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五十二卷目录

 平凉府部汇考二
  平凉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平凉府城池考
  平凉府关梁考
  平凉府封建考
  平凉府公署考
  平凉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平凉府户口考

职方典第五百五十二卷

平凉府部汇考二

平凉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通志》本府〈平凉县附郭〉
利民渠 在府城东五里,连亘二百里至泾州东,分渠六十二,灌田三千馀顷。
浚谷水 即小谷,在府城南,东西溉田园里许,山水暴涨,则盈溢为患。
岨谷水 在府城东,溉视浚谷,暴水颇减。泾河 在府城西北一里,北疏中内外三渠,南疏一渠,灌溉二十里。
横河 在府城西五十里。
胡卢河 本名蔚茹水,在府城西南,以上二水,可资灌溉。
崇信县
汭水 在县北一里,唐李元谅疏渠以引汭水,畜鱼莳荷作阁焉,兵燹残,废其渠尚存,邑人爱之。
赤城川水 在县南六十里。
白石川水 在县南八十里。
四谷水 在县南,四水所会,故名。
新柳滩 在县西北一里,汭水之滨,旁多稻畦,平凉赵时春,曰崇信,水泉沃利,胜泾原而东南温和,过华亭邑,虽小,能以元谅之所以利民者,利民即易治为乐土也。
华亭县
惠民渠 在县西北,引汭水牖城而入,经县治东,放之学宫,为泮水。注:东郊绝河,灌溉民田。汭水 在县东三里。
武村水 在县南十里。
策底水 在县北三十里。
北河 在县北一里,以上诸水,可资灌溉。
镇原县
石泉 在县西三百步,官民资汲。
固原州
甜水河 在州北红古城西,味甘可饮,便于灌溉,居人引以种稻。
乾川 在州东北一百六十里。
大南川 在州东七十里。
小南川 在州东南六十里,以上三水可资灌溉。
东海子 在州东南四十里,长五里广里许。西海子 在州西南四十里,以上二水,明正德间总兵官赵文兵备副使景佐导自西门入城,流环内外,以资汲溉。
泾州
泾河 在州南。
汭水 在州西。
盘口河 在州南三十里。
后川河 在州北四十里。
百泉沟 在州西三十五里,四时不涸,民资灌溉,以上诸水分沟渠六十四道,溉田三十六顷。
灵台县
达溪川 在县西。
蒲川 在县南,乃泾汭下流,山溪多泉,可资汲溉。
后沟河 在县东北,水清甘,一邑食之。
静宁州
暖水河 在州东,开渠引水,激磨不冻,旁溉田圃,民咸利之。
乾硙川 在州东三十里,有温泉。
麻家川 在州东。
蒲芦川 在州东。
仁当川 在州南。
涌泉 在州南,冬夏不涸,灌溉园蔬,以资民用。以上诸水,导之,皆可利民,所宜修浚。
庄浪县
阳三川 在县西南五十里。
苦水川 在县西九十里。
曹务川 在县西四十里,以上诸水可资灌溉。
隆德县
底堡河 在县西一里。
六盘水 在县北。
官泉 在县学东二十步,其水甘冽,居民资汲。小水泉 在县学西,居民疏引灌溉。
温泉 在县东百步,寒冱不冰,以上诸水可资灌溉。

