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百八十一卷目录

 集部汇考十五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三〈别集二唐二至宋一〉

经籍典第四百八十一卷

集部汇考十五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三

别集二〈唐二至宋一〉

《权丞相集》五十卷
晁氏曰:权德舆,载之也,秦州人。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贞元十年,知制诰,累官中书舍人。元和五年,以礼部尚书平章事。德舆三岁,知辨四声,四岁,能诗赋,积思经术,无不贯综。自始学至老,未曾一日去书。其文雅正赡缛,当时公卿功德卓异者,皆所铭记。虽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贞元元和间,为缙绅羽仪,其《两汉辩亡论》,世祖封不义侯议,世多称之。尝自纂《制诰集》五十卷,杨凭为序,今亡逸。文集孙宪孙编次,杨嗣复为序。
陈氏曰:德舆父皋以不污禄山见卓行,传其子璩为中书舍人,劾李训,亦能世。其家性宽和而识大体,文亦纯雅宏赡,三世名迹可谓名门矣。墓碑韩昌黎所为序文,言九年掌诰,自纂录为五十卷。不在此集内,今未之见。

《韩昌黎集》四十卷,《集外文》一卷
晁氏曰:韩愈,字退之,南阳人。贞元八年进士,累擢知制诰,进中书舍人,迁吏部侍郎,为京兆尹。与李绅不协,绅出愈,罢为兵部,俄复旧。刘煦《旧唐书》称愈恃才,肆意盭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肃,不应进士,而愈为作讳辩,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新书》称愈三岁而孤,自知读书。比长,尽通六经百家,学性明锐,不为诡随,每言文章,自相如、子长后作者不世出,故深探本原,卓然树立,成一家言,造端置词,要为不蹈袭前人者。议者谓《旧史》讥其文章甚纰缪,固不待辩。而《新史》褒其造端置辞不蹈袭前人,亦未为知愈。盖愈之置辞,字字悉有据,依其造端,如《毛颖传》《进学解》之类,皆有所师。范云其集屡经名人,是正其舛讹绝少,但编次殊失伦类,有暇者,宜再编之。
《李汉文集序》略曰:先生幼孤,自知读书,为文日记数千百言。比壮,经书通念晓析,酷排释氏,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汗澜卓踔,奫泫澄深,诡然而蛟龙翔,蔚然而虎凤跃,锵然而韶钧鸣,日光玉洁,周情孔思,千态万貌,卒泽于道德仁义,炳如也。洞视万古,悠悠当世,遂大拯颓风,教人自为。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坚,终而翕然随以定。呜呼!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
本传赞曰:愈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障堤,末流反刓以朴划,伪以真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横骛别驱,汪洋大肆,无牴牾圣人者。又云其《原道》《原性》《师说》数十篇皆,奥衍宏深,与孟轲、扬雄相为表里。而《佐佑》六经,云至其它文,造端置辞,要不为蹈袭前人者,惟愈为之沛然有馀。至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遂不及远甚。
程子曰:韩退之晚年为文,所得甚多。学本是修德,有德然后有言,退之因学文,日求其所未至,遂有所得,亦近世豪杰之士。如《原道》中言语虽有病,然自孟子而后,能将许大见识寻求者,才见此人。欧公诗话曰: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馀事作诗人也。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予独爱其工于韵也。盖其得韵,宽则波澜横溢,泛入傍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类是也。得韵窄,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余尝与圣俞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圣俞戏曰:前史言退之为人木彊,若宽韵,可自足而辄傍出,窄韵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彊而然?与坐客皆为之笑也。
陈氏曰:李汉序公文言辱知最厚,且亲收拾遗文,无所失坠者,惧后之人伪妄,辄附益其中也。外有《注论语》十卷,传学者《顺宗实录》五卷,列于史官,不在集中。今《实录》在外集,然则世所谓外集者,自实
录外皆伪妄,或韩公及其婿所删去也。南阳者,唐东都之河阳,春秋传晋,于是始启南阳者也。《新书》以为邓州,非是。方崧卿年谱辩之详矣。

《韩文公志》五卷
陈氏曰:金堂樊汝霖泽之撰。汝霖尝为韩集谱注四十五卷,又集其碑志祭文序谱之属,为一编,此是也。谱注未之见。汝霖宣和六年进士,仕至泸帅以卒。玉山汪端明志其墓。

《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一卷,《附录》五卷,《年谱》一卷,《举正》十卷,《外抄》八卷
陈氏曰:年谱洪兴祖撰。莆田方崧卿增考且撰,举正以校其同异,而刻之南安。外集但㨿嘉祐蜀本刘煜所录二十五篇,而附以石刻联句诗文之遗见于它集者。及葛峤刻柳文,则又以大庾丞韩郁所编注诸本号外集者并考,疑误辑遗事,共为外抄刻之。

《校定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陈氏曰:晦庵朱侍讲熹以方氏本校定,凡异同定归一,多所发明,有益后学外。集皆如旧本,独用方本益大颠三书。愚按:方氏用力于此集勤矣!外集删削甚严,而存此书,以见其邀速。常语初无崇信之说,但欲明世间问答之伪,而不悟此书为伪之尤也。盖由欧公跋语之故,不知欧公自以《易大传》之名与己意合,从而实之,此自通人之一蔽。东坡固尝深辩之,然其谬妄,三尺童子所共识,不待坡公也。今朱公决以为韩笔,无疑方氏未足责,晦翁识高一世,而其所定者乃尔,殆不可解。今按外集第七卷曰:疑误者,韩郁注云潮州灵山寺所刻末云吏部侍郎潮州刺史者,非也。退之自刑部侍郎贬潮晚,乃由兵部为吏部流俗,但称韩吏部尔,其书盖国初所刻,故其谬如此。又潮本韩集不见有此书,使灵山旧有此刻集,时何不编入?可见此书之妄也。然其妄甚白,亦不待此而明。
朱子《韩文考异》序曰:南安韩文出莆田方氏,近世号为佳本,予读之信然。然犹恨其不尽载。诸本同异而多折衷于三本也,原三本之见信,杭蜀以旧阁以官,其信之也。则宜然如欧阳公之言,韩文印本,初未必误多,为校雠者妄改,亦谓如《罗池碑》改步为涉,田氏庙改天明为王明之类耳。观其自言,为儿童时得蜀本韩文于随州李氏,计其岁月,当在天禧中年,且其书已故弊脱略,则其摹印之日与祥符杭本盖未知其孰先孰后,而嘉祐蜀本又其子孙明矣。然而犹曰二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则固未尝必以旧本为是,而悉从之也。至于秘阁官本,则亦民间所献掌,故令史所抄,而一时馆职所校耳。其所传者,岂真作者之手?槁而正之者,岂尽刘向、扬雄之伦哉?读者正当择其文理意义之善者,而从之。不当但以地望形势为重轻也。抑韩子之为文,虽以力去陈言为务,而又必以文从字,顺各识其职为贵,读者或未得此权度,则其文理意义正,自有未易言者,是以予于此书,姑考诸本之同异,而兼存之,以待览者之自择。区区妄意,虽或窃有所疑,而不敢偏有所废也。

《柳柳州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晁氏曰:唐柳宗元,子厚也,河东人。贞元九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终于柳州刺史。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微,既窜斥湮𢀴,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悲恻。在柳州进士,走数千里,从学经指授者,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刘禹锡序之。韩退之言:吾尝评其文深雄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安定皇甫湜于文章少所推让,亦以退之之言为然。
陈氏曰:刘禹锡序。言编次其文,为三十二通。退之之志若祭文,附第一通之末。今世所行本,皆四十五卷,又不附志文,非当时本也。或云沈元用所传穆伯长本。

《柳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别录》二卷,《摭异》一卷,《音释》一卷,《附录》二卷,《事迹本末》一卷
陈氏曰:方崧卿既刻韩集于南安,其后江阴葛峤为守,复刊柳集以配之。别录而下,皆峤所裒集也。别录者,《龙城录》《法言注》五则。《龙城》,近世人伪作。

