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卷目录

 永州府部汇考四
  永州府山川考三〈水利附〉
  永州府城池考
  永州府关梁考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七十四卷

永州府部汇考四

永州府山川考三

    府县《志》合载江华县
半逢山 在县南,有水流至半泷与沱水合。禾田山 在县东南,高不可登,下多沃壤,故名。豸山 在县东,一名蟆拐山,堪舆谓水,口禽星。冬冷山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接贺州界。秦山 一名吴望山,在县南五十里,秦人避乱于此,其下水流呜咽如秦川,故名。
沱山 在县治后西南隅,其山三岛相连,委曲盘旋,故名。沱其二岛稍低,一如鸾之舞,一如凤之飞。其一耸大凌霄,周回约四十馀里,其源发自永明黄沙岭,土人谓之沱岭,又谓之大同岭,古有名三华即此山也,古又有五岭之称,曰芒岭居其一,今大同乡有白芒桥之号,亦因此山而名之也。
歌父山 在县治东南九十里。《荆山记》冯乘乡,有善歌者声振林木,故名。
阳华岩 在县东南五里,山峻而秀,岩下有水,元次山为之铭,又有招陶别驾家阳华诗。狮子岩 在县南二里,黄潜有记。
奼岩 在县西十里,巉崖峙秀,内有小溪,即蒋大士坐化处。
高明岩 在县西一里,洞前有石如伏龟,右有石如拱猿,天然可爱,半山有磨岩记。
秦岩 在县南五十里吴望山之下。
金刚岩 在县东南百里,沿崖三十丈,至岩口有石卓然如巨人。
白泉洞 在县西五里,下有井,大旱不涸。暖谷 在县西五里寒亭之侧,宋邑尉成纪李伯英始得其处。治平中,蒋之奇、沈仪有铭有诗,虽盛寒入谷,其气温然,故名。
沱水 出九疑山石城峰,众水所会,行数里别而为二,又十里合而为一。
砅水 出九疑女英峰,在县东北八十里,与沱水合,其源多石,湍急有声,故名。
洑水 出九疑桂林峰,北流七十里合沱水,与宁远县同。
湎水 出禾田山四十里,与沱水合。
半逢水 出半逢山,流至半泷与沱水合,按此水即麻贝二江之水,东河水自锦田岭东流来,此水自半逢会入东河,故云半逢水。
秦水 出秦山,西南流五十里与冬冷合。冬冷水 出冬冷山。
折水 在县西南,出贺县界,东流四十里,与冬冷水合。
宜迁水 出连山县昆吾山,流八十里至县东南,经宜迁村与沱水合。
洄溪 在县南十三里,四山之间泉甘,宜稻。元次山有宿洄翁宅诗,又洄溪招隐者。
不老泉 在县南四十里从化乡洄溪间,其处产洄溪兰。
龙泉 在县西北十里,源流不竭,极溉灌之利。
新田县
凤凰山 在东门外里许,原名鹧鸪山,张恂以其在治左有凤凰千仞之象,故易今名。
胪山 在城东北十五里,平原旷衍,突起一峰高出群山之外,秀如文笔。
挂榜山 去城东十里,木石森列,苍翠清幽,望之如虎榜高悬,故名。
鳌鱼山 在南关五里许,两水夹送,中涌一山其形似鱼游水面,因以鳌鱼呼之。
马头山 在城南水口,其山高削,久雨之后有红砂流出,细如粟米,晴则不见也。
青龙山 在城西南十五里,草木青郁,其形如龙,上有水泉,清冽可饮。
七贤山 在城南二十五里,山岭有古刹一所,神像七座,相传为七贤云其名失考。
万华山 在东南三十里南乡下漕洞,何嵩何岳二人修真于此。宋乾道元年,封其山曰万华,至今殿阁遗址尚存。
太平山 在北乡鹅公井之上,古刹存焉,乃侯普庵遗址。
天堂山 在北两溪源,崇峻岳立,其上有一大坪,可容千人,水流衍不息。
青云山 在北乡邓希清宅后,弥望青葱,烟光缥缈,俨然青云护之,故以名山。
夫人山 在北四都同陂洞口,距城十五里。芥子山 在南二都景仙寺后,田原旷隰,一峰特起,望若浮屠,中空可行,宁远邑侯登而异之,召僧供养,设三教像于内,遂命今名。
九峰山 在西北粗石洞,距城三十里,巉岩高耸,翠峰叠峙,故以名焉。
五龙山 在北四都渣源,距城二十里,烟岚环结,天半庄严,山之秀上者。
衣架山 在上流洞北一都,形如衣架,上有泉水流溢不断,四季皆然。
金鸡山 在城北三十里,形如金鸡独立,高耸不群,而竹树离迷,苍翠欲滴,亦佳山也。
舂陵山 在宁远东北七十里,界接新田,五山秀拔相连,涧水出焉,西流至衡州与蒸湘合流,注于洞庭,山之东西经桂阳州界。
