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冬至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
第八十八卷目录
冬至部汇考二
易经〈复卦〉
礼记〈月令 郊特牲〉
左传〈伯赵司至〉
易通卦验〈云送迎日 晷如度 初阳云 广漠风至 迎日至 鼓瑟 鼓用马革〉
尚书璇玑钤〈冬至云〉
尚书考灵曜〈悬璧编珠〉
孝经纬〈斗指子〉
孝经说〈冬至三义〉
乐稽耀嘉〈冬至祭天〉
乐纬〈冬至乐〉
神农书〈忌出游〉
汲冢周书〈周月解 时训解〉
陶朱公书〈冬至观云 冬至占风〉
吕氏春秋〈有始览〉
史记〈天官书〉
汉书〈律历志 天文志〉
淮南子〈天文训〉
后汉书〈律历志 礼仪志〉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
京房易占〈虚风 虹贯艮中〉
太元经〈近元〉
月令章句〈三极〉
风角书〈候赦法〉
五经通义〈冬至阳微〉
晋书〈天文志〉
风土记〈赤豆为糜〉
隋书〈礼仪志〉
玉烛宝典〈履长之贺〉
辽史〈礼志〉
农政全书〈农家占候〉
遵生八笺〈冬至事宜 冬至事忌〉
本草纲目〈冬至井水〉
事物原始〈冬至〉
酌中志略〈宫中冬至〉
直隶志书〈宛平县 东安县 怀柔县 丰润县 永平府 乐亭县 雄县 河间府 肃宁县 吴桥县 南皮县 新河县 枣强县 饶阳县 广平府 广平县 清丰县〉
山东志书〈临邑县 滨州 滋阳县 邹县 范县〉
山西志书〈猗氏县 永和县 阳城县〉
河南志书〈陈州 宝丰县〉
陕西志书〈商州 同州 蒲城县 洋县 西乡县 平凉府〉
江南志书〈句容县 昆山县 嘉定县 松江府 金坛县 高邮州 如皋县 灊山县 宿松县〉
浙江志书〈杭州府 嘉善县 桐乡县 萧山县 诸暨县 上虞县 仙居县 龙泉县〉
江西志书〈铅山县 永丰县 湖口县 新昌县 雩都县〉
湖广志书〈崇阳县 邵阳县 宁远县〉
福建志书〈福州府 福清县 建安县 建阳县 浦城县 漳浦县〉
广东志书〈顺德县 连山县 曲江县 乳源县 始兴县 澄海县〉
广西志书〈隆安县〉
易经〈复卦〉
礼记〈月令 郊特牲〉
左传〈伯赵司至〉
易通卦验〈云送迎日 晷如度 初阳云 广漠风至 迎日至 鼓瑟 鼓用马革〉
尚书璇玑钤〈冬至云〉
尚书考灵曜〈悬璧编珠〉
孝经纬〈斗指子〉
孝经说〈冬至三义〉
乐稽耀嘉〈冬至祭天〉
乐纬〈冬至乐〉
神农书〈忌出游〉
汲冢周书〈周月解 时训解〉
陶朱公书〈冬至观云 冬至占风〉
吕氏春秋〈有始览〉
史记〈天官书〉
汉书〈律历志 天文志〉
淮南子〈天文训〉
后汉书〈律历志 礼仪志〉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
京房易占〈虚风 虹贯艮中〉
太元经〈近元〉
月令章句〈三极〉
风角书〈候赦法〉
五经通义〈冬至阳微〉
晋书〈天文志〉
风土记〈赤豆为糜〉
隋书〈礼仪志〉
玉烛宝典〈履长之贺〉
辽史〈礼志〉
农政全书〈农家占候〉
遵生八笺〈冬至事宜 冬至事忌〉
本草纲目〈冬至井水〉
事物原始〈冬至〉
酌中志略〈宫中冬至〉
直隶志书〈宛平县 东安县 怀柔县 丰润县 永平府 乐亭县 雄县 河间府 肃宁县 吴桥县 南皮县 新河县 枣强县 饶阳县 广平府 广平县 清丰县〉
山东志书〈临邑县 滨州 滋阳县 邹县 范县〉
山西志书〈猗氏县 永和县 阳城县〉
河南志书〈陈州 宝丰县〉
陕西志书〈商州 同州 蒲城县 洋县 西乡县 平凉府〉
江南志书〈句容县 昆山县 嘉定县 松江府 金坛县 高邮州 如皋县 灊山县 宿松县〉
浙江志书〈杭州府 嘉善县 桐乡县 萧山县 诸暨县 上虞县 仙居县 龙泉县〉
江西志书〈铅山县 永丰县 湖口县 新昌县 雩都县〉
湖广志书〈崇阳县 邵阳县 宁远县〉
福建志书〈福州府 福清县 建安县 建阳县 浦城县 漳浦县〉
广东志书〈顺德县 连山县 曲江县 乳源县 始兴县 澄海县〉
广西志书〈隆安县〉
岁功典第八十八卷
