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明朝
柴经明 147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季常号松洲
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以谏武宗南巡遭廷杖。
广东四川布政使,官至南京右副都御使,兼署大理寺,以平反一故陷人于罪之案件,被劾归籍。
字季常号松洲
少有文名。
正德丁丑进士,授刑部主事
会帝巡游,公与同曹伏阙谏,诏跪五日,杖三十。
嘉靖改元,迁云南按察佥事,改湖广
有郑生者,有司以怨坐之死。
监司知郑氏富,自嫌莫为雪,公独条其冤状,郑生得免。
沅州判官某与当轴姻,横酷,公立按其罪,一道栗然。
历迁广东按察使四川左布政使,擢副都御史提督留都操江
公法律详整,江防改观。
以摄大理治狱,法曹有为言官修故怨文,致人死罪,公力持不可,竟出之。
言官衔公,约同列交章论之,竟坐落职。
公天性孝友,居官门无私谒。
在蜀除内台,诸所馈,赆一不受。
生平口不道人过,喜宠荐后辈,时称长者。
所著柴中丞集。
维基
柴经(1477年—?
),字季常号松洲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明正德五年庚午浙江乡试第三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会试一百七十四名,廷试二甲七十四名进士刑部观政,初授刑部主事十四年因谏武宗南巡,被施廷杖。
嘉靖元年特进刑部员外郎
次年迁任云南按察佥事
丁忧归,服阕,起复补湖广佥事嘉靖九年转任贵州参议十年江西副使十三年升广东按察使嘉靖十五年(1536年)三月广东右布政使
嘉靖十八年(1539年),迁任广东左布政使十九年丁忧守制。
起复补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二十年(1541年)九月,进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二月,被弹劾落职,回到家乡,终老于家。
葬于鄞县西山深溪村后山。
方孔炤明末清初 1591 — 16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1—1655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字潜夫号仁植
方以智父。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天启间职方员外郎,以忤崔呈秀削籍。
崇祯初,起故官。
十一年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连败农民军李万庆罗汝才等部。
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
旋因部将兵败,为杨嗣昌所劾,下狱。
后得释,再起督大名广平军务京师陷落后南奔。
弘光时马士英阮大铖乱政,归隐不出。
又十余年而终。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潜夫桐城人
万历丙辰进士,除知嘉定州福宁入历兵部郎中削籍起尚宝卿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维基
方孔炤(1590年—1655年)原名若海字潜夫号仁植晚号鹿湖
桐城(今属安徽省)人。
方孔炤方大镇之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进士,授嘉定州知州
调任福宁知州,擢兵部员外郎
天启初年,升为职方司郎中
因忤崔呈秀,被削籍。
崇祯元年(1628年)复原职,复尚宝司卿次年丁父艰,庐墓三年
崇祯七年甲戌发生民变,焚掠巨室,独不与而因靖乱,抚按表荐之,起南玺卿(南京尚宝司卿)。
孔炤精通医学、地理、军事。
崇祯十一年(1638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剿寇九战八捷,连败李万庆罗汝才等部。
曾上疏极言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之误,因与杨嗣昌不合,以香油坪之败,遂下大理寺狱。
后得减罪,仅戍绍兴
不久召入陛见,任山东河北屯抚,兼理大名广平军务
甲申明亡,南奔南京,受马士英排挤去职归家。
归隐桐城白鹿山,读书著述。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葬枞阳横埠合明山,门人称之为贞述先生
著有《全边略记》、《周易时论》、《环中堂诗文集》等。
其中《全边略记》第十二卷卷末附《大明神势图》。
徐殿臣
维基
徐殿臣字心水号天石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举人七年(1634年)甲戌进士,以行人擢试御史,疏言计臣当择人如刘晏度支,军兴不乏而未至病民,不然因贼设兵,因兵增饷,贼未及剿而民且揭竿应之矣。
又请复驿递,驿递者流贼所从起之由也。
初举礼部时,出黄道周门下,道周得罪,赋诗有「如公真不欺明主,在帝何曾杀谏官」之句,当轴颇侧目,出提督南京学政
左迁山东佥事,以亲老乞归。
国变后奉父避乱入山,为海师缚去,索万金,以友人周容救免,久之,悒悒成疾卒,喜读白、苏二公诗,颜其阁曰「香眉」。
刘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
祖、父皆以医得官。
宣德初,以善医授惠州局副使
后调太医院吏目
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之学,亦善画工诗,与晏铎王淮汤胤绩苏平邹亮蒋忠等号“景泰十才子”,常被推为盟主。
有《草窗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原博长洲人
宣德初惠民局副使太医院吏目有草窗集
字原博长洲人
宣德初惠民局副使,调太医院吏目
有《草窗集》二卷。
(《南濠诗话》:长洲刘溥八岁赋《沟水》诗云:「门前一沟水,日夜向东流。
借问归何处?
沧溟是住头。
」后仕虽不显,卒以诗名。
《艺苑卮言》:景泰中,称诗豪者十才子,而刘溥汤胤绩为之首。
汤尤纵诞,每称杜陵无好我句。
然与刘论诗,伏不出一语。
王〈王奇〉《寓圃杂记》:刘廷美刑部主事,居京师,与徐武功、刘原博诸公为诗友。
每相过,必谈论达日
岁除廷美旅邸无聊,区博邀之守岁廷美因挟所藏钟馗画像求题,原博遂援笔大书一诗于上。
明旦持归,悬之中堂
京师风俗,每正旦主人皆出贺,惟置白纸簿并笔砚于几,贺客至,书其名,无迎送也。
是日朝罢,刘定之黄廷臣学士首至,见此诗,各摘簿一叶录之以去,朝士继至者,皆摘绿之,顷间簿已尽矣。
廷美晚回,索簿阗贺客以图往报,家人告其故。
明日复置一簿,亦如之。
中书舍人金本清戏谓廷美曰:「此钟馗乃耗纸鬼也。
」一时京师传为事。
原博诗曰:「长空湖云夜风起,不分成群跳狂鬼。
倒提三尺黄河冰,血洒莲花舞秋水。
飞萤负火明月羞,栎窠影黑啼鸺鹠。
绿袍乌帽逞事,磔脑刳肠天亦愁。
中有巨妖诛末得,盍驾飙轮驱霹雳。
如何袖手便忘机,回首东方又生白。
」 田按:原博景泰中负盛名,惟律体及绝句差有可观。
当时如童土昂、聂寿卿辈,均不得与十才子之列。
时论之不足信如此!)
