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建昌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八十二卷目录
建昌府部汇考四
建昌府祠庙考〈寺观附〉
建昌府驿递考
建昌府兵制考
建昌府物产考
建昌府祠庙考〈寺观附〉
建昌府驿递考
建昌府兵制考
建昌府物产考
职方典第八百八十二卷
建昌府部汇考四
建昌府祠庙考
《府志》本府〈南城县附郭〉社稷坛 宋置在郡城西南膏露门外。明洪武七年,知府邵惠迁于西郊,弘治间合祀焉。风云雷雨山川坛 宋在社稷坛之侧。明洪武二年,令郡县置山川坛,与风云雷雨城隍同坛而祭。后迁于十八都庙岭如社稷坛制。弘治间合祀焉。
郡厉坛 在北郊黄家林。明洪武十四年立。每岁春清明、秋七月十五、冬十月一日祭无祀鬼神,以郡城隍主之。
城隍庙 在南城县儒学左。宋绍兴十二年立,毁于元复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又毁。郡守邬鸣雷捐俸鼎建南城,部民邓洛锡捐赀以助。皇清康熙九年,知府高天爵、南城知县苗蕃各捐俸修葺。庙貌丹雘一新,栏杆周围结砌,称美焕焉。县城隍庙 本南隅程氏地。明嘉靖中,有司议均一城池不应府县分祀,于是毁其县者,合祭于府。程氏赎其空地为程氏先贤祠。
旗纛庙 旧在千户所堂。后明宣德三年,千户胡俊改建怀德坊花园内。嘉靖十八年,知府邓文宪重建。每岁霜降日掌印千户致祭。因而张列军器绕街迎赛。以金鼓导之,谓之扬兵。府县官不祭。
麻姑庙 在西南十里麻姑山仙都观。本蔡经宅。旧有仙坛。唐开元中,道士邓紫阳奏立。宋元丰六年九月,敕曰:仙真所宅,佑此一方,赴感应祈祥庆屡下。姑从人愿开道锡封,冀能歆嘉,以承民福。明初,表祀岳渎之馀亦以兹山崇为祀典。岁七月七日,郡守率属祀以少牢。今则惟遣属而已。
麻源庙 在麻源三谷。颜鲁公《仙坛记》所谓谷口有神,祷雨辄应是也。山有石笋,乡民因塑为像。南唐知抚州方延绍重修。宋知军事刘希元祈雨感应,碑在庙庑下。提刑黄震有祈雨文,后毁。逮明万历四十年,邑人太常寺卿左某重兴建。
关王庙 旧名老神庙,在南隅。按《旧志》:有古槎泊于城南,引去复还。因斲而塑之为神,祷辄应。宋绍兴十四年,易名武安庙。祀关帝元末毁。明洪武初复建,易名忠烈。后名崇宁宫。
黄堂庙 在郡西十里,祀张巡。
张王庙 在郡治之东。祀张巡,一在庙岭。黄司空庙 在城南祈仙门外。司空名法𣰰字重昭。巴山即今之崇仁县。梁侯景之乱于乡里合徒众有功。
危王堂 在县南七里。唐危全讽鸠兵遏乱,乡人德之为立祠,后追封为南庭郡王。故称危王堂云。
管枢密祠 在宋军治北。绍圣中,公来知军事,民思其政不能忘,为立生祠。公名师仁,字元善,仕至同知枢密院。
三忠祠 麻姑山即凝云堂故址。祀唐抚州刺史鲁国公颜真卿。宋节副建昌军丞相李纲主管建昌军。仙都观信国公文天祥。至明嘉靖中,郡守临海王度建潮阳,朱廷臣修。万历辛亥,郡守邬鸣雷重修,以岳武穆祠久圮缺祀制主祔焉。后胡公祠圮,移主入祔合三忠而益以五矣。颜鲁公祠 在麻姑山仙都观十贤堂内。宋绍兴二十七年知军事胡舜举建。