《重校添注柳文》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陈氏曰:姑苏郑定刊于嘉兴,以诸家所注辑为一编,曰集注,曰补注,曰章,曰孙,曰韩,曰张,曰董氏,而皆不注其名,其曰重校,曰添注,则其所附益也。

《韩柳音辩》二卷
陈氏曰:南剑教授新安张敦颐,绍兴八年进士也。

《刘宾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
晁氏曰:唐刘禹锡,梦得也,中山人。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宏词科,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召还,欲任以南省郎,作《元都观看花诗》,讥忿当路,出为播州
刺史,裴度以母老为请得易连州,入为主客郎中。复作《游元都诗》,以诋权近,俄分司东都,迁宾客。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禹锡少工文章,恃才而废。老年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节尤精,白居易推为诗豪,尝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禹锡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晚与白居易为诗友,号刘白。虽诗文似少不及,然能抗衡二人间,信天下之奇才也。
陈氏曰:集本四十卷,逸其十卷。常山宋次道裒辑其遗文,得诗四百七篇,杂文二十二篇,为外集。然未必皆十卷所逸也。
梦得自言,吾友柳议曹尝谓吾文隽而膏味无穷,炙而愈出也。后村刘氏曰:梦得诗雄浑老苍,沈著痛快,小家数不能及。绝句尤工。又曰:梦得历德、顺、宪、穆、敬、文武七朝,其诗尤多感慨,惟在人虽晚达,于树比冬青。之句,差闲婉答。乐天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亦足以见其精华。老而不竭。

《韦处厚集》七十卷
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处厚撰。刘禹锡序,略曰:按:公未为近臣以前,所著词赋赞论记述铭志皆文士之词也,以才丽为主。自入为学士,至宰相以往,所执笔皆经纶制置财成润色之词也,以识度为宗。观其发德音福生人,沛然如时雨,褒元老论功臣,穆然如景风命相之册,和而庄命将之诰昭,而毅荐贤能,其气似孔文举论经学,其博似刘子骏发十难,以摧言利者,其辩似管夷吾。

《裴晋公集》二卷
陈氏曰:唐宰相裴度中立撰。

《李观文编》三卷,《外集》二卷
晁氏曰:唐李观,元宾也,华之从子。贞元八年进士,中宏词科,终太子校书郎。观为文不袭前人,时谓与韩愈相上下。议者以观文未及愈老不休,故擅名陆希声。大顺中,编观文,为之序,以为观尚辞,故辞胜理,愈尚质,故理胜辞。虽愈穷老,终不能如观之辞。观后愈死,亦不能逮愈之质云。其后蜀人赵,昂又得其《安边书》《晁错论》一十四首,为后集二卷。顷年予从父詹事公掌诰命,尝以四之日为四日,不学者鬨然以为非。今观集中亦云尔,乃知本于此。
陈氏曰:元宾与韩退之贞元八年同年进士,明年试博学宏词,观中其科,而愈不在选。颜子不贰过,论其年所试文也。又一年,观年二十九而卒。愈为之志铭,使观不死,岂可量哉!

《欧阳集》十卷
晁氏曰:唐欧阳詹行周也,泉州人。终国子四门助教闽。人不肯北官,及常衮为观察使,兴学劝士。举进士,自詹始与韩愈、李观、李绛贞元八年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云。此集李贻孙纂韩退之作,詹哀辞称詹甚美,大意谓詹觅举京师,将以为父母荣也。又云其德行,信于朋友。而唐小说载詹惑太原一妓,为赋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之诗,卒为之死。今集中亦载焉。若然则詹之志,岂在其父母哉?有德行者乃尔耶。
陈氏曰:詹亦韩愈同年进士,考其集中,各有《明水赋》。詹亦蚤死,愈为之哀,辞尤拳拳焉。李翱作传,而李集不载其序,福唐廉使李贻孙所为也。詹之为人,有哀辞可信已。黄璞何人?斯乃有太原一妓。之谤好事者,喜传之,不信愈而信璞,异哉!高城不可见之句,乐府此类多矣。不得以为实也。

《吕衡州集》十卷
晁氏曰:唐吕温,和叔也,一字化光,河中人。贞元十四年进士,以善韦执谊王叔文起家,再命左拾遗,同张荐使吐蕃。元和初,使还,累迁知御史杂事,再贬道州刺史,徙衡州温。从梁肃为文章,规摹左氏,藻赡精富,流辈推尚刘禹锡,为编次其文,序之云:古之为书,先立言,而后体物。贾生之书,首《过秦》而荀卿亦后其赋,故断自人文化成论。至诸葛武侯庙记为上篇。今集先赋诗,后杂文,非禹锡本也。陈氏曰:温本善,韦王偶使绝域,得免,在八司马之数,而终以好刻败。与窦群羊士谔昵比倾,诬宰相李吉甫,谪死,屦校不惩,至于灭耳。此所以为小人欤?

《李文公集》十八卷
晁氏曰:唐李翱,习之也,凉武昭王之后。贞元十四年进士,调校书郎,知制诰,会昌初终山南东道节度使。翱性峭鲠,论议无所屈,仕不得显官,怫郁无所发。从韩愈为文,词致浑厚,见推当时。集皆杂文,无歌诗。前有苏舜钦序,云唐之文章称韩柳翱文,虽词不逮韩,而理过于柳。
陈氏曰:蜀本分二十卷,集中无诗,独有戏赠一篇,拙甚,非其作也。习之为文,源委于退之,但才气不
能及耳。
石林叶氏曰:李习之文辞高古,几可追配韩退之。然不长于作诗,故集中无传。今惟《传灯录》载其《赠药山僧》一篇,云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欲问西来意,云在青天水在瓶。气格与其文全不相类。韩退之《远游联句》,亦记其一联,云前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终篇不再见,或云退之以其不工,却之使不复与也。

白乐天《长庆集》七十一卷
晁氏曰:唐白居易,乐天也,《唐史》云太原人。居易诗中自序生于郑州荥阳。贞元十七年进士,中拔萃科元和初制策一等,调盩厔尉,入翰林为学士。太和初,迁刑部侍郎。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当时士人争传。《鸡林贾国相率篇》易一金与元微之酬唱,故号元白。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在杭州,自类诗槁分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前集五十卷,有元稹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纪。又有续后集五卷,今亡三卷。予尝谓乐天进退以义,风流高矣。与刘禹锡游,人谓之刘白,而不陷入司马党中。与元稹游,人谓之元白,而不陷北司党中。又与杨虞卿为姻家,而不陷牛李党中。呜呼!叔
世有如斯人之彷佛者乎?独集后载《闻李崖州贬二绝句》,其言浅俗,似幸其祸败者。余固疑非乐天之语,及以编年书考之,崖州贬时,乐天殁将踰年。或曰浮屠某作也。
陈氏曰:《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时会昌五年也,墓志乃云集前后七十卷,当时预为志时,未有《续后集》。今本七十一卷,苏本、蜀本编次亦不同,又有《外集》一卷,往往皆非乐天自记之旧矣。《年谱》维扬李璜德卲所作,楼大防参政得之,以遗吴郡守李伯珍,谏议刻之。余尝病其疏略牴牾,且号为年谱,而不系年,乃别为新谱,刊附集首。

