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福宁州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七卷目录

 福宁州部汇考一
  福宁州建置沿革考
  福宁州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福宁州星野考
  福宁州山川考〈水利附〉
  福宁州城池考
  福宁州关梁考
  福宁州公署考
  福宁州学校考
  福宁州户口考

职方典第一千一百七卷

福宁州部汇考一

福宁州建置沿革考

   《州县志》合载本州
本汉候官地。晋太康三年,析置温麻县,属晋安郡。以温麻船屯,此即今古县地。唐武德中,分置长溪县,寻省入连江。嗣圣十九年,复置长溪县。开元十三年,始开闽州,为福州长溪县属之。元至元二十三年,升长溪县为福宁州,属福州路。明洪武元年,福建行省参政、州人袁天禄,以福宁州归附。二年,改为福宁县。成化九年,仍复为州,直隶福建布政司。皇清因之,领县二,曰:福安、宁德。
福安县
本唐长溪县地。淳祐五年,析长溪县永乐、灵霍二乡,置福安县。元属福宁州。明洪武初,改州为县,属福州府。成化中,复属福宁州。
宁德县
本长溪、古田二县地。唐开成中,析置感德场。五代,伪闽升为宁德县。宋属福州。元属福宁州。明初仍属福州。成化中,复属福宁州。皇清因之。

福宁州疆域考

        《州志》福宁州疆域图

本州
东至海,及浙江蒲门千户所平阳界二百里;西至福安县界四十里;
南至海一百里;
北至浙江泰顺县界一百七十里;
东南至大海一百里;
西南至罗源县海洋一百六十里;
东北至浙江平阳县界二百里;
西北至福安泰顺界一百五十里。
自州治至
京师七千二百里。
广一百四十里,袤二百七十里。
福安县
东至州杯溪公馆八十里;
西至政和赤崖寨巡检司二百四十里;
南至宁德飞鸾公馆二百一十里;
北至浙江泰顺县二百五十里。
东南至州二百里;
西南至宁德县二百里;
东北至州柘洋巡检司一百里;
西北至寿宁县二百里。
自县至
京师六千九百五十里。
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三百里。
宁德县
东至福宁州界七十里,
南至罗源县界十五里,
西至古田县界一百二十里,
北至政和县界二百三十里。
东南至福宁州二百一十里,
东北至福安县一百里,
西南至福州府二百二十里,
西北至建宁府四百五十里。
自县治至
京师六千九百五十三里。
形胜附。
本州
僻处万山,外滨大海,左犄浙,右角闽,两省咽喉。潮汐直抵城下。
宁德县
悬海百里,一水可通。
福安县
沈亚之集,吻海派江。

