、救民、不嗜杀”相告。
世祖即位,召至开平
至元间累官吏礼部尚书,品格条式、选举礼文之事,多所裁定。
凡议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倾听其说。
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致仕。
有《春秋左氏遗意》、《孟子权衡遗说》。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士都东平须城人
金兴定二年进士第入元为幕官中统二年召拜翰林侍读学士至元中吏部尚书历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
主要活动
  • 1218年,进士
僧印简金末元初 1202 — 12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2—1257 【介绍】: 金元间僧,号海云
岚谷宁远人
俗姓宋
世业儒,祝发居广惠寺金宣宗赐号通玄广惠大师
蒙古赐号寂照英悟大师,称小长老
累号佑圣安国大禅师,历主永庆、庆寿等寺。
印简
山西岚谷宁远人
姓宋氏
微子之后。
生于金之泰和壬戌年
人品恢伟。
童幼神悟
七岁父授以孝经开宗明义章。
乃曰。
开者何宗
明者何义。
父惊异。
知非尘劳中人。
携见傅戒颜公。
颜。
欲观其根器。
授以草庵歌。
至坏与不坏主元在。
师问曰。
主在何处。
颜曰。
何主。
师曰。
离坏不坏者。
曰此客也。
师曰。
主聻。
颜沉吟而已。
寻礼中观沼公为师。
十一预恩纳具。
有洪彦上座问曰。
于今受大戒了。
缘何作小僧
师曰。
缘僧小故。
戒说大也。
试问。
上座戒老耶小耶。
曰。
我身则老。
语未终。
师大声曰。
休生分别。
一日。
上座教僧去。
师背上拍一下。
待回首。
乃竖指示之。
僧如教拍师背。
师便竖一指。
座太奇之。
师年十二。
中观听师参问。
诲之曰。
汝所欲文字语言耳。
向去皆止之。
唯身心若槁木死灰。
今时及尽功用纯熟。
悟解真实。
大死一场休有馀气
到那时节。
瞥然自肯。
方与吾相见。
师谨受教。
一日。
扶中观行。
观曰。
法灯禅师道。
看他家事忙。
且道承谁力。
汝作么生会。
师将中观手一掣。
观曰。
这野狐精。
师曰。
喏喏。
师年十三时。
成吉思皇帝。
征伐天下。
师在宁远
于城陷之际。
稠人中俾师敛髻。
师告曰。
若从国仪
则失僧相也。
遂获如故。
师年十八。
兵复取岚城
四众逃难解散。
师独侍中观。
曰。
吾年迫
汝方富有春秋。
今此玉石俱焚奚益。
子可以去矣。
师泣曰。
因果无差。
死生有命。
安可离师求脱免乎。
纵或得脱。
亦非人子之心也。
观察师诚确。
嘱师曰。
子向去朔漠。
有大因缘。
吾与子俱北渡矣。
明日城降。
元帅史天泽
见师宇。
问曰。
尔何人。
曰我沙门也。
史曰。
食肉否。
曰何肉。
史曰人肉。
师曰。
人非兽也。
虎豹尚不相食。
况人乎。
曰今日兵刃之下。
能无伤乎。
师曰。
必仗其外护者。
史喜甚。
元帅李七哥。
问曰。
尔既为僧。
禅耶教耶。
师曰。
禅教乃僧之羽翼也。
如国之用人。
必须文武兼济。
李曰。
然则必也从何而住师曰。
二俱不住。
李曰。
尔何人也。
师曰。
佛师。
复曰。
吾师亦在于此。
二公见师年幼。
无所畏惧。
应对不凡。
即与往见中观。
闻观教诲切至。
乃大喜曰。
有是父。
必有是子也。
相与礼观为师。
与师结金石之契。
于是。
国王大加恩赐。
