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宋朝
张伯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州天台人一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
相传神宗熙宁中游蜀,遇异人传授丹法。
尝著《悟真篇》,授河东马处厚
元丰中卒,年九十九。
全宋诗
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诚号紫阳真人天台(今属浙江)人。
少好学,游历四方。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陆诜辟为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
传说曾遇异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
八年,著《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
元丰中留偈而逝。
事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张真人本末》。
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传。
 张伯端诗,以影印明正统刊《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悟真篇》五卷本为底本。
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悟真篇注疏》(简称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拾遗》(简称拾遗),编为三卷。
词学图录
张伯端字平叔
天台人
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卒于神宗元丰中,年九十九。
有《紫阳真人词》。
全宋文·卷三○四
张伯端(九八四——一○八二)字平叔后改名用成(亦作诚),号紫阳山人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
精通天文、地理、医卜、形法。
累试不第。
熙宁间成都,遇刘海蟾,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修炼于阴山中,丹成返台州,传道授徒。
治平间访扶风马处厚河东,以所著《悟真篇》授之。
元丰五年趺坐而化,年九十九,为道教南宗第一祖。
所著除《悟真篇》五卷外,尚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鍊丹诀》三卷、《金丹四百字》、《紫阳真人词》等。
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历代仙体道通鉴》卷四九,《三洞群仙录》卷二,《栖真志》卷四,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五九。
王鼎五代至宋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则之湖湘(今湖南)人。
约于五代至宋初时在世。
善歌诗,好神仙之事。
多游江左,卒无名第。
有诗百余篇传世。
诗话总龟》卷三四引《拾遗》、卷四六引《雅言杂载》存其事迹,并录诗2首,断句8句。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字则之湖湘人
家诚之北宋
全宋诗
家诚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徽宗大观进士(《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四)。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六四五
家诚之字宜父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
绍熙庆元间邛州,刻文同丹渊集》,并编有《石室先生年谱》一卷(见《丹渊集》卷首)、《丹渊集拾遗》二卷(《丹渊集》附录)。
见所撰《丹渊集拾遗跋》,《万姓统谱》卷三六。
主要活动
  • 徽宗大观,进士
周孚南宋 1135 — 11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77 【介绍】: 宋济南人,寓居丹徒字信道号蠹斋
孝宗乾道二年进士
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
工诗,文章不事雕绘。
有《蠹斋铅刀编》。
全宋诗
周孚(一一三五~一一七七)字信道,先世济南(今属山东),寓居丹徒(今属江苏)人。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登第十年始官真州教授
淳熙四年卒于官(本集陈珙序),年四十三。
曾著书驳郑樵诗辨妄》。
有《蠹斋铅刀编》三十卷、《非诗辨妄》二卷。
事见《嘉定镇江志》附录、《至顺镇江志》卷一八。
 周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底本附录之拾遗诗及明抄本多出的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八一九
周孚(一一三五——一一七七)字信道号蠹斋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寓丹徒(今江苏镇江)
乾道二年进士,官真州教授
工诗,与辛弃疾善。
淳熙四年卒,年四十三。
著有《蠹斋铅刀编》三十二卷(存)。
见《京口耆旧传》卷三,《宋史翼》卷二八,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六,《四库提要辨證》卷二三。
主要活动
  • 1166年,进士
郑天锡
全宋诗
郑天锡字景辅(《前贤小集拾遗》卷三)。
姜遵北宋 963 — 10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30 【介绍】: 淄州长山人字从式
真宗咸平三年进士
累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开封府判官
利州路饥,为体量安抚。
迁知邢州
仁宗即位,徙滑州,为京东转运使,徙京西
天圣六年枢密副使,迁给事中
长于吏事,为治尚严猛,所诛残者甚众。
全宋诗
姜遵(九六三~一○三○)字从式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人。
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为蓬莱
大中祥符中累迁监察御史
仁宗即位,知滑州,充京东路转运使,换京西路
天圣四年(一○二六),拜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
六年,为枢密副使
七年,迁给事中
八年卒,年六十八。
事见《宋元宪集》卷三三《姜公行状》,《宋史》卷二八八有传。
全宋文·卷一九五
姜遵(九六三——一○三○)字从式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东)人。
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蓬莱历官登州司理参军、知庐陵县,迁殿中侍御史开封府判官判三司户部句院,出知邢州