释隆琦明末清初 1592 — 1673年4月3日
字隐元
福建东林林氏子也。
父在田。
母龚氏。
生六岁。
父客于湘。
家产日耗。
难以攻读。
渐以耕樵为业。
每静夜与二三友。
坐卧松下。
仰观天河运转。
星月流辉。
谁系谁主。
缠度不忒。
心甚骇焉。
遂有慕佛之念。
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
自思身为男子。
不知父之游踪。
急于娶。
非孝也。
因告母兄。
将聘金为路用。
直往豫章
南京
宁波舟山
见族叔。
又至绍兴
经历一载。
囊已空。
随香船至南海
朝观音。
见佛地庄严。
一时凡念冰释。
遂发心持斋
潮音洞主出家。
明年二月。
航海归闽省母。
母以为自天降下。
喜不自胜。
劝母奉斋归佛。
越明年。
归寂
鉴源于印林寺。
方便接引。
遂从削发。
即发愿精修。
辛酉
绍兴显圣寺。
听涅槃经。
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
因遍处参寻。
壬戌
鹦窝顶听法华。
冬在夹石碧云。
听楞严。
忽闻密老和尚
来应金
即往参见。
随问学人初入禅门。
未知做工夫。
求开示。
密云
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
要行便行。
要坐便坐。
要卧便卧。
师云。
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
密云
一巴掌。
师有省。
便拜云。
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
和尚云道看。
师便喝。
和尚云。
再道看。
师又喝。
和尚云。
三喝四喝后如何。
师云。
今岁盐贵如米。
自此日常活泼泼地。
忽一日窗外风吹入。
寒毛卓竖。
通身白汗。
大彻底。
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
天下老和尚
情与无情。
尽在。
一毫头。
了了分明。
无二无别。
不可举似于人。
庚午春
黄檗本寺。
老和尚进山。
师同回寺。
辛未
众请住狮子岩
癸酉冬
马峰费和尚主席。
命师为西堂。
一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
一喝三日耳聋。
黄檗闻之不觉吐舌因缘。
师亦颂云。
一声涂毒闻皆丧。
遍野髑髅没处藏。
三寸舌申安国剑。
千秋凛凛白如霜。
呈上。
费老人即圈出示众。
升座云。
吾有一枝拂子。
是从上用不尽的。
顾师云。
汝作么生奉持。
师喝便出。
到方丈。
师礼拜。
老人举拂云。
汝且将去行持。
师接著。
便打一拂。
老人云。
将为报恩那。
又打一拂。
便归寮。
甲戌回狮岩隐静。
丙子夏
本山请继黄檗法席。
却之不能。
岩下有侧石如舟。
俱以不平为叹。
师一夜在石中坐。
持大悲咒三遍。
默祝龙天。
此去黄檗
吾道大行。
为山增色。
此石可平。
默坐注香。
归室次。
蚤徒良哉报云。
石已自平。
师乃名为自平石。
法通专使送大衣流至。
丁丑仲冬
至山开堂。
腊八示云。
昔日世尊升忉利天。
为母说法。
说甚么法。
蓦竖拂云。
也只是这个。
今日山僧不动本际。
为诸父老谈禅。
谈甚么禅。
也只是这个。
这个又是个什么。
正如八十翁翁入场屋。
真诚不是小儿戏。
向个里消息恰好去。
许汝入黄檗门。
黄檗人。
黄檗同条合命。
共气连枝。
不然。
尽是门外之绕汉。
要见黄檗毫毛也大难。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隆琦字隐元
姓林氏黄檗人也。
生有灵徵,幼志凝重。
因父远游不归,绝意婚娶,附舟诣补陀祷祝,睹大士境界,遂欲轶尘。
乃礼黄檗鉴源为师,薙染易服。
遍造诸方,潜颖真参,心光灿发。
密云金粟,径往依之,始露头角,机锋酬酢,迥出寻常,密云甚相契重。
逮受黄檗请,乃偕还旧山,结茅于师子岩。
隐安继主檗山本同,则延之领众,因继其法。
费隐既受别请,林御史汝翥与士众请居祖席,始出世焉。
坐夏十稔,指踰三千,鞭龙策象,声光远播。
万里扶桑,梯航申礼,祈教彼土,恳请尤挚。
亦自知信于东倭,实有宿缘,当为了之。
故扬帆破浪,海若效灵,遂底长
岛主欣迎,万象云拥。
驻锡兴福,益以崇福,兼兹二刹,法雨所施,罔不沾溉。
受请普门,国王、大将军咸来致敬,宠锡优渥,珍服名香,络绎充积。
亦漠然,惟思流通正教,弘我佛旨。
但每念祖庭,时有故山之思,国王感其眷恋,乃于太和山更起梵宫,仍名黄檗,以慰其心。
移居未久,举首座性瑫自代,退隐松堂,国王为建寿塔,优游泉石,十有馀载。
预知报谢,乃示微疾,彼国王臣慰问再四,皆裁偈酬答,端居而化,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三日也。
寿八十有二,腊五十有三。
得法者二十二人,有《七会语录》。
貌魁伟,秉性刚正,苦行高谊,具在年谱。
檗山大众仰其馀徽,为筑衣钵塔,释如幻弘为之记铭,见《瘦集》。
释周理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周理,出杜氏,荞甸人初字彻融
后讲《华严》于青莲寺,释微妙,与《中庸》义多所发明,陶公不退乃请易融为庸。
生时,白气出屋,乡人异之。
然啼声辍作,三日不止,忽有二僧,闻声登门,为之摩顶。
因请赐名命曰“慧九”。
是夕啼止,家人相庆。
九岁而孤,集于
年十一,入鸡足山礼大觉遍周为师。
先夕,遍梦大莲花生于殿庭。
日中至,适符其兆。
遍乃忻然为之落发。
然语音蹇涩,期期不明,因礼诵观音三年,一夕梦白衣入室,授药三丸,命吞之。
自是发言,略无滞塞。
后至姚城参密藏大师,遂有省发。
屡跻讲座,为众钦仰,延主妙峰山
龙湫,人莫敢犯,岁时宰牲,投之以祀。
明崇祯辛未夏,日方亭午,忽雷雨暴兴,山林撼动。
大众惊骇,侍者持杖立前,欲导之行。
曰:“将何为?
