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南宁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卷目录

 南宁府部汇考二
  南宁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南宁府城池考
  南宁府关梁考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四十二卷

南宁府部汇考二

南宁府山川考二

    府县《志》合载横州
震龙山 在城北百里,崷崒齐云,为横淳、宾贵诸山之祖。山顶有潭,蛟龙所宫,潭泉一泓,下注山腰、石坎,如白练垂天冲射,溅沫百丈,自下望之,飞花满空,分为三溜,至于山麓,散为九溪,多灵踪,多怪风雨,多异桃李,入者一任其食,怀之则迷归路,禄蓝东班之水出焉,四畔峰峦环立,亘数百里。
长寨山 一名将军山,在城东二十里,形如端笏,为诸山领袖,岑猛墓在其巅。
古钵山 在州北七里,形如僧钵,上有慈感庙,腰有半山亭,有石甃大路,每春时,州人载酒游焉,为一州之镇。
秀林山 在州西南十里,林木郁秀。
鸣石山 在州境,《通志》《山海经》:以为长石之山,长石西有共水,注于洛洛,在河南,与岭南不相属,横自有鸣石山也。
宝华山 在州南二十里,四时常有宝气见于山巅,形如翠屏,树色葱茜,浓云拥罩则为雨徵,为郡山之宾。上有应天禅寺,建文帝像。唐时有二神僧骑虎鹿于其上,人每见之,今则仅为虎所往来。宋徐安国诗云:秀出城南号宝华,翠微深处衲僧家。百年台殿归灰烬,一径苍苔点落花。
笔架山 在州西南十里,形如笔架。
丫髻山 去城九十里,双峰如髻。
天台山 在城北八十里,俗呼为大洼山,石顶方平,高岩品列如台,见乎百里之外。
大屏山 在城北七十里,俗呼沙牯山,高平入汉,形若屏风。
凤凰山 在州北七十里。
圣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即大瓠山。其支蜿蜒磅礡,龙奔云矗,突然而起。
仙女山 在圣山之旁,与圣山并峙。
大路山 在城西二十里,有大路通永淳。山心有铺,盘郁万丈,逦迤而南,其上多竹,木樵者甚众。
九珠山 在钵岭左,九峰如珠,故名。
九凤山 在州西五里,九峰如凤。
斗山 在城西五里,六峰如南斗,因名。
北山 负郭如扆,旧有报恩禅寺,四围有古墓,今改寺为儒学,即州治,靠山。
尖岵山 在城北四十里,俗名尖谷,分钟屯,东支过岭峡,即此山。
幺么山 在州北,有山凤,具五彩,飞则百鸟随之,有飞狸兽肉,翅如蝠,其上又产异茶,味香洁。独石山 在城西四十里,四山皆土,此独石分钟屯,西支蔓衍为山,夤缘大江,在烟火周连中。绿矾山 在州西六十里,下有绿矾泉。
王托山 在钟屯中左,其支细嫩蜿蜒,陂陀脱落,陶墟出龙谢,南望大瓠之馀,支东頫尖岵之全势,左右交牙,巽峰叠面,此山独崛然中起,有俯视群山之象。
木力山 与王托山并。
苍帽山 在尖岵山东,隐辚郁𥗬,或断或连,或为土垄,或为石,其山有泉,可以灌溉。
罗蚕山 在城东北二十里,平地突起如蚕。立鱼山 即小长寨。
长旗山 木身水脚,形如展旗。
空笼山 在城东十里,有窍贯山腰,东西晶然通明,昔人获一异禽,欲献于郡,至此山禽脱笼飞去,献者空归,故名。
天窟山 山有二岩,南岩峒口有潭,澄深叵测,罗蚕之地,多演泉,行于地中,总会于此,伏行洞底,至岩尽处,从石罅而出,瀺灂清泠,注于郁江,即石泉也,其中产嘉鱼,九十月间,可捕。峒有二岐,嶆䆗窱深二里许,多怪石,多钟乳,多灵泉,多蝠,多燕,其旁覆处如长廊,其高突处如华盖,石笋突起,如佛像、如狮、如吼,坐者、立者、頫者、仰
者、歌者、舞者,种种倒垂,如莲花、如龙涎、如堆云,有石柱长十馀丈,直撑岩顶,西至尽处,豁然有窟通天,日光穿射,骤视横如玉柱,久之乃可辨。在州东三十里,俗名月林湾,洞内乡人甃石为垣,以避寇。垣之内,必秉烛乃可行;其北岩原名玉女岩,离数丈,在诸石峰中,南岩为其宾也。北唯一径通厥峒口,初入峒,一石俨如伏虎,入其堂如穹窿,而闇少息,渐可睹焉。东岐有老君像,冠裳云彩,岁变无常,前生小石台,台上有一石盘常盛冷浆;西岐多坑,陷尽处亦石,乳滴成危台,或如挂衣,诸色相其上,亦一窟通天。
暗罗山 在城东五十里,独石临江,中有石室。龙牙山 在城南五十里,石如龙牙。
运表山 从震龙山,分干东南,行五十里而远即此山。
定祥山 石峰森列,如戟如戈,如阵初合,如兵将溃,在城东五十里。
大岚山 在城南五里,重峦土山,磅礡三十馀里。
乌岩山 在城东六十里,伪汉主易名为乌蛮山,或云汉时谷永招乌浒蛮人居之,故名。其麓有伏波将军庙,下即乌蛮,滩在古江口。
天马山 在城南二十里,与宝华山并,俗呼为案山。
大麓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林木青翠,州治倚之。