仁宗立,充京东京西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知永兴军
天圣六年,以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迁给事中
八年卒,年六十八。
宋祁景文拾遗》卷二一《姜副枢行状》,又《宋史》卷二八八有传。
主要活动
  • 1000年,进士
  • 1014年-101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监察御史
  • 101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殿中侍御史
  • 1019年-102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户部勾院
  • 1019年-102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1020年4月安抚利州
  • 1021年-1022年,河北路邢州(河北省邢台市),邢州知州
  • 1022年-1023年,京东路待考(待考),京东路转运使
  • 1022年-1023年,京西北路滑州(河南滑县),滑州知州
  • 1023年,京西路襄阳/洛阳(湖北省襄阳市/河南省洛阳市),京西路转运使
  • 1023年-102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知杂事
  • 1023年-1025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 1024年-102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副使
  • 1025年-10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度支副使
  • 10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盐铁副使
  • 1026年-102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28年三月改任为枢密副使
  • 1028年-103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副使,1030年9月卒
来梓南宋
全宋诗
来梓字子仪(《前贤小集拾遗》卷四)。
周必大为布衣交,孝宗淳熙中周知枢密院事时,曾入京访旧。
事见《四朝闻见录》卷三《来子仪》。
今录诗四首。
李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赣州赣县人字和卿号云峰居士
李珙子。
孝宗淳熙间进士
安福县,累迁左司谏
尝上封事,辞气激烈。
因忤韩侂胄罢归,筑圃云峰以居。
全宋诗
李谦字恭甫(《前贤小集拾遗》卷三)。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六四五九
李谦字和卿号云峰居士又号白云居士赣州兴国(今江西兴国)人,一作赣县人
登淳熙进士,初授安福,累迁太常寺丞提举浙东,入为左司郎中,迁左司谏
韩侂胄,罢归,筑圃云峰以居。
见嘉靖《赣州府志》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九,《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
主要活动
  • 孝宗淳熙间,进士
  • 1189年-119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都进奏院
  • 119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寺丞
  • 1193年-1194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市),两浙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94年-119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郎中
  • 119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左司郎中
许及之南宋 ? — 12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9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深甫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分宜县
历官诸军审计宗正簿、太常少卿淮南转运判官淮东提点刑狱大理少卿
宁宗立,擢吏部尚书给事中
因谄事韩侂胄,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事参政
侂胄诛,降两官,泉州居住。
有《涉斋集》。
全宋诗
许及之(?
~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
淳熙七年(一一八○)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
十五年,为拾遗
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
绍熙元年(一一九○)淮南东路运判提刑,以事贬知庐州
召除大理少卿
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给事中
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参政
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
嘉定二年卒。
有文集三十卷及《涉斋课藁》九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许纶涉斋集》,辑为许纶涉斋集》十八卷(按及之子,集中卷二有《子效靖节止酒体赋筠斋余亦和而勉之》可證。
当为及之诗的编集者,《永乐大典》误署为作者,今订正)。
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许及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涉斋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三五六
许及之(?
——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隆兴元年进士,知袁州分宜县,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
淳熙十五年,彷唐制复置拾遗补阙之官,首以及之拾遗
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
绍熙元年淮南运判淮东提刑,以不职贬知庐州
召除大理少卿
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给事中
以谄事韩侂胄庆元四年知枢密院事嘉泰二年参知政事
三年知枢密院事
开禧三年侂胄诛,降及之两官,泉州居住。
嘉定二年卒。
有《涉斋集》。
见《宋史》卷三九四本传。
主要活动
  • 1163年,进士
  • 118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正言