福宁州星野考

        《州志》州属总
应斗牛须女之分,
福州为牛女分野,
《八闽通志》云:次在星纪。夫星纪者,斗牛星也。

福宁州山川考

     《州县志》合载本州
茭阳山 去州城一百五十里,二十四都。场里山 乱峰连琐,蟠曲隐僻,观望所不能及也。昔倭人逃而依此得免。
艮山 有屿,曰日屿。
七星山 浮出海面,如七星然。
冈溪岭 岭之西,有冈溪亭。
霞浦山 小洪山南支,昔普陀仙居。
泷山 去闾峡东南海中六七十里。
筋竹山 山在高罗之东,洪涛淜湃,艅艎所泊,可暂而不可常。
岱崎 一名台崎。
屿 突出海中,形势奇特。潮退沙径可行,泥泞中长可一里地,无田耕,民皆业渔。
小麻山
莲山 五峰攒簇若莲花,山麓有大小二石,如龟,其色莹白,形体皆真,首尾欲动,皆有拆文。大郓山 在洪山之西。
桐山 在州城北一百五十里,十七都。
白虎岩 桐山北,有岩如伏虎。
南山五岱山 由桐山堡东北行,为州东一百六十里,十六都。
分水岭 为闽浙之界。
华峰 在州城之东。
百鸟墩 田阪之中,土墩数百。今皆垦平为田,存者无几矣。
虞溪洞 在箬山之西。
石栏洞 在州城东七十里,八都。
九龙墩山 在州城东沿海一百一十里,十一都。按王烈《蟠桃记》:尧时,有老妪得九转丹砂法。七月七日,乘九色龙马仙升,是为太姥,墩为姆所居,故名。一云:王氏兄弟九人肄业于此,后为州太守,因名。此似无据,存之备考。
草堂山 旧名灵山,唐林嵩尝筑草堂于山中,故名。上有岩泉,虽旱不涸。里人祷雨,必有蜂出岩中,俄而石壁流液,甘雨随应。
金屿门 两岩对峙,夹江如门。中可联二舟,潮水虽汐而不涸。
崎头崎岭 故老相传,海潮通于此处,二崎皆海滨,旧有名号也。州之阳,盖为巨浸矣,沧海桑田如此。
楮岭 去州城北一百二十里,三十二都。渔洋垾 在四十二都,本山也。以其山势如蜂,腰石磊磊而过,去海甚近。往来者皆由此。但与
海隔截不通,故曰垾。双髻岩 其麓有犀山,中有石洞,深不可测。缘崖而上,洞有蛎壳,燐火夜光。
剑岩山 山势雄峻,上有石洞,相传仙人居之,丹灶存焉。峻岩 俗呼峻滩,二石大如屋,上下相叠,一人摇之亦动。傍有石笋,高十馀丈。
玉女洞 在案山上。
积善岩 在湖山绝顶,石洞幽险,上有米元章题名石刻。
西斜潭 在五、六都。
九里潭 在九都,其长九里至漆溪、梨溪,入杨家溪。
梨溪潭 在八都,中有伏龙,自旦至午,云雾恒凝。
北门方井 在北门城内之西。
阜崎双井 在四十都,海滨赖以汲爨。
石池 在八都,四时不涸。
仰天湖 去州城东七十里,在场里山顶。乌崎港 受杨溪之水入于海,潮水由此入。渡此为清湾司,为八都。
廉溪 在二十都,灵岩东北。
三涧 在龙首山,山稍东坳处,有石涧堂,堂东为东涧,流下北城外壕,分流东水关,入内壕堂。西为中涧。山之西有建福寺,寺右为西涧流下北城外壕,分流入西水关内壕,总之,俱达于东,并流入海,而今不然矣。
凤凰池 在金字山下,旧为龙首山下误池,制火星也。今湮塞水涸,而豪强者鞠为园圃矣。月池 在州南门外,知州欧阳嵩开浚,以制南方之火。地下犹存数百年松椿。初欲并南禅,穿大湖潴水。思坏民居,乃止。万历十九年,知州史起钦重修池,近民居易于湮塞。