”曰:“龙作孽,须避耳。
叱之。
俄而水溢阶庭,浸及几案。
不为动,端坐持诵,若无所见。
须臾止天霁。
前后林峦,五十馀里,坏山拔木,不可胜纪。
惟寺宇静室,略无损伤,遐迩嗟异,知有神护。
是夕,定中见一王者,乘空而至,告语求书,乃书“善德祠”予之。
又见老妪引一女子,形容妖冶。
呵之曰:“汝前生作孽,今尚如此,当截汝首。
”即剑光闪烁,飞射而出。
妪与女郎哀伏于前,因为说戒,遣之而去。
自是境物安宁。
明崇祯甲戌,游叩诸方,请藏南都
密云说法天童,入室请益,相视莫逆。
欲留不可,辞归滇南,弘法妙峰古庭
而后二百馀年,祖镫再续,实赖斯人。
著有《曹溪一滴》、《谷响集》、《梦语摘要》及《语录》若干卷。
寂年五十七,僧行四十六。
柳成龙明 1542 — 1607年5月13日
简介
柳成龙1542年—1607年6月7日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字而见号西厓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河回村人,朝鲜王中期宰相、学者。
黄海道观察使仲班次子,属南人党,曾于朝鲜宣祖时担任领议政一职。
壬辰倭乱时期担任领议政并总管军务,为抵御日本增强军事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启用了李舜臣、权等有才之士,并跟随国王宣祖击退倭军。
1598年受西人党尹斗寿等人诬陷,被告与日本密谋进攻明朝而遭到弹劾,1600年查清真相后被复职。
但此时的柳成龙厌倦官场,辞官回到故乡河回。
1604年被封为扈圣功臣,死后又被追封为丰原府院君
闻渊明 1480 — 15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3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静中号石塘
弘治十八年进士
初授礼部主事,改刑部
嘉靖时历官应天顺天府,累官至吏部尚书
侍郎徐阶为帝所信任,前尚书皆推让之,独以己为前辈,遇事独断。
夏言为首辅,亦以后辈视之。
后议夏言狱,忤帝意,又为严嵩所扼,遂乞归。
字静中号石塘
生而庄,不疾趋,不苟笑。
弱冠为诸生,时太宰屠襄惠公居里中,部使者为之树表。
屠公梦一伟文夫立表下,自释所服授之。
旦日遇公,与梦合。
进士,授刑部主事
逆瑾擅国,尝折辱诸曹以礼
适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诣请罪蒲伏,公独无所谢。
曰:此郎貌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
卒谢罢。
公以是诸曹俱称为闻夫子。
,败对簿尚不服。
公执笔数之曰:,造伪符玺,私蓄甲兵,当大逆。
遂语塞伏诛。
杨文襄公一清,心重公,改公吏部郎中
上计,有墨吏二人。
赂上所幸朱宁,冀免斥。
尚书陆公完畏宁,意犹豫。
公执不可,竟斥之。
南通政、应天府
故事,守备中官受民词,率下府属,治吏奉行惟恐后。
公曰:中贵人安得受民词,幕吏安得为中贵人议狱?
此非奉诏不可,悉罢之。
嘉靖初张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议大礼,合上意,召入
两君从,公请舟往。
公谢曰:君命召,不俟驾,安得舟行?
两君为色沮。
寻改尹顺天,迁太常卿
上斋宿南郊,适有哗者,命太常奏治,众大恐。
公入曰:百执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宽之,事得寝。
兵部侍郎,荐武臣马永等十馀曹,后多为名将。
刑部尚书
公知中官侵部权,时受告密,民间顾以细事争持牒控部。
乃谕诸曹曰:官有常纪,中官固不得侵部,即部亦不得侵有司。
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达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为肃然。
公视爰书,尝至丙夜不寝,家人以为请。
公叹曰:此疑狱也。
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
九庙灾,公上疏自陈,拟旨令致仕去。
上曰:朕方用非老非病,奚使致仕?
卒留之。
由南吏部召为刑部尚书,从上意也。
刑部郎曹多暇,时聚饮偃,息不赴部。
公至,则以籍付门者,使记诸郎入舍先后。
于是诸曹俱折节勤事,公为身先之。
日论报上十馀章,无留狱。
五年吏部尚书
公窃叹曰:使臣得先十年居此官,尚可自效。
今事权去矣,臣何能为?
初夏公言方受眷,公数与抵牾。
及夏坐法,而严嵩当轴,益横。
公遂乞身去位,卒于家,得年八十四。
讣闻,上辍朝三日,赠少保谥庄简,祭葬有加。
公天性俭素,退食尚书十年,著一敝冠,位置有常,不失尺寸,朝食及日中无加豆,夕则饮水一杯。
自为郎,位至太宰,海内望其风节,翕然推重。
初迁南刑部时,张璁已入阁,属公曰:仆往在南刑部,尝题诗郎舍,公至,愿为我勒石,树之后堂。
公不答。
后僚属递至,俱为张致殷勤。
公从容曰:此部尚书堂也,纪法在焉。
某待罪尚书,安敢以相君今日故为郎官勒石,卒不许。
及迁吏部尚书,一日问诸郎曰:本朝太宰孰优?
对曰:无如蹇忠定
王忠肃公曰:固也。
耿文恪方可否事。
少宰从左右赞一辞,文恪宣言曰:天子建天官,一人耳,安得两天官耶?
