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宋朝
李叔达
全宋诗
李叔达字颖士(《前贤小集拾遗》卷四)。
李牧
全宋诗
李牧字子牧,与曾慥有唱和。
事见《前贤小集拾遗》卷一。
赵希迈
全宋诗
赵希迈字端行号西堂(一作里),乐清(今属浙江)人。
宗室。
嘉定平阳丞(清乾隆平阳县志》卷一○)。
理宗端平间通判雷州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知武冈军清光绪湖南通志》卷一一二)。
有《西堂(里)稿》,已佚。
事见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
 赵希迈诗,据《前贤小集拾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七四七二
赵希迈字端行号西里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宗室,燕王房八世孙。
理宗宝庆末平江府嘉定县端平间雷州,后知武冈军
著有《西里诗稿》。
见《宋史》卷二一五《宗室世系表》,《宋诗纪事》卷八五,光绪《乐清县志》卷八。
潘葛民
全宋诗
潘葛民字子尚(《前贤小集拾遗》卷四)。
今录诗二首。
潘亥
全宋诗
潘亥字幼明号秋岩永嘉(今浙江温州市)人。
柽子。
赵师秀同时(《前贤小集拾遗》卷三)。
今录诗四首。
蒋廷玉南宋
全宋诗
蒋廷玉字太璞(《前贤小集拾遗》卷三),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清康熙永嘉县志》卷七)。
扬州司户(《江湖后集》卷七《送蒋太璞扬州司户》)。
今录诗六首。
主要活动
  • 1238年,进士
邵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中立
温粹博雅,通《周易》、《春秋》。
宅边植梅、莲、各十余本,深衣大带,盘旋其间,自称六芗老人
全宋诗
邵定字中立自称六芗老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隐居不仕,与萧立之有交。
事见《萧冰崖诗集拾遗》卷上《邵中立六芗吟屋歌》、《谷音》卷下。
今录诗二首。
贾善翔北宋
全宋文·卷二三五六
贾善翔字鸿举号蓬丘子蓬州(治今四川仪陇东南)人,道士
元祐间左街都监、同教门公事,赐号崇德悟真大师
著有《高道传》十卷、《犹龙传》三卷(今存,作六卷)及《南华真经直音》(存)等。
见《仙传拾遗》(《说郛》商务本卷七),《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一,《犹龙传》卷首题署(以上二书见《藏》),《宋史》卷二○五《艺文志》四。
米芾北宋 1051 — 11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1—1107 【介绍】: 名或作黻
太原人,后徙襄阳,又徙丹徒
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世称米襄阳
以恩补浛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无为军
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
举止怪异,有洁癖。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
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
画山水人物多以水墨点染,自名一家。
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
全宋诗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因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
原籍太原(今属山西),徙居襄阳丹徒
宋代著名书画家,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一说蔡京)并称四大家。
以恩补浛光
历知雍丘涟水县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勾当公事,知无为军
徽宗崇宁间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
大观元年,出知淮阳军,卒,年五十七。
有《山林集》一百卷(《宝晋英光集序》),已佚。
宋岳珂辑有《宝晋英光集》,后人续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
事见《宝晋山林集拾遗》附《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米芾诗,以宋嘉泰元年筠阳郡斋刻《宝晋山林集拾遗》(八卷,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宝晋英光集》(八卷,简称四库本)、清咸丰《涉闻梓旧》本(八卷,补遗一卷,简称涉闻本)、日本河山亥本《宝晋英光集》(六卷,补遗四卷,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简称河山本),并据补遗。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米芾(1051-1109) 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太原人,徙居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
世称米南宫米颠
能诗文,善书画,书法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有《宝晋英光集》辑本。
朱孝臧集其词为《宝晋长短句》一卷。
全宋文·卷二五九七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或作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
世居太原,后徙襄阳,故世称米襄阳
因定居丹徒(今江苏镇江),故《宋史》称为吴人
以恩补浛光
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
踰年复召为书画学博士
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
大观元年卒,年五十七。
为文奇险,不蹈前人轨辙。
擅书画,精鉴裁。
书法得王献之笔意,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山水画师法董源,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
著有《宝晋英光集》、《画史》、《书史》、《砚史》、《海岳题跋》、《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等。
蔡肇《米海岳先生墓志铭》(《清河书画舫》卷九下),《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六有传。
主要活动