席帽山 离城南二十里,居宝华山之右,形如席帽。
巽山 在城东南十里居席帽山之西北障。于水口直奔大江,鹿江之水合焉。俗呼为大岭。洪崖山 在城南五十里,东为灵山县界,西为横州界。
东山 在州东南八十里,巍峨数十丈,盘纡殆百里,屹然州之巽位,是多樟楠。武流之水出焉,东西南为灵山,洪崖都北为本州乐山乡,以其在灵山之东,故名。
那阳山 在城东十里。
乐山 在城东五十里。
陆答山 与乐山并。
青旗山 在城东六十里,形如顿旗,树色苍翠,伏波庙隔江相对,借形势焉。
火烟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其势联络,奔腾百馀里。
飞龙山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昔有白龙飞去,故名。飞龙之水出焉。
逗口山 在州西南一百里与灵山界。两崖逗合,中通一路,仅容一人行,故名。俗亦名为豆蔻山,以其出豆蔻尔。
茶山 与逗口相连,皆林木稠密。
天堂山 一名大王山,入茶山尽处。相传灵山有宁君者居其顶,成神其山双峙,先有石桥可通,村民岁祀之,或忘其斧复取之,见仙集焉。归以语人,雷遂震坼之,登高则望见钦州灵山封域。
雄龙山 旧名石楼。由大王冈入路,远自山拗村登之路,近去州西八十里,乃江南诸山之最雄壮而高耸者。
独秀山 在雄龙之西,独佛岩之东,一山独耸,其麓平阔,面前有池,宜作穴。
石灰岭 在州之宋村。
登高岭 过龙池塘表东南百步至演武亭,又百步至迎宣门,从西入上有敌台,有仙槎亭,西城跨其上九日州,人于此登高。
乌石岭 从登高顿跌而下,南望大江乃旧儒学右臂一乳也,上为吴误斋山房。
马岭 在州北三十里。
羊岭 在东北三十五里,马岭之左。
白象岭 在城南五里,山形如象。
望州岭 在州南五里,由灵山而来,皆在山谷之中,行至此忽睹州城,苍松翠竹,奇峰远嶂秀丽,改观行者,皆欲望之,因名。
麻沙岭 在州东南。
独镇岭 灵山大路跨其上,左畔水出平南江,右畔水出鹿江。
分界岭 其南为灵山界,在州西南一百一十里,其麓有大墟横灵乡民交通处。
金龟岭 在城东北二十里,形如伏龟,罗蚕诸山皆石,其色如黛,惟此石而衣土草,色独黄。母猪岩 在州东四十里,上有灵塘,十二濆泉溢出灌田。
空洞岩 在城东三十里,俗呼湴塘岩。石室玲
珑,层层有洞,中多奇石,皆青碧色。二层有石,侧立大如卧榻,击之声如铜鼓;其上复有一石,如龙舌下垂,以梯而上,复有一门入,复平旷为第三层也,傍一门出,有平地一区,若露台下视甚峻。知州曾储以其五窍如星,更名:五星岩。凤凰岩 在城东四十里,形如飞凤,昂霄石壁,临江洞门瞰水必舟然。后可通攀,缘而上轩豁,深长可数十间,石乳、云窦、丹穴、仙床奇怪幽阒窈然,别一天池岩,半有翠房,攀蹬而上,有一穴,仅可容身匍匐而入,豁然宽敞。房前有台,左右悬乳,如垂龙。中有柱,如鳌足。旁有仙羊,窝后有一窍相对,可通岩顶。晓日升时,日光穿出洞口,豹谷陈大纶大书:迎仙洞三字于内。
独佛岩 在大王山东北,长可容二百馀人,山顶右有瀑布泉飞聚于前,成塘,左右前案皆若楼台。
石窟 陶墟石窟村,有窟容数十人。
牛皮石 在州西七里,形如牛皮,上有立石,高二丈许;镌横州二字。相传仙人所书。
米贵石 在州西,见则米贵。
豹子石 在州东二十里,形如蹲豹。
地伏石 在苦竹滩下,长石伏江。
郁江 在城南州学前,形环如月,故又名月江。其源出广源,《山海经》曰:郁水。出象郡,今交趾地广源州,属而东注,南海是也。
清江 在城东十里,有嘉鱼穴,其源出旺泽陈汶石塘。初名龙江。南流北乡,鹤窦合陶墟右溪,历石狗村合茅江,有龟头圮。桥焉东则藤寨一溪过陶墟左至龟头与龙江合,又东零里龙潭出水口,黄村过飞凤岭及从化之木祥村,又东一支出交椅石井,别流入焉。会而南转过马髀,易名方水。有石鱼,有圮。桥东流小溜江,从马岭来,与壬水长溪水入沙江塘,又东一溪入黄灵塘,与沙江底合流者,总名之曰:清水。东行八里,至滑石河,会分壁岭之右水,乃名清江,入于郁江。
古江 在州东十里,其源出震龙山,经绿蓝罗村合钟黄水出绿房山者,历茶村鸦陂至乌蛮驿入郁江,有巡司焉。
鳄江 去州八十里,旁有鳄鱼穴,俗因立鳄水庙,今考州境无此江。尝闻乡老谓绿蓝山有鳄水大王神,今绿蓝村江边有小庙,江水虽泛不淹,疑即是绿蓝水之异名,流至乌岩而为古江也。
平南江 其源出灵山县界,西历逗口山,东历盈虎诸山,俱北流至江口,入于郁江。
横槎江 其源出诸山谷,入于郁江。其下有滩,晋咸和间,有一枯槎枝干扶疏,坚如铁石,其色如漆,黑光照人,横于滩上,故名。一名槎浦。陈埠江 其源出钦州灵山界,经大埠石龟屯庄墟,过凤凰三娘高岭,至龙门平塘村入于郁江。中多材木,竹筏谷货,广东山人于此造舟,今立盐埠。
鹿江 其源出灵山县界,经独镇岭,历簕竹沙田,北流入郁江。
