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清朝
刚林清初 ? — 16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字公茂
天聪八年举人
崇德间国史院大学士,与范文程希福参议政事
顺治帝亲政后,以阿附多尔衮之罪论斩。
李鸿章晚清 1823 — 19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901 【介绍】: 安徽合肥人字少荃晚号仪叟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编修
咸丰三年,回籍从军
曾国藩江西
同治元年,受国藩命编淮军,任江苏巡抚
戈登“常胜军”合力抵抗太平军,复占苏、常、嘉、湖。
封一等肃毅伯,署两江总督
五年,任钦差大臣,镇压东、西捻军。
九年,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授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
于南方创设上海广方言馆、金陵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机器织布局等。
又与曾国藩江南制造局。
于北方则开办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津铁路等。
以“自强”、“求富”为号召,为洋务派首脑。
又创建北洋海军。
外交以妥协求和为宗旨。
中法战争乘胜求和;中日战争力求避战,招致败绩,分别签署《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
光绪二十二年签署《中俄密约》,允许沙俄在我国东北建筑铁路。
八国联军之役,以全权大臣奕劻共同签署《辛丑和约》。
皆为贬损中国权益之不平等条约。
卒谥文忠
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字少荃晚号仪叟合肥人
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封一等肃毅伯
太傅,进一等侯谥文忠
有《李文忠公遗集》。
李鸿章(1823~1901) 晚清官员。
本名章铜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别号省心,世称“李中堂”。
安徽合肥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
卒赠太傅封一等肃毅侯谥文忠
为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有《李文忠公全集》。
同治八年(1869)正月李鸿章出任湖广总督,曾两度为黄鹤楼题联,分别有“我来重访鹤,沧桑三度记曾经”和“英雄豪杰,当有共斯楼齐名”之语。
维基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训名章铜字少荃子黻渐甫号仪叟省心谥文忠人称李中堂大学士」俗称中堂
李傅李鸿章有「大学士」、「太子太傅」衔,被尊称为「相」。。
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近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淮军创始人兼最高领袖
为另一重臣曾国藩的弟子。
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
李鸿章历经讨伐太平军、平定捻军、洋务运动、清法战争、甲午战争及义和团运动,是清朝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并且为清朝建立了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李鸿章被近代史学家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有着灵巧的外交手腕,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李鸿章曾获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
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总理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
他的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李秀成晚清 1823 — 18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864 【介绍】: 广西藤县人原名以文
咸丰元年参加太平军
以骁勇善战,积功升地官正丞相合天侯
石达开出走,擢为副掌率、合天义,与陈玉成共主军政。
咸丰八年三河之战大败清军。
次年封忠王
咸丰十年,用“围魏救赵”之计,解天京围,破江南大营。
经略苏、常,东攻上海,西援天京。
同治三年,困守天京,城陷被俘。
有自述数万言,旋被害。
释隆琦明末清初 1592 — 1673年4月3日
字隐元
福建东林林氏子也。
父在田。
母龚氏。
生六岁。
父客于湘。
