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平乐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卷目录

 平乐府部汇考二
  平乐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平乐府城池考
  平乐府关梁考
  平乐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二十四卷

平乐府部汇考二

平乐府山川考二

       《府志》荔浦县
青山 去县十五里。山有双石,如鱼。名曰双鱼石。
独秀山 在县南三里,即宾山。
龙头山 去县北一里。
中山 去县北二十里。
银瓶山 在县东十里。
独山 去县二十里。
延宾山 去县十五里。
火焰山 对江,高数仞,山峰叠出。
圣山 在县南一十里。上有岩,中有石乳,天久不雨,山顶忽雾,滃然雨即至。
鹅鸰山 去县六里,又云娥英岩。岩有二层,高百丈。第一层岩内有一石,如鹅首状。孔中滴水,如乳。天旱祷雨,辄应。宋甘叔异诗:俗谓鹅翎未必然,娥英恐是古时传。溪声流尽苍梧泪,斑竹林中闻杜鹃明。吕文峰诗:夏日登台快胜游,偶闻田妇唱吴讴。人题往事诗犹在,石乳瑶琼香欲浮。半榻馀杯携客饮,一盘残局唤童收。民贫赋简无他事,时对娥英一劝酬。
长鬃岭 去县五里。山上有石,类鸡冠。亦曰鸡冠山。
望高岭 在县西一里,系县治龙脉。
北关岭 在县北。
长生岭 在县东。
蓝村岩 在县东,诸处景致多奇。有似诸天佛殿,以石撞之,声如铜钟。广辟四五洞,但其岩洞深黑,游者必须燃炬明。知县吕文峰诗云:到处名山不尽奇,九天飞傍听笙吹。岧峣诸殿从空下,缥缈孤峰半壁垂。云壑泉清偏解暑,石门芝秀可充饥。山灵原有前生约,此日来游证宿期。天门岩 在县南五里,旧名黄姜岩。岩右旁有一小洞,如太极图,广阔平夷。有大石十馀倒地,如睡僧然宛若广寒宫也。名曰广寒岩。又有石笋俨若神像,前面一石如香案然,名曰真武登殿。有一洞四围皆石,独有一门可入,恍若幽闺洞府,名曰幽闺洞。府有一石如老人样,四围石皆网形,从上悬下,名曰渔翁撒网。其洞口之深邃非一日游玩之所能尽,但沉黑耳。
界牌峡 在县北十五里,即古之镆铘关。双鱼石 山有双石如鱼,故名。
荔江 在荔浦县。水色如荔,故名。荔浦水出柳、象二州及永福理定界会。荔江出青山河经县前,合流而东会于漓。入于平乐,即府江河也。东江 出永安州龙回里经县前,合荔水入于平乐。
山月江 在鸡笼南源,至山月江,合流而东会荔水,入于平乐。
丹竹江 延宾江 二江源自上峒,而出会荔水合流入于平乐府。
北门井 在寿山观边。有泉涌出,清冽异常,冬夏不竭,邑居人多饮之。
修仁县
文笔山 在县南二十里。奇峰插天,中列三台,为学宫朝对山。
观音大座山 在县西三里,高数百丈。
苏山 在县北五里,高数百丈馀。宋皇祐间,知县狄遵诲讨山寇于县北十里山下,梦苏武神,因祷焉。师捷请于朝,即建庙。祀之赐额,顺应因名,山曰苏山。前有一石,壁水从上滴下,凡有祈禳或宰牛豕,水从峡出,如所宰之牲应之。壁下一石,上有马蹄一、马膝二遗迹在焉。遇旱则祷雨于此。
崇仁山 在县南五里,高数百丈,有云雾覆顶,风雨即至。
罗仁山 在县东三里,《广舆记》名独山。高千丈,巍然突立,四围皆悬崖峭壁。惟南一穴可通山巅,上有桃树,多猿猴寇起,居民缘梯而上,以石击之,莫敢犯者。
骆驼山 在县西一十五里,以形似名。
修仁山 在县西二十八里,县因此名。
官岩 在县以弄村悬岩壁立,岩在半山,岩口高数丈,可容数百人。高爽清洁,别一洞天。内有一石,蹲踞俨似人,水从石岩滴下,石人顶上四时不绝。又有一小石,生于岩后,以石击之,声响如钟。内有石田,界限划然。
象鼻岩 在县东南,碧潭潆洄,内深数丈。自丁丑年,洪水冲塞,其岩若象鼻形,故名。
凉峒岩 在东乡以弄村。
天井岭 在县南十五里,为县发源之所。上有一壑,宽丈许,深数丈,俗传唐五代时有罗隐至此。
三峰岭 在县南二里,为县接脉之所。
新寨岭 在县北半里,名玉屏山,为县后座山。修江 在县南郊外,自滴水猺发源,由鸡笼出马蹄村,历古峒经县,东出青山,合荔水入府江。向可通小舟,因洪水冲泛砂石,壅塞遂不通舟。横墙江 在县南十里。自崇仁山脚出沉沙口,历老县至接龙桥。
昭平县
