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黄山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八十八卷目录

 黄山部艺文二
  黄山赋〈有序〉     明谢廷赞
  黄山赋           徐问
  黄山非黟山考        吴度
  游黄山日记        马斯臧
  黄山历代图经考       许楚
 黄山部艺文三〈诗〉
  夜宿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唐李白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    前人
  三十六峰         僧岛云
  黄峰三十六咏       明陈恭
  简冯太史雨中游黄山    汪道会
  嘲康侯不游黄山      汪道贯
 黄山部纪事
 黄山部杂录

山川典第八十八卷

黄山部艺文二

黄山赋〈有序〉     明谢廷赞

余近睹《图经》,盖有七黄山。云在广阳有玉室洞,留侯辟谷导引处也。延陵俯瞰大江,则以贾君父子得名。姑孰有刘宋离宫在焉,盖浮丘之尸乡也。东莱为真人洞,馀杭居大涤天柱间。孱陵,一名谢山,其上盖有谢晦祠。云乃至异域,带方之在忠清者,亦且与白岳并峙。至于汾水之源,西接钱来,汉帝之宫聿在槐里。取古今图牒较言之,并此山而七,吁,亦夥矣。不胪而列之,观者厖焉。按:此山旧名黟山,说者曰:北九华,西彭蠡,南接怀玉,而东挟渐江。起桐汭以尽海壖隤,然中居以降势,委和于四表,有坤道土德焉,故名之曰黄山。然愚考《山海经》言三,天子都者凡四;一则曰在闽西海北;一则曰浙江出焉;一则曰庐江出焉;一则曰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江,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焉。夫昔之曰天子都者,轩辕也。今之曰黄山者,亦轩辕也。黄山为三天子都,明矣。指率山为三天子都者,附会蛮中二字之讹。指大鄣为三天子都者,附会鄣都二字之讹。而天都一峰较著不取,而證之山灵卢胡之日久矣。余信宿黄山,沐汤泉,漱龙潭,畅然有得。既取适于杖履,复考正乎。名山喜而赋之,赋曰:

伊轩皇之神圣,应雷精而吐灵,历三百而未沫。揖浮丘与容成感尝草于炎帝,著素问之丹经。登大隗而迷圣爰,改玉以攸行,采灵药于少华,锡黄山之嘉名。惟黄山之崒嵂,頫台目于下,风云中峰而吐瑞气。呼吸而上,通奇屡幻而摭实境本有。而翻空泉煦煦,而扇燠砂涓涓,而写红鸟道㠑嵬,而倦鸟龙潭风雨,而吼龙尔乃寻乌氏之逸踪。挈乌衣之旧宗,访五岳而发轫携,五君以相从。陟砂峰以夷,犹望天都以徬徨。漱鸣弦于石濑,濯灵泉以徜徉。虽信宿于祥符,倏乍阴而乍阳,或青天无片云,或积雪满高冈,或澍雨日滂沱,或彤云接混茫。雨则白气若璎珞,晴则清风振琳琅。于是跻蹑群峰,徙倚泉石岩洞回斡,溪源淅沥兆诸刹于翠微,庶石桥之飞舄峰,则炉经八甲香送九天。狮子则文殊之法座,沃若石人。则巨灵之蹠掌,岿然服丹霞之红木,采云外之杜鹃,乘浮丘之彩云,结容成之紫烟。松谷茹乳于叠障黄,冠酿酒于轩辕。棋石之布子如初钵盂之圣灯,长燃石笋化仙人之岫锦。鱼跃清潭之渊,白马留芙蓉之迹,青牛下翠微之巅,二泉并温而圣潜紫。见二门并峙,而石梁云连聆鸾啸以上升。攀龙髯以望仙,遂使青鸾孤骞而蹲踞,九龙并飞而蜿蜒桃源。桃花勾漏朱砂仙都有路,采石无瑕。登石柱之石壁,卧石床之石枕。松林之石榴可茹,云际之乳源堪饮,紫云之柏木成帷布,水之红泉似锦。拟太华之髣髴,愬莲花而可谂。指九华而结盟,愧颜行而谨凛。尔乃峰下有溪,峰头有泉,溪为泉委,峰即泉源。八岩䆗窱,而内云三,潭泬㵳而成渊。石杓衡而应斗洞吻叶,乎巫山于是。汲乳源之布水,憩乳岩之长阴,濯汤泉与汤池,愬香谷与香林,诵浮丘之秘记,志松谷之妙音,规石塔之圆月,聆悬溜之鸣琴,欹醉石以婆娑,发谪仙之吴吟,徒观其韭深三尺。花红燄山,望仙多菊朱砂长兰,功劳十大于仙人。桃花十里,于鍊丹二桃,则毛白,异色。五竹则桂笋独斑茗大叶而解酲梅。先春而能寒芼石耳。苦遮以乐。饥服朮葛胡连以驻颜椒,麓嵚崎于何不有珍木。如云嘉卉,如绣石笋绵亘。于丈寻瀑布飞流于前后,步疲薾于章亥枚,忽恍于隶首,固可以庶中天之髣髴,而吞云梦之八九。纵观其山形之盘礡,水脉之演络介鼎峙乎。三州经彭蠡之巨壑,发埭泾旌鲁之源。于弦歌总浮曹阮容之流,于丰乐,丰乐则云门之派。弦歌则紫石之波汇。三山注芜城而走白下,则弦歌之极浦出,屯溪经严濑而止。天目则丰乐之滂沱,别有步武樠梅。分水东西,东界海阳之域,西入宫亭之涯,盖三鄣之在经为南岷,而少华之巨镇为东维。故百川襟带于滥觞,而千山毓灵于京坻者乎。昔人月旦山川,则曰郁崒以嵯峨,㳌渫以扬波人钟灵于岳降。乃磊砢而英多,亦有战胜毫釐。则曰山秀平而水清,人感精而廉贞,彼两家之对垒羌觭立。而提衡兼兹者其惟黄山与余经谼中。信宿蒋公之三径,汪司马之潘杨在焉。披发太函之鸿篇,则渊云之掞藻扬天阶也。历芳村,而进观鱼宗秀之馆。许相国之赠言列几席,则萧曹之规随光铉台也。徘徊岩镇,登九龙池,上中天积翠之台,方明入御从司徒之杖屦,则园绮之南极综三槐也。登汪川之壶山,挹同姓之芝兰,入石壁之精舍,忆康乐之赠言呈坎。即梦鸟之宅,唐模比二龙之渊,潜川景天官忠悯之节。溪南在黄罗金竺之间,昔人云,此木即为交让,此水即为醴泉,又云此地有廉泉让水。臣在廉让之间,猗欤黄山亶不其然乎。

黄山赋           徐问

繄兹山之分野兮,应斗宿于维扬,肇洪濛以启辟兮。根地轴而秘藏,浸大江以为润兮。云物杂而为章环,九龙以蜿蜒兮。与孤尘而相望,忆黄池之争,会吴耀兵以怙彊用,舟师以勤远兮。或烽火于山阳,国民罢而政不恤兮。越得岁而吴亡,北望金焦于上游兮。横海门以奠极,固天限其南北兮。六朝因恃而假息,谢刘将寡而系众兮。秦亿万而奔北,陈又恃险而忘覆兮。天将建,夫有德郁金陵之王气兮。山川盘带,而四塞余将登是以纵览兮。扳峰峦之危崱,何风伯之不仁兮。辄鼓浪于阳侯舟子辟易,而反顾兮。神独惠予以善谋,风景倏而改易兮。澶横奔为安流,感哀乐之倚伏兮。岂智虑之可筹,登层台以延伫兮。瞰长江而销忧,望三山与弱水兮。恍有遇于丹丘于时,颢气氤氲含霞吐氛欲御风以八极兮。顾俗驾其犹幩,歌阳春与白雪兮。声激石而遏云日,晼晚以将入兮。憺逸兴之缤纷,乃回樯以款乃兮。嘉风恬而水纹,山欲没以含暝兮。鸟将栖而念群,于时天宇澄霁商意淅沥,指江汉以来奔兮。溯岷嶓之遐,折极万派以归壑兮。思神禹之故绩,拟南岳而纪胜兮。引高踪于赤璧,当其时乎景遇兮。又安知世之欣戚。吾将委顺于堪舆兮。放虚襟于濯鹢奚,不可者也,彼美山河以自宝兮。洒泪牛山之隅,或贻谋于铜雀兮。或恸哭于穷途,羁愁百年之迅兮。跼蹐形骸之枯,其他炙手炎要植足,泥涂投危机以自缚兮。类藩羝而狼胡,岂明达之大致与造物而为徒哉。复为辞曰,爰鼓枻兮。扬波振高步兮,山之阿江流去兮,日短天风吹兮,颜酡嗟古今兮,如此往不尽兮。来多适今不乐兮,奈老何。

