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卷目录

 佛经部汇考六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声闻契经藏诸小乘经 菩萨调伏藏 声闻调伏藏〉

神异典第一百卷

佛经部汇考六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声闻契经藏诸小乘经》

《摩邓女经》一卷。
《摩邓女解形中六事经》一卷。
《摩邓伽经》三卷。
《舍头谏经》一卷。
右四经本同译别。前二经但是后经一品,说摩邓女慕阿难,欲以为夫,佛为说法受度,及说其本因,地有二十八宿等占候灾祸种种法。

《鬼问目连经》一卷。
《杂藏经》一卷。
《饿鬼报应经》一卷。
右三经说饿鬼罪苦本因种种因果事。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
《慢法经》一卷。
《阿难分别经》一卷。
右三经本同译别。阿难问佛事,佛有富贵谐和有衰耗不偶者,报护不同。佛为说此经。

《五母子经》一卷。
《沙弥罗经》一卷。
右说罗汉见宿命,为五母作子,五母思子,皆涕泣悲恼,欲自杀,罗汉见已故,笑说此经。

《玉耶女经》一卷。
《玉耶经》一卷。
《阿遫达经》一卷。
右三经同本异译。说玉耶女嫁给孤独长者子而憍慢无复妇礼,长者请佛为说法,教戒为妇之道。

《修行本起经》二卷。
《太子瑞应本起经》二卷。
《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
右并说佛本修因地降生王宫,出家成道种种所示现事。三经同本异译。

《法海经》一卷。
《海有八德经》一卷。
右二经同本异译。说大海深广,喻佛法难量。

《四十二章经》一卷。
右汉明帝梦金人身长丈六,项佩日轮,光明赫奕,飞在殿前。乃诏郎中蔡愔等十八人往天竺寻访佛法。永平十年,遂与摩腾同来。帝甚赏,接所将像,驮以白马,因建寺曰白马。译出此经,是汉地经法之祖也。自此释教相继云兴,以大化初传,人未深信。蕴其妙解,不即多翻,且撮经要,以导时俗。

《佘女耆域因缘经》一卷。
右奈女者迦叶佛时,供佛一奈,故九十一劫生奈华中,后生耆域,号医王,能愈病起死。此经说二人本起因地。

《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一卷。
右信相菩萨问众生受苦之因,佛说此经。

《龙王兄弟经》一卷。
右说目连降伏二大龙王。

《长者音悦经》一卷。
右说长者先富后贫之本因事。

《禅秘要经》三卷。
右佛说不净观数息法。四大观亦名白骨观,亦名九次第想,亦名杂想观法。所说次第境界甚详。

《七女经》一卷。
右佛说过去世波罗奈国王有七女游冢间,观死尸,各说无常法偈。帝释来赞喜,问所求愿,七女答欲得无根、无枝、无叶树、无形、无阴阳地,于深山大呼、耳不闻响,天不能答。往见迦叶,佛闻法授记,后皆作佛,即涌身空中,变为男子。

《八师经》一卷。
右说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不饮酒、睹老病死苦、修道离苦,是为八师。

《越难经》一卷。
右长者名越难,家大豪富,以悭贪故,死为乞妇,作子生盲无目,复至其家乞而不获,打扑几死。佛力使其自知宿命,佛言富贵不布施,与无财者等。

《所欲致患经》一卷。
右呵色欲过患,劝修道脱苦。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一卷。右佛说阿阇世王以作逆罪命,终堕地狱。如拍鞠从彼命终生天中二十一劫,不趣三恶道,最后成辟支佛。以得无根信,故在黑绳地狱,如人中七日,重罪即尽。出《萨婆多毗尼明印婆沙》第一。