延居兴安香泉院。
署中观慈云正觉大禅师
寂照英悟大师
所需皆官给。
及中观示寂。
师为乞食看塔。
一夜。
闻空中有声召师名。
师瞥然有省。
乃迁居三峰道院
复问人告曰。
大事将成。
行矣。
无滞于此。
黎明。
杖策之燕。
铺。
值雨宿岩下。
因击火大悟
自扪面曰。
今日始知眉横鼻直。
信道天下老和上
不寐语。
先是。
中观垂寂。
师问曰。
某甲当依何人。
了此大事。
观曰。
庆八十去。
师既入燕。
大庆寿寺
乃省观语。
径谒中和老人璋公。
中和。
先一夕梦一异僧策杖。
径趍方丈。
踞师子座。
次日师至。
中和笑曰。
此子。
乃夜来所梦者。
师问曰。
某甲不来而来。
作么生相见。
中和曰。
参须实参。
悟须实悟。
莫打野𢲪。
师曰。
某甲因击火迸散。
乃知眉横鼻直。
和曰。
我此处别。
师曰。
如何。
和曰。
牙是一口骨。
耳是两片皮。
师曰。
将谓别有。
和曰。
错。
师喝曰。
草贼大败。
和休去。
次日。
和复举临济两堂首座齐下喝因缘。
师竖拳一拍。
当时丈堂震动。
遂受中和印记。
出世屡坐大道场。
太师国王
及诸重臣之命。
师室中。
尝以四无依语勘学者。
无一当对扬者。
一日。
廊中逢数僧。
连问不契。
皆被打。
问最后一僧。
汝那里去。
僧云。
和上去。
师云。
觅他作么。
僧云。
待痛与一顿。
师云。
将甚么来打。
僧四顾云
不将棒来。
师连打四下
这掠虚汉。
众皆走。
师召
诸上座。
众回首。
是甚么。
丁酉正月
加师先天镇国大士之号。
己亥冬
命主大庆寿寺
壬寅
护必烈大王
请师赴帐下。
问佛法大意。
王大悦
从师受菩提心戒。
因奏曰。
释迦氏之法。
于庙堂之论。
在王法正论品。
理固昭然。
非难非易。
恐王者不能尽行也。
又宜求天下大贤硕儒。
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
当有所闻也。
王大悦
锡以珠袄金锦无缝大衣。
奉以师礼。
将别王。
王问。
佛法此去。
如何受持。
师曰。
信心难生。
善根难发。
今已发生。
务须护持专一不忘。
不见三宝有过。
恒念百姓不安。
善抚绥。
明赏罚。
执政无私。
任贤纳谏。
一切时中。
尝行方便。
皆佛法也。
师既行。
有一恶少。
肆言谤法。
王按之将加法焉。
专使白师。
师回
明镜当台。
妍媸自现。
神锋在掌。
赏罚无私。
若以正念现前。
邪见外魔。
杀之可矣。
然王者。
当以仁恕为心乃可。
王益敬焉。
寻奉命统僧。
赐白金万两。
昊天寺建大会。
为国祈福。
蒙哥皇帝即位。
顾遇隆渥。
辰。
威烈王
奉以金柱杖。
金缕袈裟。
求法语开示。
七月
师会诸耆旧。
录所长物见数。
令主后事。
丁巳夏
说偈毕。
汝等少喧。
吾欲偃息。
侍僧急呼主事人至。
师吉祥。
泊然而逝矣。
世寿五十六。
茶毗。
获舍利无算。
护必烈王
为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
谥佛日圆明大师
临济为十六世。
禅师名印简
字海云
山西宁远人也。
得道于庆寿璋禅师
璋字仲和
乃天目齐之裔也。
斋参五祖演和尚
记莂。
遂隐天目。
当其时。
出五祖之门者。
化遍南州
而三佛之裔称盛。
独齐公居天目。
甚枯淡。
法席寥然。
暮年始有懒牛和上座。
绍齐之法。
而和之。
枯淡尤甚。
仅得竹林宝。
宝得竹林安。
安传容庵海。
海之名颇著。
乃有中和璋。
璋之下有印简出焉。
出则齐之道大于北平矣。
本出儒家。
有生知之质。
其父宋氏授以孝经。
开宗明义章。
掩卷进曰。
