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九十卷目录

 邵武府部汇考四
  邵武府城池考
  邵武府关梁考

职方典第一千九十卷

邵武府部汇考四

邵武府城池考

        《通志》本府〈邵武县附郭〉
邵武府城池 本府古有乌坂城,在今城东三里许,越王所筑也。宋太平兴国四年,置邵武军治今所,筑土城,周回一十里有奇。元初尽隳。至正戊戌,复行修筑,累以陶甓,自西之南视旧址,收入一里许,东北沿溪悉因旧址。壕东西深一丈五尺有奇,北临大溪,广四十二丈,深二丈许。为门四,东曰行春,西曰镇安。南曰武宁,后改通泰。北曰樵溪。基用石,上用陶甓。明洪武初,因元之旧而修浚焉。周回一千三百三十八丈八尺,崇二丈八尺,复为四门,建门楼四,敌楼四十有六。皇清顺治五年,山寇窃发,增高环城垛口二尺。康熙六年,又增高三尺。造周城炮台四十二座。十五年,四门城楼燬于寇。今重修。
外县
光泽县城池 按《县志》:旧有战城,建废无考。洪武十九年,令林孔孙建门二,东曰朝宗,西曰宣德。后朝宗门燬。宣德四年,县丞张履重建。嘉靖二十九年,缘山寇窃发,民苦剽。守邵惠久申请议立城,周围计六百四十一丈一尺二寸,东西南北辟门四,水门亦四。后渐倾圮。万历三十五年,令罗希尹修葺,百有馀丈,重建东西二楼,姑熟李万化记。城西北隅近大溪,多圮。皇清顺治十二年,令边靖筑堤埠,增大四门并城楼楼,树砖屏,屏开小木门,可以外视施炮。康熙五年,郡守汪丽日檄士民捐助,加修城垛,每垛增高五尺。十年五月,内洪水漂荡,水门俱没,自北而西,倾圮数百丈。根底砖石,尽付波涛。令王吉募造。十五年、十六年,城垛多圮。是时遗寇盘踞各都,金鸣凤恐其窥伺,星夜修筑。复遭水圮。二十五年,令张彭捐俸修筑,并缮各城楼,建新城楼一。三十二年,张令捐俸复修。
泰宁县城池 按《县志》:泰宁故无城,惟四境有隘可防,有寨可藏。遇警,民多避匿其间。宋建炎初,邑令章元振据险立砦,率众坚守,阖境获全。明嘉靖三十七年,诏令州邑无城者,营筑。民狃于治安,各寝其议。未几,流寇煽乱,郡守邵惠久令熊鹗括郡邑帑,并丁粮,共得银一万一千八百有奇。命丞刘应诏等分督。经始于嘉靖三十九年十一月,落成于四十五年五月。其制,三面距河,西则践垆峰之阳而互峙焉。高丈六尺,厚八尺,周围七百零九丈。为门四,东曰左圣,西曰右义。南曰保泰,旧名至仁。北曰朝京。为小门四,东曰昼锦,旧名来凤。西曰靖远,南曰淑仁,北曰青云。万历癸巳六月,大水,城崩。县令谭佐发帑金若干两修造。己酉,复大水,崩城三百六十馀丈,北关基址尽倾。县令吴祯请公银若干两,命典史潭汝鸿修复之。崇祯十一年,汀寇窃发,令袁世芳加峻城垛一级。皇清顺治三年,驻防弁曹尔楷等设炮台守禦,城赖以完。十二年,县令王誉命益加完缮,新其楼橹,峻其雉堞,圮者甃之,颓者葺之,而形胜益壮。然费不出于公帑,皆绅士里民醵金助成者。康熙十八年己未五月十六日,邑遘阳侯之患,三溪暴涨,城内水深丈许。雉堞自北迄西,凡五门,计冲塌三百三十二丈有馀。邑令王肃通详咨部,题请

俞允各官捐助,分别纪录。十九年八月经始,至二十
三年,令韦圣翊告成。金汤依然永固矣。
建宁县城池 按《县志》:自宋咸淳二年,邑令宋秉孙始筑城,伐石为基,甃以陶甓。周五百八十丈五尺,辟门四:朝天、迎薰、庆丰、拱辰。小门二:东南曰小南门,东北曰小北门。皆建楼其上。四年,圮于水。六年,秉孙以馀盐钱重修,又以税务馀钱万缗,置田,以备缮修之费。元至正四年,久雨,尽圮,惟迎薰门存。明弘治四年,马升循址拓建,三面临溪,惟西依高山。周七百九十三丈,崇二丈,广三分崇之一,女墙二千五百四十有奇。为
门六,皆覆以楼。又为小水门四。崇祯三年庚午,燬。县令郑尔说鼎建。皇清顺治六年,县令傅元弼又加崇三尺,并女墙五百一十垛,每垛砌阶数尺,以便守望。又为窝铺与女墙之数同。不数年,西南一带窝铺为镇兵毁废。东城楼,十三年复燬。署县事孙志儒重建。十七年,燬于叛兵。县令袁植修建如旧。康熙五年,增建箭楼、敌台。县令袁植暨驻防,游府李得胜等审度形势,于城之西南界,辟筑敌台三面,高与城齐。又添设敌楼四所。十年五月,霪雨浃旬,初十日,溪水泛溢,浸灌城垛。东、西、南三面皆圮,惟北城获存。县令陈于逵捐俸,剋期修葺,城复完固。

邵武府关梁考

        《府志》本府〈邵武县附郭〉
水口寨 在县东十六都。宋绍兴二年设。元改为水口巡检司廨宇,居水之南,隘门在水之北,今仍其旧碑,云水口。扼邵武之冲,素称险隘。拿口寨 在二十三都。
杨坊寨 在县东六都。
同巡寨 在三十二都。已上三寨,俱宋绍兴二年设。元改为巡检司。明洪武十年革。
黄土岭隘 在二十九都。
神宿隘
大竹蓝隘 在五十一都。按《通志》:与江西新城县界,崇冈峻阨。
武德桥 在西门街,跨樵溪二曲。宋郡守蔡克开架木为之。后易以石,修三丈,广一丈。
沙堤桥 在清节坊,跨樵溪三曲。元元统间,僧无欲伐石捲砌。修三丈,广一丈二尺。
化源桥 在府学前,跨樵溪四曲,旧名化城。紫衣道士以石建。修三丈,广一丈二尺。
泰和桥 在泰和巷,跨樵溪五曲,俗云顾作桥。元至元三年,郡人张文亨建以石。修三丈,广一丈二尺。圮。里人以木为之。
仙源桥 在府治东八十步,跨樵溪六曲,捲石为之,而翼以石栏。修四丈,广一丈二尺。其北阑盾刻云:宋皇祐五年,朱昱舍石桥一座。据此,则桥为朱昱所建无疑。而《冯志》以为熙宁初,郡人徐熙春刱,盖未睹石阑所刻文也。考熙宁后皇祐十五年,岂至是熙春尝修之,而志者讹为建刱欤。
