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五十九卷

诸子部汇考十三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五〈农家 天文 历算〉

经籍典第四百五十九卷

诸子部汇考十三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五

农家

《齐民要术》十卷
晁氏曰:元魏贾思协撰。记民俗岁时治生种莳之事,凡九十二篇。农家者,本出于神农氏之学。仲尼既称《礼义》信足以化民焉。用稼以诮樊须,而告曾参以用天之道,分地之利,为庶人之孝。言非不同意者以躬稼,非治国之术,乃一身之任也。然则仕之倦游者,讵可不知乎?故今所取皆种艺之书也。前世录史部中有岁时子部,中有农事两类,实不可分,今合之农家,又以钱谱寘其间,今以其不类,移附类书。
陈氏曰: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其曰:治生之道,不仕则农。盖名言也。
巽岩李氏序孙氏《齐民要术》,音义解释曰:贾思协著此书,专主民事,又旁摭异闻多,可观在农家最峣。然出其类而近世学者忽焉。第奇字错见,往往艰读,今运使秘丞孙公为之音义解释,略备其正名辨物,盖与扬雄、郭璞相上下,不但借助于思协也。此书李淳风尝演之,淳风书遽亡,韩谔又撮思协所记,别著《四时纂要》五卷,本朝天僖四年,诏并刻二书,以赐劝农使者。然其书与律令俱藏,众弗得习,市人辄抄要术之浅近者摹印,相师用才一二,此有志于民者,所当惜也。今公幸以稽古馀力悉发其隐盍并刻焉。岂惟决疑纠缪,有益学者,抑使斯民日用知所本未,更被天禧遗泽,不亦可乎?

《四时纂要》五卷
晁氏曰:唐韩谔撰。谔遍阅农书,取《广雅》《尔雅》定土产,取《月令》《家令》叙时宜,采汜胜之种树,书掇崔寔试谷之法,兼删《韦氏目录》《齐民要术》编成。
陈氏曰:虽时令之书,然皆为农事也。

《山居要术》三卷
陈氏曰:称王旼撰。《馆阁书目》作王旻,皆莫知何时人也?

《蚕书》二卷
陈氏曰:孙光宪撰。光宪事迹见小说类。

《秦少游蚕书》
《少游淮海集》第六卷,序略曰:予闲居妇善蚕,从妇论蚕,作《蚕书》考之。禹贡扬梁幽雍不贡茧物,兖篚、织文、徐篚、元纤、缟、荆篚、元纁、玑组、豫篚、纤纩、青篚、檿丝,皆茧物也,而桑土既蚕,独言于兖。然则九州蚕事,兖为最乎。予游济河之间见蚕者,豫事时作一妇不蚕,比屋詈之。故知兖人可为蚕师,今予所书有与吴中蚕家不同者,皆得之兖人也。

《禾谱》五卷
陈氏曰:宣德郎温陵曾安止移忠撰。东坡所为《赋秧马歌》也,谓禾谱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不谱农器,故以此歌附之。安止,熙宁进士,尝为彭泽令。

《农器谱》三卷,续二卷
陈氏曰:耒阳令曾之谨撰。安止之侄孙也,追述东坡作歌之意为此编,周益公为之序,陆务观亦作诗题其后。
周平园序曰:绍圣初元,苏文忠公轼南迁,过太和邑人,宣德郎致仕曾公安止,献所著《禾谱》,文忠美其温雅详实,为作《秧马歌》,又惜不谱《农器》。时曾公已丧,明不暇为也。后百馀年,其侄孙耒阳令之谨始续成之,凡耒耜耨镈、车戽蓑笠、铚刈筱篑、杵臼斗斛、釜甑仓庾、厥类惟十附以杂记,勒成三卷,皆考之。经传参合今制无不备者,是可补伯祖之书,成苏公之志矣!其序《牛犁》盖一编之管辖,予尝学稼,因演其说。《山海经》曰:后稷之孙叔均始作牛耕。世以为起于三代,予谓不然,牛若在畎亩,武王平定天下胡不归之三农,而放之桃林之野乎?故《周礼》祭牛之外,以享宾驾车犒师而已,未及耕也。不然牵以蹊田,正使藉稻,何足为异?乃设夺而罪之之喻耶?在《诗》有云: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又曰:有略其耜,俶载南亩,以明竭作。于春皆人力也。至于穫之、积之,如墉、如栉,然后杀时犉牡,有救其角,以为社稷之报,若使之耕,曾不如迎猫迎虎列于蜡祭乎?厥后王弼传易以为稼穑
之资。宋景文公祁辟之曰:古者牛惟服车,书肇牵车牛、易服牛乘马,汉赵过始教牛耕,盖本贾思协《齐民要术》。予谓辅嗣固失矣!贾氏及景文亦未为得也。按《论语》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此圣人格言也,盖犁田之牛纯杂牝牡皆可,祭牛则非纯非牡不可。故曰骍且角也。注疏乃以犁为杂色,骍为赤纯色,角为周正,近世诸儒并从此义。今观《周礼》,牧人时祀牲必用牷,牷纯色也。外祭毁事用尨,尨杂色也。是则纯杂之辨也。封人设其楅衡,鲁颂夏而楅衡。白牡骍刚是则言角之意也。窃疑犁起于春秋之间,故孔子有犁牛之言,而弟子冉耕,亦字伯牛。彼《礼记》《吕氏月令》季冬出土牛,示农耕早晚。贾谊《新书》、刘向《新序》俱载邹穆公曰百姓饱牛而耕,暴背而耘,大率在秦汉之际,何待赵过?过特教人耦犁共二牛,费省而功倍,尔易传出于魏晋,第见牛耕不复考其初。而贾公彦考工正义,遂谓起于后汉,其失尤甚。