《五苦章句经》一卷。
右佛言三界五道,生死不绝,有五苦八难。五苦者:一、诸天苦。寿尽劫衰相现,虽寿大劫,要当皆死。二、人道苦。虽转轮圣王不免生老病死,众生未脱。三、界苦。恼灾变。死,有万端。三曰畜生苦。四曰饿鬼苦。五曰地狱苦。广如经说。八难地者:三涂,三四边地,五长寿天,六盲聋瘖哑手足残跛,七世智聪辩,学世经典,信邪倒见,屠杀田猎,不信三尊,死入地狱,从冥入冥,无有脱时。肆心放意,诽谤圣道。八生在佛前佛后,佛言三恶道,是一切众生家,暂得为人为天,如作客日少,归家日多。沙门已得,出家如何。不能放舍重担,谓著吾我。人贪嗔痴慢,专求利养。自大轻人,外似如法。不制六情,毁戒犯欲。如此种种,皆汝重担。如栴檀香贵于阎浮,金又疗人病,服之即愈。一切众生,莫不愿得,有人卖之而无买者。佛说经法,留在世间,无人视者,如束栴檀卖之而无买者。父母、夫妇、兄弟、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一曰怨家,二曰债主,三曰偿债,四曰本愿,五曰真友。给孤独长者,家有五福德因缘。一曰时节不失礼敬;二曰身教长者,起时内外,小大无不随者;三曰口言所作福事,皆从其教;四曰一味衣食平等,奴婢亦然;五曰和顺上下,不相违戾。以是五福。家中奴婢、牛马、六畜、蜎飞、蠕动,死皆生天门内。经声不绝,不与诸恶共作因缘,亦是长者本愿所致。佛言三界五道,罪垢苦恼,非天授,非人与,亦非鬼神沙门梵志所与所作。罪福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不失毛发。此经教戒切至,明备学者,宜数诵读。

《坚意经》一卷。
右说善恶获报,如种谷得谷等。

《净饭王般涅槃经》一卷。
右说王临终见佛生净居天及说葬送王事。

《进学经》一卷。
右说诸比丘所当进学事。

《得道梯橙锡杖经》一卷。
右说比丘持锡法门。

《贫穷老翁经》一卷。
右老翁年二百岁而贫穷饥虚,佛为说其宿因。

《三摩竭经》一卷。
右三摩竭,给孤独长者女也。女嫁难国王子,国人不闻佛法。三摩竭毁詈外道,请佛说法。佛敕弟子得神通者,方得赴请。于是诸大弟子等各现大神变,往赴此国,见佛闻法,受度者八万人。经中说宾头卢以神力赴集大山,随后孕妇见惊堕胎。佛敕不得人灭,待弥勒下生彼国,无大器熟食乾绪。虽是佛会中,众僧使人五通已备,佛令乾绪背负万斛大釜,手提百斛大杓,飞空先往熟食美备。故今千僧大会处,主事人往往画像供养,以祈冥祐。

《萍沙王五愿经》一卷。
右说国王弃位出家,见佛闻法,得阿罗汉果。

《琉璃王经》一卷。
右说王杀释种生,陷地狱。

《生经》五卷。
右类集五十五经,如《阿含》,总曰《生经》。别说人天诸趣,善生善报,恶生恶报,业生三涂,修罗道,證圣果等种种因缘事相。

《义足经》二卷。
右类集一十六经,总曰《义足》。所说种种缘起、善恶、因果、事理,法义具足故。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
右正法念处《法门经》七十卷,皆佛说《初十善业道品》说十业善恶、因果、苦乐等。次《生死品》说一切世界众生,无始已来生死轮转,诸修行人当随顺正法思,惟观察三界诸趣。次《第舍漏舍不善法修行善法正住正观地狱品》说一百三十六种地狱,种种苦报事相及元造恶业因缘。《饿鬼品》说三十六种饿鬼,种种苦报,寿命长短、增减,业行种类差别。《畜生品》说五道中畜生最多,有三十四亿种类差别,及阿修罗众与天斗战甚详。《观天品》说诸天光明、身量、寿命、饮食、服器、宫殿、园林、胜妙、欲乐、放逸、福尽、堕灭、随业、流转、天界、因缘事相,种种甚详。天宫有壁镜树镜,现诸业果。夜摩天上有六佛塔,有无量胜妙功德,利益天人无量。又说比丘三十障碍法,教戒切至若人供养,说法师即为供养,现在世尊以闻法,故憍慢者心得调伏;贪著者信布施;粗者心调柔;有痴者得智慧;迷因果者得正信;邪见者入正见;杀盗淫得远离。终得涅槃。故说法
恩甚为难报。一者母,二者父,生身故恩不可报。若令父母住于法中,名少报恩。三者如来度脱生死,无上大师,此恩难报。若于佛法深心得不坏信名,报佛恩。四者说法师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于未来世能得菩提。又闻法有三十二种功德。《身念处品》说内外循身观等种种法,及四部洲众生生死苦乐因果种种事相。此经说三涂诸天事,最详最广。《天品》中说夜摩天王、鹅王、菩萨孔雀王,菩萨说诸佛教戒天人种种法门,文义富妙。

《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右说佛昔于往昔修因受记,出家苦行,成道度生及诸大比丘得度因缘等事。