平凉府城池考

   《通志》州县《志》合载本府〈平凉县附郭〉
平凉府城池 唐德宗令刘昌增筑,元末李思齐部将袁亨分为南北二城。明洪武六年,总兵官平凉侯费聚复修如旧,周九里三十步,高四丈,池深四丈,门四,东曰和阳,南曰万安,西曰来远,北曰定北。按《府志》:南枕南山,东距浚谷,百跬而近,北跨柳泉,去泾里许,西当乾沟,溪流之冲,去泾三里,圆九里,有奇西广而东隘,北高而南卑,横长而纵短。
外州县
崇信县城池 唐建中元年,武康郡王元谅建,周三里五分,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二尺,东西二门,明末知县高斗垣截筑锦屏山麓。皇清知县武全文建,敌台浚濠隍。
华亭县城池 金大定中建,周五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皇清顺治初年间,杨知县因城北阜截筑,依险以处,
是曰新城。十二年,知县佟希尧招集远近居民增修雉堞,而旧城兴复如故。
镇原县城池 元至正二十年,平章李思齐遣佥院张德钦筑。明成化末,知县徐镛增饬,嘉靖二十二年,知县双应麟加筑,周一里二百七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七尺。
固原州城池 宋咸平中曹玮建,金兴定三年,地震城圮,四年重筑,元末废,明景泰元年修复,成化三年,徙开城,县治于此。五年,巡抚马文升令佥事杨冕增筑,设楼橹。弘治十五年,秦竑更开西门,筑外城,为关浚堑,深阔各二丈。万历三年,石茂华始甃以砖,高三丈六尺,周十三里七分,遂称雄镇。按《州志》:城四面周围九里三分,高阔各三丈五尺,佥事杨冕增筑,坚固,城旧二门,南曰镇彝,东曰安边,后添设西门,一曰威远,又更筑外城,为关门四,南镇秦,北靖朔,东安边,西威远。〈按州属堡镇城八处附于后〉
白马堡城 在州东九十里,古撒都地,土城周围五里三分,高阔各三丈。明嘉靖四年,总制杨一清筑修,东北依山增筑,关城岿然,山巅崖堞称天险焉,仓场全设辖民堡五墩,台十九座。海剌都堡城 在州北一百七十里,楚藩牧地,土城周围四里三分,高阔各三丈四尺。明成化四年,巡抚马文升建,七年兵备杨冕增筑仓场,全设属堡十七墩,塘三十六座。
下马关堡城 在州北三百里,庆藩牧地,城内土外砖周围五里七分,高阔各三丈五尺。明嘉靖五年,总制王宪奏筑,先设守备,兵寡力弱,不足防堵。万历二十二年,改题参将,增募军丁,仓场全设辖墩塘十四座,密迩河套,每秋防总兵移师驻焉。
红古城堡城 在州北二百二十里,土城周围四里三分,高阔各三丈。明弘治十七年,总制秦竑建。嘉靖五年,总制王宪增筑,外关高阔如内,仓场全设,辖墩台十四座。
大湾川堡城 在州西南五十里,肃藩牧地,土城周围三里,高阔各二丈五尺,明万历四十年建,筑设官防守拨卫军五十名,侦逻道路,缉捕盗贼。
镇戎所城 在州北一百三十里,古葫芦硖城,土筑周围三里,高阔各三丈,楼橹壕堑备具,明成化九年,巡抚马文升修,十二年巡抚余子俊设守禦千户,所隶固原卫,嘉靖三年,增筑关城,周围二里,高阔各一丈五尺,仓场全设,辖墩台十九座。
平卤所城 在州北二百二十里,旧称为豫王城,又云豫望,土城周围五里三分,高阔各三丈二尺,明弘治十四年,总制秦竑修筑,题设守禦千户,所隶固原卫旧东关,被水患,嘉靖中改筑西北关,周围三里二分,高阔各三丈,仓场全设,辖墩台二十四座,地无井泉,惟蓄潦水供饮,山产煤炭,土人贩采陶瓶罍以为利。