胡公祠 在麻姑山。明万历四十年,汀潮,寇起残湖东西诸郡邑,闽中亦以海警调兵致。乱起浙江,右布政使胡松为江西巡抚都御史,来自浙江。疾趣抚州剿贼。进驻建昌,贼败,遁出境。乃疏建三大营于南昌、建昌、吉安诸郡,复立守望乡兵法以寇警。征调烦苦,奏减全省税粮,又奏蠲被水诸邑皆得允寻。因粤、闽、赣三省奉旨合剿潮贼,胡复驻建昌,防遏要害。自春徂秋凡阅一期。四十三年,召人为兵部侍郎,知府凌立从士民请建祠祭酒,新城王材记。
王侍郎祠 在军治前。宋绍兴中,敢战卒作乱,赖侍郎王羲叔保全郡城,士民建祠祀之。绍兴四年毁,从祀军学,元末复燬。
朱陆二先生祠 明嘉靖十五年,知府王度祀、朱陆二先生像于道一书院。已而督学按临辄于书院试士,而迁其像于府学射圃亭。明万历六年,知府王之屏始复为二贤祠,而析其右仍为射圃,昔之旷典自是改观,后复圮。皇清顺治十年,邑士建紫阳书院于北关万寿宫之左,专祀朱子焉。
李泰伯先生祠 在城北凤凰山下。宋宝祐二年,知军事杨瑱立兴文堂祀先生以曾子固中书邓圣求左丞侑食。每岁春三月,郡守率僚属乡之大夫士致祭于墓,乃会饮于兴文堂,岁以为故事。燬于元逮。明成化三年,吏部主事左赞疏请表墓立祠,知府谢士元构堂易名曰景贤堂。
三贤堂 在南城县学。宋景祐间,知军事赵时稼建,祀先贤李觏、蔡延世、曾渐。
十贤堂 宋绍兴间,蔡延世建,祀乡先达陈彭年、李觏、曾巩、曾布、曾肇、朱京、朱彦、邓润甫、王无咎、吕南公十人于仙都观,名十贤堂。元季燬于兵。明天顺,郡守江浩筑楼于郡学左隙地,祀之。聂文定公祠 宋嘉熙二年,盗杀郡守。朝命将以师临城,吏部侍郎郡人聂子述单骑走麾下,切陈民冤,遂得免止杀。其渠魁祀于西关,后倾圮,改北关。
包文肃公祠 在延僖观墓侧。《程宗伯记》曰:文肃幼从其祖克堂先生昆仲游、朱陆之门,传其学为世矜式。盖其立朝出牧,风节凛然,事载青史。在他所犹得立祠,况其墓居延僖者乎。罗明德先生祠 旧在北关凤凰山下,明天启六年,建祠于府学前,乙酉燬。皇清康熙六年复建于旴江驿前。
大忠祠 明景泰元年,奉旨建祀殉难右副都御史邓公棨,春秋享祭至今不废。
遗爱祠 明万历三十一年,郡人为知府邬鸣雷建。
旌忠祠 在通会门月城内。中丞胡松疏请敕建祀战死。建昌守禦千户李琼赠官荫子,春秋享祭。
孝子祠 在青绥铺,为孝子黄觉经建。孝子卒,无嗣。浮屠氏居其室以奉其祀,名其堂曰道堂。由是佛事日盛,而孝子之名渐泯。弘治末,知府舒昆山毁佛屏像,饬孝子母子之像以正其位,修理堂室改其扁曰孝子祠。
哀烈祠 在城北朝京门内。明嘉靖十八年,知县曹逵奉旨为李叶妻胡氏建,岁两祀。
节烈祠 在北郊五里庄。明万历年,巡按御史张命知县范涞为生员,刘三善妻胡氏建,并旌其闾表其墓焉。
新城县
社稷坛 在县西,地名蕨冈。按《旧志》:宋置在县东。明洪武八年,知县骆载德迁于今所。
风云雷雨山川坛 宋附于社稷坛,明洪武八年,知县骆载德建。
邑厉坛 在县北状元坊。明洪武二年,知县沙良佐建。
城隍庙 在县治之西。南宋绍兴八年建,屡毁。明洪武元年,知县沙良佐仍其旧址新之。四贤堂 在县儒学大成殿之左。绍兴十三年,知县李维𦬊建。祀李公泰伯、王公补之、邓公温伯、吕公次儒。
三阳将军庙 在县南十五里。《旧志》:五代乱拥将军兄弟三人以赴敌归而死,邑人庙祀之。宋绍兴初,石陂叛卒与草寇饶青猖獗殊甚,时颜阎二将称兵掩袭。既久,莫克。乃祷于庙,锡之梦吉,果捷。还之日,遂葺其庙宇。知军朱芾尝遣祭有文。