《农书》三卷
陈氏曰:称西山隐居全真子陈雱撰,未详何人。其书曰田,曰牛,曰蚕,洪庆善为之后序。

《耕桑治生要备》二卷
陈氏曰:宣教郎通判横州何先觉撰。绍兴癸酉序。

《耕织图》一卷
陈氏曰:于潜令鄞楼璹玉撰。攻愧,参政之伯父也。

《竹谱》一卷
晁氏曰:戴凯之撰。凯之字庆预,武昌人,裒辑竹事,四字一读,有韵类赋,颂李邯郸,云未详何代人。

《笋谱》二卷
晁氏曰:皇朝僧惠崇撰。
陈氏曰:僧赞宁撰。

《续酒谱》十卷
晁氏曰:唐郑遨云叟撰。纂辑古今酒事,以续王绩之书。

《酒谱》一卷
陈氏曰:汶上窦革子野撰。其人即著唐书音训者。

《北山酒经》三卷
陈氏曰:不知撰人。

《荼经》三卷
晁氏曰:唐太子文学陆羽鸿渐撰。载产茶之地,造作器具,古今故事,分十门。
陈氏曰:羽自号竟陵子,又号桑苧翁。

《顾渚山记》二卷
晁氏曰:陆羽撰。羽,与皎。然朱放辈论茶,以顾渚为。第一顾渚山在湖州,吴王夫差顾望,欲以为都,故以名山。

《煎茶水记》一卷
晁氏曰:唐张又新撰。其所尝水凡二十种,因第其味之优劣。
陈氏曰:唐涪州刺史张又新撰。本刑部侍郎刘伯刍称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又新复言得李季卿所笔,陆鸿《渐水品》凡二十。欧公《大明水记》尝辨之,今亦载卷末。余足迹所至,不广于水品,仅尝三四。若惠山泉甘美,置之第二,不沗特。未知康王谷水何如尔?其次吴淞第四,桥水亦不恶,虎丘剑池殊未佳,而在第四,已不可晓。至于雪水清甘绝佳而居其末,尤不可晓也。大抵水活而后宜,茶活而不清洁犹不宜。故乳泉石池漫流者为上,为其活且洁也。若夫天一生水烝而为云雨水之活,且洁者何以过此?余尝用净器承雨水,试以烹煎,不减雪水,故知又新之说妄也。

《茶谱》一卷
晁氏曰:伪蜀毛文锡撰。记茶故事,其后附以唐人诗文。

《建安茶录》三卷
晁氏曰:皇朝丁谓撰。建州研膏茶起于南唐太平,兴国中始进御,谓咸平中为闽漕监督州吏创造,规模精致严谨,录其园焙之数,图绘器具及叙采制入贡法,式卢仝讥阳羡贡茶有,安知百万亿苍生坠在颠崖?受辛苦之句,余于谓亦云。

《北苑拾遗》一卷
晁氏曰:皇朝周绛撰。绛祥符初,知建州以陆羽《茶经》不载,建安故补之。又一本有陈龟注,丁谓以为茶佳不假水之助,绛则载诸水名云。

《试茶录》二卷
晁氏曰:皇朝蔡襄君谟撰。襄皇祐中修注,仁宗常面谕云昨卿所进龙茶甚精,襄退而记其烹试之法,成书二卷。进御世传欧公闻君谟进小团茶,惊曰:君谟士人,何故如此?