西安州城 在州西北二百一十里,建自宋古天都山,本楚藩牧地,土城周围五里六分,高阔各三丈二尺,濠深阔与城等,明成化五年,巡抚马文升题,建守禦千户所,隶固原卫,嘉靖中复设,游击驻兵,仓场全设,辖墩塘二十一座,境外有锁,黄川长流,水近边套,此地尤属震邻,亦要害都会也。
泾州城池 元至正十九年,院判张庸筑。明洪武三年,同知李彦恭徙治泾阴,周三百八十六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五尺,南北二门。成化十三年,知州曹光重修;嘉靖二十四年,知州张髦士重修;隆庆二年,知州范冈重修,增筑西面;万历三年,知州赵行可增筑南北东三面;万历六年,知州张四维砖砌女墙,建南北二楼,周围濠堑,深阔各一丈。
灵台县城池 隋大业初建,在山之麓,周二里二百六十五步,高一丈五尺,深阔五尺,元至正末,平章李思齐令万户丁处守修筑;明嘉靖间,知县郤中式景管杨尚义万历间,知县姚继先俱重修;崇祯七年,知县敖浤贞依昔山城之半筑堡,其上周四百三十七丈,城高一丈八尺,池深阔各八尺。按《县志》:门三,东曰和阳,南曰南薰,西曰来远,后河水冲崩,南城嘉靖间重修,上建楼三座,不逾年,又崩。万历间,知县郭之屏添设窝铺七座,改修城门,重修其东郭附治城,周围一里,东北二门,东曰长安周道,北曰天枢奠祉。三十五年,郭城南一带,水崩二十馀丈,居民毁其房屋者大半,知县张凤池修之;崇祯七年,贼破城,城垣坍塌,官民宅舍焚毁无存,敖浤贞修筑,南北二百四十丈,东西一百八十丈,建东西二门,西北二敌楼,设三十六窝铺。皇清顺治二年,贺贼攻围三昼夜,赖以固守十年。地震敌楼窝铺,俱坍倒,知县王居中重修,开浚城壕。
静宁州城池 宋始建,岁久多圮。明天顺初,知州盖重修,增筑外垣,周七里八十六步,更筑东西外逻城;成化五年,知州蕲善重修,引二渠水入池;嘉靖十九年,知州李时中,万历四年,知州王冠俱重修。皇清顺治十年,地震城圮时,知州刘瑞修之,十七年,
霖雨知州李民圣补筑。
庄浪县城池 元初建,至正二十七年,守禦周佥谢真重修,周一里一百七十二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南北二门。按《县志》:周围砖包八里二十六步,三尺高,连女墙三丈八尺,底阔三丈五尺,收顶二丈八尺,随城角墩敌台腰楼一十六座,护门墩一座,关厢城一座,周围九里三十六步,高连女墙二丈三尺,收顶一丈,腰楼八座,门楼三座。〈按县属边垣附后〉
边垣 东南自红城子界起,西北自汉属郎止,长四十八里,高连女墙一丈九尺,底阔一丈二尺,收顶六尺,随边闇门八座,壕九百二十五丈,水榨四十处,墩台六十五座,棚房二十间,敌楼一座,圈墙二道,月城墙一处,壕四道,房一十间,墩楼一十八座,拦马墙二道。
隆德县城池 即古羊牧隆城,宋庆历初改为隆德,砦元至元元年建,县周九里三分,高三丈,池深二丈五尺。按《县志》:明洪武二年,复修县城;成化十九年,邑人进士王铨因城空虚难守,陈言两院,削去南城三里三分。崇祯八年,流寇七次攻城,复因人寡难守,知县蒋三捷申请再削去西北城三里许。皇清顺治十六七年间,土城为霪雨倾圮,知县常星捐资鸠工,修葺完固。题东门楼曰:六盘耸翠南门楼,曰美高并峙;北门楼曰:象凤环襟。