石池 在八都,四时不竭。
马井 亦名龙井。元末,马生龙驹,在深澳岭下,今湮。
十八井 在二、三都赤岸。唐宋时,其地有十八境,每境一井,今存八井。
福安县
鹤山 邑东,与龟湖山对峙,原在城中。嘉靖,倭患后,地旷民稀,截出之。
仙岭山 邑西山巅上,有马仙遗迹,旱祷雨,以空瓶塞口,悬崖水,忽内溢,辄雨。巉石为火星,旧立日照庵。今废,宜植木蔽之。
筊山 在邑西北,以形名。
兴龙山 在县北,其地有金鸡吐水,旱岁不涸。詹洋山 去县东北三里,县龙过脉之地,势如蜂腰,今辟为田。形家以邑多水火,龙脉不宜伤,宜培树之。
虎口山
白公山 山下石室,俗呼灵泽夫人洞。
白云山 在上十都,最高为闽东第一山,上有庵,常积雪不散。登绝顶,俯瞰城邑川海,如在宇下。缪状元读书处。
流水坑山 在二十二都,高峦,有洞,人罕至,以云占雨。
罩篱山 常有白云佳气,在二十七都。
三台山 在儒学前。
岩湖山 上有巨石如掌,又有马蹄迹。
马顶山 山两端高起,中央平凹,顶朝邑中,状若奔马。
松源洞 在二十二都,有巨木及香炉,仙人所居。五代,盐铁副使姚建开基于此,因移炉而出,乡人神而祀之。
石人 在詹洋岩湖仙岭。
积善岩 在湖山绝顶,石洞幽险,上有米元章题名石刻。半石上有仙人掌迹,叩之有声。泉浦山 在二十一都,薛令之墓。
王母洞 在龙首峰,后相传有仙妪修炼于此,时闻鼓乐声。
洪山娘洞 在二十五都。
闽川岭 在二十八都,即闽坑。
金刚岩 在三十四都。
勒马山 在三十五都。
米岩 亦名谷岭,相传岩穴吐米,以供行客。客凿石多取,遂不米。
掘龙冈 分詹洋山右脉,颇夺县龙。邑人掘断山脊,其山后有尼姑庵坪。
觚岭 古有巡检司。
铁仙障 昔有仙舍其上。
紫藤峰 紫翠交加。
柳岩屯 有牛迹著石上。
苏江 在三十一都。
金溪 在四都,源出古田县,入油溪,过罗源溪,会百丈漈、竹林潭,至溪口村,同出三屿之左,汇于洋。
外渺溪 在十三都,源出政和界,经清岩甘露溪,至铜镜金垂汇于洋。
五丈溪 在十八都,俗呼梧桐溪。
穹窿溪 在二十三都,源出古田县,合周仙湖,东流至溪,又东为定尾,经赤鉴湖而下,汇于洋湖塘。
长仔潭 毒鱼处。
西涧 自交溪至此,皆西城之水,折而东南,环绕城郭,旧名环溪。
富春溪 自交溪至此,六七月雨暴屡坏邑城,由纸场入。
木龙井 在二十七都,碧溪相传仁皇寺铜龙所化。
长崎沙龙 在盐运分司前,江中忽聚沙,连亘两岸,潮落沙出。
宁德县
勒马山 在学宫前。
万石岩 石状观音。
真龟山
秦澳山 俱海中一名城,澳山中有南、北、中三澳,可容万人。
鞍峰山 在五都。
新兴山 在十一都,其坑产银铜铅。今绝,久废。按岭 其坑产铜,今以无矿废。
支提山 有化成林,有说法台。
高盖山 上有石和尚,有甘露池,水甘美,饮之延年。
紫云山
麻岭
高楼岭 俱在十七都,有宝丰银坑。宋元祐间废。