开者何宗
明者何义。
其父愕然。
提其耳曰。
孺子可教也。
时方七岁。
于是古今经纬之学。
一目辄知要领。
然疑喜怒哀乐未发以前之理。
不遑寝食。
乃尽捐宿学。
走事中观沼禅师
每发问端。
沼每止之。
沼老常命扶行。
偶下阶。
掣沼公之手。
沼咄曰。
者野狐精。
恍然而诺。
沼乃遣行脚。
既饫游。
孤策过燕京
雨阻铺。
中途夜宿岩下。
因击石火。
划然大悟
乃扪面曰。
今日始知眉横鼻直。
天下老和尚信不寐语矣。
遂达庆寿。
通谒于中和璋公。
公先夕梦。
异僧策杖竟来。
方丈据狮子座。
晨起而心待之。
果应期而至。
璋大喜受展。
问曰。
你曾到此么。
对曰。
印简不来而来。
作么生相见。
曰。
切莫打野榸。
曰。
石火迸裂。
眉横鼻直。
曰。
吾此处别。
曰。
如何表信。
曰。
牙是一具骨。
耳是两片皮。
曰。
将谓别有。
曰错。
喝曰。
草贼大败。
璋笑而休。
次日璋公以临济两堂首座下喝机缘。
下语。
对曰。
打破秦时镜。
磨尖上古锥。
龙飞霄汉外。
何劳更下椎。
曰。
你只得其机。
不得其用。
掀倒禅床。
璋曰。
路途之乐。
终未到家。
简与一掌。
璋曰只得其用。
不得其体。
曰。
青山耸寒色。
月炤一溪云。
曰。
只得其体。
不得其智。
曰。
流水自西东。
落花无向背。
曰。
要且没交涉。
震拍其两掌。
是时左右皆为变色。
璋公乃曰。
如是如是。
遂命掌记室
而师资如水乳也。
元世祖辛卯年
主庆寿。
衲子不惧苦寒。
趋归法会。
而禅床几至折脚。
其都中贵人多杂遝。
门下简一以璋公真率之风应之。
无不悦服。
盖璋居庆寿。
受公卿之刺。
从未以名姓干复之。
然以祖意徵扣。
则忉怛往返。
不留馀地也一。
于廊下逢数僧。
乃问曰。
那里去。
一僧对曰。
赏花去。
第二对曰。
礼佛去。
第三对曰。
那里去。
第四僧无语
俱以棒打之。
复问第五僧。
对曰。
和尚去。
曰。
觅他作甚么。
曰。
待他打。
时还他一顿。
曰。
将甚么来打。
曰。
不将棒来打。
连打曰。
者掠虚汉。
众皆走散。
召曰。
诸上座。
众同首。
曰。
是甚么。
乃趋寂。
谥曰佛日圆明大师
赞曰。
简公据无师之智。
出家行脚。
遍阅尊宿。
而后扣中和室投机之语。
盘旋密运。
称可观矣。
公不假能事而起天目。
齐几湮之
则老东山之面目俨然。
岂非巨冶无分金之体。
而千江有得月之机乎。
完颜撒改金 ? — 11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1 【介绍】: 宗室。
乌古乃孙。
盈歌时为国相
阿骨打(太祖)称都勃极烈,与完颜撒改分治诸部。
金建国后,为国论胡鲁勃极烈。
卒谥忠毅
董师中金 1129 — 12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1202 【介绍】: 洺州人字绍祖
熙宗皇统九年进士
泽州军事判官
大理卿吏部尚书陕西西路转运使
承安间累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
处事精敏。
尝谓宰相不当事细务,要在知人才,振纲纪。
卒谥文定
师中字绍祖邯郸人,后徙洺州
皇统九年进士
承安中,入政府,直道自立,而以通材济之。
泰和初元妃李氏方宠幸,兄喜儿为宣徽使,有杨国忠之权。
一日,德州教授田庭方上书言事云:大臣持禄,近臣怙宠,此言路之所以塞也。
道陵顾谓绍祖言:大臣持禄当谓公等,近臣怙宠者为谁?
时喜儿侍立殿上,绍祖倒笏指之曰:莫非谓李喜儿之属否?