  • 1068年-1070年,秘书省校书郎,初补秘书省校书郎
  • 1071年-1072年,广东英德,浛光县尉,任浛洸县尉
  • 1073年-1074年,广西桂林,临桂县尉,任临桂县尉
  • 1075年-1084年,浯溪(湖南零陵),潭州州曹官,赴官潭州,经停永州祁阳之浯溪,并留题刻石。
  • 1085年-1090年,浙江杭州,权杭州观察推官,在杭州,任权杭州观察推官之职
  • 1091年,浮玉亭(江苏镇江),润州州学教授,在润州州学教授任上,上元后一日,同周彦质、刘瑞迈、章纵矩游镇江浮玉亭,并有诗纪游。
  • 1092年-1094年,河南开封,知雍丘,在知雍丘县任上,九月苏轼自扬州召还道过雍丘,米芾具饮饷之,并与之切磋书法。
  • 1094年-1096年,江苏高邮,监中岳庙,十月东归,道过露筋祠,刻石为赞。
  • 1097年-1100年,江苏涟水,知涟水军,在知涟水军任上,因当地旱灾,斋戒祈雨
  • 1101年-1102年,江苏仪征,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管勾文字,在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管勾文字任上,因皇太后崩,进《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
  • 1103年,河南开封,太常博士、书学博士,在朝为太常博士、书学博士,在学士院作《跋羲献帖》
  • 1103年-1106年,安徽无为,知无为军,离朝出知无为军,为辖下芜湖县学撰《芜湖县学记》
  • 1107年,江苏宿迁,知淮阳军,在知淮阳军任上,作《章吉老墓表》
贺铸北宋 1052 — 11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2—1125 【介绍】: 卫州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孝惠皇后五代族孙。
神宗熙宁中恩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
哲宗元祐六年,以李清臣苏轼等荐,改承事郎
徽宗立通判泗州,徙太平州,因不得志,于大观中致仕,退居苏、常。
家中藏书万卷,手自校雠。
工诗文,尤长于词。
有《东山乐府》、《庆湖遗老集》。
全宋诗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人。
唐贺知章为远祖,因自称越人
初以外戚恩为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
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
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
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
又以荐复起,管勾杭州洞霄宫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
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
善为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
诗亦为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
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
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
参校清乾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贺铸(1052-1125)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
因作词有"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句,世称贺梅子
有《庆湖遗老集》、《东山》(又称《东山寓声乐府》)。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
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
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
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
能诗文,尤长于词,风格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
著《庆湖遗老集》《东山词》等。
曾多次登临黄鹤楼,有五绝《题黄鹤楼石镜亭》、五律《送左禹赴江夏》、五古《黄鹤楼》、七古《登黄鹤楼怀古兼寄潘豳老昆仲》、七律《答致仕吴朝请潜登黄鹤楼见招》《雪后同吴达夫慎献玉登黄鹤楼》《和别清凉和上人》等。
全宋文·卷二六七三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河南淇县)人。
孝惠皇后之族孙。
喜谈当时事,可否不少假借,人以为近侠。
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
尤长于度曲。
娶宗室女,隶籍右选,监太原工作。
元祐中李清臣执政,奏换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
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
退居吴下,稍务远引事故。
家藏书万馀卷。
手自校雠,以是杜门将遂其老。
所为词章,往往传播人口。
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存)传世。
程俱《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庆湖遗老诗集》附录),《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主要活动
  • 1071年-107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右班殿直,是岁宦游汴京,官右班殿直
  • 1075年-1077年,河北西路赵州临城(河北临城),临城酒税,监临城酒税
  • 1078年-1081年,河北西路磁州滏阳(河北磁县),都作院官,是年六月,在滏阳,有诗
  • 1082年-1086年,京东西路开封府开封广津门(河南开封),宝丰监钱官,是年七月,自京赴徐,于广津门外赋诗
  • 108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将作大匠,是年正月,在京,领将作属赋诗
  • 1087年,京畿路开封府陈留(河南开封),管界巡检,是年十一月,抱病赴和州任管界巡检,舟次陈留阻雪赋诗怀友
  • 1088年-1094年,京畿路开封府陈留(河南开封),石迹戍官,去年冬,阻雪陈留,是年二月方行,有诗
  • 1095年-110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江夏宝泉监,是年九月,离京将赴江夏宝泉监任