二范将军祠 在旌善乡。
崇正祠 在福山上。祀朱文公。公尝讲道于此,故后人尊而祀之。罗一峰诗云:云和草树拂天香,无尽光中见紫阳。万籁一空天似水,满船风月武彝堂。
南丰县
社稷坛 宋元置在迎旴门外。明洪武二年,知县程瑞迁于县北揖仙门外,地名黄沙坪。风云雷雨山川坛 旧在揖仙门外。宋元无山川坛。明洪武二年,知县程瑞迁于县东南。邑厉坛 明洪武二年,知县程瑞置于县之西北。地名熊家山。
城隍庙 在县治前数十步。按《旧志》:唐开元中,宰游茂洪迁县治之城市,葺庐舍布恩,民德之。及卒,歌思不忘。开成二年,立庙祀之,是为城隍之神。或谓城隍有神游,公盖配祀也。元初庙燬。大德三年,知州李公建。元末又燬。明洪武,知县程瑞复建,正德燬于寇。主簿肃韶捐俸建。先贤祠 宋郡守杨瑱建,祀曾巩。参政陈宗礼有记。
曾文定公祠堂 在读书岩。景泰间,训导汪纶创祠亭。成化间,知府秦夔建祠堂。弘治间,都御史林俊以废寺田四十亩供祀事。
军山神庙 在县治西。
朱公祠 即紫阳书院,知县向缟建。
朱宣王庙 在龙池乡。刊都朱名从立。唐僖宗时,为云麾将军。唐末盗起,能保全其乡里,寇不敢犯。
旌阳祠 在南台岭旁。有仰高、观澜二亭。明嘉靖癸丑建。
三应真君祠 在军山绝巅。
冷真人祠 在县西五十里五都石仙观左畔。宋太平兴国中,真人与县尉王博文密。一日诣王曰:吾欲有所往,即凿开岩前樟木,坐蜕其中。王往视之,死矣。后其木复合。知县胡公若疑传者之妄,斲木视之,颜貌如生。里人塑像构祠祀焉。参政陈宗礼记。
寿星堂 在宜春门外,知州裴彦直生祠。
广昌县
社稷坛 在县治东隅。宋置在顺化坪。明洪武二年,知县侯端迁于今所。十三年,知县张琥改修。成化十三年,知县袁士凤重修之。
风云雷雨山川坛 宋元无坛。明洪武二年,知县侯端置于县治南隅。十三年,知县张琥改作。成化十三年,知县袁士凤重修之。
邑厉坛 在县北隅。明洪武二年,知县侯端建。城隍庙 在县东隅。宋绍兴壬戌建。
张令公庙 在郡治东。祀张巡。一在庙岭。
泸溪县
社稷坛 在西门外鹳桥之西偏。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门外。
邑厉坛 旧在北关外广仁寺之左。说者谓:鬼神弗栖。知县梁应抡改筑于西北之墩上,远于民居。墩高坛耸,且以为雉城护障。每岁二祭,以城隍之神为主。
城隍庙 县初,附土神张王庙僻隘湫湿,非所以肃神明。万历十年,知县陈王廷度地于县西,广袤凡若干丈,系林树田以旧址易之,谕役能尚义助工役者听。有逸民傅汝楷捐金,独任填筑基址鸠工庀材。中为神堂凡三楹,后为栖神。后堂左右为翼室,草创未固,越十馀年倾圮。明万历三十年,知县冯日望捐俸改造。中为神堂,缭以砖墉,前为官厅凡三楹。外为大门,左右为翼室,邑之子衿多肄业其中,周回土墙,规模壮丽,改观。今习仪及讲乡约于此。
关帝庙 在南门城内,新建。
张王庙 在城内北隅。建祀唐忠臣张巡。福善王庙 在东门外傅姓祠堂之右。神姓欧,讳祜。唐泉州太守发灵于邵武太乾,有墓在焉。鸣山庙 在北城外司前街。建祀晋石勒,敕封自鸣山翊化真君。
石龙庙 在县治北。
福祐祠 在城东。
文昌祠 在城隍庙侧。
义士祠 在一都。建祀邓公景祥。
