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乾道八年正月五日贺正旦使副到阙紫宸殿宴致语口号 其二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五
绛阙嵯峨映五云,华簪合遝会芳宸。
尽收残腊严凝气,散作新年浩荡春。
盏斝频宣恩意重,金丝徐韵乐声纯。
欲知朝野欢娱处,听取三呼万岁人。
漏生夜睡不觉失明天晓已后仍少六刻不尽钟鼓既晚官司失朝(刻漏一条)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四
挈壶所掌。司刻成班。
铜史分曹。金徒启位。
阴虫成魄。恍惚如神。
灵蛇吐津。希夷若鬼。
日不藏往。晦明之所莫违。
月不爽来。寒暑由其顺序。
自三苗乱政。五霸任权。
史官丧纪。畴人废业。
孟陬于焉舛候。摄提所以乖方。
五夜不分。六日无辨。
圣朝修百王之弊政。举千载之颓纲。
龙首应时。鸡人合节。
大小之候。共砌荚以凋荣。
昏旦之期。逐宫槐而舒卷。
二分二至。无亏余遂之踪。
大馀小馀。允叶容成之度。
何得漏生弛慢。吐号乖宜。
朝官颠倒于衣裳。街吏失期于钟鼓。
齐君望晓。莫听钟声。
京尹失时。空奔马足。
漏司乖错。准法论刑。
正月五日立春 明末清初 · 张萱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五日春方立,三微冰已澌。
风和献笑,溪煖舒眉。
共逐拖钩戏,犹吟送腊诗。
白头簪䌽胜,伯伯果堪嗤苏东坡事。)
贺飨太庙拜南郊表 唐 · 王晙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臣某言。臣得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户部侍郎孟阳状报。
伏承皇帝陛下以来年正月四日谒元元宫。五日飨太庙。
六日拜南郊。制命施行。
中外庆抃。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
臣闻四气首时。履端为贵。
六经重祭。报本是先。
伏惟皇帝陛下光启睿图。纂承宝历。
功格宇宙。德冠勋华。
以建寅之吉辰。备用辛之大礼。
祗事宫(一作宗)庙。克禋烈祖之严。
对越天地。聿修孝孙之敬。
万灵从祀以肸蚃。四夷率职而骏奔。
乐奏九成。神降百福。
臣幸逢昌运。外守藩条。
不及侍苍辂之后尘。仰泰坛之盛典。
心驰魏阙。目极汉仪。
踊跃海隅。倍万恒品。
己亥正月五日江上有诗寄吴蜀两故人己亥 清 · 黎简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集外诗辑佚
云光山晓两清高,高映大江无细涛。
赭衣丹桨百里碧,鸟急花轻相对劳。
蜀客新年仍旧梦周肃斋明府。),吴侬春酒托征袍(周书仓编修。)
别后题诗又终卷,可能就次在挥毫(二君皆曾手书余诗。)
高沙曾忠佐良臣思堂以念亲傍辟书阁肖杨诚斋及予像求赞嘉泰二年正月五日1202年1月5日 南宋 · 周必大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德行渊骞,曾参曷遗。
盖生也后,其年可推。
遥遥华胄,古今与稽。
诚斋则贤,我愧思齐
蜀儒先杨绘元素释论语四科云:孔子在陈年六十,参少四十六岁,则是年方志学,或侍父晰,未必在行。且舜大圣,二十孝闻,参犹未及,遽许终身,可乎?此非子游文学比也。
为人作祭弟文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
维景龙三年岁次庚戌正月癸丑朔五日丁巳
从兄兵部尚书某。
以清酌少牢之奠。
致祭将军弟之灵。
钦若贻宴。
俾降戬谷。
神祚玉衣。
天开金屋。
绵系溢宠。
诸宗横福。
睹交泰之二仪。
承序殷之九族。
引同本于条干。
