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二十八卷目录

 农桑部汇考九
  礼记〈月令 玉藻 祭统 表记〉
  管子〈地员〉
  汉崔寔农家谚〈杂占〉
  齐民要术一〈耕田 收种 种谷〉

食货典第二十八卷

农桑部汇考九

《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集注〉元日,上辛也。郊祭天,而配以后稷为祈谷也。元辰,郊后吉日也。日以干言,辰以支言,互文也。参参乘之人也,保介衣甲也,以勇士为车右而衣甲,御者,御车之人也。车右及御人皆是参乘。天子在左,御者居中,车右在右,以三人故曰参也。置此耕器于参乘,保介及御者之间,天子籍田千亩,收其谷为祭祀之粢盛,故曰:帝籍九推之后,庶人终之反而行燕礼,群臣皆侍士贱,不与耕,故亦不与劳酒之赐也。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脩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田,田畯也。舍,居也。天子命田畯居东郊,以督耕者。皆使修理其封疆,谓井田之限域也。步道曰:径术与遂同,田之沟洫也。审而端之,使无迂壅,封疆有界限,径术有阔狭,土地有高下,五种有宜否,皆须田畯躬亲教饬之。以定其准直,则农民无所疑惑也。

仲春之月 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阖扇,寝庙毕备。毋作大事,以妨农之事。
季春之月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
鞠衣,衣色如鞠花之黄也。注云:黄桑之服者,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之色也。先帝先代木德之君荐。此衣于神,坐以祈蚕事。

是月也。命野虞毋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具曲植籧筐。
野虞主田,及山林之官,拂羽飞而翼拍身也。戴胜织纴之鸟,此时恒在桑,言降者重之若自天而下也。曲薄也,植槌也,所以架曲与籧筐者。

后妃齐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
东乡,迎时气也。躬桑,亲自采桑也。禁妇女毋观者,禁止妇女,使不得为容观之饰也。省妇使者,减省其箴线缝制之事也。此二者,皆为劝勉之使尽力于蚕事也。

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毋有敢惰。
登成也,分茧、分布于众妇之缫者,称丝效功以多寡为功之上下。

孟夏之月 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命司徒循行县鄙。命农勉作,毋休于都。
勉其兴作于田野之内,禁其休息于都邑之间,皆恐其失农时也。

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
蚕事毕,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长幼如一,以给郊庙之服。
后妃献茧,谓后妃受内命,妇之献茧也,收茧税者。外命妇养蚕亦用国北近郊之公桑,近郊之税十一,故亦税其茧十之一,其馀入己而为其夫造祭服,一说再命受服,服者,公家所给,故税其十一者,为给其夫祭服也。受桑多则税茧多,少则税亦少,皆以桑为均齐也。贵谓卿大夫之妻,贱谓士妻,长、幼、妇之老少也。如一皆税十一也,郊庙之服天子,祭服也。

仲夏之月 是月也。农乃登黍,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季夏之月 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毋举大事,以摇养气,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水潦盛昌,神农将持功,举大事则有天殃。
摇养气谓动散,长养之气也,发令而待谓未及徭役之期,而豫发召役之令。使民废己事而待上之会期也。神农,农之神也。季夏属中,央上土神,得位用事之时,谓之神农者。土神主成就农事也。东井
主水在未,故未月为水潦盛昌之月。此时神农将主持稼穑之功,举大事而伤其功,则是干造化施生之道矣,故有天殃也。

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大雨亦以之而时行,皆东井之所主也。除草之法,先芟薙之俟,乾则烧之,烧薙者,烧所薙之草也。大雨既行、于所烧之地,则草不复生矣。故云利以杀草时,暑日烈其水之,热如汤,草之烧烂者,可以为田畴之粪,可以使土疆之美,凡土之磊磈难耕者,谓之疆。〈大全〉吴氏曰田畴谓熟耕,而其田有界域者,土疆谓难耕。而其土硗确者。

孟秋之月 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命百官始收敛。
〈大全〉方氏曰:谷,谓稷也。以稷熟于此,故农乃登焉。以谷言稷,五谷之长也。

仲秋之月 天子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注〉麻始熟也。

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囷仓。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
穿地,圆曰窦,方曰窖,菜所以助谷之不足,故蓄之为备。多积聚者,凡可为岁,备者无不贮储也。

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
麦所以续旧谷之尽,而及新谷之登。

季秋之月 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农事备,收百谷,皆敛也。要者租赋,所入之数,籍田所收归之。神仓将以供粢盛也。

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
孟冬之月 命百官谨盖藏。命有司循行积聚,无有不敛。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天宗,日月星辰也。割祠割牲以祭也,社以上公配祭,故云公社,又祭及门闾之神也。腊之言猎,以田猎所获之物,而祭先祖及五祀之神。故曰:腊也。劳农,即周礼党正属民饮酒之礼也。