李公祠 在学宫之左。明万历四十三年,知县潘元勋请建专词,详称宋儒李觏产于赤境桥。旧属南城六十三都即今泸溪三都也。流寓新城,尚有祭祀,合行专祠以崇明德。伏乞上裁,奉抚院允详,著有司特立专祠,春秋亲祀少牢。
寺观附本府〈南城县附郭〉
太平兴国禅寺 在城东二里许。
净土寺 在府城东郭外。
天宁寺 旧在朝天门外石桥之东。明弘治间,改为府儒学,徙东关净土寺左。
景德寺 旧在府治东。明弘治间,一徙水尾,一徙麻洲,李觏重修殿阁。
万岁寺 旧名龟峰。
真空寺 在东三里,一都旧名中坊。
崇觉寺 在东十五里三都梓木山。
崇相寺 在县东界山驿路之西。
觉海寺 在东四十五里三十七都。有北宋金
紫光禄大夫邓某施田粮米二十馀石,至今犹存十九世孙鍊。立有碑记,地与溪平虽巨浸不没,里人以此为异。
明报寺 在东四十里四十七都。
宝坊寺 在东七十里四十六都。
灵隐寺 在东七十里五十都。
禅定寺 在东七十里四十八都。
真如寺 在县东八十里五十四都。
定应寺 在南关。
资圣寺 在县西南十八都。
灵峰寺 在县东南五里三十四都从姑山顶。宋绍圣初,一僧遇旱曝身岩上,雨泽沾足,因榜曰秋泽岩。元符中,道者周智方又奉南安岩主至岩中祷应,如响。会郡有灵峰寺,久废。因移是,遂以名之。
崇梵寺 在县南三十三都。
福兴寺 在县南二十三都。
庆隆寺 在县西南二十五都。
大仁寺 在县东南地名塘源。
治平尼寺 旧在府治之南。明弘治间,徙于西关长寿岭。
云门寺 在县西十七都麻源第三谷。
吉祥寺 在北关凤凰山下。
章山永寿禅寺 在县北四都。
慈源寺 在县北六都。
天灯寺 在县北十四都。
兴教寺 在县东北八都。
化成寺 在县东北九都。旧名新城院。
宝轮寺 在东五十二都金嵝峰。
中洲延庆寺 在东关旧道院。
大阜寺 旧道院。
广度庵 在郡北。
苾刍庵 五十二都。
碧涛庵 在麻姑山上。邑令苗蕃建。
天一庵 在郡城北,唐颜真卿书。
元妙观 在郡城内西南即天庆观。
石崇观 在县西十六都。
延禧观 在县西南十九都洪源。
万寿峰元和道院 在县西南十九都。
无为观 在县南地名株梁。
麻姑山仙都观 在县南十里许。
天一真庆宫 在麻姑山仙都观之右。圮废已久。明万历庚戌,郡守邬司李陆同捐俸鼎建。当结砌时,工苦泥水挑运之劳,偶于西北角锄基,神泉涌出,工众欢呼,不日而就。
元通宝殿 在麻姑山。明万历丙申罹火。丁酉,乡官王一言重建。规模草创,丹垩未加。郡守邬鸣雷增饬,焕然一新。复施赡香火,田二十四亩,又开垦本观基田六石零勒,有石碑于又元堂左侧。
丹霞观 在县南麻姑山之西入七里许。毕姑山冲虚道院 在县南三十三都。
东芙蓉观 在县东四都。
郭仙峰道院 在县北。地名昶口。
崇真观 在县南十八都。
金钟山观 在县东四十五里。
天宁庵 在县东二都樟山。
云泉庵 在县东二都福应山。
新城县
广照教寺 在县东。旧名新兴。
报恩寺 在县东铁炉岭上。已上俱东坊。西灵寺 在县东。
寿昌院 在县东。
中罗寺 在县东。
吉祥寺 在县东南。旧名新开。
白云寺 在县东南。
逍遥寺 在县东南。
宝灵寺 在县东南。已上俱二十九都。
莲台寺 在县东。
慈云寺 在县东南。俱二十八都。
西台寺 在县东南,俱三十都。
乘云寺 在县东南。
十方寺 在县东南。
梅峰寺 在县东北八都。