黄山非黟山考        吴度

《图经》谓:黄山本名黟山,唐开元间始改称黄山。其说非也,按《水经注》:渐江水去黄山甚远,未尝历其下,可见本非黟山也。且黄山之名,不自开元始。按刘向《列仙传》云:陵阳子明上黄山采石芝,则刘向时已称黄山。向乃西汉人在开元前七百馀年,则开元改名之说不足信矣。或曰:《列仙传》果刘向作乎。曰:余考诸载籍,有三證焉,知为向作无疑也。《隋·艺文志》云:刘向著《列仙传》。又向本传谓其好神仙之术,尝作黄金不验,下狱几死。此一證也。阮嗣宗咏怀诗云:黄鹤呼子安,千秋未可期。正用陵阳子明化黄鹤,呼山下人,问钓车事,其说出《列仙传》,此二證也。葛洪弟子滕升问曰:古之仙者,岂有其人乎。洪曰:秦阮仓所记数百人,刘向所纂又七十一人。今《列仙传》七十一人,并无遗阙,亦无增入,因知为向旧本。此三證也。或又曰:向所称黄山果指歙之黄山乎。或姑熟黄山未可知也,曰陵阳子明本宣城人,自宣城西至黄山,必烦登陟。故谓之上若姑熟在东北,地卑不得称为上也。且石芝生石壁巉岩间,非他处所产,惟歙黄山始有之耳。曰:然则《图经》何为有此说也。曰:《图经》者,唐末庸妄人,作其词鄙俚不雅,多无稽之言。士君子所不欲观,奈何信其说乎。且《图经李錞序》云:黄山本名北黟,加北者所以别于黟县之黟山也。余惜今君子不加详审,而犹称为黟山也。特详考,以告后之君子。

游黄山日记        马斯臧

辛酉之岁菊月,上浣值服辀侄。至自金陵与仙源胡子星崖,项子青臣约游黄山。而余夙有其志,而未遂者,亦已二载馀矣。于是裹囊治装,十五日同发。是晚宿谭氏山斋,十六日过李氏祠。李众设优治具以待,至四鼓方散,是夜宿李子书房。花本鲜盛,院内有池,水深不过数寸,而鱼得时供目睹,亦佳境也。十七日微雨澌澌,意欲返舆,不期十八日天霁。诸子咸庆其有山缘也。饭过至松谷庵,李氏四友陪行。及青龙潭,而项胡二子已拱候多时矣。瞻眺移刻行一里,至松谷,而日已暮,遂止宿。十九日辞李氏四子,行五里至老庵。基晤野水道人,出豆饭萝卜啖我。指引前路,登笋峰,仄径危阶。余虽贾勇,用二役扶掖而上,回首一望峰峦耸峙,插入云表。千态万状,不可言喻。诸子叹赏击节,如醉如痴,共惊其造化之奇。是晚宿石鼓峰草庵。二十日登始信峰,有三仙共伞之号,有接引松可以飞渡。皆为樵人戕伐,仅有其名而实不存矣。由是观两海,登炼丹台,游光明顶,可达文殊院,而道路阻塞。目望天都不可得,而至也。莲花峰有百步云梯,可以登眺。今梯已腐坏,无由得达。遂觅丞相源路,悬崖幽壑层伋万仞。若从天而坠,亦用两役扶掖抵。暮至云谷。云谷者,丞相源寺名也。二十一日过汤口,秋况可人。树木五色相杂,致足观也。日夕浴汤池,汤池至慈光寺二里许。是晚宿祥符寺。二十二日至谭桥之右市,执炬观优,半夜方就寝。二十三日午刻抵署矣,是行也往返方九日。从行者三人,舆夫四,担夫二,衙役二,仆二共一十五人。野水道人自汤池别去,爰为记以示同人。

