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金朝
张孝纯南宋
全宋诗
张孝纯字永锡滕县(今山东滕县)人。
哲宗元祐间进士
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通判滨州(《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
政和四年(一一一四)河北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崇儒二之二五),移永兴军路
宣和五年(一一二三)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圣母庙谢雨文》),金兵陷太原时被俘。
金人扶立刘豫,任为丞相
致仕,卒谥安简
事见《中州》卷九、《南宋书》卷一三。
今录诗三首。
孝纯字永锡滕阳人
宣和末,知太原
国兵围守踰年,人相食几尽,乃下。
朝廷怜其忠,换相职,后以相齐致仕。
汴京建行台,起为左丞相
踰年得请归乡里。
二兄尚安健,乡人为作三老图。
薨,谥安简
子公药,字元石,昌武军节度副使致仕。
孙观字彦国,世为文章家。
曾孙厚之,字茂𢎞,承安二年进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张孝纯字永锡徐州滕县(今山东滕县)人。
元祐进士
大观元年通判滨州政和四年河北转运判官,移永兴军路
宣和五年河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坚守太原,拒绝招降。
靖康元年九月城破,为金所执,不能屈,遂礼之,送还乡里。
建炎四年,金人立伪齐,以之为尚书右丞相,遂失晚节。
绍兴九年致仕归里,卒。
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书》卷一三,《宋史》卷二三《钦宗纪》。
滕茂实
茂实字秀颖姑苏人初名祼徽宗改赐焉。
太学正兼明堂司令枢密路允迪翰林修撰宋彦通奉使三镇太原寻奉密诏据城不下国相怒囚使人于云中钦宗北迁秀颖谒见涕泣请从行主者不之许放允迪彦通南归茂实留堆门与兄宗正丞福(字伯寿淮南发运使婍共居久之家人至自汴梁秀颖往来并代之间布衣终身临终令黄幡裹尸而葬仍大刻九字云宋使者东阳滕茂实墓士大夫哀其忠为之起坟于雁门岁时致祭好问儿时先大夫教诵秀颖临终诗然亦仅能记未章数语而已庚子春自山东还乡里值乡先生雁门李钟秀(挺)求秀颖诗文钟秀云丧乱以来家所藏书焚荡都尽避兵山中民家偶于破箱中得秀颖诗一编纸已败烂前序秀颖自作可辨者百馀字大略言能安于死生之分而不能忘感槩不平之气又曰苏属国牧羊海上而五言之作自此始予敢援以为例后叙是笔吏林泉野老彦古(彦古不著姓)年七十八手录三滕始未号东阳滕秀颖凤山思远记者诗数百首可读者什六七临终一诗缺三五字而已非笔吏此集则秀颖之事无以见于世予意先生名节凛然不愧古人其文字言语宜有神物护持虽埋没之久而光明发见决有不可掩焉者因备述于此亦使彦古之名托之而不腐云(婍字恐误当作祹见南申高济叔碑)
王扩金 1156 — 12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6—1219 【介绍】: 中山永平人字充之
章宗明昌五年进士
邓州录事
宣宗时累迁南京路转运使
宰相高琪有隙,坐办理军储畏避削两阶。
以权陕西东路转运使致仕。
卒谥刚毅
博学多才,梗直不容物,是以不振于时。
字充之永平人
明昌五年进士,累迁同知德州防禦使事。
山东饥,诏驰驿赴官,且以赈贷事付之。
棣州饥尤甚,而不在发之数,充之擅开仓救之,朝廷不之罪也。
泰和七年夏旱,充之监察御史受诏审冤,因为同列言:往时审冤一切以末减为事,至杀人者之罪亦贳出之,地下之冤,当谁理之乎?
使还言,创设三司不便,大略言:三司之设,特以刻剥为事。
大定间,一曹望之户部,天下仓廪府库皆实,百姓无愁怨之声,存乎其人,不在改官称也。
三司官皆户部旧员,掾属亦户曹旧吏,岂有愚于户部,而智于三司者?