  • 118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少卿
  • 118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军器监
  • 1190年-1191年,淮南东路待考(待考),淮南东路转运判官
  • 1190年-1191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91年-1192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庐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92年-119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少卿
  • 1194年-119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侍郎
  • 119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侍郎
  • 1196年-119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给事中
  • 1196年-119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尚书
  • 1198年-120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副使,1200年6月以母忧
  • 1202年-120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
  • 1203年-120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使,1204年4月罢知枢密院事
  • 1204年,江南东路建康府(南通),建康府知府兼安抚使
汪藻宋 1079 — 11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54 【介绍】: 饶州德兴人字彦章
汪谷子。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
累官著作佐郎
初在太学王黼同舍,素不合,及执政提点江州太平观,终之世不得进用。
钦宗即位,入为太常少卿起居舍人
高宗立,召试中书舍人,累拜翰林学士
工俪语,所撰制词人多传诵。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寝成外重之势。
绍兴元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
八年,上所修日历共六百六十五卷,升显谟阁学士
连知、宣等州。
言者劾其曾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
有《浮溪》等。
全宋诗
汪藻(一○七九~一一五四)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调婺州观察推官,改宣州教授
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迁著作佐郎
政我八年(一一一八),因忤宰相王黼,出通判宣州,罢,提点江州太平观。
钦宗即位,召为起属舍人
高宗即位,试中书舍人
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为宰相黄潜善所恶,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六)。
未几,复召为中书舍人,擢给事中兵部侍郎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兼侍讲,拜翰林学士(同上书崇儒七之一、职官六之五三);出知湖州,因事停官。
起知抚州,岁馀罢,听辟属纂修日历。
八年,上所编书,除显谟阁学士徽州
十二年,知泉州,移宣州
以尝为蔡京王黼门客,夺驶居永州
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六。
有《浮溪》六十卷(《郡斋读书志》附志卷五下又有《龙溪集》六十卷,似为一书)及《猥稿外集》一卷、《裔夷谋录》三卷等,大多佚亡。
明洪武时赵子常辑《浮溪文粹》十五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浮溪》三十二卷。
事见《鸿庆居士》卷三四《汪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汪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浮溪集》为底本。
参校清光绪福建布政使署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有孙星华辑《拾遗》三卷,简称聚珍本),清康熙汪士汉居仕堂刻本《浮溪遗集》(实校补《浮溪文粹》,藏北京图书馆,简称遗集)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每五卷。
词学图录
汪藻(1079-1154) 字彦章
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
有《浮溪》,词存四首。
全宋文·卷三三六三
汪藻(一○七九——一一五四)字彦章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
崇宁二年进士第,调婺州观察推官,改宣州州学教授,稍迁江西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迁著作佐郎
与时相王黼不合,出通判宣州
钦宗即位,召为屯田员外郎,进太常少卿起居舍人
高宗践祚,转朝请郎,召为中书舍人,擢给事中兵部侍郎、兼侍讲直学士院,拜翰林学士,累转朝议大夫
后历知、抚、、泉、宣州镇江府,以言者论其尝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
绍兴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六。
积官左大中大夫,爵新安郡开国侯
博极群书,工诗文,尤长四六,所作制词,人多传诵。
尝修日历六百六十五卷上之,又著《靖康要录》十六卷(存)、《裔夷谋录》二卷(存)、《青唐录》三卷、《古今雅俗字》四十四篇。
其诗文则有《浮溪》、《龙溪文集》、《猥稿外集》等共一百二十一卷。
见《浮溪文粹》附录孙觌汪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五本传及《宋史艺文志》等。
主要活动
  • 1103年,进士
  • 1103年-1107年,安徽宣州,教授,调婺州观察推官,改宣州教授
  • 1108年-1110年,江西南昌,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年底,改江南西路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
  • 1111年-1112年,江西南昌,提举学官,任在洪州,江西提举学官。有贺冬表
  • 1113年-1116年,河南开封,编修官,在开封,任九域图志所编修官。与刘滂过从甚密
  • 1117年,河南开封,校书郎,在开封,除秘书省校书郎,有谢宰相余深启
  • 1118年,河南开封,著作佐郎,在开封,迁著作佐郎,任职期间,曾参与修徽宗日历
  • 1118年,河南开封,符宝郎,在开封,以秘书省日历案首进崇宁日历推恩,再迁符宝郎