《白集年谱》一卷
陈氏曰:知忠州汉嘉何友谅以居易旧治既刊,其文集又作年谱刊之集首。始余为谱,既成,妹夫王栐叔永守忠录寄之,则忠已有此谱,视余谱详略互见,亦各有发明。其辨李崖州三绝,非乐天作,及载晁子止之语,谓与杨虞卿为姻家,与牛僧孺为师生,而不陷牛李党中。与余暗合,因并存之。详见新谱末章。
颍滨苏氏曰:士虽不遇,如乐天入为从官,以谏诤显,出为牧守,以循良,称归老泉石,忧患不及其身,而文词足以名世,可以老死无憾矣! 又曰:乐天每闲,冷衰病发,于咏叹辄以公卿投荒僇死不获其终者,自解予亦鄙之至,其闻文饶谪朱厓三绝,句刻覈尤甚,乐天虽陋,盖不至此。盖乐天之徒,浅陋不学者附益之耳。
诗史沈存中谓乐天诗不必皆好,然识趣可尚章。
子厚谓不然,云乐天识趣最浅狭,谓诗中言甘露之事,几如幸祸。乐天为王涯所谗,谪江州司马,其诗谓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住时。虽私雠可快,然朝廷当此不幸,臣子不当形之歌咏。东坡谓乐天岂幸,人之祸者,盖悲之也。晁氏法藏碎金曰:白氏集中颇有遣怀之作,故达道之人率多爱之,余友李公维录出其诗,名曰《养恬集》。余亦如之,名曰《助道》。其辞语出于经教法门,用此弥缝其阙,而直捷晓悟于人也。
平园周氏曰:香山诗语平易,文体清驶,疑若信手而成者,间观遗槁,则窜定甚多。
朱子语录曰:乐天多说其清高,其实爱官职。诗中凡及富贵处,都说得口津津地涎出。

元稹《长庆集》六十卷,《外集》一卷
晁氏曰:唐元稹,微之也,河南人。擢明经书判入等,授校书郎。元和初举制科对策第一,拜左拾遗。在江陵与监军崔潭峻善,潭峻以稹歌诗奏御,穆宗赏悦,除祠部郎中,知制诰。未几,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长庆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稹为文长,于诗与白居易齐名,号元和体,往往播乐府。穆宗在东宫,妃嫔近习皆诵之,宫中呼元才子。及知制诰,变诏书,体务纯厚明切,盛传一时。有《长庆集》百卷,今亡其四十卷,又有《外集》一卷,诗五十二篇,皆宫体也。
陈氏曰:《中兴目录》止四十八卷,又有逸诗二卷,稹尝自汇其诗为十体,其末为艳诗,晕眉约鬓,匹配色泽,剧妇人之怪艳者。今世所传《李娃》《莺莺》《梦游春古决绝句》《赠双文示杨琼诸诗》皆不见于六十卷中,意馆中所谓逸诗者,即其艳体者耶。稹初与白乐天齐名,文章相上下,出处亦不相悖。晚而欲速,比依奄宦,得相,卒为小人之归。而居易始终全
节。呜呼!为士者可以监矣!

《戴叔伦述槁》十卷,《外诗》一卷,《书状》一卷
晁氏曰:唐戴叔伦,幼公也,润州人。为人温雅善举止,中进士第,累迁容管经略使,政治称最,德宗赐《中和诗》,世以为荣。代还请为道士,未几,卒。集有马总序,或题曰《会录》《唐史》但云师事萧颖士,初不称其能诗,以时人少其诗骨气绵弱故也。

《符载集》十四卷
晁氏曰:唐符载,字厚之,岐襄人。幼有宏达之志,隐居庐山,聚书万卷,不为章句学。贞元中,李巽江西观察,荐其才,授奉礼郎,为南昌军副使,继辟西川韦皋掌书记,泽潞郤士美参谋,历协律郎监察御史。元和中卒。段文昌为墓志,附于后。集皆杂文,末篇有数诗而已。集前有崔郡王湘《送符处士归觐序》,皆云载蜀人,以比司马王杨云。

《张登集》六卷
晁氏曰:唐张登性刚洁介特,始以巾褐就辟,历卫佐廷尉平监察御史,贞元中,改河南府士曹掾,迁殿中侍御史,漳州刺史,居七年,坐公累,受敕吏议侵诬,感疾卒。权德舆为之序,甚详。以公干景阳比之国史补,亦称登长于小赋,气宏而密间,不容发有织成隐起结䌽蹙金之状,其旧集诗赋之外,书启序述志记铭诔合一百二十二篇,今存者才六十馀首。

《樊宗师集》一卷,《绛守园池记注》一卷
陈氏曰:唐谏议大夫南阳樊宗师绍述撰。韩文公为墓志,称魁纪公三十卷,樊子三十卷,诗文千馀篇。今所存才数篇耳。读之殆不可句有。王晟者,天圣中为绛,倅取其园池,记章解而句释之,犹有不尽通者。孔子曰:辞达而已矣。为文而晦涩若此,其湮没弗传宜哉?
陈氏曰:《国史补》云元和之后,文章则学奇于韩愈,学涩于樊宗师。退之作《樊墓志》,称其为文,不剽袭。观《绛守居园池记》,诚亦太奇涩矣。本朝王晟、刘忱皆为之注解,如瑶翻碧潋嵬眼澒耳等语,皆前人所未道也。欧阳公跋绛守居,偶来登览,周四隅异哉。樊子怪可吁心,欲独去无古初穷荒探幽,入有无一语,诘曲百盘,纡孰云己出,不剽袭句断,欲学盘庚书。
后山陈氏曰:欧阳公谓退之为樊宗师墓志,便似樊文其始出于司马子长,子长为长卿传,如其文惟其过之,故兼之也。

《皇甫持正集》六卷
晁氏曰:唐皇甫湜,持正也,睦州人。元和元年进士,仕至工部郎中。裴度辟东都判官,度修福先寺,求碑文于白居易,湜怒曰:近舍湜而远徵居易,请从此辞!度谢之,湜即酣饮,援笔立就。度赠车马,缯䌽甚厚,湜怒曰:吾自为顾况集序,未尝许人。今碑字三千一字,三缣何遇我薄耶?度笑曰:不羁之才也。从而酬之。今集杂文三十八篇而已,况集序在,而碑已亡矣。
陈氏曰:湜轻傲不羁,非裴公钜德殆不能容之矣。今集才至数十篇,碑不复存,意其多所亡逸,然湜之矜负如此,固不苟为人作,而人亦未必敢求之也。
容斋洪氏随笔曰:皇甫湜、李翱虽为韩门弟子,而皆不能诗。浯溪石间有湜一诗,为元结而作,其辞云: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然长于指叙,约洁多馀态。心语适相应,出句多分外。于诸作者间,拔戟成一队中。行虽富剧粹美君可盖。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退之全而神,上与千载对。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文于一气间,为物莫与大。先王路不荒,岂不仰吾辈?石屏立衙衙,溪口扬素濑。我思何人知徙,倚如有待味。此诗乃论文人文章尔,风格殊无可悉也。

《沈亚之集》十卷
晁氏曰:唐沈亚之,字下贤,长安人。元和十年进士。泾原李汇掌书记,为秘书省正字,长庆初,补乐阳尉,四年,为福建都团练副使。事徐晦后,累迁殿中丞御史内供奉,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为判官,耆罢亚之,贬南康尉,后终郢州掾。亚之以文词,得名狂躁,贪冒辅其为恶,故及于贬。常游韩愈门,李贺、杜牧、李商隐俱有拟下贤诗,亦当时名辈所称许云。此本之后,有景文宋公题字,称得之。于端明李学士编次无伦,盖唐本也。予颇爱其能造语,然其本极舛误,颇正是之,且裒其遗阙者数篇,及贺、牧、商隐三诗附于后。