家产日耗。
难以攻读。
渐以耕樵为业。
每静夜与二三友。
坐卧松下。
仰观天河运转。
星月流辉。
谁系谁主。
缠度不忒。
心甚骇焉。
遂有慕佛之念。
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
自思身为男子。
不知父之游踪。
急于娶。
非孝也。
因告母兄。
将聘金为路用。
直往豫章
南京
宁波舟山
见族叔。
又至绍兴
经历一载。
囊已空。
随香船至南海
朝观音。
见佛地庄严。
一时凡念冰释。
遂发心持斋
潮音洞主出家。
明年二月。
航海归闽省母。
母以为自天降下。
喜不自胜。
劝母奉斋归佛。
越明年。
归寂
鉴源于印林寺。
方便接引。
遂从削发。
即发愿精修。
辛酉
绍兴显圣寺。
听涅槃经。
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
因遍处参寻。
壬戌
鹦窝顶听法华。
冬在夹石碧云。
听楞严。
忽闻密老和尚
来应金
即往参见。
随问学人初入禅门。
未知做工夫。
求开示。
密云
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
要行便行。
要坐便坐。
要卧便卧。
师云。
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
密云
一巴掌。
师有省。
便拜云。
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
和尚云道看。
师便喝。
和尚云。
再道看。
师又喝。
和尚云。
三喝四喝后如何。
师云。
今岁盐贵如米。
自此日常活泼泼地。
忽一日窗外风吹入。
寒毛卓竖。
通身白汗。
大彻底。
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
天下老和尚
情与无情。
尽在。
一毫头。
了了分明。
无二无别。
不可举似于人。
庚午春
黄檗本寺。
老和尚进山。
师同回寺。
辛未
众请住狮子岩
癸酉冬
马峰费和尚主席。
命师为西堂。
一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
一喝三日耳聋。
黄檗闻之不觉吐舌因缘。
师亦颂云。
一声涂毒闻皆丧。
遍野髑髅没处藏。
三寸舌申安国剑。
千秋凛凛白如霜。
呈上。
费老人即圈出示众。
升座云。
吾有一枝拂子。
是从上用不尽的。
顾师云。
汝作么生奉持。
师喝便出。
到方丈。
师礼拜。
老人举拂云。
汝且将去行持。
师接著。
便打一拂。
老人云。
将为报恩那。
又打一拂。
便归寮。
甲戌回狮岩隐静。
丙子夏
本山请继黄檗法席。
却之不能。
岩下有侧石如舟。
俱以不平为叹。
师一夜在石中坐。
持大悲咒三遍。
默祝龙天。
此去黄檗
吾道大行。
为山增色。
此石可平。
默坐注香。
归室次。
蚤徒良哉报云。
石已自平。
师乃名为自平石。
法通专使送大衣流至。
丁丑仲冬
至山开堂。
腊八示云。
昔日世尊升忉利天。
为母说法。
说甚么法。
蓦竖拂云。
也只是这个。
今日山僧不动本际。
为诸父老谈禅。
谈甚么禅。
也只是这个。
这个又是个什么。
正如八十翁翁入场屋。
真诚不是小儿戏。
向个里消息恰好去。
许汝入黄檗门。
黄檗人。
黄檗同条合命。
共气连枝。
不然。
尽是门外之绕汉。
要见黄檗毫毛也大难。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隆琦字隐元
姓林氏黄檗人也。
生有灵徵,幼志凝重。
因父远游不归,绝意婚娶,附舟诣补陀祷祝,睹大士境界,遂欲轶尘。
乃礼黄檗鉴源为师,薙染易服。
遍造诸方,潜颖真参,心光灿发。
密云金粟,径往依之,始露头角,机锋酬酢,迥出寻常,密云甚相契重。
逮受黄檗请,乃偕还旧山,结茅于师子岩。
隐安继主檗山本同,则延之领众,因继其法。
费隐既受别请,林御史汝翥与士众请居祖席,始出世焉。
坐夏十稔,指踰三千,鞭龙策象,声光远播。
万里扶桑,梯航申礼,祈教彼土,恳请尤挚。
亦自知信于东倭,实有宿缘,当为了之。
故扬帆破浪,海若效灵,遂底长
岛主欣迎,万象云拥。
驻锡兴福,益以崇福,兼兹二刹,法雨所施,罔不沾溉。
受请普门,国王、大将军咸来致敬,宠锡优渥,珍服名香,络绎充积。
亦漠然,惟思流通正教,弘我佛旨。
但每念祖庭,时有故山之思,国王感其眷恋,乃于太和山更起梵宫,仍名黄檗,以慰其心。
移居未久,举首座性瑫自代,退隐松堂,国王为建寿塔,优游泉石,十有馀载。
预知报谢,乃示微疾,彼国王臣慰问再四,皆裁偈酬答,端居而化,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三日也。
寿八十有二,腊五十有三。
得法者二十二人,有《七会语录》。
貌魁伟,秉性刚正,苦行高谊,具在年谱。
檗山大众仰其馀徽,为筑衣钵塔,释如幻弘为之记铭,见《瘦集》。
释大定晚清 1824 — 1906年8月4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六
释大定字密源姓邓氏黄陂人也。
父学浩,母蔡氏,雷雨中见宝塔涌见其前,感而有身。
故生有自来,幼而素食,有志遗尘,及严慈见背,诣随州仁圣寺礼本分剃度,同参大千知为道器,时善诱之。
沙弥,即精进猛勇,胁不沾席。
咸丰五年年三十二,从襄阳净信寺映川圆具。
遭逢寇乱,三为贼虏,皆因缘得脱。
避兵年馀,居徙无常。
入蜀至宝光寺,参妙香不契。
乃遍历终南五台、九华、普陀,维扬之高旻,毗陵之天宁,皆问道处。
最后至金山见观心慧,令参念佛是谁有省。
本名大顶,观问名时,聆音未悉,误为大定,乃曰:“一定多少时?
