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顺应庙记 宋 · 李琮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乾隆《南昌府志》卷二二
赴人之急,而能抗辞以兴释围之师;
分人之忧,而能督将以拒残民之寇。
自非信义著于人、智勇冠当时,畴能及此哉!
宜生则为豪英,殁则为神灵,福庇生民,功扶社稷,历千万祀而庙食无穷,封爵益崇也。
《祭统》所称,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禦大灾、能捍大患,皆得与于祭典。
后稷、勾龙以平水土、教稼穑得通祀于天下,而历朝将相名臣,亦各以其忠烈得血食于所治。
凡此者,皆以其有功于民,故社而之、尸而祝之。
后世因其辅国祐民,又从而褒宠之,所以顺民之心,以明报神,以教事君也。
东汉之季,盗贼竞起,民无适归,奸雄豪杰,乘时肆志,擅甲兵、植强大以觊非望者,所在如是。
太史公独以迈往之资,怀忠仗义,解纷弭乱,志在康时,其功勋行事,备见于吴史。
考其本末,可谓信义著于人、智勇冠当时,而有功于民者也。
盖尝论之,处纠纷之世,非文则无以出奇制胜,非武则无以摧坚挫锐。
公在当时,虽非突围挑战、中鹄破的,施之于武,然画谋决策,应对周旋,盖亦有文事焉。
观其救北海之危而乞师于玄德也,引义慷慨,不过数语,而凛凛烈丈夫之气,备见乎辞,非其文能若是乎?
而本传所载,止称少而好学,其文乃不他见,岂公所学皆实用之文,而以章句之文故耶?
惜公以文武全才,设施未究,天不假年。
考其功未足以称其才,临终之言,自以不及升天子之阶为恨,其志概可见也。
公庙食兹土,盖孙仲谋统事之初,以公都督海昏有功,遂悉以南方之事委之,故其薨也,葬于此而庙食焉。
然庙之建千载矣,其庙号封爵,曩皆即其旧而称之,独未见有以公之遗德馀烈闻于时而蒙宠光者,岂潜德发辉,固自有待乎?
圣宋光尧寿圣皇帝在位三十五年,金人败盟,侵扰淮甸,朝廷方督诸军遏绝剿除,既而百灵助顺,金即殄灭,有诏天下,具所在灵应素著以闻,将议褒封。
此邦之人备述公禦灾捍患之功,敷奏于廷,于是顺应庙额首颁。
明年,嗣天子以舜绍尧,进登大宝,邦人因所降赦文,又条上公功,请列爵故灵惠侯之封,复膺其赐。
命下之日,县官暨井邑,笙箫旗鼓,迎诰至其本庙,望东南虔拜,宣布所封,已侑神三献,大夫、士相与饮福受胙,酒半,令尹陈君举觞而言曰:「庙额封侯无愧矣,而事之所遇,得不为千载一时乎?
夫神依人者也,千载一遇,虽本神之功,而其缉谋经理,实二生力焉」。
盖指琮之子大源与邑人杨闻诗之子骥而言也。
琮起而言曰:「公之遗德馀烈,凡属当时所治之地,无不蒙其惠,而此邦之人,事公弥敬,饮食必祭,水旱疾疫,盗贼窃发,无不以祷,祷则必应。
琮族居密迩公之祠场,而环庙之山,与夫庙地又皆世业,故感公之惠为多,在建炎间一新其庙貌,至今历时之久,椽腐瓦碎,门颓墙圮,幸因建侯之封,将率诸弟再葺而新之,并叙今日所致之由,而刻诸石」。
士大夫同辞而赞曰:「兹盛事也,非子其谁宜为」!
