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百七十一卷目录

 汝宁府部汇考五
  汝宁府学校考〈书院附〉
  汝宁府户口考

职方典第四百七十一卷

汝宁府部汇考五

汝宁府学校考〈书院附〉

   《府志》本府
汝宁府儒学 旧在府治西南金皇统间建,为蔡州学元升州,为府知府耶,律文谦以地狭隘徙建府治东南,后燬于兵明洪武六年,通判董涣。重建正统间知府,李敏成化间,知府张伦钱钺弘治间,知府蒋升正德间。知府毕昭姚文渊冯志嘉靖间,知府来敏王崇古万历间。知府宋豸李日文苏光泰,推官熊尚文解经,雅天启间知府王建和崇祯间,知府刘民悦相继修葺。皇清顺治四年,知府黄登孝推官徐文蔚。顺治十八年,知府金镇康熙庚午年。知府何显祖重修。
文庙大成殿以祀孔子,其祭用春秋仲月,其日用
丁其牲帛祝词及奠献,俱如制前为戟门为泮池为棂星门,文昌阁魁星楼泮池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崇祯十五年兵燬。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府金镇重建。明伦堂堂后为敬。
一亭内立明世宗御制敬,一箴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亭,后为尊经阁以贮制书堂,左右列四斋曰志道。曰据德,曰依仁,曰游艺以为诸博士。弟子员游息之所,其祭器乐章皆知府钱钺釐,正兵火之后祭器散失,知府金镇何显祖俱为更置。
启圣祠 文庙东明嘉靖十年建。
朱子祠 在明伦堂西明末寇燬。康熙元年知府金镇重建。
文昌阁 在棂星门东。
各州县
汝阳县儒学 元知府耶律文谦因金蔡州学旧址修建在县治西南,燬于兵明洪武八年。知县杨补之重建后,知县钟原亨徙建于县治东南。成化八年取其地建秀王府,九年,提学副使陈选檄知府张伦徙建于县治东,即今基址也。日久圯坏万历二十四年,知县岳和声修。皇清顺治三年,知县杨义。九年,知县刘瑞。十五年,知县纪国珍相继增修。
文庙 明季燬于寇。顺治三年,知县杨义重修。
明伦堂 明季燬于寇。顺治九年,知县刘瑞重建。
启圣祠 文庙东北隅。明万历三十二年,知县王万祚建。顺治九年,知县刘瑞重修。
名宦乡贤二祠 戟门外左右,明万历二十六年,知县岳和声创建。
朱子祠 在儒学门内。明万历二十四年,知县岳和声建。
魁星楼 在棂星门内东。明万历三十四年建。上蔡县儒学 在县治南即元时故址。明洪武四年,知县杨允中重建。嘉靖二年,知县傅凤翔重修。万历十年,知县王宗孟增修。
文庙 岁久倾圮。顺治九年,训导王国宁重修。
明伦堂
启圣祠 在文庙东。明万历间,知县王宗孟重修。
名宦乡贤二祠 在戟门外左右。明万历十年,知县王宗孟创建,明季燬于寇。顺治十三年,知县赵联齐重修。
魁星楼 在启圣祠前。明万历十年,知县王宗孟创建。楼形八方,以象八卦,颇称伟丽,明季燬于寇。顺治七年,知县管起凤以东南隅,敌楼改作焉。
新蔡县儒学 旧在县东门外。元大德八年,知县李演建。明洪武十一年,知县应宗毅重修。嘉靖三十四年,知县朱茹徙建于城内东南隅。明季燬于寇。皇清顺治五年,知县钟谔。十三年,知县谭弘宪相继增修。
文庙 顺治五年,知县钟谔重修大殿。十年,知县
谭弘宪更修两庑及祭器房。
明伦堂 顺治十年,知县谭弘宪重建。
启圣祠 在文庙东北隅。
名宦乡贤二祠 在戟门外东西相向。
八卦楼文昌祠 在文庙左东城上。顺治十年,知县谭弘宪重修。