晏公桥 在府治左,跨樵溪七曲。宋咸淳间,道人李有存以石为之。修三丈,广一丈一尺。升平桥 在米行街,跨樵溪八曲。元泰定间,郡人黄子文以石为之。修三丈,广一丈五尺。五姊桥 在五姊巷,跨樵溪九曲。正统间,郡人李宗显以石为之。修二丈五尺,广一丈。
通津桥 在北门城内马道下。景泰间,郡人谢永宁建。修一丈五尺,广一丈。
城东壕桥 在行春门外,俗谓之吊桥。架木为梁,而以陶甓甃其上。修七尺,广二丈。明弘治间,本卫指挥高槐、李城相继缮修,后建以石,屡圮屡建。万历三十七年,被大水冲圮。郡守并署事同知邬若虚共捐俸刱建,而乡官侯衮实董其事,邬自为记。
城西壕桥 在镇东门外,亦吊桥也。制如东壕。万历十八年,郡守周裔登谓府脉发源金鳌,宋时城垣,熙春西塔在内脉,无残伤,人文綦盛。后来缩城入内,掘土为壕,断绝来脉,科第寥落。居民萧条职此之由。
城南壕桥 在武宁门外,旧以木。嘉靖四十三年,郡守吴国伦伐石为之。
城北浮桥 在樵溪门外,宋时建于溪之上流百馀步,后移今所。其制以铁绠联比二十四舟于中流,而铺木板于其上,以通行。水涨则分系于两岸,别用舟渡。有司岁签民夫四名守护以时缮修。以上在城外壕。
登云桥 旧名升仙,跨樵溪支流。宋绍兴十八年,乡人黄子成以木为之,名永福。明永乐十四年,水圮。洪熙元年,重建。后圮复不一。万历二十年,水圮。里人朱楫捐资,累石为墩,梁以木,甃以陶甓,架屋其上。有司饯诸生赴举者于斯,故更今名。三十七年,大水,圮。朱楫重修。
三公桥 旧名行春,又名绣衣,跨鹿口溪口。宋咸淳三年,漕使黄万石、尚书冯梦得、郡守廖邦
杰重建,遂以三公名之。永乐十四年,圮。宣德间,郡守刘复等修。覆以屋,长二十七丈,广二丈,架庵于桥左。弘治十二年,守夏英重修。万历三十七年,水圮。牙头推官杨春茂修。
长春桥 在城东五里天妃宫右,跨樵溪,扺建州。先时仅设以渡,遇涛涨,舟师辟易,咫尺千里。万历二十二年,郡守周裔登创议建桥。初建于鹿口津,累石为墩,酾水十二道。寻为水坏,迁延未举。守李之用、同知钟万春、推官赵贤意相继徙建今所。为墩一十有五,梁以木,甃以陶甓,覆以亭屋。修一百二丈五尺,广二丈三尺有奇。不但舆徒称便,且塞下流水口,诚莫大之功。推官赵贤意记。
东浮桥 在丰应庙前。长春桥成,遂废。
紫云桥 在东岳庙之南。正统间,里人龚祥生以石为之。修二丈,广二尺。
饶河桥 在东河上坝,跨饶家河,其下丈馀为饶坝猪水入东河,以时畜泄,路通仁寿寺。其先止架木,屡为水圮。万历四十四年,郡士曾思孔、谢观国等,募众捲以石。修二丈,广一丈二尺。中营桥 在上生寺前。元至正五年,里人黄绍建。修十丈,广一丈二尺。以上俱在二十九都。铜青桥 在铺左,旧为木桥。元元统间,易以石,酾水五道。永乐十四年,圮,重建。成化十七年,圮,刘元修复。万历三十七年,圮。署府事推官杨春茂重建。修三十丈,自为记。
东保桥 在黄溪,又名花桥。洪武十四年,里人陈义甫建,后圮。成化间,里人募众重建,覆以屋,修二丈六尺,广一丈六尺。
鹤冲上下二桥 永乐间,俱圮于水。正统年间,重建,寻圮。成化十年,守冯孜命、令王拯并建以石,各修三丈,广一丈四尺。
新铺桥 明郡人沙彦清重建。天顺二年,圮。成化十年,守冯孜命、令王拯伐石重建。修八丈,广一丈三尺。以上在二十八都。
下坑桥 在新铺,跨山涧而建以石。修六丈,广一丈五尺。
上坑桥 在下坑桥西,亦跨山涧而建以石。修四丈,广一丈二尺。明万历三十七年,大水,圮。令宋良翰建。
新屯桥 在毛家巷口,跨大溪。元至正间,累石为址,而梁以木。修六十丈二尺,广一丈三尺。寻毁。万历二十年,邑人黄金生捐资重建,捲石,酾水为十二道。复圮于水,乃为浮桥以渡。三十八年,推官杨春茂捐俸给修。三十九年,监生邓昌祚捐资重建,舍田五十五石三斗七升,令宋良翰申蠲渡夫工食充饷,以二十石中抽十分之八给渡夫,留二分以备修桥之费。四十年,大水冲坏,仅以舟济。四十二年,令吴甡议复浮桥,监生邓昌祚重修,捐田如旧。
龚墩桥 元大德元年,乡人花文开以木为之。明成化八年,里人募众重修。上覆以屋,修三丈,广一丈二尺。
延福桥 在庵前,里人以木为之。修四丈,广一丈二尺。
𥟖尾桥 在仓头。上冈桥 在七亩二桥,俱修一丈五尺,广八尺。朱林桥 在寺前。修五丈,广一丈五尺。
白鹤桥 在台山段。修一丈,广六尺。上四桥,皆里人募众伐石重建。以上在八都。
官桥 在龙潭街尾。修四丈,广一丈五尺。里墩桥 在官墩尾。修四丈五尺,广一丈五尺。以上二桥,皆里人募众伐石重建。
魏公桥 在魏家坊。明成化元年,里人丘孟璟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二丈,广一丈二尺。以上在二十六都。
岭下桥 在二十五都薯岭下。明弘治十七年,里人官永暹、丘孟璟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五丈,广一丈四尺。
梅岭桥 在二十四都。明成化八年,里人吴永庆等重修。上覆以屋,修八丈,广一丈二尺。石桥 在二十三都半山。明弘治六年,里人严得仁等,募众伐石重建。修三丈,广一丈。
泰定桥 在廖坌溪口。宋绍兴十四年,令张注刱建石桥。二十六年,燬于兵。其后架木为梁,屡建屡坏。元泰定三年,县丞赵友石伐石重建。修一十二丈,广一丈五尺,邑人危西仲记。
泰平桥 在拿口街头,跨洋尾溪。宋绍兴十四年建,后圮。明洪武十四年,复建。永乐十四年,荡于水。十九年,重建。覆以屋,寻圮。成化十年,郡守命县令王拯以石建之。修十丈,广一丈八尺。