《本事经》七卷。
右弟子集记佛说种种法门,一法品、二法品、三法品大略如《增一阿含经》

《兴起行经》二卷。
右佛与五百罗汉在阿耨大池说自宿命因缘,受报头痛背痛,掷石受谤,木枪马麦,苦行六年等十事。非父作母作,非王作天作,亦非沙门婆罗门作。自造自受,如来犹不免偿报宿缘,况复愚冥未得道者。偈云:因缘终不灭,亦不著,虚空当护三因缘,莫犯身口,意欲示人,宿缘不可逃避。

《业报差别经》一卷。
右佛说一切众生系属,依止于业,业有上中下差别不同,寿夭妍丑,疾病多少,威势大小,族姓资生,邪智正智,六道苦乐,贫富不等,因果报复,及礼塔施盖,幡铃服器,饮食香华,靴履灯明等,各各十种功德。词简事备,理趣详妙。

《大安般守意经》二卷。
右说调息守意入禅法。

《阴持入经》二卷。
右说十八界、三十七品等法。

《处处经》一卷。
右说善恶因果等种种法义。

《骂意经》一卷。
右说人当制意学道种种善恶因果事。

《分别善恶所起经》一卷。
右说五道善恶,因果报应,后偈说因果详博及酒有三十六失。

《出家因缘经》一卷。
右说优婆塞持犯佛戒,善恶果报。

《阿含正行经》一卷。
右说善恶生死,人当正行修道。

《十八泥犁经》一卷。
右说地狱种种苦事。

《法受尘经》一卷。
右说酖著尘染,不得无上吉祥之道。

《禅行法想经》一卷。
右说弹指间修诸禅法,不为愚人,虚食人施。

《长者懊恼三处经》一卷。
右说忉利天人寿终来生舍卫城,为长者子,堕树死,死已生龙中为金翅鸟,吞啖三处,父母一时啼哭,一切生死因缘,如幻如客。

《犍陀国王经》一卷。
右说事婆罗门不能免生死,惟事佛可以得道。

《须摩提长者经》一卷。
右说长者丧子,苦恼,佛为说无常法,人得受度。

《阿难四事经》一卷。
右佛说教戒,令阿难传持。

《未生怨经》一卷。
右说瓶沙王子、阿阇世王受调达恶友,教作恶逆。

《四愿经》一卷。
右说四愿不可长保:一谓空爱身命,死则委去;二谓财产官禄;三谓亲属知识;四谓不能守意正行,淫于五乐。

《黑氏梵志经》一卷。
右说梵志当堕地狱见,佛得道。

《猘狗经》一卷。
右说诽谤道师,当堕恶道。

《分别经》一卷。
右说六根尘造十恶业,堕十八地狱,未法比丘多作业等。

《八关斋经》一卷。
右说受八戒法,其福不可称量。

《阿鸠留经》一卷。
右说小施获大果报。

《孝子经》一卷。
右说生育恩重,惟化亲闻法,得道为孝。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一卷。
右诸阿罗汉各各自说得果,本起种种因行。佛亦自说果报。
《大迦叶本经》一卷。右说大迦叶见佛,闻法得道。

《四自侵经》一卷。
右四谓夙夜不学,老不止淫,得财不施,不受佛言,四者出心还自苦身。

《罗云忍辱经》一卷。
右说舍卫国有轻薄者,以沙土著鹙露子钵中,及击罗云首,流血,夜半命终,入大地狱,受大剧苦。佛说其种种苦报,并说忍辱最为大力,说忍功德甚详。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一卷。
右为比丘略说法要。

《沙曷比丘功德经》一卷。
右沙曷比丘得罗汉果,降伏毒龙。

《时非时经》一卷。
右说十二月时非时法。

《自爱经》一卷。
右说行善得果,是为自爱。

《忠心经》一卷。
右大目连以神足移石国中,八归仰。佛为说法。

《见正经》一卷。
右见正者,弟子名也。问佛人死已识神无还,今人皆不知宿命,识神所从来。佛为种种喻说,深谈生死输转,流浪变易之理。

《大鱼事经》一卷。
右喻人贪欲故堕生死,如鱼罹渔捕。

《阿难七梦经》一卷。
右阿难七梦忧怖问佛,佛为解脱。

《呵雕阿那含经》一卷。
右说佛子善行功德,不欲令人知。

《灯指因缘经》一卷。
右说灯指生而指出光明,始终富贫种种因缘事。

《妇人遇辜经》一卷。
右妇人夫子、父母、舅姑,皆横死种种大苦恼因发狂,见佛受度事。

《四天王经》一卷。
右佛说六斋日天王太子使者,诸天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下人间伺察善恶,人修五戒六斋等,获福得度。

