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二十六卷目录

 镇江府部汇考二
  镇江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职方典第七百二十六卷

镇江府部汇考二

镇江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府志》本府〈丹徒县附郭〉
漕渠 按《旧志》不载渠所。自始按《王志》:而参考之,秦凿丹徒曲阿,隋大业六年,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馀杭八百馀里,广十馀丈,使可通龙舟。蒜山河 宋庆历中,郑向为两浙转运副使,疏润州蒜山漕渠,抵于江人便利之。
夹冈河道 宋治平四年七月,都水监言两浙,相度到润州至常州界,开淘运河,废置堰闸,乞候今年,住运开修,夹冈河道从之。
西旧河 宋政和六年八月,敕镇江府旁临大江舟楫往来,每遇风涛,无港河容泊,以故三年之间,溺舟船凡五百馀艘,人命常十倍其数,甚可伤恻,访闻西有旧河,可以避急,岁久湮废,宜令发运司计,度深行浚治以免沉溺之,患委官处画,早令告功。
关河 《旧志》未详所始,自北水关达,南水关穿城计一千二百丈。皇清顺治十六年,因海警闭南北两水关,于是河为粪土瓦砾所淤,康熙十一年,知府高得贵同知孙汝谋募工开浚,早暮按视凡三月工告竣,启两关通行舟楫。
市河 有三,其一城西诸山之水汇为澳合,永安寺圣井泉,由水西门经唐颓山后至关门桥,小围桥达京口港以入于江。其一发源真珠泉,由鹤林门经西园桥过道人桥分流,右折者经社稷坛桥至右军寨与澳水合,左折者经皇祐大围等桥,亦达京口港以入于江。其一自清风桥至朝真桥北流与皇祐桥水合者,则漕渠之溢水也。《旧志》折桥受漕水折旋而入于石䃮桥。今石䃮废漕水不复入矣,宋南渡后类多湮塞,每加疏导,庆元四年,守臣万钟随宜浚导,越十六年,淤土壅阏。嘉定甲戌,郡守史弥坚尝募官军疏浚之,今复淤塞甚矣。
海鲜河 在京口闸外,宋嘉定八年,郡守史弥坚请于朝,开海鲜河以泊防江之舟。
归水澳 在中闸之东,长二百丈,水面广狭不等,广至五十丈,狭亦不下十丈,深丈有五尺,宋元符间,漕臣曾孝蕴置闸,崇宁间设官管。干乾道以来,寖废,嘉定中,郡守史弥坚重浚又刱开护仓壕,与甘露港接,仍创造石闸水闸二所,于港口以便转输。
京口闸 在城西北京口,港口距江一里许,唐漕江淮撤闸,置堰开元中徙漕路由此。
腰闸 在京口闸东南,有石刻云腰闸至转般仓前拖板,桥长一百九十丈,河面阔十丈。上闸 在妙觉庵侧,《嘉定志》云:在程公桥团楼北,是时桥已废,楼亦坏矣。
中闸 在香糯仓后,《旧志》在大军仓后,河侧石刻云中闸至上闸,长三十九丈,河面阔十七丈。下闸 在程公下坝东,宋淳祐中,郡守许堪重修闸口,石柱刻云漕闸敝漏,郡守许堪以石易。木始工于淳祐癸卯之秋,河侧有石刻云转般仓东南墙口,至下闸七十九丈五尺,河面阔九丈。
栲栳闸 在演武场西南,宋淳祐中,郡守何元寿置后,更以石桥。
大渎山闸 在城南三十五里,闸当水势旋冲处,舟过多覆没。
减水闸 在程公下坝之东,下闸之西,上为石桥,宋咸淳中,郡守赵潜建闸有石刻咸淳六年七月十六日立。
甘露港闸 石一木一,宋嘉定中,郡守史弥坚置,以上八闸俱久废。
新闸 在南水关外,即灭渡桥旧址,明天顺己卯浚漕河作,闸以杀水势。
丹徒镇闸 漕河分渠通江,筑闸以引蓄江水,最为便利,丹徒县界内旧闸以时置废,今修置仍因明季四闸。
京口闸 今名大闸。
小闸 在新河。
新闸 今名南闸。
丹徒镇闸
水䃮 在郡城高桥东,漕水溢,则此䃮受之入市河而达于江,今废。
黄水䃮 在丹徒镇江口,宋绍熙间,郡守陈居仁创张缙有记,不存。
丹徒涧壁二石䃮 宋庆元年间,总领朱晞颜以漕渠乾涸,刱二䃮引江潮入渠,当时便之,后废。