龙胜桥 在拿口。明景泰五年,里人廖永通建。修四丈,广一丈。
茶壶桥 在寺前。弘治七年,里人募建。上覆以屋,修十丈,广一丈五尺。以上在二十二都。蒋公桥 在许塘,里人募建。修三丈,广一丈。树甃桥 在张源,里人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一丈五尺,广八尺。以上在二十一都。
新桥 在十三都丘源。弘治五年,里人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二丈,广一丈。
洒口桥 在卢田口,旧为官渡。明弘治十二年,郡守夏英建。修八丈,广一丈。渡废。
里仁桥 在十五都下黄溪口,跨山涧。今圮。伞历桥 在官路上,都民吴福得建。后圮。明弘治元年,令泰淳以石重建。修三丈,广一丈。柳营桥 在十六都前塝,上覆以屋,修二丈,广一丈。今圮。
通仙桥 在十七都大历坑口。明弘治二年,里人冯顺等募众重建。
凤田桥 明成化二十年,里人募众重建。修十二丈,广一丈。
鸭母桥 在西山。明弘治元年,里人募众重建。修八尺,广一丈二尺。
东荡桥 明弘治五年,里人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九丈,广一丈。以上在十九都。
丰山桥 又名城隍桥,在廖墩小拿洋尾。明洪武元年,邑人赵友庆建,后圮。弘治六年,里人梁凤等重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广一丈二尺。拿下桥 明弘治十六年,里人吴福生等募建。上覆以屋,修九丈,广一丈五尺。以上在九都。五通桥 在十都,又名飞阁桥。明成化九年,里人桂禄等募建。上覆以屋,修十丈,广一丈五尺。拱辰桥 在十一都朱坊街尾。明洪武十年建。景泰四年,重建。修八丈,广一丈五尺。
固住桥 在十二都固住尾。元至正间建,圮。明洪武十五年,重建木桥,又圮。弘治十五年,里人募众复建。修六丈,广一丈二尺。
湖山桥 在十二都固住市。明弘治十五年,里人胡泰等募众建。修十八丈,广一丈五尺。升云桥 在西溪铺上。宋端平中建,后圮。明洪武三十三年,令夏祥凤命僧义峰重建木桥,寻圮。正统五年,令颜宗重建,又圮。成化五年,守盛颙刱建以石。修十四丈,广一丈五尺。
水南桥 在丰应社水南庙右,郡人苏彦铭以木为之。修三丈,广一丈三尺。
高家桥 在玉堂街尾。宣德间,以石建之。修二丈,广一丈。
石桥 在桥坑。天顺间,里人龚善得募众以石建之。修二丈,广一丈。以上俱在五都。
丁字桥 在洒路弯。宋绍兴十五年建,修六丈。又横出一支,修三丈,广皆二丈,上覆以屋,桥通三路,如丁字,因名。元泰定二年,韩妙圆重建。成化七年,守冯孜复建。
太平桥 在丁字铺前。成化六年,守冯孜建。上覆以屋,修三丈,广一丈。
官桥 在上桥段。元至正元年,里人周源受以木为之。修三丈,广一丈二尺。
皇华桥 俗讹为黄花,在界首。元至正十七年,以木为之。修四丈六尺,广一丈六尺。
乘驷桥 在梅里山口。元延祐六年,架木为梁,后圮。明弘治十八年,守夏英命乡老钟铣、王澧督工重建。桥中为亭,亭两端各建华表,匾以乘驷。修十一丈,广二丈三尺。以上在六都。
黄墩桥 在七都。弘治十五年,里人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六丈,广一丈五尺。
泥桥 在西壕上,旧梁以木。万历十年,同知万尚烈以石捲之,左右扶以石栏。
官桥 在张家墩。宋绍兴五年,里人徐益刱建木桥,圮,复建。上覆以屋,修二丈五尺,广一丈。鹤林桥 在瓮口。弘治十七年,守夏英命陈得清刱建。修六丈,广一丈五尺。
神仙桥 在下广口。弘治十七年,守夏英命僧广贤刱建。上覆以屋,修三丈,广一丈二尺。以上在四十七都。
昼锦桥 在严山街头潭山市下。宋皇祐中建。元至正十二年,燬。明洪武初,重建木桥。永乐十四年,圮。成化十四年,守刘元重建。上覆以屋,修一十二丈,广一丈五尺。
大宁桥 在古山陂头。弘治十四年,守夏英刱建。上覆以屋,修一十五丈,广一丈五尺。
花桥 在大石前白上保。宋绍兴中建。绍定中,燬于兵。元至正中,重建,后圮。明弘治七年,里人
高文忠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广一丈二尺。万历四十四年,乡民张成贵捐金重造。神硖桥 在高家村。成化三年,里人龚永达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八丈,广一丈二尺。高炉桥 在西洋坊上。成化十七年,里人宁永瑛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十五丈,广一丈五尺。以上诸桥,俱在四十五都。
陈江桥 在陈江村。弘治十六年,里人黄永能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六丈,广一丈五尺。扛溪桥 在上樵。弘治十年,里人宁立孙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六丈五尺,广一丈五尺。以上俱在四十四都。
神安桥 在下城。宋绍兴二十九年,上官端义建木桥,后圮。明成化二十年,里人黄子坚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十丈,广一丈五尺。