《十二品生死经》一卷。
右说四果人下至三涂善恶生死有十二品。

《迦叶度贫母经》一卷。
右说大迦叶欲度贫老母,从乞臭米汁饮之,为现神足,母大敬喜,以此福生忉利天,说布施获福无量事。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一卷。
右说五道罪福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事。

《五无返复经》一卷。
右舍卫国五人皆得道證,父子耕地,蛇齧杀其子,父母姊妻奴皆说无常苦空法,或者以为不孝慈。问佛,佛说此经。

《佛大僧大经》一卷。
右二人兄弟也。其一出家證罗汉果,其一以淫杀故堕地狱。弟妇守贞,生天。

《邪祗经》一卷。
右婆罗门先事外道,后从佛受道,复悔还戒,佛为化度,證罗汉果。

《末罗王经》一卷。
右说王国中有大石方数十里,佛以足指挑石,因为说法,九亿人受度。

《摩达国王经》一卷。
右说王录国人征讨比丘,得罗汉,亦见录为见神足,王悔过,见佛闻法。

《旃陀越国王经》一卷。
右说儿在冢中三年不死,佛说本缘。

《五恐怖世经》一卷。
右说后世比丘等不修道,可恐怖事。

《弟子死复生经》一卷。
右说弟子死七日复生,说更地狱受苦,归信佛法。佛为说此经。

《懈怠耕者经》一卷。
右说耕者见佛,欲礼敬问法,复念耕种未竟,须后闲时。佛说此懈怠人已经九十一劫,过六佛不得受度。

《辩意长者子经》一卷。
右长者子问佛六道善恶因果等事,佛说此经。

《无垢优婆夷问经》一卷。
右说扫塔圣地,香华供养,禅定归戒,所得果报。

《贤者五福德经》一卷。
右说说法人得五福德,谓长寿、大富、端正、名誉、聪明。
《天请问经》一卷。右天问佛,答种种法义。

《僧护经》一卷。
右僧护,舍利弗弟子也。所见地狱人五十六种,佛说是等比丘,往昔罪业之因,受是苦报,教诫严备。佛弟子宜皆观省。

《护净经》一卷。
右说一比丘堕饿鬼中,坐五百岁,前以不清净手触僧食器,以不清净食著僧食中,不持斋者食,法会食,六十万世堕饿鬼中,不得挟斋馀食,归给妻子,设斋会食,不得先尝。皆作残食,不如不作。

《木槵子经》一卷。
右说持三宝名二十万遍生,第三天,满百万当得向初果。

《无上处经》一卷。
右谓三宝为无上处。

《卢至长者因缘经》一卷。
右卢至富而悭,以高慢为帝释所娆,见佛證果。

《五王经》一卷。
右诸国王各酖王乐,佛为说八苦,即皆得果。

《出家功德经》一卷。
右说出家功德及劝障罪福。

《栴檀树经》一卷。
右说背恩伐树,为树神所杀。

《頞多和多耆经》一卷。
右说愚人不知施度。

《普达王经》一卷。
右王礼敬道人,群臣谏王,王为说法,因供佛得果。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一卷。
右说佛葬仪及佛钵化缘。

《鬼子母经》一卷。
右说鬼子母食人子,佛降化受戒。

《梵摩难国王经》一卷。
右说王太子出家證阿罗汉,说施当平等。

《父母恩难报经》一卷。
右说肩负父母,经千年便利背上,不足报生育恩。

《弥多耶致经》一卷。
右说外道闻佛,说二十一事得道。

《新岁经》一卷。
右说受岁说戒举过。

《群牛譬喻经》一卷。
右说驴效牛,入牛群,为抵杀。喻比丘无沙门行,微妙比丘,摈出界外。

《九横经》一卷。
右说人有九因缘,命未尽而横死。一者食不安食;二多食过度;三不知时节方宜;四食未消而复食,不时消吐;五大小便不随时;六犯戒犯王法,或饥渴捶打,惊怖忧死;七不随医药教诫;八夜行妄冲冒;九房室过差,或奔车马牛蛇虺水火,逢拔刀人、醉人、恶人。《涅槃经》第二十六卷与此同。