洛阳山 上有舂陵侯祠遗址,考汉光武虽生南阳白水村,后与李通李轶定谋,议归舂陵起兵,于是发舂陵子弟训练于侯坪,以共举事,今侯坪有龙飞庙及舂陵侯祠,民居世祀焉。满田峰 东北二十里,山自衡岳分支,屹然耸秀,上有神女祠,传云祈祷百应。
白云峰 上有岩深广若室,旁石有巨人迹,岩中石下垂,击之有应。
羊角峰 其峰最峭,文庙向焉,在北五都。紫竹峰 在南一都。
赛武当峰 高数里,上有武当行宫,泉极清冽,在石羊洞。
石仙峰 平地突起,峰下一洞,高阔丈许,石乳旋结如人物状,在南六都。
朱砂岩 在南门外里许,传云其地雨后偶有红沙,形似朱砂,故名。
相公岩 在城南三十里南乡石羊洞,岩内源泉不竭,上有相公祠。
清风岩 在城西十五里上庄严,形如螺壳,湾环内佛殿僧房俱庄严,嗣因凿破,今遂寥落,其下一潭,出黑气即雨。
刘四岩 在西北十三里北四都岩,右有穴,穴口仅容一人,其内宽敞,可容多人。
风神岩 在西北二十里骥村,陡峻巉崖,止一小径,可盘旋而上。
石马 在南门外里许,其首北骧俨若嘶风之状,号曰南方天马。
石羊 在南三都石崖上,如羊屹立。
石凤 在南八都郭生宅中,昔有九苞文彩,今尚存一二。
石龟 在南二都郑富宅中。
石莲 在南五都下漕洞,叶开六瓣,青葱可人。满田岭 在上流口。
鸡栖岭 在北十五里寿富洞流冲桥之上。秀冈 岭在小冈,距城五里。
陶岭 在东南五十里,上有师姑祠,祈祷有应,石可为砺。
召雷岭 在北廊下洞,距城五里,坛场犹存。迁官岭 在城西,上有峻石层出,名曰迁官。大广岭 在治西南二十里。
风规岭 在南六都。
新田洞 在西门溪口崖下。
茂田洞 在西门溪口二里许。
廊下洞 在天榜桥之上。
羊脚洞 在东门外。
寿富洞 在西门水头门首。
桃尾洞 在南门朱砂庵之下。
阴洞 在北四都骥村。
岛馆洞  龙水洞 俱在南一都。
山下洞  安塘洞 俱在南三都。
杨柳洞 在北三都。
潮水洞  同陂洞 在北四都。
下漕洞 在南五都。
庄下洞 在北三都宁远界。
蓝田洞 在北门外。
平塘洞  新安洞 俱在南六都。
东河 在邑东城下,来自东冈白水,经蛮子岭过千马坪至上流,源满田廊下,洞曲折以至城下,由东而南与西河会。
西河 从乌江源至金鸡山,肥源,夫人山会骥
村龙王庙下,潭水出柏家洞,委蛇至城西,复折而南,与东河会二水合流,回绕里许,即有朱砂岩,峭石峻壁,关锁数重,衍于长富道源,出麻窝窑至十八滩,会松柏驿河而注于衡江。
杨柳井 在城外三里亭右。
鹅井 旧名鹅安荡,在石羊下漕二洞之间,泉出最清,灌溉极普。
羊石井 在下漕洞,平地涌出,荫注下漕。大井 西南三十里春头山,有大井两眼,出泉汪洋清冽,一方资之。
山下井 在北乡山下洞,利赖此方,农不知旱。

水利附〈零陵祁阳二县无考〉东安县
兴义塘   龙口塘   八都塘
杨阴塘   西岭塘   长塘
新塘    洞复塘   马铺塘
刘村大塘  大新塘   七钱塘
都塘    白竹塘   西冲杨木塘鸟塘    新竹塘   下赤塘
杨塘    大岭塘   赤竹塘
新伏塘   江龙塘   螃塘
辽塘    窅塘    苗竹塘
茅竹塘   竹塘    双眼塘
胡星塘   大枧塘   黑冲塘查理塘   新间塘   查隘塘
山茶塘   乌龟塘   荷叶塘
斜坡坝   浪陂坝   周陂坝
芦陂坝   鸬鹚坝   石脚坝
禾仓坝   玉陛坝   皂州坝
杨江口坝  溪洲坝   七里坝
上河坝   粟陂坝   湖塘坝
完陂坝   故高坝   雷家坝
新伏坝   上瓦坝   赤竹坝
沙坝    栏杆坝   臼竹坝
新间坝   乌龟坝   石陂坝
石溪坝   芦洪坝   石期坝
栏杅同坝  小车坝   杨公坝
皂角坝   了栏坝   中秋寺坝道州
城东有左溪,西有右溪,营水濂水出其西,潇江迤江会于北,分为支派,引为陂池,散布各乡,藉以灌溉,此水利之大者,其他具载《山川志》。在城土堰,陂二,荫田塘十二。
营乐乡,陂八十一,塘三十九。
进贤乡,陂七十一,塘一十六。
蒋居乡,陂一十九,塘一十八。
营阳乡,陂二十一,塘八。
潇川乡,陂四十六,塘九。
修义乡,陂九十三,塘五十一。
宜阳乡,陂一百三,塘一十四。
登封乡,陂一百十四,塘四十八。
宁远县
潇水瀑水沱水九水分流,父江母江子江别派,舜源仁泽之水绕于东,仙政太平之流布于远,发源九疑,长流千里,不仅一邑之利,此外溪泉井涧载在《山川志》
东乡,塘三     大阳乡,塘四
西乡,陂二,塘三   永乐乡,塘三
太平乡,塘三    仙政乡,塘四