西平县儒学 在县城内东南隅。明洪武三年,典史万安创建。嘉靖间,知县朱镗吴尚东张寅相继修葺。万历二十八年,知县张应化增修。
文庙 崇祯间,知县孔汝孝重修大殿。
明伦堂 明知县刘名世重修。
启圣祠 明嘉靖十六年,典史刘璋创建。明季燬于寇未建。
名宦乡贤二祠 明嘉靖二十年,知县张寅。万历二十八年,知县张应化相继重修。明季燬于寇,未建。
文昌阁 在文庙东。明万历二十四年,知县李孟春创建。
魁星楼 在儒学东南。明万历十二年,知县张启创建。
遂平县儒学 在县治东。元大德间建延。祐四年,县尹孛术鲁重建。后燬于兵。明洪武三年,县丞蔡士实重建。后知县路远王琏通判朱臣知县郭思极徐世隆相继修葺。万历三十四年,知县孔弘衍重修。皇清顺治七年,署县事确山、知县吴大壮、知县张鼎新相继增修。
文庙 旧殿五楹。明季寇燬。今重修三楹。
明伦堂
启圣祠 在文庙东北隅。明万历十三年,知县梁绍勋重修。
名宦乡贤二祠 在戟门外。明隆庆四年,知县郭思极重建。
确山县儒学 在县治东。元至元二十二年,知县赵福锡建。延祐间,知县张明道重修。明洪武七年,知县阴圭重建。正统间,知县史骥成化间知县王廉丁时。万历间,知县王士性郭佳镇重修。皇清顺治七年,知县吴大壮、十五年,知县吴国杰相继增修。
文庙 知县吴大壮、教谕袁赋成重建东庑。知县吴国杰、教谕李实藇重建西庑。
明伦堂 明成化初,知县朱延龄重修。
启圣祠 在文庙东。顺治十五年,知县吴国杰、教谕李实藇建。
名宦乡贤二祠 俱在戟门东。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马文炜创建。万历三十三年,知县徐明重修。
文昌阁 在棂星门东。明万历三十三年,知县徐明创建。
真阳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正德二年,知县齐渊建。七年,知县张玺嘉靖二十八年知县徐霓相继重修。明季燬于寇。皇清顺治八年,知县迟焞、教谕朱颁禄重修。
文庙 明正德二年建。顺治十六年,教谕彭如芝
重修神厨。
明伦堂
启圣祠 在戟门外东。明嘉靖二十八年,知县徐霓建。顺治十六年,教谕彭如芝重修。
名宦乡贤二祠 在戟门东西相向。知县徐霓建。明季寇燬。
文昌阁 在儒学东。明万历二十八年,教谕宋久文、训导乔茂魁建。四十七年,训导刘嘉绩改置儒学门东。
魁星楼 在县东西隅。明万历二十九年,知县李懋孝创建。
光州儒学 在州治西。元泰定间,知州王家奴建,后燬于兵。明洪武七年,知州陈惠建。弘治间,知州张辉、正德间知州李镗、嘉靖间知州谢汝诚、隆庆间知州张汝学相继修葺。万历三年,知州陈华重修。
文庙 元泰定间建。马祖常有碑记。
明伦堂 明正德壬申燬于寇。知州李镗重修。启圣祠 在文庙东。
名宦乡贤二祠 在戟门外左右。明嘉靖三十年,知州谢汝诚建。
光山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七年,知县谭达建。嘉靖间,知县阎辅、陈良显、李森陈大濩相继修葺。万历十五年,知县牛应元增修。
文庙 明万历十五年,知县牛应元重修。
明伦堂
启圣祠 在文庙东。
名宦乡贤二祠 俱在戟门外东。
文昌阁 在儒学东。万历十五年,知县牛应元
重修。
固始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八年,知县唐绍宗因元时旧址重建。天顺间,知县薛良、嘉靖间知县吴周张、梯孟相继重修。康熙二十九年,知县杨汝楫重修。
文庙 元知县王思忠建。倾圯日久。康熙二十九
年,知县杨汝楫次第修葺,焕然一新。
启圣祠 在文庙东。