”对曰:“不堕诸数。
”观笑曰:“可谓大定矣。
”自是始更名大定,久之命为领釉。
同治甲戌,观示寂。
时定已还鄂,居归元寺,迎之还山。
初不言住持事,既至丈室,首座惟请继席,竖辞不允。
惟偕众僧环跪不起,定不得已,许之。
然性枯淡,居二年即退。
仍禅诵不倦,虽老不假给侍,躬自缝浣,或略失威仪,即跪佛前痛自责励,学者为之感泣。
室中惟一禅床,常坐一日如弹指顷,尚言恐有走漏,愧古人多矣,其真诣如此。
光绪癸卯年已八十,众讲开期弘法,登坛乞戒者五百馀人,极一时法会之盛。
丙午七月,偶患疾,延医视之。
笑曰:“我本无病,奚用药为?
”犹兀坐自若。
高居士者,本五戒弟子,辞之他往。
曰:“勿去,恐汝回时不及见。
”或以为戏言。
至八月三日,有请益者,初不之答,哀恳再三,乃厉声曰: “汝真欲参禅,祗须到底毋懈,若中道而返,前功尽弃。
”言词痛切,闻者堕泪。
明日五鼓,呼侍者扶起,端坐至日午,头稍低侧。
或呼曰:“老宿平时脊梁如铁,今何乃尔?
闻,即举头,泊然而寂。
清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四日也。
寿八十三,腊五十有五,坐五十二夏。
茶毗火灭,远见其面目如常,俨然入定。
近视则薪尽无馀,获舍利无数,塔于五峰山之阳。
生平教人真参实悟,不贵口头利滑,偶拈古人论说,皆得其要。
尝游普陀,与一座主论“二六时中,安身立命”之处。
喟然叹曰:“真妄相待,纵饶證真,亦是对待边事,岂究竟耶?
”闻者感服。
弟子慈本,状其行事,乞释敬安为之铭。
李开芳晚清 1826 — 18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26—1855 【介绍】: 广西武缘人
参加太平军后,因避翼王石达开讳,改名李来芳
金田起义后,历任监军总制、检点。
清咸丰三年从大军攻克南京,旋以地官正丞相林凤祥奉命北伐,进兵安徽河南直隶,击溃直隶总督讷尔经额部,清廷大震
后攻天津遇阻,后援不继,南撤,转战阜城高唐等地。
1855年被围于茌平冯官屯,被俘后遇害。
曹勋明末清初 ? — 1655
简介
字允大号峨雪浙江嘉善人
尔堪父。
明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历官礼部右侍郎
入清后,复官翰林侍讲学士
晚年隐居东干,自号东干钓叟
卒于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之后。
人物简介
曹勋字允大号峨雪晚号东干钓叟颖昌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第一为“会元”,廷试时因得罪丞相,被置于二甲(赐进士出身),由庶常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右侍郎
他少有异资,研讨古今,为文有法,与东林党首领高攀龙交往密切。
魏大中因反对宦官魏忠贤被逮,他凑钱赋诗,愤泣追送,不顾有侍者在侧。
经筵进讲,为怀宗所重视。
时官场门户角立,言官相互交恶,曹勋持之以正,竟也遭诽谤,遂乞终养归里。
杜门读书著述。
明亡,清兵南下,有一清将素重曹勋,告诫士兵不得入其乡。
于是四方百姓避兵乱而到他家的很多,他不管识与不识,全都留在家中前后堂,供其宿食。
乡人感其德,为之立生祠。
清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诏征至,不愿为官辞归。
与弟曹炯与族中曹氏子弟16人创办“小兰亭诗社”,一时唱和之盛,罕有其匹。
卒年67岁。
字允大号峨雪
嘉善人
崇祯戊辰会元。
庶吉士
官至礼部侍郎
时门户角立,负时望。
讲筵每隐护正,类侃侃言之。
乞养十年,留都召起,见时事难为规切相臣。
寻以母丧隐居东干。
自署东干钓叟
著有存笥、行笈、未有居、东干诸集。
诗以情意为主。
近似公安而就纪律者。
同馆刘胤平、方肃之辈,同声共响。
虽一时风气使然,实得诗人和平之旨。
维基
曹勋(?
—1655年),字允大号峨雪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曹勋中式浙江乡试举人(经魁)。
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第一,殿试登二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任经筵展书官、当值起居注崇祯七年(1634年)主持会试,取录得许真等二十一人位名士,后来这些人都以节义显贵。
温体仁在朝廷排除异己,他总是公正无私,绝不屈服,暗地补救保护清流,包括章正宸弹劾王应熊通内,在他斡旋才免于入狱,之后他负责册封鲁王朱寿镛,很快请求辞官供养母亲。
崇祯十五年(1642年)朝廷再次起用他,担任詹事左谕德左庶子侍读,晋官詹事
弘光帝即位,徵召曹勋吴伟业,他说:「国难当前,臣子怎能安枕呢!