仲冬之月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
取之不诘,罪在不收敛也。

季冬之月 令告民出五种,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冰入之后,大寒将退,令典农之官告民,出其所藏。五谷之种,计度耦耕之事,耦谓二人相偶也。揉木为耒,斲木为耜,今之耜以铁为之,田器镃基之属。凡治田所用者也,此皆豫备,东作之事,阳事之始也。

专而农民,毋有所使。
而汝也,在上者,当专壹,汝农之事,毋得徭役使之也。

《玉藻》

唯世妇命于奠茧。
〈注〉世妇已下蚕事,毕献茧,乃命之。〈疏〉谓世妇及命妇入助蚕毕献茧也。

《祭统》

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齐盛。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

《表记》

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

《管子》《地员》

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渎田悉徙,五种无不宜,其立后而手实。其木宜蚖芲与杜松,其草宜楚棘,见是土也,命之曰五施,五七三十五尺,而至于泉,呼音中角,其水仓,其民彊。赤垆历彊肥,五种无不宜,其麻白,其布黄,其草宜白茅与雚,其木宜赤棠,见是土也,命之曰四施,四七二十八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商,其水白而甘,其民寿。黄唐无宜也,唯宜黍秫也,宜县泽,行廧落,地润数毁,难以立邑置廧,其草宜黍秫与茅,其木宜杶扰桑。见是土也,命之曰三施,三七二十一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宫,其泉黄而糗,流徙。斥埴宜大菽与麦。其草宜萯雚,其木宜杞。见是土也,命之曰再施,二七十四尺,而至于泉,呼音中羽。其泉咸,水流徙。黑埴宜稻麦。其草宜苹蓨,其木宜白棠,见是土也,命之曰一施,七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徵,其水黑而苦。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坟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于泉,陕之芳七施,七七四十九尺,而至于泉,祀陕八施,七八五十六尺,而至于泉,杜陵九施,七九六十三尺,而至于泉。延陵十施,七十尺,而至于泉。环陵十一施,七十七尺,而至于泉。蔓山十二施,八十四尺,而至于泉,付山十三施,九十一尺,而至于泉。付山白徒十四施,九十八尺,而至于泉,中陵十五施,百五尺,而至于泉。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青龙之所居,庚泥,不可得泉。赤壤嶅山十七施,百一十九尺,而至于泉。其下清商,不可得泉。山白壤十八施,百二十六尺,而至于泉。其下骈石,不可得泉,徙山十九施,百三十三尺,而至于泉。其下有灰壤,不可得泉。高陵土山二十施,百四十尺,而至于泉,山之上命曰县泉,其地不乾,其草如茅与走,其木乃樠。凿之二尺,乃至于泉。山之上命曰复吕,其草鱼肠与莸,其木乃柳。凿之三尺,而至于泉。山之上命曰泉英,其草蕲白昌,其木乃杨,凿之五尺,而至于泉。山之材,其草兢与蔷,其木乃格,凿之二七十四尺,而至于泉。山之侧,其草葍与蒌,其木乃品榆,凿之三七二十一尺,而至于泉。凡草木之道,各有榖造。或高或下,各有草土。叶下于下于苋,苋下于蒲,蒲下于苇,苇下于雚,雚下于蒌,蒌下于荓,荓下于萧,萧下于薜,薜下于萑,萑下于茅,凡彼草物,有十二衰,各有所归。九州之土,为九十物,每州有常,而物有次。群土之长,是唯五粟,五粟之物,或赤、或青、或白、或黑、或黄,五粟五章,五粟之状,淖而不韧,刚而不觳,不泞车轮,不污手足,其种大重细重,白茎白秀,无不宜也。五粟之土,若在陵在山,在在衍,其阴其阳,尽宜。桐柞莫不秀长,其榆其柳,其檿其桑,其柘其栎,其槐其杨,群木蕃滋数大,条直以长。其泽则多鱼,牧则宜牛羊,其地其樊,俱宜竹箭、藻龟、楢檀,五臭生之,薜荔白芷,蘪芜椒连。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民工巧,其泉黄白,其人夷姤。五粟之土,乾而不格,湛而不泽,无高下葆泽以处,是谓粟土。粟土之次曰五沃,五沃之物,或赤、或青、或黄、或白、或黑、五沃五物,各有异则,五沃之状,剽怷橐土,虫易全处,悉剽不白,下乃以泽,其种大苗细苗,赨茎黑秀,箭长。五沃之土,若在丘在山,在陵在冈,若在陬陵之阳,其左其右,宜彼群木,桐柞枎杶,及彼白梓,其梅其杏,其桃其李,其秀生茎起,其棘其棠,其槐其杨,其榆其桑,其杞其枋,群木数大,条直以长,其阴则生之楂藜,其阳则安树之五麻,若高若下,不择畴所,其麻大者如箭如苇,大长以美,其细者如雚如蒸,欲有与各,大者不类,小者则治;揣而藏之,若众练丝。