中和乡,塘三    广济乡,塘六
仁泽乡,塘四    丹桂乡,塘三
大龙陂   部陂    鱼油陂
祖下陂   南陂    含陂
河陂    涨水陂   潘陂
贾宜陂   桥陂    侯陂
徐陂    丰陂    龙陂
下陂    桐陂    绹牛陂
鲁笋陂   坦陂    赤土陂
新应陂   四山陂   邓家陂
欧家陂 在东乡二都。
黄龙陂   大塘陂   黄泥陂
牛头陂
穆下陂 在中和二都。
官陂 在中和三都。
寨村陂   云塘陂   山陂
源头陂   杜头陂   茄勒陂
家陂    雉母陂
岐冈陂 在中和五都。
黄家陂   杨家陂   官庄陂
社陂    壮冈陂   积陂
老鸦陂   黄泥陂   社陂
大塘陂   唐堰陂   何家陂
大陂    新陂    板陂
牛鼻陂   陈家陂   大涧陂
上西冈陂  下西冈陂  蒋家陂
里亭陂   铁炉陂   朱家陂
虹桥陂 在大阳三都。
塘陂    猪婆陂   槽斗陂
板陂
凌岸陂 在大阳五都。
山下陂   泽下陂   平石陂
旱陂    陵陂    山陂
东城陂   上下陂   石桥陂
高陂    山陂    土建陂
寨村陂 在永乐二都。
大桥陂   大陈陂   白田陂
新陂    社陂    神下陂
曹家陂   翟家陂   下灌陂
由村陂   水口陂   石羊陂
沐塘墟陂 在仙政一都。
第三陂 在仙政二都。
白浪陂   吴狗陂   石角陂
旺陂    陆和陂   大陂
猪婆陂   田狗陂   石墙陂
社陂    上下额陂  睦吉陂
五塘陂   羊涧陂   大名陂
王家陂   周家陂   西林陂
黄泥陂   桃陂    岩村陂
邓家陂   韩家陂   牛陂心计陂   李家陂   绍家陂
大陂
狗婆陂 在太平一都。
龙王陂   谭家陂   杨家陂
连丝陂
黎家陂 在太平二都。
周家陂   芦洲陂   骆家陂
官田陂
大陂 在广济一都。
赤毛陂   扶冈陂   西洞陂
冈陂
车田陂 在广济二都。
富村陂   尹家陂   黄家陂
石头桥陂
潮水陂 在广济三都。
桐皮陂   祖山陂   沙五冈陂天塘陂   平桥陂   斑谭陂
金家陂   山田陂   观陂
壁陂    骆陂    骆岭陂
社陂    门庭陂   西仁陂
黄岭陂   泷口陂   马公陂
坂陂    长陂椒陂    琵琶陂 二陂俱在仁泽一都。黄家陂   门陂    黄苧陂
下蒲陂   潘陂    赤苧陂
敏正陂   仂陂
公伯陂   益陂 二陂俱在仁泽二都。严陂    禄陂    白鹭陂
侯陂
绹牛陂   新岸陂   壁陂 三陂俱在丹桂乡。
石塘 在东乡二都,四塞皆石。
花桥塘   杨家塘   大河塘 三塘俱在东乡。
黄龙塘   源头塘 二塘俱在中和。水源塘   廖家塘   成家塘
林家塘
石胜塘   杨立塘 二塘俱在永乐乡。塘村塘   胡芦塘   周家塘
由村塘
白浪塘   早禾塘   林村塘 三塘俱在西乡。
罗来塘   进防塘  二塘俱在太平乡。龙石塘   林冈塘   泉源塘
江龟塘
伍冈塘   柏家塘  二塘俱在广济乡。灌光塘   壁祥塘   下洲塘
大官塘
白鹭塘 在仁泽乡。
绹牛塘 在丹桂乡。
下龙塘 在仙政乡。
大力塘 在冯石,明景泰七年,黄祖成置,约阔二百亩,塘下有岩,每放水入岩,越岭乃出,注于
田,一方利焉,土人建祠于上,以报祀之。
碧虚塘 即碧虚洞,宋天圣间,永福寺僧云亮于洞前筑堤为塘,以溉诸田,今皆腴田也。鱼塘 在县南丹桂乡,其地约十馀顷,中有数百亩,乱石纵横,不可耕。县令蔡光度其地可为塘,百姓苦于税不敢为,令因命尉督工两月,而毕塘水灌民田五百五十馀亩,免其差税,每年输鱼千觔,以供书院肄业之费。
大塘荡 在县北五里大富山下,即泰伯祠前,一名友爱泉,一名洗药池,九井同漭上涌,东北之田四百馀顷,资其灌溉。
山陂荡 在县北五里洞西,其泉涌出,潺潺有声,下堰为坝,分左右流,以荫东西二洞之田。罗陂荡 在县南十里,荫注罗陂洞。
官荡 在县南关矮婆砠下,荫注三里洞。何家荡 在董洲蛟塘上,水下潴为塘,而浸为澻,以注于田。郎礼荡 在县北十里,荫注郎礼洞。
山源荡 在广济乡,荫注杨柳洞。
李家荡 在县北野蓼冈,荫注八里洞。
潭村荡 在丹桂乡,荫注潬村洞。
塘荡 在丹桂乡,荫注村尾洞。
西洞荡 在仁泽乡马子冈,荫注荡头洞。鸭婆荡 在太平乡。南源荡 在东乡八都,荫注南源洞。