《孟东野集》十卷
陈氏曰:唐溧阳尉武康孟郊东野撰。集惟末卷,有书二篇,赞一篇,馀皆诗也。郊贞元十二年进士。

杜牧樊川集二十卷外集一卷
晁氏曰:唐杜牧,牧之也,京兆人。太和二年进士,复举制科会昌中以考功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牧善属文,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为诗情致豪迈,人号小杜,以别甫云。临终自为墓志,悉焚所为文。其甥裴廷翰辑其槁编,次其文后序。樊川,盖杜氏所居,外集皆诗也。
陈氏曰:牧佑之孙在天台录集外诗一篇,别见诗集类,未知是否牧才高,俊迈不羁,其诗豪而艳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也。
后村刘氏曰:杜牧、许浑同时,然诗各自为体。牧于唐律中常寓拗峭,以矫时弊;浑则不然,如荆树有花兄弟乐,橘林无实子孙忙。之类,律切丽密或过牧,而抑扬顿挫不及也。二人诗不著姓名,亦可辨。樊川有《续别集》三卷,十之八九皆浑诗。牧佳句自多,不必又取他人诗益之。若丁卯集割去许多杰作,则浑诗无一篇可传矣。牧仕宦不至,《南海别集》乃存,南海府罢之作,甚可笑。

李商隐《樊南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又《文集》八卷
晁氏曰:唐李商隐,义山也。陇西人,开成二年进士。令狐楚奏为集贤校,理楚出汴,滑兴元皆表幕府,尝补太学博士。初为文瑰迈奇古,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旨意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无俦者。今《樊南甲乙集》皆四六自为序。即所谓繁缛者,又有古赋及文共三卷,辞旨恢谲,宋景文序传中称诡怪,则商隐盖以此诗五卷,清新纤绝,故旧史称其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云。
陈氏曰:商隐,令狐楚客。后从王茂元、郑亚辟二人,皆李德裕所善。坐此为令狐绹所憾,竟坎壈以终。《甲乙集》皆表章启牒,四六之文,既不得志,于时历佐藩府,又依卢弘正、柳仲郢故,其所作应用若此之多。商隐本为古文,令狐楚长于章奏,遂以授。商隐所作,当时以为工,以近四六校之,未见其工也。《谈苑》: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
石林叶氏曰:唐人学老杜,惟李商隐一人而已。虽未尽造其妙,然精密华丽,亦自得其彷佛。故国初钱文僖与杨大年、刘中山皆倾心师尊,以为过老杜。一时翕然从之,好事者次为《西昆集》,所谓昆体者也。至欧阳文忠公,始力排之。然宋莒公兄弟虽尊老杜,终不废商隐。虽王荆公亦与之,尝为蔡天启言学诗者,未可遽学老杜,当先学商隐。未有不能为商隐,而能为老杜者,故公诗晚年亦微乐于华巧,其所好者然也。

《玉溪生集》二卷
陈氏曰:李商隐自号此集,即前卷中赋及杂著也。

《会昌一品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
晁氏曰:唐李德裕,文饶也。赵郡人,宰相吉甫之子。少力于学,既冠卓荦,有大节,不喜与诸生试有司。宪宗时以荫补校书郎,穆宗初擢翰林学士,号令大典,皆出其手,进中书舍人,召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会昌初,复秉政平泽潞策功,拜太尉,封卫公。大中贬崖州司户参军,三年卒。德裕性孤峭,明辨,有风采,善为文章。虽在大位,手不去书。谋议援古,衮衮可喜,为武宗所知常。以经纶天下为己任,时王室几中兴焉。《一品集》郑要为之序,皆会昌制诰表状外内册赞碑序文也。赋诗四首,穷愁志,乃崖州所撰,姑臧集题,段全纬纂上四卷,亦制诰,第五乃戛黠斯朝贡传,与八诗别集,乃裒合《古赋平泉诗集》,外杂著又有《古赋》一卷,载《金松》等四赋。陈氏曰:《一品集》者,皆会昌在相位制诰、诏册、表疏之类也。《别集》诗赋杂著,《外集》则穷愁志也。德裕自穆宗时已掌内外制,累践方镇,遂相文宗。平生著述讵止此。此外有《姑臧集》四卷,而已其不传于世者,亦多矣。穷愁志晚年,迁谪后所作,凡四十九篇。其论精深,其辞峻洁,犹可见其英伟之气。《周秦行纪》一篇,奇章,怨家所为而文饶,遂信之耳。

《李卫公备全集》五十卷,《年谱》一卷,《摭遗》一卷
陈氏曰:此《永嘉集》及蜀本三十四卷之外,有姑臧集五卷,献替记辨谤略等诸书,其十一卷。知镇江府江阴耿秉直之所辑,并考次为年谱,摭遗姑臧集者,兵部员外郎段令纬所集,前四卷皆西掖北门制草,末卷惟黠戛斯朝贡图。及歌诗数篇,其曰姑臧未详,卫公三为浙西,出入十年,皆治。京口故秉直刻其集,若永嘉,则其事颇异。郡故有海神庙,本城北隅丛祠,元祐中太守范峋梦其神自言姓李唐。武宗时宰相南迁,以殁寤而意其为德裕。访得其祠,遂作新庙,且列上其事,自是日盛赐庙额开王爵。然卫公平生于温,盖邈乎不相及也。殊有不可晓者。

平泉杂文一卷
陈氏曰:即别集第九卷,第十卷,平泉山居所作诗赋记也。

《林藻集》一卷
陈氏曰:唐岭南节度副使林藻纬乾撰。贞元七年进士。《试珠还合浦赋》叙珠去来之意,人谓之神助。

《林蕴集》一卷
陈氏曰:唐邵州刺史林蕴复梦撰。藻之弟也,见《儒学传》。蕴父披苏州别驾,有子九人,世号九牧。林氏其族,至今衣冠诗礼。以蕴所为父墓碑考之,其八子为刺史、司马,其一号处士,而披之。父为饶阳郡守,祖为瀛州刺史,盖亦盛矣。

孙樵《经纬集》三卷
晁氏曰:唐孙樵,字隐之,大中九年进士。广明初黄巢犯阙,赴岐陇授职方员外,时诏书曰:行在三绝。以常侍李骘有曾闵之行,前进士司空图有巢由之风,樵有杨马之风。遂辑所著名《经纬集》
陈氏曰:其文自为序,凡三十五篇,盖其删择之馀也。东坡尝曰:学韩愈而不至者,为皇甫湜,学湜而不至者,为孙樵。

《陈黯文集》三卷
晁氏曰:唐《四库书目》《绮庄集》十卷,今所馀止四卷,诗三十二,启状四十四而已,惜其散落太半。其本乃南唐故物,纸墨甚精,后题曰:升平四年重题。其印文云:建邺文房本。内密字皆缺,其画而超,字不缺,盖昊时所缮写也。其诗如《置酒扬州送人》皆不凡,而乐府格调尤高。然《史逸其行事诗》中亦有不可考,独启事内有《白韦崔三相公状》,白乃敏中,崔乃元式,韦乃琮也,三人同相于宣宗初。载其末云限守藩服,则知绮庄时已任刺史矣。

《李甘文集》一卷
陈氏曰:唐侍御史李甘和鼎撰。甘欲坏郑注,麻坐贬死,杜牧所为赋诗者也。

《薛逢四六集》一卷
陈氏曰:唐秘书监河东薛逢陶臣撰。

《郑畋集》五卷
晁氏曰:唐郑畋台文也,荥阳人。会昌一年进士。书判入等授校书郎,调渭南尉知制诰,中书舍人。乾符四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年召复秉政至成都,以疾不拜,终太子少保。槁草皆《乾符堂判敕》,语云又名《敕语唐判集》,凡一卷。

《陈陶集》二卷
晁氏曰:唐陈陶嵩伯也,鄱阳人。大中时隐洪州西山,自号三教布衣云。《江南野史》有传。

皮日休《文薮》十卷
晁氏曰:唐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隐鹿门山,自号醉吟先生。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咸通八年登进士第,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乾符丧乱,东出关为毗陵副使。陷巢贼中,贼遣为谶文,疑其讥已,遂害之。集乃咸通丙戌年居州里所编,自序云:发箧次类文,槁繁如薮泽,因以名之。凡二百篇。陈氏曰:黄巢之难,日休陷贼中,为果头三屈,律之谶,贼疑讥己发拳,遂见害。陆游笔记以皮光业碑辩,其不然。