  • 1101年-1117年,淮南东路泗州临淮(江苏泗洪),通判,是岁,以宣义郎通判泗州,有词
  • 1118年,两浙路苏州苏州(江苏苏州),承议郎;朝奉郎,是年,迁承议郎,赐五品服,以后族恩迁朝奉郎
  • 1119年-1120年,两浙路苏州苏州(江苏苏州),朝奉郎,是年,寓居苏州,再致仕
晁补之北宋 1053 — 11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3—1110 【介绍】: 济州巨野人字无咎号济北自号归来子
晁端友子。
神宗元丰二年进士
十七岁随父至杭州,著《七述》以谒苏轼自叹不如,由是知名。
哲宗元祐初太学正,累迁著作佐郎
绍圣初坐元祐党籍,谪监处州信州酒税。
徽宗朝,历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
党论起,出知河中府,徙知、密、果州主管鸿庆宫。
大观末出党籍,知达州泗州
工书画、诗词,文章凌丽奇卓,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有《鸡肋集》、《琴趣外篇》。
全宋诗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
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
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
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
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
徽宗即位,召为著作佐郎,擢吏部郎中
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
崇宁间党论复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为人。
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
有《鸡肋集》七十卷。
事见《柯山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晁补之(1053-1110) 字无咎号归来子
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
苏门四学士之一。
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全宋文·卷二七一一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人。
元丰二年进士
初授澶州司户参军,转北京国子监教授
元祐初,为太学正,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
五年,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出知齐州
绍圣中,坐党籍贬监信州酒税。
徽宗立,召复著作佐郎,迁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
后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州密州
崇宁间蔡京为相,补之辞官还家,慕陶渊明而修「归来园」,自号归来子
大观四年,「党论」平,受召出知达州,旋改知泗州
寻卒,年五十八。
补之工诗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有《鸡肋集》七十卷、《琴趣外篇》六卷传世。
张耒柯山》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主要活动
  • 1079年,进士
  • 1079年,河北东路开德府濮阳(河南濮阳),司户参军,冬,晁补之调澶州司户参军,遂携家赴任
  • 1080年,河北东路开德府濮阳(河南濮阳),司户参军;府学教授,晁补之任澶州司户参军,寻被辟为府学教授
  • 1081年-1085年,河北东路大名府元城(河北大名),北京国子监教授,晁补之任北京国子监教授
  • 1085年-108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太学正,秋,晁补之赴京师,召试除太学正
  • 108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秘书省正字,晁补之在京师任太学正,以荐召试学士院,十二月除秘书省正字
  • 108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太学正,晁补之在京师任太学正
  • 1087年-1089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秘书省正字,晁补之在京师任秘书省正字,弟无斁举进士
  • 109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校书郎,秋,晁补之迁校书郎,然以官俸微薄,家贫亲老,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
  • 109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通判,岁末,晁补之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
  • 109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秘书省正字,晁补之在京师任秘书省正字
  • 1091年-1092年,淮南东路扬州江都(江苏扬州),通判,春晁补之乘舟赴通判扬州任
  • 1092年,两浙路润州丹徒金山(江苏镇江),著作佐郎,年末,晁补之被召还朝,除秘书省著作佐郎,遂冒风寒具舟北上
  • 1092年,淮南东路扬州江都(江苏扬州),通判,二月,苏轼知扬州,三月中苏轼抵达任所,晁补之与其游宴唱和,甚为欢愉
  • 1092年,淮南东路楚州淮阴(江苏淮安),著作佐郎,年末,晁补之被召还朝,除秘书省著作佐郎,遂冒风寒具舟北上
  • 1092年,淮南东路扬州江都(江苏扬州),通判,晁补之通判扬州
  • 1092年,淮南东路楚州淮阴(江苏淮安),著作佐郎,年末,晁补之被召还朝,除秘书省著作佐郎,遂冒风寒具舟北上
  • 1092年,淮南东路扬州江都(江苏扬州),通判,二月,苏轼知扬州,三月中苏轼抵达任所,晁补之与其游宴唱和,甚为欢愉
  • 1092年,著作佐郎,年末,晁补之被召还朝,除秘书省著作佐郎,遂冒风寒具舟北上
  • 1092年,淮南东路扬州江都(江苏扬州),通判,八月,苏轼被召还朝,晁补之特为致书岳翁杜纯疏解二人关系
  • 1092年-1094年,淮南东路扬州江都(江苏扬州),著作佐郎,年末,晁补之被召还朝
  • 1094年,京东东路齐州历城(山东济南),知州,四月,晁补之出知齐州,六月,抵任所
  • 109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著作佐郎,晁补之居官京师
  • 1094年,京东东路齐州历城(山东济南),知州,四月,晁补之出知齐州,六月,抵任所