武流江 在城东南二十五里,源出灵山,石塘营,北流过博白,合蚺蛇江入郁江。
怀西江 出兴业北流历武思营南界,入于郁江。
方水 在州北十里,有石鱼谚曰:石鱼生羽翼,必有异人出。
米埠水 在城西二十八里,其源出北乡,鲤鱼潭经,苏光硬叶红山,合别流,过佛子甘乡独石,又合离冲水,入于郁江。
紫水 在大江西北岸,梓潼庙前,离江十丈许,一大平石,每春石前喷出紫水,流经学前,及月江大比,岁候为登科之兆,流长则中式者多,短则少,每每而验,若出于龙兴寺者不应。
施冲水 其源出那地,那缠过永淳长冈,至火烟之上为横淳屯田界限,入于郁江。
西竺水 出南山两腋,流西津入郁江。
甜菜水 出诸大山谷,入郁江。
苦竹水 在横州东四十五里,以傍多苦竹,故名。
灵犀水 在郁江,上流又名灵湾,相传潭中昔有二犀,每风息浪静则出于潭岸,顶有光彩。冷水 在州西五十里。
游鱼洲 在州西七十里,陈埠江上,形如游鱼,又如覆舟。
白鹤洲 在暗螺山下。
烟萝洲 在州东九十里,鸟岩滩下,草木藤萝
蓊蔚,水云烟雾隐隐,俗讹为盐萝洲。
一洲 二洲 三洲 俱在州西三十里下即滩。
治春湾 在州西四十五里今小里埠。
龙母湾 在州西南四十里江口墟。
曹村湾 在州东五里,其源自宋村白水塘,经九曲入郁江。
月林湾 在州东三十里,俗传水底有铁舟,大风雨时见其浮于水面,或见于麻埠江心,或见于凰凤岩,前盖神物不常在耳。
煞船湾 在州东八十里乌蛮滩下,凡行舟下滩,毕在此湾泊少憩,方遣舟师回站。
磨面滩 在城西九十里,水路旋转如磨。横槎滩 在西南五十里。
三十里滩 在州西三十里,与三洲同长。鸡儿滩 在州南三里。
苦竹滩 在东南三十五里。
乌蛮滩 在州东六十里,其滩极险,上有伏波祠,水道有龙门,三鬼、马槽、犁劈、锁匙、挂柁等名,延亘三十馀里,凡船往来,必虔祷之,因改名为起敬滩。
香稻溪 在州西一里,其源出绿衣莲花塘,经古钵山旁,产香稻,西来、海棠二桥跨焉,入郁江。濆塘 在马岭之右,有汎泉焉。
震龙潭 在州北一百里震龙山上,水自山顶涌出,分为九溪,二溪流出宾州独塞界;二溪流出贵县云表界;一溪流出横州绿蓝界;四溪流出永淳灵竹乡界;潭常藏龙,嘉靖间,有客龙来斗,崩石倒树。
零里潭 在州西北六十里,零李村后,东北流入毛江。
鲤鱼潭 距州西北六十里,在陂垄村,流入米埠江。
蚺蛇涧 其源出山心铺,至西津入于郁江。横石矶 在州东八十里,乌岩滩下,行舟至此,始戒严上滩。
龙池 在州北,即唐贞观中所陷池,宋守徐安国诗为谷为陵,事已非灵,源汇泽发光辉,有时风雨连村,暗夜半龙游古钵归。
古辣泉 在州境内桂海,《虞衡志》古辣乃宾横间墟,名以墟中泉,酿酒既熟不煮,但埋之土中,日足取出,色浅红,味甘而致远,虽行暴,日中不亟坏,南州珍之,宋守徐安国诗有古辣觞客醉之句。
瀑布泉 在州南三十里宝华山背,雷公岭泉自山顶石槽中直下,长数十丈,形如挂练,清寒沁骨。
荫龙泉 在钵山顶庙傍井,下四时澄注不绝,亦灵泉也。慈感夫人据山泉而效灵,若岁大旱,官民用求雨泽登山,汲水无祷弗应。
六嘉井 在博合墟,阔二尺,深三尺,有力水井栏泉水喷出沙泥中,其色清冽特异,其味隽永可嘉,绕村数百口家取之,随取随足。即岁大旱,流注如常,若以酿酒,色味久藏不变,乡人又称为酒泉。今在城铺家,井以千计,虽自便然,腥秽之气,不宜煎药,不宜烹茗,且冬月乾涸,竟取汲于大江,徒凿伤龙脉耳。
井头井 在那阳村,唐贞观时,本村出淑惠夫人及陈四斗姊弟同胞,传为此井灵异所钟。一时士客官民络绎往观,乡人惮于供应,曾用木石填塞,今泉水自旁孔渍出,四时不竭,那阳一大村民咸取汲焉,色亦清澈,但气味略弱,不甚凛冽。
南门井 在南城外,通大街,四时不竭。
陈公井 在州治月台东,嘉靖二十二年,摄州印思恩府同知陈大濩凿,崇祯二年,知州王宠命石工覆石井,栏因构清泉亭于上,额曰井养不穷。
关帝庙井 在南门外关帝庙左。
卫前井 在驯象卫门之西。
局内井 在迎宣门内,以上在城厢计五井,旧名为五星井,皆由人力穿凿成者,村乡计二井,其天造地设者,合为七星井,俱堪咀嚼然,以六嘉井为第一。
永淳县
龙章山 在县北四十五里,昔有龙出入此山,文彩炳然。
挂榜山 在县西北,石壁临江,宛如挂榜。鱼流山 在城西六十里,潦涨滩急,鱼自顺流而下。
凤凰山 在县南十里近三洲村。
司中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产铁,力樟楠诸大木兵燹,后人回故址起造屋宇,大者砍伐殆尽。林公岭 在城南六十里,昔有林姓者隐此,故名。
大人岭 在城北五十里,其峰高耸,上有古寨,乡人避寇之处。
雷峰岭 在县北岸一里,有雷庙又岭顶周围,有一蹊径圆绕。旧传雷神起震而成亦一异也。登高岭 在城西里许,九月九日邑人登游,放风筝以为乐。
珠岩 紫水出焉。
雷破岩 在城东三十里,石崖如壁,下有刘大王庙。
游鱼石 在城东,江水涸则见。
