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三百四十一卷目录

 铜部汇考二
  书经〈禹贡〉
  诗经〈鲁颂泮水〉
  山海经〈南山经 西山经 北山经 中山经〉
  说文〈释铜〉
  酉阳杂俎〈鍊铜〉
  本草纲目〈赤铜 赤铜屑 自然铜 铜矿石 铜青 铜弩牙 诸铜器 铜钴 鉧 铜秤锤 铜题柄〉
  天工开物〈铜 治铜〉
 铜部艺文
  赤铜赞          晋郭璞
  为柳世隆上铜表      梁沈约
 铜部选句
 铜部纪事
 铜部杂录
 铜部外编

食货典第三百四十一卷

铜部汇考二

《书经》《禹贡》

扬州,厥贡惟金三品。
〈传〉三品,金、银、铜也。

荆州,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
〈蔡传〉《职方氏》:扬州,其利金锡。荆州,其利丹银齿革。则荆扬所产,不无优劣矣。

《诗经》《鲁颂泮水》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疏〉《正义》曰:《禹贡》扬州、荆州,贡金三品。彼注云:三品者,铜三色也。王肃以为,三品,金、银、铜。郑不然者,以梁州云:厥贡镠铁银镂。《尔雅·释器》云:黄金之美者,谓之镠,白金谓之银。贡金银者,既以镠银为名,则知金三品者,其中不得有金银也。又检《禹贡》之文,厥贡镠铁锡铅银,独无铜,故知金即铜也。僖十八年《左传》曰:郑伯始朝于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考工记》云: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是谓铜为金也。三色者,盖青白赤也。

《山海经》《南山经》

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
〈注〉铜也。

《西山经》

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
符禺之山,其阳多铜。
〈缺〉之山,其阴多铜。
英山,其阳多赤金。
羭次之山,其阴多赤铜。
钤山,其上多铜。
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
小次之山,其下多赤铜。
盂山,其阳多铜。

《北山经》

求如之山,其上多铜。
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
县雍之山,其下多铜。
诸馀之山,其上多铜。
钩吾之山,其下多铜。
咸山,其下多铜。
阳山,其下多金铜。
京山,其阳有赤铜。
轩辕之山,其上多铜。
少山,其上有铜。
白马之山,多赤铜。

《中山经》

涹山,其上多赤铜。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鼓镫之山,多赤铜。
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
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刀,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所谓昆吾之剑也。

柄山,其下多铜。
蛊尾之山,多赤铜。
玉山,其阳多铜。
丙山,多黄金铜。
荥余之山,其上多铜。

《说文》《释铜》

铜,赤金也。

《酉阳杂俎》《鍊铜》

鍊铜时,与一童女,俱以水灌铜,铜当自分为两段。有凸起者,牡铜也。凹陷者,牝铜也。

《本草纲目》赤铜

释名

红铜 赤金 屑名铜落 铜末 铜花 铜粉铜砂。
李时珍曰:铜与金同,故字从金同也。
集解

陶弘景曰:铜为赤金,生熟皆赤。而《本草》无用。今铜青及大钱,皆入方用,并是生铜,应在下品之例也。李时珍曰:铜有赤铜、白铜、青铜。赤铜出川广云贵诸处山中,土人穴山采矿,鍊取之。白铜出云南,青铜出南蕃。惟赤铜为用最多,且可入药。人以炉甘石鍊为黄铜,其色如金,砒石鍊为白铜,杂锡鍊为响铜。《山海经》言: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今则不知其几也。《宝藏论》云:赤金一十种,丹阳铜、武昌白幔铜、一生铜、生银铜,皆不由陶冶而生者,无毒,宜作鼎器。波斯青铜,可为镜。新罗铜,可作钟。石绿、石青、白青等铜,并是药制成。铁铜以苦胆水浸至生赤,煤熬鍊成,而黑坚。锡坑铜大软,可点化自然铜,见本条。《鹤顶新书》云:铜与金银同一根源也。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二百年而生石。铜始生于中,其气禀阳,故质刚《管子》云:上有陵石,下有赤铜。《地镜图》云:山有慈石,下有金若铜,草茎黄秀,下有铜器。铜器之精为马,为僮。《抱朴子》云:铜有牝牡,在火中尚赤时,令童男童女以水灌之,铜自分为两段。凸起者,牡也。凹下者,牝也。以牝为雌剑,牡为雄剑,带之入江湖,则蛟龙水神皆畏避也。
赤铜屑修治