  • 1095年,淮南东路亳州鹿邑(河南周口),通判,杜纯九月卒于颍昌,晁补之送妻赴丧,至鹿邑始还
  • 1095年,京东东路齐州历城(山东济南),知州,晁补之知齐州
  • 1095年-1100年,京东西路应天府宋城(河南商丘),通判,晁补之通判应天府
  • 1095年,京东东路齐州历城(山东济南),知州,晁补之知齐州
  • 1095年-1100年,京东西路应天府宋城(河南商丘),通判,晁补之坐修《神宗实录》失实,于正月十日敕降通判应天府,三月二日抵达任所
  • 1095年-1096年,淮南东路亳州谯县(安徽亳州),通判,晁补之通判亳州
  • 1097年-1099年,淮南东路楚州山阳(江苏淮安),监酒,二月,党论起,朝廷再治元祐旧臣,晁补之贬监处州酒税
  • 1099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江西上饶),监酒,晁补之服除改监信州盐酒税,六月启程南下,闰九月抵达信州任所
  • 110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著作佐郎,徽宗即位,向太后听政,晁补之得遇赦,以著作佐郎召还京师,七月启程北归,十月抵开封府界
  • 110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江西上饶),通判,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
  • 110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江西上饶),著作佐郎,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未行,召为著作佐郎,七月启程北归
  • 110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江西上饶),签书判官,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
  • 110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江西上饶),通判,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
  • 1100年,著作佐郎,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未行,召为著作佐郎,七月启程北归
  • 110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江西上饶),判官,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
  • 110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江西上饶),通判,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
  • 1100年,江南东路江州湖口钟山寺(江西湖口),著作佐郎,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未行,召为著作佐郎,七月启程北归
  • 110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江西上饶),签书判官,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
  • 110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江西上饶),通判,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
  • 1100年,江南东路江州德化大孤山(江西九江),著作佐郎,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未行,召为著作佐郎,七月启程北归
  • 110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江西上饶),通判,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
  • 1100年,江南东路江宁府上元(江苏南京),著作佐郎,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未行,召为著作佐郎,七月启程北归
  • 110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江西上饶),通判,徽宗即位,晁补之迁签书武宁军判官,赐绯衣银鱼,寻复通判河中府
  • 1101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山西永济),知府,晁补之知河中府
  • 1101年,知府,党论再起,晁补之为言官论,乃出知河中府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吏部郎中,晁补之居官京师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礼部员外郎,晁补之居官京师
  • 1101年,永兴军路商州上洛熊耳山(陕西商洛),知府,党论再起,晁补之为言官论,乃出知河中府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吏部郎中,晁补之居官京师
  • 1101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知府,党论再起,晁补之为言官论,乃出知河中府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吏部郎中,晁补之居官京师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礼部员外郎,晁补之居官京师
  • 1101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山西永济),知府,晁补之知河中府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礼部员外郎,晁补之居官京师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吏部郎中,七月,苏轼卒于常州,晁补之悲恸至深,为文悼之
  • 1101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山西永济),知府,晁补之知河中府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礼部员外郎,晁补之居官京师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吏部郎中,晁补之居官京师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礼部员外郎,晁补之居官京师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吏部郎中,晁补之居官京师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礼部员外郎,晁补之居官京师