」写诗诀别母亲,诗歌中有「孙儿幸免为徐庶,报国难当是李纲」的句子,得任命掌管翰林院;当时朝廷门户对峙,他在讲筵间直陈问题,但无人听取,因母亲逝世归乡。
隆武帝即位,起用他为礼部左侍郎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福京失守后隐居在松江的干巷,自称「东干钓叟」,不接受清朝荐举,到永历九年(1655年)去世。
翁同龢清末 1830 — 19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4 【介绍】: 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
翁心存子。
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同光两朝皆为帝师
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
参机务。
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
和议起,力争改约稿。
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卒于家。
宣统元年复原官。
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又号松禅常熟人
咸丰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谥文恭
有《瓶庐诗稿》。
词学图录
翁同龢(1830-1904) 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庐松禅
江苏常熟人
咸丰六年(1856)进士
授修撰。
历官中允内阁学士刑部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以主变法革职回籍。
宣统间追谥文恭
诗长于七绝,多托兴萧寥之作。
词风类诗。
有《瓶庐诗钞》、《瓶庐文钞》、《瓶庐词钞》。
维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人称翁帝师翁师傅江苏常熟人,清末大臣、书法家状元
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同治帝光绪帝的两代师。
翁同龢幼年时的国学教育系由其母亲与姐姐教导完成。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加科举得恩贡,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陕西学政,因病回京。
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同治帝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
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刑部右侍郎
次年四月慈禧太后教授光绪帝读书。
不久,迁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都察院左都御史
历任刑部工部尚书
光绪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通商十八条,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养心殿面对两宫皇太后,翁认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条不能应允,特别是在西安、汉中设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两条不可许。
光绪八年(1882年),充任军机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进兵结合谈判,不可一味依仗刘永福之黑旗军。
不久,罢直军机。
历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
翁同龢曾国藩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
翁同龢对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务运动颇为排斥,对于该运动也有所批评,并影响往后光绪帝亲政后的举措。
户部尚书期间,处处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难北洋水师光绪十七年,暂停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两年。
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无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翁同龢
李翁二人的恩怨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
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
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
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李鸿藻极力反对割地,指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
」又联合俄、英、德三国谋阻割地,最终情势无法挽回。
次年,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开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绪帝将其开缺回籍。
传统说法认为翁支持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定国是诏》,故遭到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之名加以罢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在于翁同龢对于北洋舰队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难所致,有次恭亲王奕䜣病重,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前往探望,光绪皇帝曾询问恭亲王奕䜣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亲王奕䜣光绪帝表达反对意见,最后光绪皇帝在与慈禧讨论后决定忍痛罢黜翁同龢
戊戌政变后又遭严厉斥责,将其罢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署中暂住,然后回常熟故乡。
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乡。
死后康有为誉之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
然而,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说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将出一朱谕,强令皇上宣布。
…皇上见此诏,战栗变色,无可如何。
此朱谕实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闻系出于荣禄私人李盛铎所拟云。
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顿失,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也。
」可见罢黜翁同龢的诏书,为「荣禄私人」李盛铎所草拟。
但是康有为在《自编年谱》却记载翁同龢被罢前夕,康有为「为御史李盛铎草译书、游历及明赏罚、辨新旧摺,李上之。
」可见康有为替李盛铎草拟之「明赏罚、辨新旧」的奏摺,即是弹劾翁同龢的奏摺,将翁同龢视为「旧」而加之以「罚」。
变法派领袖康有为竟然帮「荣禄私人」李盛铎草拟奏摺,岂非怪事?