上颔之。
绍祖尝言:作宰相不难,但一心正,两眼明足矣。
少日以诙谐得名,及在相位,亦未尝废谈笑,然不害其为国朝名相也。
俄致政,赐第京师
后三年薨。
有燕赐边部诗传于世。
绍祖王内翰彦潜,而与之同榜登科。
彦潜没后,待其子恩礼殷重,不减骨肉。
论者谓孙铎振之事其兄明之,张彀伯英爱其弟伯玉,举世无与为比。
至于绍祖之待其师之子,则古所未有也。
漳川集传于家。
主要活动
  • 1149年,进士
李晏金 1123 — 11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3—1197 【介绍】: 泽州高平人字致美
熙宗皇统六年进士
岳阳丞。
世宗即位,召为翰林直学士、迁侍讲学士,兼御史中丞,奏免二税户为良者六百余人。
官终昭义军节度使
卒谥文简
字致美高平人唐顺宗第十六子福王绾之苗裔。
父森,字彦实,工于诗,有云:少年日日醉花边,短白长红一一怜。
自笑老来心尚在,恶风常废五更眠。
又赋云:冰骨有香魂乍返,玉颜无晕酒全消。
人多传诵之。
致美皇统二年经义进士,释褐临汾丞。
张太师浩平阳,一见爱其才,为之延誉。
稍迁辽阳幕官,与兴陵有藩邸之旧,入翰林学士,高文大册,号称独步,拜御史中丞
初,辽入掠中原人及得奚、渤海诸国生口,分赐贵近或有功者,大至一二州,少亦数百,皆为奴婢,输租为官,且纳课给其主,谓之二税户。
大定初,一切免为民。
闾山寺僧赐户三百,与僧共居供役而不输租,故不在免例。
诉者积年,台寺不为理,又诉于致美
致美上章大略,谓:天子作民父母,当同仁一视,分别轻重,乃胥吏舞文法之敝。
陛下大明博照,岂可使天下有一民不被其泽者。
沙门既谓之出家,而乃听其与男女杂居乎?
书奏宰相持不可。
世宗致美
与相诘难,致美伏御座前曰:前日车驾幸辽东闾山寺,曾供从官一宿之具。
寺僧物,陛下物也。
陛下无以此直寺僧,而使三百家受屈。
世宗大笑曰:李晏劫制我耶!
即日免之。
明昌初,为礼部尚书,分诸道府试复经义,设经童科,皆自致美发之。
出为沁南军节度使,告老不从,改昭毅军节度使,且授子仲泽州刺史以荣之。
时泽潞旱甚,致美擅发仓粟三万石救饿者,因上章,请罪。
章奏而本道提刑弹章亦至。
章宗宰相言:提刑职当然,李晏义当然,不之罪也。
仲略字简之大定二十二年进士,仕至山东路按察使
道陵爱其俊快,比为脱帽鹘云。
致美自号游仙野人简之丹源钓徒,有集传于世。
简之之子肯播,字克绍,肯穫,字克守,肯德,字克脩
主要活动
  • 1146年,进士
王启
字希毕,大兴人,正隆二年进士
累迁户部员外郎通州刺史
宰相万公荐,权右司郎中
章宗即位,不一岁迁工部侍郎,即以河南北路提刑使拜吏部尚书,使宋。
使还,出为绛阳军节度使
致仕还乡里,与左丞董公参政马公、宣徽卢公、尚书郭公为九老。
会年七十九卒。
子师扬,字仲雄,南渡后隐居崧山,时年已六十馀,经传子史皆手自抄之,如健举子结夏课然。
希颜说,仲雄太学,同舍号为闭户王先生,其谨厚盖家法云。
孙造,字成叔,今居东平
主要活动
  • 1157年,进士
王翛金 1133 — 12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207 【介绍】: 涿州人字翛然
熙宗皇统二年进士
尚书省令史同知霸州事。
章宗时累官定海节度使
性刚严,临事果决,吏民惮其威,虽豪右不敢犯。
字翛然范阳人
皇统二年进士
资禀鲠峭,甫入仕,即以材干称。
大定中皇子曹王尹大兴,翛然少尹
王移镇北门,复以同尹从之。
前后多所规益,朝廷称焉。
咸平转运使,改知沈州
坐为怨家所诬,夺官。
宰相有为辨理者,得郑州防禦使
章宗即位,召拜礼部尚书,以选为大兴尹,两月政成,发奸击强,剖繁理剧,百年以来,无有出其右者。
寻为护前者所排,系狱累月,天子知其非罪,出之,翛然幅巾归范阳
明年,起为定国军节度使,致仕。
卒。
遗命无请谥,无立碑,然至今言名臣者必及焉。
主要活动
  • 1142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