乞复户部之旧,无骇民听可也。
崇庆初,迁河东北路按察佥事,上书言时病四:一、将不知兵。
二、兵不可用。
三、事不素定。
四、用人违其长。
贞祐二年太原兵,充之之功为多最。
后权陜西西路转运使,行六部尚书
前政太原乔世权子实赵伯成子文,号为称职,充之表表自见,虽处细务,亦有法,掾属奔走从事,无敢后者。
评者为子实宽缓,欲为不忍欺子文慎密,欲为不能欺,皆未必能,然独王公之不敢欺为有徵云。
年六十三,致仕卒。
子元庆,字善甫归德六部郎中
次子元亨。
张彀金 ? — 12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7 【介绍】: 许州临颍人字伯英
世宗大定二十八年进士,调宁陵县主簿,改同州观察判官
州征雕雁羽箭十万,价翔跃。
执不可,愿以官身任其咎,尚书省如所请。
积官河东南路转运使,权行六部尚书安抚使
字伯英临颍人
大定二十八年进士,仕至河南路转运使
家多法书、名画、古物秘玩,周秦以来镜至百馀枚,他物称是。
天性孝友,与人交极诚款,古所谓博雅君子者,伯英可以当之。
弟瑴,字伯玉,美风仪,善谈论,气质豪爽,在之纯、希颜伯仲间。
进士,有声场屋,及再上不中,即拂衣去。
尝自言:丈夫子娶,非尚主官,不徒步至宰相,不屑可也。
宰相李公仲修适之皆与之游从,不敢以布衣诸生处之。
家既贵显,厚于奉养,击鲜为具,宾客日满门,穷昼竟夜,卒以乐死。
尝赋雪云:樵屐双凫懒,渔蓑一猬拳。
醉后云:日日饮燕市,人人识张胡。
西山晚来好饮酒,不下驴。
赋画石云:腹非经笥,口不肉食,胸中止有磊磊落落百万千之怪石。
兴来茹噎快一吐,将军便欲关弓射。
气母忽破碎,物怪纷狼藉。
有时醉狂头插笔,扫尽人间雪色壁。
其颠放如此。
赵秉文金 1159 — 12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1232 【介绍】: 磁州滏阳人字周臣晚号闲闲老人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
安塞主簿
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
累拜礼部尚书
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
工诗书画。
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
性好学,自幼至老,未尝一日废书。
有《资暇录》、《滏水》等。
秉文字周臣滏阳人,閒閒其自号也。
幼颖悟,读书若夙习。
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应奉翰林文字
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贞可大用,又言狱讼征伐,国之大政,自古未有君以为可、大臣以为不可而可行者。
坐讥讪免官。
未几,起为同知岢岚军州事,转北京路转运司度支判官
承安五年冬十月,阴晦连日,宰相万公入对,上顾谓万公曰:卿昨言天日晦冥,亦犹人君用人邪正不分者,极有理。
赵秉文曩以言事降授,闻其人有才藻,工书翰,又且敢言,朕非弃不用,以北边军兴,姑试之耳。
泰和二年,改户部主事翰林修撰,出为宁边州刺史
一年,改平定州,治化清净,所去人思之。
贞祐初,中国仍岁被兵,公建言时事可行者三:一迁都,二导河,三封建。
朝廷略施行之。
四年,除翰林侍讲学士
明年,转侍读
兴定中,拜礼部尚书侍读同修国史知集贤院
开兴正月,京师戒严,时公已老,日以时事为忧,虽食息顷,不能忘。
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竟用是得疾薨,年七十四。
自幼至老,未尝一日废书不观。