因此,李盛铎不但非「荣禄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与拟稿之下,上书弹劾翁同龢
翁同龢的被罢,不是「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而是康有为「除旧布新」的结果。
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龢获得官方「平反」,追复官衔,并追加谥号为文恭
著作有《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等。
刘统勋清 1699 — 17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9—1773 【介绍】: 山东诸城人字延清号尔钝
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
多次奉命察看黄河、运河河工。
充《四库全书》正总裁,四任会试正考官
卒谥文正
有《刘文正公集》。
刘统勋字尔钝号延清诸城人
雍正甲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
太傅谥文正
有《刘文正公集》。
刘统勋(1699—1773) 清朝官员。
字延清号尔钝
山东诸城人,是著名宰相刘墉之父。
雍正二年(1724)进士
官至宰相,历任刑工吏诸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等要职,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
卒授太傅谥文正
有《刘文正集》。
曾与湖北学政凌如焕(字啄成,一作琢臣)同登黄鹤楼,作七律《凌琢臣学使招登黄鹤楼四首》。
维基
刘统勋(1700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县(今属于高密)逄戈庄村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祖福公南直隶砀山县山东诸城县)。
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之后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等要职。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逝,享寿73岁。
刘统勋人正直,以能谏著称,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都有显著政绩,为官四十多年,身兼数职,始终清廉,不曾贪污受贿。
乾隆帝评价:「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谥号「文正」。
乾隆后期重臣刘墉刘统勋之子。
孙毓汶清末 1833 — 18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9 【介绍】: 山东济宁人字莱山
咸丰六年进士
光绪间以接近醇亲王,渐与闻机要,十年,官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历典会试。
中日战后李鸿章签《马关条约》,廷臣多反对议和,毓汶力言战不可恃,光绪帝乃署约。
旋称病告休
卒谥文恪
孙毓汶字莱山济宁人
咸丰丙辰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兵部尚书
谥文恪
维基
孙毓汶(1833年—1899年)字莱山号迟盦山东济宁人,清朝末年政治人物。
户部尚书孙瑞珍次子。
咸丰六年(1856年)榜眼,授编修侍读学士
咸丰十年,以在籍办团抗捐被劾,革职遣戍,为恭亲王深恶痛绝。
同治元年(1862年),以输饷复原官。
光绪十年(1884年),法越事起(北圻远征),策划醇亲王复出,排挤恭亲王,促使慈禧尽撤全班军机大臣孙毓汶工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当时清议纷嚣,孙出张佩纶陈宝琛等会办南北洋、闽海军务,令清流气燄顿敛。
十四年,授吏部右侍郎
十五年,迁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十九年,转兵部尚书
二十年,中日媾和,结纳李鸿章,力主战不可恃。
二十年恭亲王复入军机处,孙以病乞休。
二十五年卒,谥文恪
孙毓汶在京旧居为丞相胡同(又称绳匠胡同,或菜市口胡同)12号,该胡同今已拆除。
释宝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六
释宝悟者,嘉兴人
出家百岁宫,具足后精进毗尼,严行头陀行,兼修定慧。
金山、天宁、高旻、崇福诸宗师,皆获印可。
咸丰时推居金山首座,演唱要妙,被所薰发者不可胜计。
同治十年,退处宜兴铜官山,专事禅观,不涉外缘,生平耿介自持,不蓄徒子。
有归依者婉辞谢之,至于远来请益,则循循善诲,至老不倦。
光绪初,元大定主金山,迎至寺,振播宗风,衲子闻而至,室不能容。
时年逾七十,不倦津梁,每对众说,必爇香为度。
一日讲筵方罢,向众礼退,偃息片刻,即惊坐化,时光绪元年二月六日也。
留偈甚多,举其略云:“春华锦绣翠玲珑,雪岭高撑映碧空。
灵山一别重相晤,归来犹住九华峰。
”“一点灵丹万物通,六根应用去无踪。
八面玲珑空皎洁,觉来何处不相逢。
”“密密无踪切要亲,识神停处冷冰冰。
孤明彻隐无分晓,才有纤毫即是尘。
”“清风明月遍恒沙,七宝山河共一家。
照见五蕴皆空相,分明却是镜中花。
”“青山叠翠只数重,绿竹黄花鸟语风。
眼前尽是西来意,点头自肯道无穷。
”“净觉精严最上乘,何须探索苦追寻。
遍满虚空真实际,个里无私彻底清。
”“殿阁清幽古树深,巧鸟常啼雪里
顿入玄机谈妙趣,寰宇长留清胜因。
”“洞里宗风古寺家,烟云老鹤散天花。
般若光中谈秘密,相邀同吃赵州茶。
”时江南有宝初、宝月、宝印,与齐名,皆以向上接人,为一时宗匠,号为“四宝”。
同时楚北有“四明”,曰朗明永明、月明、妙明,皆弘演化道,辉映南北。
咸同间,佛法衰而复振,赖此数子。
释际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际圣字了凡姓薛氏海宁人也。
觉原,母曰慈荫老人,后就养于寺,修念佛三昧坐化者。
际圣初生不啼,五岁始能言。
年十二读《战国策》云“生王之头,不若死士之垄也”,即有触发。
年二十四读《兰峰语录》,念生死事,怦怦心动,不觉流涕掩卷,凄然惘惘。
出门至耀岩山,徜佯半载,始投中岩慧薙染,复受具于圆妙,乃事参求。
雍正五年,谒怡然于杭州大雄山崇福寺,入禅堂时,天慧居首座,令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经数月无入处,泫然久之。
一日方举前话,胸中若有物脱落,了无一念可得。
天慧曰:“参禅须参活句。
”问:“如何是活句?
”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殊未达,徘徊庭间,闻弹指声,忽有省,左顾右盼,无非自家受用处。
举呈天慧,乃诘之曰:“既知万法归一,毕竟一归何处?