《东溪试茶录》一卷
晁氏曰:皇朝朱子安集,拾丁蔡之遗,东溪亦建安地名,其序谓七闽至国朝,草木之异则产腊茶。荔
子人物之秀,则产状头宰相。皆前代所未有,以时而显可谓美矣!然其草木厚味难多食,其人物多智难独任,亦地气之异云。

《吕惠卿建安茶记》一卷
晁氏曰:皇朝吕惠卿撰。

《圣宋茶论》一卷
晁氏曰:右徽宗御制。

《茶杂文》一卷
晁氏曰:集古今诗文及茶者。

《北苑总录》十二卷
陈氏曰:兴化军判官曾伉录《茶经》诸书,而益以诗歌二卷。

《茶山节对》一卷
陈氏曰:摄衢州长史蔡宗颜撰。

《宣和北苑贡茶录》一卷
陈氏曰:建阳熊蕃叔茂撰。其子克义益写其形制而传之。

《北苑别录》一卷
陈氏曰:赵汝砺撰。

《品茶要录》一卷
陈氏曰:建安黄儒道父撰。元祐中,东坡尝跋其后。

《荔枝谱》一卷,《荔枝故事》一卷
晁氏曰:皇朝蔡襄记建安荔枝味之品第,凡三十馀种古今故事。
陈氏曰:君谟为此书,且书而刻之,与《牡丹记》并行闽,无佳石以板刊,岁久地又温,皆蠹朽,至今犹藏其家,而字多不完。可惜也!

《增城荔枝谱》一卷
陈氏曰:无名氏。其序言福唐人熙宁九年,承乏增城,多植荔枝,盖非峤南之大山,实类吾乡之晚熟,搜境内所出得百馀种,其初亦得闽中,佳种植之故,为是谱。

《四时栽接花果图》一卷
陈氏曰:无名氏。

《桐谱》一卷
陈氏曰:铜陵逸民陈翥撰。皇祐元年序。

《何首乌传》一卷
陈氏曰:初见唐李翱集,今后人增广之耳。

《海棠记》一卷
陈氏曰:吴人沈立撰。

《橘录》一卷
陈氏曰:知温州延安韩彦直子温撰。世忠长子也。

《菊谱》一卷
陈氏曰:史正志志道撰。孝宗朝为发运使者也。

《范村梅菊谱》二卷
陈氏曰:范成大能撰。有园在居第之侧,号范村。

《糖霜谱》一卷
陈氏曰:遂宁王灼晦叔撰。言四方所产,遂宁为冠灼,自号颐堂。

《蟹谱》二卷
陈氏曰:称怪山傅肱子翼撰。嘉祐四年序,怪山者,越之飞来山也。

《蟹略》四卷
陈氏曰:高似孙续古撰。

《越中牡丹花品》二卷
陈氏曰:僧仲林撰。其序言越之所好尚惟牡丹,其绝丽者三十二种,始乎郡斋豪家名族,梵宇、道宫、池台、水榭,植之无间,来赏花者不间亲疏,谓之看花局,泽国此月多有轻云微雨,谓之养花天里。语曰:弹琴种花,陪酒陪歌。末称丙戌岁八月十五日移花日。序丙戌者,当是雍熙三年也,越在国初繁富如此,殆不减洛中。今民贫至骨,种花之风遂绝,何今昔之异耶?其故有二一者,镜湖为田岁,多不登二者和买白著数倍常赋,势不得不贫也。

《牡丹谱》一卷
晁氏曰:欧阳修撰。初调洛阳从事,见其俗重牡丹,因著花品,凡三篇。
陈氏曰:蔡君谟书之,盛行于世。

《冀王宫花品》一卷
陈氏曰:题景祐元年,沧州观察使记以五十种,分为三等九品,而潜溪绯平头紫居正一品,姚黄反居其下,此不可晓也。

《吴中花品》一卷
陈氏曰:庆历乙酉,赵郡李英述,皆出洛阳花品之外者,以今日吴中论之,虽曰植花未能如承平之盛也。

《花谱》二卷
陈氏曰:荥阳张峋子坚撰。以花有千叶、多叶、黄、红、紫、白之别,类以为谱,凡千叶五十八品,多叶六十二品,又以芍药附其末。峋与其弟岷子望,同登进士第,岷尝从邵康节学。
《牡丹芍药花品》七卷陈氏曰:不著名氏录欧公及仲林等诸家《牡丹谱》,孔常甫《芍药谱》,共为一篇。