琮既言矣,敢不
公有行庙在邑,邑人以每岁端午前期扶老携幼,迎公入行庙,留祭五日,为游江乐神之戏,节后一日,复倾城送还本庙。
故赐额之敕,杨闻诗分掌在行庙,而本庙在墓地,故封侯之诰,琮实掌焉。
诸葛孔明之殁也,人思之,所在崇祀,而汉诏独以庙墓为正,故今录公封侯之诰,与公存殁功烈终始之大略,刻石本庙,昭示将来,庶几公因其所封而厚其福于辅国祐民,则自侯之封等而上之,复将有所遇焉。
乾道三年四月一日戊辰立石。
令尹陈君,右承议郎光祖也。
按:乾隆《奉新县志》卷一二,乾隆十五年刻本。
丁巳闰端午日陶凫乡丈招集寓斋即事有作丁巳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八
今年节物成骤进,炎候逼人少风韵。
狂游忽遍东西山,树色岚光枯不润。
归来十日尚疲苶,佳辰幸值端阳
儿童争笑老翁痴,时节虽饶人事吝。
艾龙茧虎不复见,黄蜂紫蝶空成阵。
凫乡丈人寿者相,特启华筵召才俊。
人生会合须及时,天意迟留原有信。
冷吟閒醉高斋凉,庭花再开酒重酝。
廿五科前旧词伯,九十年华新雪鬓。
尚能健步日千回,何恃养生提四印。
我亦景光勤爱惜,苦被神魂相奋迅。
抢攘鸠鸴羡大鹏,束缚驽骀追八骏。
从今繜绌愿留馀,莫掷隙光同一瞬。
寄语荷花缓缓开,休管诗翁频问讯荷花未开,而老舲屡有看荷之约,余意不妨迟待也。)
诗舲少宰和诗有笑无姬侍伴残更之语昨日酒间复以相戏且欲赠婢叠韵奉谢丁巳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八
山人于我为先进,竹柏清森有同韵。
书律肩随坡谷行,画情独擅荆关润。
计从谐际托忘年,卅载三逢端午
诗名官秩并崇陟,天于公也诚无吝。
河声岳色照经纬,剑气珠光随笔阵。
还朝仍长六官司,选吏全甄天下俊。
晨招群彦勤爰度,暮发百函塞来信。
顾于下走最拳至,怡园屡许倾家酝。
怜才特鉴爨馀桐,论事相忘霜后鬓。
问道难传手不龟,谈诗果有心相印。
连朝苦热火伞张,夜来急雨雷车迅。
枉辱关心到巾拂,精婢相诒如赠骏。
偶然古井未生波,敢谓天花真不瞬。
吴山眉黛近如何,傥有南鸿达芳讯。
诗舲和诗再至以溧水收复喜见楮墨鄙人南游之计殆非远矣叠韵再荅丁巳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八
江南顿兵久不进,刀斗连年动哀韵。
可怜杀气缠金焦,谁复看山溯常润。
一鼓传收溧水城,捷书似贺端阳
兼优谋勇宸褒,懋赏纷纶恩不吝。
从此应成破功,连营定毁常山阵。
三帅原称不世材(张、傅、邓。),总千近得吾宗俊根云。)
指日全空虎豹群,故人早寄莼鲈信。
东南清妙吾旧游,径买渔舟载佳酝。
拚抛浪迹不支筇,趁此残年未凋鬓。
祗今销夏长安居,马蹄懒向天街印。
雨馀乐事我偏多,句留未觉时光迅。
清晨听鸟当闻歌,古寺寻花如选骏。
楼头买醉人不问,树底乘凉眠一瞬。
怜公日日早朝忙,尚枉新诗勤问讯。
凫乡丈人赐和闰端午诗叠韵奉谢丁巳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八
玉堂济济多新进,典型贵接前贤韵。
先公登第自寒素,月岩濂溪发辉润。
丈人通籍岁在辰,佳节恰逢皋月
乙戊联科臭味合,赠缟题襟都不吝。
小子咿唔在书塾,旧闻擩染生词阵。
京洛浮湛五十年,蓬瀛接遍三朝俊。
庭摧风树泣皋鱼,家承赐书悲庾信
丈人见爱如童稚,良辰宠醮昌蒲酝。
喜公耄齿健红颜,觉我华年垂绿鬓。
试看诸公衮衮才,日增少俊累累印。
两人吟啸殊翛然,床头晓听车声迅。
狎鸥海叟能忘机,爱马支公惟赏骏。
后生莫畏老翁嗔,公似婴儿无嗌瞬。
抠衣曳杖又相从,水槛观荷迟来讯(来诗有「诗成为语京兆张,后游先向荷花讯」之句。)
寿臣可园诗舲少宰诵吾六叠闰端午诗书来夸羡甚至因九叠前韵奉柬丁巳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八
诗翁战诗鼓愈进,尚妒猿公频叠韵。
可园雨后乱开,花光诗气同一润。
今年候稍觉晚,雪俭雨迟兼值闰。
达官赏花不作诗,未免才美生骄吝。
江夏尚书谦自下,自哂残兵难上阵。
平生不得词赋力,懒复追寻台馆俊寿臣以庶常改兵部,时以为憾。)
朅来亟见何与张,吟筒往复无空信。
忽如背蛘想仙爬,又类渴羌逢美酝。
可怜退食能几时,何暇偷閒理吟鬓。
长安浩穰足官府,䍐见一人典三印(君时以阁学兼摄少寇及京尹。)
排日衙斋判牍烦,连宵淀直驰车迅。
我谓事宜纲要存,少啬精神如养骏。
君言辇毂异行省,敢怠分阴抛一瞬。
矧求有得名其斋盛暑程书(「矧求有得」,君斋名也。时方看秋审册,每日四本。)
五日小集次韵荅门人蓟门戊午 清 · 何绍基
 押阳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
我昔持节渊云乡,锋车历遍岷山阳。