《三十七品经》一卷。
右略说三十七菩提分法。

《避女恶名欲自杀经》一卷。
右比丘避恶名,欲自杀,天神为说法,使忍辱修道,證阿罗汉。

《比丘听施经》一卷。
右听施比丘不乐道行,乐著睡眠,佛为说此经。

《身观经》一卷。
右说幻身种种过患。

《无常经》一卷。
《八无暇有暇经》十卷。
右八无暇,谓三涂生长寿天,生边地,六根不具,信邪倒见,不值善导言。八难之时,无有闲暇,可修道业。

《长爪梵志请问经》一卷。
右婆罗门问佛因果种种法。

《譬喻经》一卷。
右说怖人堕井,为恶象、毒龙、四毒蛇等迫逼,谕生死五欲等。

《略教诫经》一卷。
右说出家人应勤断无咒。

《疗痔瘘经》一卷。
右有所持咒疗一十六种,悉皆消落。

《摩诃帝经》十三卷。
右佛因众问,令目揵连说释种过去所生种姓,并述佛出家成道度人事,与《本行集经》所载同。

《信佛功德经》一卷。
右舍利弗对佛称说佛种种最胜法及神通力。

《大三摩若心经》一卷。
右佛于众会降伏魔等,令住声闻乘。

《决定义经》一卷。
右佛为比丘说五蕴、五取、十八界、至七觉支、八正道诸法名,决定义。

《长者施报经》一卷。
右佛为给孤独长者说较量布施功德。

《四品法门经》一卷。
右佛为阿难说界处法缘起,处非处法,不了为愚人,了者为智人。

《信解智力经》一卷。
右佛说信解力法,能證真实之理,谓佛五力,十力,惟佛能知非声闻法。

《分别善恶报应经》一卷。
右佛为输迦长者父作犬说六道善恶、众业受报差别及饮酒三十六过及种种行施果报。

《阿罗汉具德经》一卷。
右佛说声闻弟子各具功德及比丘尼乌波萨哥乌波萨吉各具功德。

《七佛经》一卷。
右佛为比丘说七佛寿命,父母、弟子、城邑名。

《金光王童子经》一卷。
右佛为释种金光童子说及叙过去造像植福事。

《频婆娑罗王经》一卷。
右与众等至佛所,诸婆罗门长者等见耆旧优楼频螺迦叶侍佛,有疑,佛令迦叶现神变,自称是佛弟子,佛因为王等说法,令得见谛。

《毗婆尸佛经》二卷。
右说毗婆尸佛为太子出家、成佛、度人、说戒等。

《帝释所问经》一卷。
右帝释问佛尽爱,断除疑惑,佛为说法證果。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获免恶道经》一卷。
右帝释为天子受三归命,终生睹史多天。

《大正句王经》一卷。
右尊者童子迦叶破正句王邪见,无有来世,复无有人,亦无化生义。

《戒香经》一卷。
右佛为阿难说戒,戒香遍闻十方。

《旧城喻经》一卷。
右佛说观十二因缘,如被昔人所被之甲,到昔人涅槃之城,借城为喻也。

《十二因缘祥瑞经》二卷。
右佛为大众说用十二因缘,配十二支位,占人命及选日占相,以定吉凶。

《护国经》一卷。
右护国长者投佛出家證果,为父母及俱卢王说舍亲出家法。

《较量寿命经》一卷。
右佛说较量六道寿长短。

《人仙经》一卷。
右说阿难佛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及诸优婆塞生何处,佛为说王作人仙及人仙所说梵法。右彼天说十二宫分生人吉凶及诸宿摄于三趣。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一卷。
右迦叶仙人说女人妊娠,逐月安胎所服药。

《诸行有为经》一卷。
右佛为诸苾刍说一切人天圣人外道等,皆归死灭。

《萨钵多野经》一卷。
右佛说法无常劫,尽七日并出火灾,烧器界。

《解忧经》一卷。
右佛说生死轮回,劝令求断生死。

《菩萨调伏藏》

《菩萨地持经》十卷。
右说信解行三地,亦摄十地,此诸地能与诸菩萨为所依止处,复能出生一切诸菩萨行,故持者能任摄持诸菩萨行愿,诸波罗蜜故名地。持经中说七地,六是菩萨地,一是菩萨如来共地。一者种性地,二解行地,三净心地,四行迹地,五决定地,六决定行地,七毕竟地。从初发心及修六度万行,六神通菩提分法,及修相好因果等法门详妙。