陆龟蒙《笠泽丛书》四卷
晁氏曰:唐陆龟蒙,鲁望也,苏州人。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一不中,从张搏为苏湖从事,居松江甫里,以文章自怡。少工歌诗,其体裁不一卒,造乎平淡而已。自号江湖散人,或号甫里先生。皆为之传,《新史》多取之,而独不云工歌诗。笠泽者,松江地名也。其集自序云:自乾符六年春,卧病笠泽,时亦隐几著书,诗赋铭记往往杂丛,混而录之,故曰《丛书》。今按其集,歌诗为多,又比它文最工。《新史》疏漏如此。
陈氏曰:《丛书》为甲乙丙丁,诗文杂编。政和中朱衮刊之吴江,末有四赋,用蜀本增入。蜀本七卷,郫人樊开所序。龟蒙自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湖散人,与皮日休善,有《松陵唱和集》,皆不在《文薮丛书》中。

《文泉子》十卷
陈氏曰:唐中书舍人,长沙刘蜕复愚撰。自为序云:覃以九流之旨,配以不竭之义,曰《泉有文冢铭》,甚奇。蜕大中四年进士,其为西掖在咸通时。

司空图《一鸣集》三十卷
晁氏曰:唐司空图,表圣也,河中人。咸通十二年王凝下及第。黄巢陷长安,僖宗次凤翱,召拜知制诰,中书舍人。朱温将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赴,闻哀帝遇弑,不食而卒。图居中条山,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集自为序,以《濯缨亭一鸣》窗名其集,子荷别为集后记。最长于诗,其论诗有曰:梅止于酸,而盐止于咸,味常在于酸咸之外。谓其诗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之句为得之。人以其言为然。
陈氏曰:图见《卓行传》,唐末高人胜士也。蜀本但有
杂著,无诗,自有诗十卷别行,诗格尤非晚唐诸子所可望。其论诗酸咸之喻,东坡以为名言。
容斋洪氏随笔曰:东坡称司空表圣诗文高雅,有承平之遗风,盖尝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又云:表圣论其诗,以为得味外味。如绿树连村暗,黄花入梦稀。此句最善。又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吾尝独入白鹤观,松阴满地,不见一人,惟闻棋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俭有僧态。予读表圣《一鸣集》,有《与李生论诗》一书,乃正坡公所言者。其馀五言句云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雨微吟足思,花落梦无憀。坡暖冬生笋松凉夏健人,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夜短猿悲减,风和鹊喜灵。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饥。客来当意惬,花发遇歌成。七言句:云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初。晴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皆可称也。

《程晏集》一卷
晁氏曰:唐程晏,字晏然,乾宁二年进士。集皆杂文。

《孙合文纂》一卷
晁氏曰:唐孙合,字希韩,四明人,乾宁四年进士。好荀杨孟之书,纂韩愈,为校书郎,河南府文学,旧四十卷。〈按:此条疑有误字〉

朱抃《致理书》十卷
晁氏曰:唐朱抃也,襄阳人。以三史举为门令,乾宁中,方士许岩士得幸禁中,言抃有经济才。帝幸石门,召对,即拜谏议大夫平章事。

罗隐《甲乙集》十卷,《谗书》五卷
晁氏曰:杭越罗隐,字昭谏,馀杭人。唐乾符中举进士,不第,从事诸镇,皆无合久之而归。钱镠辟掌书记,历节度、判官、副使、奏授司勋郎中,梁祖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卒。隐少聪敏,作诗著文,以讥刺为主。自号江东生。其集皆自为序,又有《吴越掌记集》一卷,隐掌钱镠记室所著表启也。
陈氏曰:《甲乙集》皆诗,《后集》五卷,有律赋数首,《湘南集者》,长沙幕中应用之文也。隐又有《淮海寓言》《谗书》等,求之未获。

《沈颜聱书》十卷
晁氏曰:伪吴沈颜,字可铸,传师之孙。天复初进士,为校书郎。属乱离,奔湖南,避巡官,吴国建,为淮南巡官礼仪,使兵部郎中,知制诰翰林学士。顺义中卒。颜少有词藻,琴棋皆臻妙。场中语曰:下水船言,为文敏速,无不载也。性闲淡,不乐世利,尝疾当时文章浮靡,仿古著书百篇,取元次山聱叟之说,附己志,而名书,其自序云:自孟轲以后千馀年,经百千儒者,咸未有闻焉。天厌其极,付在鄙子。其誇诞如此。
陈氏曰:颜传师之孙,其文骫骳,而自序之语极其矜负。

《凤策联华》三卷
陈氏曰:唐虞部郎中,淮南从事,秋浦顾云垂象撰。多以拟古为题,盖行卷之文也。云咸通十五年进士。

《李后主集》十卷
晁氏曰:为唐主李煜,重光也。少聪悟,喜读书属文,工书画,知音律。建隆三年嗣伪位,开宝八年王师克金陵,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终。陇西郡公《赠吴王江邻几杂志》云:为秦王廷美所毒而卒。

《韩熙载文集》五卷
晁氏曰:伪唐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后唐同光中进士,南奔江淮。李昪建国,用为秘书郎,使与其子璟游。璟嗣位,为虞部员,外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知制诰。顷之,请诛。陈觉黜和州司马,复召中书舍人,累迁兵部尚书。第宅华侈,妓乐四十馀人,不加检束。时人比徐之才,璟屡欲倚以为相用是,不果。后左授右庶子分司,乃尽斥群妓,单车引道,留为秘书监。俄复位,已而其去妓皆还。熙载天才俊敏,工隶书及画声,名冠一时。自朱元叛后,煜犹疑北人,多因事诛之。熙载愈益淫纵,然喜延誉后进如舒雅等,后多知名。谥曰文。

《孙晟文集》三卷
晁氏曰:南唐孙晟,字凤,密川人。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少为道士,常画贾岛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后乃儒服,谒唐庄宗于镇州,庄宗以为著作佐郎。天成中,奔于吴,李昪父子用之为相。周世宗征淮,璟惧,遣晟奉表求和。世宗召问江南事,不对,杀之。璟闻,赠鲁国公。

潘佑《荥阳集》十卷
晁氏曰:伪唐潘佑,金陵人。韩熙载荐于璟,授秘书,正字直崇文馆。煜时为虞部员外,史馆修撰,知制诰,中书舍人。佑性贞介,文章赡逸,尤长议论。坐言
事悖慢下狱,自刭死。人颇言张洎谮之。

成彦雄《梅顶集》一卷
晁氏曰:南唐成彦雄,江南进士,有刘铉序。

《徐常侍集》三十卷
晁氏曰:南唐徐铉,字鼎臣,广陵人,仕杨溥,为秘书郎,直宣徽北院掌文翰。李昪时,知制诰。煜每累迁翰林学士。归朝为直学士院给事,中散骑常侍。淳化初坐累,黜静难军司马铉。初至京师,见御毛,褐者辄……〈阙〉之,邠苦寒,竟以冷气入腹而卒。铉幼能属文,尤精小学,文思敏速,凡所撰述,常不喜预作。有欲从其求文者,必戒,临事即来请,往往执笔立就,未常沈思。尝曰: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


陈氏曰:其二十卷,仕江南所作。馀十卷,归朝后所作也。所撰《国主李煜墓铭》,微婉有体,文鉴取之。

《田霖四六集》一卷
晁氏曰:南唐田霖撰。

孙光宪《巩湖编》三卷
晁氏曰:荆南孙光宪,字孟文,陵州人。王衍降唐,避地荆南,从诲辟掌书记,历检校秘书监,御史大夫。王师收阆州,光献劝其主献三州地。乾德中终黄州刺史。自号葆光子。