宰正百僚,文恪近之矣。
时徐公阶为侍郎,以才名见重。
尚书时颇耑事,故公言及之。
诸曹退,相语,谓公不让三君子也。
至一时,台省俱推公忧君忠国,可寄股肱,为廷臣第一。
史官亦称其凝重深沈,毅然有守。
历官四十年,始终一节,有古大臣风。
而晚年未得尽其,天下犹惜焉。
维基
闻渊(1480年—1563年)字静中号石塘,人称“闻太师”,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明朝大臣,历官四十五载,历职有二十七任之多。
弘治十八年(1505年),会试第二百八名,殿试二甲四十九名进士出身,初授礼部主事,后改为刑部主事
杨一清管吏部时,调稽勋员外郎
考功郎中,改掌文选,迁南京右通政
嘉靖初年,擢应天府,后改任顺天府
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掌管部务。
召为刑部右侍郎,后迁刑部左侍郎
南京刑部尚书,后调任吏部
召为刑部尚书
周用逝世后,代任吏部尚书之职。
闻渊耿直,但嫌过于独断。
曾参与“大礼议”之争。
闻渊曾痛陈大宦官刘瑾的五大罪状。
闻渊七十高龄时,辞官获准,回乡,居于月湖之畔天官第。
八十四岁时,在家中逝世。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加封太子太保
卒赠少保谥庄简,葬于栎社(今宁波)。
严嵩明 1480 — 15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7 【介绍】: 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
移疾归,结交名流,读书钤山十年,以诗文获盛名。
还朝,进侍讲
世宗时累官为礼部尚书,以佞悦当上意,撰青词独能称旨。
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
二十三年,代翟銮为首辅。
累加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
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与子世蕃父子济恶,横行公卿间。
构杀夏言曾铣张经等,治劾己者杨继盛等至死,引党羽赵文华鄢懋卿等居要地,专政二十年之久。
后帝渐厌其横。
四十一年徐阶所亲御史邹应龙抗疏极论世蕃不法状,因而罢官。
后又因御史林润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职为民,寄食墓舍而死。
有《钤山堂集》。
字介溪分宜人
宰相
有钤山堂集。
维基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7年5月29日)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嘉靖年间权臣,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旋病休归里。
严嵩读书八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
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还朝复官。
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世宗喜。
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
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
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
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
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
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二十年。
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
严嵩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
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晚年,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被抄家去职,两年后而殁。
著有《钤山堂集》40卷。
曹勋明末清初 ? — 1655
简介
字允大号峨雪浙江嘉善人
尔堪父。
明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历官礼部右侍郎
入清后,复官翰林侍讲学士
晚年隐居东干,自号东干钓叟
卒于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之后。
人物简介
曹勋字允大号峨雪晚号东干钓叟颖昌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第一为“会元”,廷试时因得罪丞相,被置于二甲(赐进士出身),由庶常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右侍郎
他少有异资,研讨古今,为文有法,与东林党首领高攀龙交往密切。
魏大中因反对宦官魏忠贤被逮,他凑钱赋诗,愤泣追送,不顾有侍者在侧。
经筵进讲,为怀宗所重视。
时官场门户角立,言官相互交恶,曹勋持之以正,竟也遭诽谤,遂乞终养归里。
杜门读书著述。
明亡,清兵南下,有一清将素重曹勋,告诫士兵不得入其乡。
于是四方百姓避兵乱而到他家的很多,他不管识与不识,全都留在家中前后堂,供其宿食。
乡人感其德,为之立生祠。
清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诏征至,不愿为官辞归。
与弟曹炯与族中曹氏子弟16人创办“小兰亭诗社”,一时唱和之盛,罕有其匹。
卒年67岁。
字允大号峨雪
嘉善人
崇祯戊辰会元。
庶吉士
官至礼部侍郎
时门户角立,负时望。
讲筵每隐护正,类侃侃言之。
乞养十年,留都召起,见时事难为规切相臣。
寻以母丧隐居东干。
自署东干钓叟
著有存笥、行笈、未有居、东干诸集。
诗以情意为主。
近似公安而就纪律者。
同馆刘胤平、方肃之辈,同声共响。
虽一时风气使然,实得诗人和平之旨。
维基
曹勋(?
—1655年),字允大号峨雪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曹勋中式浙江乡试举人(经魁)。
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第一,殿试登二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任经筵展书官、当值起居注崇祯七年(1634年)主持会试,取录得许真等二十一人位名士,后来这些人都以节义显贵。
温体仁在朝廷排除异己,他总是公正无私,绝不屈服,暗地补救保护清流,包括章正宸弹劾王应熊通内,在他斡旋才免于入狱,之后他负责册封鲁王朱寿镛,很快请求辞官供养母亲。
崇祯十五年(1642年)朝廷再次起用他,担任詹事左谕德左庶子侍读,晋官詹事
弘光帝即位,徵召曹勋吴伟业,他说:「国难当前,臣子怎能安枕呢!
」写诗诀别母亲,诗歌中有「孙儿幸免为徐庶,报国难当是李纲」的句子,得任命掌管翰林院;当时朝廷门户对峙,他在讲筵间直陈问题,但无人听取,因母亲逝世归乡。
隆武帝即位,起用他为礼部左侍郎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福京失守后隐居在松江的干巷,自称「东干钓叟」,不接受清朝荐举,到永历九年(1655年)去世。
汤胤绩明 ? — 14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7 【介绍】: 名一作允绩
凤阳府凤阳人字公让
汤和曾孙。
诸生,工诗,为“景泰十才子”之一。
亦知兵事,景泰时,累授锦衣千户,署指挥佥事
成化初,以参将分守孤山堡
鞑靼中伏死。
有《东谷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公让东瓯襄武王和曾孙。
锦衣百户,转千户。
景泰中,命通问使北归,进指挥佥事
成化初,以参将守延绥,战没。
东谷集。
胤绩字公让濠梁人
东瓯襄武王曾孙,授锦衣百户,转千产。
景泰中指挥佥事
坐事谪为民,编籍常州
成化初,复官,充参将,守延绥战没。
有《东谷集》十卷。
刘昌《悬笥琐探》:子在史馆时,日请良酝酒一斗,然饮少,多有藏者。
东谷胤续从予索之,诗曰:「兼旬无酒饮,诗腹半焦枯。
闻有黄封在,何劳市上沽。
」予尝至其第,见其厅事春联曰:「东坡居士休题杖,南郭先生且滥竽。
」后堂曰:「片言曾折虏,一饭不忘君。
」盖东谷尝从兴济伯礼部尚书忠定公善奉迎銮舆,故云。
其东偏曰:「暂拄西山笏,闲开北海
」其西偏曰:「长身惟食,老眼渐生花。
」豪侠之气,可以想见矣!
七修类稿》:汤胤绩志大言大,武略少可,而诗文亦称是。
李文达当国,见其有大志,且通文墨,亦重之。
每自言士不脱颖而出,何见其才。
使某独当边方一面,必有可观。
李因荐为参将守边。
一日与友人正饮间,敌人牧马城下,遂勒兵出,语友曰:「某擒此胡来饮。
」不意胡人大至,汤兵寡无援,胡直前,一箭而毙。
数月后,口外通州驿天色将暝,忽有兵官驺从甚盛,来坐中堂,令免供具,但索纸笔灯烛,闭户而寝。
明早驿吏候起,寂然无闻,开门惟见壁间一诗,末句云:「血污游魂归不得,幽冥空筑望乡台
」一时哄然。
人以汤素好怪,而死亦有怪焉。
《艺苑卮言》:汤公让诗如淮阴少年斗健,作啖人状。)
傅冠明末 1595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46 【介绍】: 江西进贤人字元甫,或作元辅元父
天启二年进士
翰林编修
崇祯十年,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以误书放归。
南明隆武时以原官督师江西,旋致仕。
清兵下江西,为门人汪(一作江)亨龙出卖,被害于汀州
有《宝纶楼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父进贤人
天启壬戌进士第二,授编修历官祭酒詹事翰林院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进文渊阁有宝纶楼集
维基
傅冠(1595年—1646年)初名元范字元甫号寄庵
江西进贤人
明末政治人物,榜眼及第。
崇祯年间,官至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罢归。
隆武时起用,督师江西,事败被俘,坚拒投降,在汀州殉国。
天启二年(1622年)文震孟进士第二人
翰林院编修充经筵讲官掌翰林院事
崇祯十年,调任实录馆副总裁
崇祯十年(1637年)秋,升任为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
生活奢靡,有姬妾数十名,夜夜笙歌豪饮。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因督师饷绝,罢归。
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隆武帝诏旨傅冠尚书大学士原官督师江西
清兵攻陷江西傅冠躲在邵武府泰宁县门人江亨龙家中,亨龙怕遭连累,与子江养源把他献给清军。
李成栋执礼甚恭,并劝他投降,傅冠拒绝说:“吾乡无叩头宰相,但有断头宰相尔!