合分流于昭穆。
义有感而意深。
恩无方而情笃。
况山慕乔顶。
林晞秀木。
仁远庆。
俟子能复。
何从才之有馀。
而辅德之不足。
举朝野而皆痛。
在密爱而尤酷。
呜呼哀哉。
永怀令弟。
言念生平。
兰华雪艳。
玉润珠清。
礼乐悬解。
文章挺生。
三箧暗记。
十门画成。
风流望美。
月旦倾声。
掌北军之师律。
首东观之词英。
伟壮夫之献颂。
善仁者之论兵。
新丰而临幸。
绕汤井而连营。
乃奉车之暴逝。
忽复绥而凶行。
轸天悲于宸掖。
固聚族于华京。
惠连诗梦。
子敬琴情。
倘昭昭之不泯。
知亲亲之素诚。
呜呼哀哉。
尚飨。
不空羂索陀罗尼经序 武周 · 释波崙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若夫此经。乃该二谛而无遗。
括因果而斯尽。可谓引万行之道首。
进错提之神足。超生死之灵翼。
升涅槃之圣翮。信知法门幽密。
教旨冲元。非世智之能议。
匪聪辩之所测。有大菩萨。
号观自在。大悲周于十方。
悯法界之偫迷。故说此经。
示其正路。斯乃久成正觉。
是能仁之本师。故能十方法界。
莫不现身。普应偫机。
随缘化益。若其闻名灭罪。
如日销于薄霜。礼念蒙恩。
似月敷于莲蕊。巍巍荡荡。
圣德高元。事超言说之端。
理绝思量之表。余虽愚闇劣。
而慕法门。巡历两京。
寻参善友。每念总持。
如饥若渴。于大周圣历三年岁次庚子三月庚戌朔七日景辰
幸得此经。如死再生。
西京宝德寺僧慧月与常州正勤寺大德慧林吒于智藏等数人。共请北天竺岚波国婆罗门大首领李无謟。
以同翻梵本不空羂索经一十六品。合为一卷。
将就北天竺迦湿弥罗国婆罗门大德僧迦弥多啰以同勘梵本。久视元年八月景午十五日庚戌
勘会粗毕。则拟将进。
此十六品。斯土未行。
曾闻隋朝所翻别本六十三纸。未尝见也。
所愿皇基永固。德覆十方。
金枝琼萼。郁茂常荣。
三大愿力。劫劫无穷。
四宏誓心。生生无尽。
苦海倾竭。三宝永存。
恐时代迁远。闻者生疑。
故述拙言。序之云尔。
献岁甚寒意其詹必于二三日发船有忆行役得五绝句 其三 乙卯 清 · 黎简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五百四峰堂诗钞卷二十五
水气云阴冱作团,压帆风雨黑如磐。
苏君往岁裼裘至,酒暖春亭花罨寒癸丑正月五日。)
幸东都制716年12月3日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
朕闻遂物之宜。
上则听其和乐。
违人之欲。
下则生于怨思。
一物安可弗遂。
万人安可固违。
且先王卜征。
观乎风俗。
大易顺动。
应乎天地。
由是巡以五载。
尚遍于人寰。
设为两京。
况称于帝宅。
东幸西顾。
乃其常也。
然朕以行必清道。
不为无事。
至而供帐。
是则有劳。
故恤人之隐。
忧人不足。
于今四年矣。
遂使东土耆老。
倾心而徯予。
中朝公卿。
屡言以沃朕。
或谓国之中洛。
王者上地。
均诸侯之赋。
当天下之枢。
陆行漕引。
方舟击轪。
费省万计。
利踰十倍。
更知夫便于物者。
非自奉以怀安
嗟于人者。
岂不诚而阻怨。
于是乎见品汇之阜。
因京坻之饶。
则无夺农矣。
陈太师之言。
献史臣之颂。
则无缺政矣。
信可以备法驾。
乘阳春。
归于成周。
布我时令。
来年正月五日
行幸东都。
仍取北路。
所司准式。
主者施行。
辞免除在京宫观侍读第一劄子1137年1月5日 宋 · 沈与求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九、《沈忠敏公龟溪集》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臣今月□□日,准行在入内内侍省金字牌递到尚书省劄子,奉圣旨除臣提举万寿观侍读,日下起发赴行在所供职者。
闻命跼蹐,感涕交流。
伏念臣顷以锄耰固陋之质,误被眷知,擢自小官,至陪大政。