新兴院 在县西。旧名望天峰。同知陈衮建,桂香亭有疏。
瑞云寺 在县西北。
大塘寺 在县西北。俱十七都。
南坑堂 在县西北十八都。
仙台寺 在县西南四十三都。
大鸡寺 在县西南。
龙潭寺 在县西二十都。
观音院 在县西通济桥西。
高台寺 在县南二十四都。
圆明寺 在县南坊。
是何庵 在县北坊。
鹤仙观 在县东坊。
中罗山郁罗观 在县东四十里。
白云峰都仙观 在县东七十里。
仙台山真应观 在县西四十里。
坐禅山显佑观 在县南二十里。
仙居观 在县北朝宗门外。
金船峰大有观 在县北十一都。
梅峰太乙观 在县北二十五都。
禅山万安观 在县北九都。
南丰县
南丰保福禅寺 在县东宜春门外。
觉源禅寺 在县东。
大仁寺 在县东魁星坊后街。
福慧寺 在县南,旧名福慧堂。
金绳寺 在县揖仙门外。
天真寺 在县二十六都。
甘露寺 在县东南二十九都。
真修禅寺 在县东南。
祥云寺 在县东南。
灵云寺 在县东南。
禅寂寺 在县东南。
福海寺 在县东。
资福寺 在县奉亲坊。
崇觉寺 在县东南五里。
护仁寺 在县东南俱七都。
栖真寺 在县东。
东林寺 在县东俱八都。
寿昌寺 在县魁星坊。
慈云寺 在县西。
护国寺 在县西已上俱五都。
护法寺 在县西北集贤坊。
三圣堂 在县西迎旴门外。
石佛龛 在县西迎旴门外。
祥光寺 在县南隔江南台山之侧。
宝严寺 在县南旧名南台。
福海堂 在县北俱揖仙门外。
灵都观 在县东南中和坊。
妙灵观 在县东北九都。
长安观 在县东北集贤坊。
上真道院 在县东南灵都观东。
石仙观 在县西五都。旧名冲寂观。
紫霄观 在县西南四十四都。
清修观 在县北揖仙门外。
广昌县
大觉禅寺 在县东隅。
莲峰寺 在县东南吴由里。
真隐寺 在县新坊里。
正真寺 在县东北都里。
极乐寺 在县东迁善里。
云际寺 在县东南村里。
慈荫寺 在县东南中里。
普慈寺 在县西俱新兴里。
惠安禅寺 在县西南兴城乡。
保福寺 在县西南千金里。
兴教寺 在县西陵安里。
保方寺 在县西新安里。
定心寺 在县监南里。
万福寺 在县南永业里。
清修禅寺 在县南得兴里。
福兴寺 在县南浮竹里。
永兴寺 在县北隅。
西林寺 在县北文上里。
福海寺 在县北文下里。
慈福寺 在县北俱麟角里。
保安寺 在县北土屯里。
徐塘山道院 在县东吴由里。
中峰山道院 在县东北都里。
龙泉观 在县西隅。
聚仙峰道院 在县南文会里。
南应山道院 在县北麟角里。
滤溪县
瑞相寺 在二都。旧名白马。宋治平初,改今额。李山甫有诗。
泽心寺 在十六都。宋建。有李山甫记、隐龙子诗。
法水寺 在四都。旧名灵泉。有苦竹僧结庵于
院东。乃感温泉涌于石窦。旱岁不涸,祁寒不变。唐开元,改为禅林,故以温汤为额。后复改灵泉。宋景德初,改法水。禅院寺前有罗汉松二株,大数百围,高七八丈,盘郁婆娑,形如偃盖。相传植自唐时。曾梅阜有诗。明万历戊午年燬。石文器有重建序。
定安寺 在四都杜蓝。宋绍兴二年,参军石松建。淳熙七年,进士石致平请于朝,乞赐寺额,上以敕赐定安之院牌额赐之。
慈明寺 在五都大原。唐名庆云。宋治平初,改今额。
慧光寺 在五都。旧名诸禅寺。宋治平改今额。李山甫有诗。
普润寺 在七都阳溪。唐贞观二年建。邹伯起有诗。