《洛阳贵尚录》一卷
陈氏曰:殿中丞新安丘浚道源撰,专为牡丹作也。其书援引该博而迂怪不经。浚,天圣五年进士,通类知未来,寿八十一。

《芍药谱》一卷
陈氏曰:中书舍人清江刘攽贡甫撰。

《芍药图序》一卷
陈氏曰:待制新淦孔武仲常甫撰。

《芍药谱》一卷
陈氏曰:知江都县王观通叟撰。三家皆述维扬所产花之盛。
天文历算
《周髀算经》二卷,《音义》一卷
陈氏曰:题赵君卿注,甄鸾重述,李淳风等注释。周髀者,盖天文书也。称周公受之商高而以句股为术,故曰周髀。《唐志》有赵婴、甄鸾注,多一卷。李淳风释二卷,今曰君卿者岂婴之字耶?《中兴书目》又云君卿,名爽。盖本《崇文总目》,然皆莫详时代。甄鸾者,后周司隶也。音义假承务郎李籍撰。

《司天考古星通元宝镜》一卷
晁氏曰:题曰巫咸氏。宋朝太平兴国中,诏天下知星者诣京师,未几至者百馀人,坐私习天文或诛或配隶海岛,由是星历之学殆绝。故予所藏书中亦无,几姑裒数种以备数云。

《甘石星经》一卷
晁氏曰:汉甘公石申撰。以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宿恒星图象次舍,有占诀以候休咎。

《星簿赞历》一卷
陈氏曰:《唐志》《石氏星经簿赞》《馆阁书目》以其有徐颖婺占等州名,疑后人附益。今此书明言依甘石、巫咸氏,则非专石申书也。

《乙巳占》十卷
陈氏曰:唐太宗令政阳李淳风撰。起算上元乙巳,故以名焉。

《玉历通政经》三卷
陈氏曰:李淳风撰。亦天文占也。《唐志》无之。

《乾坤变异录》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杂占变异,凡十七篇。

《古今通占》三十卷
陈氏曰:唐嵩高潜夫沛国武密撰。纂集黄帝、巫咸而下诸家及隋以前诸史《天文志》为此书,景祐乾象新书间取其说,《中兴馆阁书目》作古今通占镜本,《唐志》云尔。

《步天歌》一卷
晁氏曰:未详撰人。二十八舍歌也,三垣公五星凌犯,赋附于后。或云唐王希明撰。自号丹元子,《夹漈郑氏天文》略曰:隋有丹元子隐者之流也。不知名氏,作《步天歌》,见者可以观象焉。王希明纂汉晋志以释之,《唐书》误以为王希明撰。天文籍图不籍书,然书经百传不复讹谬,纵有讹谬,易为考正图一再传便成颠错,一错愈错不可复寻,所以信图难得,故学者不复识星向。尝尽求其书,不得其象,又尽求其图,不得其信。一日得《步天歌》而诵之,时素秋无月,清天如水,诵一句凝目一星,不三数夜,一天星斗尽在胸中矣!此本只传灵台不传人间,术家秘之名曰《鬼料窍世》,有数本,不胜其讹。今取之仰观,以从稽定,然《步天歌》之言不过汉晋诸志之言也。汉晋志不可以得天文者,谓所载名数失详,丛杂难举故也。《步天歌》句中有图,言下见象,或约或丰,无馀无失。又不言休咎,是深知天者。今之所作以是为本,旧于歌前亦有星形,然流传易讹,所当削去。惟于歌之前采诸家之言,以备其书云。

《列宿图》一卷,《天象分野图》一卷
晁氏曰:未详撰人。

《景祐乾象新书三十卷
陈氏曰:司天春官正杨雄德等撰。以历代占书及春秋至五代诸史采摭撰集,元年七月书成,赐名仍御制序。
晁氏曰:今惟三卷。

《大宋天文书》十五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馆阁书目》亦无之,意其为太史局见,今施行之书,盖供报占验,大抵出此。

《天经》十九卷
陈氏曰:同州进士王及甫撰。不知何人。其书定是非、协同异,由博而约儒者之善言天者也。

《天象法要》二卷
陈氏曰:丞相温陵苏颂子容撰。元祐三年新造浑
天成记其法,要而图其形象进之。

《历代星史》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抄集诸史天文志。

《天文考异》二十五卷
陈氏曰:昭武布衣邹淮撰。大抵袭《景祐新书》之旧淮,后入太史局。

《二十四气中星日月宿度》一卷
陈氏曰:此书传之程文简家,云得于荆判局。荆,名大声,太史局官也。

《天象义府》九卷
陈氏曰:宜黄布衣应垕撰。其书考究精详,论议新奇,而多穿凿傅会。象垂于天其曰某星主某书者,人实名之也。开辟之初,神圣在御天地之道未绝,其必有得于仰观俯察之妙者,故曰天垂象圣人。则之夫天岂谆谆然命之乎?如必一切巧为之说,而以为天意实,然则几于矫诬矣!