平凉府关梁考

        《通志》本府〈平凉县附郭〉
通稍关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东五里,平凉卫地方。
太平桥 在县城北二里。
乘风桥 在府城东三里,又名湫峪桥,宋太守蔡挺建。
泾河桥 在府城西五里。
崇信县
汭水桥 在县北一里。
华亭县
瓦亭关 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汉隗嚣使牛邯守瓦亭,唐肃宗幸灵武牧马于瓦亭,宋吴玠与金兵战于瓦亭,皆此。
南河桥 在县东。
北河桥 在县北三里。
镇原县
萧关 在县西一百四十里,汉武帝西登崆峒出萧关即此。
本峡关 按《明一统志》:在县西南境内,又有石门,驿藏制胜石峡木靖并六盘木峡,为七关,皆唐时置。
固原州
边隘 按《明州志》:北自下马关,左右铲削险隘,修筑大边,东西长五百馀里。弘治十八年,总制杨一清修,四十馀里;唐龙接修四十里;王琼修一百三十里;王宪继修五十七里;嘉靖十六年,总制刘天和修乾沟乾涧六十馀里;挑筑壕堤各一道,复自徐斌水迄鸣沙洲黄河岸,修一百二十五里,增葺女墙,始险峻,张珩添修敌台墩铺,防禦益固。
永安桥 在州南门外二百步。
泾州
汭水桥 在州北二里。
灵台县
来薰桥 在县南一里。
栖凤桥 在县西五十里。
仰弥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
静宁州
甜水桥 在州西南三里。
苦水桥 在州西五里。
若有河桥 在州北五里。
庄浪县〈无考〉
隆德县
六盘关 在县东六十五里,唐宣宗时破吐蕃于此。
制胜关 控带陇山以西之路,旧号大振门,管沿坡小寨二十五处。
清水桥 在县东三里。
贺贵桥 在县东三里。
底堡河桥 在县西三里。

平凉府封建考

        《通志》
密 密,须氏姞之国诗:大雅、皇矣曰: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地理志》云:今宁州。《一统志》在今灵台县。阮 国名,在今泾州。《诗》曰:侵阮徂共,共阮国地,名今泾州共地。

安定侯 刘贤,燕刺王子,宣帝时封,今平凉府。鹑觚男 傅元北地泥阳人,以典农校尉称职封。

后周

临泾子 苏亮,绰从兄文帝时,以功封,今泾州。

临泾公 牛弘,安定鹑觚人,周时袭封。

五代

泾王 李从敏,明宗从子,晋时降封秦国公,今泾州。

韩宪王 名松,太祖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乐,五年薨,葬南京。
恭王 名冲,𤊨宪王子,永乐八年封,改国平凉,正统五年薨。
怀王 名范圯,恭王子,正统七年,由开城王袭封,九年薨,无子。
靖王 名范,怀王弟,正统十一年,由西乡王袭封,景泰元年薨。
惠王 名徵针,靖王子,景泰元年由高陵王袭封,成化五年薨。
悼王 名偕流,惠王子,成化五年由广安王袭封,十年薨,无子。
康王 名偕灊,悼王弟,成化十二年由彰化王袭封,弘治十四年薨,无子。
昭王 名旭櫏,康王从子,弘治十七年由通渭王袭封,嘉靖十三年薨。
定王 名融燧,昭王子,嘉靖十五年封。
安王 名谟腆,定王子,未封,薨。襄陵庄穆王 宪王第二子,薨,子恭惠王嗣,薨,子端和王及子懿简王俱未封,薨,子顺靖王嗣,薨,子恭懿王寻嗣。
乐平定肃王 宪王第三子,薨,子僖安王未封,薨,子恭安王嗣,薨,子温定王嗣,薨,子安和王未封,薨,子昭顺王嗣。
临汾王 宪王第四子,早薨,无子。
褒城昭裕王 恭王第三子,薨,子宣惠王嗣,薨,子安僖王嗣,薨,子康顺王嗣,薨,子温静王嗣。通渭庄简王 恭王第四子,薨,子荣靖王嗣,薨,子恭裕王嗣,薨,子定安王嗣,薨,子端顺王嗣,薨,子惠穆王嗣。
平利怀简王 恭王第五子,早薨,无子。
汉阴王 名徵鍉,靖王第二子,薨,无子。以取他人为后,追夺恭惠,谥降为庶人,国除。
高平荣和王 靖王第五子,薨,子昭简王嗣,薨,子融烇嗣,有罪除。
西德昭僖王 惠王第七子,薨,子悼昭王未即封,薨,子康惠王嗣。
陇西安懿王 康王第三子,薨,无子。
宁远宣和王 康王第四子,薨,子恭懿王嗣,薨,子恭靖王嗣。
长泰荣顺王 康王第六子,薨,子恭简王嗣,薨,子镇国将军嗣。
永福端僖王 康王第七子,薨,子恭靖王嗣。建宁恭安王 康王第八子,薨,子融㶷有罪,国除。
长州恭定王 昭王第二子,薨,子长子未封卒。昆山荣康王 昭王第四子。
长乐康懿王 昭王第五子。
高淳庄懿王 定王第二子。
休宁安靖王 定王第三子,薨,子端惠王嗣。庆阳庄懿王 定王第四子,薨,子恭恪王嗣。通安王 定王第六子。