一毫无补,百谪有馀。
仰蒙从欲之仁,俯徇投闲之请。
思愆里舍,仅阅岁时。
虽存阙之心,不忘造次;
而归田之幸,甫迫衰残。
敢图圣恩,骤加收召。
露门劝读,殊庭奉祠,此在累朝实为贵老优贤之地,如臣碌碌,并冒宠除,分非所安,兢惶失措。
然方陛下亲乘戎辂,力图恢复之日,在臣子之义,岂不欲一望清光,少伸志愿。
而叨尘非据,定致烦言。
深自省循,进退维谷。
伏望陛下特轸天慈,追寝成命,俾臣仍旧外祠,休养疾病。
他日傥或未填沟壑,誓期糜殒,少答鸿私。
臣近为感冒风湿,左足筋挛。
日下起发未得,见服药调治。
稍可支梧,即迤逦前路,听候指挥
谨具劄子陈免以闻,伏取进止。
元旦后四日庄副使斋头见菊花(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物产),又载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物产)、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陈汉光《台湾诗) 清 · 范咸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物产),又载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物产)、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蒋师辙《台湾通志》(物产)、董天工《台海见闻录》、陈汉光《台湾诗录》。
迎年何事更争新(作者注:「台有迎年。」),怪底真成海外春。
花历三时如热客,开五叶俨浮尘。
幽姿岂必誇颜色,艳景难教信隐沦。
输与寒梅仍应候,孤芳不肯早呈身(施懿琳编校)
史浩加封制淳熙三年正月五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三、《玉堂类稿》卷二
门下:朕历览汉唐之君,备伸父母之敬。
奉玉卮于前殿,或展未央之仪;
响鸾佩于后宫,或行兴庆之礼。
虽云盛举,曾不同时。
天敷佑于予家,日交隆于荣养。
帝尧以康宁巽位,春秋七十而无穷;
文母以圣善思齐,甲子一周而未艾。
既并增于荣号,复对举于寿觞。
遹成稀世之仪,诞锡敷天之泽。
眷言旧相,宜焕宠章。
崇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奉化郡开国公食邑某千某百户食实封某千某百户史浩,识量恢洪,机神峻远。
辅台时敏,素号于博文;
翊我天飞,首当于大任。
荐分帅阃,久秩祠庭。
起儒绅而提斧钺之雄,处乡社而被衮衣之贵。
予惟念旧,人莫与俦。
是遵加地之文,共对丕天之律。
于戏!
庆二亲之寿,溥均海宇之湛恩;
增千户之封,独用宰司之故事。
盖礼之盛者泽必广,而位之隆者荣亦殊。
尚忱念于眷怀,以对扬于命数。
可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郑藻加封制淳熙三年正月五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三、《玉堂类稿》卷二
门下:亲其亲而为礼,非徽号不足表无疆之休;
老吾老以及人,非宠恩不足彰莫大之庆。
乃蒇事于一阳之复,乃颁书于四序之元
盛仪一行,诚意两得。
于以兴臣子之敬,于以广华夷之仁。
敷时褒章,旌我懿戚。
保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充万寿观使武功郡开国公食邑某千某百户食实封某千某百户郑藻,受才通敏,制行安和。
逮事祐陵,绰有中朝之矩范;
被知太上,蔚为异姓之表仪。
位愈贵而心愈恭,年弥高而力弥裕。
比陈玉册,荣冕金蝉。
既显相于礼容,仍摄承于使领。
盖特宠四朝之旧,匪徒为百辟之光。
兹举庆条,肆开公社。
于戏!