李时珍曰:即打铜落下屑也。或以红铜火锻水淬,亦自落下。以水淘净,用好酒入沙锅内炒,见火星,取,研末用。
气味

苦平,微毒。
李时珍曰:苍朮、粉铜、巴豆、牛脂、软铜、慈姑、乳香、哑铜,物性然也。
主治

唐本曰:贼风反折熬,使极热,投酒中,服五合,日三。或以五斤烧赤,纳二斗酒中百遍,如上服之。又治腋臭,以醋和如麦饭袋盛,先刺腋下脉,去血,封之,神效。大明曰:明目治风眼,接骨,釬齿,疗女人血气及心痛。李时珍曰:同五倍子,能染须发。
发明

李时珍曰:太清服鍊法云:铜秉东方乙阴之气结成,性利,服之伤肾。既云伤肾,而又能接骨,何哉。
陈藏器曰:赤铜屑主伤寒,能釬人骨,及六畜有损者。细研酒服,直入骨损处。六畜死后,取骨视之,犹有釬痕可验。打熟铜,不堪用。
唐慎微曰:《朝野佥载》云:定州崔务坠马,折足,医者取铜末和酒服之,遂瘥。及亡后十年,改葬,视其胫骨折处,犹有铜束之也。
附方

腋下狐臭,崔氏方,用清水洗净,又用清酢浆洗净,微揩破,取铜屑和酢热揩之,甚验。〈外台秘要〉
自然铜释名
石髓铅

马志曰: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鍊,故号自然铜。
集解

马志曰:自然铜,生邕州山岩间。出铜处,于坑中及石间采得,方圆不定,其色青黄如铜。
苏颂曰:今信州火山军铜坑中,及石间,皆有之。信州出一种,如乱铜丝状,云在铜矿中山气薰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银老翁须之类。入药最好。火山军出者,颗块如铜,而坚重如石。医家谓之銗石,用之力薄,采无时。今南方医者说:自然铜有两三体,一体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缀,至如斗大者,色煌煌,明烂如黄金,鍮石入药最上。一体成块,大小不定,光明而赤。一体如姜铁屎之类。又有如不治而成者,形大小不定,皆出铜坑中,击之易碎。有黄赤,有青赤,鍊之乃成铜也。其说分析颇精,而未尝见似乱丝者。又云:今市人多以銗石为自然铜,烧之成青焰如硫黄者是也。此亦有二三种,一种有壳,如禹馀粮,击破其中,光明如鉴,色黄,类鍮石也。一种青黄而有墙壁,成文,如束针。一种碎理如团砂者,皆光明如铜,色多青白而赤少者。烧之皆成烟焰,顷刻都尽。今医家多误以此为自然铜。市中所货,往往是此。而自然铜用须火煅,此乃畏火,不必形色,只此可辨也。独孤滔曰:自然铜出信州铅山县银场铜坑中深处。有铜矿多年矿气结成,似马气勃也。色紫重,食之苦涩者,是真。今人以大磁石为自然铜,误矣。
李承曰:今辰州川泽中出一种自然铜,形圆似蛇含,大者如胡桃,小者如栗,外有皮,黑色光润,破之与銗石无别。但比銗石不作臭气耳。入药用之,殊验。雷敩曰:石髓铅,即自然铜。勿用方金牙真相似,若误饵之,吐杀人。石髓铅似乾银,泥味,微甘也。
李时珍曰:按《宝藏论》云:自然铜生曾青石绿穴中,状如寒林草根,色红腻,亦有墙壁。又一类,似丹砂,光明坚硬,有棱,中含铜脉,尤佳。又一种,似木根,不红腻,随手碎为粉,至为精明。近铜之山,则有之。今俗中所用自然铜,皆非也。
修治

雷敩曰:采得石髓铅,搥碎,同甘草汤煮二伏时。至明漉出,摊令乾,入臼中捣了,重筛过,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瓷盒子盛二升,文武火中养三日夜,才乾,用盖盖了,火煅两伏时,去土,研如粉,用。凡修事五两,以醋两镒为度。
李时珍曰:今人只以火煅醋淬七次,研细,水飞过用。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宋开宝曰: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
大明曰:消瘀血,排脓,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悸,以酒磨服。
发明

寇宗奭曰:有人以自然铜饲折翅胡雁,后遂飞去。今人打扑,研细水飞过,同当归没药各半钱,以酒调服,仍手摩病处。
朱震亨曰:自然铜,世以为接骨之药。然此等方尽多,大抵宜补气、补血、补胃。俗工惟在速效,迎合病人之意,而铜非煅不可用。若新出火者,其火毒、金毒相扇,挟香药热毒,虽有接骨之功,燥散之祸,甚于刀剑。戒之。
李时珍曰:自然铜接骨之功,与铜屑同,不可诬也。但接骨之后,不可常服,即便理气活血可尔。
附方