显圣岩 在十八都,石室可容数百人,其傍有虎溪桥、灵岩井、醉经堂、铁罗汉、虚凉阁、石炉峰、石塔、显然泉、天然池,合此岩为十景。有土屏风,形状奇绝。明陈宇有诗。
三丫岭 宋里人韩伯修有诗。
圭宿峰 在县西南,耸秀可玩。
风洞岩 在后溪山,吐雾则雨。
白鹤峰 在白鹤山之峰。
白鹤岩 悬岩空洞,可容数十人,众涧清冽,旧为龙湫。
南山漈 飞泉百丈,望若飘银,有石笋。
酒屿 与金瓯山相对。
黄湾峰 在三江口,县咽喉也。
五云岩 原有五色云浮其上,岩有神仙砚,有罗隐题诗名。
三江洋 在扈崎山,中段乃峬村港、黄崎港会流之地。风涛险恶,非大晴明,不敢渡。
塘腹湖 在霍童,相传有五色莲花。
甘露坑 在霍童山下,水绝甘美,饮之可以延年少疾。
海䲡井 在霍童广五六丈,深莫测。中海䲡甚巨,或时出井面弄水。久雨则晴,久晴则雨。柜州 在十四都,山水陡峭,险恶难渡,居人凭险,鲜畏官法。土田稀少,民居稠叠,以鬻盐为业。指挥谢福寓祖居。
黯井 在一都,白鹤岭之坪,味甚甘美,四时不竭。宋枢密曹辅为县尉创亭于此,念欲引泉以饮行人。忽泉脉涌出,遂甃为井。初名应泉,又名曹公泉。县令曹绩诗:度岭汗如濯,渴尘生客心。清泉随念应,乞与涤烦襟。
水利附本州
欧公河 在州治南,旧名长溪。西引玉岩溪水,东接赤岸海潮,迤逦二十里,溉田万馀顷,通海舶,为一州襟带。
斗门闸 在东门外开化桥下。宋元祐二年,知县马康侯修筑,溉田万顷。
东斗门
西斗门 俱在十一都。壅水灌田二百顷,水直至才潋。
罗杈山浿 在一都,州人训导王诏凿岩砌沟,凡里许,水南流,灌溉后墩半港田。
结渎浿 在一都,会三岛、梅余、瑞岩诸涧水,溉田数百顷。
官浿 在二十八都,居民姓官,以姓得名。
营田陂 在二都。
桐山陂 在十都。
龙湾陂 在四十五都。
福安县
简岐陂 在二十九都。
崇安陂 在四十五都。
洋塘    后崎塘 俱在二十九都。中塘    涂湾塘   洋尾塘 俱在三十一都。
岐前塘   国泽塘   刘前塘
圭屿塘   义墺塘   镜塘 俱在三十二都。
烧焙塘   鱼仓塘   屿塘丹岙塘 俱在三十三都。
小莱塘   门前洋塘  大莱塘 俱在三十四都。
东蜀塘   塘边塘   塘头塘 俱在三十五都。
下邳塘   小峬塘   临江塘
东塘    西塘    万安塘
破塘 俱在三十六都。
破塘圩   和尚洋圩 俱在上二十九都。官塘洋圩 在下二十九都。
上塘圩   胡英圩   洋塘圩 俱在三十都。
象崎洋圩 在三十一都。
英崎圩 在三十二都。
后峤圩 在三十三都。
镇后圩   大莱洋圩  吊崎圩
麂崎圩   镜塘圩 俱在三十四都。八卦塘圩  深湾圩   游湾圩
长崎圩   下纲塘圩  屿后塘圩上洋塘圩 俱在三十五都。
桥下堰 在上二十九都。
下塘堰 在三十一都。
下塘囝堰 在三十都。
官租堰   官前堰   赤石堰 俱在三十五都。
宁德县
东湖 在一都县城之东。
西湖 在西门外。
水南湖 在八都。
仙湖 在十一都。
赤鉴湖 在六都即西陂。
金钟湖 在二十二都。
塘腹湖 在十二都。
周仙湖 在二十都。
吕公湖 在十二都。