五指山 在县北五里。宁化里、樊家上屯为县主山。众山中特出五峰,岩空内广,能容万人。岩口填塞,止留一孔出入。四壁陡绝,内江水穿流。昔曾征讨,闇其要害以致师出无功。明万历四年,府江道徐作、参将吴京复征之二伍,都千长潘积让与抚臣委官王纲商计,多方探取攻岩之策。时有屯贼内溃,献计取赏让纲。即捐银五十两与之遂得其窟穴出入之路。王召木铁匠合木铳,每铳装火药数十,挑用石子于内,埋伏岩口,以便攻取。让召坑夫挖之,旬日而破。环以大铳,攻之男妇,毙者以万计。三征不破之巢,一旦入而捣之。又于岩前立堡,设兵五十名,是今日之有宁化里者,岩破贼灭之所致也。
玉坡山 在昭平里玉陂村。形如顿笏,高数十丈,左右山如八仙聚会状。上岩内有石,类寿星。石乳下垂,撞其声,一如鼓,一如磬。下有坡,石如白玉,因名之。
雷公山 在昭平里。上有池水,鱼虾数百。汉末时,有廖姓者于此修道飞升,俗呼斋公井。鲤鱼上水山 在昭平里江仔口。昔有仙人遇廖秀森耕,就森取饭。森与食之,曰:吾乃宾仙。此地可卜,佳城将此酬汝。插荻为记,即生花。后因葬之,生廖庆、廖宾。廖复期俱为宦。
葫芦山 在二五都潘家寨南。自麓至顶高五里,匍匐而上。山顶平宽,约亩馀。突生一石,畔有台。昔飞来铜佛六尊,都人岁祭之。每遇旱,祷有细沙莹白焦乾。巫人以法剑插入水,即随剑而出。乃因水之多寡,卜雨之大小,屡屡可验。棋盘山 在县南三里。
纱帽山 在县南一里。为县宾山,后有一岩石,生弥勒佛一尊。
狮子戏絿山 在县东五里,土名上永村内。群仙聚会山 在昭平里,山巅有平石,似棋枰。时而云烟拥罩,风雨溟濛,若有仙人坐奕,故俗呼仙会山。
右店山 在县南四十里。
五将山 在县南六十里。
黄京山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古袍山 在县南一百里。
状元山 在招贤里,昔有状元隐于此,故名。铜鼓山 在县西二十里。
金石脑山 在县西八里。
望高山 在昭平里,峻可四望。宋元间,屯夷作叛,出掳人物。乡人瞭望于上。寇至一呼举,方知避。
凤凰山 在二伍都潘家寨后。其山四视异形,东西双翅,北单翅,南独立。巅有二石,形肖尤酷,为一方雨旱之兆。
苏石山 在二伍都平原。突起百丈,环山。钟姓世居中。有一泉,名燕泉。按《富川志》:旧名梭石。嘉靖八年,贼叛虽与各姓避乱于山,被围七日。时富川知县金杰带兵解围,抚泉叹曰:微此泉,吾民几鱼肉矣。因更梭字为苏字,后名苏石。汪头山 在招贤里。顶有石莲花一朵,下清泉井,其水甘凉。
马鞍山 在招贤岩内,有石生观音一尊。龟山 去北陀城三里,长亘百馀丈。北陀未征时时常作祟。自城池建后,乃鸠壮士而凿其顶,遂息。
莲花山 在二五都旷野中起。石山形如莲瓣,
环山有水,俗呼出水莲花。
天门山 在马江里,通古连寇。明嘉靖间,贼首廖公蛮据此,商民往来俱执器械,今无患焉。罗令山 在马江里。昔有僧众立寺于高峰顶,罗隐寓焉,钟鸣而食。有日饭后而钟隐失之,遂题二语于石云:先粥不鸣钟,和尚往西东。将僧锅掷于江中。今名锅湾,往来船只常见锅浮水面。今寺址犹存。
双凤凰岭 在昭平里仙会山西。一如雌,一如雄,上有青松奇木。
龙头岭 在天门山下,状如游龙饮水,故名。珊瑚岭 在招贤里,通二五都路。
接米岭 在文化里凤立村后,极陡峻。
佛子岩 在昭平里。岩口高十丈,阔如之内可容十榻。中起一石尊,严如佛像。前有香炉,石旁穿穴门能居数十人。积乳垂下,巧踰雕画,真神工鬼斧之奇也。
车记岩 在招贤里。岩内数十丈,有石桥、石钟。飞龙岩 在二五都潘家之后龙主山。
北辰二星山 在北陀峡口,两岸石壁嶙峋耸壑,昂霄约三百馀丈。
穿岩 在二五都。其岩穿山,二面光明可容数百人。下有穿岩寺,旧为三百僧,据此作。叛𠞰平,寺废。基址尚存。
杨坡岩 在招贤里。内有生成石龟,背仙迹存焉。
仙岩 在昭平里。岩内偻身而入。内深潭沙洲,风雨时至,间作音乐之声焉。
羊角岩 在二五都。双峰插汉,山半一岩,岩口有倒垂莲三朵。内分二间,右较宽,可容百人。半壁石台上形类佛。永乐年,贡士潘珏、潘清、潘洛,举人潘濂父子读书于中。因名塑像,有大士诸佛,今稍颓矣。
独山岩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巍然突立,周围皆悬崖峭壁。南一穴深三十步,广二十六步,高千寻。寇起,居民缘梯而上,俯视寇至。以石击之,寇莫敢犯。