冬至部汇考二
《易经》复卦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程传〉阳始生于下,而甚微。安静而后能长,先王顺天道,当至日,阳之始生,安静以养之。故闭关,使商旅不得行,人君不省视四方。观复之象,而顺天道也。〈本义〉安静以养微阳也,月令是月,斋戒掩身,以待阴阳之所定。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 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陈注〉荡者,动也。
君子斋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耆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陈注〉此皆与夏至同,而有谨之至者。彼言止声色,而此言去;彼言节耆欲,而此言禁。盖仲夏之阴犹微,而此时之阴犹盛。阴微则盛阳未至于甚伤,阴盛则微阳,当在于善保故也。
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
〈陈注〉阴盛则材成,故伐而取之。
郊特牲
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陈注〉至,犹到也。冬至日短极,而渐舒。故云:迎长日之至。〈大全〉方氏曰:日为阳,夜为阴,故阳生则日浸长而
夜短,阴生则夜浸长而日短。郊之祭,在建子之月。而阳生于子,故曰:迎长日之至也。至,犹来也。与月令仲夏日长至异矣,故言迎焉。祭天必迎长日之至者,当是时,阳始事矣。天以始事为功也。周官以冬日至致天神,盖谓是矣。
《左传》伯赵司至
郯子曰:少皞挚为鸟师,而鸟名伯赵氏,司至者也。〈注〉伯赵,伯劳也。〈疏〉此鸟以冬至去,故以名官,使之主冬至。
《易通卦验》云送迎日
冬至之日,见云送迎。从下向,来岁大美,人民和,不疾疫。无云送迎,德薄,岁恶。故其云赤者,旱;黑者,水;白者为兵;黄者,有土功。诸从日气送迎其效也。晷如度
冬至之日,立八神,树八尺,表日中,视其晷如度者,则岁美人和,晷进则水,晷退则旱,进一尺则日食,退一尺则月食。〈注〉进,谓长于度也。
初阳云
冬至,初阳云出箕如树木之状。广漠风至
冬至,广漠风至。迎日至
冬至之始,人主与群臣左右,从乐五日。天下之众亦家家从乐五日,为迎日至之礼。鼓瑟
人君冬至日,使八能之士,鼓黄钟之瑟瑟,用槐木,长八尺一寸。鼓用马革
冬至日,鼓用马革,圆径八尺一寸。〈注〉马坎类
《尚书璇玑钤》冬至云
冬至,阴云祁寒,有云迎日者,来岁大美。《尚书考灵曜》悬璧编珠
冬至,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初,日月若悬璧,五星若编珠。《孝经纬》斗指子
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孝经说》冬至三义
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至。《乐稽耀嘉》冬至祭天
冬至日,祭天于圜丘,用苍璧,牲同玉色,乐用夹钟,为宫乐,作六变。《乐纬》冬至乐
坎,主冬至,乐用管。《神农书》忌出游
冬至,阴阳合精,天地交让,天为尸位,地为不冻,君为不朝,百官为不亲事。不可出游,必有忧悔。《汲冢周书》周月解
惟一月既南至,昏昴毕见,日短极基践长,微阳动于黄泉,阴惨于万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起一次而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时训解
冬至之日,蚯蚓结。蚯蚓不结,君政不行。《陶朱公书》冬至观云