《扈载集》十卷
晁氏曰:后周翰林学士,范阳扈载仲熙撰。少俊早达,年二十六以死。其子蒙显于国朝。
别集二下〈宋一〉

《神宗皇帝御集》二百卷
晁氏曰:皇朝神宗皇帝撰,章惇等纂。绍圣初以元祐中所集,止九百四十三道,有旨命惇再加编次,至元符中书成,比元祐所编增多八千七百三十道,分《文辞》《政事》《边机》三门,言者仍以元祐之臣说以边机不宜泄露,掩没先帝盛美,于是编以赐群臣云。

《范鲁公集》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范质,字文素,大名人。后唐长兴中举进士,时和凝典贡举览质程文器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即以其数处质,举子谓之传衣钵。晋天福中,为翰林学士。周广顺初,拜相。太祖受禅,加兼侍中。乾德二年,始罢为太子太傅。卒年五十四,将终,戒其子旻勿请谥,勿刻墓碑。质力学彊记,好聚书,既登朝,犹手不释卷。《国史载》《示从子》《诗家书目序》《荐吕馀庆赵普表》三篇

《赵韩王集》三卷。
晁氏曰:宋朝赵普,字平则,蓟州人。其父迁洛阳占籍焉,乾德中代范质为平章事,太平兴国六年及端拱,初三入相,薨,封真定王,谥忠献。卒年七十一。普初无学术,太宗勉之,晚年颇该博。
陈氏曰:遗槁凡十卷,普开国元臣,不以文著,而《彗星》《班师》二疏,天下至今传诵。末有刘昌言所撰行状,按《馆阁书目》,惟有奏议一卷。今麻沙书坊刊本奏议,止数篇,馀者表状之属。
巽岩李氏遗槁序曰:王禹偁尝赋诗哭普,谓其章疏与夏训商谟相表里。《本传》独载普谏《伐幽州辞》,多删润。每恨弗见其全网,罗搜索久,乃得普遗文,而幽州之奏咸在。后有《论星变》《荐张齐贤》二奏,其言谆谆,要本于仁。呜呼!贤矣!禹偁褒赞谅不为私,而史官简编,诚可叹息。乃次第其遗文,以传于世。其《四六表状》往往见于称集,盖禹偁代作也。虽禹偁代作,必普之心声云耳,因弗敢弃,顾草疏决不止此,当博求而附益之。

《柳仲涂集》一卷
晁氏曰:宋朝柳开,字仲涂,大名人。开宝六年进士。太平兴国中上书,愿备边用换,崇仪使知宁边军,徙全桂二州,贬复州团练副使。居久之复官,历环邠曹邢代忻沧五州。咸平四年终。如京使开幼奇警有胆气,学必宗经,慕韩愈、柳宗元为文,因名肩愈,字绍先。既而易今名字,自以为能开圣道之涂也。集乃门人张景所编,欧公尝推本朝古文自仲涂始。
陈氏曰:仲涂历知常润州,以殿中侍御史换崇仪使,又历八郡以卒。门人张景为行状集、序集,凡十五卷,本朝为古文自开始。然其体艰涩,为人慷慨,喜功名急义,史亦称其傲很彊愎云。

《张晦之集》二十卷
晁氏曰:宋朝张景,字晦之。师事柳开,学为古文,名震一时。卒官至廷评,年四十九。集有文百九十三首,禹偁所编,并为之序。

《穆参军集》三卷
陈氏曰:泰州司法参军东平穆脩伯长撰。脩祥符二年经明行脩进士,仕不遇,困穷以死。师事陈抟传其易学,以授李之才,之才传邵雍,而尹洙兄弟亦从之学古文。且传其春秋学,或曰《太极图》亦脩
所传于陈抟种放者,今其遗文传世者,仅如此。门人祖无择为之序。
水心叶氏曰:柳开、穆脩、张景、刘牧,当时号能古文。今文鉴所存《来贤亭记》〈柳〉《河南尉厅壁记》〈张〉《法相院钟记静胜亭记》〈穆〉《待月亭记》〈刘〉诸篇,可见时以偶俪工巧为尚,而我以断散拙鄙为高。目齐梁以来,言古文者无不如此。韩愈之备尽时体,抑不自名。李翱、皇甫湜往往不能知,而况孟郊、张籍乎?古人文字,固极天下之巧丽矣,彼怪迂钝朴用功不深,才得其腐败粗涩而已。

《胡周父文集》十卷
晁氏曰:宋朝胡旦,字周父,渤海人。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第一人,知海州。上《河平颂先是卢多逊赵普罢颂》有逆逊投荒奸普屏外之句,太宗怒,贬商州团练副使。上《平燕八议》,召复,官再迁知制诰,翟马周上封事。斥时政语连旦,谪防州团练副使。复召知制诰。《草王继恩制》词溢美,流浔州。景德初以目病,致仕终秘书监。为人隽辩强敏,少有大志,力学以赡博。闻雍熙淳化,间奏御之文,为时推赏。晚节黩货,多干扰州县持吏短长,时论薄之。

《张师黯集》五十卷
晁氏曰:宋朝张洎,字师黯,滁州人。仕李煜知制诰,中书舍人,归朝为史官修撰,翰林学士。淳化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洎风神洒落,文辞清丽,通释氏学,然性险陂而谄,附集有吴淑序,其子安期所编,咸平五年上之。

王元之《小畜集》三十卷
晁氏曰:王禹偁字元之,钜野人。家微贱,九岁能为歌诗,毕士安见而异之。及长,善属文。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端拱初试文,擢右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辨徐铉罪,忤旨,贬商州团练副使。久之,复召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孝章皇后崩,梓宫迁主第。禹偁谓后尝母仪天下。当用旧典以谤讪,左迁知滁州。真宗即位,复召掌制诰,修《太宗实录》,坐语涉轻诬,出守黄州,徙蕲州,卒年四十八。元之词学敏赡,独步一时,锋气俊厉,极谈世事,臧否人物,以直道自任,故屡被摈斥,喜称奖后进,当时名士多出其门下。集自为序。
陈氏曰:元之文自为之序,略曰:阅平生所为文,类而第之,得三十卷。将名其集,以易筮之遇乾之小畜象,曰君子以懿文德未能行,其施但可懿文而已。外集者,其曾孙汾裒辑遗文,得三百四十首,又有承明集十卷,奏议集三卷,未见。
水心叶氏曰:王禹偁文简雅古淡,由上三朝未有及者,而不甚为学者所称,盖无师友议论故也。竹溪林氏曰:王元之又在尹穆之前,虽未能尽去五代浮靡之习,而意已务实,但未得典则之正。

《宋文安集》一百卷
晁氏曰:宋朝宋白字素臣,开封人,年十二属文。建隆二年进士,调嘉州玉津令。从太宗平晋,献颂,上嘉之,累擢翰林学士。祥符中卒。谥文安。白之文颇浮丽而理致,或不工典,贡举取王禹偁、田锡、胡旦,时称得人,又名广平集。

田表圣《咸平集》五十卷
晁氏曰:宋朝田锡字表圣,其先京兆人,唐末徙于蜀国。初与胡旦、何士宗齐名。中兴国三年进士第,历相台桐庐淮阳海陵四郡守,知制诰,终于谏议大夫。范仲淹、司马光读其书,皆称其直谅,苏轼亦以比贾谊云。
陈氏曰:首卷有奏议十二篇,即东坡所序。锡之子孙无显者。端平初,游侣为成都漕,奏言,朝廷方用。端拱咸平之旧纪元,而臣之部内乃有端拱咸平之直臣,宜褒表之,以示劝愿下。有司议谥博士徐清叟议谥曰:献翼今汉嘉田氏,子孙不知在亡,而文集板之在州者,亦燬于兵烬矣。东坡苏氏奏议序曰:呜呼!田公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吾是以知二宗之圣也。自太平兴国以来,至于咸平,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古之君子必忧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绝人之资,而治世无可畏之防。夫有绝人之资,必轻其臣,无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君子之所甚惧也。方汉文时,刑措不用,兵革不试,而贾谊之言:曰天下有可长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者。后世不以是少汉文,亦不以是甚贾谊。由此观之,君子之遇治世,而事明主法当如是也。谊虽不遇,而其所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虽谊尝建言,使诸侯王子孙各以次受分地,文帝未及用。历孝景至武帝,而主父偃举行之,汉室以安。今公之言,十未用五六也。安知来世不有若偃者举而行之欤?愿广其书于世,必有与公合
者。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