心气刺痛,自然铜火煅醋淬九次,研末,醋调一字,服即止。〈卫生易简方〉
项下气瘿,自然铜贮水瓮中,逐日饮食,皆用此水,其瘿自消。或火烧烟气,久久吸之,亦可。〈杨仁斋直指方〉暑湿瘫痪,四肢不能动,自然铜烧红酒,浸一夜,川乌头炮五灵脂、苍朮酒浸各二两,当归二钱,酒浸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酒下。觉四肢麻木,即止。〈陆氏积德堂方〉
铜矿石释名

李时珍曰:矿,粗恶也。五金皆有粗石衔之,故名。麦之粗者,曰𪍿。犬之恶者,亦曰犷。
集解

苏恭曰:铜矿石,状如姜石,而有铜星。镕之取铜也。出铜山中。许慎《说文》云:矿,铜铁扑石也。
气味

酸寒,有小毒。
主治

唐本曰:丁肿恶疮,为末傅之。驴马脊疮臭腋,磨汁涂之。
铜青释名

铜绿。
集解

陈藏器曰: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李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铜生绿,取收,晒乾,货之。
气味

酸平,微毒。
主治

陈藏器曰:妇人血气心痛,合金疮,止血,明目,去肤赤息肉。
李之才曰:主风烂眼泪出。
李时珍曰:治恶疮、疳疮,吐风痰,杀虫。
发明

李时珍曰:铜青乃铜之液气所结,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胆,故吐利风痰,明目杀疳,皆肝胆之病也。《抱朴子》云:铜青涂脐,入水不腐。
附方

风痰,卒中碧林丹,治痰涎潮,盛卒中不语,及一身风瘫,用生绿二两,乳细水化去石,慢火熬乾,取辰日辰时辰位上,修合,再研入麝香一分,糯米粉糊和丸,弹子大,阴乾。卒中者,每丸作二服,薄荷酒研下。馀风,朱砂酒化下,吐出青碧涎,泻下恶物,大效。 治小儿,用绿云丹铜绿,不计多少,研粉醋面糊丸,芡子大,每薄荷酒化服一丸。须臾,吐涎如胶,神效。〈经验方〉
烂弦风眼,铜青水调涂碗底,以艾熏乾,刮下,涂烂处。〈卫生易简方〉
赤发秃落,油磨铜钱末,涂之即生。〈普济方〉
面黡黑痣,以草划破铜绿末,傅之,三日勿洗水,自落。厚者,再上之。〈圣济录〉
走马牙疳,铜青、滑石、杏仁等分为末,擦之,立愈。〈邵真人经验方〉
口鼻疳疮,铜青、枯矾等分研,傅之。 又方:人中白一钱,铜绿三分,研傅之。
杨梅毒疮,铜绿醋煮,研末,烧酒调搽,极痛,出水。次日即乾。或加白矾等分研掺。〈简便方〉
臁疮顽癣,铜绿七分,研黄蜡一两,化熬,以厚纸拖过表里,别以纸隔贴之,出水妙。亦治杨梅疮及虫咬。〈笔峰杂兴〉
肠风痔瘘方,见密陀僧下。诸蛇螫毒,铜青傅之。〈千金方〉
百虫入耳,生油调铜绿滴入。〈卫生家宝方〉
头上生虱,铜青、明矾末掺之。〈摘元方〉
铜弩牙释名

李时珍曰:黄帝始作弩。刘熙《释名》云:弩,怒也。有怒势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人牙也。牙外曰郭,下曰悬刀,合名之曰机。
苏颂曰:药用铜弩牙,以其有锡也。
气味