五臭畴生,莲与蘪芜,槁本白芷。其泽则多鱼,牧则宜牛羊。其泉白青,其人坚劲,寡有疥骚,终无痟酲。五沃之土,乾而不斥,湛而不泽。无高下葆泽以处,是谓沃土。沃土之次曰五位,五位之物,五色杂英,各有异章。五位之状,不塥不灰,青怷以菭及,其种大苇无,细韦无,赨茎白秀。五位之土,若在冈在陵,在在衍,在丘在山,皆宜竹箭,求黾楢檀,其山之浅,有笼与斥。群木安逐,条长数大。其桑其松,其杞其茸,种木胥容,榆桃柳楝。群药安生,姜与桔梗,小辛大蒙。其山之枭,多桔符榆。其山之末,有箭与苑。其山之旁,有彼黄䖟,及彼白昌,山藜苇芒。群药安聚,以圉民殃。其林其漉,其槐其楝,其柞其榖,群木安逐,鸟兽安施。既有麋麃,又且多鹿,其泉青黑,其人轻直,省事少食。无高下葆泽以处,是谓位土。位土之次曰五蘟,五蘟之状,黑土黑菭,青怵以肥,芬然若灰。其种櫑葛,赨茎黄秀恚目,其叶若苑。以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二,是谓蘟土。蘟土之次曰五壤,五壤之状,芬然若泽若屯土,其种大水肠,细水肠,赨茎黄秀,以慈忍水旱,无不宜也。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二,是谓壤土。壤土之次曰五浮,五浮之状,捍然如米,以葆泽,不离不坼。其种忍蘟,忍叶如雚叶,以长狐茸,黄茎黑茎黑秀,其粟大,无不宜也。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二,凡上土三十物,种十二物。中土曰五怷,五怷之状,廪焉如壏,润湿以处,其种大稷细稷,赨茎黄秀,慈忍水旱。细粟如麻,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三。怷土之次曰五纑,五纑之状,彊力刚坚,其种大邯郸,细邯郸。茎叶如枎杶,其粟大。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三。纑土之次曰五壏,五壏之状,芬焉若糠以肥,其种大荔细荔,青茎黄秀,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三。壏土之次曰五剽,五剽之状,华然如芬以脤,其种大秬细秬。黑茎青秀,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四。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其种大萯细萯,白茎青秀以蔓,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四。沙土之次曰五塥,五塥之状,累然如仆累,不忍水旱,其种大樛杞,细樛杞黑茎黑秀,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四。凡中土三十物,种十二物,下土曰五犹,五犹之状如粪,其种大华细华,白茎黑秀,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五。犹土之次曰五,五之状如鼠肝,其种青梁,黑茎黑秀,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五。土之次曰五殖,五殖之状,甚泽以疏、离坼以臞塉,其种雁膳,黑实朱跗黄实,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六。五殖之次曰五觳,五觳之状娄娄然,不忍水旱,其种大菽细菽,多白实,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六。觳土之次曰五凫,五凫之状,坚而不骼,其种陵稻、黑鹅、马夫。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七。凫土之次曰五桀,五桀之状,甚咸以苦,其物为下,其种白稻长狭,蓄殖果木,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七,凡下土三十物,其种十二物,凡土物九十,其种三十六。
《农家谚》《杂占》
二月昏,参星夕;杏花盛,桑叶白。
河射角,堪夜作。犁星没,水生骨。
麻黄种,麦麦黄,种麻夏至,后不没狗。
但雨多,没橐驼,五月及泽,父子不相借。
子欲富,黄金覆。
羸牛劣,马寒食下。
贷我东蔷,偿我白粱。
智如禹汤,不如常耕。
锄头三寸泽。
富何卒耕,水窟贫何,卒耕水窟。
耕而不劳,不如作暴。
日没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乾星照湿土,明日依旧雨。
云行东,车马通;云行西,马溅泥;云行南,水涨潭;云行北,好晒麦。
未雨先雷,船去步归。
鸦浴风,鹊浴雨。
春甲子雨,乘船入市。夏甲子雨,赤地千里。秋甲子雨,禾头生耳。冬甲子雨,雪飞千里。
上火不落,下火滴沰。
黄梅寒,井底乾。
稻秀雨浇,麦秀风摇。
雨打梅头,无水饮牛。
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又云:冬青花,不落湿沙。
舶䑲风云起,旱魃深欢喜。