古称才士富西蜀,敢信逸群逢九方。
少年秀出有陈子,德器醇美词笔长。
近因随侍游历下,共我一庭文字香(时两孙从学。)
却缘旅居念乡井,每逢佳节增傍皇。
幸侍尊公未霜鬓,且同宴坐纡愁肠(是日邀石邻先生并令阮达斋同酌。)
宣室早对几贾谊郎潜晚遇多冯唐
架上图书任披览,尘中富贵真寻常。
玉堂金殿况非远,舟楫霖雨吾所望。
朱老直声在天下伯韩同座。),试咀名论如琼浆。
只余老懒百事废,閒醉冷吟槐树旁(讲舍中槐树颇多。)
即景癸亥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五
中元数盈岁癸亥,人传今年水势倍。
自春入夏雨果多,共虑郊原漫成海。
平陆既添瓴甓防,洼乡并戢舟楫待。
一闻怒雷驱雨声,失箸心惊岌岌殆。
我笑蚩氓何太痴,偶逢旱潦辄怨咨。
常年望雨今怕雨,直欲乞天为转移。
愆阳伏阴亦天病,天病却倩何人医。
不如少安俟其定,勿药之喜会有时。
君不见午节倾盆秧水足,诘朝翻犁见晴旭。
高田不溢低不淹,万顷新苗一齐绿。
苦旱以来龙洞岱岳祈祷未应四月八日兖州请灵石来供奉龙王庙中丞率属每日两次步祷初十日余亦往叩归作此诗并示书院诸生同作己未 清 · 何绍基
 押尤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一
三冬无雪气不收,三春不雨田无畴。
豪门冷澹怅花事,野老惨戚伤麦秋
遣官寻云陟岱谷,策骑请水惊龙湫
层坛不惮排日祷,点滴随逐狂风休。
适逢佛诞入初夏,虔奉灵石兖州
淳化五年五月五,真言咒祈甘露流灵石上刻真言。)
千年前事或可据,三五日内何曾酬。
或云丰歉属天意,讵能旸雨供人求。
矧兹片石蕞尔甚,非比大山尊且优。
自古朝廷布膏泽,九重端拱惟凝旒。
宰相委蛇台谏诤,大吏淟涊卑官忧。
伟哉云根蓄幽异,近承岱气为匹逑。
径当雷霖剖胸出,一救菽麦沈痼瘳。
神岳崇厚岂汝妒,汶济交涸资包羞。
功成惠溥不矜伐,旋伏井底如潜虬。
嗟余颓废不任职,为此寝食安敢偷。
众官祷罢车马散,潜往悲叩难自由。
赤日方炎午未后,浓云忽起东南陬。
欲雨不雨意难测,屯膏何忍甘效尤。
石乎未可自贬抑,能听吾言应点头。
传言玉女 五月四日孙佥判四昆仲携具稽古堂观竞渡有作 南宋 · 郭应祥
 押词韵第四部
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
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
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
轻舟摇扬,浪心掀舞。

倦客今年续命,欠□彩缕。
归期渐近,刬地萦心绪。
何日斑衣,更看迎门儿女。
百怀且付,尊前蒲黍。
柔城县端午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第四
去年端午客杨州,今岁飘零锦水头。
苜蓿堆盘欺我吟,菖蒲浮酒为君谋。
浮生几度天中节,尘世多惭海上鸥
南楚英灵应不昧,无因一去酹湘流
南歌子 其一 南宋 · 郭应祥
 押词韵第七部
生世逢端午,齐头五十番。
一番须作一般看。
又听竞船箫鼓、沸江干。

不用丝缠臂,休将艾插门。
及时蒲黍漫登盘。
只恐岁华催促、鬓毛斑。
南海神庙观韩碑癸亥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五
扶胥之口黄木湾,一水近与珠江连。
重洋远近不可睹,百灵秘怪焉能前。
文心狡狯靡不究,有似京都穷鍊研。
斯文固以交契重,孔公况是当时贤。
我爱斯文雄且绮,欲往观碑證源委。
端阳节后鹅潭空(粤中最重午节白鹅潭为龙舟所聚。),天蚃琴斋来艇子。
出豆栏黄向东驶,行八十里须臾耳。
先读坡句浴日亭,谓看日出太卑迤。
入庙虔诚叩清晏,殿宇朴遬不华侈。
千年神像何巍峨,万里海天如尺咫。
天宝册尊广利王,信非北东西海比。
碑材坚碧如瑶琨,高至丈馀真丽伟。
韩愈撰文陈谏书,袁州循州刺史
循州书出沈传师,堪与袁州文并峙。
袁州歫潮千里外,铭碑岂能亲戾止。
撰书及石信三绝,为压归装拓百纸。
惜哉铜鼓无文字,炉鞴无从考年纪。
想见年年赛祭时,闛阘声闻数百里(庙中有四铜鼓甚大。)
杭州乙丑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七
忆昔三十有三岁,滥与明经选优贡。
先公典试即督学,壮怀初向浙游纵。
趋庭汲汲湘抵越,梅花未破西湖冻。
同时诸友果英杰,后来词林翙三凤。
当时兼有吴鲁贤,诹经研史相错综。
仪徵旧题李门,隔三十才补种。
文风士气大振兴,宿学鸿才归罄控。
得閒便作湖上游,野鹤閒鸥发奇哢。
新诗烂漫接群彦,妙画淋漓有吾仲。
后来七次到杭州,多少湖山印奇㝱。
于今老作东南游,又逢浩劫增悽痛。