  • 1119年,河南开封,宣州通判,在开封,春,通判宣州
  • 1119年-1125年,凌氏园(安徽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在宣州,年底,上书请祠,得提点江州太平观
  • 1126年,江苏无锡宜兴,屯田员外郎,在宜兴,召为屯田员外郎,旋改礼部
  • 1126年,江苏无锡宜兴,礼部员外郎,应诏赴阙,自宜兴启程,途经泗州、天长、扬州、镇江等地至京城。《上宰执乞道君还阙札子》叙自宜兴启程沿途所见所闻
  • 1126年,河南商丘,太常少卿,迁太常少卿
  • 1127年,河南商丘,起居舍人,兼权起居舍人
  • 1127年,河南商丘,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在应天府。除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
  • 1127年-1128年,河南商丘,起居舍人;检讨官,在应天府。兼检讨官
  • 1128年-1129年,江苏扬州,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在扬州行在。被劾落职,罢为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上谢表
  • 1129年,江苏无锡宜兴,中书舍人,在宜兴,复召为中书舍人
  • 1129年,江苏南京,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以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
  • 1129年,江苏南京,给事中;直学士院,在建康,试给事中,仍兼直学士院
  • 1129年-1130年,江苏南京,给事中,兼直学士院,在建康,召至都堂,令作国书
  • 1130年,浙江绍兴,兵部侍郎;直学士院,在越州行在,以给事中试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谢表
  • 1130年-1131年,浙江绍兴,翰林学士,在越州行在,尚书兵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汪藻为翰林学士,上谢表
  • 1131年,浙江绍兴,翰林学士;侍讲,在越州行在,兼侍讲。上谢表
  • 1131年-1132年,浙江绍兴,龙图阁直学士;知州,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上谢表
  • 1132年-1134年,浙江湖州,左朝请大夫;知州,在湖州,迁左朝请大夫
  • 1134年-1135年,江西临川,知州,移知抚州。上到任谢表
  • 1135年-1137年,浙江长兴,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吴兴郡长兴县。有文
  • 1137年-1138年,浙江长兴,左中大夫,居长兴,进诏旨一百册,高宗遣银合茶药,并进官二等,加左中大夫,以慰其编辑诏旨之劳。上谢赐物表
  • 1138年-1139年,浙江长兴,显谟阁学士、左中大夫,居长兴,上所编集元符至宣和诏旨终篇,凡六百六十五卷。拜显谟阁学士。刘一止撰制辞
  • 1139年-1143年,浙江长兴,知州,居长兴,除知徽州
  • 1143年-1154年,江苏镇江,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永州居住。上谢表
唐珏南宋末 124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 【介绍】: 名或作钰
会稽山阴人字玉潜号菊山
家贫力学,以授徒奉母。
宋亡,元江南浮屠总摄杨琏真伽假朝命发赵宋诸陵林景熙等人潜拾遗骸,置所造石函中,葬于亭山
邑人袁俊斋高其节,延至宾馆,且为其聘室置田。
全宋诗
唐珏(一二四七~?
),字玉潜号菊山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端宗景炎三年(一二七八)元总管江南浮屠杨琏真珈发赵氏诸陵,毁尸窃物。
时年三十二岁,痛愤收贮遗骨埋葬,树以冬青
事见《南村辍耕录》卷四。
今录诗二首。
字玉潜号菊山会稽人
文同北宋 1018 — 10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8—1079 【介绍】: 梓州永泰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世称石室先生锦江道人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历知、洋、湖州
司马光苏轼相契。
工诗文,善篆、隶、行、草、飞白,尤长于画竹。
有《丹渊集》。
全宋诗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
至和二年(一○五五)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
六年,出通判邛州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汉州
三年,迁知普州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知太常礼院
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历知兴元府洋州
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
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
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
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
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为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
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九八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北)人。
汉文翁之后,世称石室先生
皇祐元年进士,授邛州军事判官至和元年代还,再调静难军节度判官
嘉祐四年,召试馆职判尚书职方,兼编校史馆书籍
通判邛州汉州,知普州陵州兴元府洋州
官至尚书司封员外郎集贤校理
元丰元年被命知湖州明年,途经陈州卒,年六十二。
事迹见范百禄文公墓志铭》(《丹渊集》卷首),《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主要活动
  • 1049年,进士
  • 1069年-107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太常礼院
  • 1072年-1075年,利州路兴元府(汉中),兴元府知府兼安抚使
  • 107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鼓司
  • 1079年,两浙路湖州(吴兴),湖州知州,二月庚寅卒于陈州
赵汝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居温州乐清字叔午,一作叔鲁号寒泉
兄弟群从,多登显仕。
汝迕尤以诗知名。
宁宗嘉定七年进士
佥判雷州
将进用,因诗文触怒时相,谪官沦落,不得志而卒。
全宋诗