头巾石 形如儒巾,故名。与雷破岩对,河险急。大江 在城西,即郁江。环绕县治北东南三方,经横州为槎江,经浔州与北江黔水合,经梧州与府江漓水合,东南入于海。
东斑江 在城东北五里,源出横州,震龙山经县,急水村入于大江。按《县志》:在县西北,经急水、露墟、甘塘、石岭入于大海。按《明一统志》:源出宾州领方县界,流于郁江。
秋风江 在县西南三十里,源出灵山县界,入于大江。
永东江 在城东一里,一左源出梁鸡,经滑石。一右源出石恢朗,二水会于青滩,合入县郁江东岸。
灵犀水 即珠岩前水。旧传水底石窟有犀牛眠焉。
牛练滩 在县南七十里,中有石形如牛,故名。野鹤滩 在大江县西五里。
燕子滩 在县西八里。
渌境滩 在县西十里,水涸无恙,涝涨则险恶,遇发时潆洄湍急,哮吼之声似雷鸣虎啸,深窝注下,少顷瀑出,力能覆舟。
石洲滩 在县西二十里。
泊滩 在县西二十五里。
流鱼滩 在县西三十里,涝涨滩急,鱼顺而下,不能复上。
龙泉 在县西十五里,有石洞,洞有石窦,通大江。
牛涧泉 在县南五里,以水煮饭,饭上寸许如桃花色,乃不常见,间一有之。
雷破矶 在大江县东三十里,险急,上石岩有刘大王庙在焉。
上思州
十万山 距州八十里,群峰前后巑岏,为百溪发源处。
三台山 在州北十里,一名文岭。
朝拜山 在州前,一名六马岭,其形如拜。狮山 在州北一里,蹲踞若狮,一名思山州,因此名。
凤凰山 在州西十里许,其形似凤,《明一统志》在州南二十里。
王侯山 在凤凰山北,上有廨址,一名王侯寨。柳槐山 在王侯山东一里,柳槐多生之,故名。东晓山 在州东十里,乃夏旭方隅。
望州山 在州北十里,北乡路历其上,即眺州治。
炼铜山 在州东,有三百谷口。
达追山 在州阳岭,四面石壁,山半有泉如瀑布,下注成溪。
蕾西山 距东晓山十里。
架梁山 界东北,两乡势直入州。
大吉山 距州七十里,在东乡界,草木蔽芾,视群山独高。
怅山 与大吉山相表里。弄朴山 在州方岭西。
东坛山 在州西三十里。
蕾林山 在凤凰山西,首吴总戎征镠屯兵于上。
东香山 在州北四十里,豺狼时出,上有弄怀山三大字,又有弄怀岩,山峻河深,怪石叠见。渌玉山 在望州山侧,凡雷出其上则雨,土民候为阴晴。
北梯岭 在州北三十里,路险若梯。
排阳岭 去州十八里。
恃武岭 在州前左,高百丈,上有土城,世传汉伏波征交趾立之。
回车岭 有土城与恃武岭对。
蕾强岭 在龙跳滩南三里。
四方岭 在州西三十里,其势嵬拔,四面方正,上有潭。
独秀峰 在州东南五里,群山纠纷,左右对峙。美丽岩 在弄怀之左,中有奇石如莲座。甘燕岩 在恃武岭麓。
弄怀岩 在州北四十里,山峻洞深,怪石重叠,入洞者必然火乃能行,知州周璞刻弄怀山三字于岩嵋。
剥甘岩 在州西六十里。
上思江 在州治西南,源出十万山。
明江 源发自十万山派,至那板等溪,曲折二百里,达州而西,合明平为左江,入大河,归于海。东丽峡 在州西八里,两山相丽对明江水。驮龙溪 发源自北龙岭南,注狮山合渌盎溪,二里环州,北达于明江。
驮造溪 源发自东晓山。
驮怀溪 发源自凤凰山派,北注明江。
淰况溪 自蕾西山发源,东逝。
剥邓溪 自弄朴山发源,南至那渠,下入于明江。
驮桃溪 发源自东香山来。
驮白溪 即驮桃溪之总派,出邕州必由之。龙跳溪 即扳龙溪,去州五里,上平下锐,世传以龙跃,故名。岩穴数口,春水集则鱼集于岩,年之丰歉卜焉。
那板溪   渌浪溪   懒麻溪
冲榜溪   渌郁溪 以上诸溪皆十万山发源,会于明江。
那卯树溪  阮朗溪   波急溪 以上三溪自十万山发源,合于驮仆溪。
狮子潭 在独秀峰后三里,水面一石蹲踞,昂首若狮云。
葫芦潭 在扳龙滩上,明江侧,世传有村陷成潭。
汪水潭 一名龙潭,即明江派,在狮子潭上一里,祷雨辄应。
汪盟潭 在板门村下,距州五十里,上有黄平章墓,时或有变故,则闻鼓乐鸣于岩中。
金印潭 原名剥驮潭,在州南,离城五里,潭深水清。明弘武二年,因土官黄富黄鉴昆弟争袭,弃印于潭中,后遇风雨大作,其印自浮,故名为金印潭,因其昆弟之变,遂改土设流。
福泉 源出州西北,坎知州詹世龙开因民受其福之义,故曰福泉。
温泉 在三台山之东五里,若时丰泉始瀑,其水冬热夏寒。
剥耳泉 在剥山石内涌出。
天池 在四方岭之巅。
学宫池 在学宫前。
东陂池 在城外,上下二口,周岁蓄鱼。
莲陂池 在东郭城隍庙前。
渠渴陂 在武奋门外一里,嘉靖十四年,陈世瞻集土为岖。
派阙陂 在狮山后。
下雷州
笔架山 在州前。
崇寿山 在州后。
地轴山 在城南一里。
香山 在城西北一里。
朝佛山 在城南二里。
天关山 在城北一里。川无考。
迁隆峒
四方岭
湖润寨
山石巉岩,但无名山可纪。
水利附本府〈宣化县附郭〉
铜鼓陂 在城北二十五里,明永乐二十年筑,后崩溃。成化中,知府刘渊复筑,又溃。嘉靖十五年,知府郭楠砌筑,取水至北湖村、苏卢村,以灌诸田,郡绅李淮有碑记。
龙门陂 在太平乡,知府郭楠以旧址低下,移上丈馀,通上下圳,以息争端。
川山陂 在上南、太平二乡,年久淤塞,知府郭楠修筑。