交山桥 在篁山。明弘治五年,里人丁名祐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三丈,广一丈二尺。水尾桥 在黎川。弘治五年,里人官福宁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广一丈五尺。
南桥 在官坊市。弘治十六年,里人张荣富等,募众累石为墩,二梁以木,覆以屋,修十五丈,广一丈五尺。以上俱在四十三都。
清河桥 在墈下。弘治十二年,里人张伯春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十六丈,广一丈六尺。常安桥 在大常水尾。弘治五年,里人张永成等,募众重建。修十二丈,广二丈。
佳济桥 在上保水尾。弘治十七年,里人傅礼生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十四丈,广一丈五尺。以上俱四十二都。
三溪桥 在三十九都三溪口,里人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六丈,广一丈二尺。
通泰桥 在城南街,旧名至善,后更今名,俗呼白渚桥。明永乐元年,同知侯澄重建。天顺二年,水圮,重建。成化八年,又圮。十七年,累石为址,而梁以木,构屋四十楹覆之。里人佥宪邹允隆为之记。弘治十四年,郡守夏英重修。岁佥夫一名守护。
仁远桥 在通泰桥东下白渚。宋绍兴五年,郡人李文璧刱建木桥。朱文公书其扁曰仁远。修一十六丈,广一丈五尺。今废。
通济桥 在芹田,又名芹田桥。元皇庆元年,里人黄镇成建。明永乐十四年,水圮。天顺五年,重建,为石墩五,而梁以木,构屋十有五间覆之。寻圮。成化二年,傅恭纠众建之。修一十五丈,广一丈五尺。
药师桥 在危坊头。洪武四年重建,圮。弘治十二年,夏英复建。修一十五丈,广一丈二尺。南泉桥 在曾坑口。弘治二年建,上覆以屋凡七间,修九丈,广一丈五尺。岁佥夫一名守视。复构仁智堂以居之,置田十五亩,别立一户载堂地并田粮,为久远计。
捲峰桥 在山口。旧有石桥,久圮,里人架木为梁,恒腐折不支。弘治十四年,守夏英改石修刱。修数丈,广一丈五尺。桥之北,复建一亭,以憩行者。邵武县学训导何钦为记。
陈家湾桥 以地名也。元大德七年,里人冯元亮建。修三丈,广一丈二尺。今圮。
南桥 在大傅冈。洪武十八年,里人黄子受建。修二丈八尺,广一丈二尺。
邢家桥 在邢家铺前。弘治元年,里人何本深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六丈,广一丈五尺。夏公桥 在大富市尾。弘治十八年,守夏英命泰宁县民童钦刱建。上覆以屋,修十丈,广一丈五尺。
三溪桥 在旧寨尾。元至正十九年,里人谢均善以石建之。修五丈,广一丈二尺。
神仙桥 在旧墟街尾,久圮。弘治十三年,里人黄叔英等,募众重建。修十丈,广二丈。
泰和桥 在三十四都萧家坊。天顺二年,里人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七丈,广一丈二尺。儒林桥 在三十五都将石墟。成化二年,重建。上覆以屋,修十四丈,广一丈三尺。
太平桥 在三十七都同富坊。弘治十三年,守夏英重建。修二十三丈,广一丈五尺。
化乾桥 在三十八都炉洋村。弘治十五年,里人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广一丈二尺。车阑桥 在溪口。永乐十四年,水圮。正统五年,郡人李宗亮以石重建之。修二丈,广一丈。七星桥 在浮桥头车阑桥下,以石七条架溪阜,故名。修一丈二尺,广一丈五尺。
万年桥 旧名非一,曰嘉定,曰端平,曰环碧,曰
至正,曰济川。在城西北,跨大溪。宋嘉泰二年建,燬。端平元年,重建。淳祐十二年,水圮。咸淳间,重建。元元统二年,燬。至正三年,重建,累石为址,凡十有三,梁以木,而覆以亭。二十一年,又燬。明洪武八年,重建。嘉靖间,燬。同知唐金重建。万历三十七年,大水,圮。
赛羊桥 在赛羊巷,以木为之,而庇以屋。修五丈,广一丈六尺。
平阜桥 在赛羊桥东。正统九年,郡人段文升以石重建。修三丈,广一丈二尺。
曾屯桥 在平阜桥东,以石建之。修三丈,广一丈二尺。
石鼓桥 在石鼓溪上。元天历间,里人傅安建。明永乐十四年,圮。宣德中,令邹良以木重建。成化八年,又圮。守冯孜复建,寻圮。弘治十二年,守夏英以石重建。修八丈,广一丈五尺。
何鹿坑桥 以地名而旧为木梁,以跨山涧。景泰二年,陈彦祯等易以石。修二丈,广一丈。延陵桥 在越阳,亦跨山涧。成化二十年,郡人吴仕祯以石刱建。修二丈,广一丈。
仙源桥 在苍山下,跨山涧为桥。永乐十三年,道人李道明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广一丈二尺。以上在五十三都。
镇龙桥 在药村上。天顺间,守何友重建。上覆以屋,圮。弘治十三年,守夏英命邑人丘孟良,以石重建。修二丈,广一丈五尺。
镇西桥 在漠口,故又名漠口桥。元至正二十年,里人叶荣建木桥,圮。明弘治五年间,县丞郑銮重建以石,因改今名。修四丈,广一丈五尺,桥西作亭覆之。万历年间,重修。
旅通桥 在漠口下,旧有桥,久废。成化间,郡人周蕴等伐石重建。修二丈,广一丈。