《菩萨善戒经》九卷。
右佛说诸菩萨修习六度,万行、三昧、六通,供养三宝,兼利自他修相好业,三十七助道品,从初发心至究竟地,一切菩萨修学行相法门,又名《菩萨藏经》

《净业障经》一卷。
右比丘无垢光犯戒忧悔,见佛求哀。佛说此经,复为授记,未来成佛。复说往昔勇施比丘,犯淫杀戒,遇弥勒菩萨说法,得无生忍勇施。今已成佛,号宝月如来。是经能破一切恶业,结缚除一切闇障。

《优婆塞戒经》六卷。
右佛为长者子说是经,广明三归、八戒、五戒,供养三宝、六波罗蜜、四无量心、三种菩提,修三十二相
业等法门。义丰慧广,非惟为在家菩萨修行龟镜,亦出家菩萨之轨范也。趣菩提者所当精勤修学。

《梵网经》二卷。
右此经梵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此是第十《菩萨心地》一品也。罗什法师参定三乘经论五十馀部,惟《梵网经》最后,诵出别书,出此心地一品。什每诵持,以为心首。当时三百馀人同诵此一品。此经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三世如来,同说三世菩萨之所当学。

《受十善戒经》一卷。
右佛说受八戒,是诸佛为在家人制出家法,及说十业善恶、因果、报应等事。

《大乘戒经》一卷。
右佛说戒为最胜,不可犯。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右佛略说四十二位贤圣名字、因果、行相、六入明门,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明观法门,亦名六坚、六忍、六慧、六观璎珞者,谓铜宝、银金、琉璃、摩尼、水精,如是六位菩萨以百万阿僧祗功德,璎珞严持三种法身。

《佛藏经》四卷。
右佛说初诸法《实相品》说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次《念佛品》说念无分别,即是念佛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次《念法品》,次《念僧品》。第二卷《净戒品》说破戒比丘,有十忧恼,箭诃叱种种破戒罪相。第三卷《净法品》深戒不净,说法得大罪报。《往古品》《净见品》说佛昔因累劫修学,以有所得,故不蒙诸佛授记。是经戒敕切至,凡学佛者宜熟观诵。

《菩萨戒本》一卷。
右出《地持戒品》《慈氏菩萨记》

《菩萨戒本》一卷。
右出《瑜伽论本地分》《弥勒菩萨记》

《菩萨戒羯磨文》一卷,奘法师译。
《菩萨善戒经》一卷。
右说菩萨戒法持犯行相,大略与戒本同。

《菩萨内戒经》一卷。
右文殊问佛初发意,菩萨以何功德开化众生,佛说忏罪受戒,十二时戒法,十住功德。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右说种种戒法。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𡧯调音所问经》一卷。《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
右三经本同译别。𡧯调音天子问文殊,答大乘法义,菩萨声闻不同,行相等种种譬喻。

《舍利弗悔过经》一卷。
《菩萨藏经》一卷。
《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
右三经皆舍利弗问佛忏悔灭罪,速得菩提,佛为说灭一切业障,忏悔、劝请、随喜、回向等法,校量所获福报。

《菩萨五法忏悔经》一卷。
右说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谓之五法。

《跋陀罗菩萨经》一卷。
右文殊问跋陀罗菩萨,答悔过、发愿、劝请、回向等法,校量所获福报。

《文殊悔过经》一卷。
右文殊说菩萨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等法。

《法律三昧经》一卷。
右说学菩萨道,退转过失,外学仙人禅定等法。

《十善业道经》一卷。
右佛在龙宫说十善业因果功德。

《声闻调伏藏》

《摩诃僧祗律》四十卷。
右摩诃僧祗者,大众也。此根本调伏藏即大众部毗柰耶也。佛圆寂后,尊者迦叶集干应真于王舍城竹林石室之所结也。《开元释教录》云:自《摩诃僧祗律》已下四十五帙四百四十六卷,为声闻调伏。《藏者经》云胜故秘故,佛独制故。如《契经》中诸弟子或诸天说法律则不参一切。佛说有十事利益,故诸佛制戒,一摄僧故;二令僧一心故;三令僧安乐故;四折伏高心故;五有惭愧人得安稳住故;六不信者令得信故;七已信者令增长故;八遮今世恼漏故;九未生诸漏令不生故;十佛法得久住,为诸天人开甘露施门故。
律戒中犯重曰波罗夷,次曰僧伽婆尸沙。此云僧残,次曰波逸提,次曰波罗提提舍尼,次曰突吉罗,皆梵语也。云何名波罗夷。破坏离散,名波罗夷。为刀槊所伤,绝灭命根。比丘法中断灭不复更生,如人斫头,更不还活。为恶所灭,比丘法中更无所成,故名波罗夷。僧残者,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少
在不断,若得好医良药,可得除差。无者不可差也。犯僧残有少可忏悔之理,遇清净大众,忏悔可得罪灭。云何为波逸提。如被斫者,少伤其皮,不至损命。波逸提伤善处少。波罗提提舍尼者,非故心作犯,即忏悔。故偷兰遮者,欲起大事不成也。突吉罗者,此名恶作。此出《毗尼毋论》第七卷。