著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扬子发微一卷,太玄笺赞六卷,文中子类说一卷,南华略释一卷,列子补注一卷,删集论语孟子解各一十卷,资暇录一十五卷,所著文章号滏水集者,前后三十卷。
大概公之文出于义理之学,故长于辨折,极所欲言而止,不以绳墨自拘。
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
至五言大诗,则沈郁顿挫,学阮嗣宗,真淳简澹学陶渊明,以他文较之,或不近也。
字画则有魏晋以来风调,而草书尤警绝,殆天机所到,非学能至。
宣徽舜卿使河湟,夏人多问公及王子端内翰起居状,朝廷因以公报聘,其为四方所重如此。
论者谓公至诚乐易,与人交不立崖岸。
主盟吾道将三十年,未尝以大名自居。
仕五朝,官六卿,自奉养如寒士,不知富贵为何物,盖学道所得云。
冯璧金 1162 — 12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2—1240 【介绍】: 真定人字叔献别字天粹
章宗承安二年经义进士
莒州军事判官
宣宗时,累官大理丞,与台官关中,劾奏奸赃之尤者十数人。
总帅牙吾搭违制纵掠,承诏查办,驰入营中,夺其军。
累官集庆军节度使。
致仕。
金亡后家居,卒年七十九。
叔献别字天粹承安二年进士历州县召入翰林再为曹郎宣宗朝屡以使指鞫大狱权贵如归德知府宿州总帅声势焰焰朝廷知其跋扈而不能摧伏者叔献以法临之毛发不贷也幼有重名就所长论之馆阁台谏与宾客言乃其选也徒以小心奉法不畏彊禦故屡以城旦书屈之识者有用违其长之叹兴定末以同知集庆军节度使事致仕居崧山龙潭者十馀年诸生从之㳺与四方问遗者不绝赋诗饮酒放浪山水间人望以为神仙焉山中多兰中春华山僧野客人持数本诣公以香韵清绝为胜少劣则有罚谓之斗所酿松醪东坡所谓叹幽姿之独高者惟叔献能尽之客有以京国名酒来与之校者味殊不能近正如深山草衣木食人语觉佣儿贩夫尘土气为不可向也是后松醪斗遂为山中故事叔献少日在太学赋声籍甚其学长于春秋诗笔清峻似其为人字画楚楚有魏晋间风气雅为閒閒公所激赏制诰典丽当代少见其比尺牍又其专门之学风流蕴藉不减前世宋景文左丞董公绍祖奉使江左得其诗饯行喜见颜间诗四韵每诵一句辄为一举觞李右司之纯谈笑此世为不足玩见叔献则必为之𢥠然王延州从之公于鉴裁为海内称首敬其名德至不敢以同年生数之北渡还乡里年七十九终于家(墓碑云所贵于君子者三曰气曰量曰品有所充之谓气有所受之谓量气与量备而才行不与存焉本乎才行气量而绝出乎才行气量之上之谓品品之所在不风岸而峻不表襮而著不名位而重不耆艾而尊是故为天地之美器造物者靳固之不轻以予人阅百千万人之众历数十百年之久乃一二见之同乎其时非无孤隽伟杰之士从容于礼文之域角逐乎功名之地唯其俗不可以为雅劣不可以为胜故自视缺然陈太丘事业无闻而名重天下房次律坐镇雅俗而举世以王佐许之施之当时未必适用然千载而下有为之歛衽者非品何以得之元光正大以来天下大夫士论公平生者盖如此)子渭字清甫以门资叙仕为密院机察清慎而文天下有冯孝子之目今居镇阳
释法赟金 ? — 1222
法赟
兖州侯氏子。
幼事嵫阳首座为师。
大定间
以诵经通得僧服。
从事义理之学。
根性颖利。
同学者少所及。
游参叩诘。
洞见深秘。
告山明和尚
灵岩才师。
皆授以印记。
寻领众。
主告山。
阐抉幽微。
方世路清夷。
禅林轨则未改。
师道风蔼然。
为诸方所重。
兖州普照。
路公宣叔
潜心内乘。
与师为法喜淘汰之游。
师登座。
宣叔
朝服顶礼。
法重身尊。
哲胜倾下。
然师沉嘿自守。
不以文字言语。
惊流俗为门户计。
住持不务修营。
学者繁盛。
动则蜂拥。
迄无显受灌顶者。
其不轻许与如此。
师有弟子曰汴公者。
嗣法于亨虚明亭。
亭直上不为震云凌雨之所摧偃。
龙兴禁荡之馀。
破屋数椽。
残僧三四辈。
灌园自给。
不肯轻旁时贵之门。
或赠之诗云。
道大宜高謇。
禅枯耐寂寥。
盖头一把。
绕腹篾三条。
风味可想而见。
其孤峻自拔。
必有所从来其自师乎。
后汴归自南。