福宁州城池考

     州县《志》合载本州
福宁州城池 在龙首山下。晋置温麻县治于四十一都,温麻屯名也。唐改置长溪县,在今所。其溪源来自浙江庆元桃岭下,又来自寿宁县大蜀山,又来自政和西门岭,皆流下福安、宁德,入海。彼时,县治未置,溪流俱在封域中,山冈纡回,约五六日程,然后趋海溪,所以名长矣。古未城也。明洪武二年,海寇侵境。明年,山寇郑龙、姚子美为乱,镇守驸马都尉王恭,檄百户宁祥,先后讨平之。又明年,始筑城,周三里,高一丈九尺,厚一丈。二十年,复置卫,人众城小,江夏侯周德兴撤东城,拓广里许,增高三尺,女墙一千五十二垛,窝楼二十九座。永乐五年,海寇复炽,御史韩瑜、都指挥谷祥,复增筑四门月城,城复增高三尺。正德中,知州万庭彩、欧阳嵩先后浚壕加广。嘉靖三十四年,知州钟一元,以郭西民移在城外,数被寇,复拓城二里。三十七年,夏潦城崩,参议顾翀拆卸旧城,增高补厚。明年,倭逼城,又值淫潦,城工方新,崩塌无完堞。都司张汉令军兵取杂木环城立栅,结战棚为守具。倭遁去。分巡舒春芳复作城。其后,屡有修治,高二丈三尺,厚一丈三尺,周一千五十八丈,壕堑阔三丈,周一千八百丈。
福安县城池 在扆山下,旧未城,惟土墙,立四门,广袤各二里,周十馀里。明正德元年,分巡阮宾命累砖为之,周八百九十六丈五尺,高一丈,
厚一丈,女墙一千六百九十二丈,增立小西门。嘉靖三十七年,倭报急,令李尚德请撤而高厚之。工未毕,倭至。明年,陷。其冬,令卢仲佃力修之,增小北门。次年,工毕,倭大至,不得犯而去。万历九年七月,大水夜至,全城漂没,死者数千,城尽圮。当道议迁城,令汪美不可,乃修旧城之南,而展其东,计周共八百五十丈有奇,高一丈四尺。筑西门坝,高一丈八尺,以遏水。万历二十七年,令陆以载谓东城鹤山高逼,不利防守,改仍旧。
宁德县
宁德县城池 自伪闽升感德场,置县城于白鹤山之阳,筑土城,置四门:东曰崇仁,西曰和义,南曰德化,北曰朝天。久倾圮。宋时,环以木栅。明正德初,令高应累以砖,开五门:东曰跨鳌,西曰憩亭,南曰清晏,北曰朝天,增小东门曰登瀛。嘉靖四十年,倭攻燬城陷。四十二年,令林时芳一新之,为门四,东曰镇静,西曰崇顺,南曰永宁,北曰遵化。周围五百九十二丈,高二丈五尺,其广六尺。