”两次自杀未遂。
后押送至汀洲(今福建长汀县)由镇将李发管押,清廷下令斩决。
永历元年顺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傅冠整衣冠南向拜曰:“负国无状,死不足赎。
”遂就死。
临刑前赋诗: “幻影落红尘,倏忽成今古。
名义重为山,以身弃如土。
四顾环刀戟,展转不得死。
矢念终不移,皎日有如此。
”《明史》有传。
清朝追谥忠烈
余寅明 1541 — 16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君房一字僧杲
万历八年进士
工部都水司主事,官至太常少卿
有持操,期为国家节用。
所居不改湫隘,僦负郭数椽,读书著述其中。
年七十五卒。
有《乙未私志》、《同姓名录》、《农丈人文集》。
先生本字君房,晚年谓古君房尽非人,改字僧杲学者称汉城先生
自儿时即异里,师授句读,每为所屈。
及壮,益喜读秦汉以前书,倡为古文。
凡为名诸生二十馀年,孝廉十二年,始举进士,官水曹
督制赐俺荅妃三娘子袍𥜗,及犒边士。
锦衣日有支发,未尝干一钱。
凡省缣及金,俱贮所司,人谓余水部真如水也。
方检校六科廊,廊故有庋阁,上贮丝绵。
先生尝假息其下,忽闻阁上大声云:余主事迁去,可惜。
然阁上实无人。
次日命下,迁礼部员外郎
先生尝谓国家一铢一粟,俱有神明护之,守者蔑视,必不祥,盖指此也。
郎中,上正风俗十事。
疏出,以按察副使视学陜西,请谒一无得入。
御史所首录,士考居下下。
最慎乡贤、名宦二祠,谓乡先生非国中大贤,岂得冒祭于社。
循吏尤不易得,必若所祀诸葛京,斯不愧召杜矣。
京盖诸葛丞相次孙也。
稍迁左参政,改山东
居官所信者心,所谨守者法。
宿讲求国朝典故、灼有定画。
及临事更问宪章若何。
持操廉白,期为国家节用。
监司俱以费不给请,先生独否,人虽阳服之,而心龃龉不堪也。
遂以积忤时,上疏乞骸骨,再起福建
再乞休。
故事,凡以病赐告,病巳得召用。
若进官,即不更出。
时遂加先生太常少卿致仕,意尼使不复用也。
先生性亢厉,受不党之气,狷然独行。
与同乡颜御史鲸孙观察光祖并以气伏一时。
家衣食裁足,性顾慕义,倡置田百亩,奉社祭酒沈嘉则
先生养其老。
既里居,身擅文章之事,然耻以其笔札资身,树交养声名,所从交游甚寡,岁时往来,惟老诸生朱一诚及群从子弟数辈,与沈文恭公少同研席。
文恭枋国,先生意漠如也。
至垂死,乃以一剑一书赠文恭曰:别我老友。
初,先生梦人与语,君命若孔子
至七十三,竟无恙。
后二年,奉川产一麟,持献郡中,太守使吏来白,先生曰:吾其死矣。
未几遂卒。
文恭铭其墓曰:君持此道游于世,宜偃蹇能卷,犹可不卷,辱将大故,吾不悲其不合,而幸其能卷。
虽然,先生之不合,天也,非尽天也。
善卷而去之,果幸耶,抑不幸耶。
悲夫,余尝读农丈人集论。
其文,既详言之矣。
先生之诗,癯而坚,质而峭,介然之色,绝似其人,足自成一家。
先生顾欿然自谓于诗涉其藩,未能窥其奥意,专以其古文词上追千载。
然则先生所欿然自谓不必传者,正其所必可传者也。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君房一字僧杲鄞县人
万历庚辰进士,历礼部郎中出为陜西提学副使山东参政入为太常少卿有农丈人集
维基
余寅(1541年—1615年),本字君房号汉城,晚年改字僧杲浙江鄞县人,万历进士,初任工部主事,清廉自持,时人称“余水部,真如水”。
官至太常寺少卿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浙江乡试举人,四十岁登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二甲十四名进士
工部都水司主事,清廉自持,时人称“余水部,真如水”。
范钦友好。
礼部郎中十五年四月升升陕西提学副使,迁左参政
十九年四月山东左参政六月因病乞休。
万历二十三年三月起补福建左参政,再乞休,十二月太常寺少卿致仕。
卒年七十五岁。
宁波仍有其故居棋杆巷。
崔恒明 1409 — 1474
公讳
字贞父
宁人
徵仕郎洪造署丞讳忠
生户曹典书讳润文
润文生成均司艺讳士柔。
即公之三世也。
以公勋。
追赠署丞兵曹判书。
典书为议政府右赞成。
司艺为领议政并带勋号。
司艺娵判宗簿寺事吴奕忠之女。
永乐己丑十二月壬辰生公
公生而聪明智识。
绝世离伦。
学业日进。
华闻益播。
词源逸发。
大为侪辈推服。
宣德甲寅
世宗临雍策士。
善公对策。
擢公为第一名。
特授宣务郎。
集贤殿副修撰。
知制教兼经筵司经
参修思政殿训义。
止斋权先生器公
以姊女妻之。
每见公著述叹曰。
吾东方文章气习颓靡。
能发扬振起者必斯人也。
明年
转修撰兼春秋馆记事官。
参撰高丽史。
戊午。
文宗东宫
学问大成。
世宗选一时名儒补宫官
公首应选。
副校理世子左司经
癸亥。
校理兼艺文应教。
世宗创制谚文。
开局禁中。
亲简名儒八员。
掌制训民正音东国正韵等书。
今领相高灵申公公实禀睿旨。
多所赞定。
世宗深加眷注。
不数年。
擢拜直殿
丁卯秋
中覆试第五名。
超授奉正大夫
守直提学世子辅德。
文宗监抚庶事。
书筵官掌机密
公启沃献替靡不精当。
庚午
文宗即位
累迁至司谏左司谏
通政
辛未
集贤殿副提学
公居侍从十有八年。
而凡讲说词命。