阴村荡 在东乡荫村。
羊蹄荡 在中和乡沙洞。
龙腾荡 在永乐乡,荫注跂石洞。
永明县
瀑布之流绕乎一邑,扶灵之水泽及三乡,掩警沐合流于西南海,会遨分流于东北然,诸水或入潇江,或归粤境,凡其所经,皆得沃灌之益。文德乡,陂十二,塘三。
允平乡,陂七,塘四。
谢沐乡,陂六,塘三。
永川乡,陂三,塘一。
江华县
沱水源远而流长,洄溪泉甘而宜稻。砅水、洑水流自东北,冬冷宜迁,出于西南,然皆会于沱水,布于五乡,均溉田泽物之用。
太平乡,陂五。
从化乡,陂二。
新田县
一水纡回,众流渀竞,西南之源分于宁远,汇乎潇湘,小或可汲可渔,大则通舟利涉,然而所重赖,以滋润两乡,为阖郡地土之利。
南乡,陂五,塘八。
油亭陂   骆家陂   惊柱陂 三陂俱在南一都。
鹅井陂   黄连陂   小溪陂
鸡井陂 以上俱在南二都。
桥头陂   黄土陂   白水陂
平陂 以上俱在南三都。
黄沙陂   长沙陂 在南四都。
西岭陂   潮水陂   法院陂
炭母陂   山下陂   新筑陂 以上俱在南五都。
第二陂   杨柳陂   牛头陂
风光陂   平陂 以上俱在南六都。风水陂   土头陂   神下陂
下陂    大陂 以上俱在南七都。前陂    欧家陂   邓家陂
莫方陂   下禾陂   芦家陂
郑家陂   新陂 以上俱在南八都。红莲陂   下村陂   罗家陂
风流陂   大陂    长官陂 以上俱在南九都。
七里陂   神下陂 以上俱在南十都。并头陂   少头陂   前陂
罗山陂   西山陂   社潭陂
下本源陂  上流里本陂 以上俱在北一都。
桥陂    续朱陂   下节陂
龙陂    圳头陂   岩头陂 以上俱在北二都。
大都陂   周家陂   南岳陂
渰竹陂   部陂    三门陂
刘家陂 以上俱在北三都。
太源陂   何家陂   西岭陂
谭家陂   下岭陂   下允陂 以上俱在北四都。
梁陂    扶陂 以上俱在北五都。五柳塘 在南三都。
莲塘 在城东二三里。
道塘 在南九都长富桥下。
莲荷塘   南塘 俱在北一都。
琶塘 在北二都白禾仓之下。
窝塘 在北五都查林铺。
龟石塘   指目塘 俱在南六都。
枫木塘 在北三都。
欧家塘 在朱砂庵上。

永州府城池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零陵县附郭〉
永州府城池 今之城池即汉之零陵郡也,创于武帝元鼎六年,廓于宋咸淳之际。元因之明洪武六年,更新之,围九里二十七步,高三丈,阔一丈四尺四寸。门七:曰正东门,曰正南门,曰正西门,曰正北门,曰太平门,曰永安门,曰潇湘门,各建楼于其上,复增楼四,曰得胜楼,曰望江楼,曰镇永楼,曰五间楼。雉堞二千九百四十有二,铺舍七十有六,以千百户分守之,无事则耑修葺,有事即为汛地,故有敌楼三十有五,串楼一千三百九十有六间,后俱毁废。皇清新建敌楼七间,城西以潇水为濠堑,由西南而东堤水为池。自东至于北隅,凿土为濠,自北至西隅,联属为池,水常不涸,其高下远近,一因地势云。
外州县
祁阳县城池 旧在县东,俯临大江。元时屡以江涨淹废。明正统时,苗寇时警。至景泰壬申,巡抚李实请于朝,移筑东北高阜,属其事于同知苏孔机等,然卑隘不足聚庐。成化甲午,巡抚刘敷始展其基址,包以石,高一丈五尺,围一千五百一十二丈,濠深一丈,阔二丈。门六:正东曰渡春,东北曰进贤,正北曰望祁,正西曰控粤,正南曰长乐,东南曰镇南,各建楼其上。弘治七年,江溢城颓,知县袁儦重修,筑垣一百二十丈,又于谯楼下甃石为门,故串楼六百五十有八,至是修盖一百二十间。万历壬寅,知县沈学感串楼岁易朽敝,修葺甚难,捐俸撤串楼,磊石为平头城,焕然改观,一劳永逸。邑人陈荐有记:崇祯十三年庚辰七月,兴扩城之役,次年壬午告成,周围七里三分。皇清顺治十二年,县令童钦承修培城垣,盖造城楼于六门之上,正南长乐门俗名驿马门,东南黄道门迎秀门,正东潇湘门,东北迎恩门,正北甘泉门,西北朝京门,俗名罗口门。
东安县城池 旧无城。明洪武二十年,始筑土为之,明年置守镇所永州卫百户,实莅其事,初制仅围县治。景泰间,复加充拓,周匝三百五十丈。成化辛卯,巡抚都御史吴琛暨分巡佥事郁文博设法措置,内外砌以砖石,增高一丈五尺,串楼三百一十七间,开列三门:南曰揆阳,东曰宾阳,西曰饯阳,每门楼三间,通计女墙六百三十有四,内环城有巷,阔五尺,隍深八尺。明崇祯十二年,知县周命新增,高三尺。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王基鸿奉经略内院,洪委本府张道澄督工修理,改为阳城。