古浪陂   渌王水陂 俱在上南乡。那勘陂   大郁陂 俱在上东乡。
漾水陂   淮滕陂   淮南陂
那马陂   上流陂   淮宁陂
淮赠陂   淮贤陂 俱在下东乡。
淮渌陂   罗稔陂   石翁陂
甘燕陂   黄陂    龙陂
陈陂 俱在下南乡。
罗赖陂 在北乡,水由龙门小溪出,以灌田。张村陂 在西乡。
大安陂 在上东乡,按《通志》:在府东七十里。吞雹陂 府县《志》无,按《通志》:在府北一十五里,俱灌田。
隆安县
绿水江 在县南二十五里,水车数百,乔建等村田畴,皆资以灌溉。
冲柳溪 在城西乡村,赖以灌田。
驮良溪 在县西十里,思龙、良驮诸村赖以灌田。
投玉溪 在县北二十里,近溪小民作坝灌田。剥落溪 在县东十二里,那汉等村资水灌田。驮兴溪 在县南五十里,近溪村民作水车数百,以资水灌田,极为便利。
驮渌溪 在县南二十里,溪村赖以灌田。墓乌溪 在县城东南四十五里,灌田者皆赖之。
桥峻溪 在县城东南五十里,甘滕二村民灌田多赖之。
那岊溪 在县南十里,近溪诸村资其水以灌田。
霸店溪 在县南七里,七八两图资以灌田。桥王溪 在县南岭背二里许,人多资水以灌田。
桥王溪 在县南岭背二里许,人多资水以灌田。
梅龟溪 在县南九十里,发源自永康,流入大江,甘滕诸村资水灌溉。
桥塘溪 在县南一里,小小细流,灌田者多藉之。
驮懒溪 在县南六里,民咸资水灌田。
万家源 在县东南六十里,多小涧清流,四面土田灌溉攸赖。
咘派泉 在县东二十里,林村外石中涌出,流注大江,春秋泛溢,一方田畴咸藉灌溉,上有神庙,名曰涌泉大王。皇清康熙十一年夏,此泉忽闭,乡民危之,知县查继申步祷于神泉,即大涌。
咘野泉 在县东二十六里,小林村岭下涌出,长流入大江,四面田畴借以灌溉,乾溢不常。咘泉 在县西南二十里,涌出长流灌溉七八两图田塘,其利甚溥,凡遇天旱,祈雨至此迎水,即降滂沱,俗曰龙泉,其水冬温夏凉。
咘燕泉 在县西南二十里,淰闲村山脚涌出,近方田塘咸赖灌溉,冬末暂涸。
多获泉 在县南三十里,发源自山脚直,流鸬鹚、鱼浩、博浪一带,水车灌溉田塘,川流龙床出,合大江,永流不竭,其鱼甘美。
横州
歌蛮陂 在州北三十里张村。
从化陂 在州北二十五里。
石井陂 在州北二十里。
宋村陂 在州北五里。
蒙村陂 在州北五里,新筑复决。
那严陂 快龙陂 俱在西北六十里。
马伴陂 在西北七十里,以上八陂水流出清江。
陂角陂 在城北四十五里,水出岭峡村。思漾陂 在香江村距州北五十里。
茶村陂 在州东北五十里。中黄陂 在州东北六十里,四陂水经绿房山至绿蓝村合。
绿蓝陂 在州北六十里。
落塘陂 距州东北六十里,在六旺村分绿蓝水为之。
鸦陂 在州东北六十五里。
陂头陂 在州东北五十五里,四陂水源出震龙山以上八陂,水俱流出古江。
甘乐陂 在州西五十里,水出米埠。
苏云陂   大云陂   那军陂
那消陂   卢陂今废  龙潭陂 俱东南四五十里,在马皮新平村,以上六陂水俱出武留江。
古辣陂 在古辣村。
钟黄陂 在州北六十里。
六隘陂 以上陂俱利灌溉田亩。
濆塘 在州北母猪岩下,濆泉溢出,灌田及黄塘交椅莲塘俱灌田,城内鱼塘三百馀口,四乡
不计其数,故横称鱼米之地,然城内塘多,则泄漏龙气,近日卫署之左,填塘起铺,不惟人居稠密,亦能培植风水。
永淳县
磨练陂 宋时闭,今复开。
露村陂   公陵陂   甘塘陂
急水陂   龙歌陂   均墟陂 以上诸陂俱在修德乡。
鹤岭陂   古泞陂   三叉陂
六台陂   邓村陂   何村陂 以上诸陂俱在灵竹,乡民皆资以灌田。
震龙潭 按《通志》:在城东北一百里,灌溉甚广。
上思州
天池 在州西方岭之巅,灌田甚远。
东陂池 在城外,上下二口,周岁蓄鱼积水以灌田。
莲陂池 在东郭城隍庙前,积水灌田。
渠渴陂 嘉靖十四年,陈世瞻集土为岖,以资水利。
派阙陂 在狮山后,积水灌田。
新宁州水利府,《县志》《通志》俱不载,无考。

南宁府城池考

        《府志》本府
南宁府城池 自宋皇祐间,始经略使狄青征侬智高时所筑,未获地利,寻亦崩颓,后有刘郡守梦神人告以就蛇迹曲折处筑之,离故城址数百步,绩用果成。历代修葺,广阔周围一千三十步,高一丈九尺,楼五东门、镇江门、仓西门、安塞门、迎恩门,女墙一千零九十六垛,顶筑尖圆兵马司各一座。明嘉靖十六年,兵备佥事邬阅檄府卫修葺城楼,重建各门兵马并立城上,巡警铺二十九间。万历壬寅年,郡守薛公藩增开南门并前,共城楼六座。崇祯九年,郡守吴公绍志奉文增高城垣三尺。十三年,郡守陈公世绳见邑屡罹水患,易圆垛为方垛,取土制水之义,城东北隅有台突起,同知张贯作亭于上,名曰最高台,旧有云锦亭、筹边楼梯、云阁,俱废。东西有一壕绕城,兵燹,后城垣、城楼相沿颓圮过半。知府金先声、通判顾鼎植、知县张琼捐俸修葺,仅得十之一二,尚俟设法修理。
宣化县城池 原有古沟,阔一丈,深八尺,自四逵坊起,旋绕儒学,前至水冲口,止凡城中诸水由南西流汇于此。沟由水关达下壕,历栾塘过官塘,入于大江。遇壅塞,皆城守督率守门卒役协力疏通,以免城中淹注之患。