编摩著述。
悉皆主之。
一国翕然称为大手。
壬申。
承政院同副承旨
转左副。
文宗宾天。
国势疑危。
公居近地。
周旋匪懈。
癸酉冬
世祖炳几靖难。
公适宿禁内。
协赞实多。
特升为都承旨
寻赐输忠卫社协赞靖难功臣号。
甲戌
拜嘉善大夫曹参判。
封宁城君
乙亥
迁司宪府大司宪
世祖摄政。
逆党馀孽。
尚未尽除。
公条陈数十事。
皆蒙允可。
是年六月
世祖即位
赐佐翼功臣号。
丁内艰
丁丑服阕。
拜嘉靖户曹参判。
寻移吏曹。
戊寅
资宪仁顺府尹
历工,刑两曹判书。
睿宗东宫
世祖教曰。
辅养储君
非老成不可。
命公为宾客
是年冬
丁外忧。
是时世祖方撰经国大典。
明年
世祖命起公复。
公三上书固辞。
御书批其尾曰。
事之重。
国所共称。
卿之才。
予所独知。
不合专为一身。
正宜广利万世。
公不得已赴召。
除知中枢院事兼艺文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
成均大司成
阶加正宪
世祖亲制训辞授睿宗
又制兵将说教诸将。
皆命公注解。
公深究睿章。
推衍增益。
论断词旨曲畅方通
而尽合先儒之说。
上甚嘉悦。
辛巳
转吏曹判书。
阶加崇政。
寻移判中枢院事。
癸未
拜议政府右赞成兼世子贰师。
左赞成。
世祖分命宿儒
讲论四书五经。
考古證今。
定句诀。
又召会文儒辨同异。
上亲加睿裁。
公在左右。
每承顾问。
毫分缕析。
应对如响。
上听之亹亹不厌。
目左右曰。
宁城真天才也。
丙戌
阶崇禄兼判兵曹事。
公辞曰。
兵官机务。
非臣迂腐所堪。
乞解其任。
言甚切至。
上不允。
寻加辅国崇禄大夫
丁亥
擢拜大匡辅国政府右议政
五月
左议政
九月
升领议政。
屡以盛满辞。
十二月
封宁城君
戊子
睿宗即位
加领经筵事。
明年己丑
我主上殿下即位。
日御经筵
命公为领经筵事。
以累朝儒宗。
甚重敬之。
庚寅
改封府院君
辛卯
赐纯城明亮经济弘化佐理功臣号。
冬十二月
再入相。
兼领经筵,监春秋馆事。
世祖睿宗两朝实录。
上嘉其功。
赐鞍马。
癸巳夏大水。
公以阴阳失节。
责在三公
上书辞职。
上不允。
甲午四月
公有微疾。
时方恭惠王后初丧。
襄事甚严。
壬午
公力疾命驾将出。
遇暴甚剧。
上连遣内医胗视。
百药不效。
翌日卒。
享年六十六。
上震悼。
内臣往吊。
又命内官慰之。
礼官奠赙如例。
加赐米豆纸布若干。
官尤葬事。
是年某月。
葬于京畿某邑之某原。
公性谦恭简静。
端介无华。
立身行已。
常持正不挠。
平居虽隆冬盛暑
终日整冠危坐。
略无惰容。
至于奉公。
忧国如家。
再入相府。
政务宽大。
不喜更张。
与人言。
常先示退损。
不自表襮。
又不立崖岸自异。
至如朝廷论议。
临决大事。
确不可犯。
居家清白。
关节不行。
不迩声色。
不事产业。
家务一委之夫人。
无毫发干虑。
待亲戚以仁。
接下以恭。
遇事常加三思。
立朝四十年。
一不披弹劾。
自登第至台辅
未尝一日寄外。
慨然以斯道为已任。
奖进后学。
为文章。
自出机杼。
大放以肆。
雄豪富赡。
长江大河。
势不能止。
尤工于骈俪。
凡朝廷事大表笺。
高文大册。
皆出其手。
华人每称我国表词精妙皆公所著也。
圣上方倚任图治。
天不憖遗。
可胜痛哉。
公娵达川府院君弥性之女。
贞敬夫人。
生二男四女。
男长曰永潾。
中壬午司马试。
丙戌某人榜登第。
今为刑曹参议。
次永灏。
禦侮将军
行司果。
女长适禦侮将军行司郑涵
次适保功将军行司文简
次适中训大夫掌隶院司议李钧
次适宣教郎行社稷署奉申铢。
议先娵大护军李孝林之女。
生一男。
曰秀英。
后娵观察使朴健顺之女。
生三男。
曰秀豪曰秀雄曰秀杰。
司果娶判书郑孝常之女。
生一男。
郑司猛生一男一女。
文司猛生二男一女。
司议生一女。
奉生一男。
幼。
将葬之月。
议请余志墓石。
某于公。
偏承一顾之恩。
凡雠校文墨。
操秉史笔。
未尝不与之偕。
况又同在太常叨奉末议。
优蒙肯可。
相从近三十载。
虽谓之知已。
可也。
公捐馆之前一夕。
谒公于第。
公谈话自若。
噫。
晨夜之顷。
岂意便隔幽明。
公之丰功伟绩。
有国乘在。
赘说。
略叙世系游宦之次。
子孙男女之数。
瘗于墓道。
兼抒悲怀云尔。
(私淑斋姜希孟
撰。)
杨球明末
维基
杨球号赓夔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进士礼部观政崇祯末年潮州府知府,时澄海县豪强黄海如,与兄黄汉日俱给事郡邑为吏,寻投南澳帅(郑芝龙),授游击衔
甲申都城失守,遂招亡命,图谋不轨,当道惧祸,听之。
乙酉南都又失,乘机称乱。
知县刘珙抚谕不听,蹑后抵城下,其党陈斌等内应开门,劫库放囚,比屋抄掠,杀举人戴星、贡生郭云龙,生员十余人。
遁去。
拆毁县治,仅留中堂
闰六月率众犯府城,城外屋宇尽毁。
群盗蜂起附之,奸徒内应,潮郡将危。
知府杨球遍城设栅,内应不敢先发。
辜乡绅夫人谢氏自捐千金雇民夫守城,时参府刘远征民兵婴城固守,十日始退。
七月复至,会丰顺吴六奇、金城营把总萧钦统乡兵到,海如惊遁。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十月,欲去福建觐见隆武帝,以郑芝龙让官员助饷,遂止粤界不敢入