福宁州关梁考

        《州志》本州
东关 在东门外建善寺前。
西关 在西门外教场左。
西城关隘 在涵口巷南。
金波桥 在州治西二百步。宋嘉定十六年,县令杨志建。
迎春桥 在东门外,每岁迎眷,由此即钓桥。彩虹桥 在东门外,久废。
欧公桥 在东门一里塔头。
吃紧桥 在城东南隅。明正德十年,知州欧阳嵩建。旁有石栏,下设闸以障河流,沿河四桥,惟此据龙首,尤为切要。久废。
驷马桥 在州治东三里,惟一梁,欧阳嵩建。下设板闸。
通济桥 在南门外。
附凤桥 在西门,久废。
通津桥 在西门外,俗名夫人桥。今在忠勇节孝祠之右。
阮当桥 在一都,州人阮当建。
金台桥 知州欧阳嵩引赤岸湖绕入城外,命耆民陈得贤建。高二丈,阔一丈八尺。下设闸板以时启闭。
朝天桥 在南门外,宋嘉熙间,进士许晟募建。今废。
杨家溪桥 在五六都,天顺四年,里人林建。蓝溪桥 在十一都,唐乾符三年建。
赤溪桥 在十都、八都,东西为界。
石湖桥 在十七都,三叉港水,自员觉寺流出桥下,到水头里多溪。有王氏号仙源者,造三十六桥,皆石。及没,里人有:三十六桥风雨夜,几多诗句在人间之句。今皆莫详所在,惟存此桥。成化十六年,里人高宏,重建瓦屋九间。
八斗丘桥 里人姚宏建。
乘驷桥 以居人及第名,原系西门城基旁。箭坑桥 万历三十七年,水崩。
罗湖桥 在二十二都。
太平桥 在二十七都,长五丈阔一丈。
楮溪桥 在石梁,长十丈阔一丈,有亭,郑宗远造。
楼坪桥 在三十都,木梁十三间。
载俶桥 在三十四都,岁久石址倾圮。乡人募缘重建,俗呼新桥,其下旧通潮。
黄冈桥 弘治四年,州人林文盛建,今换为石梁。
龙溪桥 在三十八九都,嘉靖九年,丘仲落等建。
安民桥 在四十都,宋政和元年,乡人杨师隆募缘建。
登仙桥 在四十八都,长三丈,阔一丈,以石为之,其水自蓝峰,旧名蓝溪桥。俗传陀罗仙飞升于此。
漈溪桥 在大金山两崖间,石激流迅。元至元五年,宝岩僧募建。
攀龙桥 元至正二年,里人县尉林拱倡众建,溪名龙溪,故桥名攀龙。
杨家溪渡 在五、六都。
水北渡 在十八都。
沙井渡 自柘洋山西流至沙井。
杯溪渡 在三十五、六都。
写崎渡 在三十八、九都。
福安县
万寿桥 在西门外。
三峡桥 陈学正建。
溪口桥 胡琏建。
甘棠桥   永寿石桥  永福桥
镇东桥   练坑桥   望京桥
留江桥   潭头桥   沙潭桥
登龙桥 在三都,宋乾道五年建。
南门津   洋尾渡   滩头渡
高家渡   白石渡   富津渡龙津渡   竹港渡   赛岐渡
隘日渡   廉溪渡   苏洋渡
青草渡   廉首渡   水北渡
大梅渡   白沙渡   黄崎镇渡苏江渡   麂湾渡
宁德县
登瀛桥   金鳌桥   朝天桥
三元桥   鹏程桥   蟾辉桥
风仙桥   罗汉桥   泽民桥
崇德桥   通仙桥   饭溪桥
泽水桥   飞鸾桥   珠溪桥
惠政桥   麒麟桥   赵公桥
北门津   溪头渡   赵公渡
峬村津   莒州渡   峬门渡
蓝田渡   金鳌渡   所前渡
西陂渡   漳湾津   铜镜渡
北溪渡   琼溪津   东墙渡
渡头渡   飞泉津   青岩渡
西溪渡   霍童津   飞鸾渡
溪尾渡