外州县
新宁州城池 创自隆庆六年壬申春,先是巡台霍奉旨措银六千两贮南宁府库,委南宁推官刘洁、总督税课郑龙、驿官卢泾、巡检刘环、阴阳训术邵应轸,分管四都之民。舂筑土城,及刘升任,复委养利州知州欧次颜代督,本年冬新宁知州邓林材莅事。万历元年癸酉秋,城完,随专委邵应轸督建四城门,楼东曰宾旸门,南曰和薰门,西曰含辉门,北曰拱辰门。万历五年,知州赵宗凤外用火砖包,垣高一丈五尺,垛高五尺,脚厚一丈六尺,顶厚一丈三尺,广轮七百六十七丈,上设警铺十七间。万历十三年,知州张思中于城墉四角,建烟楼四座,以备瞭望。又于每城门左右,各建兵营二十间,四门共八十间,用居守禦者,池周环城,浚壕颇浅,不能注水,恐伤龙脉。
隆安县城池 旧为宣化县那九村,明嘉靖七年,都御史王守仁题准始置县筑城,未完。十四年,兵备佥事邬阅委府通判林凤鸣继筑甃以砖,周围宽三百二十丈,高一丈三尺,东西南北门各有城楼,唯壕池未浚,后西楼倾圮,邑令姚居易重修东隆兴门、西望仙门、南厢泉门、北厢江门。按《县志》:本县城垣,周围二百九十丈,垛子五百四十七个,高一丈四尺,马路横阔八尺,东曰隆兴门,西曰望仙门,北曰江潮门,南曰观泉门,自嘉靖间新建,伯王公建造以来,明末土司交鬨兵燹之。后年久倾颓,捍卫无恃,前任知县查继甲于康熙九年九月莅任,首以城垣坚固为务,适奉院檄。凡城垣有应加修葺者,即行整理。知县查继甲即于本年十月申报,兴工修建
四面楼宇,城门以及犄角窝铺等处,城外壕池,马路长一百一丈二尺,高七尺,面阔八尺,俱采买石料筑砌,经营一载,渐次积累,至十年十月竣工,城池巩固巍焕。
横州城池 州旧有土城,宋易有修城记,则前此亦有城矣,观黄光世慈感庙记云:丙子平定,城池遂废,则其所由来,久矣。后至元,至正丙戌夏,州判倪思敬重修,益以乐山古城,盖土城而砌以砖者也。故国初,犹曰:土城方阔六里,覆之以茅。洪武二十二年,迁驯象卫于兹,指挥徐拓而大之,周围方十里一千二百一十步,高二丈,上阔一丈二尺,下阔二丈二尺,串楼一千二百一十间,南距大江,东南北有壕池,阔一丈三尺深七尺,长九百九十五丈,惜其多逼城脚,而东角局里为州龙,来脉亦受掘伤。城门六:东有涵春楼,西有肃清楼,南有镇夷楼,北有清远楼,东北有迎宣楼,州门有月江楼,先是楼及串楼,俱军卫修理。成化间,因官军渐少,申定与州平半均修,今为例。宣德十年,指挥范信重修,包以砖石,覆以陶瓦。弘治间,倒塌再修。嘉靖间,因材不良,数至崩坏,州卫申准自后患者,易以露头雉,覆以重砖,计为经久。三十一年,当道委南宁府,通判韩绍奕指挥张启、元州判姜伯春重修易串楼,以垛堞者十之七。三十八年,西城圮,知州高士楠复修。四十一年,知州陈坦指挥王嘉言奉文尽撤,串楼增高,垛堞立更铺三十一间,州卫共守敌台,在登高岭一座三间。景泰二年,分巡道萧鸾命指挥邓凯增建。成化四年,知州谢环重修。
永淳县城池 明正统十四年,始筑土城。成化八年,曾鼐包砌以砖,开壕环之。嘉靖三年,知县潘文明修筑,周围四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门四有楼:东朝阳,西永宁,南迎恩,北拱辰。
上思州城池 州本大土城,延袤八百丈,周围五百八十二丈,高一丈。明弘治十八年,迁州江。北州同知曾炳始建,知州罗环继完之。城有四门:东曰东定门,西曰西宁门,南曰南承门,北曰拱北门。嘉靖十五年,知州黎磐陈世瞻因迁学入城,增包数十丈。二十三年,知州周璞拓东南陬百丈门,甃以碑石,上建应楼,扁曰兴贤靖,边阜民拱辰。三十五年,署印上石西州知州罗汝泾重修,厚七尺,顶结四尺,高一丈二尺,增设敌楼五座,各广一丈二尺,城垛一千一十九。按《州志》:唐始置乃羁縻州,属邕。都总府仍隶邕。元属思明路。明弘治十八年,州目赵宣等奏以州改流官,隶南宁府,城周围四百三十八,丈城垛一千一十九,厚六尺,顶结四尺,高一丈三尺,城楼四座,年来寇氛作祟,兼风雨淋漓,自皇清康熙三年十二月内,知州朱士毅到任巡看,崩颓西北城楼二座,垛口一百十二,城墙内颓三处,共计九十七丈有奇,捐资修复。至康熙九年六月内,知州梅朗中到任巡阅复,见城垣零星倒塌,随捐资雇倩工匠修葺,隶属左江守巡道南宁府管辖。城壕东门至南门,长八十丈五尺,广一丈深七尺,南门至西门长一百二十丈,广一丈,深七尺。西门至北门,长一百一十丈,广一丈,深七尺。北门至东门,长九丈,广一丈,深七尺。下雷州城池 州城南向,石砌内外二城,内城广一百七丈,外城一百一十三丈,各高七尺,辟门六:曰南门、外南门、北门、外北门、东门、外东门,西倚山为障,无门。

南宁府关梁考

   《通志》府县《志》合载本府〈宣化县附郭〉
昆崙关 在昆崙山。
那龙寨 在县治西七十里。
八尺寨 在县治南六十里,此处最为险要,见有官兵驻防。
那南寨 在县治西六十里。
金城寨 在县治东七十里。