名宦乡贤二祠 康熙二十九年,知县杨汝楫重修。
息县儒学 在县治西南。明洪武八年,知县张必大因元旧址重建。正统间知县蒋忠、成化间知县王刚、弘治间知县康恭、嘉靖间知县邵鸣岐滕霁、隆庆间知县赵如昆相继修葺。万历五年,知县王用宾增修。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邵光引重修。
文庙 知县邵光引重修两庑。
明伦堂 旧制三楹。嘉靖间赵如昆增为五楹。明季倾圮。
启圣祠 旧在戟门左。署印光州判官翟君用改建。
文庙东。知县王用宾重修。明季燬于寇。顺治十四
年,知县邵光引、教谕杨润生重建。
名宦乡贤二祠 在两庑南。知县邵鸣岐、周维翰邑绅李若星修。
商城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成化十一年,知县张俊建。十四年,知县巩哲。正德七年,知县李允恭。嘉靖三十年,知县万炯、万历十二年知县李周策重修。明季燬于寇。皇清顺治七年,知县卫贞、元十一年署印通判钱孔华重建。
文庙 明天启五年,知县潘曾纮重建。顺治五年,
知县卫贞元重修。
明伦堂 明天启元年,知县潘曾纮重建。顺治十一年,通判钱孔华修。
启圣祠 在文庙东。明季燬于寇。顺治十年,知县高材重建。
名宦乡贤二祠 在文庙西。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县万炯建。明季寇燬。未建。
信阳州儒学 旧在城内东北隅。元末燬于兵。明洪武四年,同知向师诚改建州治东。成化十四年,知州江贵重修。正德十五年,佥事孙孟举知州郑懋德重修。嘉靖三十三年,副使焦琏知府王崇古知州蔡察重修。万历四十四年,知州杨若梓重修。顺治六年,副使陈联璧重修。
文庙 旧为五楹。明季寇燬。顺治六年,副使陈联
璧重修三楹。
明伦堂 旧为五楹。明季寇燬。今重修三楹。启圣祠 在文庙东北。
名宦乡贤二祠 在戟门外左右。明成化间,知州江贵建。
罗山县儒学 在县治东北。元延祐四年,知县孙恭建。明洪武初,知县闻圭因元旧址重建。正统间,知县刘恒、嘉靖间知县侯之藩濮储重修。明季兵燬皇清顺治四年,知县薛耳、十一年知县高楫相继增修。
文庙 顺治十一年,知县高楫重建。
明伦堂 顺治十一年,知县高楫重建。
启圣祠 在文庙东北隅。明季倾圮,未建。名宦乡贤二祠 在戟门外左右。明季倾圯,未建。
文昌阁 在儒学东。
书院附汝宁府
汝南书院 在城南三里,旧山川坛遗址。明成化十七年,督学使吴伯通建。久废。顺治十八年,知府金镇复为山川坛。
天中书院 旧在府城北门外。明嘉靖十三年,知府廖自显创建。嘉靖四十三年,知府徐中行、万历四年知府、宋豸二十五年知县岳和声、三十二年知县王万祚相继重修。天启间,按院丘兆麟重建。明季燬于寇。顺治十八年,知府金镇申请改旧军厅公署复为天中书院,内有大楼崇祀,前代名贤颜曰:典学楼。前有堂旁勒,先贤格言颜曰:三立。每月大集诸生亲为讲课,取田租所入以供饮馔,仍第其甲乙给赏,有差用相鼓劝,详见碑记。
正学书院 在县治西。明隆庆三年,知府史桂芳建,久废。
学田 共六顷有奇,在三桥白马桥等处,推官
熊尚文知县岳和声、王万祚奉文置买给书院诸生会课之用,今废。
书院庄田 荒熟地七顷八十亩,在汝阳黄冈店。顺治十八年,知府金镇捐俸置。
汝阳县
社学 明万历二十四年,知县岳和声置二十四处,仍置田三顷,今俱废。
上蔡县
上蔡书院 在县城南。明弘治十一年,知县张子麟增建。嘉靖三年,知县傅凤翱重修,今废。社学 在县治西,今燬。
学田 在县治西许家村。明知县刘伯生置地一顷十五亩以资贫。生婚丧不举者,今废。