清溪桥 在义溪湾。成化间,里人黄文庆等捐赀伐石建。修四丈,广一丈五尺。
勋溪桥 在大乾庙上。宋开禧中建。淳祐十二年,守叶寀重修,圮。叶守复建。明永乐中,又圮。中和桥 在中和村,久圮。以上在五十都。何公桥 在曾屯桥下吴公桥上,跨小溪,旧架以木,覆以屋。万历三十年间,圮。
吴公桥 在何公桥下、石鼓桥上,跨小溪。宋绍兴年间建,翼以石栏,修四丈,广一丈。
步云桥 在将溪口故县东。旧有童谣云:水绕步云桥,黄简肃公复归朝。盖下流喜曲折,最忌迅直。简肃在朝时,本郡大溪水绕折,从步云桥而下。郡中人文正盛。元时堕坏,天下名城,吏兹土者多蒙古人,其人妄肆残毁,掘竹丝排,以斩郡之来脉,凿渴猴饮水石,以破郡之水口,而大溪水遂中冲直泻,不复从步云桥而转。本郡人文遂尔寥落,科第不复如初。故童谣如此云。创始于宋淳祐十二年。元元统间,重建以石。修数丈馀,广一丈五尺。明万历间,水圮。己未,钱名世复建。
登云桥 在泉山涧口,旧为土桥。洪武二十四年,令夏祥凤易以木。圮。正统间,郡人郑得清建以石。修三丈,广一丈二尺。
通济桥 在漈下。元至正十六年,乡人吴源生等架木为之。圮。明弘治六年,里人周子名等募众重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广一丈二尺。
罗公桥 在上高坪,上覆以屋,修四丈,广一丈二尺。以上在二都。
将溪桥 在将溪排。洪武三年,里人吴伯受以木为之。成化十七年,郡人高景初募众重建。圮。成化二十年,郡人张举生等累石为址,架木为梁,上覆以屋,修八丈,广一丈。今圮。
林下桥 在源头。洪武八年,里人危善以木为之。修二丈五尺,广一丈。
清安桥 在洪源。元至正十八年,黄哲以木为之。修二丈五尺,广一丈。
鸣山桥 在田窠口。永乐十五年,以石建。修三丈四尺,广八尺五寸。
西冈桥 在果树头,旧圮。弘治四年,令费琮建。十三年,里人重修。修二丈五尺,广一丈。
新桥 在学堂源口。弘治四年,令费琮命里人募众建。上覆以屋,修六丈,广一丈四尺。
深溪桥 在四都长源,里人募众,架木为之。修五丈,广六尺。
玉堂渡 在五都玉堂铺上。
危家渡 在八都。弘治十六年,令姜桂更造船,岁佥夫一名。
新屯桥 今有浮桥,在二十七都。
密溪渡 在二十一都。明宣德间,邑人元辛保
舍田七石。正德七年,乡人元澄观舍田十石八斗,以赡其渡。田载二十一都一图十里户内。广石渡 在四十都。
黄溪渡 明宣德间,郡人段文让置舟,仍舍田十石以赡。又即其地,搆屋一所,以憩行人。绣溪渡 在十五都谢坊。宋里人尚书谢源明,作舟以济,废。明洪武十三年,郡人饶伯达复置舟,亦废。今里人募众造舟,置田以赡其费。义渡 在十六都高坊。明洪武间,里人朱妙休置舟,仍佣工以济。
水口渡 在水口寨上。
中和渡 在县西大乾铺,适光泽县驿路也。旧过勋溪至通津铺前,又过大溪,名永崇渡。成化十六年,守刘元以勋溪岁有覆溺之患,遂改渡于此,并改通津铺于大溪南,勋溪、永崇二渡皆省。弘治十六年,令姜桂更造船,佥夫二名。
光泽县
杉关 按《通志》:与江西新成县界,石山崭绝,仅容单车,为江西大路,古称瓯越西户是也。铁牛关 在二十七都太和山。二关俱唐广明元年设。宋、元因之。明洪武三年,徙大寺寨巡检司,于杉关兼守铁牛关。
大寺寨 在县西北,旧设巡检司于此,后徙于杉关。
铁牛隘 在二十七都,界近泸溪。
孔坑隘 在十三都。
岩岭隘 在七都。
羊头隘 在八都。
关隘 在九都,八隘并界于新城。
云际隘 在二十五都,界于铅山。
昂山隘 在二十九都。
火烧隘 在二十四都,并界于贵溪。
平济桥 今改名程公桥,在朝宗门,跨大溪,即旧东渡也。宋嘉定十四年,重建石梁。燬于兵。明弘治二年,义民李文通重建,累九墩,庇屋十楹,修三十七丈七尺。万历二十二年,水崩。令程寰捐俸,倡邑义民等重建,改今名。
善利桥 在东门外。万历十年圮。邑人吴文茂伐石重建,庇以屋。
弦歌桥 在鼎魁坊下。元泰定元年,令况逵建。后圮。至八年,主簿胡日新重建。以上俱在城。龙兴寺前桥 在一都龙兴寺前。元时以石为之。修三丈,广一丈,高八尺。
五里桥 在高源。成化间,邑人高友政捐赀,甃石为墩,而布石版于其上。修二丈,广八尺。路口桥 有二:一在一都高源口。成化间,邑人龚惟善捐资,以石为之,修二丈四尺,广八尺。一在九都,跨小涧。洪武九年,邑人黄均曙以木重建。广八尺,高一丈,修二丈。
再兴寺前桥 在再兴寺前。天顺间,邑人危伯立建。修四丈五尺,广一丈三尺。
飞桥 修一丈八尺,广九尺,高一丈。
陈家桥 跨小涧。元至正间,里人陈千三以木为之。明永乐八年,易以石。修四丈,广一丈。石捲桥 元至正五年,里人危文昌募众,捲石为桥,因名。修四丈五尺,广一丈。
永丰桥 跨小涧。宋时建。元至正十二年,燬于兵。明洪武二年,重建以石。修三丈,广八尺。黄溪桥 元至正二十一年,以木为之。圮。明永乐十六年,里人举人高用募工重建,构亭于其上。修三丈二尺,广一丈。
官桥 元时建,圮。明洪武三十年,重建。万历三十七年,水崩,令罗希尹捐俸,伐石重建。
石岐桥 弘治十二年,郡守夏英,命邑人官元赋建。圮。万历十六年,义民罗景贤以石为之,构屋于其上,修五丈,广一丈六尺。又名成德。康熙十六年,罗宇募众重建。
万安桥 在十都止马市,旧以木为之,屡圮。元至正六年,令朱万初重建,庇以屋。十九年,兵燬。明洪武九年,林孔孙建,圮。永乐十六年,邵武卫总旗李用珍重建,又圮。宣德四年,主簿沈宗重建。万历三十六年,水决。令罗希尹捐俸重建,覆以亭,修七丈,广一丈五尺。