迁隆寨 在县治西八十里。
渠乐寨 在县治西一百四十里,隆庆六年,开设新宁州,改附属焉。
东平桥 在城东五里,旧名通济桥,天启七年,郡人朱希程改造石桥,更名香篆,知府杨闻中有记,今废。
西平桥 在城西一里,旧名龙溪,后圮,今再重建。
南平桥 在城南十里,旧名扈水桥,明宣化间建。
北平桥 在城北一里,明天启五年,改造石桥,更名镇北桥。
瓦子桥 在城西北一里,旧名教场桥,明弘治间建。皇清康熙五年重建。
茆桥 在城北十里。
石巩桥 在城北五里,改名金牛。
低井桥 在城北十五里。
归仁桥 在城北三十里。
何丹桥 在城北三十五里。
西云桥 在施湴驿前。
永丰桥 在府城西七十里,元至正辛酉建。云峰桥 今废。
涯水桥   中梁桥   咘墟桥
竹桥
府门渡   旧县门渡  驿门渡
龙溪渡   罗莫渡   马津渡
托州渡   桥板渡   大滩渡
屯埠渡   老丘渡   儒礼渡
那南渡   杨美渡   新庄渡
那龙上下渡 以上俱上江渡。
凌铁渡 又名亭子渡。
渔埠津渡 即思沿渡。
上下二津渡 八尺渡   平南渡 以上俱下江渡。
马负渡   凌湾渡
新宁州
渠乐寨 在州东南八里。
归仁桥 在城中南街,通东西二塘。
永济桥 去城南一里,贡生雷礼创立石桥,按《通志》:万历二十三年建。
通济桥 在城南三里,明知州张思中建。永义桥 在城南四里,乡官王周楫妻创建石桥。
永福桥 在城南七里,耆民梁嘉相为母祈寿建。
龙须桥 在城东北五里。
滑埇桥 在城东北。
长塘桥 在城东北十四里。
万人桥 合州同建石巩。
义济桥 在州南二里。
长沙渡   新庄渡   旧庄渡
下湾渡   逍村渡   那澿渡充禾渡   那勒渡   驮丁咘尧渡武黎渡
隆安县
咘咽隘 近万承州土司,原有哨官、队兵共五十名,工食耕田兑给,明季饷裁兵散。
更达隘 近都结州土司,原有哨官、队兵共三十二名,工食全支府饷,明季饷裁兵散。
霸眉隘 近归德州土司,原有哨官、队兵共二十名,工食半支府饷,半耕田兑给,明季饷裁兵散。
镇南隘 近罗阳县,原有哨官、队兵共三十名,工食半支府饷,半耕田兑给,明季饷裁兵散。叫立隘 近武缘县,原有哨官、队兵共二十名,工食耕田兑给,明季饷裁兵散。
梅龟隘 近宣化县,原有哨官、队兵共三十名,工食耕田兑给,明季饷裁兵散。
渌午隘 近武缘县,原有哨官队兵共二十名,工食耕田兑给,明季饷裁兵散。
叫浪隘 近果化州,原有哨官队兵共四十五名,工食半支府饷,半耕田兑给,明季饷裁兵散。楼虚隘 近果化州土司,原有哨官队兵共三十二名,工食全支府饷,明季饷裁兵散。
以上隘口,九处原系土兵防守,明季饷裁兵散,今咘咽七隘,该啚壮勇自守,惟镇南、梅龟二隘系驻防,把总拨兵把守。
那楼寨 在县南二十里那楼村。
驮演寨 在县西北三十里驮演村,后移那九埠头。
第一桥 在县东南一里。
第二桥 在县东南二里,知县何一麟重建。马晚桥 在城东南二里,寿官冯滔建。
驮良桥 在城西十里思龙十图。
瓦桥 在县东三十里邓炎村。
坑口二桥 在城东一里。
墓乌桥 在城东南四十五里那桐村。
大峻桥 在城东南五十里梅龟堡。
镇村桥 在城东六十里镇流村。磨阿桥 在城东五十里。
驮迁桥 在城西六里。
王桥 在城南四里,明洪武初立。
三门桥 在城南八里剥雷村,宋立。
那桐桥 在县东五十里那桐墟边。
龙笑桥 在县东二十里大林村边。
桥岊桥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林黄村。咘沣桥 在县东南七十里苏村。
博乐二桥 在县东二十里旧那汉村。
新那汉桥 在县东二十里新那汉村边。擂西桥 在县东南八十里滕村上。
乔浔桥 在县东南七十里甘村。
驮迤大桥 在县东南八十里滕村边。
驮茂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马村边。
擂楼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方村边。
弓兵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马村上。
剥甲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剥甲村边。
桥孔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马村边。
乔坛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范村下。
霸起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花村边。
乔塘桥 在县西半里教场前。
桥王桥 在县西南三里。
乔板桥 在县南十里霸店村前。
剥桥 在县南二十里陇内村上。
乔远桥 在县西南六里霸店村前。
那琶桥 在县南二十里那琶村。