”又不能对。
天慧曰:“汝今得处与萌芽相似,须更加精进。
”乃兀坐枯寂七昼夜,忘寝食。
闻人举肇法师会万法为自己语,忽有会。
天慧问曰:“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触不背,当作何观感。
际圣曰:“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天慧曰:“未也,更道。
”乃曰:“摩醯首罗三只眼。
”天慧曰:“孰是正眼?
际圣一偈,天慧曰:“见处虽是,生死岸头,犹未了得。
”其警策如是。
明年,居崇福依迅机,得疾甚剧,趺坐顷,力不能支,平日所得处俱不相应。
疾愈,益自励,度夏江宁香林寺
一日见《金刚解》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欢悦无量,出随众工作,上瓦于檐,相次递举,忽尔忘失从前,三际俱断,瓦犹在手,不知所以,众诃之。
际圣曰:“非尔境界。
”自此一切不疑。
语人曰:“虽古佛现身说法,不复参叩矣。
十一年,宪庙念大法陵迟,禅林凋丧,思所振之
诏访玉林正派,天慧应召入
进见,询向上事,应机无滞,宪庙殊未深许。
掩关拈华寺,重加策发,久之忽大彻。
进对契旨,赐紫衣。
江东,住磬山圣月寺,乃招际圣入院,警语重提,勘发尤殷,尝于辩论时,目际圣曰:“汝向中间说。
际圣曰:“说即不中。
”天慧曰:“颟顸佛性,囵囫真如。
”然由此服膺愈深,精进更勇。
旋住扬州福缘寺,礼佛次,举头见露拄,遂大彻,了知“情与无情,悉皆成佛”。
及还磬山,天慧屡举古德淆讹公案试之,一一透脱无滞。
天慧既主高旻,乃命分座说法。
已而去之天目,复之天台华顶
乾隆十年,天慧将示寂,疾甚,遣使赍衣钵、遗书敦促继席高旻。
道问傍流,遐迩慕德。
自是历主镇江嘉山真州寿宁常州开利,而终归于高旻。
每结制,衲子云集,开悟者岁得三五人。
二十年江东大饥,诸山缁侣多赴高旻,食指数千,恒虞不给,亲出叩募,劬劳备至。
明年春,大疫,寺僧多病,遍候寒热,视食与药,夜以继昼。
夏五月朔,患心疾,以席传弟子了贞,病七日,安坐而逝。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七日寂,后十二年建塔于镇江九华山麓。
陈玉成晚清 1837 — 18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862 【介绍】: 广西藤县人,原籍桂平,旧名丕成。
初为太平军童子兵,渐升为将校
与西征各役,骁勇善战,升冬官正丞相
咸丰六年,与诸军同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
升成天豫、正掌率,与李秀成同为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
擢前军主将
八年,于三河镇歼灭湘军李续宾部,次年封英王
十年,与李秀成等再破江南大营。
次年,西征至黄州,回援安庆,退庐州
同治元年突围往寿州,被叛将苗沛霖诱捕,坚贞不屈,就义于河南延津
洪良品清 ? — 1897
洪良品字右臣黄冈人
同治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户科给事中
有《龙冈山人诗钞》。
维基
洪良品(?
—1897年),字叙澄号右臣别号龙冈山人
湖北黄冈洪家湾(今武汉新洲)人,进士出身
早年读书于道观河紫霞寺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户科给事中
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丞相吉文元入境黄冈知县翁汝瀛驻李家集,命其与卢璲采、钱崇兰等采办团练
历官江西道监察御史
光绪八年(1882年)弹劾军机大臣受贿,史称云南报销案。
云南道监察御史,官至兵部给事中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卒于北京
著有《龙冈山人诗钞》等。
释溥训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四
释溥训字宏范
姓彭氏,射陵人也。
性质敏颖,不类凡童。
幼依近邑延寿寺为僧,略习经典,颇解吟咏。
出语天成,人多异之。
年二十,闻独愚宏法楚州,诣坛圆具。
精研律部,博综梵文。
尝谓律学虽严,心宗不可不究。
乃出参名宿,识碧岩吴门
性缘契合,遂畀首座
验龙蛇于捧下,辨龟兔于镜中。
大事既明,翛然自了。
因于天平山之阳,缚茆为弇。
乃占偈曰:“井上枯藤鼠啮多,争荣岂若住山阿。
临溪短屋留云处,香吐松华映碧罗。
”又:“手握吹毛剑一横,诛茆那惜路重重。
深黄浅碧从兹尽,显出当阳个里人。
”语能见道,音亦入古。
由是词人传诵,声播两淮。
圣祖南巡,雅好吟赏。
有司引袁浦,承恩召见。
奏对应机,宸衷大悦。
随扈广陵茱萸湾,仍命和韵。
御书“闻思寺”额及《金刚经》赐之,拜受还山,意殊坦然。
是岁首夏,略示微疾。
五月朔旦,辞众而逝。
迨銮卫北旋,再过楚州,犹系圣怀,指名垂询。
芳芬未沫,麈响不存。
人事有终,胜因难再。
俗众惜之,方外何荣。
刘墉清 1720 — 1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0—1805 【介绍】: 山东诸城人字崇如号石庵
刘统勋子。
乾隆十六年进士