哀叙曰。
汴落发事师五六年。
始避兵而南。
比归师去世已久。
师生于正隆初
而殁于兴定之末年
过六十。
但以丧乱之后。
时事凋残。
师之行事无从考。
按至于卒葬时日。
亦不能知者。
特汴未南渡时事耳。
元好问
据此以铭师塔。
完颜伯嘉金 ? — 12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3 【介绍】: 北京路女真人,字辅之
章宗明昌二年进士
中都左警巡判官,除监察御史,劾奏平章政事仆散揆
宣宗兴定间,为御史中丞权参知政事
四年,劝宣宗宰臣言,分建九公,使统军守土。
元光二年,行省河中,谋渐次收复河东
旋卒。
胥鼎金 ? — 12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6 【介绍】: 代州繁畤人字和之
胥持国子。
世宗大定二十八年进士,以能称。
宣宗贞祐间,累拜尚书右丞
南渡后,改知平阳府事,建言选将、练兵等事,均合机宜。
哀宗时,官至平章政事,封英国公
字和之代州繁畤人
持国大定中太子司藏,有功母后家。
章宗即位,擢拜尚书右丞
和之大定二十八年进士
至宁初都城兵,由户部尚书参知政事
宣宗即位,除泰定军节度使,不赴,改判大兴。
贞祐二年,拜尚书右丞
车驾南渡,出为汾阳节度使,移知平阳,权河东南路宣抚使
四年,授枢密副使权右丞,兼职如故。
五年正月,朝京师,进平章政事,封莘国公,行台关中
未几,兼左副元帅
明年,以温国公致政,封英,行台卫州,以病薨于位。
雷希颜为作神道碑云:黄霸为良吏称首,及为丞相,与张敞论列,功名大减。
王允当汉祀之衰,计诛董卓,近古社稷臣,然不赦凉州人,旋致傕泛之祸。
萧俛之清介,崔植之论议,皆足为唐名臣
议销兵,饿朱克融辈不畀一官,遂再乱河朔
彼或量不足,或才略有所穷,权不足以济事,智不足以知时故也。
姚崇之贤,惟其不知道,未免为救时之相,其他可知也。
国家有通明相曰英国胥公,尚兼数公之长。
予谓希颜此论,似涉过差,至于为国朝名相,以度量雄天下,则在公为无愧矣。
长安,乞致仕表云:兴造功业,方圣主有为之时;表里山河,岂愚臣养病之地。
送弟有之云:世事正须高著眼,宦途休厌少低头。
他文类此。
弟恒常之子嗣祖,今在燕中。
边元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丰州人
太宗天会十年进士
河间路转运使
与弟边元恕、边元鼎,时号三边
元勋字辅臣丰州人后迁云中祖贯道辽日状元辅天会十年进士终于河间路转运使与弟元鼎元恕(阙)
杜时升金 ? — 12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 【介绍】: 霸州信安人字进之
博学知天文。
章宗承安泰和间宰相数荐,时升以纪纲大坏,不肯仕进,乃南渡河,隐居嵩、洛山中,以伊洛之学教人。
崔立金 ? — 12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4 【介绍】: 将陵人
出身游民,曾为寺僧负钹鼓。
金末投军,积阶至安平都尉
天兴元年哀帝离汴东行,以为西面元帅留守汴京
次年正月宰相完颜奴申、完颜斜捻阿卜,以太后浩命梁王从监国,自为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向蒙古大将速不台请降,以父事之。
太后皇后、宗室入蒙古军营。
以王府为私第,逼刘祁元好问撰文,为己功德碑。
次年六月宋军将至时,为千户李伯渊所杀。
完颜守纯金 ? — 12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3 【介绍】: 金宣宗第二子,本名盘都
枢密使,拜平章政事。
尝欲发丞相高琪罪。
哀宗即位封荆王
天兴二年,被崔立送至京师城青城,为蒙古军所杀。