人丁十户馀二三,命免钱粮仍脱空。
西湖岁修更谁问,莼菜香荒堆积
蒋侯少年吾敬爱,武功吏事独倡众。
性情所至风雨疾,正鹄悬时弓弩中。
与君固系通家旧,相待全非客情供。
连日邀上西湖亭,又苦留尝端午粽。
同城大吏尽时贤,与我忘形推重。
高谈惊座无疵瑕,病掔作书更何用。
湖心亭架几时完,莫太经营损清俸。
况兼黉舍大培育,又为嫠婴拓帡幪。
大江南北并肃清,浙水东西盛弦诵。
冷泉精舍如有成,待我来倡乐职颂。
杭州怅别成此诗,草草何堪付磨砻。
对诏问所为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主名为谁 西汉 · 淳于意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七
诏问故太仓长臣意:「方伎所长,及所能治病者?
有其书无有?
皆安受学?
受学几何岁?
尝有所验,何县里人也?
何病?
医药已,其病之状皆何如?
具悉而对」。
臣意对曰:自意少时,喜医药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
至高后八年,得见帅临菑元里公乘阳庆
庆年七十馀,意得见事之。
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
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
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
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
臣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受读解验之,可一年所。
明岁即验之,有验,然尚未精也。
要事之三年所,即尝已为人治,诊病决死生,有验,精良
今庆已死十年所,臣意年尽三年,年三十九岁也。
齐侍御史成自言病头痛,臣意诊其脉,告曰:「君之病恶,不可言也」。
即出,独告成弟昌曰:「此病疽也,内发于肠胃之间,后五日当臃肿,后八日呕脓死」。
成之病得之饮酒且内。
成即如期死。
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脉,得肝气
肝气浊而静,此内关之病也。
脉法曰:「脉长而弦,不得代四时者,其病主在于肝。
和即经主病也,代则络脉有过」。
经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里。
其代绝而脉贲者,病得之酒且内。
所以知其后五日而臃肿,八日呕脓死者,切其脉时,少阳初代。
代者经病,病去过人,人则去。
络脉主病,当其时,少阳初关一分,故中热而脓未发也,及五分,则至少阳之界,及八日,则呕脓死,故上二分而脓发,至界而臃肿,尽泄而死。
热上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
热气已上行,至头而动,故头痛。
齐王中子诸婴儿小子病,召臣意诊切其脉,告曰:「气鬲病。
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
病得之少忧,数忔食饮」。
臣意即为之作下气汤以饮之。
一日气下,二日能食,三日即病愈。
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诊其脉,心气也,浊躁而经也,此络阳病也。
脉法曰:「脉来数病去难而不一者,病主在心」。
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重阳者,逖心主。
烦懑食不下则络脉有过,络脉有过,则血上出,血上出者死。
此悲心所生也,病得之忧也。
齐郎中令循病,众医皆以为蹙人中,而刺之。
臣意诊之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
循曰:「不得前后溲三日矣」。
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得前后溲,再饮大溲,三饮而疾愈。
病得之内。
所以知循病者,切其脉时,右口气急,脉无五藏气,右口脉大而数。
数者中下热而涌,左为下,右为上,皆无五藏应,故曰涌疝。
中热,故溺赤也。
齐中御府长信病,臣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不死」。
曰:「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
信曰:「唯,然!