范理明 1410 — 14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0—1473 【介绍】: 浙江天台人字道济一字士伦号省庵
正统七年进士
江陵县
大学士杨溥知其贤,荐知德安
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
有《读史备志》。
字道济天台人
宣德庚戌进士,授江陵知县
德安知府,再擢福建布政使,改贵州,拜南工部侍郎,改吏部
有《丹台稿》。
田按:杨文定执政时,其子自家来省,道出江陵
不为县令所礼,乃天台范道济也。
文定重之,擢为德安知府,再擢布政使
或劝当致书谢,道济曰:「宰相为朝廷用人,非私理也。
」人两贤之。
道济治吾黔,实惠及民,祀之名宦。
朱廷立明 1482 — 15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6 【介绍】: 湖广通山人字子礼号两崖
王守仁弟子。
嘉靖二年进士巡按顺天,督修河道。
后督北畿学政,倡正学,精藻鉴,人称朱夫子
官至礼部侍郎
著有《盐志》、《马政》、《家礼节要》、《两崖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礼通山人
嘉靖癸未进士,除知诸暨县监察御史礼部右侍郎有两厓集
维基
朱廷立(1482年—1556年)字子礼号两崖,湖广武昌府兴国州通山县人
朱伯骥之子。
初与徐曰仁邹守益钱德洪同受学于王阳明之门。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进士,初令诸暨,民健讼,作讼诚,民为感动罢讼。
又议作海塘,岁省夫值百金,既去,邑人立祠以祀。
嘉靖七年(1528年),擢监察御史十年辛卯巡按顺天,督修河道,功成。
又视蜀,会土夷蠢动,围长安堡甚急,廷立督众力战平之,捷闻,上嘉叹,赐金币。
寻以忤时宰闲住。
十四年乙未,诏复官,督京畿学政,崇正学,精于衡鉴,学者称为朱夫子云
十六年丁酉,升南太仆少卿十八年以母老乞终养归。
南北科道交章荐之,二十五年(1546年)五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协管院事,迁大理寺卿,陈三事曰:慎刑名、清吏习、正士风,上嘉纳之。
二十七年(1548年)十月工部右侍郎二十八年二月礼部右侍郎四月被革职闲住,即谢政归。
闭门习静,日坐炯然亭,惟以著述讲学为事。
笃于孝友,抚兄孤如己出。
宗党贫乏者,辄周之。
卒年七十有五。
所著有《盐政》、《马政》、《家礼节要》行于世,其《两崖集》及疏草藏家塾。
崔庆昌
崔庆昌
黄海道海州人
字嘉运
孤竹。
其号也。
才高气豪。
风采动人。
少与白光勋
青莲李后白之门。
戊辰科。
官至钟城府使。
孤竹集·宋时烈序
余少也。
则闻孤竹诗词是近世绝调。
时余未能晓事。
不知他求于公也。
壮岁。
得依金文敬公门墙。
获与公嗣孙镇安公父子游。
因想像公家法之懿。
风流之美。
而惜其只以诗闻也。
及其老也。
遍阅公遗事。
又从先辈长者。
得公之事迹尤详。
然后乃喟然而叹曰。
是将以人掩诗。
而乃反以诗而掩人耶。
自恨其浅之为知公也。
盖撮而言之。
则公之所与游。
牛,先生也。
思庵郑松江辛白麓诸公也。
古语云。
不见其山。
愿见其木。
斯实语也。
谷尝以冰霜素履称公。
盖其清苦之节。
人有所不堪。
而处之悠然。
见山海等闪奸之状。
便绝旧要。
以故。
玉堂湖堂铨郎之选。
皆被阻遏。
而终不悔焉。
其以先见之明。
讽切谷。
又似献可之于司马文正
而其言之符合
如左契焉。
然则公之为人。
不待胪列而可知也。
公之诗虽逼于天宝元和
岂足以掩其人乎。
抑公之诗。
先生称之以清新俊逸。
有人合刊于白玉峰诗集。
崔简易岦以为非所班。
而著说以难之。
华使朱给事之藩。
叹赏不已。
并与郑圃隐诸贤之作。
刊布于中朝。
若是者。
诗可以掩人乎。
人可以掩诗乎。
必有能辨之者矣。
公。
海州人
讳庆昌
字嘉运
孤竹。
其号也。
隆庆戊辰及第。
官止钟城府使。
镇安公讳振海
今收辑公诗而绣梓者。
其季胤硕英。
尝游文敬公门下者也。
镇安公亦清疏喜为诗。
文敬公尝称其固穷之节云。
时崇祯癸亥仲夏
恩津宋时烈
叙。
孤竹集·朴世采后序
世采尝观欧阳公所述苏子美石曼卿事。
每惜其风流才力。
不得用于当世。
使人往往感叹。
想见其人也。
及读程,朱二夫子书。
以谓曼卿乐意生香语。
为能形容浩气。
又谓其胸次极高。
非他人可及。
然后益知欧公所以见赏非偶然者。
况有生于偏季。
能以才气词章。
被诸贤所推。
仍且上而遇知明主。
远而闻名中华。
如孤竹崔公者。
其盛美曷可少哉。
公讳庆昌
字嘉运
文宪公冲十八世孙也。
天资豪爽俊迈。
风采耸然。
见者恍若神仙中人
少与玉峰白光勋
游学松川梁公,青莲李公之门。
未弱冠。
李先生龟峰宋翼弼东皋崔岦诸才子。
唱酬于武夷洞。
世号八文章稧
松江郑澈万竹徐益诸名流。
游三清洞。
又称二十八宿会
其文艺夙成。
交游亲附。
为一时艳慕者。
可知也。
二十三岁。
上庠
隆庆戊辰
阐大科。
久之。
历北评事礼兵二曹员外郎谏院正言
万历丙子
赞价朝京师。
还出守灵光。
公既才高气豪。
不屑屑于功名。
以廉白简贵自厉。
与世寡合。
其亲脂韦躁竞者。
不啻若浼己也。
公素时宰李山海相驩。
后见其秉心不公。
因绝往还。
至是。
许篈在要地。