平,微毒。
主治

别录曰:妇人难产,血闭,月水不通,阴阳隔塞。
发明

陶弘景曰:铜弩牙治诸病,烧赤,纳酒中饮汁。古者弥胜。
张元素曰:弩牙速产,以机发而不括,因其用而为使也。
附方

误吞珠钱,哽在咽者,铜弩牙烧赤,纳水中冷,饮汁,立愈。〈圣惠方〉
诸铜器气味

有毒。
李时珍曰:铜器,盛饮食茶酒,经夜有毒。煎汤饮,损人声。
陈藏器曰:铜器上汗有毒,令人发恶疮内疽。
主治

大明曰:霍乱转筋,肾堂及脐下疰痛,并灸器隔衣熨其脐腹肾堂。
李时珍曰:古铜器,畜之,辟邪祟。
发明

李时珍曰:赵希鹄《洞天录》云:山精水魅,多历年代,故能为邪祟。三代钟鼎彝器,历年又过之,所以能辟祟也。
铜钴鉧〈一作钴䥈熨斗也〉
主治

李时珍曰:折伤接骨,捣末研飞,和少酒服,不过二方寸匕。又盛灰火熨脐腹冷痛。
铜秤锤主治

大明曰:产难横生,烧赤淬酒服。
铜匙柄主治

李时珍曰:风眼赤烂,及风热赤眼,瞖膜,烧热烙之,频用,妙。

《天工开物》

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白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广锡参和为响铜。倭铅和泻为铸铜。初质则一味红铜而已。凡铜坑,所在有之。《山海经》言:出铜之山,四百三十七。或有所考据也。今中国供用者,西自四川、贵州为最盛。东南间,自海舶来湖广武昌、江西广信,皆饶铜穴。其衡瑞等郡出,最下品,曰蒙山铜者,或入冶铸混人,不堪升炼成坚质也。凡出铜山,夹土带石,穴凿数丈得之,仍有矿包其外。矿状如姜石,而有铜星,亦名铜璞。煎炼,仍有铜流出,不似银矿之为弃物。凡铜砂在矿内,形状不一,或大或小,或光或暗,或如鍮石,或如姜铁。淘洗去土滓,然后入炉煎炼,其熏烝傍溢者,为自然铜,亦曰石髓铅。凡铜质有数种,有全体皆铜,不夹铅银者,洪炉单炼而成。有与铅同体者,其煎炼炉法,傍通高低二孔,铅质先化,从上孔流出,铜质后化,从下孔流出。东夷铜又有托体银矿内者,入炉炼时,银结于面,铜沈于下。商舶漂入中国,名曰日本铜,其形为方长板条。漳郡人得之,有以炉再炼,取出零银,然后泻成薄饼,如川铜一样货卖者。凡红铜升黄色为锤锻用者,用自风煤炭
此煤碎如粉泥,糊作饼,不用鼓风通红,则自昼达夜。江西则产袁郡及新喻邑。

百斤,灼于炉内,以泥瓦罐,载铜十斤,继入炉甘石六斤,坐于炉内,自然镕化。后人因炉甘石烟洪飞损,改用倭铅。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镕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唯人打造。凡用铜造响器,用出山广锡无铅气者,入内钲〈今名锣〉〈今名铜鼓〉之类,皆红铜八斤,入广锡二斤。铙钹铜与锡,更加精炼。凡铸器低者,红铜倭铅均平分两,甚至铅六铜四。高者名三火黄铜,四火熟铜,则铜七而铅三也。凡造低伪银者,惟本色红铜可入,一受倭铅砒矾等气,则永不和合。然铜入银内,使白质顿成红色,洪炉再鼓,则清浊浮沈立分,至于净尽云。

治铜

凡红铜升黄而后镕化,造器用。砒升者为白铜器,工费倍难。侈者事之。凡黄铜,原从炉甘石升者,不退火性,受锤。从倭铅升者,出炉退火性,以受冷锤。凡响铜,入锡参和成乐器者,必圆成,无釬。其馀方圆用器,走釬炙火,粘合。用锡末者,为小釬。用响铜末者,为大釬。
碎铜为末,用饭粘和打入,水洗去饭,铜末具存。不然则撒散。

若釬银器,则用红铜末。凡锤乐器钟钲,〈俗名锣〉不事先铸镕团,即锤锤镯〈俗名铜鼓〉与丁宁,则先铸成圆片,然后受锤。凡锤钲镯,皆铺团于地面,巨者众共挥力,由小阔开,就身起弦声,俱从冷锤点发。其铜鼓中间突起隆炮,而后冷锤开声。声分雌与雄,则在分釐起伏之妙,重数锤者,其声为雄。凡铜经锤之后,色成哑白,受鎈,复现黄光。经锤折耗,铁损其十者,铜只去其一气腥,而色美。故锤工亦贵重铁工一等云。