天地有域中之大,朕方酬覆载之恩;
爵齿达天下之尊,尔实预荣怀之宠。
兹为家国之至盛,时乃帝王之所稀。
茂对洪休,毋忘素履。
进封荣国公,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曾觌加封制淳熙三年正月五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三、《玉堂类稿》卷二
门下:朕若稽列辟之盛,畴越放勋之先。
德既冠于百王,年仍高于五帝。
则天为大,康衢形尔极之谣;
克逊允恭,华封有圣人之祝。
孰追懿铄,繄我慈皇。
比参订于师言,庸肇称于钜典。
逮均庆赐,可后旧人?
武泰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充万寿观使信安郡开国公食邑某千某百户食实封某千某百户曾觌,夙禀通才,进逢亨运。
以辞章而被遇,多历岁时;
居富贵而守谦,久安閒适。
节旄于蜀道,总使范于祠庭。
肃尔多仪,相予盛礼。
奉册,缀三事以峨冠;
春日称觞,粲万花而会弁。
宜畴多邑,用溥醲恩。
于戏!
荡荡民无能名,既丕扬于德业;
皇皇事之壮观,顾何吝于龙光?
惟上圣为能兼古今之徽,惟至尊为能锡臣邻之祉。
往思祇服,勿替恪恭。
可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上封事论和议不可信绍兴九年正月 宋 · 连南夫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五、《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五、《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八、《宋史翼》卷九
臣闻老子之言曰「不信者吾亦信之」,又闻孔子之言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此皆大圣人之用心,陛下纳金国和议之约,允蹈其言。
又闻「信不足,有不信」;
又闻「言不必信,唯义所在」,此皆神圣通变之道。
《易》曰「几者动之微」,《传》曰「知几其神乎」。
大金素行凶诈,比年以来,两国皆堕其术中。
大概彼以和议成之,此以和议失之。
今陛下果推赤心信之,以其割河南之地遂恩之乎?
臣知陛下知几,有不信也。
何以言之?
丙午之祸,父母兄弟、六宫九族,咸被驱虏,逮今十四年,辱莫大焉。
使太上圣躬无恙,随所割地全而归之,十四年羁縻隔绝之恨,念之犹且心折。
得梓宫犹不足为恩,得土地顾何足以为恩乎?
况陛下于太上有终天之恨,于大金有不共天之雠,方且许还河南之地、许还梓宫、许还渊圣六宫,彼其计实老子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兵法所谓「不战而屈人兵」之术也,谁不怒发冲冠,握拳嚼齿而痛愤哉?
借使尽得所许,彼何加损?
汉王吕后曰:「使赵王有天下,顾少乃女乎」?
臣窃恐陛下天性孝悌,方感其恩,无「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之志。
盖用心不刚则四肢委靡,将士虽欲断发请战,有不可得,谁为陛下守四方者?
是陛下十馀年宠将养兵、殚财蓄力之意,一旦积于虚空无用之地,倒持太阿,捧手而付之矣。
太祖皇帝之南征也,李煜遣其臣徐铉朝于京师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柰何见伐」?
太祖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
安知大金之计不出于此乎?
岂吾太祖行之而陛下不悟者乎?
唐高祖借兵于突厥,尝臣事之;
至颉利为太宗所擒,后世称之为英主
陛下肯出唐太宗下哉?
臣伏见生灵戴宋几二百年,沦肌浃髓之恩,视陛下为亲父母。
不幸旧染腥膻之俗,视大金甚于仇雠。
韩愈曰:「叛父母,从仇雠,非人之情」。
民情大可见,大金岂不知之?
耶律德光之击晋也,述律后尝非之,曰:「吾国用一汉人为主,可乎」?