黄山历代图经考        许楚

山有《图经》,犹人有传。神峰岩洞壑是名脏腑林,树烟霞殊备威仪。威仪肤亵,脏腑遁灵,粤稽往古匡匠,综营鸿恢。《禹贡》:良工奥衍,造极道元。若夫披阅之馀,身在山中,惟恐其尽,近贤几罕觏矣。吾歙黄山图经肇闻北宋景祐间,通守李序云因考旧,胜聊缀非文,及阅图经,尽识英华。则图经之见,自景祐不自景祐始也前,此荒邈无稽。又五十九年,嗣镌于县尉雁荡,周公为哲宗元符庚辰。又五十七年,三刻于知州彦国,胡公为南宋高宗绍兴丙子。又五十三年,四刻于山中,焦公东之为宁宗嘉定戊辰。又一百六十一年,五刻于歙纵潭。吴氏子容是为皇,明洪武辛亥纪元,见白云唐先生序。又九十五年,六刻于祥符寺,僧全宁为天顺六年壬午。又一百一十七年,七刻于丰城李候邦,和为万历九年辛巳续有乡先达潘石泉,唐心庵。嘉靖间,倡和诗学博田公艺蘅碑记。次年壬午,又八刻于歙山。人程天锡合白岳诗,有午槐程司徒,及家族祖昉阳公佐,并天钖三序。自万历壬午,至万历己未,又三十七年,而景升潘先生黄海之纪始出一时。钩深致远,网罗放逸,同普门静庵智空,寓安诸耆宿自神庙。庚戌十年以来,蒐剔岩壑标鉴林泉迄无虚日。令海内之幽人逸子倾杖怀奇使节星轺,凌峰触险可谓表名德之殊。勋劈神皋之巨手俾,后之览者,绰有整齐,裒聚名章,罔艰撰读,当尸祝其河源星宿之自矣。

黄山部艺文三〈诗〉

夜宿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唐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州逸,酤酒提盘饭霜栗。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    前人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玉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种玉处,羽化留馀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径丛。回溪十六渡,碧障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三十六峰         僧岛云

峰峰寒列碧芙渠,静想嵩阳秀不如。峭削仅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馀。泥封处处留丹井,石匝层层隐玉书。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黄峰三十六咏       明陈恭天都