平凉府公署考

   《通志》州县《志》合载本府〈平凉县附郭〉
府治 在城内西北,宋开宝二年建,明洪武三年重修,基址颇大,东属之学北属城。
经历司 在府治内。
照磨所 在府治内。
分巡关西道署 在府治东,今裁废。
察院 在关西道左。
按察司行署 在察院西。
平凉卫 在儒学西南。
税课司 在府治东。
阴阳学 在府治东。
医学 在府治东南。
僧纲司 在大佛寺,为官吏习仪处。
道纪司 在神霄宫。
雄赡仓 在府治北。
预备仓 在神霄后宫。
平凉县治 在府治东,明洪武六年建。
外州县
崇信县治 在城内西北,宋建元废,明洪武三年重建。按《县志》:署依李武康王故宫,旧殊壮丽,流寇陷城烬焉,明末移山城,上衙西面,狭陋无比,知县武全文增修阔廊台,具临民之体,榜曰:重民署。
察院行署 按《县志》:在城隍庙东,知县武全文修葺,十四年,知县于元煜重修。
阴阳学 在县治西南。
医学 在县治东南。
华亭县治 在城内西北,金大定二年建,明洪武六年重修。
瓦亭巡检司 在县北一百八十里。
三乡巡检司
阴阳学 在县治西。
医学 在县治西。
镇原县治 在城西北,旧为州治,金皇统二年建,明洪武二年重修。
安平寨巡检司
阴阳学 在县治东南。
医学 在县治东南。
固原州治 在城内近南,明成化六年建,按《州志》:在城中。弘治十五年,知州岳思忠建,嘉靖五年知州赵承祖重修。官廨衙宇,咸备焉,左仓右狱,钱谷刑名秩具是矣。
制府 在城中北。
兵备道署 在制府西南。
中察院 在儒学西。
西察院 在中察院西南。
西分司 在西察院东。
镇守总府 在儒学前。
副府 在制府东南。
杂造局 在制府西。
固原卫 在州治东。
固原州仓 在州治西。
预望城新仓 在州东北三百里。
海剌都营仓 在州西北二百一十里。
红古城堡仓 在州北二百二十里。
白马城堡仓 在州东一百二十里。
彭阳城堡仓 在州东一百二十里。
板井堡仓
黑水口仓 在州西北一百里。
泾州治 在城内,近东,明洪武三年建。〈按各志甚略其详无考〉
金家凹巡检司
阴阳学 在州治西。
医学 在州治西。
灵台县治 在城内东北,明洪武三年建。按《县志》:县署悉经流寇焚燬,仅存基址。明崇祯末,知县敖浤贞依山筑堡,创修县衙,其地即昔养济院社学故址。皇清知县黄居中增修。
主簿宅 在县堂东,明末缺裁,宅在旧城,寇焚址存。
典史宅 明崇祯末知县敖浤贞创建,堡上在县署右。
察院 在旧县治东,明崇祯末尽燬,知县敖浤贞重修,后复被焚,今址存。
府厅 在旧县治西,今废址存。
阴阳学 在县治西北。
医学 在县治西南。
僧会司 在县治西胜果寺内。
道会司 在县治西城隍庙内。
预备仓 在旧县治西北隅,今在新县治之右。皇清顺治十年,奉文劝输备荒,知县黄居中另修常平仓于大寺内。
养济院 在旧县治西北隅,今其地为新县治,迁院于内。
义冢 在县南五里许。
静宁州治 在城内正中,宋祥符中建,明洪武四年重修。
阴阳学 在州治南。
医学 在州治东。
州仓 在州治。
庄浪县治 在城内西南,元为州治,明洪武八年改县。
布政分司 在儒学前。
按察分司 在城东隅。
庄浪道署 在城东隅。
察院 在城南隅。
参将府 在城西隅。
屯兵厅 在道署后。
税课局 在南关。
官厅 凡四处,一在城南,一在城北,一在城西,一在城西北角。
阴阳学 在城东隅。
医学 与阴阳学近。
僧纲司 在庄严寺内。
预备仓 在城南隅。
常平仓 在道西。
养济院 在南关。
隆德县治 在城内正中,明洪武三年建,按《县志》:在南街,高阜地。崇祯八年,知县蒋三捷重修。皇清顺治六年,知县郭亮重修。
典史衙 在县署东。
大察院 在西街东向,明嘉靖十四年知县柳缙建。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常星景重修。