德光曰:「不可」。
述律曰:「然则汝得中国亦不能有,后必有祸,悔无及矣」。
许还之约,安知不出于此乎?
使大金用述律之言则可,窃吾太祖之言用之无乃不可?
是说也,陛下圣性高明,固知之矣,知之则不信,亦审矣。
然臣犹不能无疑者。
伏读正月五日赦文曰「戢宇内之干戈」,又奉圣旨不得诋斥大金
如此直堕其术中,使忠义之士结舌而不得伸,忠良之将缩手而不为用。
范增之说项王曰:「天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可不鉴哉?
此臣所以昧死上竭愚衷,愿有献纳。
臣闻张良汉王借前箸以筹挠楚之权谋,为汉王不能制项王死命,遽欲效武王休马放牛,具陈:「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陛下谁与取天下」?
审如诏旨,臣恐将士解体,鱼溃兽散,如张良所谓「谁与取天下」者。
然则计将安出?
臣方闭户深念,不觉大喜曰:河南之复殆天授,非人力。
《传》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时至弗行,反受其殃」,又曰「机不可失」。
愿陛下因而图之,大事济矣。
近闻彼国新主厌兵,乃有此议。
臣谓使其果有厌兵之心,正当乘其懈而击之。
如其不然,先发制人,后制于人,陛下必知所决择矣。
议者若曰「强弱大小,犹且不侔,未易轻举」。
臣闻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所谓在德不在众。
汉高祖亭长除秦暴,唐高祖以一旅取孤隋,光武接十二帝之统而起自单微,以至中兴。
今陛下复河南之地,实以圣继圣,日新又新,挺真主之姿,应帝王之运,六师方张,旧民协力,抑又多助之至。
此臣所以愿陛下因而图之也。
臣闻陛下方遣侍从宗臣祗谒宗庙陵寝,将亲见宫室之禾黍,陵寝之盗掘,此正诗人徬徨不忍去之时也。
恐有扶老携幼,感泣而听诏者。
少者之哭,哭其父与兄也;
老者之哭,哭其子也。
戏笑甚于裂眦,长歌过于恸哭,天地日月亦必为之悽惨郁结。
陛下闻之,追悼其因,是谁之过欤?
与还地孰少孰多?
而我河南之民何啻百万,昔者乐生,今日效死,因民之欲,北向为百姓请命,而以王师甲兵之众随之。
此皆精锐愿战之师,彼皆悲歌感恸之士,河南起而河北应。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孟子之言,于今有验,旷世之举,不约而同。
此臣所以愿陛下因而图之也。
臣平居尝谓不复中原则不可以立宗社,不有四海则不可以子万民。
今有机会,河南归我,首尾同体,岂不中应,大河安得而间断哉?
此臣所以愿陛下因而图之也。
臣伏仰陛下英武天纵,孝弟性成,抚艰运于一纪,来和议于此时,然不知陛下愿为英武主乎?
愿为孝悌主乎?
臣昔守建邺,获望清光,首为陛下陈尧舜之道,非谓垂衣拱手坐视夫民而名尧舜也,愿陛下效汉高祖、唐太宗之英武,败戎狄,迎父母,以成尧舜之道也。
今陛下俯首和戎,端为父兄,是孝悌既如此。
臣愿陛下乘机应变,殄歼丑虏,雪祖宗之宿愤,扩天地之妖氛,英武又如此。
使天下万世皆仰陛下圣而不可知之神矣,越汉唐之所谓孝悌英武,顾不伟哉!
其如应变于耳目之前,或且经营于年岁之后,皆在陛下雄断,如陈蓍龟而决,期日月而已,臣犹迟之。
李渤上平贼三策,攻不失战,战不失守,河南以连河北
三策具存,乃敢以献。
欧阳修曰:「世徒见周师之出何速,而不知述律有可取之机也」。
是时述律以谓周师所取是汉故地,不足顾也,然则十四州之故地皆可指挥而取矣。
使新主果有厌兵之心,事亦类此。
臣区区之心,发于忠愤,若谓不识大体,不省几事,欲逃万死之罪,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乎!