新蔡县
社学 久废。
西平县
朝阳书院 在城北门外。邑人进士李之芬建。社学 旧有四在县四门内。明万历三十二年,知县黄瑞辉创建。一在县北门外,今俱废。学田 万历二十五年,知县李孟春置十顷有奇。二十六年,知县张应化清出地六十四亩悉为学田,今俱废。
遂平县
社学 在县北门内,今废。
学田 共一顷八十一亩四分。明隆庆四年,知县郭思极置,今废。
确山县
社学 久废。
真阳县
贤良书院 在县治前即黄叔度祠。
社学 在县南门外,今废。
学田 明知县王与德义民潘仲阳各置,共计七十亩有奇。
光州
社学 一在学前,一在城南,一在塞河铺,今俱废。
学田 共五处。明嘉靖四十年,知州熊伟隆庆。五年,知州陈王道、万历三年知州陈华相继置,今俱废。
光山县
涑水书院 在县治西。元帖木儿不花建。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沈绍庆。正统九年,知县郭宁、万历四十年知县施尧化重建。
弘道书院 明万历十九年,蔡毅中建。有学田,今废。
社学 久废。
固始县
古蓼书院 在儒学东。
义学 城关三曰法圣、曰体乾、曰思孝。东乡二泉河曰天衢,石佛店曰逊修。南乡一马冈曰允升西乡,三曰期思曰景贤张庄曰:至善。杨家集曰绍光北乡二往流集曰不息火,龙冈曰龙愓以上俱知县杨汝楫新建。延师买田供给,载《邑志》
息县
正学书院 顺治十一年,知县邵光引建。刊有正学粹言及上蔡谢显,道先生语录板藏,后楼。社学 在县治东。万历三十五年,知县冯士奇新增褒信店等十处。
商城县
社学 在文庙西。嘉靖二十九年,知县万炯建。今燬。
信阳州
仕学书院 在州城外西北隅。明万历间,知州李元龄、朱家法郡人、宗伯何洛文相继重修。后巡按陈登云改题曰瑚琏书院选诸生读书其中,今废。
社学 在州治东,其馀散在各乡,今废。
罗山县
社学 久废。
学田 一顷五十亩,今废。

汝宁府户口考

        《府志》府属总数
原额人丁三十四万四千八百五十二丁。原额丁银一万七百一十三两七钱六釐。除逃亡人丁十八万三千四百九十四丁。除逃亡丁银六千四百四十四两八钱八分。见在活丁一十七万三千三百一十丁内有汝。阳除足额外逾额人丁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二丁。
共派丁银四千二百七十二两九钱六分六釐,内有西平县逾额丁银四两一钱四分,内除绅衿优免本身人丁六百一十七丁,优免丁银八十七两六钱八分。
实在人丁一十七万二千六百九十三丁,实徵丁银四千一百八十七两二钱六釐。
汝阳县
原额人丁六千一百七十五丁,
见在活丁一万九千八百四十二丁,
除足额外,溢额人丁一万三千六百六十七丁。照依部颁赋役旧例,归入地内一条鞭派徵,并无另徵丁银。
上蔡县
原额九则人丁二万六千二百九丁,内分上上丁,每丁派银三钱一分;上中丁每丁派银二钱八分;上下丁每丁派银二钱五分;中上丁每丁派银二钱二分;中中丁每丁派银一钱九分,中下丁每丁泒银一钱六分;下上丁每丁派银一钱三分;下中丁每丁派银一钱;下下丁每丁派银七分。
共原额丁银三千二百四十二两六分。
除逃亡人丁,五百六十九丁。
除逃亡丁银一千一百八十三两二分。
见在人丁二万五千六百四十丁。
共派丁银二千五十九两四分,内除绅衿优免,本身人丁二百四十五丁,共免本身丁银四十七两二钱四分,扣解丁银无。
实在人丁二万五千三百九十五丁,
实徵丁银二千一十一两八钱。
确山县
原额六则人丁一万七千九百八十丁。内分中上丁每丁派银四钱;中中丁每丁派银三钱;中下丁每丁派银二钱;下上丁每丁派银一钱;下中丁每丁派银六分;下下丁每丁派银三分。共原额丁银一千六百五十九两八钱。