《齐民要术一》《耕田》

《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世本》曰:倕作耒耜。倕,神农之臣也。《吕氏春秋》曰:耜博六寸。《尔雅》曰:斪斸谓之定。犍为舍人曰:斪斸,锄也,一名定。《纂文》曰:养苗之道,锄不如耨,耨不如划。划柄长三尺,刃广二寸,以划地除草。许慎《说文》曰:耒,手耕曲木也。耜,耒端木也。斸,斫也,齐谓之镃基。一曰,斤柄性自曲者也。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形从口,从十,阡陌之制也。耕,种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刘熙《释名》曰:田,填也,五谷填满其中。犁,利也,利发土绝草根。耨,似锄,以薅禾也。斸,诛也,主以诛锄根株也。凡开荒山泽田,皆七月芟艾之,草乾即放火,至春而开垦。其林木大者杀之,叶死不扇,便任耕种。三岁后,根枯茎朽,以火烧之。耕荒毕,以铁齿𨫒楱再遍杷之,漫掷黍穄,劳亦再遍。明年,乃中为谷田。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
燥虽耕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坚垎洛,数年不隹。谚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言无益而有损。湿耕者,白背速𨫒楱之,亦无伤;否则大恶也。

春耕寻手劳,
古曰耰,今曰劳。《说文》曰:耰,摩田器。今人亦名劳曰摩,鄙语曰:耕曰摩劳也。

秋耕待白背劳。
秋多风,若不寻劳,地必虚燥。秋田㙷〈阙二字〉实,㙷劳令地硬。谚曰:耕而不劳,不如作暴。盖言泽难遇,喜天时故也。桓宽《盐铁论》曰:茂木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劳欲再。
犁廉耕细,牛复不疲;再劳地熟,旱亦保泽也。

秋耕䅖青者为上。
比至冬月,青草复生者,其美与小豆同也。

初耕欲深,转地欲浅。
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

菅茅之地,宜纵牛羊践之。
践则根浮。

七月耕之则死。
非七月,复生矣。

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
漫掩也。

种,七月、八月犁䅖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凡秋收之后,牛力弱,未及即秋耕者,谷、黍、穄、梁、秫茇之下,即移羸速锋之,也恒润泽而不坚硬。乃至冬初,尝得耕劳,不患枯旱。若牛力少者,但九月、十月一劳之,至春种亦得。《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郑元注曰:谓上辛日,郊祭天。《春秋传》曰:春郊祀后稷,以祈农事。是故启蛰而郊,社而后耕。上帝,太微之帝。

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
元辰,盖郊后吉辰也。帝籍,为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也。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此阳气蒸达,可耕之候也。农书曰: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也。

分田司。
田谓田畯,主农之官。

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导民。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阖扇。
舍,犹止也。蛰虫启户,耕事少间,而治门户。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

无作大事,以妨农事。孟夏之月,劳农劝民,无或失时。
重力劳来之。

命农勉作,无休于都。
急趋农也。《王居明堂礼》曰:无宿于国也。

季秋之月,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
墐,谓涂闭之,此避杀气也。

孟冬之月,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劳农以休息之。党正:属民饮酒,正齿位是也。仲冬之月,土事无作,慎无发盖,无发室屋,地气沮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民必疾疫。
夫阴用事,尤重闭藏。案今世有十月、十一月耕者,匪直逆天道,害蛰虫,地亦无膏润,收必薄少也。

季冬之月,命田官告民出五种;
命田官告民出种,大寒过,农事将起也。

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耜者,耒之金,耜广五寸。田器,镃基之属。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
言日月星辰运行至此月,皆匝于故会。次,舍也;纪,纪合也。

岁且更始,专而农民,毋有所使。
而,犹汝也;言专一汝农民之心,令人预有志于办稼之事;不可徭役,则志散,失其业也。

《孟子》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赵岐注曰:言仕之为急,若农夫不可不耕。

魏文侯曰:民春以力耕,夏以镪耘,秋以收敛。《杂阴阳书》曰:亥为天仓,耕之始。《吕氏春秋》曰:冬至后五旬七日菖生。菖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
高诱注曰:菖,菖蒲,水草也。

《淮南子》曰:耕之为事也劳,织之为事也扰。扰劳之事,而民不舍者,知其可以衣食也。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之物若耕织,始初甚劳,终必利也众。又曰: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缝裳,无其事而求其功,难矣。《汜胜之书》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旱锄穫。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所谓强土而弱之也。春候地气始通:椓橛木长尺二寸,埋尺,见其二寸;立春后,土块散,上没橛,陈根可拔。此时二十日以后,和气去,即土刚。以此时耕,一而当四;和气去耕,四不当一。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耕辄蔺之。草生,有雨泽,耕重蔺之。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如此则土强。此谓弱土而强之也。春气未通,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慎无旱耕。须草生,至可种时,有雨即种,土相亲,苗独生,草秽烂,皆成良田。此一耕而当五也。不如此而旱耕,块硬,苗、秽同孔出,不可锄治,反为败田。秋无雨而耕,绝土气,土坚垎,名曰脂田。及盛冬耕,泄阴气,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与脂田,皆伤田,二岁不起稼,则一岁休之。凡爱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五月耕,一当三。六月耕,一当再。若七月耕,五不当一。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地气上腾,土长冒橛,陈根可拔,急菑强土黑垆之田。二月,阴冻毕释,可菑美田缓土及河渚水处。三月,杏华胜,可菑沙白轻土之田。五月、六月,可菑麦田。崔寔《政论》曰: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
按二犁共一牛,若今三脚耧矣,未知耕法如何。今自济州迤西,犹用长辕犁、两脚耧。长辕耕平地尚可,于山涧之间则不任用,且回转至难,费力,未若齐人蔚犁之柔便也。两脚耧,种垄穊,亦不如一脚耧之得中也。