济众寺 在八都。旧名岳峰。宋治平中改今额。真如禅寺 在十都。地名宝应山。后唐天成初建额地藏。宋治平初改今额。
兴梵寺 在十五都长庆山。唐建额再兴。宋治平初改兴梵院。今以寺名。
金锁庵 在五都。石文器有记。
法云观 在四都西源。宋宣赞舍人石永寿建。今废遗迹尚存。
接仙洞 在十二都东坊山南之左。三仙显迹。其上土人因庐而祀之,灵应可占乩笔。
建昌府驿递考
《通志》南城县〈按馀县无驿〉旴江驿 在府城东郭外。
旴江递运所 在太平桥。久革
驿站项下除顺治十四年并。康熙八年,裁减外原额连受协走。递人夫一百九十七名,差马七十匹。原编驿站各款共银七千九百一十七两九钱二分。内已设复存,设支解银六千三百三十四两三钱三分六釐。见候复还补足原额银一千五百八十三两五钱八分四釐。
建昌府兵制考
《通志》本府建昌营 驻防建昌府原额经制副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守兵丁九百五十名,今止留马步战守兵丁六百名。按该营经制官兵九百五十八员名,原于康熙俱经失陷无存。今督抚两院于请旨复设协守等事,案内具题请设。
广昌营 驻防广昌县原额经制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丁三百名,今止留马步战守兵丁二百名。
建昌府物产考
《府志》谷属救公饥 三月种,五月熟,他种青黄不接而此种先可食。
六十日秥 种入地仅两月,而熟米粒小而纯白。
白沙秥 三月种,六月熟,米色白,圆而大。大谷秥 细谷秥 二种以粒大小异名耳。中早 迟于六十日秥,而早于白沙秥,故名。池州秥 龙牙秥 油麻秥麻阳秥 冬秥 谷粒似早秥而芒刺长,以上各种俱出占城国。宋大中祥符中,遣使由福建至占城国取三万斛并种法,故江淮间多种之。
八月白 晚稻极早熟者,香白尤可贵,又名银珠米。
白粳米 糯米也。
青丝粳 四月种九月熟,米色温润而白。
赤珠粳 色纯红而坚。
铁脚粳 米性坚而难煮,新城尤多。
重阳糯 应节候而熟,故名。
占禾糯 与早稻同熟。
青油糯 谷皮白而米长。
老人糯 芒刺长而谷赤。
麦 十月种,四月收。
菽麦 七月种,十月收。
毛豆 六月种,九月收,即黄豆也。
绢带豆 荚长尺许。
羊角豆 名出世老。
江豆 色赤黑。四月种六月熟,荚短而丛生。蚕豆 一名寒豆,九月种,明年蚕时熟。
刀豆 荚长而形似刀削。
羊眼豆 短荚白花而寔大,煮熟似羊眼。赤豆 小于江豆,可澄沙作饀。菉豆 形圆小而色绿。
蔬属
菘 白菜
菠菜 《本草》云:能解诸药毒。世传此种出于菠棱国。
苋菜 有红紫白。
韭菜 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
萝卜 苦荬 莴苣莙荙 甜菜
蒜 有分瓣者,有独头者,重阳先种,次年端午先收。
葱 传曰:五荤鍊形葱。其一也。
茄 有紫白二色。
姜 芫荽蔊菜 味辣,出新城县。
川芎 香菜也。
空菜 菜空而蔓,宜近水。
蕨菜 甘滑性冷。
芋 火蓣宜燥,水蓣宜湿。
薯 山药 王瓜
白瓜 后王瓜而熟。
筲瓜 西瓜 冬瓜
土瓜 葫芦 丝瓜 味甘性冷。茭白 即菰也。生水中。
芹 《埤雅》云芹水菜也。
香蕈 生深山,香滑而味全。初出为奇品,新城尤多。