除逃亡人丁一万二千七百一十六丁。
除逃亡人丁银一千四百八十七两三钱六分。见在人丁五千二百六十四丁。
共派丁银一百七十二两四钱四分,旧书未载。优免无凭分免扣解。
真阳县
原额人丁一万六千二百八十六丁,
内除逃亡人丁七千五百五十四丁。
见在活丁八千七百三十二丁,历来丁不派银,止照地亩一例,派徵并无另徵丁银。
新蔡县
原额人丁七千三百九十七丁。
内除逃亡人丁一千三百七十二丁。
见在活丁六千二十五丁。照依部颁赋役旧例,归入地内一条鞭派徵并无另徵丁银。
西平县
原额九则人丁一万四千六百二十二丁。内分上上丁每丁派银一钱六分二釐;上中丁每丁派银一钱四分四釐;上下丁每丁派银一钱二分六釐;中上丁每丁派银一钱八釐;中中丁每丁派银九分;中下丁每丁派银七分二釐;下上丁每丁派银五分四釐;下中丁每丁派银三分六釐;下下丁每丁派银一分八釐。
原额丁银九百八两四钱九分六釐。
除逃亡人丁三百一十一丁,逃亡丁银无。见在人丁一万四千三百一十一丁。
共派丁银九百一十二两六钱三分六釐。除足额外内有逾额丁银四两一钱四分,内除绅衿优免本身人丁一百九十五丁,优免丁银。三十一两五钱九分,内分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一百八十五丁,免去丁银二十九两九钱七分,又扣解人丁十丁,扣解丁银一两六钱二分。实在人丁一万四千一百一十六丁,
实徵丁银八百八十一两四分六釐。
遂平县
原额人丁三万三千五百六十七丁,
原额丁银一千六百七十八两三钱五分,内除逃亡人丁二万六千一百五十八丁,逃亡丁银一千三百七两九钱。
见在人丁七千四百九丁,每丁派银五分,共徵丁银三百七十两四钱五分,内除绅衿,优免本身人丁一百七十七丁,共免去丁银八两五钱五分,又该扣解人丁六丁,扣解丁银三钱。实在人丁七千二百三十二丁,
实徵丁银三百六十一两六钱。
信阳州
原额人丁一万三千五百八十一丁,内除逃亡人丁四千八百二十七丁。
见在共人丁八千七百五十四丁,照依部颁赋役旧例,归入地内一条鞭派徵并,无另徵丁银。
罗山县
原额人丁九千五百二十八丁,内除逃亡人丁二千四百八十三丁。
见在共人丁七千四十五丁,照依部颁赋役旧例,归入地内一条鞭派徵并,无另徵丁银。
光州
原额人丁七千一百九十五丁,内除逃亡人丁一千九十九丁。
见在活丁六千九十六丁,历年丁不派银,止照地亩一例,派徵并,无另徵丁银。
光山县
原额人丁五万二千七百三十六丁,内除逃亡一万六千二百九丁。
见在人丁三万六千五百二十七丁,历来丁不派银,并无另徵丁银。
固始县
原额人丁五万八千五百五十六丁,内分上上丁每丁派银四钱五分;上中丁每丁派银四钱;上下丁每丁派银三钱五分;中上丁每丁派银三钱;中中丁每丁派银二钱五分;中下丁每丁派银二钱;下上丁每丁派银一钱五分;下中丁每丁派银一钱;下下丁每丁派银五分。
共原额丁银三千二百二十五两,除逃亡人丁四万七千三百一十丁,除逃亡丁银二千四百六十六两六钱。
见在人丁一万一千二百四十六丁,共派丁银七百五十八两四钱,旧书未载,优免无凭,分免扣解。
息县
原额人丁二万一千三百五十七丁,内除逃亡人丁一万一千一百二丁。
见在一万二百五十五丁,照依部颁赋役旧例,归入地内一条鞭派徵,并无另徵丁银。
商城县
原额人丁五万九千六百六十三丁,内除逃亡人丁五万一千七百八十四丁。
见在人丁七千八百七十九丁,历来丁不派银,并不另徵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