北察院 今废。
阴阳学 在县治西。
医学 在县治西。
仓廒 在县治东。
平凉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府县《志》合载本府〈平凉县附郭〉
平凉府儒学 在府治西北,西属之府治,明洪武四年,同知高页建,启圣祠在。
文庙内名宦乡贤二祠,在庙左右。
崇文书院 在定北门旧韩府右。
正学书院 在东郭门外,即新塔寺旧址。平凉县儒学 在县南,明洪武间建,宣德十年重修。
外州县
崇信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间建,永乐元年重修,按《县志》:在县东五十步,明洪武四年,知县王轸建,嘉靖元年,知县杨梅重修,明末兵燬,皇清顺治八年,知县武全文经始修葺,大成殿、棂星门次第告竣工,未竟升任去,十三年,知县于元煜继缮之,两庑戟门启圣名宦乡贤等祠,前后落成,明伦堂在大成殿后,学舍在庙东偏,今废。华亭县儒学 在县治东,元泰定二年建,明洪武六年重修。
镇原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间建,正统七年重修。
固原州儒学 在州治西北,明成化六年建,嘉靖六年重修,按《州志》:在城内,大街总制秦竑建。郜光先肇开云路,黄嘉善兵备道董国光,建牌坊三座,庙貌伟然,按《王恕修学记》:弘治十年,户部尚书秦竑总制三边,驻节固原以庙貌,草创狭陋,弗称,命生员张学正易城中之地,为学庙之基,造大成殿八楹,崇五寻戟门棂星门各三间,崇二寻两庑,各二十五间,崇二寻殿,后起明伦堂五间,东西斋各六间,堂后师舍四所斋后,生徒舍四十间,戟门左神厨三间,右神库三间,生徒舍左馔堂五间,右廪庾三间。
泾州儒学 在州治西,明洪武间同知李彦恭建,二十六年知州陈希秀重修。
仰山书院 在州南,明嘉靖三十七年,参政迟凤翔建。
灵台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宋大观三年建,元致和二年重修,明洪武十五年增修,按《县志》:明天启间,知县李文蛟重修学宫庙舍,颇称完备,屡经寇变,止存正殿,明伦堂数瓦数椽,后知县敖浤贞修,筑山堡,议建儒学二宅于新县治之右,未举行。皇清顺治丙申年,知县王居中因昔所议地,建教谕宅一所,内庭三间,东西厢房各二间,公堂三间,后为书房大门一座,丁酉年建,训导宅一所,内庭三间,东耳房二间,西耳房一间,公堂三间,大门一座,耳房各一间,正殿五间,东西庑各十间,戟门三间,启圣祠三间,宰牲房三间,知县郭之屏建棂星门坊三间,外桥一座,附泮池角门一座,知县贾应昌建兵火。后倾颓殆尽,知县黄居中备为修葺,正殿两庑,启圣祠,明伦堂庠门礼门,俱增修。如旧制名,宦祠在戟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
静宁州儒学 在州治东南,明洪武六年知州欧阳信建。
庄浪县儒学 旧在县治西北,明洪武间知县张亮建,嘉靖三十三年知县张国宾徙县治东北。
隆德县儒学 在县治北,明洪武间建,永乐八年重修,按《县志》:学庙旧建城内北隅,明万历间迁城外东南隅,遭寇焚燬。皇清顺治八年,知县郭亮复移置城内,旧址工未告竣,十六年,知县常星景捐资修葺,焕然聿新,正殿五间,启圣祠三间,东西庑各十二间,戟门三间,棂星门坊三间,名宦乡贤祠各三间,周围垣墙三百六十丈,明伦堂三间,儒学门三间,文昌宫在明伦堂东南隅,魁星阁在棂星门外,泮池因官泉开魁星阁前面。
学田 共二百五十七亩,除建学地基并荒芜外,实熟地三十七亩六分五釐,额徵租银一两八钱八分三釐五毫,供学道按临赈给贫生,馀充兵饷。