道州城池 旧城夹江为之,其门有九,元末废。明洪武二年,筑石于江之北,周五里九十六步,高二丈六尺,阔一丈五尺,盖串楼七百三间,窝铺楼三十七座,敌楼三座,门楼五座,垛眼一千七百七十二,月城串楼七十三间,垛眼三百一十一,其门五,有东西南北,又益以小西门。万历三十三年申,改串楼为阳城,东南门一带属州分管,西北小西门一带属卫分管。崇祯十一年后,流寇窃发,士民及客寓城中者,各敛金倡众增修,较前加高,且阔而厚,周遭皆开有铳眼,以便固守术家,言东偏江岭巽方有浮图一所,不利科目,众议拆毁,修城之砖皆取于此,其后又益以登封乡民黄姓者卒成之,所费不赀,至今亦利赖焉。濠堑自东门外起至小西门外,九百五十六丈五尺,沿北至东濠,池原植藕蓄鱼明季时,系宁远卫掌印指挥所管,小西门外近北
门外,濠池亦植藕蓄鱼,系宁远卫经历司所管,今皆荒废无属矣。
宁远县城池 洪武元年,于旧子城筑土,城高八尺,厚三尺,周三里。二十九年,增设守禦千户所展,城西为军营,改筑高一丈一尺,周四里垒以石立东西南北小南五门,各有串楼,共串楼七百一十五间,濠堑长五百八十丈,阔二丈,深五尺。嘉靖十八年,知县周谅重修,扁其五门,东曰文昌,西曰武定,南曰布薰,北曰拱辰,小南门曰会濂。
永明县城池 旧有土城。天顺八年,巡抚都御史王俭奏准创立石城,高一丈三尺,周三百六十丈,包以砖石,东西南三门上有串楼四百间,南阻江无濠,其东西北环以濠水。弘治十一年,兵备道冯开北门,上建敌楼,今塞。
枇杷千户所城 今改千总,属永明治内,所城在县东南四十里。洪武二十四年,奏立石城,高一丈三尺,周六百四十八丈,东西南北小西五门各有楼,串楼六百四十八间,濠堑六百八十九丈,阔一丈三尺,深一丈。
桃川千户所城 今改千总,属永明治内,所城在县西南四十里。洪武二十九年,奏立土城,高一丈五尺,阔一丈,周五百五十丈,东西南北四门各有楼,串楼五百五十间,濠堑五百五十五丈,阔一丈四尺,深一丈五尺。
江华县城池 旧有千户所,今俱归并宁远卫,天顺六年,徙所归县,筑以土城,包砌以石,上有串楼,立三门,今开东南二门,塞西门,城高一丈,阔八尺,濠堑长三百七十丈,阔七尺,深五尺,按《县志》:本邑迁徙不一,古无城池,环筑土墙,都御史吴澄计画工费,包砌以石,覆以串楼,立东西南北四门,上建重楼,周围三百六十馀丈,高一丈,为女墙又高五尺,厚八尺,濠三百一十丈,广七尺,深五尺。成化年间,居民稀少,虎狼入城,苗贼时发,故将西北二门闭塞。嘉靖间,苗贼临城掳掠,关厢居民被劫,知府史朝富建议增修外城。隆庆二年,知县蔡光修城之东南面,增广二百三十五丈,高二丈,砖石坚固。万历十一年,知县江光运将西北面亦增广二百六十馀丈,开辟西北一门,猺寇难犯,至今宁息。
锦田千户所城 今改千总,属江华治内,所城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周三百六十四丈,高一丈,阔五尺。鼓楼一座,堑长二百四十五丈,阔八尺,深七尺,有东西二门。
新田县城池 原属宁远县治,后始分南北两乡,都里以置此县。崇祯十二年,始创建城郭略具,按《县志》:衡府同知张恂视事于此,爰立城垣,因地设险,避泽依高,内外用石,包砌周围,共计五百三十七丈,底阔一丈六尺,高一丈五尺,厚五尺,女墙五尺,敌楼八座,开四门:东曰嵎阳,西曰西成,南曰文明,北曰迎恩,每门建楼,其初非不翼然,久之春雨淋颓。康熙丁未春,知县钟运泰捐俸修理,而崩圮之患始免焉。

永州府关梁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零陵县附郭〉
平政桥 在正西门外,旧名济川,即古黄叶渡也。元时造舟为梁,后废,仍设舟以渡。明万历辛卯五月二十七日,复造舟为桥,名曰浮桥,桥有记,勒石于正西门左。
瑞莲桥 在城内谯楼前,其上即古花月楼也,宋陶弼有诗。
临湘桥 在县北五里。成化间,知府谢芳建。接履桥 在县北,昔传唐仙堕履于桥,故名。愚溪桥 在河西里许,跨愚溪之口,合于潇水。柳宗元八愚之一。
五马桥 在县西七十里,入粤孔道。嘉靖九年,知府莘阴赵儒改建,郡人朱衮有铭。
芜江桥 在城东四里,今名茅江,柳宗元记名曰芜江。