犀牛岩 在宁化里。传有犀牛时出食禾,一妇汲水偶见,以竿逐之,得其落毛归与夫浮,游水不溺。一日至龙岩探珠,龙化一人,赶至家。陡发狂风,村化为湖,其婿外归见家成湖,哭数声。龙逐婿至风木湾,击之。今号为龙潭,极深无底。莲花石 在思勤江中。
磨刀石 在二五都土龙界。岭中冲水,长流两旁。刀石星列,旧为上四屯,贼出没之路。贼至此,人各磨刀试其利钝,为进退焉。今磨痕犹在。明源江 在县西。出于金田,至练滩入漓江。思勤江 在县东。源出富川、丹霞峒。流经白橐江,至思勤废县。与常峒浊水江合入府江。归化江 在县北。
浊水江 源自贺县。棋盘石分水界,东流为贺县沙田江。西流为浊水江。由龙岩至大小梁十里,会白橐江合流大小磢,入思勤江,一百二十里抵县。
富郡江 在马江里。源出贺县,流经马江,废县入府江。
大磢小磢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二磢俱山石,横生拦河,浊水白橐流至此。
大梁小梁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石生横江,大梁宽六丈许,小梁宽四丈许。春夏,微有水过石。秋冬,惟渗漏旁流,从来舟楫难通。至万历十一年,地方敉宁后,土族潘积让思,兴水利,申请开凿。蒙府批准,让即捐资召匠将二梁凿开,石坎宽一丈许,深三尺,上下商船自县通至二五都。都民喜其便利,独源浃河浅。春夏乡民堰水灌田,船至开坝而水涸矣。农商不能两利,以致通而复塞。
上滩 在县南,源出盐峒,至于黄京入漓江。龙门滩 水深万丈,大鱼登此门,化为龙。不过者,曝腮。见乾坤万国全图
鲤鱼潭 在宁化里。凡遇旱,祷无不立应。天池 在北陀城后,又名峡口塘。石山对峙,潭水清澈,水源涌出不涸。
映龙泉 在昭平里。泉从石中涌出,清冷无比,兼苏疫疠不让橘井。
温汤泉 在马江里,四时温热。
鲇鱼井 在浊水江边。涌泉长流,乡人遇旱,至此祈雨,即应。
永安州
银山 在州东北十五里。有石如银,光耀夺目。蒙山 在州南三十里。
天堂山 在州西北五十里。上有炼丹仙迹,百里始至绝顶。有桃数株,实大而甘食之,如蜜。若怀之下山,即迷归路,至今传之。
三石山 在州西北十五里。相传有异人经游此山,突见群羊横过,举箭射之,一发三羓,竟没其羽,既而视之,皆石也,迄今箭痕尚在。
石鼓山 在州治北十二里。山顶有石如鼓,间或一鸣,声数十里,鸣即有惊变之患。
挂榜山 在州治南十里,形如挂榜。其年,遇有崩陷土见闪烁,士子即登科第,屡试有验。凤山岭 在州东三十里,遥望如锦屏。
摩天岭 在州东十里许。相传有童子牧牛其上,枕石而眠。其岭合云气,蒸蒸直上,忽伸手摩天星辰可数,寻被穿毁后,不复然。
千城岩洞 在州西北六十里杜莫寨旁。万窍玲珑其内,又辟洞天,若堂奥然,光明异常。平峒 在三妹山,州东五里。
官岩洞 在杜莫寨山中。约高丈许。有石室,极其光明间作。公馆官长往往宿于此,风雨所不能侵。
仙女洞 在杜莫寨三里。景致可人,云气常覆。石印盒 在州南十五里。古眉滩头,高三尺,大二围。遇有砂拥,其年州牧即有晋秩之荣。银江 即绕银山下注,州城遥望,水色如银。眉江 在州南二十里,湾曲如眉。
蒙江口 在州南五十里,即眉水下达五屯。峒口河 在州东北五里。源出于三姝山,东流经州城。
古皂河 在州西北三十里,由石牛潭西流经州城,二水夹合。
古碧泉 在州南二十里。
神泉 在州城隍庙前。
甘露泉 在州北七十里。大路旁,炎暑行人掬饮,不啻甘露,且可驱疫。
清风沟 在州北三十里。
水利附           《通志》本府〈平乐县附郭〉
思勤江 在昭平二里。源出富川丹霞洞。民筑陂堰,灌田甚广。
洛江    归化江    大小桐江思庇江   马江 以上俱引水灌田。周塘 在东乡里,积水灌田。
陇陂    壕陂 灌田三十馀顷。
恭城县水利无考。
富川县白霞陂 在县,其水灌田。
洲陂 在灵亭乡,灌田。
贺县
土山泉 在县西北,灌田甚多。
沸水泉 在县西二十里,灌溉之利甚溥。白玉陂 在县境。
仇大陂 在县文林乡。
头陂 在信都乡,其水俱灌田甚溥。
荔浦县
浪陂    阳陂    义雷陂
大洞陂 以上俱坊郭里,灌田之水。
挂滩    沙地    沙洞
五龙    黄滩    上车 以上俱架车,取水灌田。
马头    石干    甘棠
陂头 以上俱通津里,堰水灌田。
崩江口   大耑    富里下龙 以上俱架车,取陂水灌田。
荔江    古钱滩 系永苏里,堰水灌田。已承潭   庙塘潭 系架车,取陂水灌田。