《收种》

杨泉《物理论》曰:粱者,黍、稷之总名;稻者,乃粳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蔬、果之实,助谷各二十,凡为百种。故《诗》曰:播厥百谷也。

凡五谷种子,浥郁则不生,生者亦寻死。种杂者,禾则早晚不均,春复减而难熟,粜卖以杂糅见疵,炊爨失生熟之节。所以特宜存意,不可徒然。粟、黍、穄、粱、秫,常岁岁别收,选好穗绝色者,劁刈高悬之。至春治取,别种,以拟明年种子。
耧耩林种,一斗可种一亩。量其家田所须种子多少种之。

其别种种子,尝须加锄。
锄多则无秕也。

先治而别埋,
先治,场净不杂;窖埋,又胜器盛。

还以所治襄草蔽窖。
不尔必有为杂之患。

将种前二十许日,开出水洮,
浮秕去则无莠。

即晒令燥,种之。依《周官》相地所宜而粪种之。《泛胜之术》曰: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虸,筹蚄虫也。《周官》曰: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
郑元注曰:土化之法,化之使美,若泛胜之术也。以物地,占其形色。为之种,黄白宜以种禾之属。

凡粪种:骍刚用牛,赤缇用羊,坟壤用麋,渴泽用鹿,咸泻用貆,勃壤用狐,埴垆用豕,彊用蕡,轻𤐫用犬。
此草人职。郑元注曰:凡所以粪种者,皆谓煮取汁也。赤缇,縓色也;渴泽,故水处也;潟,卤也;貆,貒也;勃壤,粉解者;埴垆,粘疏者;强,强坚者;轻𤐫,轻脆者。故书骍为挈,坟作鼢。杜子春挈读为骍,谓地色赤而土刚强也。郑司农云:用牛,以牛骨汁渍其种也,谓之粪种。坟壤,多鼢鼠也。壤,白色。蕡,麻也。元谓坟壤,润解。

《淮南术》曰:从冬至日数至来年正月朔日,五十日者,民食足;不满五十日者,日减一斗;有馀日,日益一斗。《汜胜之书》曰:种伤湿郁热则生虫也。取麦种,候熟可穫,择穗大彊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无令有白鱼,有辄扬治之。取乾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顺时种之,则收常倍。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欲知岁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诸物种,平量之,埋阴地。冬至后五十日,发取量之,息最多者,岁所宜也。《崔寔》曰:平量五谷各一升,小罂盛,埋垣北墙阴下。馀法同上。《师旷占术》曰:杏多实不虫者,来年秋禾善。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

《种谷》〈稗附〉

谷,粟也,名粟。谷者,五谷之总名,非止谓粟也。然今人专以稷为谷,望俗名之耳。《尔雅》曰:粢,稷也。《说文》曰:粟,嘉谷实也。从卤,从米。《广志》曰:有赤粟、白茎,有黑格雀粟,有张公斑,有含黄,有苍背稷,有雪白粟,亦名白粟。又有白蓝下、竹头青、白逯麦、擢石精、狗蹯之名种云。郭璞注《尔雅》曰:今江东呼粟为粢。孙炎曰:稷,粟也。按今世粟名,多以人姓字为名目,有观形立名,亦有会议为名,聊复载之云耳:朱谷、高居黄、刘猪獬、道悯黄、聒谷黄、雀懊黄、续命黄、百日粮,有起妇黄、辱稻粮、奴子场、音加支谷、焦金黄、鹌合履今,一名麦争场:此十四种,早熟,耐旱,免虫。聒谷黄、辱稻粮二种,味美。今堕车、下马看、白群羊、悬蛇赤尾、龙虎黄、雀民溱、马泄缰、刘猪赤、李谷黄、河摩粮、东海黄、石岁、青茎青、黑好黄、陌南木、隈堤黄、宋痴、指张黄、兔胠青、惠日黄、写风赤、一睍黄、山鹾、顿党黄:此二十四种,穗皆有毛,耐风,免雀暴。一睍黄一种,易舂。宝珠黄、俗得白、张邻黄、白鹾谷、钧于黄、张蚁白、耿虎黄、都奴赤、茄芦黄、薰猪赤、魏爽黄、白茎青、竹根黄、调母梁、磊碨黄、刘沙白、憎延黄、赤粱谷、灵忽黄、獭尾青、续得黄、得容青、孙延黄、猪矢青、烟薰黄、乐婢青、平寿黄、鹿橛白、鹾折作、
穇、阿居黄、赤巴粱、鹿蹄黄、钺狗仓、可怜黄、米谷、鹿橛青、阿返:此三十八种,中租大谷。白鹾谷、调母粱二种,味美。择谷青、阿居黄、猪矢青有二种,味恶。黄穇、乐婢青二种,易舂。竹叶青、石柳阅、竹叶青,一名胡谷。水黑谷、忽泥青、冲天棒、雉子青、鸱脚谷、雁头青、揽堆黄、青子规:此十种晚熟,耐虫灾则尽矣。