果属
桃 种类甚多。李旴江诗:方朔相逄阿母家,别来几度换年华。春风合是教伊笑,开尽无名草木花。
梨 土产名清消梨。
梅 味酸小者为石梅,大者为水梅。兰坡郑埙诗:不有调羹风味在,清标空自老西湖。
李 橘 金橘
蜜橘 金星与金豆等类。
柑
橙子 似柑而皮辛香者贵。
枇杷 葡萄 柿
栗 枣 榴
杨梅 菱角 莲
藕 樱桃 葛
杏 榛栗 茅栗
苦槠 荸荠
竹属
猫竹 大者可编房屋,嫩者可作纸。
苦竹 坚利可代鎗戟。
寔竹 可作笔管。
观音竹 可供玩赏。
水黄竹 可篱。
白竹 可簟。
筀竹 可器用。
斑竹 种自湘江,犹有湘妃泪痕。
菰竹 节疏而直,可箭。
笋 凡竹皆有。惟冬生而未出土者贵。
木属
松 有五鬣者,有三鬣者,用之水中可千年不坏。其花为松黄,可饼食,节为松明脂、为白胶,香。柏 有圆柏,有扁柏,有刺柏。
冬青 一名蜡树,又名万年枝。
杉
樟 文理细泽,可刻器用。
枫 似白杨,有脂而香,木厚叶弱枝善摇,故字从风。
桐 华而不寔者为白桐,寔似胡椒而皮青者
为梧桐,寔大如鸡子可压油者为油桐。
棕榈 一名栟榈。桑 柘 二种树色略同,蚕书柘叶饲蚕,其丝作琴瑟弦,清鸣响亮,胜于凡丝远矣。槐 其阴甚密,花可染寔可药。
檀 性坚寔,有黄白二种。
柳 有垂丝柳、有杨柳、有拒柳、有通名柳,曾南丰诗: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使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乌相 冬月结白实,可以压油,俗名木油。株 村落间有之,其大者可荫一二丈。
黄杨 叶青霜雪不改色,三年仅长寸馀,然甚坚寔。
椿 有香椿嫩菜可食。
花属
菊 种类甚多,应谱者亦数十品。
并头莲 近自浙中得种分植。郡城最为奇品。葵 有紫葵,有黄蜀葵,随日光转移而倾心向之。
木樨 即桂花。当秋盛开如粟,有红、黄、白三色。芙蓉 一名拒霜花,又名木莲。
萱 《本草》名宜男,一名丹棘,一名忘忧,董子曰:欲蠲人之忿,则赠之以青堂;欲忘人之忧,则赠之以丹棘是也。
夜落金钱 朝开暮落,故名。花红圆大如钱。夹竹桃 竹叶而桃花。
金凤 又名凤仙花。
栀子 花瓣重叠者名玉楼春。
海棠 花有水红、深红二色,其色黄者名棣棠。瑞香 有紫口、粉口二种。近有自闽移植叶痕金线有纯白花者,尤贵重之。
兰 黄山谷云:一干一花而香有馀者曰兰,一干数花而香不足者曰蕙。然皆宜佩。
茉莉 重台者名茉莉,单台者名素馨。香气一也。
山茶 深红色。近有闽种花瓣重叠,名宝珠。百合 山谷间多有之。
月桂 每月一度红花盛开,故名。
水仙 似鹿葱花。
蔷薇 花开五色。
酴醾 花色白甚。
荷花 即莲花。
玉蝴蝶花 又有紫蝴蝶花,根茎类扁竹花,差异耳。
梅花 贾思曰:梅花早而白花黄者曰腊梅,又一种花色微红似桃杏,春深乃开曰红梅。草属
浮萍 随水漂流无定性也。
蒲 水草。其根可丝、可为蜜煎。新城所产为盛。艾 一名炙草。草之可以艾病者也。
蓼 《诗》传曰:在陆为荼,在水为蓼。
茅 丛生如禾而大者,可覆屋。
芒 似茅而大可绹,亦可覆也。
虎耳 生石壁。
龙芽 又名长生草。
畜属
牛
羊 每成群则要以一牡为主,举群听之。豕 彘也。