修仁县
大坝 在县南十里。由马蹄江堰水入大圳灌,县南周川里一带田。
马蹄江堰水 灌县西南田。
榕木坝 在县南八里。出元顶山,由东岭大陂头堰水,入大圳,灌县前大洞田。
东陂坝 在县东五里。由修江至濑滩,堰水灌东乡一带田。
昭平县
大神    旱冲    羊母
莲塘    赤马    里埠
秧家塘   吊陂 以上坝沟俱在昭平灌田。
井口舌窟  羊桥洞   背洞
新塘    苋菜塘   石围塘
龙岩    黄土    石角
潘虞大坝 以上俱在二五都灌田。
山脚桃陂  大壬冲车陂 俱在招贤乡灌田。
狗牙陂   白沙陂   古袍陂
白石陂   春冲圳 以上俱在马江里灌田。
马滩坪   黄姚陂 灌宁化里田。
山儿脚   下滩    古峒
中峒 灌文化里田。
罗旺    石脚    黄婆
茶冲    鸭桥    石仁
土城    九冲 以上俱沟灌恩来里田,永安州水利无考。

平乐府城池考

        《府志》本府〈平乐县附郭〉
平乐府城池 东跨凤山,南瞰大江,西北带恭城江。唐武德八年,徙乐州,即今治其城,则刺史汪齐贤所筑。宋治平元年,知州事汪齐重修。其城高二丈二尺,广轮一百四十六丈。乾道间,太守葛永庆因寇警凿州。治后山为壕堑,铁钁所及,皆有鳞甲。土山断处,红鲜如血。赵峤为守,恐泄旺气,欲覆其地,不果。元初,诏毁天下城池。昭累被寇。至正间,监郡秃斯敛民墙石以城之功,未就,而去。次年,通守赵士元乃续。完明初,外寇时警。洪武间,知府李谊奏设守禦,平乐所千百户刘源等以旧城狭隘,不足容军,请辟广。始甃以砖,又增拓之,高二丈四尺,广轮五百四十一丈。为门三,南曰安定西曰宁远北曰镇彝。为戍楼三,敌楼、冷铺一十七间。万历间,知府欧阳东凤见南门右,北门左,马道城垛逼窄,动支库银督工,增高城垛,开马道,计四百三十四丈,重建三门城楼。皇清康熙六年,总督两广部院卢巡抚广西都察院金左、布政使司李右、布政使司王、按察使司李兵、备道胡平、乐府知府王延裪、推官欧阳动生各捐俸。命知县蓝奋兴修北门城楼一座,敌楼二座。康熙九年,霪雨弥月,城垣倾颓一十三处。平乐府知府杨荣荫、知县陈光龙捐赀修凤凰楼后城垣一百一十五丈,西北一带马道九处,六十馀丈。康熙十年,又修南门城楼一座,按府城惟漓水东注,势若建瓴。而昭山以下,恭荔合流地灵泻而不聚。昔郡守曾云:城南两山对峙江中,为全郡水口。若建一浮桥关锁,当大有利济于平者。郑圭亦云:建桥有三利。民无胥溺之苦,一也;輶轩无候济之烦,二也;本郡有商船之税,有盘盐之饷,长江一泻,易于隐漏,需桥以防关放,三也。
外州县
恭城县城池 南东西三面临江,而西面尤逼江浒,北倚山际周围,城垣下以石砌,上甃以砖为门三。唐武德八年,建置于凤凰山下旧址,犹存今,名老县基。明成化年间,知县夏玮以凤凰山下旧城屡遭水患,据耆民孟凤麟等申请郡守阳冠改迁今。治正德十六年,兵备张祐以岁久倾圮,发锾修葺,拆去串楼,用砖筑砌并建东门鼓楼。万历十年,本府通判朱应辰、署县事见黉宫逼近城址,与弟子员各捐俸金移城开筑。万历三十三年,知县陈朝策拓西城辟西门上,仍盖串楼,工未竟。知县陈豸续完之。皇清康熙四年,知县张泰阶重修。康熙六年二月内又修葺城楼。康熙八年冬、九年春雪积雨霪,土崩石溃,吼裂如霆,到处倾仆。东门城楼及桥俱隳,共倒城垣一百四十三丈七尺,垛口二百七十三个。知县曹林韵于康熙九年秋纠工庀材重新起筑,完竣南门曰迎薰东门曰朝阳西门曰文昌,高一丈二尺,广二百七十丈,垛口五百五十四个。
富川县城池 明洪武二十九年筑。周围六百三十四丈。高一丈八尺。为门四,东曰向日南曰迎薰西曰升平北曰泰定。门各有楼。岁久城垣,楼橹倾颓殆甚。明末,屡经兵燹,门楼烧燬无存。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刘钦邻增修城垣,重建东南西北四门楼,城外池边马路修砌完固。
贺县城池 秦汉以前,旧有土城为门四,高二丈,周七里。宋因旧址以砖增筑三尺,为门三,为楼四。元初,毁诸城,惟此独存。明洪武二十九年,
开设守禦千户所,军至多疫,俗以甑山形势冲逼西门所致。千户王奎至申白,其事用土石闭塞,因废其楼止存。镇远宁建二门,壕深七尺,阔二丈五尺。嘉靖十一年,府江兵备道副使伍箕同本县知县王聪重修城,计五百七十丈零四尺,垛凡一千零七十有四,角楼四,守城窝铺一十六间。东筑月城,为楼一,兵马司一。南亦筑月城,为楼一,兵马司一。嘉靖十四年乙未夏五月,大水渰城。知县陈试修葺。至是仍开西门,建楼一,曰瑞云,为兵马司一,寻复闭今。皇清仍旧制。