  • 1102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山西永济),知府,晁补之知河中府
  • 1102年,两浙路湖州乌程(浙江湖州),知州,晁补之知湖州
  • 1102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山西永济),知府,晁补之知河中府
  • 1102年,两浙路湖州乌程(浙江湖州),知州,晁补之知湖州
  • 1102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山西永济),知府,晁补之知河中府
  • 1102年,两浙路湖州乌程(浙江湖州),知州,晁补之知湖州
  • 1102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山西永济),知府,晁补之知河中府
  • 1102年,京西北路河南府寿安(河南宜阳),知州,三月,晁补之改知湖州,四月末抵达任所
  • 1102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山西永济),知府,晁补之知河中府
  • 1102年,京西北路蔡州汝阳(汝南),知州,三月,晁补之改知湖州,四月末抵达任所
  • 1102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山西永济),知府,晁补之知河中府
  • 1102年,两浙路湖州乌程(浙江湖州),知州,晁补之知湖州
  • 1102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山西永济),知府,晁补之知河中府
  • 1102年-1110年,两浙路湖州乌程(浙江湖州),知州,晁补之知湖州
徐珩
全宋诗
徐珩字公饰(《前贤小集拾遗》卷一)。
生平不详。
宋诗纪事补遗》以为即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四所载宁化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特奏名,曾官知上饶徐衍,姑从之编次。
今录诗五首。
张耒北宋 1054 — 11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4—1114 【介绍】: 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字文潜号柯山
神宗熙宁六年进士
哲宗时累官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润州
坐元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再徙复州
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又出知汝二州
崇宁初再坐党籍落职,以曾为苏轼举哀行服,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
后得自便,居陈州
工诗赋散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作诗务平淡,效白居易体,乐府学张籍
有《宛丘集》、《明道杂志》、《诗说》等。
全宋诗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
为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
元丰元年(一○七八),为寿安
七年,迁咸平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
元祐末,擢起居舍人
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
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
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
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复州酒税。
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
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复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
五年,归淮阴
大观二年(一一○八)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
有《柯山》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为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为底本。
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隐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简称田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全宋文·卷二七五○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人。
少即颖异能文,后得苏轼兄弟爱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熙宁六年进士,任临淮主簿等职。
元祐初太学录召试馆职,历任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
三馆八年,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直龙图阁润州,坐党籍落职,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
徽宗即位,历知汝州
崇宁初复坐党籍落职,并因为苏轼举哀行服,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
五年,得自便,居陈州
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
著有《宛丘集》七十卷(存)、《治风方》一卷。
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三、一七,《宋史》卷四四四本传,邵祖寿《张文潜先生年谱》。
主要活动
  • 1073年,进士
  • 1073年-1078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临淮主簿,授临淮主簿。
  • 1079年-1083年,淮南东路楚州山阳(江苏淮安),寿安县尉,将赴任,接参寥书,作诗叙二人交游。
  • 1084年-1086年,淮南东路宿州(安徽宿州),咸平县丞,赴咸平丞任,再过宿州,作诗。
  • 1086年,京畿路开封府咸平(河南开封),亳州教授,改官亳州教授。