鸡 种类多,以乌肉白毛者贵。
鹅 宜草食。方言为草鸭。
狗 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也。
鸭 种自闽来者,宜蓄。
禽属
喜鹊 《禽经》云鹊,俯鸣则阴,仰鸣则晴。人闻其声则喜。
鸦 项白身黑曰鸦纯,黑而反哺者曰慈乌。每鸣作鸦鸦声,人多忌之。
鹁鸠 俗名斑鸠,项背皆有斑点若珠,故云。雉 一名翚雉。
鹧鸪 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飞则木叶自覆其背。
莺 即仓庚也。一种又名黄鹂。
燕 紫胸轻小者为越燕,胸斑黑声大者为胡燕也。
布榖 一名郭公。
画眉 性好斗而善鸣。
杜鹃 昼夜苦鸣其声凄切,俗为割麦过荒,疑其声相似也。
鹳 类鹤而小丹顶。
鹭鸶 色白。头上有丝毵毵然。长尺馀,欲取鱼
则弭之。《禽经》曰:鹭啄则丝偃是也。
鸬鹚 不卵生,口吐其雏。善捕鱼。今渔人多畜之。
鸳鸯 物之有思者也。
翡翠 翎翮青翠善啄鱼。
兽属
虎 居山林中。每出以爪坼地,观奇耦而行。今人画地观奇耦者亦曰虎卜云。
豹 斑文如钱,故谓之金钱豹。性廉有所程度而食。
獐 陂泽浅草中多有之,有牙而不能噬。麂 亦獐类也,皮作履舄为佳。兔 胎生,子从口出。故娠妇禁食之。
鹿 性善警防,分背而食,以备人物之害角,有斑痕紫色。
山羊 《尔雅》谓之羱羊。
野猪 形类家猪,但腹小、脚长、牙利,人不敢近。又一种名毫猪。
獭 似狐而小,肤如伏翼,水居食鱼。
狐 鼻黄尾尖。
狸 有虎斑者,有猫斑者,性善拟度,故大射以狸皮张三候。
猫 《埤雅》云:鼠善害苗,猫能捕鼠。除苗之害,故字从苗。
猴 性躁嚚,一名沐猴。此兽无脾,以行消食。鳞属
草鱼 一种名乌鰡。腹背俱黑,能食鱼。
鲤鱼 脊中鳞一道。每鳞上有小黑点文。鲢鱼 身扁口小而鳞细。
鲫鱼 腹大而体短。
䲡 似鳝而短,无鳞。《尔雅》曰:寻习其泥,厌其清水。
俗名黄鳣,无鳞似蛇。虾蟆 俗名田鸡。
介属
青螺 有生田中者,有生溪沼中者。
团鱼 俗名水鸡,或谓性暖益人。
蚌蛤 《本草》云:性冷无毒,止消渴,除烦热,解毒。虫属
蛇 蜈蚣 蚯蚓
蚁 蜩
蝉 秋鸣为蝉。
蜂 其毒在尾,垂颖如锋。
蝶 俗名蝴蝶,粉翅有须。
蜻蜓 六足四翼,其翅轻薄如蝉。
萤 夜飞腹下有火字,从萤。
蚊 蝇 蛾
果裸 即细腰土蜂。
螳螂 有斧虫也。
蜘蛛 布网如罾,其丝右绕。
鼠 有齿无牙,常畏人夜动。
蚕 性恶,水食而不饮。
帛属
䌷 有以湖丝成者为笼䌷,有以茧绵抽丝成者为绵䌷,有以绵丝杂木绵纱者为假䌷。绢 乡人货湖丝成之。多瘕颣仅。可作衣里。苧布 不纺者曰扁纱布,纺之者曰圆线布。葛布 以蕉葛皮杂纺为之。仅足供仆隶之用而已。
土缎 朴素若北方土,绫近乃织竹叶笔管,花样亦纰颣,不足观也。
绵布 其粗者为蛮布,稍细者名顿布、名腰机布,其价贯不足江南梭布之半,而俗俭且啬,故宜之。
食用属
麻姑酒 取麻姑神功泉酿之,故名。
茶 香味不佳,新城得闽种,曰白毛茶。差可耳。纸 煮竹皮稻草成之,可作纸绵,不中书也。蓝靛 近自汀得种。
扇 近时新城造作差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