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牵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间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
臣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
即使服药,出入二十日,身无病者。
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脉时,并阴。
脉法曰:「热病阴阳交者死」。
切之不交,并阴。
并阴者,脉顺清而愈,其热虽未尽,犹活也。
肾气有时间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贤固主水,故以此知之。
失治一时,即转为寒热。
齐王太后病,召臣意入诊脉,曰:「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溺赤」。
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即前后溲,再饮病已,溺如故。
病得之流汗出滫。
滫者,去衣而汗晞也。
所以知齐王太后病者,臣意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湿然风气也。
脉法曰:「沈之而大坚,浮之而大紧者,病主在肾」。
肾切之而相反也,脉大而躁。
大者,膀胱气也;
躁者,中有热而溺赤。
章武里曹山跗病,臣意诊其脉,曰:「肺消瘅也,加以寒热」。
即告其人曰:「死。
不治,适其共养,此不当医治」。
法曰:「后三日而当狂,妄起行,欲走;
后五日死」。
即如期死。
山跗病,得之盛怒而以接内。
所以知山跗之病者,臣意切其脉,肺气热也。
脉法曰:「不平不鼓,形弊」。
此五藏高之远数以经病也,故切之时不平而代。
不平者,血不居其处;
代者,时参击并至,乍躁乍大也。
此两络脉绝,故死不治。
所以加寒热者,言其人尸夺。
尸夺者,形毙;
形毙者,不当关灸针石及饮毒药也。
臣意未往诊时,齐太医先诊山跗病,灸其足少阳脉口,而饮之半夏丸,病者即泄注,腹中虚;
又灸其少阴脉,是坏肝刚绝深,如是重捐病者气,以故加寒热。
所以后三日而当狂者,肝一络连属结绝乳下阳明,故络绝,脉,阳明脉伤,即当狂走。
后五日死者,肝与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尽,尽即死矣。
齐中尉潘满如病少腹痛,臣意诊其脉,曰:「遗精瘕也」。
臣意即谓齐太仆臣饶、内史臣繇曰:「中尉不复自止于内,则三十日死」。
后二十馀日,溲血死。
病得之酒且内。
所以知潘满如病者,臣意切其脉,深小弱,其卒然合合也,是脾气也。
右脉口气至紧小,见瘕气也。
以次相乘,故三十日死。
三阴俱搏者,如法;
不俱搏者,决在急期。
一搏一代者,近也。
故其三阴搏,溲血如前止。
阳虚侯赵章病,召臣意。
众医皆以为寒中,臣意诊其脉曰:「迵风」。
风者,饮食下溢,而辄出不留。
法曰:「五日死」,而后十日乃死。
病得之酒。
所以知赵章之病者,臣意切其脉,脉来滑,是内风气也。
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者,法五日死,皆为前分界法。
后十日乃死,所以过期者,其人嗜粥,故中藏实。
中藏实,故过期。
师言曰:「安谷者过期,不安谷者不及期」。
济北王病,召臣意诊其脉,曰:「风蹶胸满」。
即为药酒,尽三石,病已。
得之汗出伏地。
所以知济北王病者,臣意切脉时,风气也,心脉浊。
病法「过入其阳,阳气尽而阴气入」。
阴气入张,则寒气上而热气下,故胸满。
汗出伏地者,切其脉,气阴。
阴气者,病必入中,出及瀺水也。
齐北宫司空命妇出于病,众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阳脉。
臣意诊其脉,曰:「病气疝,客于膀胱,难于前后溲,而溺赤。
病见寒气则遗溺,使人腹肿」。
出于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内。
所以知出于病者,切其脉大而实,其来难,是蹶阴之动也。
脉来难者,疝气之客于膀胱也。
腹之所以肿者,言蹶阴之络结小腹也。
蹶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
臣意即灸其足蹶阴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痛止。
即更为火齐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
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臣意告曰:「热蹶也」。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
病得之饮酒大醉。
济北王召臣意诊脉诸女子侍者,至女子竖,竖无病。
臣意告永巷长曰:「竖伤脾,不可劳,法当呕血死」。
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
王曰:「是好为方,多伎能,为所是案法新,往年市之民所,四百七十万,曹偶四人」。
王曰:「得毋有病乎」?