练江桥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水汇愚溪,田山玉曰桥名练江,予甚爱其名也,《郡志》所未载,梅溪之径由桥而入,桥下镌古梅溪洞四字,江底皆石,与钴鉧无异,游人坐其上,平畴旷野,可以远眺,如身寄图画之中。
高林桥 在城西十五里。
仙人桥 在城东十里。
庆桥 在城北二十里。
沙江桥 在西五十里。
月桥 在西北三十里。
大桥 在北六十里。
竹笪桥 在城东北十里。
高墩桥 在城西二十里。
鹧鸪桥 在福田乡。
东乡桥 蒋本厚曰:桥去城西六十里,粤西大道叠木为之,长数十丈,覆以瓦屋,围以木栏,望之如飞虹,如卧螭,东西二江合流于下,以汇湘水,凭栏远眺,可以永日。
水字桥 去城西南四十五里,水之源出戴花山,曲折奔流,汇于湘。《黄佳色记》曰:桥之南约十馀步,石齿棱棱,纤若指,锐若戟,森森若林,水从石窦中流出,淙淙作箜篌声,桥横于中,水绕左右,形类水字,故名之。桥傍峭壁,黄山谷有题,识今剥蚀,不能读。桥北行二十步,有浮山,方广十亩,环山皆水,环水皆石,中有古庙,神最灵,每祈祷辄应,庙之前后左右老梅扶疏,丹枫历乱,红妆临水,嫣然欲笑,偕客游之,恍疑洞口桃花渔郎,入武陵时也。
三元桥 在城西南七十里,旧名火烧桥,架木为之,耆民蒋国卿于崇祯十年捐银五百两,改砌石桥。男生员蒋日蔚、孙生员蒋畇生又于康熙辛酉年捐银重修。
黄叶渡 在城正西门外。
保安渡 在保安门外,今废。
百家渡 在正南门外百家滩下。
南津渡 在正南门外五里。
矮子渡 在城南二十里。
湘口渡 在城北十里,即湘口驿。
高溪渡 在城北七十里。
沙坪渡 在城西北十里。
东乡渡 在县西六十里。
祁阳县
东江桥 在潇湘门外,祁水合流于此。明百户张应奎曾仕杰架造,知府范之箴题坊:飞虹利涉。明万历元年,知府王奉题以东江永济,耒溪云应,奎慷慨倜傥,力产千亩分给诸弟,遇事以义激之,辄应仕杰,才不逮张,而可驱之以义,其视厚赀薄名,甘琐秽之流则耻矣。
大兴桥 在飞虹桥畔小溪,贡生曾守约造。枫林桥 在县东北十里。义民谭至文募造,几成为洪水冲破后,张应奎曾仕杰各出金五百馀两,续成之竖坊二座,知府赵儒为题枫林永济四字。
下马渡桥 在县东十里。丁亥年,圮于江涨。顺治十七年,邑民移架上游,前道张登云、属知县孙斌募成之,浮屠香林,始终是役。
渡香桥 在浯溪寺前。
望仙桥 在县治东十五里,通白鹤山。
大桥 在县东北官道二十五里。
烟竹桥 在县西北三十里。
罐头桥 在县北四十里。
谭家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
大营桥 在县东北五十里。
鱼子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
大忠桥 在县南六十里。己丑秋八月中,明检讨姚大复殉节于此,子姚齐郭救父并死之,父子忠孝,遇风雨晦暝,尝见英异。土人欲建祠,未果。桥旧名大忠,或天以其名旌之也。
黄土桥 在县东北官道六十里。
乌符桥 在黄土桥南。
洪桥 在县东北官道七十里。
寿源桥 去县八十里马江埠,邑人周森立。马步桥 在县东八十里。
大田桥 在县西北官道九十里。
新渡桥 在县北五十里。
太平桥 在县北六十里。
烟江桥 在县北七十里。
双江桥 大小两渡,一跨馀溪,一在烟江。蒋家桥 在县西北一百里。
龙泉桥 在县东一百里归阳市,上游青白,两江会流从此入湘江,江南为龙泉庵。
四仙桥 在归阳大桥之左,弘治二十一年桥成时,值永郡守、丞、别驾、司李、四公同登此桥,因以四仙志名。邑人申都建真武殿于桥阴。福星桥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
新桥 在县南二里。
石井桥 去县治四十里。
下里桥 在县北五十里。
贺家桥  查林桥 二桥相去里许。
东富桥 在县北八十里。
百丈桥 在县东二十里栗木铺。
牛头桥 在县北八十里。
荷叶渡桥 在县北五里。
青云桥 在儒学左科第坊前,钱中选重修。攀桂桥 在青云桥上,钱中选重修。
接云桥 在青云桥左,钱中选立。
步蟾桥 在儒学右,钱中选修。
潇湘桥 在潇湘门右,陈志聪立,钱中选重修。望浯桥 在县西南一里,俗云杨家桥。
渡春桥 在渡春门外塘头街口。
暗香桥 在县治东北三里梅庄之右。