程公坝 上下二,上坝在甘露港,下坝在京口港,相去二里许。宋咸淳六年,郡守赵溍立溍以启闸泄渠水,不便,故改立二坝,民甚便之,明改甘露坝,曰新港坝甘露,今废。
鳝鱼坝 在城西北鳝鱼港上,今废。
大塘坝 在洞仙乡塔山下。
鸬鹚堰 未详何地,唐僧皎然送杨山人往京口买药,歌夜惊潮没鸬鹚,堰朝看日出芙蓉楼。丁卯埭 在城南三里,晋司马裒立《舆地志》元帝子裒镇广陵,运粮出京口为水涸,奏请于丁卯港立埭,今废。
经函 在郡城东南四十里,蔡祐杂记京口漕河西有良田数十顷,地势低于河底,若不置,经函泄水,田即为湖,经函高数尺,阔亦如之,皆巨石磨琢而成,自运河泄水,东入于江。
风云路水巷 宋宝祐三年,郡守印应飞筑自上河街至普照寺,沿河一带,因民居湮塞,舟行阻滞,辟而筑之。置水巷,以便防虞扁,曰风云路。下鼻塘 明时为民间隐占,万历中,知县庞时雍清出浚,深丈馀,给谷增堤植柳千株,可备旱,潦众民便之,仍为立石,今半为田塘,仅存半。京口港 在城西北江口。
金线港 去甘露港一里,宋武帝微时居此。新港 在京口甘露之间,明弘治十二年浚。鳝鱼港 在通津门外。
丹徒港 二在镇之东西。
涧壁港 在县东三十里,《南史》:作谏南唐卢绛传作涧。
沿江圩岸塘堤 自炭渚起,上接江宁府句容县界,下至匡家桥港丹阳县界,长一百三十里。沿漕河 上自江口起,下至辛丰丹阳县交界,止计长四十五里。
炭渚港 在二区十三都二图,至司马桥止。高资港 在二区十三都三图,至香山口止。黄泥港 在二区十三都一图。
马步桥港 在二区十三都一图。
乐亭铺港 在二区三都七图。
七里港 在一区三都四图,通至三都七图止。钱永港 在一区三都三图。
费家港 旧名二里港,通下鼻塘在一区三都三图至四图止。
下鼻港 在一区三都四图。
断妖港 在一区三都七图。
洪信港 在一区二都七图。
新闸口 通浮桥内运河,在云山坊。
掘港 在云山坊。
甘露港 通城内河,出便益桥在云山坊,大一都一图各半,宋转般仓在此,史弥坚尝浚之。明万历初,犹通凤凰池,春夏船泊石壁下,今渐淤矣。
斗门港 在大一都一图。
倒流港 在大一都一图三图各半。
青山港 在大一都三图。
木杓港 在大一都三图。
侯家港 在大一都三图。
范家港 在大一都三图。
杨家港 在大一都三图。
渡泥小沟港 在谏壁镇,通半舟桥止系一五图地界。
泄沟港 在十三区八都二图。
铁锚港 通尤家桥,在十三区八都二图历六图至崇七图止。
孩溪港 在十三区八都七图,通至十区八都八图九图古竹止。
柳港 在十区十一都一图,至赵家山止。大港 在十区十一都一二三图,至戴家村止。韩家港 在十区十都二图,至圌山后止。善家港 在十区十都十一都吴沙,四图俱通沙腰河,南通刘仙港,北通山北港。
蔡家港 在十一区二十二都朋七图,至善家村水洞止。
郭家港 在十一区二十二都二图三图,至南八荡止。
中新港  蒋家港。
何家港 在十一区二十二都一五图,至向家桥止。
任家港  烟墩港  宗庄港
朱秀港 在十一区二十二都九图。
祁家港 在十一区二十二都十图,通朱秀港。莫家港 在十一区二十二都十三图,通徐府庄。
唐家港 通萧家港在十一区二十二都六图。刘仙港 在十一区二十二都十一图至丹阳县界止。
太平港 在十一区二十二都十二图至丹阳县止。
罗家港 在十一区二十二都又十二图,至丹阳县陆路界止。
三汊河 通内河,出便益桥北,通甘露港,在大围云山坊大一都一图地界。
西城脚下娃娃桥港 引内市河水出运河,在城内市西宝城等坊,城外岳祠坊。
关门桥港 至庄前止水出运河,在岳祠坊地界。
西城脚下流水洞 引内市河水出运河,坐落城内。善济一等坊,城外岳祠虎踞坊。
便益桥港 通内河至三汊河,北通甘露港,在虎踞大围坊大一都一图。
丹阳县
漕渠 在丹徒界者四十五里,在丹阳界者,九十里地,势如建瓴,上置京口闸,下置吕城闸,每冬闭闸蓄水,以济漕艘不足,则以湖水助之,又去吕城十八里,设奔牛闸,以防水泄。明嘉靖之季,此制渐弛,时改冬运河水浅,阻辄驱百姓开浚随浚随淤,岁以为常民不堪命,知府吴撝谦曹一鹏范世美始修复旧制。