赵汝迕字叔鲁(《前贤小集拾遗》卷三),号寒泉(《宋诗纪事》卷八五),乐清(今属浙江)人。
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
处州佥判
因「夜雨」一联诗忤时相,沦落以终。
事见明永乐乐清县志》卷七。
今录诗三首。
主要活动
  • 1214年,进士
李刘南宋 1175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5—? 【介绍】: 抚州崇仁人字公甫号梅亭
李琥子。
真德秀游。
宁宗嘉定元年进士
起居舍人吏部郎中成都路转运判官等职,仕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宝章阁待制
有《四六标准》、《梅亭类稿》等。
全宋诗
李刘字公甫号梅亭崇仁(今属江西)人。
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一八)。
宁乡主簿,入曹彦约幕府
董居谊帅蜀,辟为属官。
秩满,南还为两浙运干,复通判武冈军,历知荣州眉州,除成都运判,帅成都,守本路提点刑狱都大茶马
召除中书舍人崇政殿说书起居舍人
卒年七十一。
有《诗文类稿》、《续类稿》,均佚,今存《四六标准》四十卷。
事见《道园学古录》卷三三《李梅亭续类稿序》,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二、《宋史翼》卷二九有传。
 李刘诗,据《全芳备祖》、《前贤小集拾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七二六五
李刘字公甫号梅亭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琥子。
尝从真德秀游,登嘉定元年进士第,授迪功郎潭州宁乡县主簿
待戍五年,始克赴任。
六年,召除成都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七年丁父忧
后为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历户部架阁国子录奉祠
理宗即位,起通判武冈军,历知、眉等州。
入为礼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迁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累官吏部侍郎宝章阁待制
著有《梅亭类稿》三十卷、《续类稿》三十卷,今存《四六标准》四十卷。
刘深于学术,蔚有文辞,甚为名公卿卫泾楼钥曾㬇、何异、魏了翁所知。
或称其学问深粹、器识醇明;或称其论事剀切,洋洋晁、董、公孙之对;或誉其文词秀发,可追配古作。
卫泾《奏举黄学行刘用行李刘乞赐甄擢状》(《后乐》卷一二),魏了翁《藏修先生李公墓铭》、《李次琮墓志铭》(并见《鹤山集》卷七九),《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八,《宋史翼》卷二九。
主要活动
  • 1208年,进士
  • 1235年-1236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市),成都府路转运副使
  • 1236年-1237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成都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37年-1238年,成都府利州陕西等路待考(待考),成都府利州陕西等路提举茶事兼陕西等路提举买马监牧公事
  • 1237年-1238年,成都府路嘉州(四川省乐山市),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37年-1238年,成都府路嘉州嘉定府(四川省乐山市),成都府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37年-12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郎中
  • 12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舍人
  • 12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侍郎
黄复之
全宋诗
黄复之字幼张(《前贤小集拾遗》卷四),号淀湖(影印《诗渊》册三页二二二一)。
今录诗六首。
姜补之
全宋诗
姜补之字伯玉(《前贤小集拾遗》卷四)。
李牧
全宋诗
李牧字子牧,与曾慥有唱和。
事见《前贤小集拾遗》卷一。
李叔达
全宋诗
李叔达字颖士(《前贤小集拾遗》卷四)。
朱鼐南宋
全宋诗
朱鼐字子大(《前贤小集拾遗》卷一),安福(今属江西)人。
宁宗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领乡荐(清乾隆江西通志》卷五○)。
王令北宋 1032 — 10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59 【介绍】: 大名元城人,长于广陵
初字钟美改字逢原
少孤贫,未尝从师,辞章已雄伟老成。
王安石推重其人品文章,为之延誉,并以夫人之妹妻之。
诗学韩愈孟郊,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
有《广陵》。
全宋诗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
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
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
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为知己,遂公文学知名。
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
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
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为底本。
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
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为第十九卷。
全宋文·卷一七四一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初字钟美,改逢原
原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后随叔祖王乙广陵(今江苏扬州)
幼孤勤学,年稍长,倜傥不羁,绝意仕进。
贫无以自存,乃教授生徒于天长县
至和初王安石淮南赴京,贽诗往见。
安石得之大喜,以其夫人之从妹吴氏妻之。
高邮太守邵必延请主州学
既而迁润州,复迁常州
苦足疾,嘉祐四年卒,年二十八。
令之文骨力苍劲,识度高远,为时人所称道。
著有《论语解》十卷、《孟子》、文集二十卷。
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刘发广陵先生传》(俱载《广陵先生文集》附录),《东都事略》卷一一五,《直斋书录解题》卷三、一七。
主要活动
  • 1055年,淮南东路高邮军高邮(江苏高邮),高邮军学官,应知军邵必之请在高邮军任学官,为寡姐再嫁之事致书邵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