王浍金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元间人。
金宣宗右谏议大夫辽东安抚司参谋
蒲鲜万奴辽东东夏国时,被任为宰相
年九十余卒。
谷音辽东王字玄佐
博学,醇行。
刺史迎为师,教授弟子百馀。
贞祐中,就拜宣抚辽东宰相,屡书请之镇。
不应,浮海遁去。
其感遇诗云云。
张行中
行中字信甫莒州日照人
祖莘,镇西军节度副使
父炜,御史大夫,以武安军节度致仕。
兄行,简易无体榜第一人。
信甫大定二十八年进士
卫绍王朝虎贼,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得复用,信甫言其必反。
及弑逆,自为太师尚书令、泽王。
信甫时为礼部尚书,人谓必为所杀,甚危之。
一日,虎下礼部铸监国宝,信甫持不可,虎虽怒,然亦竟不能杀也。
宣宗即位,授参知政事
丞相高琪专权用事,声势焰焰,人莫敢仰视,议论之际,唯信甫与之抗,朝廷称焉。
所居拙轩,有为作铭者,其引用发凶竖未形之谋,则先识者以为明;犯强臣不测之威,则疾恶者以为刚。
盖实录云:元光末,出为静难军节度使
哀宗即位,首命召之,迁尚书左丞
后二年致政,卒于崧山崇福宫
信甫家世儒素,虽位宰相,而奉养如寒士,日书经史五百字为课,寒暑不废者四五十年。
故于书所不读,诗殊有古意也。
韩汝嘉
汝嘉字公度宛平人
父昉,辽末状元,仕国朝至宰相
尝作武元圣德神功碑,为作者所称。
公度皇统二年进士,累迁真定路转运使,坐公事,迁清州防禦使,召为翰林侍读学士,卒。
李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原平晋人字长源
为人跌宕不羁。
工诗,雄健有法。
进士不第,一度为史馆书写。
后为恒山公武仙尚书省讲议官,又与不合,逃走被追获,被囚绝食死,年不满四十。
字长源平晋人,系出雁门
旷达不羁,好以奇节自许。
避乱入关,京兆尹子容爱其才,招致门下。
留二年,去之泾州,谒张公信,甫一见,即以上客礼之。
自是㳺道日广,然关中无一人敢与相轩轾者。
元光末,用荐书得从事史馆
旧例,史院监修宰相为之,同脩翰长至直,学士兼之。
编修官专纂述之事,若从事,则职名谓之书写,特抄书小史耳。
凡编脩官得日录,分受之,纂述既定,以藁授从事从事录洁本呈翰长
平居无事,则翰长从事或列坐饮酒赋诗。
一预史事,则有官长掾属之别。
长源素高亢,不肯一世,乃今以斗食故,人以府史畜之,殊不自聊。
高张诸人,率以新进入馆,史家凡例,或未能尽知,就其所长,且不满长源一笑。
故刊修之际,长源在旁,则蓄缩惨沮,握笔不能下。
长源正襟危坐,读太史公左丘明一篇,或数百言,音吐洪畅,旁若无人。
既毕,顾四坐漫为一语云:看。
秉笔诸人积不平,而雷、李尤所切齿,乃以嫚骂官长,讼于有司。
然时论亦有不直雷、李者,故證左相半,踰年不能决。
右丞师公以伤风化为嫌,遣东曹掾置酒和解之,不得已乃罢。
寻入关。
年,驱数马来京师,日以马价佐欢,道逢怨家,则画地大数而去。
年,恒山公仙在邓之西山长源往说之,署行尚书省讲议官
既而恒山参知政事思烈相异同,颇谋自安,惧长源言论,欲除之,遁之泌阳,竟为所害。
长源孝友,廉介过人者甚多,宁寒饿而死,终不作寒乞声向人,人亦以此爱之。
平生以诗为专门之学,其所得为尤多。
洛阳才子怀三策,长乐钟声又一年。
清镜功名两行泪,浮云亲旧一囊钱
烟波苍苍孟津渡,旌旗历历河阳城
长河不洗中原恨,赵括元非上将才。
三辅楼台失归燕,上林花木怨啼鹃。
空馀一掬伤时泪,暗堕昭陵石马前。
同辈作七言诗者,皆不及也。
辛卯秋,遇予襄城,杯酒间诵关中往来诗十数首,道其流离世故,妻子凋丧,道涂万里,奔走狼狈之意,虽辞旨危苦,而耿耿自信者故在,郁郁不平者不能掩。
清壮磊落,有幽并豪侠歌谣慷慨之气。
此诗兵火中散亡,今就其少作,予所能记忆者录之。
雷渊金 1184 — 12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4—1231 【介绍】: 应州浑源人字希颜一字季默