历算

《合元万分历》一卷
晁氏曰:唐曹氏撰。未知其名,历元起唐高宗显庆五年庚申,盖民间所行小历也。本天竺历为法,李献臣云。

《历法》一卷
晁氏曰:未详撰人,历草也。

《唐大衍历议》十卷
陈氏曰:唐僧一行作新历,草成而卒,诏张说与历官陈元景等次为《历术》七篇,《略例》一篇,《历议》十篇。《新史志》略见之十议者,一历本,二日度,三中气,四合朔,五卦候,六九道,七日晷,八分野,九五星,十日食。大扺皆以考正古今得失也。《历志》略取其要著于篇者十有二,曰历本、曰中气、曰合朔、曰卦候、曰卦、曰日度、曰九道、曰日食、曰五星,盖历议之八篇,而分卦候为二,故共为九条,其没灭《盈缩》《晷漏》《中星》三条,则皆取之略例,馀历议《日晷》《分野》二篇,则具之《天文志》。嘉定辛未辞科用为序,题有刘澹如者,盖得其书自诡必在选中,而考官但据史文,初不知此书尚存于世也。以其篇次与史文不合,黜之要之,史官因此书以述志,考官因史志以命题,当以书为本参考,志之所载,乃为全善。

《崇天历》一卷
陈氏曰:司天夏官正,权判监宋行古等撰。天圣二年上学士,晏殊序国初有建隆应天,历次有《乾元历》《仪天历》,详见三朝史志。

《纪元历》三卷,《立成》一卷
陈氏曰:姚舜辅撰。崇宁五年成,自崇文之后,有《明天历》,熙宁《奉元历》,元祐《观天历》,崇宁三年舜辅造新历,曰占天未几,蔡京又令舜辅,更造用帝受命之年,即位之日。元起庚辰日命己卯,上亲制序颁之天下,赐名纪元本朝承平诸历略具,正史志不见全书,此二历近得之蜀人,秦九韶道古故存之。

《统元历》一卷
陈氏曰:常州布衣陈得一更造,秘书少监朱震监视,绍兴五年上历家,不以为工。

《会元历》一卷
陈氏曰:夏官正刘孝荣造。礼部尚书李巘序,绍熙元年也,孝荣判太史局,凡造三历,此其最后者,胜前远矣!

《统天历》一卷
陈氏曰:冬官正杨忠辅撰。丞相京镗表进其历,议甚详。至于星度,明言不曾测验,无候簿可以立术,最为不欺。绍熙五年也,其末有《神杀》一篇,流于阴阳拘忌,则为俚语。

《开禧历》三卷,《立成》一卷
陈氏曰:大理评事鲍浣之撰。进时开禧三年,诏附统天历推算,至今颁历用统天之名,而实用此历,当时缘金虏闰月与本朝不同。故于此历加五刻天道有常,而造述以就之。非也!大抵中兴以来,虽屡改历,而日官浅鄙,不知历象之本,但模袭前历,而于气朔皆一时迁就尔。

《金大明历》一卷
陈氏曰:亡金大定十三年所为也。其术疏浅不足取,积年三亿以上,其拙可知。然统天开禧改历皆缘朝论,以北历得天为疑贵耳,贱目由来久矣!实不然也。

《数术大略》九卷
陈氏曰:鲁郡秦九韶道古撰。前世算术自《汉志》皆属历谱家,要之数居六艺之一,故今解题列之杂艺类,惟《周髀经》为盖天遗书,以为历象之冠。此书本名《数术》,而前二卷《天衍》《天时》二类于治历,测天为详,故亦置之于此。秦博学多能,尤邃历法。凡近世诸历,皆傅于秦所言得失,亦悉著其语云。

《集圣历》四卷
晁氏曰:皇朝杨可集。可,久为司天冬正官正,辑古今阴阳书,汇为四时,以涓择日辰云。

《百中经》三卷
晁氏曰:自绍兴二十一年以上,百二十年历日节文也。

《刻漏图》一卷
晁氏曰:皇朝燕肃撰。肃有巧思,上莲花漏法,尝知潼州有石刻存焉。洛阳宋君者,增损肃之法,为此图。

《官历刻漏图》一卷,《莲花漏图》二卷
陈氏曰:太常博士王普伯照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