峨峨千仞耸天都,俯视群峦未可徒。此际想应通帝座,欲将民隐一高呼。
翠微

花雨濛濛湿客衣,岩云重复锁禅扉。游人首觅黄山径,直指钟声自翠微。
望仙

珠履霞衣纵莫寻,龙须犹茁洞岩深。翠华消息云霄近,不但弦歌声至今。
九龙

蜿蟺群成润下功,为霖原属水晶宫。不图今日筇携遍,黄海云中遇九重。
圣泉

贪泉一酌亦能清,祇问其人不问名。试使愚夫来此饮,岂能浇与慧根生。
叠嶂

千年不受风雷撼,半壁长依保障雄。最爱春深苔篆积,恰如题遍御屏风。
仙人

赤县神州等泡痕,白云流水自晨昏。沧桑几阅山中眼,晤对终年若个言。
芙蓉

霜质疑携自汉宫,晓来如雪夕阳红。有时云白烟笼处,却欲相搴秋水中。
炼丹

苔藓深深叠草茵,松声不改水流春。只今泉涧传樵子,风雨时逢洗药人。
青鸾

王母前头御紫銮,何年飞下碧云端。空山岂足栖神鸟,会有天风振羽翰。
紫石

清华长日丽仙台,色相林泉莫浪猜。不是衔书栖凤鸟,何缘沾得紫泥来。
钵盂

尊者西来救世浓,婆心曾不计飧饔。钵盂一掷高峰后,麻水从无说毒龙。
桃花

春色仙源艳晓风,凝眸烂熳入云中。平林敢道栽如锦,早有高山一树红。
朱砂

曾传帝子此披霞,炼鼎犹红温水涯。九转不须勾漏觅,峰头原亦有丹砂。
狮子

威猛能令百兽低,当年闻自五台西。豺狼此地今应少,不待山巅吼狻猊。
莲花

九品惟应佛土栽,谁携千丈日边开。溪流一派仙源合,浮得香从菡萏来。
石人

日日烟霞望里收,项强曾肯一低头。高岩独立真千古,愧杀人间软美流。
云际

偶振高冈千仞衣,鸾骖无数遇朝晖。玉泉香案原非远,何羡王乔两舄飞。
轩辕

华虫不御欲寻元,九有何殊敝屣论。岂剩名根尚未断,今人何必额轩辕。
浮丘

传道仙翁有炼方,栖真应自选泉香。无端惹得轩皇至,浴却山名属帝王。
容成

轩冕声华总不撄,君臣师友岂岐情。问谁却把同心地,分与三人各一名。
上升

采药游仙数数来,曾传刘阮共天台。丹成独自乘云去,记得同人仍绿苔。
清潭

屐齿何须水上看,此心原不异清澜。五年饮得麻川惯,顷到山中更耐寒。
仙都

忙得秦皇汉武求,只因莲岛与瀛洲。何如浑却仙人迹,牧竖樵夫许共游。
石门

门开个里果如何,百丈嶙峋孰许过。除是仙翁鸾鹤至,松花堆与夕阳多。
棋石

平分黑白布中边,欲决输赢几岁年。局里莫教事胜算,让人一著是神仙。
石柱

插天杰杰壁千秋,不尽云霞覆上头。岩岫祇今成卓望,得携湖海砥中流。
云门

一峰缥缈近三台,时有清风拂草莱。明月已无花影吠,重门应自倚云开。
布水

谁将飞沫挂危峦,长使穷黎穿眼看。我欲制成真帛练,年年被与此山寒。
石床

鼻鼾襆被黑甜仙,却羡淮阳卧理年。我亦县中无个事,拟携琴枕此高眠。
丹霞

美锦重重覆翠微,烂然如出七襄机。谁人快把并州剪,裁与人间补衮衣。
云外

咫尺疑应是玉京,到来衣袂御风轻。行边广乐钧天奏,不是刘安鸡犬声。
松林

千章屈曲俨虬龙,张鬣阴浓溽暑笼。更说严寒霜雪里,棱棱鳞甲撼天风。
紫云

行遍篮舆日未曛,风霞万壑杳难分。依稀不辨裳衣色,只见浑身被紫云。
飞龙

衔将红日掉长空,鳞鬣知从瀚海东。雷雨倏来惊卧起,岂教还在此山中。
采石

采石山头傍日高,岂同姑孰卧江皋。披霞仙子时来往,不识诗人宫锦袍。

简冯太史雨中游黄山    汪道会

扁舟西上子陵滩,来访轩辕炼药坛。云近鼎湖常作雨,衣侵瀑水欲生寒。襄城漫道寻真易,华顶应知揽秀难。明到天都回首望,钱塘一点镜中看。

嘲康侯不游黄山      汪道贯


浪说荷衣谒帝来,霞城尽在白云隈。峰头猿鹤劳相待,笑杀王猷兴尽回。

黄山部纪事

《太平广记》:后魏闾英为肥城令,梦日堕于黄山水中,村人以车牛挽致不出,英抱戴而归,后至散骑常侍。

黄山部杂录