新开运河 明嘉靖间,知县李学道凿演武场,北达内城,西门城壕经南门合简渎出东门桥,复入运河,盖引江潮,襟带城郭且徙运道于城外,公私船只不复经行城中,又自长乐铺至六里桥,约半里,河岸易崩,每岁开浚。万历十八年,知县周应鳌议开内支河以避沙壤,未成。博望闸 在九曲河口。
陵口闸 陵口与黄泥坝丹徒大渎山,三闸俱知府吴撝谦造,本议时启闭蓄水,以省开浚之劳,久之利少害多,水涨覆舟,杀人水涸行旅阻滞,佥言早去一日则早纾一日之害也。
黄泥坝 在丹阳县北二十里,以塞北冈也。吕城夹冈二斗门及石䃮 宋绍兴七年,两浙运使向子諲置。
博望堰 在九曲河口旧有闸。
麦埤堰 在县南二十里,相传云取范忠宣麦舟之义。
横塘珥村两堰 并在珥渎河,相距十八里。草堰 木陂堰 并在简渎。
黄塘堰 在县南二十里。
云阳九里埭 宋鲍照有记,未详所在。
中丘埭 在县东二十四里,《舆地志》埭西有齐梁陵,庱亭埭在县东四十七里。《元和郡国志》晋苏峻将攻晋陵,郗鉴以此地东据要路,北当武进,故遣督护李宏筑垒拒之,元时置埭,今废。破冈渎上埭 上容渎十六埭 并在延陵界。浦里塘 在县南五里,按《祥符图经》:吴孙权时,作或云嗣主,时吴志嗣主休永安中,用都尉严密议而作,陆凯临终谏吴主勿作浦里塘。吴塘 在县东七十里,周回四十里,半入金坛境,梁吴游造。
萧港 在县东二十七里,梁简文帝庄陵有港,名萧港,直入陵口。
萧塘港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
包港 在县东七十里,北通大江,东连嘉山。左墓港 在县南四十五里。
吴陵港 在县西十五里。
吕渎港 在县东南五十四里,明万历间,重浚北引运河,南通白鹤溪,凡二十里沿河民田资以灌溉,舟航径达,货物流通,亦一方之利也。马嘶港 在县东北六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富庄贼作乱,信国公汤和,讨之,屯兵于此,贼谋夜半劫营,忽村鸡于二鼓时鸣,和令整束,待敌,适贼至一战而胜,贼遁去,和追之,阻此港,有神马前嘶,引渡竟灭贼,因名焉。年久淤塞,隆庆二年,同知马豸督浚通江旱涝有济,民立祠祀之。
金坛县
建昌圩闸 明正德十年建,知县刘天和记略曰:金坛西北有圩,曰建昌,其上流全受茅山丁角长山,诸水每夏秋霖潦,则水汎滥,而下乃环圩筑土为堤以禦之,周八十馀里,分诸水为二派,南北环堤而流,以入于运河圩之,内皆平壤,以亩计者,近十万,中为天荒荡溪流,旁达积水,以备旱亩,与田称旧于圩,南置闸,以司蓄泄。都圩垾闸 明正德十一年造,知县刘天和记略曰:金坛之地,惟四区为最,下区有闸,名都圩,其上流分受茅山方山,全受丫髻山,青龙洞、黄金山、白玉涧、四源之,水南北分流入,长荡湖介两河之间,田皆洼下,随地形筑土,为圩为垾中,曰,荡东,曰,邵家,曰,东庄,曰,岳家;凡垾四北曰,大荡,曰,张家,曰,荡景,曰,伏草;凡垾三圩一南曰,荡垾,曰,上葑,曰,中葑,曰,下葑,曰,张祥,曰,戴圩;凡垾五圩一其间复,有枝河二导,水自闸以达于运河潴于湖。
长新垾闸 在二十四都,明万历六年,知县刘美建。
庄家棚闸 在平湖门南,右即今大南门,更名弘化。
柘荡闸 在县北十里。
岸头闸 在县东十五里。
三河口闸 在县西北七里,即三里岸桥。七里桥闸 在县北七十三里,接丹阳境,为本县运河上流,以上诸闸俱明万历年间,巡抚都御史宋仪望,令县创建,所费不赀,欲省筑坝捞浅之劳,然霖潦一至水被阻截,遂为上流,缘河田害冬馀水涸,仍藉捞浅民始病之,今皆废,坏矣。
荆溪官坊埭 《寰宇记》云:在县西北四里,旧为节水处齐梁之代埭北下塘村,有周郑刘师四族,并有官因名。