幼孤,入太学,发愤读书。
有文名。
卫绍王至宁元年词赋进士
遂平县事。
击豪右,发奸伏。
累拜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所至有威誉。
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雷半千”。
后迁翰林修撰
字希颜别字季默同知北京路转运使事思之季子。
崇庆二年黄裳进士甲科,释褐泾州录事徐州观察判官
召为荆王府文学记室参军,转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国史院编修官
监察御史,以公事免。
宰相侯莘卿荐,除太学博士,还应奉,终于翰林修撰
初在东平东平,河翔重兵处也,骄将悍卒,倚外寇为重,自行台以下皆务为摩拊之。
希颜莅官自律者甚严,出入军中,偃然不为屈。
不数月,闾巷间家有希颜画像,虽大将亦不敢以新进书生遇之。
尝为户部高尚书所辟,权遂平县事。
时年少气锐,击豪右,发奸伏,一县畏之,称为神明。
及以御史巡行河南,百姓相传雷御史至,豪猾望风遁去。
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希颜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而主兵者沮之,策为不行,至今以顾望为当国者之恨。
希颜三岁丧父,七岁养于诸兄。
年十四五,贫无以为资,乃以胄子入国学,便能自树立如成人。
不二十㳺,公卿间、太学诸人莫敢与之齿。
渡河后,学益博,文益奇,名益重
为人躯干雄伟,髯张口哆,颜渥丹,眼如望羊。
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
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摧折,然猝亦不能变也。
生平慕田畴、陈元龙之为人,而人亦以古人期之。
故虽以文章见称,在希颜仍为馀事耳。
马舜卿
舜卿名肩龙,以字行,宛平人
先世辽大族,有知兴中府者,故又号兴中马氏
祖大中,国初登科,节度、锦两州。
父成谊,字宜之张楫榜登科,京兆路统军司判官
舜卿太学,有赋声。
宣宗初,人有告宗室从坦杀人。
从坦字履道,一时贤将帅,处猜嫌之地,人以为必死,而不敢言其冤。
舜卿太学生上书,大略谓:从坦有将帅材,方今人物无有出其右者。
臣一介书生,无用于世,愿代从坦死,留为天子将兵。
书奏,诏问:汝与从坦交分厚耶?
舜卿对:臣知有从坦,而从坦未尝识臣。
从坦冤,人不敢言,臣以死保之。
宣宗感悟,赦从坦,授舜卿东平录事,委行台试验。
宰相侯莘公与之语,不契,留数月,罢归。
将渡河,与排岸官纷竞,筐中搜得军马粮料名数及利害事目,疑其奸人之侦伺者,系归德狱根勘。
适从坦至,立命出之。
正大四年冬,薄游凤翔德顺州爱申以书招舜卿舜卿欲往。
凤翔总管以敌兵势甚张,吾城可恃,德顺不可守,劝勿往。
舜卿曰:爱申平生未尝识我,一见为知已。
我知德顺不可守,我往必死,然以知已故,不得不死也。
乃举行橐付族父明之为死别,冒险而去。
既至,不数日受围,城中义兵七八千而已。
州将舜卿凤翔总管判官守禦一以委之。
凡受攻百日,食尽乃陷。
军中募生致之,不知所终,时年五十三。
诏赠某官,配食褒忠
舜卿年少时,过襄垣,题诗酒家壁,辞气纵横,时辈少有及者。
如云:玉鞭再过长安道,人面依前似花好。
殷勤劝我梨花春,要看尊前玉山倒
他语类此。
刘长言
长言字宣叔东平人,宋相莘老之孙。
学易先生斯立之犹子也。
父迹,年三十五,终于仪真
工诗能文,有南荣集,传东州,今独余家有之。
宣叔,正宰相,诗文能世其家,今不复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