福宁州公署考

        《州志》本州
福宁州治 明嘉靖四十年十月,倭陷城,尽燬。四十二年,分守金浙檄知州林时芳,谓旧治方位不利,改东向,以官地易民地,而鼎建之。中正堂东幕厅,西库藏,翼以方房。前仪门,门之右为寅宾馆,为狱房。右为土地祠。万历七年,知州邝彭龄建谯楼。十二年,建申明、旌善二亭。三十一年,重建后堂,接以川堂。四十一年重修。
按察分司 在州东,明洪武九年建。
海道公署 在松山烽火寨左,弘治十六年建。嘉靖十四年修。万历二十二年重修。
海防馆 在州西,万历三十年建。
公馆 旧在州西资寿寺内,与南禅寺内公馆同。
青湾巡检司    大筼筜巡检司 俱洪武二十年建。
高罗巡检司    芦门巡检司 俱嘉靖八年建。
柘洋巡检司 正统六年建。
税课司 在县东。元至元二十四年立。洪武二年改为局。今废。
僧正司 在东门外建善寺,洪武十九年置。今废。
道正司 在北门外元妙观,洪武十五年置。今废。
阴阳学 在州治西,洪武十九年建。今废。医学 在察院前,旧在州西,洪武十九年建。嘉靖九年徙建。今废。
际留仓 在仪门内,旧在州治东。元至元中置。洪武中,徙今所。
预备仓 在州治内外,三所曰:井头仓,潋村仓,古县仓。永乐四年建,今俱废。
广宁仓 在州治西北隅,原属卫。明正统后,改属有司。
省仓 在州治东南。
大金仓 在大金城中,原属卫。正统中,改属有司。
惠民药局 旧医学。今废。
养济院 旧名贫子营,在西城六禅巷。元末废。明嘉靖间,重建。十五年,知州谢廷举增建。福安县治 宋淳祐五年,县令郑黼创于扆山凤顶之下,即今长溪西乡尉衙地。九年,县令林子勋踵成之。元至元十三年,燬。至大四年主簿胡琏、至正三年县令赵元善,俱重建。明洪武八年,知县崔孚新之。天顺六年,知县陈谟重修。久而复坏。弘治四年,知县王曥建正厅、燕堂、仪仗库、幕厅。先是,至正三年,赵元善允邑民连显卿请,建仪门三间,在正厅前。正德元年,显卿七世孙克勤、克颜重建。正德十三年,知县于震建典史厅及吏廨,移仪门进五丈许,以其地建谯楼。十五年,州判李长署邑立戒石亭于甬道中。嘉靖六年,知县韩洲建狱于仪门之右。十一年,知县唐仕建令丞簿尉宅。三十八年四月,倭陷县,公署俱火,仅存簿、典二宅,亦旋坏。三十九年,知县卢仲佃建正堂,扁其上曰恺悌,扁燕堂曰临汝,曰礼宾。左为帑藏,为火药库。堂右南面为仪仗库,幕厅在厅事之东,扁曰省思,曰赞政。知县宅旧在正堂西,乃移而中。县丞厅在东偏,旧与幕厅平列,移正北三丈,与主簿西偏之厅相对。二宅各在本厅之后。万历九年,簿员裁减,厅废。典史厅在丞厅之南三十步,典史宅亦在厅后。诸吏廨在戒石亭左右。万历九年,水坏尉厅,馀公署以址高不坏。二十三年,知县陆以戴为积谷日多,旧时于仪门空房,权宜收贮,今损坏,乃以原裁簿厅旧址,建仓六间。又修理旧廒六间,又于仓后空地,增建十间。复以监房坏于九年之水,向将谯楼及仓所羁候,遇有重囚,寄禁州狱。因仍日久,虑有疏虞,乃建狱于仪门西之旧地。瓦屋棘垣,规制严密。既而建旌善、申明亭、延宾馆、诸吏廨。三十七年,署县衷时敕建川堂厅事后。
宁德县 治闽龙启元年,置初议设于四都陈塘洋。后以土疏水轻,乃建于白鹤洋,即感德场之故地也。岁久倾圯。宋建炎四年,县令赵诜之建。元至元二十一年,燬。明年,县尹徐卯孙建。明洪武十年,知县朱政以其规制简陋,乃重建。弘治四年,知县徐黼乃建谯楼于仪门之前,环砌石墙护之。弘治十五年,主簿江镕建后堂于正堂之北,扁曰忠爱堂,左右翼以库房。正德三年戊辰,火灾大作,官舍民庐悉为煨烬,仅存谯楼一座,以护之石墙也。正德七年,知县熊翀重建正堂、后堂、官衙吏舍,诸缮悉备。其规制宏丽,夐出异常。嘉靖四十年,倭夷破城,县治丘墟。四十三年,知县林时芳从新肇造旧址,南向分守金公浙、都督戚继光,病其虎山高迫,龙首低垂,朱雀斜飞,风气不聚。乃定命而东向焉。开拓基址。有碍民居者,以官地易之。中建正堂三间,扁曰若保。幕厅一间,在堂东。藏库一间,在堂西。吏曹卷房一十四间,分列于堂下。左右中为墀道,前立戒石亭,又前建仪门五间。知县宅二座,在正堂之北。东为县丞宅,西为主簿宅,各二座。典史宅亦二座,在丞宅之南。吏舍二十馀间,在簿宅之南。狱房在仪门之西,土地祠在仪门之左,寅宾馆在仪门右。万历七年,知县邝彭龄,建谯楼三间于仪门之南。十二年,知县高愈谦建申明、旌善、总铺、惠民药局各三间,对峙于谯楼之前。万历十七年,知县舒应元莅任,一扫故陋,凡创造之未备者,增之。未善者,易之。逼窄者,恢拓而张大之。