九里桥 在九都,跨小涧。洪武十三年,僧静逸以木为之。圮。宣德八年,杉关巡检陈洪捐赀募众,甃石为岸,架木为梁,庇以屋,修三丈,广一丈。圮。隆庆四年,邑人黄璋重建。
永济桥 在八都村上。
天妃桥 在象头山外。万历四十年,僧目廉建。雷音桥 跨小涧。洪武十三年建。永乐十四年,圮。十五年,重建。修三丈,广一丈。寻圮。万历四十
一年,邑人李友辅重建。
长城桥 跨小涧。正德十二年,令钟华建,改曰吴屯桥。
华桥 跨小涧。洪武七年建,圮。永乐十六年,里人重建。修三丈,广一丈。弘治十四年,李友诚伐石重建。修四丈,广一丈。
顺济桥 在十七都。宋宣和六年,里人严伯和妻陈氏建,故名严婆桥。圮。明洪武二十六年,里人陈建中募众重建。圮。正统间,义民黄文谅结石为墩,重建。圮。成化间,邑人高友政募众重建,庇以亭,邑人南昌经历危恭记。
感应桥 在十八都大林坊,旧以石,架板于水上。屡为水漂失。万历三十三年,里人宗魁伐石为之,庇以屋,修十八丈,广一丈五尺,高一丈三尺。四十一年,燬。邑令汪正谊重建。
永安桥 在十八都油榨村,旧无桥,春水辄苦。万历三十二年,里人傅玉秀兄弟,率族伐石建造。庇以屋,修一十五丈。
径山桥 在十九都径岭下,今曰朝京桥。跨小涧。元至顺二年建。至正十二年,燬于兵。明永乐八年,邑人黄孟舟募众重建,搆亭五间于其上,修五丈,广一丈二尺。圮。万历十九年,重建。崇仁桥 跨小涧,以木为之。圮。明洪武二年,里人上官受安易以石。弘治十五年,郡守夏英命邑士龚伯实等,募众重建。修四丈,广一丈。狮子桥 在三十都回龙堂下。
望仙桥 在三十都直阜铺下。元至正八年,令朱万初甃石重建。修三丈,广一丈。万历元年,圮。邑人吴文茂重建,庇以屋。
通济桥 有二在三十都王家砌。万历三十七年,圮。里人募众伐石重建造。按《县志》:一在城内杭市尾,旧为土桥,岁费修筑。宣德八年,主簿曹士元捐赀倡义民,垒石为岸,架木为梁,而覆以屋,复建亭为迎送之所,扁曰环翠。弘治十六年,郡守夏英命邑人龚小一,以石捲砌为梁。修三丈,广一丈,高一丈。
弘济桥 俗名杭西桥,跨县西大溪,即旧西渡也。宋元祐四年,令魏闳谕邑人募众,以木为之。嘉定五年,漂于水。邑令徐杰捐金,更建以石,因名徐公桥。元泰定元年,令况逵修葺。至正十九年,燬于兵。明洪武七年,主簿李祥舟建屋三十楹于其上。永乐十年,邑人黄孟舟募众重修,甃以砖石。天顺四年,圮于水。成化四年,郡守盛颙命工,垒石为墩,架木为梁,建屋数十楹覆之,遂更今名。修三十五丈,广一丈八尺,高三丈六尺。万历二十一年,圮。邑绅黄文魁、义民李友辅等,捐金倡建。万历三十九年,居民火延烧。李友辅捐金盖造。皇清顺治五年,燬于兵。康熙元年,邑人重建桥,上覆以屋,旁列店肆,商贩赁居贸易。
杭西桥 在县西一都茶市,跨小溪。宋嘉定五年,令徐杰建。元至正间,燬于兵。明洪武七年,重建,圮。永乐八年,邑人黄孟舟,募众构亭五间于其上。宣德十年,邑人龚日文等修。弘治十四年,令李麟捐俸,率义民龚佐、陈玉、高永坚等捐募,捲石为梁,而覆以亭,广一丈六尺,修五丈,高四丈。圮。万历四年,重建,改名接龙桥。皇清康熙年间,水圮。重修。桥上构三圣小庙。
水口桥 在四都,跨溪。里人众建,修五丈,广一丈三尺,构屋于其上,客商往来通衢。
明山桥 在十五都,新建。
古杭桥 在十六都,跨小溪,庇以屋,修五丈,广一丈,里人建。
兰乾桥 在十六都,跨小溪,庇以屋,修三丈二尺,广一丈。明里人建。圮。皇清康熙二十一年,重建。
张公桥 在二十都,跨北大溪。旧以竹石垒墩,屡为水漂。康熙年间,知县金鸣凤捐修。旋燬于火。二十年,知县张彭捐俸,倡士民重建。旧名天平桥,士民戴德,今名张公桥。
金公桥 在镇岭北,路通衢。旧架浮桥,久坏。康熙年间,邑令金鸣凤捐俸建造。人戴其德,遂名金公桥。
仙花桥 康熙三十二年,知县张彭倡修。西来桥 按《光泽续志》:在二都,离县七里许。康熙四十三年,僧祥云募合邑士民,重建石墩,覆屋于上。
觐山桥 旧名朝京,在县北崇仁市,离城十五里。署县军厅黄汝铨,倡士民重建之。
镇岭渡 在县东北厉坛之左。天顺间,邑人李靖捐资作舟以济。万历三十七年,洪水漂去。知
县罗希尹捐俸,倡率居民,造船九只以济。每岁佥夫一名。
交溪渡 在一都镇岭中洲前。
大贩渡 在县西二都,河深水险,岁有堕溺于水者。万历四十二年春,知县汪正谊捐资首倡,命造船二十只,覆板于上,作浮桥以通人行。北里县丞危正廉、俊髦、张五逊、危应奎、张国维、席亮书等,皆慕义而向赴焉。无恤繁费,竭力赞襄,历三月而事竣。里人乐其成,名曰汪公桥。仍建祠于左,立石以识不忘。司训张公选记。
永崇渡 在三十都狮子桥。
陈家渡 桥圮。邑人黄孟舟始作舟以济。在县西二都。
崇仁渡 在十九都。宋淳熙十四年,里人上官劭叟舍田置舟以济,仍于渡头建亭,以憩行者。至今子孙犹嗣而不隳。
汪公渡 在县北十五里许崇仁地。里人官舍江鲤等,尝倡义集金贷人,取息以募渡夫。后为官耀鲸吞,汪令清出共金九两有奇。置租以赡。
泰宁县
南石寨 在将溪保。
钟石寨 在福兴保。
刀背寨 在仁寿保。
青山寨 在长兴保。
羊头寨 济龙寨 俱在南会保。
麒麟寨 大寨 俱在开善保。
福缘寨 黄茜寨 登云寨 俱在瑞溪保。茶花隘 在安仁保,路通江西。
麒麟桥 跨县前街。
狮子桥 跨东街。
白象桥 跨城隍庙街。以上三桥,俱城内藏于街衢之下,泯其迹而不露。
利济桥 在邑治之南,跨大溪。自元至正以来,水火叠更,创毁不一。二十一年,令滕养志命造,未完,水荡其半。三十九年,重造。崇祯间,燬于火。邑令袁某造石桥,树石栏。皇清顺治五年,土寇从此负云梯乘城上,发炮燬栏。