《十诵律》六十一卷。
右初诵四波罗夷,法名异分,若犯一事,非沙门非释子,失比丘法,故名异分。次僧残不定,舍堕堕法,波罗提提舍尼法,众多学法,止诤法,名不异分。若犯是事,故名比丘,故名释子;不失比丘法,故名不异分。初诵一至六戒,淫盗杀等法;二诵七至十三,衣钵等法;三诵十四至二十戒,用虫水九十波逸提说罪灭诤等法;四诵二十一至二十八,受具布萨自恣安居,皮革医药衣等法;五诵二十九至三十三,施衣忏悔驱摈,故出精苦,切依止羯磨等法;三十四卧具;三十五诤事法;六杂诵,三十六至四十一,种种制戒;七诵,四十三至四十六尼戒;八诵,四十七至五十,增一法;九诵,五十四优波离问事;十诵,五十五至五十八善诵,五十九说结集事,六十毗尼杂品。
波罗夷者,名为堕法,名为恶法,名断头法,名非沙门法。不共住者,如先白衣时犯淫行,如针鼻缺不可复用,如人命尽不可复活,如石破不可复合,如断多罗树心不可复生。名非梵行法,懈怠法,狗法,可恶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五十卷。
右武后时,义净等译其序云:佛说律为本,能生诸善法,如树根为本,枝干由是生。律能遮毁禁,如堤防暴流。三世诸贤圣远离有为缚,皆以律为本,能至安稳处。若此调伏教安住于世间,即是诸如来正法藏不灭。离此即便无安稳涅槃路。能生众功德,如地载群生。不调令善顺如象马,钓策律能防破戒,如城禦怨敌。律是法中王,诸佛之导首,善道之桥梁,苦海大船筏,险路之善导,直升无畏城,佛及圣弟子咸依律教住。佛云,我灭后,戒是汝导师。仁等应至心善,听调伏教述,制缘起,所应学处凡百馀条。末有七佛说《戒经》偈。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柰耶》二十卷。
右佛制尼学处百八十法义。第四第五部众学法、七灭诤法、七佛说《戒经》偈,与前五十卷《毗柰耶事》多相涉而详略有异。

《毗柰耶杂事》四十卷。
右四十卷中总有八门、九十颂,有种种制学处缘法。佛诸弟子胜光等;诸国王及胜鬘行雨夫人;琉璃王诛释子,堕地狱;难陀出家證果;目连舍利子入灭,诃利底母爱儿等缘。末数卷记佛降生,入涅槃结集等事。

《一切有部尼陀那》五卷。
《一切有部目得迦》五卷。
右种种制学处,多与前部相涉而详略有异。

《五分律》三十卷。
右宋景平元年,佛陀什等所译,即《化地部毗柰耶藏》。佛圆寂后三百年中,从说一切有部之所出也。与《十诵律根本毗柰耶多》相涉。此律分作五分,分为部类,剂限不同。故第一分十卷,波罗夷法;第二分,尼波罗夷法,十一至十四;第三分,十五至二十二,受戒法、衣法、药法、食法等;第四分,第二十三至二十四,灭诤法等;第五分,二十五至三十,初破僧法、杂法等。

《四分律》六十卷。
右姚秦、佛陀耶舍等译。序偈云,众经亿百千戒,为最第一。如王治正法,如医治众病。若有舍戒者,于佛法为死持戒,如护命守之,无毁失,譬如得王印,所往无挂碍。小毁则不定,大毁入三恶。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一卷。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五分比丘戒本》一卷。
《僧祇律比丘戒本》一卷。
《僧祇律比丘尼戒本》一卷。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一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本》一卷。
右七经同帙。僧律: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尼萨耆波夜提,九十波夜提,四悔过波罗提提舍尼。众学法:七灭诤法。尼律:八波罗夷,十九婆尸沙,一百四十一波夜提。馀尼萨耆波夜提众学灭诤法数同。佛制《半月布萨说戒》,即此本也。