荔浦县城池 建自明洪武元年,在今县治城南,知县马祐所筑。滨江背山,每贼来,率自高上而下,累为所破。景泰元年,知县伍绘乃迁今。城周围二百四十八丈,高一丈八尺。为门二,南曰迎薰北曰承恩。万历九年,增开东西二门,东曰长春西曰阜城,各有楼。邑地最高,俯临城外,不啻四五丈,环绕无壕。后因贼乱,关厢无民,遂塞东西二门。
修仁县城池 自明成化十七年筑。有东西南三门,为楼三座,周围二百零九丈,高一丈八尺,阔八尺,女墙二百七十五,垛窝铺四间,无壕。皇清因之。康熙五年,知县李子实奉抚院檄捐赀修整。
昭平县城池 旧在西岸。明成化间,总督朱英所筑。寇陷,降为堡。正德三年,副使郑岳迁堡城于东岸,置守备司。万历四年,署县徐经历奉文复建于西岸,下石上砖,高一丈七尺,广轮二百四十丈。为门三,城楼四,窝铺八间。皇清顺治十八年,委署县事郁之玠重建。城无池,南临府江为池。东西北山石砂砾池,故不凿焉。永安州城池 明成化十三年建。筑设东西南三门,其北逼近州治,后故未开。有门城高一丈五尺许,周围八百九十步四至。未满一里,楼四座,女墙四百四十九垛,窝铺八间,四面无壕,惟横一沟,自东决。西各设栅,引水由沟而入,穿城内石桥下,名唤官河,复从西出灌田。城门东曰宣化西曰镇远南曰永定北曰天一。至皇清顺治十七年,屠德隆补葺修理。康熙五年,知州邓林尹重修。

平乐府关梁考

        《府志》本府〈平乐县附郭〉
南关 在城外东南照潭冈下。
北关 在镇彝门外,以上二关差人榷税。东安桥 在府城南关内,俗呼通济桥。
通津桥 在西门外,俗呼铁炉桥。
大通桥 跨考槃涧口。
儒林桥 在府学西,通龙池。明宣德间,建亭旁凿池,以潴水号,曰涵清池。
西安桥 在府城南门右,俗呼狮子桥。
灵济桥 在五将庙前。
桂岭桥 在府东滴水岩左。
望仙桥 在仙官岭右。明万历间,邑人陶明礼重建。
石龙桥 在城北二里。
鲁溪桥 在笔头铺。
长塘桥 在东乡里。
丫髻桥 在云峒铺。
吊桥 在北门外,通城壕塘。
骆家桥 在天妃宫左。
揽胜桥 在鲁班井左,即大通桥。
走马桥 在大教场下七里。
团山桥 在团山堡东。
沙江桥 在沙江堡东。
太平桥 在西河十五里,系双桥重建。
广善桥 在乐山路。今重建,旧名寡婆桥。邑人袁景星记。
长寿桥 在乐山马鞍山,后重建有记。
五里桥 在城北五里。
马山桥 在马山岭麓。
盘龙桥 在沙亭右乐山路径,今重建。
邓家桥 在津平邓家岩。
石面山桥 在石面山前。
南门渡 在东山寺前,通荔修永安官渡。密山渡 在府北十五里官渡。
边山渡 在津平里官渡。
榕津渡 通富贺官渡。西门渡 在昭潭西,俗呼令公渡、官渡。
鸬鹚渡 在府北四十里。
满家渡 在亭子脚民渡。
驿前渡 在昭潭驿前。
龙头矶渡
恭城县
虎口关 县治西十里平乐县界,明曹志建。镇峡关 在县北六十里。
高桥 在西乡。
岩山桥 在县东四十里。
清水桥 在县南三十五里。
柳枝桥 樟水桥 大市桥 俱在县北。上答桥 下答桥 塘口桥 俱在西乡。官桥 在县治西。
田家桥 在县治西。
偷马桥 在县治西二十里。
竹搭桥 去县治北二十五里。
九板桥 去县治北四十五里。
大石桥 县北六十五里。
寡妇桥 县北八十里。
官潭渡 在县东。
常家渡 横浦渡 俱在县北。
西江渡 在县西。
燕子岩渡 在县南。
穿岩渡 在西乡。
洋塘渡 在县治北二十五里。
江西渡 在县北四十里。
樟木渡 在县治北五十里。
丁滩渡 在县治北十五里。
石螺渡 在县治北七十里。
卢家渡 在县治北七十里。
西水渡 在县治西三里。
富川县东江桥 在城东。
回龙桥 迎凤桥 寡婆桥 俱在城南。将军水桥 在城东南。
接龙桥 在城北。
通济桥 在县南二里,周侯建。
下流桥 张教谕建。
通仙桥 在县南八十里。
洞口桥 在县东。
南门桥 在迎恩门外。
大源桥 在大源村。
登瀛桥 在秀峰,有记。
富川津 在观音阁前。钟山渡 在镇城外,船一只,系民渡。
白霞渡 在巡司前。康熙九年作木桥,商民建,有记。
蓼田渡 在羊头村。
贺县
浮桥 在县东门外,旧有桥,屡废。嘉靖二十六年,署县布政司经历朱鲸造船二十四只,继以铁索。隆庆五年夏月大水,船尽漂流。知县陈试修造一新。商货至此,验放纳税以充军饷。万历三十二年,知县李文瀚重修,有记。明末废坏。皇清顺治十八年,重修,有记。年久,缺艌船,多朽烂,桥为阻绝。康熙九年间,知县何标捐俸装船八只,馀船修验坚固,重整如旧焉。