铜部艺文《赤铜赞》晋·郭璞

昆吾之山,名铜所在。切玉如泥,火炙有彩。尸子所叹,验之彼宰。〈彼一作汲〉

《为柳世隆上铜表》梁·沈约

夫币以周,务货以赈,民阜国康,治莫尚乎此。周氏致平,始于圜法。汉世几措资于贯朽,名垆化金,良工尽艺,方将盈金中藏,收功上苑。南楚陋其方府,西京鄙其部内。

铜部选句

汉贾谊鵩鸟赋:阴阳为炭,万物为铜。
晋潘尼火赋:铄错融铜。
古鉴铭: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
陈江总钟铭:凫氏之匠,狃阳之铜。
北周庾信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唐李峤为百寮贺雪表:万宝登秋,居然可咏。双铜叶唱,即事非遥。
赵良器鼎赋:铲铜于雷首之下,合冶于荆山之旁。元结文:化毒铜以为铁。
白居易文:铢铜寸铁。
梁简文帝诗:戈镂荆山玉,剑饰丹阳铜。
元帝诗:箭拥淇园竹,剑聚若耶铜。
沈约诗:凝香自朱燎,先铸首山铜。
北周王《褒乐府》:酒酿瀛洲玉,剑铸昆吾铜。〈又诗〉书题鹿卢榜,观写飞廉铜。
唐杜甫诗:朅来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柳宗元诗:笼铜鼓报衙。
孟郊诗: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李贺诗:临岐击剑生铜吼。
白居易诗:不是扬州百鍊铜。
陆龟蒙诗:击铜遥认小金钲。
黄滔诗:宫女敲铜奏子虚。
宋欧阳修诗:壮士亦何为,素丝悲青铜。
梅尧臣诗:楚山岂无铜。
苏轼诗:但见碧海磨青铜。〈又〉点尽人间有晕铜。毛麾诗:出云初试博山铜。
朱佑《送安南使臣还国》诗:已拟再将周日雉,底须复表汉年铜。