历官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内阁学士,三迁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书法专用重墨,自成一家,名满天下。
卒谥文清
有《石庵诗集》。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
乾隆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谥文清
有《刘文清公集》。
词学图录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
赠太子太保谥文清,入祀贤良祠
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高密)人。
大学士刘统勋之子。
乾隆十六年进士,曾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工书善文,名盛一时。
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代四大书家,帖学之集大成者,尤善小楷。
博通经史,精研考辨。
有《石庵诗集》等。
维基
刘墉(1719年—1805年1月25日)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注沟镇逄戈庄村(今属高密)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祖福公南直隶砀山县山东诸城县)。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政治人物,书法家
刘墉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书法造诣深厚,是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谥文清
志钧清 ? — 19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0 【介绍】: 满洲镶黄旗人三等承恩公
光绪间散秩大臣
八国联军陷京师,率妻、子缢于中堂
谥贞悯
黄孙懋
维基
黄孙懋字训昭号忝斋山东曲阜县人
清朝翰林
官至从二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黄孙懋乾隆元年(1736年)中式丙辰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同年出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
乾隆四年(1739年)会试同考官
黄孙懋进士及第后,受翰林院编修
同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乾隆四年黄孙懋会试同考官
据记载,乾隆初年文和公张廷璐夜里梦见他的父亲文端公张英张廷璐问:“今科状元”?
他的父亲张英用他的左手指了指玉,用他的右手持金,然后放在自己的头顶上,说:“你知道了吗?
张廷璐醒来以后,还是不解梦中所说的是什么。
等到金榜揭示出来,他得知状元金德瑛
金在右,玉在左,姓名中的德,是“得”字的谐音字。
此科榜眼曲阜黄孙懋,官至内阁学士探花金匮秦惠田,官至刑部尚书
据《曲阜县志》中记载:“黄孙懋乾隆元年进士第二人及第,官至内阁学士
论曰:自选举重鼎甲,尤重第一人。
而邑当唐世孔氏得五人,策与振丞皆大宗子
颜氏得第一人焉。
以第二人、三人及第者又数人,可不谓欤。
余尝考王曾自省试及廷试皆第一,或语以着不尽。
正色曰:平生之志不在温饱,而岁赋梅花,已有安排,一生状元宰相之誉。
后果不负科名。
敏行正色,立朝有古诤臣风,纬际天之疾威,崎岖殉国、忠诚刚果大节,凛然古先哲。
后尝焚香,求得一忠孝状元
斯固克称,所谓甲第不虚人主祷求者哉。”
毕沅清 1730 — 17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0—1797 【介绍】: 江苏镇洋人字纕蘅一字秋帆小字潮生自号灵岩山人
乾隆二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湖广总督
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
好著书。
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
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毕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人
乾隆庚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湖广总督赠太子太保
有《灵岩山人集》。
词学图录
毕沅(1730-1797) 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替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援翰林院编修
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
精通经史,旁及语文学、金石学、地理学,并善诗文,一生著作颇丰。