福宁州学校考

     州县《志》合载本州
福宁州儒学 旧在州治东,初宋长溪县学在州治东、保明寺左。庆历三年,县令杜枢徙城东南菱湖地。元祐二年,县令马康侯又徙东郊。五年,复建于菱湖。泰定三年,县令姚迥重修明伦堂。九年县令江润祖、淳熙七年县令许铸、咸淳五年县令赵时灌、七年县令李季可,并修葺。元至元十五年,燬,惟存礼殿。知州樊忠构明伦堂。
元贞元年,知州陈翼、同知孙璧,共新庙学,有记。大德十一年,造祭器,置书籍,建稽古阁。延祐四年,建学门两廊及教授厅。至治二年,稽古阁坏。三年,知州潘瑞即其址,建会文堂、明伦堂,并两斋,焕然一新。学旧有田,久废。泰定四年,知州张伯颜仍置。至顺元年,达鲁花赤宣武那怀增置田,俱有记。至正二年,大成殿会讲堂庑祠俱圮。九年冬十月,州尹王伯颜造大成殿,易以石柱,殿后立明伦堂,门庑两斋学舍,次第营之。明年落成。明洪武二年,改为县学。九年,知县赵仲明修。二十七年,典史程鉴重建两斋,俱用石柱。正统五年,瑞莲生泮池。六年,堂斋坏,知县项智重修明伦堂、两斋,俱用石柱。成化七年,按察副使潘祯、知府周纯复修。十四年,知州刘象伐石修砌四围垣墉。弘治初,副使杨泽修葺。正统十一年,巡按御史李如圭,准通学具呈,以御史台为儒学,檄知州万廷彩对徙今所。
东塾书院 姚国秀建。
东山书院 在双剑峰。
正学书院 在州治东南隅,内祀朱夫子。学田 万历三十七年,县令洪捐俸银三十两,买在坊民赵世及田三亩七分五釐,在二十五、六都,土名后乾。受种五斗,计二十四丘。一、土名蛇口,受种三斗,计三十七丘。一、土名陈潭,受种一斗,计三丘。
福安县儒学 在县南金山下,布政分司地也。初在县西龟湖山上。宋元祐五年,县令郑黼创讲堂。八年,县令林子勋成之。元皇庆元年,邑簿胡琏建龟湖寺,移学于县中。明洪武二十八年,知县叶礼重修。永乐初,知县李思明建会馔堂、厨房、学仓。正统六年,知县沈铸建御书阁,后圮。天顺八年,提学佥事游明,命署县候官丞周琬新之。正统二年,提学副使杭济檄县重修。十三年,水。十五年,知县于震复徙于龟湖山。嘉靖十二年,飓风毁。巡按御史白贲、分巡佥事王廷议徙今所,益以民地。本州判官朱楷、知县李模建。中为明伦堂,前左右为居仁、由义斋,学门在堂前,祭器库在堂后,教谕宅在堂东,训导宅二,一堂东,一庙西。嘉靖三十八年,燬于倭。三十九年,知县卢仲佃重建,辟民地益之。嘉靖四十三年,知州夏汝砺复拓学前地,凿泮池。四十四年,知县李有朋,缭垣砌阶。
斗南书院 在县治南。
景台书院 在扆峰面三台。
苏江书院 主簿刘信之建。
北山书院 宋县令为郑寀建,在南峰。
社学 有二,一在谯楼西,一在城南境三会堂。宁德县儒学 学背有山,来自白鹤峰,平地突起,灵秀钟焉。自宋嘉祐三年,始建讲堂。历崇宁、乾道、嘉泰、嘉定、绍定,及元至元各年间,俱有修之建之者。明洪武五年,知县王溥修。三十三年,火,知县关可成重建。永乐三年,知县贾得善拓之。宣德四年,御史张铎、知县张初,重建明伦堂。正统十四年佥事陈烈、景泰四年副使顾雎、天顺四年御史顾俨、同知古永昌、弘治三年知县俞黼、正德元年提学杭济、主簿江瑢,俱重修建。正德三年,火。六年,知县熊翀重建明伦堂,及居仁、由义二斋。十一年,知县龚颖建教谕宅楼。嘉靖四年,县丞李诏徙建尊经阁于养贤堂后。六年,知县周诜重建学门。十一年,巡按御史苏信稍复东北失地。十六年,邑人御史陈褒、教谕蒋濂、训导闵文振、潘鹑,改学门于泮池外。四十年,倭燬。四十五年,知县林时芳重建明伦堂,即今所也。堂下分两斋,南为仪门,前为泮池,外为学门。教谕、训导宅俱在庙右。万历七年,教谕黄约塞门内泮池,改凿大池于学路南。十七年,知县舒应元重修。
广福书院 在四都。
灵溪书院 旧为寺,大观二年建。
晦庵书院 在察院西。
射圃 原在今分司之地,成化十年,知县江伟徙分司于城内之射圃。嘉靖四十年,倭燬。今址在城壕外山川坛后。
社学 原二所,倭燬。万历庚寅年,舒应元建公馆故地。
学田 万历十九年,知县舒应元,置田四十亩。

福宁州户口考

        《通志》州总
实在人户一万六千九百三十七户,
原额男子成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丁,食盐课并不成丁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五丁口。
新收男子成丁三千一百五丁,食盐课并不成丁二千七百六十三丁口。
开除男子成丁三千一百五丁,食盐课并不成丁二千七百六十三丁口。
实在男子成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丁,每丁徵银不等,共徵银三千五百二十一两六钱四釐九毫三丝二忽一微八纤四沙六尘七埃四秒。食盐课并不成丁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五丁口,每丁口徵银不等,共徵银三百七十二两二钱二分三釐四毫八丝五忽九微六纤。
以上丁口,共徵银三千八百九十三两八钱二分八釐四毫一丝八忽一微四纤四沙六尘七埃四秒。
原额屯丁二千一百九户,内
除故绝屯丁一千八百六十一户,
实在人丁二百四十八丁。共徵银七十一两一钱二毫七忽三微一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