《篷栊夜话》:羽人陈元卿,为予言黄山。入二三十里,当盘互处阴晴开敛,倏忽无度,云漏日明,则循蹊觅栈。而行霭凑岚深,则旋面易向而去。处处索津,时时问路。及其既出,划然天地真如从胚腪中来也。黄山涧中生斑鱼,如蝘蜓而无足,善含水。登木隐树杪丛叶中,仰口水汪汪然。渴鸟过而饮之,辄钳翕曳而入水,恣其嚵嚼。小虫设机陷物,隐惨乃尔可畏。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嬲死之。
方士翌游黄山,纪略汤泉之源,传出自峰顶应霄,客清身之所。支而溢于山足,旧蓄有双池,今存其一。浮沙自波,芳香随注。废址前列宏石,稍一位置尤胜。一以供樵牧子,一以供屐齿。客当是入山初试极快事也。
从桃花源寻药,铫涧水四激,单注一支入铫中。从铫口泻出,宛亿百载凿痕。
踰涧踞白龙潭,巨石磥砢疑坠,复倚湫渊。渊在四山中,聚而成潭。草色四削,波绿竟川。复循石下,面潭坐,雷扑声震响山谷,惊纹颓叠类龙蜒然。
朱砂庵,一名法海,炼丹钵盂诸峰俱献身层檐上。会金佛宝函颂,自中宫易慈光名金碧。雕垩之饰,未备清规戒律已具大威仪也。
慈光寺右折,悉从高柯倾曲而度,崖穷涧接复沿。崖傍涧春夏之交,山花绮丽,异草暄萋。行人坐石临水不记。入山五里许,曰观音岩。岩下可盘数十人,过岩忽疏林缀,眺广石叠径。自此以往,步步仰睇天都。莲花洞深广幽邃,僧板屋塞之洞前,有峭石苍松夹倚昂藏隐天。
左径数松错峙,转身到崖上,视一松散盘其巅。巅下危石临万仞,度此即文殊院径也。予甲寅入山,摩松跽石而过。己未屐齿级,级上十百步,奇旷眇忽不暇惧险。一松露双脊,上穿脊,始见根缘壁。丈许靡不为之停屦焉。复从两山隙中,拾级而登。级穷接之以栈,栈穷云涛喷壑,峰崿分霄,悬崖有石,坐恰可容。趺一石留卧展身,天半不妨栩栩于其间矣。
别文殊院,上莲花沟,行人如鸟摩猿接略,攀萝葛即得度。路傍泐松甚奇,馀松俱弄姿。根自罅中,又获永其遐龄。
投莲花峰,望恒旷势转狭,一石栏下抚深谷,懔懔欲堕。穴空迂徊,或頫首,或帖胸。足视裁通面语已隔有发,僧独居峰上,予肃然敛襟。登顶仅以寸趾,遥凌盘石长啸,环视群峰直连手而招之。
翠微仙掌,云门诸峰各负势不相属。而齐列于炼丹台,非耸身云表,无自置其低。昂每一奇石,即一怪松侍之,诸峰独翠微峭挺若开,后海群岫之祖壁岸,无阶姑以待。异日,开山人恐此中岩洞哂焉,欲诮。一片云不独空宕,似欲乘风更一飞捲。
石床峰长可周身,即捲石作枕。一松冉冉成阴,负日俯仰。
海涛出没万峰间,雨过云生时也。略借日光激射,雪浪金波忽来忽去,乱峰浮髻有类点青甲寅,予有光明顶看云诗。有石自空而倚,如不著地,世目为飞来石也。予向于石畔细看,乃知大抵黄山石都无根,意天人撮戏不复飞去耳。
山中茆宇独师子林新整,主僧乞缘心切,林徒岫客都不欲径。散花坞一松石罅,双穿出顶形如凤,翅亦令人流睇忘归。
望石笋矼诸峰,片片疑削,其石触物成像,彷佛逼肖。乃若秀拔,千寻奇姿万叠恍如朝霞布采,虽置丹青于其侧,莫可比似。
下松谷十里奇峰夹立,然诸峰前影从松谷返路。正当之二石,刺天类双尖头,奴势逼侧各具数围,秀色转扑有偶。露半面,从人后看行人林外度者。又故掩松际如不欲人恣观者,非一上一下未足想,其奇邃也。
松谷之西有三潭焉,青潭整而洁足,敌白龙潭濆沫。稍平坐石,殊清远可眺。自青潭而左,曰黄龙潭。形如长溜,巨眼沉沉如积玉。又其下曰油潭,骑石观之,如绿云浮素波之上。
方子曰:前海深而藏,后海瘦而削,肤理既润,神姿逾妙不独奇擅专矜,秀绝盛弘之。云:游人每苦目不周玩,情不给赏以目,黄山可当斯语。
又曰黄山态不一列,人人游换一山,时时游换一山,山不尽三十六峰,而水亦居其胜。九龙潭逍遥溪诸源,予暂经之。已浩然有雷奔云泄之思矣。若乃散泉飞注漱石流响。游屐所临,仰瞩俯映。又好事者负舂曳竹,多乘秋气,而春木离离微芬,倏忽初夏之候。方如花朝予,两度花巘,恨未招素娥于月塔,缀雪韵于仙桥。敢以订山灵,因念昔人斩榛栖露缒空縆布之险犹未忘,胜且而予以新葇尚脆,遂弗及一扪天都一隅之眼轻藐山灵,予陋矣。曰此略也姑以志,今日之游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