撰修《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
抚陕期间,《关中胜迹图志》三十卷六十余万字,并绘有地图。
又整修西安碑林华岳庙,翻修史马迁祠,修缮苏东坡,重建灞桥等。
主编《经训堂丛书》,撰《灵岩山人诗集》、《灵岩山人文集》、《中州金石志》、《河间书画录》、《晋书地理志校注》、《山海经新校注》等。
毕沅(1730—1797) 清代官员、文人、学者。
字纕蘅秋帆号灵岩山人
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陕西河南巡抚湖广总督
主持纂辑续资治通鉴》三百二十卷,“取材宏博,考证谨严”。
曾为黄鹤楼景点仙枣亭太白亭)作楹联一副:“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在任期间曾重修楚观楼并改题为南楼
学者汪中曾为其代撰《黄鹤楼铭并序》。
维基
毕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
江苏镇洋县(今太仓市)人。
清朝状元、学者、政治人物。
毕沅幼年失父,由母亲张藻育成人,深受其母的熏陶。
后至苏州灵岩山,拜沈德潜从学。
乾隆十八年(1753年)顺天乡试中举,授内阁中书,入值军机处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翰林院侍读
历升左春坊左庶子,改甘肃巩秦阶道安肃道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摆陕西按察使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擢陕西布政使
历任陕西甘肃河南巡抚等。
晚年筑馆于灵岩山,腹地有三十亩,内有“御书楼”、“九曲廊”、“澄怀观”、“画船云壑”、“砚石山房”、“张太夫人祠”等,费时五年乃成。
乾隆五十五年和珅四十寿辰,“自宰相而下皆有币帛贺之”,毕沅赋诗相赠,“并检书画铜瓷数物为公相寿”。
乾隆六十年,授湖广总督,当时福宁湖北巡抚陈淮湖北布政使,三人官官相护,索敛民财。
百姓形容说:“毕如蝙蝠,身不动摇,惟吸所过虫蚁;福如狼虎,虽人不免;陈如鼠蠹,钻穴蚀物,人不知之。
湖南石三保造反,赴常德荆州督饷。
嘉庆元年(1796年)枝江(今属湖北)人聂人杰等起义,毕沅辰州(州治今湖南沅陵)赶赴枝江镇压,攻克当阳,擒获石三保、吴半生、吴八月等人,赴湖南镇抚。
嘉庆二年(1797年)六月,手足麻木不仁,帝赐活络丸,七月,病逝于湖南辰州大营,归葬于灵岩山的东北麓
赠太子太保,未加谥号。
释本心晚清 1845 — 1905年10月16日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本心字法忍姓郭氏蔚人也。
童年好道,不昧夙因,年及弱冠,礼本州朝阳寺明月得度。
月尚苦行,躬亲田牧,不授一经
力作逾人,少倦辄遭棒喝,安然受之,不以为苦,历六寒暑。
一日,自念“别母出家,乃为种田求生计耶?
”因于残编中得《般若经》一卷,读之皆心中所欲言者,及闻僧诵《法华经》至《学无学品》,砉然有省,遂潜入都,从西域寺圆通受具。
贫不能购,乃以直缀一袭,易得《法华》全部,披读一周,洞见诸佛出世本怀,深入法华三昧。
金山常静自五台回,与心一见,论宗乘如旧识
同治十一年,践常静之约,南游至金山,见观心慧,观以向上键锤接之,遂蒙印可,如永嘉之遇曹溪也。
深自韬晦,结茅终南,常于老虎穴习定,坐数日如弹指。
后为金山、高旻两寺首座,学者咨厥要,所至云从。
惟赋性严正,稍见非法,即拂衣去。
光绪戊子,过句容赤山,喜其地幽阒,诛茅覆庵,为休息处。
方衲子闻风,来者至屋不能容,乃伐柯结宇,垒石为墙,领众立规,俨如百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尝示众云:“诸方浩浩,说禅说教。
赤山祇斸石锄土,设有问西来意,便与锄一柄觅生活。
古道自处,不徇世情,呵斥诸方,罕可其意。
盖其时,三关、四句、六步禅之说炽行。
常曰:“古人三关四句,乃大死大活后,勘验学者,一时方便,岂可认为实法有传授耶?
今人业谶茫茫,无本可据,不教看死䛡头,何能敌生死得生悟?
”又言:“末法之世,浅尝末道,专用邪智,穿凿古人言句,盲笺混释,自炫多闻。
无知之徒,奉为秘典,此《楞严》所谓断送佛祖慧命者,莫此为甚。
”其痛心宗教如此。
虽秉拈花之旨,而深契如来一代时教,每禅馀,为众讲解大乘要义,通彻骨髓。
楚北归元寺请讲《楞严》、《法华》者再。
平日机辩纵横,如疾雷迅电,不可摸捉。
及诱掖后进,恒谆谆不倦,务使人人因指见月,得意妄诠而后已。
尤善《楞伽》、《唯识》诸部,语学者曰:“修行不能掀翻,入八识窠臼,纵有妙语,皆识神耳。
乙巳秋,方讲《观楞伽笔记》,忽焉示疾,乃辞众曰:“吾化缘已毕,将长行矣。
”有弟子问曰:“此去依止何地?
”曰:“一切无依,唯依般若。
”语毕潜然。
次日黎明,右胁吉祥而逝,时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月十六日也。
世寿六十有一,僧腊四十有二。
明年四月,门人奉全身塔于兹山
起龛之日,千众围绕,声音动地,香花塞途。
释敬安寄禅于光绪纪元,相与结夏金山
明年丙子,又于西湖龙井汲泉煮茗,坐石上论宗门事,叹为极生平法喜,因追怀良契,哀述善逝,为之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