平凉府户口考

        《通志》府总
实在户四千二百五十八户,
原额民丁十三万一千一百七十丁,共徵银二万四千二百七十六两七钱一分四釐八毫二丝三忽五微八纤四渺,内除优免逃亡外,实在丁四万四千五百九十一丁,该徵银九千二百八十六两八钱六分九釐二毫五丝八忽一微五纤五尘三渺。
原额牧丁一万六千一百三十六丁,共该银五千九十二两二钱七分四釐七毫一丝九忽二微,内除优免逃亡外,
实在丁五千七百二十二丁,该徵银一千八百五两七钱七分五釐六毫五丝三忽四微,废肃藩郡牧所原额上中下三则实徵人丁一千三百三十丁,共徵银六百七十五两二钱五分。
苦水屯原额上中下三则实徵人丁三百四十六丁,共徵银一百七十七两五钱三分四釐。废楚府海剌都原额上中下三则实徵人丁六百八十丁,共徵银二百八十九两一钱八分八釐。
废沐府原额上中下三则实徵人丁四百七十四丁,共徵银二百二十两三钱九分八釐。原额屯丁一万三百一十二丁,额徵银七百九十四两八钱六分二釐五毫。皇清康熙元年,审编新增丁二千二百六十九丁,共银一百九十一两五钱六分八釐五毫,除逃绝外,
实在屯丁一万八百九十丁,应徵银八百四十两一钱五分九釐五毫。
遇闰加银三十三两八钱四分一釐六毫六丝六忽。
《平凉县志》阙。《崇信县志》原额实行差丁二千一百九十四,逃亡丁一千二百五十一,见在丁九百四十三,徵银二百五十两三钱八分五釐五毫。
《华亭县志》阙。《镇原县志》阙。《固原州志》阙。《泾州志》阙。《灵台县志》原额册报军民共二千五百二十八户,男妇共一万八千五百四十三口,今实在六百一十户男妇五千六百九十五口。
原额行差三门九则俱折下下丁一万七千三百四十九,除豁免逃亡外,
今实在并招回人丁共九千二百五十二丁,每丁徵银一钱七分七釐三毫一丝八忽,
共徵丁银一千六百四十两六钱七分四釐五毫。
《静宁州志》阙。《庄浪县志》阙。《隆德县志》原额军民匠户七百二十九,口三千一百二十,皇清顺治初户四百三十七,康熙元年审编口一千七百一十五。
三门九则共折下下丁四千三百八十四,共徵丁均徭银一千一百八十两一钱六分有奇,效义里徵丁徭银六十三两七钱五分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