铜部纪事

《拾遗记》:炎帝神农氏,采峻锾之铜以为器。峻锾,山名也。下有金井,白气冠其上。人升于其间,雷霆之声在于地下,井中之金,柔弱,可以缄縢也。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真诰》:颛顼铸羽山之铜为宝鼎。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订义〉郑康成曰:剂,今券书也。使狱者各赍券书。刘迎曰:钧金,三十斤铜也。金百锾,三百锾则罚于赦刑之后。钧金三十斤,盖入于未听之前,若今先立罪赏,以信其辞,使不敢轻犯。所谓禁民狱也。郑锷曰:狱以坚为主,金之为物至坚。入金,所以明其坚。不入金,是自服其狱之不坚矣。入而不坚,又从没入于官以罚之。如是,可致民于无狱。
《左传》:僖公十八年春,郑伯始朝于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
《史记·赵世家》:赵襄子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
《战国策》:智伯阴结韩、魏,将以伐赵。赵襄子之晋阳。至,行城郭,案府库,视仓廪,召张孟谈曰:吾城郭之完,府库足用,仓廪实矣,无矢奈何。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其高至丈馀,君发而用之。于是发而试之,其坚则箘簬之劲不能过也。君曰:矢足矣。吾铜少若何。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室,皆以鍊铜为柱质,请发而用之,则有馀铜矣。
《拾遗记》: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丈,犹未及泉,惟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鍊石为铜。铜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剑,利土,亦钢而精。至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光昼暗。金阴也,阴盛则阳灭。二名断水,以之划水,开即不合。三名转魄,以之指月,蟾兔为之倒转。四名悬剪,飞鸟游过,触其刃,如斩截焉。五名惊鲵,以之泛海,鲸鲵为之深入。六名灭魂,挟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却邪,有妖魅者,见之则伏。八名真刚,以切玉断金,如削土木矣。以应八方之气铸之也。
《史记·刺客传》:荆轲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铜柱。《秦始皇纪》: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注〉正义曰:汉书五行志云: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谢承后汉书云:铜人,翁仲其名也。三辅旧事云:聚天下兵器,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汉世在长乐宫门。魏志董卓传云:推破铜人十及铜矿,以铸小钱。关中记云:董卓坏铜人,十二枚,徙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入长安而销之。英雄记云: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至董卓而铜人毁也。
《酉阳杂俎》:咸阳宫中有铸铜人十二枚,坐皆三五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组绶花彩,俨若生人。筵下有铜管吐口,高数尺。其一管空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纫绳,则琴瑟竽筑皆作,与真乐不异。
《越绝书》:若耶,涸而出铜。欧冶因为纯钩之剑。
《汉书·律历志》: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其法皆用铜。职在太乐,太常掌之。
《史记·平准书》: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于三官。〈注〉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今所谓上林三官也。
《汉书·吴王濞传》:高帝立濞于沛,为吴王。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
《食货志》:贾谊曰:上收铜勿令布,则民不铸钱。
《贾谊·新书》: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汉书·佞幸传》:邓通官至上大夫。文帝使善相人者相通,曰:当贫饿死。上曰: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景帝立,有告通盗出徼外铸钱,尽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寄死人家。
《史记·封禅书》:今上即位,李少君以却老方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
《汉书·韩延寿传》:延寿为东郡太守。取官铜物,候月蚀铸作刀剑钩镡,放效尚方事。
《酉阳杂俎》:汉元帝竟宁元年,长陵铜驼生毛,毛端开花。
《汉书·王莽传》: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铸斗日,大寒,百官人马有冻死者。范晔后汉书马援,善别名马,于交阯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
马援征南海,铸铜柱于林邑国,以极汉南界。
崔烈纳钱为司徒。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元英称,历位卿守,论者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
《后汉书·章帝纪》:建初七年冬,幸槐里。岐山得铜器,似酒樽,献之。
《东都赋李善注》:昭阳舍砌,皆以铜沓。《风俗通》:庞俭之父先逃,俭随母流居乡里,凿井得铜,致富。买一奴,见母曰:堂上,我妇也。母曰:我翁也。遂为夫妇。时人语曰:凿井得铜,买奴得翁。