冬至日观云,须于子时,至平旦观之。若青云起,主岁稔民安,赤云主旱,黑云主水,白云主人灾,黄云大熟,无云主凶。冬至占风
冬至日占风,若南风,主谷贵;北风,主岁稔;西风,主禾熟。若东南风久,有重雾,主水;西南风,主久阴。谚云:冬至西南百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吕氏春秋》有始览
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为元明。《史记》
天官书
冬至,短极,县土炭,炭动,鹿解角,兰根出,泉水跃,略以知日至,要决晷景。岁星所在,五谷逢昌。其对为冲,岁乃有殃。〈注〉《正义》曰:言晷景岁星行不失次,则无灾异,五谷逢其昌盛;若晷景岁星行而失舍有所冲,则岁乃有殃。
《汉书》律历志
推至日,以中法乘中元,馀盈元法得一,名曰积日。不盈者,名曰小馀,小馀盈二千五百九十七,以上中大数除积日。如法算外则冬至也。天文志
日有光道,冬至至于牵牛,北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三尺一寸四分。月有九行,冬至北从黑道。
冬至日南极,晷长,南不极则温为害。
《淮南子》天文训
日冬至,则斗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日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阴气极,则北至北极,下至黄泉,故不可以凿地穿井。万物闭藏,蛰虫首穴。故曰:德在室。阳气极,则南至南极,上至朱天,故不可以夷丘上屋。万物蕃息,五谷兆长。故曰:德在野。日冬至,则水从之,日夏至则火从之,故五月火正,而水漏。十一月水正,而阴胜。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湿,火胜,故冬至燥。燥故炭轻,湿故炭重。日冬至,井水盛,盆水溢,羊脱毛,麋角解,鹊始巢。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而流黄泽,石精出,蝉始鸣,半夏生,蚊虻不食,驹犊騺鸟不搏黄口。八尺之景修,径尺五寸。景修则阴气胜,景短则阳气胜。阴气胜则为水,阳气胜则为旱。大雪,加十五日,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
冬至日,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
日冬至,德气为土,土色黄,故曰黄钟。
以日冬至,数来岁正月朔日五十日者,民食足;不满五十日者,日减一斗,有馀日,日益一升。
日冬至,日出东南维,入西南维。
《后汉书》律历志
推二十四气术,曰置入蔀年减一,以月馀乘之,满中法得一名曰大馀。不满为小馀,大馀满六十,除去之其馀,以蔀名命之,算尽之外,则前年冬至之日也。斗之二十一度去极至远也,日在焉,而冬至,群物于是乎生。故律首黄钟,历始冬至,月先建子,时平夜半,当汉高皇帝受命,四十有五岁,阳在上章,阴在执徐,冬十有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日月闰积之数,皆自此,始立元正朔,谓之汉历。礼仪志
冬至,钻燧改火。《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
中冬之月,相遇北方,合而为一,谓之曰至。别而相去,阴适右,阳适左。适左者,其道顺,适右者,其道逆。逆气左上,顺气右下,故下煖而上寒。以此见天之冬,右阴而左阳也,上所右而下所左也。冬月尽,而阴阳俱南还,阳南还出于寅,阴南还人于戌,此阴阳所始出地入地之见处也。《京房易占》虚风
冬至日,南风为虚风。旧传入夜半至者,其民皆卧,而弗犯,故其岁民少病。昼至者,民皆中于虚风,当病。虹贯艮中
虹以冬至四十六日内,出东北方,贯艮中。春多旱,夏多火,灾粟贵。《太元经》近元