康熙八年,守备吕文茂修。
昼锦桥 跨小东门,旧名东桥。以叶祖洽,故得名。后燬,仅架小木以行贩。菜夫李文宪,忍饥积钱,独建此桥。邑令旌其门。
迎恩桥 跨黄溪,入大溪,旧名安泰,又名延桥。明万历四年,故义民李乔妻雷氏,独力鼎建。后荡于水,令吴某重建。皇清康熙十年,邑令汪济撤旧更新。
杉津桥 水锁三溪,为閤邑之关钥。万历二十六年建,寻燬。己亥重造。皇清顺治五年,燬于兵。十二年,令王誉重刱。
瀛洲桥 在福山保,跨大溪。明宣德间建。成化二年,里人杨秉忠重修。长二十一丈,广一丈。朝天桥 跨朱口溪。明初架以木。弘治十七年,令瞿鹏重建。修十三丈,广一丈二尺。
迎爵桥 跨大溪。宋淳祐间,乡人萧试甫累石架木。元时燬,石址存。明景泰间,仍架木其上,修二十五丈二尺,广一丈三尺。
黄公桥 跨梅林溪口。明洪武二十七年,乡人郑均禄建。修七丈,广一丈三尺。
安济桥 跨交溪口。元至正间建,圮。明洪武三十五年,令龚才善重建。弘治十年,主簿梁佐重修。长一十九丈,广一丈三尺。
龙湖桥 跨龙湖东溪。元至正二十四年,邑人谢申重建。上有亭四间,修五丈,广一丈二尺。锦溪桥 亦跨龙湖东溪。明正统四年,邵武指挥胡兴建。修五丈,广一丈。
升平桥 在游源。明永乐十九年建。嘉靖十四年,黄荣重修。修八丈五尺,广一丈。
均福桥 在水南,旧建以石。明洪武初,道士吴益祖构亭五间于其上。弘治十六年,令梁德宏重修。修五丈二尺,广一丈二尺。
福冲桥 元天历间圮。乡人李茂卿重建。修五丈二尺,广一丈。
火夹湾桥 在梅口,跨山涧。明成化二十一年,守刘元命里人募众建。修五丈,广八尺。
隆兴桥 在永兴下保,跨大湖溪。元时建。永乐间圮。成化五年,令徐琛重建。修二十丈,广一丈二尺。
下衢桥 元延祐间,乡人江大老建,圮。明洪武间,邑人徐月山重建。修八丈,广一丈二尺。上衢桥 在永兴上保。永乐五年,邑人杨真以木重建。修五丈五尺,广一丈二尺。
仁寿桥 在仁寿保。元至正间建,后圮。明成化
九年,乡人吴志祥等重建。弘治十六年,廖胜等募众重建。修六丈五尺,广一丈三尺。
开善桥 在大阜。明洪武九年,乡人江马三建。修九丈七尺,广一丈三尺。
神光桥 弘治十四年,乡人江长清重修。修一丈,广一丈三尺。
朝京桥 在邑治之北,明邑人御史叶茂志、本邑教谕余智、邑士江志仁等捐金建。正德己卯,坏。邑人江元祐、李简募众重修。嘉靖辛酉,燬,重修。万历乙亥,水,邑庠士江谟等重修。圮于水。戊戌,邑令滕养志,命江阡江留富等重修。皇清顺治五年,燬。壬寅年,邑人江正心募造。
寿星桥 在上第。明正德间,陈绍祖同侄美奇为母寿建,在崇化。
香水桥 在上第。明嘉靖间,陈美甫率众建。镇安桥 在安仁。
上高桥 在上辛。元至正七年,乡人曹益甫建。明正统二年,僧惠坚重建。成化十七年,僧普禅重建。修十二丈,广一丈三尺。
冢下桥 在上高。
长兴桥 在石辋口。明洪武十七年,里人萧马等建。修一十丈,广一丈三尺。
白鹤桥 在下辛。元至正间建,圮。明正统六年,重建。修五丈三尺,广一丈。
永昌桥 《夏志》作将溪桥,在石辋。元至正间建。明永乐十年,里人萧继宁构亭于其上。修六丈二尺,广一丈三尺。
杭桥 元至正间,里人丘仲卿建。修十一丈,广一丈五尺。
瑞溪桥 元至正十二年,乡人杨胜甫建,后圮。永乐七年,李月堂重建。修十丈,广一丈三尺。神仙桥 景泰二年,里人李景颜建。修八丈,广一丈二尺。
乘驷桥 弘治十二年,义民施祖应等募众重建。修一十五丈,广一丈二尺。
乌鹊桥 《夏志》作七星桥,在北斗坊。弘治元年,乡人廖鼐建。修五丈,广一丈。
双溪渡 在县西梅口保。元至正中,里人颜均庆置舟,仍舍田五十馀亩以赡。黄元实记。后为官渡。明弘治十六年,县丞周芹更造船,岁佥夫一名。
青州渡 在县西开善下保。里人自造舟以渡。
建宁县
军口寨 在赤上保。
西安寨 唐义宁军故地,南唐废军为寨,名永安。后改为镇,又为场。宋建隆元年,升为县,迁治于濉江之北。四年,复置寨于此。绍定五年,又分总领刘纯忠武军守之,驻新城保,易今名。元为西安巡司。明因之。洪武三年,迁置今所。
永平寨 在新城保,即罗源著竹寇区也。二寨并在县西。
将屯寨 在将屯保。梁镇将谢望常驻兵于此。饭罗寨 二寨皆险。寇乱,乡人潜避于中。龚家寨 在大南保。先年寇乱,乡人冯真卿驻兵于此。
巢隔 亦在将屯保。唐陈岩率民兵于此,以禦巢寇。巢为隔绝,不能进,故名。
罗汉寨 在北门。宋乾道四年,张魏公浚奏调汀州驻劄左翼兵屯戍,以禦何白旗之寇。即此。朝天隘 在蓝田保。
蟠湖隘 在上黎保。
岭头隘 在周平保。
丘家山隘 在周平保。
界头隘 在都上保。
小拗隘 在新城保。
丘坊隘 茱萸隘 紫云隘 俱在客坊保明。正德十五年,令周必复即丘坊隘,改迁西安巡检司。后废。嘉靖二十三年,令何孟伦复建。沙罗隘 在净安保。
九傀儡隘 在隆安保。
捲岭隘 在安吉保。
竹溪隘 在永城保。
松根下坊径隘 在赤下保。
禅尖隘 在桂羊保。
界牌隘 在洛阳保。山溪颇险,春间雨涨,往来不便。明嘉靖四十五年,令皮志文命僧邓铭,修辟山路,捐俸募众,路始通。民甚德之。
镇安桥 在朝天门外,跨于河潭之上。宋绍定元年建,伐石为址,庇以屋亭。后圮。元至正二十一年,邑人冯真卿重建。明洪武三十年,燬。永乐十八年,邑人廖彦举重建。增高旧址,庇屋如旧。
自后屡圮,皆彦举裔孙相继修治。
东坡桥 在水东。永乐十三年,邑人廖彦举等伐石为之。圮。成化十五年,余希温父子重建。修二丈二尺,广一丈五尺。