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
早熟者苗短而收多,晚熟者苗长而收少。强苗者短,黄谷之属是也;弱苗者长,青、白、黑者是也。收少者美而耗,收多者恶而息也。

地势有良薄,
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

山、泽有异宜。
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也。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

凡谷田,菉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
常见瓜底,不减菉豆,本既不论,聊复寄之。

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
此为植谷,晚田加种也。

谷田必须岁易。
子则秀多而收薄矣。

二月、三月种者为植禾,四月、五月种者为稚禾。二月上旬及麻、菩、杨生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岁道宜晚者,五月、六月初亦得。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
春风冷,生迟,不曳挞则根虚,虽生辄死。夏气热,而生速,曳挞遇雨必坚垎。其泽泽多者,或亦不须挞;必欲挞者,宜须待白背,湿挞令地坚硬故也。

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秽生。
小雨不接湿,无以生禾苗;大雨不待白背,湿辘则令苗瘦。秽若盛者,先锄一遍,然后纳种乃佳也。

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
春耕者,不中也。

夏若仰垄,匪直荡汰不生,兼与草秽俱出。凡田欲早晚相杂。
防岁道有所宜。

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
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秽难出。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非关早晚。然早谷皮薄,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

苗生如马耳则旋锄。
谚曰:欲得谷,马耳。

稀豁之处,锄而补之。
用功盖不足信,利益动能百倍。

凡五谷,唯小锄为良。
小锄者,非直省功,谷亦倍胜。大锄者,草根繁茂,用功多而收益少。

良田率一尺留一科。
刘章《耕田歌》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类者,锄而去之。谚云:回车倒马,掷衣不下,皆十石而收。言大稀大穊之收,皆均平也。

薄地寻垄嗫之。
不耕故。

苗出垄则深锄。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
锄者非止除草,乃地熟而实多,糠薄,米息。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

春锄起地,夏为除草,故春锄不用触湿。六月以后,虽湿亦无嫌。
春苗既浅,阴未覆地,湿锄则地坚。夏苗阴厚,地不见日,故虽湿亦无害矣。《管子》曰:为国者,使农寒耕而热芸。芸,除草也。

苗既出垄,每一经雨,白背时,辄以铁齿𨫒楱纵横杷而劳之。
杷法:令人坐上,数以手断去草;草塞细,则伤苗。如此令地软,易锄省力。中锋正。

苗高一尺,锋之。
三遍者皆佳。

耩者,非不壅本苗深,谷草,益实,然令地坚硬,乏泽难耕。锄得五遍已上,不须耩。
必欲构者,刈谷之后,即锋锄下令突起,则润泽易耕。
凡种,欲牛迟缓行,种人令促步以足蹑垄底。牛迟则子匀,足蹑则苗茂。足迹相接者,亦不可烦挞也。

熟,速刈。乾,速积。
刈早则镰伤,刈晚则穗折,遇风则收减。湿积则槁烂,积晚则损耗,连雨则生耳。

凡五谷,大判上旬种者全收,中旬中收,下旬下收。《杂阴阳书》曰:禾生于枣或杨。九十日秀,秀后六十日成。禾生于寅,壮于丁、午,长于丙,老于戊,死于申,恶于壬、癸,忌于乙、丑。凡种五谷,以生、长、壮日种者多实,老、恶、死日种者收薄,以忌日种者败伤。又用成、收、满、平、定日为佳。《泛胜之书》曰: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此非虚语也。其自然者,烧黍稷则害瓠。
《史记》曰:阴阳之家,拘而多忌。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曲从之。谚曰:以时及泽,为上策也。

《礼记·月令》曰:孟秋之月,修宫室,坏垣墙。仲秋之月,可以筑城郭,穿窦窖,修囷仓。
郑元曰:为民当入,物当藏也。堕曰窦,方曰窖。按谚曰:家贫无所有,收墙三五堵。盖言秋墙坚实,土功之,劳一时求逸,亦贫家之宝也。

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蓄菜,多积聚。
始为禦冬之备。

季秋之月,农事备收。
备,犹尽也。

孟冬之月,谨盖藏,循行积聚,无有不敛。
谓刍、米、薪、蒸之属也。

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取之不诘。
此收敛尤急之时,有人取者不罪,所以警其主也。

《尚书考灵曜》曰:春,鸟星昏中,以种稷。
鸟,朱鸟鹑火也。

秋,虚星昏中,以收敛。
虚,元枵也。

《庄子》长梧封人曰: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郭象曰:卤莽、灭裂,轻脱末略,不尽其分。

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飧。《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赵岐注曰:使民得务农,不违夺其时,则五谷饶足,不可胜食也。

谚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錤,不如待时。
赵岐曰:乘势,居富贵之势。镃錤,田器,耒耜之属。待时,谓农之三时。

又曰:五谷,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赵岐曰:熟,成也。五谷虽美,种之不成,不如荑稗之草,其实可食。为仁不熟,亦犹是。