方今堂下有耆老硕辅,阃外有良将奇兵,更乞睿慈,付之公议,熟计而行之。
臣不胜战汗待罪之至。
正月五日予将往阳朔林佥宪世观追饯还珠洞赋五平诗言别 明 · 袁帙
 押尤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五
青阳熙初春,和飙披炎陬。
东征遑宁居,星言浮兰舟。
朋僚悲分暌,壶浆欣追游。
攀萝升危岩,观鱼临清流。
山收澄霄云,帆停沧江鸥。
新禽鸣嘤嘤,同声知相求。
玄谈腾芬芳,深情谐绸缪。
良因金兰嬉,非缘罍觥留。
行行辞嘉宾,依依生离忧。
宪圣慈烈皇后谥议庆元四年正月 南宋 · 陈宗召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一、《宋会要辑稿》礼四九之九一(第二册第一五二九页)
臣闻周家肇造,施造子孙,思齐嗣徽,诒谋燕翼。
于时以来,胥宇自浒及岐,实惟大姜,艰难经始。
然而阅母仪于四世,拥圣䄠于三朝,则莫之闻也。
汉室重兴,系隆基统,性仁躬俭,甄贶振炎。
于时征伐将兵,徙淯旋洛,实惟光烈,勤劳叶图。
然而侈尊养于九龄,衍号荣于七册,则莫之见也。
惟天眷顾宋德,惟宋迓续天休,端瑞坤元,于赫景运,立宪垂则,再造有家,秉惠著慈,丕佑累圣,功茂德盛,不能尽宣。
巍巍乎,煌煌乎,弗可及已。
繄欲笃追远之志,焕贵崇之彝,则谥以彰功,名以宾寔,诚邦家之景铄,古今之丰规。
允属明时,发扬大美,天人协契,咸在欤!
恭惟大行太皇太后淑哲而聪文,俭恭而仁圣,德足以配乾之运,明足以俪日之常。
言动雍容,肃然法度,威容端穆,蔚有礼仪。
昔者神羊告符,绛烨贯室,灼知帝意,垂羡皇图。
盖自高宗,规恢复古,则启赞谟断,同人艰难。
航海之初,扈兵失轨,后擐戎服,射中数人,悉就枭擒,事克康济
外虞迄靖,内政毕修,祗奉慈宁,日精寝膳。
药皆亲饵,带鲜释衣。
言婉计周,进贤是劝。
诚明虑远,赞巽惟先。
颐怿大庭,全享曼寿。
亦粤孝宗,䄠膺宝祚,夙勤保养,特著恩仁,助决高皇,亲传神器。
天日之表,慈训所形,黄屋非心,并安至养,甘旨必奉,燕虞必躬。
芙蓉幸游,大安侍宴,四登瑶册,岁介玉卮。
退处重华,密供长乐,事亲之笃,邃昔所无。
至于上皇,祗承畀付,参定文命,光授神孙,夤事层闱,叠隆显号,时则有慈福之称。
逮圣上遹骏巽谟,饰御帘帷,备勤拥立,曾孙有庆,天下以宁,时则有光佑之号。
若乃大练瀚服,斥翠贱玑,《葛覃》之俭也。
选采嫔媛,登御掖闱,《关雎》之风也。
开寤渊衷,援据前古,《鸡鸣》之戒也。
闵劳臣下,甄别勋勤,《卷耳》之义也。
而又研绎《诗雅》,基化二《南》,璿闱邃深,榜以贤志,成诵《通鉴》,陈戒后家,畹戚劝趋,厉以学行,其思远矣。
游心藻墨,耽乐典文,宝画银钩,俪美尧翰,凝神澹漠,咀味道真,凤篆龙编,日虔仙籍,其志崇矣。
故辅治南内凡二十年,妇顺宣明,阴教敷鬯。
承祀宗庙,洁共粢盛,助笃求才,政销私谒,而内治彰。
游东朝三十有五年,天贶丛轃,人心驩赞,养有圣子,禅有重孙,庆衍祥流,礼明物盛而全福备。
方当绵万年之历,来五日之仪,行地无疆,巩宋罔极,遽兴厌世,不返乘风。
汉殿深沉,迥閟含饴之乐;
□池杳渺,空传飞鹤之迎。