郑公桥 在馆前洲。明郑继道建,圮。隆庆六年,邑人李晏造浮桥于下渡,桥之东岸,建江月亭,岁捐粟以赡桥夫。皇清康熙十年,大水,亭及桥俱漂去。十一年,庠生廖玉藻复募,建亭造桥。
胡公桥 俗名蜈蚣桥。永乐元年,主簿谭克敏以木为之。圮。天顺三年,易以石。圮。弘治十八年,邑令季雍重建。修三丈六尺,广八尺。
石椒坑桥 明洪武十三年,里人冯文甫伐石刱造。弘治十七年,邑人宋鉴建屋于其上。修一丈五尺,广八尺。
张公桥 在黄舟保,造于宋司理张敦义,因以名。后废。里人余希温置舟以渡,曰三涧渡。嘉靖二十四年,令何孟伦改建浮桥,百姓便之。三溪桥 在洛阳保。明永乐五年,主簿谭克敏建,后圮。天顺五年,主簿丁暹重建,又圮。成化二十年,邑监生宋鉴重建。修六丈,广一丈二尺。尚书董越记。万历三十三年,燬。三十五年,邑令华士嶟重建。东立武安王庙。
太平桥 以木为之。
龙津桥 即名龙星。永乐三年,令赵伯润建,邑人廖显庆易以石。修五丈七尺,广一丈二尺。袁庄桥 在袁庄铺前,亦赵伯润建。燬,重建。枫坑桥 亦谭主簿建,圮。明天顺五年,丁主簿重修,后圮。嘉靖二十四年,令何孟伦重造。修六丈,广一丈二尺。
横口桥 明弘治十八年,里人廖永康募众伐石刱建。长四丈,广一丈二尺。
毛坊桥 明弘治十年,里人陈伯玉建。长五丈,广一丈二尺。
永丰桥 明永乐二年,邑人陈孟良建。修二丈,广八尺。
安民桥 在武调保。嘉靖十七年,建以石。修十丈有奇,广一丈五尺。
利济桥 宋绍定二年,令赵纺夫架木为梁,后废为渡,是曰上渡。弘治十五年,郡守夏英命县丞郎珍造舟二十艘。
通济桥 在儒学前,宋建。后为浮桥,后圮。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皮志文建浮桥,民甚便之。容驷桥 在水南,宋乾道八年建。庆元五年,令赵师棠重修。正统二年,重建。成化十二年,圮。十四年,重建,圮。弘治十四年,伐石为之。十八年,架屋其上。嘉靖九年,圮。伐石架屋重建。长十丈,广二丈。
渭岭桥 在长吉保。成化三年,里人何永通建。吉溪桥 景泰五年,里人连得寅建。修三丈,广六尺。
洛马桥
洛溪桥 皆架木为之。
枫演桥 在枫演铺前。明成化间,令谢雍为渡。嘉靖十六年,郡守王钫建浮桥,岁佥夫一名。二十一年,水漂去。二十三年,重建,圮。邑人李宴重建。万历己酉又建。
铙村桥 在铙村。弘治十五年,里人连永太募众建。
龙兴桥 弘治间,里人建。
澜溪浮桥 明嘉靖间,郡守王钫建一十二艘,岁佥夫一名。圮。二十四年,重建。三十六年,邑人李祚倡建以石,覆以屋。
萧坊桥 明天顺二年,里人萧达建。
新安桥 明景泰五年建。
萧庄桥 明成化间建。
军岭桥 明成化十年,里人张永顺建。
洪恩桥 明弘治十五年,郡守夏英命县丞郎珍伐石建。长六丈,广一丈。
李湖桥 里人陈观保建。
查口桥 明正统十年,邑人刘自善、邹永康建。景泰间,里人王文弼、李文保重建。弘治十八年,里人王仕英募众重建。修十丈,广一丈二尺。沙坪桥 明嘉靖五年,邑人建以石,架屋其上。九年,圮。里人复架木为之。三十八年,僧邓铭建以石。圮,复建。
锦江桥 在银坑保。天顺元年,里人饶叔安、饶彦真建以木。修三丈,广五丈。
十石桥 成化间,里人募众建,圮。嘉靖二十三年,令何孟伦伐石为之。修二十丈有奇,广二丈。罚李贵良美馀屯田四十二亩,卖充桥费。巳上
二桥,俱在银坑保。
上陈桥 里人陈经生等建。
龙湖桥 明成化间,义民黄岳生建。
七公桥 在隆安保。明天顺六年,主簿丁暹建。修四丈,广一丈五尺。
四园桥 在里心保。
东门桥 在西安巡检司前。明洪武十二年建。修五丈,广六尺。
乘驷桥 邑人致仕知县陈绶建。
白眉桥 成化九年,里人宋良贵建以木。修三丈,广四尺。
水南桥 在上黎保。景泰元年,里人黄道坚建。
翁坊桥   独木桥
万达桥 在拱辰门外,俗名万岁。宋嘉定中建,圮。明天顺八年,里人谢永深募众甃堤以石,而复桥之旧。修三丈,广一丈五尺。
联登桥 在青云滩下,为一邑水口。邑令岳生亮建。
拱辰桥 在黄溪口。宋淳祐中建,名庄武。圮。明洪武十四年,重建,更今名。圮。天顺五年,又建。弘治九年,又圮,又建。嘉靖十九年,再圮。二十四年,重建。修六丈,广一丈五尺。
青云桥 在青云岭之北。宣德四年,邑人陈仲荣伐石建。嘉靖九年,圮。二十四年,令何孟伦重建。修五丈,广一丈二尺。
池下桥 在黄溪保,旧名黄溪。元至正二十三年,建以木。圮。天顺六年,里人刘六三等建。修三丈六尺,广一丈二尺。
种玉桥 在蓝田保。弘治十五年,建以石墩,梁以木,庇以屋。修一十二丈,广一丈五尺。
溪峰桥 宣德八年,徐汝受募建。圮。隆庆元年,令皮志文、教谕僧邓铭建以石,覆以屋,邑人李宴垦石开路百馀丈。
里仁桥 在永居寺前。弘治五年,里人吴彦端募众建。上覆以屋,修六丈,广一丈二尺。
火烧桥 在周平保将军殿前。成化二年,里人杨杰建。修二丈,广一丈。
土砌桥 亦杨杰建。三溪桥 顺治戊子,燬于寇。乙未年,长吉义民熊永员重建。
福渠桥 邑人谢表建。
上渡 在县治南迎薰门外,今名石壁渡。曾伯舆有城东观渡诗。
中渡 在县治南儒学前。
下渡 在县东,旧名郑公渡。
竹洲渡 在县东在城保地藏寺下。
三涧渡 在县南铙村保。《冯志》谓在长吉保。《刘志》又谓在都上保。成化间,令谢雍置船,岁佥夫一名。
枫演渡 在县南长吉保。
易家渡 按《县志》:在滩头园竹洲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