《淮南子》曰: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
水势虽东流,人必事而通之,使得循谷而行也。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遂长。
高诱曰:加功,谓芸耕之也。遂,成也。

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不能使水西流;后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而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不可易也。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殖桑、麻。肥、硗、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蓄蔬、食。
菜食曰蔬,谷食曰食。

冬伐薪、蒸,
大曰薪,小曰蒸。

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
转,弃也。

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
四海云至,一月也。

虾蟆鸣,燕降,而通路除道矣;
燕降,一月。

阴降百泉,则修桥梁。
阴降百泉,十月。

昏,张中,则务种谷;
一月昏,张星中于南方。朱鸟之宿。

大火中,则种黍、菽;
大火昏中,六月。

虚中,即种宿麦;
虚昏中,九月。

昴星中,则收敛蓄积,伐薪木。
昴星,西方白虎之宿。季秋之月,收敛蓄积。

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霜降而树谷,冰泮而求穫,欲得食则难矣。又曰: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
言不夺民之农要时。

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
节,止;欲,贪。

节欲之本,在于反性。
反其所爱于天之所性也。

未有能摇其本而静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璧而重寸阴,难得而易失也。故禹之趋时也,履遗而不纳,冠挂而不顾,非其争先也,而争其得时也。《吕氏春秋》曰:苗,其弱也欲孤,
弱,小也。苗始生小时,欲得孤峙,疏数,则茂好也。

其长也欲相与俱,
言相依植,不偃仆。

其熟也欲相扶。
相扶持,不伤折。

是故三以为族,乃多粟。
族,聚也。

吾苗有行,故速长;弱不相害,故速大。横行必得,从行必术,正其行,通其风。
行,行列也。

《盐铁论》曰:惜草芳者耗禾稼,惠盗贼者伤良人。《汜胜之书》曰:种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荚时雨,膏地强可种禾。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又取马骨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令洞洞如稠粥。先种二十日时,以溲种如麦饭状。当天旱燥时溲之,立乾;薄布数挠,令易乾。明日复溲。天阴雨则勿溲。六七溲而止。辄曝,谨藏,勿令复湿。至可种时,以馀汁溲而种之,则禾稼不蝗虫。无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谷之精也,使稼耐旱。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于地中。治种如此,则收常倍。《泛胜之书》区种法曰: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凡区种,不先治地,便荒地为之。以亩为率,今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间分为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尺五寸,长四丈八尺。尺直横鉴町作沟,沟一尺,深亦一尺。积穰于沟间,相去亦一尺。尝悉以一尺地积穰,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穰。种禾、黍于沟间,夹沟为两行,去沟两边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旁行相去亦五寸。一沟容四十四株。一亩合万五千七百五十株。种禾、黍,令上有一寸土,不可令过一寸,亦不可令减一寸。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沟容五十二株。一亩凡四万五千五百五十株。麦上土,令厚二寸。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沟容九株。一亩凡六千四百八十株。
禾一斗,有五万一千馀粒。黍亦少此少许。大豆一斗,一万五千馀粒。

区种荏,令相去三尺。胡麻,相去一尺。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上农夫区,方深各六寸,间相去九寸。一亩三千七百区。一日作千区。区种粟二十粒;美粪一升,合土和之。亩用种二升。秋收,区别三升粟,亩收百斛。丁男长女治十亩。十亩收千石。岁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中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亩千二十七区,用种一升。收粟五十一石。一日作三百区。下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亩五百六十七区。用种六升。收二十八石。一日作二百区。
谚曰:顷不比亩善。谓多恶不如少善也。昔兖州刺史刘仁之,老成懿德,谓予言曰:昔在洛阳,于宅田以七十步之地,域为区田,收粟三十六石。然则一亩之收,有过百石矣。少地之家,所宜遵用也。

区中草生,茇之。区间草,以划划之,若以锄锄。苗长不能耘之者,以镰比地刈其草矣。《泛胜之书》曰:验美田至十九石,中田十三石,薄田一十石。尹泽取减法,神农复加之。骨汁、粪汁种种:剉马骨、牛、羊、猪、麋、鹿骨一斗,以雪汁三斗,煮之三沸。取汁以渍附子,率汁一斗,附子五枚。渍之五日,去附子。捣麋、鹿、羊矢等分,置汁中熟搅和之。候晏温,又溲曝,状如后稷法,皆溲汁乾乃止。若无骨,煮缲蛹汁和溲。如此则以区种之,大旱浇之,其收至亩百石以上,十倍于后稷。此言马、蚕,皆虫之先也,及附子,令稼耐旱,终岁不失于穫。穫不可不速,常以急疾为务。芒张黄,捷穫之无疑。穫禾之法,熟过半断之。《孝经援神契》曰:黄白土宜禾。《说文》曰:禾,嘉谷也。以二月始生,八月熟,得之中和,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崔寔曰:二月、三月,可种植禾。美田欲稠,薄田欲稀。《泛胜之书》曰:植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概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泛胜之书》曰:稗,既堪水旱,种无不熟之时,又特滋茂盛,易生芜秽。良田亩得二、三十斛。宜种之,备凶年。稗中有米,熟捣取米,炊食之,不减粟米。又可酿作酒。
酒甚美酿,尤踰黍、秫。魏武使典农种之,顷收二千斛,斛得米三四斗。大俭可磨食也。若值丰年,可以饭牛、马、猪、羊。