高明桥 在下营坊桥亭。一乡官董云山有记。今存。
朗江桥 在江东里,今存。
迎恩桥 在城北,乡官毛鹓修,今存。
尚义桥 在城北,上关外义民金胜修,今存。五里桥 本县秀才车万爵修,今存。
照壁桥 在南门外,邑人袁宁建,太学生张淮记,今存。
驮桥 在信都乡,今存。
登仙桥 在沸水寺。万历三十四年,钟珍等仝建,今存。
狮子桥 在姜城乡。
桂花桥 在进贤坊。
龙泉桥 在信都乡。
石马桥 东江桥 俱在镇濂门外。
大江坪渡 官渡岁编渡夫一名,工食银二两七钱,遇闰加银二钱二分五釐,即原野鸭村渡。林峒渡 官渡岁编渡夫一名,工食银二两七钱,遇闰加银二钱二分五釐。即惠义桥。万历初年,水涨倾圮,设渡以利,往来民无病涉。
东江渡 在县城外,今设浮桥。水泛涨,撤桥,乃以舟渡。
五合渡 在信都蜀口村。原岁编渡子一名,今裁,民渡。
龙回溪渡 在城西十里,民渡,今存。
野鸭渡 在城西二里。
荔浦县
黄寨桥 在县北十里。
顶门桥 在县南七里。
菩萨桥 在县西五里。
龙斗桥 在县西北四里。
太和桥 在县东五里,古传鲁班架造。
滑石桥 在县南八里,即寡妇桥。
利涉桥 在县北二里。
官潭渡 在县东门之南。
丹竹渡 在县东十五里。
延宾渡 在县北三十里。
以上三渡旧共编渡夫二名,每名工食银五两四钱,共银十两零八钱。皇清顺治十三年,裁银五两四钱,存银五两四钱。遇闰加银九钱,裁银四钱五分,存银四钱五分。山月渡 知县陈泗申革。
沙江渡 在城北。
修仁县
莲花桥 在县。
接龙桥 在县西一里,明崇祯间建。
马浪桥 在县西四里,古桥。
老县桥 在县西三里,古桥。
吕村桥 在县东一里,明成化间造。
昭平县
攀桂桥 在县西。
贞风桥 在三烈祠右。
锦龙桥   通济桥   三连桥
龙湾桥   拱北桥   登瀛桥
步云桥   利济桥 以上俱在昭平里。万通桥 明正德间造。
羊桥 明成化间造。
茶溪桥 明弘治间逸民钟天绅造。
新塘桥 土族潘积让造,俱在二五都。
龙脊桥 在宁化里,宋樊相国造。
马头渡 在县西。
里埠渡 异路渡 俱在思勤江。
峡口渡 在县北。
凌江渡 马江口渡。
明源渡 在县西。
富玉渡 上仰渡 下仰渡。
永安州
邓莫桥 在州前。
攀龙桥 在峡口。
杜莫桥 在杜莫寨。
金带桥 在州署前,旧为立山县通衢。宋淳熙八年建。
接龙桥 在州北一里,知州邓林尹重建。东关桥 在州城东河。
西关桥 在州城西河。
镇龙桥 在州城西关外,昔建木桥。岁久,颓坏。今设渡船一只,知县何呈秀捐建。
石牛潭渡 在州北十里。渡船一只,知州何呈秀捐俸设立。
古排河渡 在州城西北。今设渡船一只,知州何呈秀捐建。

平乐府公署考

    《通志》《府志》合载本府〈平乐县附郭〉
平乐府治 在南门内唐乐州故址。洪武初,通判夏天启鼎建。万历中,知府周祈重建正堂、川堂、后堂。陈启孙增建堂后衙门,堂室共四层。堂东为龙亭,为库,为经历司,为清军同知,为粮捕通判衙,为抚彝同知衙。西为永济库,为理刑推官衙,为照磨衙。左右为六曹廊。仪门外,左为寅宾馆,后为土地祠,右为司狱司。大门外,左右为旌善、申明二亭。明末,焚烬过半,仅存大堂、后堂。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府王延裪重修。康熙八年,知府杨荣荫鼎建头门二,门六,曹廊、寅宾馆、土地祠。十一年,知府郑长青鼎建后堂,至是稍有规模。云清军同知衙    粮捕通判衙经历司      司狱司 俱在堂东。理刑衙 照磨所 俱在堂西,今废。
布政分司 在城隍庙西。明正德七年,知府官
昶重建,今废。
按察分司 在府治东。明弘治十七年,知府谢湖重建,今废。
兵备道署 在布政分司西,今圮。
察院行署 在东街府治之左。明天启元年燬。二年,重建。横六丈,纵二十丈,两门、两堂、川堂一、书房一。至皇清康熙十年,知县陈光龙重修,为学道公署。
协镇副将署 旧在北门外,道乡书院左。明参将张万纪、岳镇华前后增拓。建坊树栅,规制颇弘。明末俱燬。皇清顺治初,易参将为协镇副将,借城西民房为署,
改建辕门。康熙十年,副总兵官杨应胜重修。税课司 在西门外,今废。
庆丰仓 在府治东北凤凰山下,今废。
递运所 在城外西江边,今废。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城内,今废。