《汉南记》:安帝见铜人,以问侍中张陵。对曰:昔秦始皇有大人十二,身长五尺,履六尺,皆夷狄之服,见于临洮,此天将亡秦之證。而始皇误喜以为瑞,乃铸铜人以为像。上曰:何以知之。对曰:臣见传载,亦其人胸上有铭。
华峤《后汉书》:灵帝时,遂使钩盾令宋典缮治南宫。又使掖庭令毕岚铸铜人四,列于苍龙、元武门外。又铸四钟,皆受二千斛,悬于堂及云台殿前。又铸天禄虾蟆,吐水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南道之费。
《珍珠船》:长沙有铜棺山。《湘中记》云:程普、关羽分界于此,共铸铜棺,为誓,相侵者,以铜棺贮之。
《林邑记》:林邑王范文,铸铜屋行宫。
《三国·魏志·明帝纪》:景初元年。〈注〉《魏略》曰:是岁,徙长安诸钟簴、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大发铜铸铜人二,号曰翁仲,列坐于司马门外。又铸黄龙、凤凰各一,龙高四丈,凤高三丈馀,置内殿前。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使公卿群僚皆负土成山,树松竹杂木善草于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汉春秋》:帝徙盘,盘折,声闻数十里,金狄或泣,因留于霸城。
《抱朴子》:吴时,发铜陵大冢中。有铜为人十数头。皆长五尺。
《南中八郡志》:云南旧有银窟数千,刘禅时,岁常纳贡。亡破以来,时往采取,银化为铜,不复中用。
《商芸小说》:中朝时,有人畜铜澡盘,晨夕恒鸣,如人扣。以白张华,华曰:此盘与洛钟宫商相谐,宫中朝暮撞,故声相应。可铝令轻,则韵乖鸣自止也。依言,即不复鸣。
《水经注》:谷水东过河南县,县城东十五里有千金堨,是都水使者陈协所造也。《语林》曰:陈协数进阮步兵酒,后晋文王欲修九龙堰,阮举协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
世说元康八年陵云台上生铜
《晋书·宗室传》:南阳王模。永嘉初,都督秦雍梁益诸军事。时关中饥荒,百姓相啖,加以疾疠,盗贼公行。模力不能制,乃铸铜人钟鼎为釜器以易谷,议者非之。虞喜《志林》:建武中,南郡男子献铜鼓,皆有铭。及吴时,江水中钟,上有百馀字,人莫有识者。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曰:石勒徙洛阳铜马翁仲二于襄国,列之永酆门。《异苑》:晋义熙三年,山阴徐琦每出门,见一女子,貌极艳丽。琦便解银钤赠之。女曰:感君佳贶,以青铜镜与琦。便结为伉俪。
《酉阳杂俎》:淯水穴口傍,义兴十二年,有儿群浴此水。忽然岸侧有钱出,如流沙,因竟取之,手满,置地,随复去。乃衣襟结之,然后各有所得。流钱中有铜车,以铜牛牵之,行甚迅速。诸童奔逐掣,得车一脚,径可五寸许。猪鼻毂有六幅,通体青色,毂内黄锐,状如常运。于时沈敬守南阳,求得车脚钱,行时贯草,辄便停破,竟不知所终往。
《异苑》:广陵郡东界,有黄公冢高坟二所,前有一井,面广数尺,每旱不竭。有人于其中得铜釜及罐各一。《南史·刘勔传》:勔子悛齐。武帝即位,拜悛司州刺史。悛步道从寿阳之镇,得古礼器铜罍甑、豳山铜罍樽、铜豆、钟各二口献之。
《梁王莹传》:莹为开府仪同三司,须开黄阁。宅前促,欲买南邻朱侃半宅。侃惧见侵,货得钱百万,莹乃回阁向东。时人语曰:欲向南,钱可贪;遂向东,为黄铜。北史后魏明帝初年,尔朱荣与从弟世隆密议废立,乃以铜铸孝文及咸阳王禧等五王子像,成当奉为主。惟庄帝独就。
《唐书·车服志》:龟袋五品饰以铜。
《宗室传》:河间王孝恭为荆州大总管,治荆为置屯田,立铜冶,百姓利之。
《朝野佥载》:韩王元嘉有一铜鹤樽,背上注酒,则一足倚,满则正,不满则倾。
定州人崔务,坠马折足,医者令取铜末和酒服之,遂痊。及务亡,后十馀年,改葬,视其胫骨折处,有铜束之。《唐书·食货志》:左监门卫录事参军事刘袟曰:铜之为兵不如铁,为器不如漆。禁铜则人无所用,盗铸者少也。
《韩休传》:休子洄擢户部侍郎,判度支。上言:商州红崖冶产铜,而洛源监久废,请凿山取铜,即冶旧监,置十炉铸钱。
《马总传》:总以虔州刺史迁安南都护。建二铜柱于汉故处,劖著唐德,以明伏波之裔。
《岭表录异记》:蛮夷之乐,有铜鼓焉。形如腰鼓,而一头有面。鼓面员一尺许,面与身连,全用铜铸。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通体均匀,厚二分,已来炉铸之妙,实为奇巧。击之响亮,不下鸣鼍。贞元中,骠国进乐有玉螺铜鼓,即知南蛮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咸通中,幽州张直方贬龚州刺史,到任后,修葺州城缘,掘土,得一铜鼓。载以归京,到襄汉,以为无用之物,遂舍于延庆禅院,用代木鱼。
《渑水燕谈录》:国初,州郡自置邸吏,散在都下,外州将吏不乐久居京师,又符移行下,率多稽迟。或漏泄机事。太平兴国初,起居郎何保枢奏,置钤辖诸道都进奏院,以革其弊,人给铜朱印一纽。
《宋史·五行志》:乾兴元年四月甲戌,修奉山陵总管言:皇堂隧道穿得铜锅,有两耳,又于寝宫三门下穿得铜盂一。
《孙祖德传》:祖德迁天章阁待制。时三司判官许申因宦官阎文应献计,以药化铁成铜,可铸钱,裨国用。祖德言:伪铜,法所禁而官自为,是教民欺也。固争之,出知兖徐蔡州、永兴军。
《五行志》:熙宁元年至元丰元年,横州共获古铜鼓一十七。
元丰三年八月,岳州永庆寺获铜钟一、铜磬一。六年,南溪县穿土得铜钱五万四千有奇。
七年三月,筠州获古铜钟一。十一月,宾州获古铜鼓一。
八年,昌元县通盐井得铜锅九、铜盆一、铜盘一。崇宁五年十月,荆南获古铜鼎。
《朝野杂记》:宋朝铜坑冶,闽、蜀、湖广、江淮、浙路皆有之。祖宗时,天下岁产铜七百五万斤有奇。渡江后,其数日减。
《宋史·五行志》:绍兴二十六年,郫县地出铜马,高三尺,制作精好,风雨夜嘶。
《汪大猷传》:大猷知泉州。三佛齐请铸铜瓦三万,诏泉、广二州守臣督造付之。大猷奏:法,铜不下海。中国方禁销铜,奈何为其所役。卒不与。
《癸辛杂识》:徐子方尝得瓜哇国一铜器,类箕,径约四寸,从约三寸,其中有梁如斗,梁上坐国主、国后二像,一人侍侧,极其丑恶,如优人之类。其侧有两人首,殊不知为何所用也。
《汇苑》:详注门村朱家,旧蓄一古铜盆,中有鸭形隐然,初不以为异。后有农垦田,获一铜鸭,农不识,贱价售于朱,以合盆影,不差毫釐。注水盆中,鸭辄自浮而浴也。
《续文献通考》:金世宗大定中,定襄退吏诬县民匿铜者十八村,节度使张大节廉得其实,抵吏罪,民斲石颂之。
《云烟过眼录》:张受益所藏铜器中最佳者,莫如监水匜,文藻精妙,色如绿玉,第无款耳。三代之器,都无款。归之张与可。
余见薛元卿示以铜香鼎一,两耳有三龙,交蟠宛转,目各有珠能转。及取不出,盖邰古物,亦世之宝也。