然而啬用广储,豫裁陵役,却药辍进,务全护医。
若德与仁,亦至矣乎。
仰圣上之怀思,期恩慈之报称,中禁举为期之制,外庭从易月之宜。
延诏司存,饬丰恤典,娩垂帘而质谥,即因山而图陵。
有以见维则之绳、谨终之厚矣。
窃观世有后德,莫如圣朝。
章献明肃,则拥祐仁皇,同决几政。
慈圣光献,则援立英宗,传序神庙。
宣仁圣烈,则决策泰陵,临朝九载。
钦圣献肃,则预立哲后,宅勤帟惟。
昭慈圣献,则基命中兴,载定宗社。
至于赞尧䄠,以武继文,戮力一心,垂摹四世,时维太后,视前增辉。
辑懋饬终之经,肇闳易名之义,宜铺张而扬厉,俾硕大而光明。
谨按谥法,圣能法天曰宪,通达先知曰圣,视民如子曰慈,安民有功曰烈。
夫叶扶炎正,共致太平,苞偃干戈,黼黻礼乐,非宪之大欤!
蚤赞巽䄠,申衍孙谋,允玩冲虚,躬享康祉,非圣之至欤!
备尝艰险,巩成至功,涵泽深长,跻民仁寿,非慈之盛欤!
基图有永,宗庙再安,肃拥重闱,本枝百世,非烈之伟欤!
呜呼,道大者莫容管窥,德隆者尤难藻绘。
伊欲合典坟而齐久,被金石以宣声,庸建涂山之勋,戎昭娲石之造。
俯钦明命,恭献斐辞,阐绎号文,受成庙佑,于以昌亿祀之庆,于以媚在天之灵,大行太皇太后谥曰宪圣慈烈皇后
贺知章四明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尹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
引用典故:抽簪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一作英)怅别深。
迎气东郊推恩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三
皇王之大化。备载于所陈。
必顺时而行政。将奉天而育物。
考古之要。莫不由斯。
朕自膺宝位。钦若上元
万物叶心。庶务易。
齐七政以察璿玑。劝兆庶而勤稼穑。
日慎一日。于今二十年矣。
何尝不夙夜祗畏。忧劳在怀。
思致黎元。以宏政理。
献岁初吉。乘时布令。
是用敦本复古。将必稽于月令。
始谋作则。先有事于春郊。
宜因展礼之辰。别布惟新之泽。
其天下见禁囚徒。自开元十八年正月五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
其左降官及流移配隶安置罚镇效力之类。并宜量移近处。
其官巳复资。至叙用之时。
不须为累。其流人配隶并一房家口者。
所犯人情非劫害。身巳亡殁。
其家口放还。流人及左降官考满载满丁忧服满者。
亦准例稍与量移。其亡官失爵。
放还不齿。及诸色被停解免与替人等非犯赃者。
宜令司存勘责。量加收叙。
其衰老疾病者仍与致仕官。天下百姓今年地税
并诸勾徵欠负等色在百姓腹内未纳者。并一切矜免。
亚献太子鸿赐物二千匹。终献宁王宪赐物一千匹。
文武百官及有司职掌等各赐束帛有差。率土之内。
赐酺三日。其海内五岳四渎。
及诸镇名山大川及灵迹。并自古帝王得道升仙。
忠臣义士先有祠庙者。各令郡县逐处设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