僧纲司 道纪司 俱在寺观。
平乐县治 旧在县治西。唐武德八年徙建。明正统间,知府唐复、知县张昊鼎新招建正堂、左永饶库、右架阁库。堂下露台、甬道、两廊、仪门、左典史衙、土地祠。前为县狱,右寅宾馆。四年,昊又奏,迁大门前,军营侵地,盖吏舍八间。嘉靖中,知县黄玠重建旌善、申明亭,子来门,乐邦首邑坊。万历中,王修川堂,建衙右书室。天启四年,知县郑圭修正堂,整西廊,增狱垣,创轻监,移建土地祠。赞政门、寅宾馆,皆南向。复义仓,增架阁库,屋藏器物。创官庖鹿苑,创私衙门,厅舍各五楹。创衙后,永丰仓四间,及仓厅斗级屋,拓衙后园地十馀许丈,缭以重垣,明季之难回禄无存。基址废,为营房。皇清新署在北街凤凰山麓。为门二,堂二,衙室一,楼一,原府江兵巡道旧署。康熙六年,道缺奉裁。知县蓝奋兴详明上司,将道署改县治焉。康熙九年,知县陈光龙于堂左右复修永饶、架阁二库。甬道增建六,曹廊选二。门左隙地建还源仓二间,预备仓一间。养济院,以养孤贫。
榕津寨巡检司 在广运城内。
龙平寨巡检司 在东乡。今俱圮。
预备仓 在县治左。
还源仓 在县治左。
养济院 在社稷坛左。
漏泽园 在南门外。
教场 旧在城东五里。明洪武间立。后弘治间,兵备道张吉因远僻,即城北仙宫岭地辟三百馀步。万历间,知府陈启孙见地狭,于城东旧址创立演武亭,周围墙垣五百馀步。天启间,府江道程子鏊、知府郑升、知县郑圭复于城北拓营房地,为小教场,至今因之。
外州县
恭城县治 向在凤凰山下。明洪武二年,县丞周宪臣建于南门内。永乐年间,知县萧嘉祐重修。成化十三年,徙今黄牛冈之原。知县夏玮肇建百凡草。创未几,残败过半。万历二十一年,知县任思重修县治。大门南向,次为仪门,中为甬道,设戒石亭。甬道上为月台,台上为正堂,堂东为典史衙,西为仪从库。东西二廊为六房,岁久尽圮。知县任思重建左房舍及正堂、后川堂,久圮。天启七年,知县张汝醇重建堂。后为知县退居之所。知县任思重修县署大堂。先年用木植荜骨灰粉,圮坏。知县谭虬鼎新更制,于正堂降阶下,分左右圈门。堂下立左右皂隶亭,岁久倾颓。崇祯二年,知县张汝醇重修。仪门外左土地祠一所,原西向今移南向,即为宾馆阶下列留济,预备两仓,又大门左右各列一仓,狱在仪门内西侧。知县任思增修。天启七年,知县张汝醇复修,又仪门外新建轻监一所。东门外,东为旌善亭、西为申明亭,中建茶城古邑坊,今俱废。皇清康熙间,暂构正堂、后厅数间。
分司署 在南门内,今废。
府馆 在县治北,今废。
白面寨 西岭寨 镇峡寨 三巡检司俱废。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西,俱废。
留济仓 在县东。
富川县治 旧在钟山下。明洪武二十九年,知县张纯迁建于千户所。正堂南向,日监堂在正堂后,赞政厅在正堂东,仪从库在正堂西,左右两廊为六房。戒石亭在堂中道,仪门南向,大门上有谯楼,东向。知县廨在日监堂后,寅宾馆在仪门外,土地祠在仪门外,狱在仪门内,正堂西。典史廨 在大门内。
分司 在县南城边。正德八年,兵备张公建。行春堂在丫义岭前后,二座各三间门,庭三间。钟山镇分司 正德十年建。万历十年重修。白霞分司 嘉靖三十一年建。万历十年重修。城守廨 在县北门内南向。
守禦所 今废。
白霞寨巡检司 在奉政乡三都,今废。
寨下市巡检司 在奉政乡钟山镇,今废。僧会司 在城东报恩寺。
道纪司 在观。
阴阳学 未设。
屯仓 万石仓 俱在南门内,共四间。康熙九年,知县刘钦邻鼎建。
预备仓 在城东。万历三十七年建,明末颓废,无存。皇清康熙九年重建。
乡约所 在城内。
贺县治 正厅三间,幕厅一间,在厅左。库房一间,在厅右。中有水瀑出,因名涌泉库。万历丙申,奉文迁库于县左龙亭库。万历甲午建于三乘寺右。万历癸卯迁于本县堂右,戒石亭一座。万历九年,知县何天衢建,后改为坊,仪门三间。隆庆辛未,知县陈试改旧仪门为县门,新建二门一座,东西耳门各一,迁戒石亭于仪门内。鼓楼三间,即旧县门。知县陈试建。万历甲午,改鼓楼向,东迁聚秀坊,为承宣坊。万历癸卯,止开一门,改向南木峒尖峰。知县衙三间,旧在川堂后。嘉靖二十三年,知县叶中梅新建二座各三间于旧衙之左。万历癸卯,仍改后衙向南。重建正厅一所,三间正屋一所,三间旁屋二间,书堂二所,各三间。东旁屋四间,西旁屋三间。
县丞衙 嘉靖三十三年题,革其衙为典史衙。按《通志》:县治为明洪武元年,贺州知州姚晋鼎建,后改县。十年,知县葛礼始重修。皇清康熙四年,知县何标复修。