思湖下口埭 在县南十八里,溪水出长荡湖口,深浅不常,故置埭,以节之,今废。
县南坝 在南水关,下元至元间耆,旧张桂等言,本县河道西北,高仰东南,低洼水势,趋下实,难灌输,宜于太虚观前置坝,官从之。至今便焉。庄家棚坝 在平湖门南,右更名弘化。
莞塘 在县东南三十里,梁大同中,侍御史谢贺之种莞其中故名。
单塘 在县东北二十八里,跨丹阳境。
陈塘 与柘荡相连约百馀亩。
寄秧塘 在塘上,约三十馀亩。
洋塘 在西庄,约六十亩以上俱七都。
官塘 即大塘在大塘村西。
前塘 在路庄,约二十馀亩。
万年塘 在东南庄,九十六亩。
上疁堤岸埂 在八都,大路东长八十丈。观东堤岸埂 在八都,大路北长一百丈。大云桥岸埂 在九都,大河南长四百十丈。后庄堤岸埂 在十都,徐村北长四百五十丈。后堰塘岸埂 在十一都,大河南长一千二百丈。
翟庄桥岸埂 在十二都,大河北长一百二十丈。
莲陂 在县西八里,宋嘉定中废。
万束陂 在县东三十五里,《祥符图经》:陂宜稻顷收万束,故名。
杏甘塘 在杏甘村,约二十馀亩。
下衣塘 在路庄,约三十亩。
黄塘 在后庄村,东北周四百七十丈。
东塘 在薛家村,西周一百九十丈,明洪武间。新开灌田,民赖其利,岁旱无忧,以上俱三都。鹅毛庄塘 在四都,横堰西周四百二十丈。东禅寺塘 在寺前官路旁,长周二百丈。小塘 在六都,垾头约二十馀亩。万建塘 在七都吕洪村,东周一万八千丈。茅头塘 在朱港村,北周三百七十丈。
谢塘 在东谢村,梁谢法崇造,约百亩。
北干塘 在斜桥村东,周二千一百五十丈。方基塘 在李家泾西,周三百五十丈。
西长塘 在野田村东,周七百五十丈。
东长塘 在莲荷村北,周一千二百五十丈。黄塘 在八都潘庄,约三百亩。
时塘 在八九都共之,约百亩。
鹤塘 在九都鹤庄,约百亩。
大塘 在十一都庄家田,西周一千二百丈。神塘 在十三都史家田,北周一千一百丈。梁塘 在十三都汤家田,西周一千一百丈。
官塘 在十八都庙基,西周二百五十丈。杨树塘 在二十都唐王山下,周一百三十丈。南塘 在二十都山下。
西塘 在二十一都山下。
练塘 在二十三都,约一百三十亩。
牛塘 在二十六都,久塌。明万历八年,修筑。官塘 在二十六都,水涧东周六十丈。
白水塘 在二十六都,约二十馀亩。
孔家塘 在二十六都山下,周四十丈。
景塘 在二十九都,约千亩,即景家湾,垾以上俱见存。
南北谢塘 在县东南三十里,梁普通中谢德威造,隋废。唐武德中,谢元超重开,灌田千馀顷。白马塘 在金山乡。
大湖塘 在登荣乡。
小湖塘 在登荣乡。
西塘 在县西二十六都,与东塘同开。
强塘 在游仙乡。
列塘 以上俱堙废。
燕子港 在县东四十里,十都通湖之处。下汤港 在县东三十里十一都通湖。
温渎港 在县东二十里十三都通湖。
方洛港 在县南二十五里,钱资荡通湖之口。明万历七年大水,知县刘美浚下流以泄水。徐庄港 在方洛港下。
新河港 在湖溪上五里运河通湖。
大浦口港 在湖溪下。
抱村港 在湖溪北与大浦口相对。
白石渎港 在大浦口下。
黄婆港 在白石渎下。
清水渎港 在黄婆港下。
后渎港 在清水渎下。
白龙荡 在县南六里,即思湖旧最宽衍蓄水以纾下田之涝近,为居民筑,埂擅菱藕之利,遇旱开,复为宜。
钱资荡 在县东南五里白龙之,东西通南洲,南注速渎入湖旁,多良田,水产独美,灌溉渔采之利,一方赖之。
天荒荡 在建昌圩中,一名,铜马湖,俗有十万天荒九万田之语,溪流旁达圩内,田畴赖其灌溉,有禽鸟鱼蟹之饶,荡本积水,因堤捍水而始有荡故,禁开私函,增修围埂之令,不可不严也。滕湘荡 在县西四十里,介紫阳西阳二渠之间,广五百馀顷,二十七都民赖之。
鲍荡 在直溪南,三十五都民赖之。
柘荡 在北渚之北河埂,有新闸通水入内,积蓄灌田,三十都民赖之。
北渚荡 在县北五里,上通运河东入钱资荡停泓里许,二三都民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