铜部杂录

《史记·货殖传》:龙门、碣石多铜钱。
《汉书·律历志》:凡律度量衡用铜者,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铜为物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似于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铜也。
《食货志》:古者金有三等,赤金为下。〈注〉丹阳铜也。《地理志》: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
《越绝书》: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谷,涸而出铜。欧冶因为纯钩之剑。
《淮南子·地形训》:牡土之气,御于赤天,赤天七百岁生赤丹,赤丹七百岁生赤澒,赤澒七百岁生赤金,赤金千岁生赤龙,赤龙入藏生赤泉。
《齐俗训》:铜不可以为弩。
《说林训》:铜英青。
《神异经》:入金山下四丈,得丹阳铜。
《杨子》:五两之纶,半通之铜,皆有秩。
《说文》:漏以铜为之,刻为节。《抱朴子》:金简记云,以五月丙子日中时,铸五石,下其铜。五石,雄黄、丹沙、雌黄、矾石、会青也。皆铸粉之,以金华池漆之,内太一神鼎中下,以桂薪烧之,铜成以铜炭冶之,取牡铜以为雄剑,取牝铜以为雌剑。带之以入河,则蛟龙巨鱼水神不敢进也。欲知铜之牡牝,当令童男童女俱以水灌铜,以其在火中当赤时也,则铜自分为两段,有凸起者则牡铜也,凹陷者则牝铜也。
《古今注》:燧铜镜,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火出。《拾遗记》:昆吾山下多赤金,色如火。地中多丹石,鍊为铜。
《武当山记》:山有石室,室有铜杖,长三尺。
《元中记》:铜之精为铜奴。
《地镜图》:草茎黄秀,下有铜器。
《士帏》:铜出于石,为铃则小,铸钟则大。
孔顗《均货议》:人之盗铸,严法不能禁者,由上之铸钱,惜铜爱工也。
《水经注》:若水径会无县,县有骏马河,水出县东高山。山有天马,径厥迹存焉。马日行千里,民家马牧之山下,或产骏驹,言是天马子。河中有贝子胎铜,以羊祠之,则可取也。
《唐书·地理志》:宣州南陵县,置铜官冶其地。有利国山产铜、铁。〈又〉梓州梓潼郡。铜山,县中。南可象山,西北私镕山,皆有铜。贞观二十三年置铸钱官。
《酉阳杂俎》:衡阳唐安县东,有略塘,塘有铜神。往往铜声激水,水为变绿,作铜腥,鱼尽死。
《物类相感志》:荸荠煮铜则软,甘草煮铜则硬。
《老学庵笔记》:铜色本黄,古钟鼎彝器,大抵皆黄铜耳。今人得之地中者,岁久色变,理自应尔。今郊庙所制,乃以药黴染,令苍黑,是何理也。
《山堂肆考》:索候气之管,以铜为之。
《演繁露》《食货志》:贾谊言收铜勿布,以作兵器。〈注〉古以铜为兵,按此则汉犹以铜为兵也。
《仪礼经传》:古者胎教之道,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师持铜,而御户左。
《长编》:胆水浸铁成铜,曰胆铜。
《轩辕述宝藏论》:古半两钱,即紫金。今用赤铜为之。《长安客话》:太医院署,有古铜人,虚中注水,关窍毕通,古色苍碧,莹然射目。相传海潮中出者。
《日知录》:乏铜之患,前代已言之。江淹谓,古剑多用铜,如昆吾欧冶之类,皆铜也。楚子赐郑伯金,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古金三品,黑金是铁,赤金是铜,黄金是金。夏后之时,九牧贡金,乃铸鼎于荆山之下。董安于之治晋阳公宫,令舍之堂,皆以鍊铜为柱质。荆轲之击秦王,中铜柱,而始皇收天下之兵,铸金人十二,即铜人也。吴门阖闾冢铜椁三重,秦始皇冢亦以铜为椁。战国至秦,攻争纷乱,铜不充用,故以铁足之。铸铜既难,求铁甚易。是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年甚一年,岁甚一岁,渐染流迁,遂成风俗。所以铁工比肩,而铜工稍绝。二汉之世,愈见其微。建安二十四年,魏太子铸三宝刀,二匕首,天下百鍊之精利,而悉是铸铁,不能复铸铜矣。考之于史,自汉以后,铜器绝少。惟魏明帝铸铜人二,号曰翁仲。又铸黄龙、凤凰各一。而武后铸铜为九州鼎,用铜二十六万七百一十二斤。自此之外,寂尔无闻。止有铜马、铜驼、铜匦之属。昭烈入蜀,仅铸铁钱,而见存于今者,如真定之佛,蒲州之牛,沧州之狮,无非黑金者矣。

铜部外编

范晔《后汉书》:蓟子训遁去,不知所止。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老翁共磨娑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而已近五百岁矣。
《三辅汉录记》:张氏先为京都功曹,晨时早起,忽有鸠从内飞下,投入张氏怀中。探之,得一铜钩。官至数郡太守。后钩失,官亦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