典史衙 二座三间。旧在仓前,今毁,基址尚存。川堂一间,东西吏舍一间,公廨八间,在县西。贺营衙署一所 在南门城内。明崇祯三年创造,年久倾圮。皇清顺治十四年,守备萧起凤重建。
守禦千户所 正厅一座五间,后厅一座二间,仪门五间,大门一座三间,旗纛庙一座三间,俱经烧燬。东西千百户所各五间,今燬。
教场 演武亭二座,今存一座。以上俱明知县王聪建,年久倾坏。皇清康熙十年,守备唐凤修复。甬道门楼一间,吏目厅二座,监房一间,俱烧燬,无存。
按察司分署 今废。
府馆 在城隍庙前,今燬。
河泊所 在城外临江。洪武八年开设,今废。阴阳学 在登云楼后。洪武十八年,训术唐碧山建,今燬。
医学 洪武十八年建,今燬。
僧会司 在海云三乘寺。洪武八年设,寺有施田千亩,隶文林乡以僧慧叔为户,其后僧散田典,今为习仪之所。
道纪司 洪武十八年设。在玉虚观,今儒学即其地也。
留济仓二间 在县厅东,今燬。
预备仓 在县治东,烧燬。
厢坊义仓二间 利知县建,久倾颓。
养济院 旧在县右。明嘉靖三十二年改建,旧学地之右已经烧燬。康熙九年,知县何标捐俸另建县北城外。
惠民药局 烧燬。
漏泽园 在城北。
信都乡巡检司 在封阳墟,今燬。本司自结茅屋暂住。
大宁寨巡检司 在桂岭乡,万历八年废。沙田寨巡检司 在姜城乡,后迁于点灯寨。万历八年废。
樊家寨巡检司 在招贤乡樊家獞贼之区。万历六年,经兵巡道议改设土司,今割属昭平县。荔浦县治 在南门兵燹之后,仪门县堂覆以茅扇头门,两廊烧毁,未设尚存。后堂瓦屋三间,内衙瓦屋五间,破坏,不蔽风雨。康熙四年,知县钱周鼒捐买木料招匠开窑,备砖瓦木料先造衙内书房三间,舍房三间,厨房二间。后向桃川购大木,造县堂三间,翻轩三间,库房一间,仪门三间,头门三间,公廨东西各四间。捕衙在县署西,购买城内西街民屋一座三间二层,暂作公
馆伺候上司往来驻劄。按《通志》:县治为明洪武元年知县马宥任建。景泰丙子改迁,后燬。万历十年,知县吕文峰建大门、土地祠、礼贤馆、思过堂、典史幕厅,后圮。康熙间重修未备。
分司 在县治西,隳于故明。即今儒学与明伦堂,皆其旧址。
城守营 原系新设,向无旧址。知县钱周鼒招城南旧儒学,空地新建营署,瓦屋三间,前建听事厅三间,头门三间,两旁各建营房十间。府馆 在县治东,今废。
峰门寨巡检司 在县治东三十里,近设下龙民寨。
南源寨巡检司 去县治三十里,后改设高头寨,今废。
留济仓 在县治东。
永丰仓 在县治东,共一十二间。
阴阳学 在县治东。
医学 在县治南。洪武十八年设,今俱废。养济院三间 在县西关,今废。
修仁县治 正堂、川堂、后衙,明成化十七年建。皇清康熙四年,知县李子实重修。至十三年,变乱之后,屡经兵马蹂躏,倾圮。迨十八年间,乃经署县事周清重修焉。仪门、头门俱。皇清顺治十三年,署县事高际运重修。
分司 在南城内,因变革颓圮,仅存基址。公馆 在青山坪,距县十五里。原系修荔二县同造,因变革,仅存基址。
城守衙门 在县北。
旧营防守衙门 在石墙距县三十里。
哨捕厅 在仪门右。
昭平县治 明万历四年建,后圮。知县冷茂松建正堂、川堂、后衙、后楼,今亦废。正堂左为永积仓,右为永丰仓。仪仗库、赞政厅,知县柯寿恺建。今废。六房、仪门,知县吴愚修。寅宾馆、土地祠俱在仪门左。头门知县柯寿恺修,左旌善、右申明二亭亦恺所修,今俱废。
捕衙 在头门内。
分司 今废。
昭平寨巡检司 在昭平城内,今废。
昭潭驿 在城西,今废。
广运驿 今废。
昭平驿 今废。
龙门驿 在马江里,今废。
僧会司 今废。
道纪司 在泗洲寺,今废。
养济院 旧在城西,后废。明万历三十七年,知县张道传移建东门外大道边。
教场 在北城外。
永安州治 在城北。明成化十三年,立州堂于堂后,创造仓库,寻颓圮。顺治十三年,知州陈升因州治倾坏,修理分司权住。顺治十五年,署州事周玺就近于分司左边起粮仓四座。康熙四年,知州邓林尹仍于州治旧址重建州堂一座五间,抱厦三间,川堂一间于堂右。建土地祠三间,堂后建宅五间,宅东建书馆三间。
吏目衙 秦鼎荣修葺。
城守衙 一座五间。建于分司旧址,后圮。今借住民房。
公馆 立于杜莫寨。
阴阳学 医学 俱无。
僧正司 在寺。
道正司 在观。
小教场 在州城外北一里。
大教场 在州城外东一里。俱知州邓林尹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