桥埋桥 在县西南二十里。
乔林桥 在县北四十里乔林村。
渌牟桥 在县西五十里那湾村。
那湾桥 在县西五十里。
乔堵桥 在县西五十五里。
桥沓桥 在县西五里分水村。
古黎桥 在县东六十里佛乍村。
牡丹桥 一名鸬鹚桥,在县东南二十里,思龙九图鸬鹚村,人涉常溺死,后方采石建立九门桥。
乔厚桥 在县南十五里塔村边。
马头渡 在县东关外河,下岁编渡夫一名,工食银六两。
湾空渡 在县东一里。
龙床渡 在县南二十五里。
那缘渡 去城五十里。
黄疆渡 去城十五里。
可卢江渡 在城东南七里。
邓炎渡 去城三里。
桥建渡 在县东二十五里,县令袁璧给银置船。
那桐渡 去城四十里。
曲流渡 去城七十里。
驮演渡 在县东北三十里。
那重渡 在县东三十五里。
荷芦渡 鸬鹚渡 以上俱岁编渡夫一名,工食银六两,明季裁去工食。
横州
太平关 在州江南二里。
义勇关 在城东门外一里许,旧名狼家营,今迁山川坛城角边。
海棠桥 在城西一里,南北皆植海棠,故名,桥有晁无咎小像。皇清康熙十年,知州曹廷俞及绅士重修,易木为石,
《通志》:宋时建亭五,曰海棠、曰怀古、曰醉乡、曰春色、曰登临,明嘉靖十五年重修。
青云桥 在城南半里,明嘉靖间坊人易木以石,后填为坝。万历十三年,知州林守万命典膳零世信甃石为巩以流水。崇祯二年,庠生零震枢重修。
翔云桥 在州北十里,旧名方水,又名通济,明永乐间建。
华水桥 在州南二十里。
衣锦桥 在州南三里,今圮。
民村桥 在州北二十里。
交椅桥 在州北三十里。
双桥 去州七十五里。
新兴桥 在州北四十五里从化乡。
武留大埠桥 在州东四十五里,水势迅急,贵县村民陈其山建,髓建随圮。
石蓬桥 在州北十里。
长寨桥 在州东北十五里,明弘治十五年,任谷修建。
西来桥 在州西,明弘治十二年,少参任谷重修。
西桥 在州西一里,旧曰香稻,明弘治十二年,
重修。
平安桥 在博合墟路。
大通桥 在州北五十里,即罗村,旧名大桥,先景泰三年创,后崩坏。成化八年,驯象都司邓敱同知罗文会重修,嘉靖四十三年,被水冲崩,众民募缘重修。
西竺桥 崇祯元年邑庠生蒙元选新建。龟头桥 在州北五十里陶墟界,今圮。
桥算桥 在州东四十里,万历间修。
广济桥 在仓前。
寿春桥 在涵春门外。
飞龙渡 渡小村远,今给本哨长承作工食。小里渡 饷重人稀,无人承渡,今给陈埠江哨长承作工食。
古胜渡 去州旷远,哨兵惯行渡贼。
武思渡 以上横水渡,大小一十二只,收肩挑盐担,每年纳渡饷银三十两零,解京抵作盐引之额。
州门官渡 渡夫工食银三两六钱,修船银六两。
中渡 纳灯油关帝庙。
下渡 纳柴草、灯油银在庙。
清江渡 在州东十里,乡官邓国材施两岸石甃马头。
武留渡 乡官莫与伦施。
西津渡 渡小人稀,贼常往来。
吉究渡 两岸无村又无人行。
莫渡 在州东二里。
南乡渡 在州西五十里。
江口渡   米埠渡   东津渡
谢村渡   麻埠渡   施石渡永淳县
元天阁关 在县东朝阳门外。
德政亭关 在县西永宁门外。
文昌阁关 在县南迎恩门外。
对越亭关 在县北拱辰门外。
西北隅关 额曰西北金汤。
东南隅关 额曰东南砥柱,今元天阁尚存,馀俱废。
罗管峡   黄壳岭   辣廖峡
王快峡   风门岭   那冷峡口那决隘   皂角隘   小黎隘
那厄 以上皆四乡边隘,极险要处,原额设拨狼目兵二十九户分汛戍守,其饷拨食民田自耕自赋。
迎恩桥 在县南岸三里,明正统八年建。兴贤桥 在县西十里,明弘治元年建。
昌祠桥 在永宁门外跨壕,明正德十六年建。富都桥 在县北八十里。
石镇桥 在县北八十里。
通利桥 在县北五十里,以上诸桥俱在上修德乡。
永惠桥 在县东八十里。
滑石桥 在县东南八里,明正统七年建。花桥 蓼江桥 俱在县东六十里灵竹乡。白沙渡 在县南门外驿前。
朝阳渡 在北门外。
渡口渡 在县南门外。
莲塘渡 在县西五里。
滩头渡 在县西八里。
渌境渡 在县西十里。
三洲渡 在县南二十里。
火烟渡 在县南三十里,火烟驿前,以上俱大江,即郁江也。
上思州
本州地界东连钦州,离州六十里,南通交趾,止隔十万山,离州八十里,有隘八。
叫怀隘   叫夏隘   淰洗隘
剥机隘   汪满隘   叫喃隘
隘   匡品隘 以上八隘,实峒蛮出入门户,最为险要,宜加防禦,其西南一带,地枕迁隆、思明。西北一带,接连忠州、宣化,至南宁府城必经过忠州,地方深入土彝之中,孤注一州,险莫险于上思者也,所设防兵共四百名。龙江桥 在州北一里,有亭。明嘉靖十五年,知州陈世瞻建,三十六年,李时芳重修。
惠民桥 在州外。
平田桥 在州北关外。
洞坑桥 在州北板回村。
大柏桥 在州北那赞村。
大桃桥 在州北东南村。
龙洲渡 在州南,明嘉靖十五年,知州陈世瞻建。
下雷州
《州志》云:州系荒僻之区,原无大溪巨涧,即有小沟浅水,并未设有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