  • 108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太学博士,初夏至汴京,晁补之迎张耒于保康门。
  • 1086年-109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秘书省正字,十二月庚寅,毕仲游、张耒、晁补之等十三人并擢馆职。张耒、晁补之为秘书省正字。张耒受诏校《资治通鉴》。
  • 109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著作佐郎,除著作佐郎。
  • 1090年-109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加集贤校理。
  • 109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秘书丞,是日,改著作佐郎、集贤校理为秘书丞。
  • 109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国史院检讨官,为国史院检讨官。
  • 1091年-109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著作郎,迁著作郎。
  • 1093年-109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起居舍人,除起居舍人。
  • 109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直龙图阁、知润州,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孔武仲作诗相送。
  • 1094年-1096年,淮南东路楚州淮阴(江苏淮安),直龙图阁、知宣州,至淮阴,将入京,忽被命知宣州。
  • 1096年-109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管勾明道宫,在汴京。除管勾明道宫,寻便居住。
  • 1097年-1099年,京西北路陈州宛丘(河南周口),监黄州酒税,接朝廷诏令,落直龙图阁,谪监黄州酒税。
  • 1099年,淮南西路黄州(湖北黄冈),监复州酒税,夏末,徙复州监酒税。
  • 1099年,淮南西路黄州(湖北黄冈),监黄州酒税,在黄州,与罗田县主簿吴怡交游,曾读其诗作,有诗。
  • 1099年-1100年,淮南西路蕲州白云山(湖北黄冈),监复州酒税,初秋赴景陵,过白云山,作诗。
  • 1100年,荆湖北路复州(湖北天门),黄州通判,将离复州,为读书舍鸿轩作记文。谓秋至而春去,有若鸿雁。
  • 1100年,荆湖北路复州(湖北天门),监复州酒税,作诗咏巫臣。
  • 1100年,荆湖北路复州(湖北天门),黄州通判,春末,离复州途中,登高回望,有诗。
  • 1100年,淮南西路黄州(湖北黄冈),兖州知州,因皇长子生,大赦,移兖州知州。
  • 1100年-1101年,京东西路兖州(山东济宁),太常少卿,左司谏陈祐奏称张耒为可用之才。耒以太常少卿奉召进京,有诗。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秘书少监,除秘书少监。
  • 110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颍州知州,出知颍州。离京城时,有感作诗。
  • 1101年-1102年,京西北路颍州万寿(安徽阜阳),汝州知州,移知汝州,过万寿县,县令皇甫君馆于新学舍,张耒作文记之。
  • 1102年,京西北路汝州(河南平顶山),主管亳州明道宫,坐党籍落职,主管亳州明道宫。
  • 1102年,京西北路汝州(河南平顶山),汝州知州,在汝州,于司马光《布衾铭》后作跋文。
  • 1102年,淮南东路亳州鹿邑(河南周口),主管亳州明道宫,鹿邑道中,感慨作诗。
  • 1102年-1105年,京西北路陈州宛丘(河南周口),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因在颍州时为苏轼之死缟素而哭,遭言者纠弹,自管勾亳州明道宫责授房州别驾,黄州安置。
  • 1106年,淮南西路黄州柯山(湖北黄冈),承议郎、监南山岳庙,正月庚戌,叙复元祐党人。张耒叙复承议郎,监南山岳庙。
  • 1106年,淮南西路黄州(湖北黄冈),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崇宁在黄州,杜崯师事之。姑系于此。
  • 1106年-1108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湖北鄂州),承议郎、监南山岳庙,将离黄州,游武昌,与友人相会,作诗叙秋冬景象。
彭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袁州宜春人字济川号连山子
少隐集云峰,学邃于《》。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溧阳县,理冤狱甚多。
监司连荐之,稍迁至朝散郎
有《君子传》、《循吏龟鉴》及文集等。
全宋文·卷二九一一
彭愈一作俞),字济川自号连山子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少隐集云峰,登绍圣进士第,释褐为北京右理,迁知澧阳县,理冤狱甚多,监司连荐之。
请倅积石军,归监京东箔场,堂除监元丰库
丁忧服阕,除通判隰州,改潭州
累官朝散郎
著有《君子传》三卷,《字说拾遗》二卷,《循吏龟鉴议》十二卷,《治县法》十卷,《三柏年表》一卷,《杂说》三卷,《贯通编》五卷,《圜府议》十二卷,《夏台议》十卷,《时议》三卷,《烛理集》六卷,《妙观笔记》五卷,《妙观论》三卷,《夺化归真内景论》二卷,以及文集二百卷等凡十馀种。
见乾隆《袁州府志》卷二五。
主要活动
  • 1097年,进士
危涴
全宋诗
危涴字定之
萧立之同时。
有《芳洲吟卷》,已佚。
事见《萧冰崖诗集拾遗》卷中《题危定之芳洲吟卷》。
史少南南宋
全宋诗
史少南眉山(今属四川)人。
理宗淳祐间进士清嘉庆眉州属志》卷一○)。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通判宜州(《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一九九六年第一期《宋诗纪事拾遗》)。
全宋文·卷八○九二
史少南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淳祐中进士,以迪功郎雅州推官教授
见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
主要活动
  • 理宗淳祐间,进士
许志仁
全宋诗
许志仁字信叔,与姚宽同时。
事见《前贤小集拾遗》卷一。
今录诗二十首。
项诜
全宋诗
项诜字宜甫(《前贤小集拾遗》卷三)。
尹天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虔州会昌人字先觉
太学博士,出知相如县
张商英罢相,刘嗣明商英天民等入政典局,矫为敕语,坐责。
王黼得政,旧在太学天民所隶斋生,有强天民者,天民笑日:“见王丞相岂不得好官,但恐为颜闵所笑。
”后除侍讲不就,清议高之。
有《易论要纂》、《易说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