南渡 在长乐门外,永道官津岁一造舟渡子,每月靡费不赀,议者谓不如浮梁为省,然渡在邑上游,当狮子洑,迅险缆舟不易。顺治间,大将军马步兵数万经,祁知县孙斌预架浮桥驯束,马骑一跃而过,民无所扰,过此舣舟仍前。浯溪渡 在县西南五里元刺史寒泉之下,当中宫禅院古,千佛阁基址附近,有文姓者初赁一椽,岁久自擅侵占,祗园己酉春,县令躬行,履勘寒泉一带,水皆漫郎宅地,江崖峭壁,上泐六字佛名,忽从藓土中洗出。
白沙洲渡 在县东里许,馀溪汇,各溪涧水曲折百里,与大江会。
鹁鸠渡 在县东十里。
白水渡 在县东六十里。
瓦窑渡 在县北二里小江。
东安县
沈公桥 在南门外,知县沈孟仪建,今废。登云桥 在儒学左,明嘉靖十八年,知县蒋琭建,上覆以屋,二十五楹知县罗文奎建。皇清知县王基鸿于顺治十四年重修,康熙十八年逃兵焚燬,二十一年知县程云翀重建。
步云桥 在县西詹村。
博济桥 在县北宣义乡。
芦洪桥 在巡司右。
浪石桥 在结陂市。
南江桥 邑民唐子松、周良卿同建。
西江桥 在县北九十里。
宥江桥 在县北四十里,邑民刘德辉建,知县朱应辰重建,有记。
白牙桥 在县东二十里。
永安桥 在清溪寺前。
义溪桥 在宣义中乡,乡民邓光彬建。
学士桥 在恭中,邑民唐以珍建。
泰和桥 在阳江源,邑民陈海建。
福惠桥 在县西,邑民文友忠建,即鲸江桥。广利桥 在县西二十里,又名花桥,邑民文世昌、世宝同建。
官田桥 去县二十里。
福正桥 在三都。
滥桥 在芦洪下,知县朱应辰重修。
石期桥 在邑左,义民唐大贞建。
恩济桥 在渌埠渡左,知县朱应辰建。
丙首渡 在县北五里。
渌埠官渡 在县东十五里。
永湘渡 在县东四十里。
阴陂渡 在县东二里。
荆塘渡 在县北一百八十里。
一步渡 在县北湘江口。
皂洲渡 在县西二里许。
道州
济川桥 在南门外。宋时联舟为之。明洪武间,以舟渡。万历间,州守韩子祈革龙舟四十艘,改浮桥往来便,之后州守梁祖尧重新,极其坚利,今桥废,仍以舟渡。
云龙桥 在州学左。宋时,石梁列屋置楹。明永乐间,水冲颓。正统间,州守盛祥重建石桥,今废,架木桥济之。
乘驷桥 在今文庙东右溪之上。
大富桥 在濂溪故居。宋咸淳间建,赵栉夫记。龙江桥 在州东南二十里宁远官路,旧有石桥为洪水冲颓。康熙二十四年,秦商捐金重建,极其坚壮,行旅便之。
文村桥 在州北,路通永州,上覆屋屋,今废。普济桥 在营川门外旧教场傍。明洪熙间州守欧阳思敬建,郡人王佐记。
参驾桥 在营川门外地名铜车头傍。
寿安桥 在州城东门外五如石傍左溪上坊,民周统等重建,上覆屋三间,屋今废。
凤仙桥 在宜阳乡。宋祥符间,何守悰建。高明桥 在营阳乡广西大路上,刻石狮四,屋十间,今屋废。
长田桥 在州西三十里进贤乡。明正统间,坊
民何宗源等修。
皋陶桥 在州西北进贤乡,宋嘉定间造。驷马桥 在州南蒋居乡,今俗呼四眼桥。兴桥 在州南三十里,乡民蒋述修建。
山口桥 在州西潇川乡,俗呼杨家桥,今桥废,用渡此系要路渡,或应济不及往来,苦之。杨家桥 在州西十五里营乐乡。
十里桥 在州西十里。明洪武间,僧居敬砌。午田桥 在州西南二十五里,路通永明。宋淳祐间,居民朱明远建,上覆屋。
鼻亭桥 在州北,路通永州古石梁。明崇祯间,洪水冲颓,殊苦往来,今架木桥济之。
永思桥 在州城东担山西。明宁远卫江镇抚葬母于此,故名。永乐间,训导邓中记。
昼锦桥 在州西四十里。明正统间,郡人廖贤致仕,归建之。
福兴桥 旧名争架桥,在州西一里。明正统间,州同谷安重建。
斜皮渡 在州北十里。
岑江渡 在州西十五里。
白马渡 在州东北十五里。
上郭渡 在州南一里。
宁远县
望仙桥 明正统九年建。
新桥 在小南门外。
莲花桥 在城东文昌门外半里。
黄花桥 在西乡黄家库。
太平桥 在城北门外二里。
白沙桥 去县治十里。
五里桥 在县治南五里。
花桥 在县北十五里。
八里桥 在治北。
乾溪桥 在治北六里。
马恋桥 去治三十里。
双桥 在治北四十里。
徐溪桥 在治北六十里。
黄村桥 在太阳乡,路通九疑。
浯溪桥 在治南。
桐冈桥 在治北二十里。
龟鳖桥 在东乡。
夏庄桥 在东乡。
韶溪桥 在东门外。
迎仙桥 在东乡。
龙陂桥 在东乡。
段家桥 在治西。
桥 在仁泽乡。清水桥 在西乡清水洞。
西冈桥 在贾宜洞西冈下。
羊蹄桥 在东乡二都界。
坦陂桥 在坦陂下。
乱石桥 在下鹤洞。
曲江桥 在曲江庙前。
鼓楼桥 在鼓楼岭下。