持论颇僻。
然悦公文才。
连一旬来候。
公深恶之。
未尝有假贷色。
许怒甚。
累泥瀛馆铨郎之选。
仍黜补外郡。
思庵朴公为之周旋。
不能得。
岂亦所谓趍舍大节。
无一悖于理者然耶。
明年
弃官归。
复贬为大同察访
壬午春
宣庙特授钟城府使。
台谏论以骤升。
不从。
乃赴官。
会。
北帅纳谗。
驰启言戎政不修。
台论复发。
始命改正。
直讲
道卒于镜城客馆。
癸未三月某甲也。
年堇四十五。
葬于坡州某原。
李先生际遇宣庙
时辈如李泼者。
多浮慕尊事之。
公知其险巧难信。
作养虎词以寓讽。
比公殁而先生果被敲撼。
泼又累死逆狱。
人服公先见焉。
公于诗。
天才绝高。
必皆轨范于盛唐
操觚家以为国朝所未有。
兼通书射。
书法清遒劲紧。
殆与玉峰相埒。
其佐北幕。
军帅金禹瑞亦以射名。
约与较艺。
各中四十九矢。
最后禹瑞复中侯。
公遽号曰。
将军负矣。
遂中鹄。
宣庙尝会文武士试才。
有一善射者心惮公。
公笑曰。
无忧。
吾今日病矣。
乃虚发一矢。
善射者即以魁升绯。
公居其次。
受皋比厩马之赐焉。
又妙琴笛。
少时寓居灵岩
值倭寇猝至。
乘舟以避。
贼围之急。
时月光如昼。
海波不动。
公取所藏玉箫。
朗吹一阕。
声更清越。
贼众闻之。
皆怀思还乡。
瞿然相顾曰。
此围中必有神人。
遂解一面。
公得脱归。
其才高旁通。
多此类。
第今距公世远矣。
言行实迹。
殆无所徵信。
东皋公之言曰。
嘉运才隽风流。
可谓少却盛之白玉堂者。
其或放迹在外。
犹得高牙大纛。
轻裘缓带
横槊赋诗
逞气象也。
李先生尝以诗赠公曰。
俊逸清新子庶几。
穿杨又道似君稀。
金銮未著词臣迹。
玉帐还伸虎旅威。
此实并世君子目击而心挹者。
固不减于欧公序表之所赏矣。
况公当被物议时。
宣庙教曰。
崔某有文武全才。
吾将大用。
尔等敢为是耶。
斯又可以观公君臣之际者。
其后皇朝学士兰嵎朱公
奉诏东来。
得公诗。
亟加歆叹曰。
当归布江南
以彰贵国文物之盛。
今见于列朝诗选者是已。
然则公虽挫揠弃外于当时。
乃能卒以才气词章。
获上而施远如此。
其视苏,石二公徒得前后诸贤所为悼惜称赏者。
是将愈信而愈久也。
呜呼盛矣。
公之曾孙硕英。
以世采粗知慕公。
请叙其本末。
俾有后考。
兹谨不揆而为之辞。
时昭阳大渊献八月上浣
潘阳朴世采
拜书。
孤竹集·李敏叙跋
先君外王考孤竹崔先生
抱大才负重名。
文采冠一诗。
少壮登第。
与群贤汇进。
所与游皆当世名儒钜公。
且受人主知奖。
见褒以文武全材。
是其去大用尺寸间耳。
宜达而窒。
落拓不进。
年又不永。
而殁于边陲。
是果孰使之然哉。
夫才与名。
不但为人所畏恶。
亦鬼神之所深忌也。
自古贤豪奇杰之士。
坐此而不振者。
不可胜记。
先生清苦之节。
豪隽之才。
卓绝之艺。
皆间世一觏者。
而萃于一身。
名以是章彻。
其阨于人而畸于天。
何足怪哉。
国朝以诗名家者。
虽有铺张藻丽之称。
而才不逮意。
气局而语卑。
罕能自拔于流俗。
先生力追先古。
深造正始。
翛然清远。
卓尔高蹈。
发剔振厉。
而不入于狂怪。
隐约闲静。
而不病于枯槁。
霭然有一唱三叹之遗音。
呜呼盛矣。
此乃天机之自动。
正色之自美耳。
岂郊,岛之伦。
雕琢絺绘。
以求知于一世者比哉。
顾其遗篇。
尽失于兵燹。
收拾散亡者。
不能其什一。
重可惜也。
虽然。
诗不云乎。
诚不以富。
亦秖以异。
又奚以多为哉。
先生孙硕英惧其寝远而愈失也。
及守淮阳
遂鸠材刊板。
而以敏叙亦在诸孙之列。
而粗知好斯文者。
俾相其役。
而责一言以示后。
敏叙敢以平昔所概于心者。
书诸卷末而归之。
癸亥仲秋
甥孙正宪大夫江华留守镇抚使李敏叙
再拜谨跋。
瓮幼金
维基
瓮幼金字君锡直隶保定府安肃县人
进士出身
万历七年(1579年)己卯举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初授新蔡县知县,革船税,修黄河。
召擢吏部文选司主事,方严不可近,时宰恶之,调南部度支,四拟督学佥事,疏皆留中,以疾卒,贫无以殓,乡人叹服。
僧觉澄明 ? — 14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3 【介绍】: 山西蔚州人
号古溪人称香岩和尚
本姓张
幼为牧童,十四岁从云中天晖和尚出家,读藏经五年。
景泰三年,住南阳香岩寺,不一年离寺,出访名山高僧
天顺五年起住金陵高座寺。
成化初圆寂
工诗,有《药师科仪》、《雨华集》。
觉澄
山后蔚州人
十岁不茹荤。
从云中天晖[日/〦/水]公落发。
痛绝人事。
阅大藏。
越五寒暑乃周。
后因提无字话有省。
道誉隆起。
钜卿名公。
交荐之住南阳香严寺
大为人所归。
逾年弃去。
西蜀
江南
受大戒于杭之戒坛
还登太冈山。
访月溪和尚
又入投子。
楚山琦禅师
遂获印记。
俄而别去。
养静固始南山
星霜频易。
又往五台
礼文殊请光瑞。
得如所祈。
密有感悟。
还鄘城。
逢天界首座清宁
请居高座寺
寺后即雨花台
梁云光法师讲法华。
天雨花处。
师遐继芳躅。
善于开导。
键闭山居十馀载。
足不蹑城市。
而闻风者从化
有药师科仪雨花集。
行世。
成化癸巳八月九日
端坐夷然而化。
少息。
众皆凄泣。
又徐开目曰。
不须如是。
复瞑目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