冬至及夜半以后者,近元之象也。进而未及,往而未至,虚而未满,故谓之近元也。《月令章句》三极
冬至为三极,昼漏极短,去极极远,晷景极长。《风角书》候赦法
冬至后,尽丁己之日,有风从巳上来,满三日以上,必有大赦。《五经通义》冬至阳微
冬至,寝兵鼓,商旅不行,君不听政事。又曰冬至,阳气萌,阴阳交,精始成,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王者承天理,故率天下静而不扰也。《晋书》天文志
冬至,极低,而天运近南,故日去人远,而斗去人近,北天气至,故冰寒也。《风土记》赤豆为糜
天正日南,黄钟践长。是日始牙动,为饘粥,以养幼,俗尚以赤豆为糜,所以象色也。《隋书》礼仪志
《周官》云:冬日至,祠天于地之圆丘。《玉烛宝典》履长之贺
十一月建子,周之正月。冬至日,南极景极长,阴阳日月,万物之始,律当黄钟,其管最长,故有履长之贺。《辽史》礼志
《岁时杂仪》:冬至日,国俗屠白羊、白马、白雁,各取血和酒,天子望拜黑山,黑山在境北,俗谓国人魂魄,其神司之,犹中国之岱宗云。每岁是日,五京进纸造人马万馀,事祭山而焚之。俗甚严畏,非祭不敢近山。《农政全书》农事占候
十一月冬至,古语云:明正暗至。又谚云:晴乾冬至湿年。二说相反。谚曰:乾冬湿年,坐了种田。又云:闹热冬至,冷淡年。盖吴人尚冬至欲晴故也。或云:冬至雨,年必晴,冬至晴,年必雨。此说颇准。 至后九九气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衲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农桑辑要》云:欲知来年五谷所宜,是日取诸种,各
平量一升,布囊盛之,埋窖阴地,后五日,发取量之,息多者,岁所宜也。 冬至前,米价长,后必贱落,则反贵。谚云:冬至前,米价长,贫儿受长养;冬至前,米价落,贫儿转萧索。有雾,主来年旱。
《遵生八笺》冬至事宜
冬至日,阳气归内腹,宜温煖物入胃,易化。《纂要》曰:共工氏子不才,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是日,以赤小豆煮粥厌之。
《千金月令》曰:至日,于北壁下,厚铺草而卧,以受元气。《简易方》曰:冬至日,钻燧取火,可免瘟疫。
《岁时杂记》: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气。
冬至事忌
是日勿多言,当闭关,静坐,以迎一阳之生,不可用作。《本草纲目》冬至井水
冬至日,取井华水,宜浸造,滋补五脏,及痰火,积聚虫毒。诸丹丸,并煮酿药酒,与雪水同功。《事物原始》冬至
《汉杂记》云: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故贺今冬至庆贺是。汉始至前三日,垂土炭于衡之两端,轻重适均,阴气至,则土重,阳气至,则炭重。《晋书》云:魏晋冬至日,受方国及百僚称贺,因小会,其仪亚于正旦。《崔浩·礼仪》曰:近古至日,妇上履袜于舅姑,践长至之义。《梦华录》云:京师最重冬至,更易新履袜,美饮食,庆贺往来,一如年节。《酌中志略》宫中冬至
十一月冬至节,宫眷内臣,皆穿阳生补子蟒衣,宫中多挂绵羊、太子画。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每九诗,四句,自一九初寒才是冬起,至日月星辰不住忙止,皆瞽词俚语之类,非词臣应制所作,又非御制,不知何缘,相传年久,遵而不敢改也。《直隶志书》〈各省风俗同者不载〉宛平县
十一月冬至日,百官朝贺毕,退,祀其先,具刺互拜,如元旦仪。俗画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尽,则春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