《四分解脱戒本》一卷。
《四分戒本》一卷。
《四分僧戒本》一卷。
右本同译别。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右尼律: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一百七十八堕法,五分二百一十八悔过。众学法:七灭诤法。

《沙弥十戒经并七十二威仪法》一卷。
《沙弥威仪》一卷。
《沙弥尼戒文》一卷。
《沙弥尼戒经》一卷。
右经题名义自具。

《舍利弗问经》一卷。
右佛说涅槃后,律分为五部因缘。舍利弗问佛制律或开或遮疑义,及八部鬼神何故生于恶道而见佛闻法等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
右梵语羯磨,此云时到,亦云办事。谓集僧出家授戒,出白众罪,悔过折伏,谏摈等法。百一者,举其大数,与大律数虽不同,无违妨也。

《大沙门百一羯磨》一卷。
《羯磨》上下二卷。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一卷。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一卷。
《弥沙塞羯磨本》一卷。
《四分比丘尼羯磨》一卷。
《优波离问佛经》一卷。
右优波离问戒律种种事。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二卷。
右唐宣律师集。

《四分僧羯磨》三卷。
右唐怀素集。

《四分尼羯磨》三卷。
右怀素集。

《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
右佛说比丘尼当受八敬法,复受十戒,行十事等。乃受五百具足大戒,佛正法,当住千岁,以阿难大爱道,累请度尼,故减五百岁。然佛言若女人作沙门,精进持戒,不犯毛发,现身化成男子。复说受请,受食,行路,入室,出户种种戒法,当除灭八十四态法,佛般泥洹后,当有三千比丘尼。末世时有八万比丘尼,奉持是法律,皆得阿罗汉。其馀者却后百三十劫,当复奉是法律,得阿罗汉。

《迦叶禁戒经》一卷。
右说真沙门持戒行道,不惜寿命,不求供养。有不行沙门法者,不名沙门,如贫人称名。大富如医师不自愈,病如摩尼珠,堕不净中,如死人著金银珍宝。

《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一卷。
右佛说戒律中罪犯轻重,事理精详。

《佛说戒消灾经》一卷。
右说持归戒人鬼神畏避不敢害犯。

《优婆塞五戒相经》一卷。
右戒、杀、盗、淫、妄语、饮酒、可悔、不可悔、有罪、无罪。僧伽婆尸沙一百三十亿,四十千岁。犯波罗夷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佛言比丘比罪等,事理精详。

《根本说毗柰杂事摄颂》一卷。
《一切有部毗柰耶尼陀那颂》一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颂》五卷。
右以少偈颂收戒律广文,总括宏纲,使易记忆。西域尊者毗舍祛等造。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十四卷。
右尊者胜友造于佛戒律中,以略显广明,举持犯轻重种种学处,并佛略教非遮非许、清净不清净等诸所有事,皆明其义,与诸部《毗柰耶》等多相参照。

《毗尼摩得勒迦》十卷。
右说戒律中持犯轻重种种法,参照诸部,事理甚详。

《鼻柰耶》八卷。
右鼻,秦言去,柰耶言真也。去若十非而就真也。降伏此心,息此心,忍不起。降伏,戒也。息,定也,忍智也。三世佛法藏秘要,训三乘声闻,使得道成佛,皆从戒律始。此律一部,姚秦世初所译律也。制戒之因,持犯轻重,与诸部律多同,但词有详略耳。

《善见律毗婆沙》十八卷。
右律毗婆沙,名善具足分别戒相,不杂他语。于律中因缘根本,所说义味具足,善能分别一切律藏,无有障碍,故名具足。第十八卷舍利弗与优波离问答律义甚详。

《佛阿毗昙经》二卷。
《出家相品》说一千阿僧祇世界众生所有功德成佛。一毛孔如是遍身毛孔。功德成一好如是八十种好。功德增百倍,成如来,一相三十相。功德增
千倍,成一毫相千毫相。功德增百倍,成无见顶相。次说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义甚详。次说佛为众演法受具乃至广说灭恶法,度入出家等事。

《毗尼毋论》八卷。
右毗尼,此名灭灭诸恶法,故毋论者,广摄律义,故律藏外诸义一切经要,皆在此中,如众流入海,制戒因本,皆在此中。

《大比丘三千威仪经》二卷。
右说行住坐卧、衣服、饮食等种种规绳,词简事详,委曲精尽。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九卷。
右此解《十诵律论大解律》中九十事,及悔罪众学灭诤等法。

《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
右分别解释律中所立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