虫食桃者粟贵。杨泉《物理论》曰:种作曰稼,稼犹种也;收敛曰穑,穑犹收也:古今之言云耳。稼,农之本;穑,农之末。本轻而末重,前缓而后急。稼欲熟,收欲速。此良农之务也。《汉书·食货志》曰: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
师古曰:岁田有宜,及水旱之利也。种即五谷,谓黍、稷、麻、麦、豆也。

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
五谷之田,不宜树果。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匪直妨耕种,损禾苗,抑亦惰夫之所休息,竖子之所嬉游。故齐桓公问于管子曰:饥寒,室屋漏而不治,垣墙坏而不筑,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沐涂树之枝。公令左右:沐涂树之枝。其年,民被布帛,治屋,筑垣。公问:此何故。管子对曰:齐,夷莱之国也。一树而百乘息其下,以其不稍也。众鸟居其上,丁壮者挟丸操弹居其下,终日不归。父老拊枝而论,终日不去。今吾沐涂树之枝,日方中,无尺阴,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产,丁壮归而有业。

力耕数耘,收穫如寇盗之至。
师古曰:力谓勤作之也。如寇盗之至,谓促遽之甚,恐为风雨所损也。

还庐树桑,菜茹有畦。
《尔雅》曰:菜谓之蔬。不熟曰馑。菜总名也。凡草、莱可食,通名曰蔬。案师古曰:还,绕也。菜,熟曰茹,犹生曰草,死曰庐。

瓜,瓠、果、蓏,
应劭曰: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案:木上曰果,地上曰蓏。《说文》曰:在木曰果,在草曰蓏。许慎注《淮南子》曰:在树曰果,在地曰蓏。郑元注《周官》曰:果,桃、李属;蓏,瓜瓠属。郭璞《尔雅》曰:果,木子也。高诱注《吕氏春秋》曰:有实曰果,无实曰蓏。宋沈约注《春秋元命苞》曰:木实曰果;蓏,瓜瓠之属。韩康伯注《易传》曰:果、蓏者,物之实。

殖于疆埸。
张晏曰:至此易主,故曰埸。师古曰:《诗·小雅·信南山》云:中田有庐,疆埸有瓜。即此谓也。

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携。
师古曰:班白者,谓发杂色也。不提携者,所以优老人也。

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服虔曰: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

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
师古曰:省费燎火之费也。燎,所以为明;火,所以为温也。

董仲舒曰:《春秋》他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禾也。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
师古曰:圳,垄也。

岁代处,故曰代田。
师古曰:代,易也。

古法也。后稷始圳:以二耜为耦,
师古曰:并两耜而耕。

广尺深尺曰圳,长终亩,一亩三圳,一夫三百圳,而播种于圳中。
师古曰:播,布也。种,为谷子也。

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
师古曰:耨,锄也。

因隤其土,以附苗根。
师古曰:隤,谓下之也。

故其《诗》曰:或芸或芓,黍稷儗儗。
师古曰:《小雅·甫田》之诗。儗儗,盛貌。

芸,除草也。耔,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辄附根。比盛暑,陇尽而根深。能风与旱。
师古曰:能,读曰耐。

故儗儗而盛也。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亩五顷。
邓展曰:九夫为井,三夫为屋,夫百耕,于古为十二顷。故百步为亩,汉时二百四十步为亩,古千二百亩,则得今五顷。

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
师古曰:缦田,谓不为圳者也。

善者倍之。
师古曰:善为圳者,又过缦田二斛以上。

过使教田太常、三辅。
苏林曰:太常,主诸陵,有民,故亦课田种。

大农置功巧奴与从事,为作田器。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稼养苗状。
苏林曰:为法意状也。

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
师古曰:趋,读曰趣。趋,及也。泽,雨之润泽也。

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
师古曰:挽,引也。

过奏光以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
师古曰:庸,功也,言换功共作也。

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以故田多垦辟。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
师古曰:离宫,别处之宫,非天子所常居也。壖,馀也。宫壖地,谓外垣之内,内垣之外也。谓缘河壖地,庙垣壖地,其里皆同。守离宫卒,閒而无事,因令壖地为田也。

课得谷,皆多其劳田亩一斛以上。令命家田三辅公田。
李奇曰:令,使也。命者,教也。令离宫卒,教其家,田公田也。韦昭曰:命,谓爵命者。命家,谓受爵命一爵为公士以上,令得田以田,优之也。

又教边郡及居延城。
韦昭曰:居延,张掖县也,时有田卒也。

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