晁文元公《道院别集》十五卷,《法藏碎金录》十卷,《耄智馀言》三卷,《昭德新编》三卷,《理枢》一卷
晁氏曰:五世祖文元公也,讳〈阙〉字明,远澶州人。自父〈阙〉徙家彭门,幼从王禹偁学。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至道末擢右正言直史馆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加承旨眷礼优厚。天禧中,祈解近职,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居。六年,请老,以太子少保致仕,终少傅,年八十四。文元,谥也。国史云公乐易淳固,守道甚笃,虽贵势无所摧,屈尝言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人,以售进保全护,固如免发肤之伤。真宗数称其长者,杨亿谓其所作书,命得代言之体,李献臣亦言服膺坟典,耆年不倦。少遇异人,指导心要,不喜术数之说,疑文滞义,须质正后已。文章典赡,书法楷正,时辈推重。自唐以来,世掌诰命者,唯杨于陵及见其子晁氏继之。延誉后进,其门人如宋宣献、晏元献、李邯郸,皆世显人,集皆自有序。及李遵勖
后序,自经兵乱,六世图书焚弃无孑遗,《法藏碎金》世传最广,先得之于赵郡苏符;《昭德新编》,则得之于丹棱李焘道院;《集要》则得之于知阆州王辅;《耄智馀书》则得之于眉山程敦厚;《理枢》则得之于渑池眷中。

晁文元《道院集要》三卷
晁氏曰:宋朝王古编。其序云:文元晁公博观内书,不徒力行,复勤于撰述,以开导后学。其书曰《道院别集》,曰《自择增修百法》,曰《法藏碎金》,曰《随因纪述》,曰《耄智遗书》。余尝遍阅之,以为名理之妙,虽白乐天不逮也。辄删去重复,总集精粹,以便观览云。古元祐中侍从。
云龛李氏书后曰:晁公《道院集要》观之,始则简畅清远,如闻超世特立之士,希微之言,反复数十过,乃知深入理窟,开道后学,直而不迂,简而易行,非有道君子,莫能为也。

杨文公刀笔十卷
晁氏曰:宋朝杨亿,字大年,建州人。祖文逸尝梦一羽人,自称怀玉山人,觉而亿生,白毛被体,其长盈尺,踰月始堕。雍熙初,以才名闻。年才十一,召至阙下,得对面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宰臣等贺得神童。淳化中,奏《二京赋》,命试禁林,赐进士第。久之,直集贤院修《永熙实录》,独成五十六卷。真宗即位,累擢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祥符中,母病阳翟,谒告,不待报归省。俄自以疾丐,解官以太常少卿分司。病愈起,知汝州,复为学士。卒年四十七。亿天性颖悟,自幼迄老,不离翰墨。为文敏速,对客谈笑,挥毫无滞,博闻强记,于历代典章制度尤所该洽。时多取正,乐道人善,后进翕然宗之。然评品人物黑白太明、奸邪疾恶之故,屡被谗毁。真宗爱其材,特保持之,仅免焉。景祐中,王晦叔上其为寇相,请皇太子亲政疏草。仁宗嘉叹,特赠礼部尚书。谥曰文。《刀笔集》有陈诂序,凡三百六十三首。
陈氏曰:杨文公《武夷集》二十卷,《别集》十二卷,按本传所著《括苍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鳌》等集,及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馆阁书目》犹有一百四十六卷,今所有者,惟此而已。《武夷新集》者,亿初入翰苑,当景德丙午明年,条次十年,诗笔而序之。《别集者》,祥符五年避谗,佯狂归阳翟时所作也。《君可思赋》居其首,亦见本传馀书疏皆作。其弟倚酬、答倚,亦景德中进士。
《东斋记事》夏英公言:杨文公文如锦绣屏风,但无骨耳。
《古今诗话》: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为诗,皆宗李义山,号西昆体。后进效之多,窃取义山诗句。尝内宴优人,有为义山者,衣服败裂,告人曰:吾为诸馆职挦扯至此。闻者大噱。然《大年咏汉武诗》云: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待诏先生齿编贝,忍令乞米向长安。义山不能过也。
后村刘氏曰:欧阳公《答蔡君谟书》云:先朝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至今使人倾想。世谓公尤恶杨刘之作,而其言如此,岂公特恶其碑板奏疏磔裂古文为偶俪者,其诗之精工律切者,自不可废欤。

《种明逸集》六卷
晁氏曰:宋朝种放,字明逸,长安人,隐终南之豹林谷。咸平中,遣使召赴阙,授左司谏,累迁谏议大夫,给事中。祥符八年,终工部侍郎。放通经史,七岁能属文,不喜释氏,常裂佛书以制帷帐。著《嗣禹说》。在朝有所启奏,时无知者,杨亿讥其循默。真宗乃出其议十三篇,以示辅臣。晚年颇嗜酒,盛舆服。王嗣宗知京兆,尝条上其不法诏问状。不娶,无子,集乃侄孙说所编,范巽为之序,卷首载真宗诏书及御制诗十首。
陈氏曰:淳化中,有李介者,序之于九江,名《江南小
集》,凡二卷,《馆阁书目》别有正集十卷云,大略与此同。

张穆之《触鳞集》 卷
尚书郎知蔡州张肃穆之撰。济北晁无咎序,略曰:公之曾孙大方出公遗稿曰:《触鳞集》盖公为太宗御史时所上疏议,而触鳞所自名也,三复弥月凛乎直谅,多闻之益,如药石、如米谷,非无用而设者。其多至数十章,皆切当时之务,不可尽举。至其它诗文,皆清丽,有唐中叶以来才士之风,非若五季及国初文物,始复武夫粗鄙、田里朴陋者之作也。其相与切磋学问,见于酬唱者,翰林王黄州元之,黄州名世士,以直谏斥,久而召,于流辈少许可,独畏公,以为不可及。则公之为人可知矣。

《张乖崖集》十卷
晁氏曰:宋朝张咏,字复之,濮州人。太平兴国中进士,累擢至枢密直学士,御史中丞,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为文尚气,不可雕饰,自号乖崖公。钱易所撰墓志,李畋所纂语录,附于后。
陈氏曰:近时郭森卿宰崇阳刻此集,旧本十卷,今增广,并语录为十二卷。

刘中山《刀笔》二卷,《淝川集》四卷
晁氏曰:宋朝刘筠,字子仪,大名人。咸平元年进士,三迁右正言直史馆,以司谏知制诰,出知邓陈两州,召入翰林为学士。尝草丁谓、李迪,罢相,制既而又命草制,复留丁谓筠。不奉诏,遂出知庐州。再召,为学士。月馀以疾知颍州。三召入翰林,加承旨。未几,进户部龙图阁学士,再知庐州。为人不苟合,学问闳博,文章以理为宗,辞尚致密,尤工篇咏,能侔揣情状,音调凄丽,自景德以来,与杨亿以文章齐名,号为杨刘,天下宗之。《刀笔集》有黄鉴序。
陈氏曰:《刀笔》皆四六应用之文,筠与杨大年同时,号杨刘。诗号西昆体,有《册府应言集》十卷,《荣遇集》十二卷,表奏六卷,《淝川集》四卷,见《馆阁书目》