兴贤桥 在小南门外。隆庆元年,知县崔大壮建,以镇水口。万历三年,蔡光加修,桥楼计三十问,题名曰固宁。二十年,知县王时春益加修,造建楼阁于上,更固宁曰兴贤,今石墩尚存。拱辰桥 在北门外。
武定桥 在西门外。
雨亭桥 在东门外,上有喜雨亭。
文昌桥 在东门外。
登云桥 在演桥左。
七里桥 在南门外七里洞。
水深桥 在北门外洞口。
折桂桥 在东门外一里。
大涧桥 在大涧陂下。
李家桥 在陈家陂上。
墟家桥 在白神冈下。
桕木桥 在里亭冈下。夹冈桥 在黄泥陂下。
牛路桥 在蒋家陂下。
龙盘桥 在李家村。
社脚桥 在永乐乡社脚洞。
视头桥 在中和乡铅溪洞。
月江桥 在中和乡月江洞。
上芦桥 在太平乡上芦洞。
下芦桥 在太平乡月江洞。
香花桥 在太和塘下。
老菜桥 在塔冈黄桑洞。
小陂双桥 在北关东家洞。
安城桥 在永乐乡蒲岭头。
两路桥 在两路铺太平乡。
铁炉桥 在杉木桥上。
宜来桥 在永乐乡神下洞。
十里桥 在县西南十里铺。
卢家桥 在和尚砠脚。
思母桥 在太平洞。
淹口桥 在五指山下。
女菜桥 在太平山头洞。
平桥 在县八里,路通桂阳。
樟木桥 在广济乡官田洞。
白果桥 在县北八里坪中。
界头桥 在广济乡桐皮洞。
云胆桥 在广济乡下洞。
田庄桥 在田庄洞。
鼓坪桥 在鼓坪山下。
东阳渡 在县东一里。
江渡 在县治北五里。
古子渡 在县治北三十里。
把截渡 在县南二十里。
新建渡 在县治南一里。
永明县
县江桥 在县治东。
学士桥 在西南六十里,因东坡过之而名。云津桥 在南门外,今废为渡。
高成桥 在治西南五里。
扶唐桥 在治西南二十里。
五马桥 在治南六十里。
雷溪桥 在治东十五里。
福兴桥 在治西一里。
秀溪桥 在治西二里。
利田桥 在县东南,瀑带水流其下,通兴化乡。罗带桥 在县南十五里,通枇杷所。
桐田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桐田寺前。
冻青桥 在县西十五里,冻水流其下。
百子桥 在县东北十五里,旧称姑子桥。万历壬辰,邑令胥从化建。
沇溪桥 在县东北,邑东乡官龚廷遂建。杜口桥 在县东北二十六里。万历壬辰年,邑令胥从化捐俸,率耆民周邦成建。
卢家桥 在一都桐口,万历壬辰,邑令胥从化建,易以鸣凤。
濯锦桥 在六都重叠岭麓濯锦溪,梁唐时,蒋氏建立。
柳木桥 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天启四年建。驷马桥 在县南二十里。
永济渡 在县东一里。
白龙渡 在县西南一里。
扶陂渡 在县西三里。
白水渡 在县东六里。
龙田渡 在县东十里。
欧家渡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上墟下墟渡 在县西南四十里。
周塘渡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
邑口渡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
江华县
宜兴桥 在旧治。
成津桥 在治西五里。
白芒桥 在治南六十里。
浪石寺前桥 在治南五里。
惠政桥 在治东十五里。
登历桥 在治北五里。
南门桥 在县南城外。
杨江桥 在县南三十里。
广济桥 在县南七十里,深险难涉,义民刘志道捐建,生子取名元桥。
通济桥 在县南城外。
宜政桥 在县东南三里,今重元观之左。龙眼桥 在治北三里。
高桥 在治北二十五里。
来恩桥 在治北二十七里。
连山桥 在治南五里。
奼岩桥 在治南十里。
东门桥 在县东城外。
东阳渡 在治东一里。
江渡 在治北五里。
古子渡 在治北二十里。
新建渡 在治南一里。
石榴湾渡 在县西南三十里。
三叉河渡 在县北三十里。
新田县
长富桥 在治南十五里,通桂阳。
庄夏桥 通宁远县。
何达桥 在县南七里。
新田桥 在北乡。
沙河桥 在南乡。
段家桥 在县东北十五里。
蓝头桥 在县南二十里。
清水桥 在县南三十五里。
利涉桥 在南门外溪口。明弘治九年,黄鉴率众同建。
驼头桥 在县南五十里。
天榜桥 在县北五里。
刘家桥 在县西十里。
流冲桥 在县西十五里。
潮水桥 在县东十五里。
九贤桥 在南乡下漕洞。
寿富桥 在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