《滑稽集》四卷
陈氏曰:翰林学士吴越钱易希白撰。多谲讽之辞。淳化癸巳自序。

《拥旄集》五卷,《伊川集》三卷
陈氏曰:枢密使思公吴越钱惟演希圣撰。易倧之子惟演俶之子也。惟演文集甚多,此特其二集耳。出镇河阳河南时所作也。全集未见。

陈文惠公《愚丘集》 卷
陈氏曰:宋朝陈尧佐,字希元,阆州人。端拱初进士,累迁三司副使。修《永定实录》,擢知制诰,历韶庐寿洛,并同雍郑八州。景德四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以太子太师致仕,年八十二卒。号知馀子,谥文惠。尧佐属辞尚古,不牵世用,喜为二韵诗,词调清警隽永,集皆自有序。

《曾致尧文集》十卷
赠谏议大夫曾致尧撰。南丰之祖也。南丰作集,序曰:公所为书,号《仙凫羽翼》者三十卷,《西陲要纪》者十卷,《清边前要》五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为臣要纪》三卷,《四声韵》五卷,总一百七十八卷,皆刊行于世。今类次诗赋书奏一百二十三篇,又自为十卷,藏于家。方五代之际,儒学既摈,后生小子治术业于闾巷,又多浅近。是时公虽少,所学已皆治乱得失兴坏之理,其为文闳深隽美,而长于讽谕。今类次乐府已下是也。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纲纪大法矣。公于是更言当世之得失,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官执事之人,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故治未久洽。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而言,亦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公所言甚众,其在上前,及书亡者,盖不得而集。其或从或否,而后常可思者,与历官行事。庐陵欧阳修已铭公之碑特详焉,此故不论,论其未载者。

《凫绎先生集》十卷
颜太初淳之撰。东坡序略曰:昔吾先君适京师,与卿士大夫游,归以语轼,曰:自今以往,文章其日工,而道将散矣。士慕远而忽近,贵华而贱实,吾已见其兆矣。以鲁人凫绎先生之诗文十馀篇示轼,曰:小子识之,后十馀年天下无复为斯文者也。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其游谈以为高,校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其后二十馀年,先君既没,而其言存。士之为文者,莫不超然出于形器之表,微言高论,既以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也。轼是以悲于孔子之言,而怀先君之遗训,益求先生之文,而得之于其子复,乃录而藏之。
司马温公序略曰:太初常以为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誇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馀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翳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寖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搒,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于时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李仲方集》二十卷
晁氏曰:宋朝李维,字仲方。雍熙二年进士,景德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承旨,年七十一,维以文学进,至老手不释卷。能诗嗜酒,尝谓人曰:人生诗酒足,则尚何营哉?

《民士编》一十九卷
晁氏曰:宋朝陈充撰。充成都人,雍熙中擢甲科仕,至刑部郎中,知祥符六年贡举,卒年七十。词学典赡,性旷达,喜谈谑,澹于荣利,自号中庸子。民士云者,盖其未仕、已仕前后所著文也。尝以唐牛僧《孺善恶无馀论》为害教,著书反之,《国史》称焉。今集载其论两篇。

《孙汉公集》三十卷
晁氏曰:宋朝孙何,字汉公,蔡州人。淳化三年应进士,殿省俱中第一,四迁起居舍人,知制诰。性卞急,尝任京西东两浙转运使副,颇事苛察。幼笃学嗜古,为文宗经,与丁谓同为王元之所称,时谓之《孙丁集》,有丁谓序。

《丁晋公集》四卷
晁氏曰:宋朝丁谓,字公言,初字谓之,苏州人。淳化三年进士,官累迁知制诰,出知郓、亳、升三州。天禧四年,拜平章事,俄以户部罢。未几,复相封晋国公。乾兴中坐,擅改永定陵,贬崖州司户。更赦,徙道州。明道末以秘书监召还,卒于光州。幼聪敏书,经目辄记不忘,善为古文章,尤工诗。什憸巧噞诐世鲜。其俦大中祥符,初上欲封禅,未坚决谓,因言大计,有馀议,遂定当时所奏祥瑞事,皆谓及王钦若预焉。多喜图画博弈音律,吴人自陆宣公后,至谓始相本朝。熙宁以前议者,莫不指谓为奸邪之首。自王安石用事,颇称其《贤智云集》皆诗也。

《鲜于伯圭集》一卷
晁氏曰:宋朝鲜于怀,字伯圭,阆中人。文章为一时之冠。累举不第,尝作《揠愁词》,时人称之。李宗谔赠诗云:汉殿无人荐扬子,汉朝空诵《揠愁词》。后与宗谔同年第四人登科,赵普判秦州,辟为观察推官卒。

晏元献《临川集》三十卷,《紫微集》一卷
晁氏曰:宋朝晏殊,字同叔,临川人。景德二年,张知白荐,得召,赐同进士出身。再试文,擢秘书正字,为升王府记室,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宝元三年,拜平章事。四年,坐事,罢知颍州。历陈许雍,终以疾归,侍经席。卒性刚峻,幼孤,笃学,为文温纯应用,尤长于诗,抒情寓物,辞多旷达。当世贤士如范文正、欧文忠皆出其门。女适富郑公杨察世称其知人。集有两本,一本自作序。
陈氏曰:其五世孙大正为年谱一卷,言先元献尝自差次起儒馆,至学士,为《临川集》三十卷;起枢庭,至宰席,为《二府集》二十五卷。今按:本传有文集二百四十卷,《中兴书目》亦九十四卷,今所刊,止此尔。《临川集》有自序。

《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
晁氏曰:宋朝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人。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正。为学明经术跂,慕古人事业,慨然有康济之志,作文章尤以传道为任事。母至孝姑苏之范,皆疏属置义庄以赒给之天下。想闻其风采,贤士大夫以不获登门为耻,独梅尧臣尝著《碧云騢》以讥诋之云。陈氏曰:祥符八年进士。曰朱说者,即公也。幼孤,其母适朱氏,其为兖州推官,始复姓更名。又尺牍五卷,其家所传,在正集之外。东坡苏氏集序曰: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授尝试为之,而侥
倖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帅,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又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

《李复古集》一百卷
晁氏曰:宋朝李迪复古,濮州人,少从柳开学为古文。开尝谓其门人张景高弁曰:此公辅器也。景祐初,应进士,擢居第一,累迁翰林学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致仕,谥文定。

《孙文懿集》三十卷
晁氏曰:宋朝孙抃,字梦得,眉山人。六世祖长孺喜藏书,贮以楼蜀人,号书楼孙家。天圣中进士甲科,累迁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后参知政事。谥文懿。

《姚铉文集》二十卷
晁氏曰:宋朝姚铉,字宝臣,庐州合淝人。中进士甲科。文辞敏丽,淳化中直。《史馆应制赋赏花钓鱼诗》特被嘉赏,翌日,命中使,就第,赐白金褒奖之,累迁两浙转运使。铉隽爽尚气,薛映知杭州与之不协,中以危法除其名,卒年五十三。

《夏文庄集》一百卷
晁氏曰:宋朝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以父死王事,补官举贤良,除光禄丞,累擢知制诰。仁宗屡欲相之,为言者所攻而寝。初封英国公,后改封郑,谥文庄。贵显凡四十年,天资好学,自经史百氏、阴阳律历之书,无所不通。善为文章,尤长偶俪之语,朝廷大典策屡以属之。为诗巧丽,皆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之类。其集夏伯孙编次,有宋次道序。陈氏曰:竦父死王事,身中贤科,又为文辞,复多才术而不自爱,至甘心奸邪声伎之盛冠于承平,夫妇反目,阴慝彰播,皆可为世戒也。

《吕文靖试卷》一卷
陈氏曰:丞相许国文靖公寿春吕夷简坦夫撰。咸平二年,寿州应举。此其程文也,真本藏太史氏前。有《家状》,大略与今同。其所习曰《春秋》何论?大义何论?者,当是何晏论语也。其所问各十条,皆非深义,逐条所答才数句,或止一言,或直称未审。考官二人花书其上,并批通不又礼行于郊赋。建侯置守,孰优论其所习,又称杂文时务策,则不复存此。可以见国初场屋事体,文法简宽,士习纯茂,得人之盛,后世反不能及。文盛则实衰世变,盖可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