臣意对曰:「竖病重,在死法中」。
王召视之,其颜色不变,以为不然,不卖诸侯所。
至春,竖奉剑从王之厕,王去,竖后,王令人召之,即仆于厕,呕血死。
病得之流汗
流汗者,法病内重,毛发而色泽,脉不衰,此亦内关之病也。
齐中大夫龋齿,臣意灸其左大阳明脉,即为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
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嗽。
甾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
臣意往,饮以莨?
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
臣意复诊其脉,而脉躁。
躁者有馀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齐丞相舍人奴从朝入宫,臣意见之食闺门外,望其色有病气
臣意即告宦者平。
平好为脉,学臣意所,臣意即示之舍人奴病,告之曰:「此伤脾气也,当至鬲塞不通,不能食饮,法至,泄血死」。
宦者平即往告相曰:「君之舍人奴有病,病重,死期有日」。
相君曰:「卿何以知之」?
曰:「君朝时入宫,君之舍人奴尽食闺门外,平与仓公立,即示平曰,病如是者死」。
相即召舍人奴而谓之曰:「公奴有病不」?
舍人曰:「奴无病,身无痛者」。
至春果病,至四月,泄血死。
所以知奴病者,脾气周乘五藏,伤部而交,故伤脾之色也,望之杀然黄,察之如死青之兹。
众医不知,以为大虫,不知伤脾。
所以至死病者,胃气黄,黄者土气也,土不胜木,故至死。
所以至夏死者,脉法曰,病重而脉顺清者曰内关」,内关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无苦。
若加以一病,死中春
一愈顺,及一时。
其所以四月死者,诊其人时愈顺。
愈顺者,人尚肥也。
奴之病得之流汗数出,炙于火而以出见大风也。
甾川王病,召臣诊脉,曰:「蹶上为重,头痛身热,使人烦懑」。
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
病得之沐发未乾而卧。
诊如前,所以蹶,头热至肩。
齐王黄姬兄黄长卿家有酒召客,召臣
诸客坐,未上食。
望见王后弟宋建,告曰:「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肋痛,不可俯仰,又不得小溲。
不亟治,病即入濡肾。
及其未舍五藏,急治之。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
宋建曰:「然,建故有要脊痛。
往四五日,天雨,黄氏诸倩见建家京下方石,即弄之,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复置之。
暮,要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
建病得之好持重,所以知建病者,臣意见其色,太阳色干,肾部上及界要以下者枯四分所,故以往四五日知其发也。
即为柔汤使服之,十八日所而病愈。
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也。
诊脉,曰:「内寒,月事不下也」。
即窜以药,旋下,病已。
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
所以知韩女之病者,诊其脉时,切之,肾脉也,啬而不属。
啬而不属者,其来难,坚,故曰月不下。
肝脉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
临菑汜里女子薄吾病甚,众医皆以为寒热笃,当死,不治。
诊其脉,曰:「蛲瘕」。
蛲瘕为病,腹大,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
饮以芫华一撮,即出蛲可数升,病已,三十日如故。
病蛲得之于寒湿寒湿气宛,笃不发,化为虫。
所以知薄吾病者,切其脉,循其尺,其尺索刺粗,而毛美奉发,是虫气也。
其色泽者,中藏无邪气及重病。
淳于司马病,臣切其脉,告曰:「当病迵风。
迵风之状,饮食下嗌辄后之,病得之饱食而疾走」。
淳于司马曰:「我之王家食马肝,食饱甚,见酒来,即走去,驱疾至舍,即泄数十出」。
告曰:「为火齐米汁饮之,七八日而当愈」。
时医秦信在旁,臣去,信谓左右阁都尉曰:「意以淳于司马病为何」?
曰,以为迵风,可治」。
信即笑曰:「是不知也,淳于司马病,法当后九日死」。
后九日不死,其家复召臣
往问之,尽如意诊。
臣即为一火齐米汁,使服之,七八日病已。
所以知之者,诊其脉时,切之,尽如法。
其病顺,故不死。
齐中郎破石病,臣诊其脉,告曰:「肺伤,不治,当后十日丁亥,溲血死」。
后十一日,溲血而死。
破石之病,得之堕马僵石上。
所以知破石之病者,切其脉,得肺阴气,其来散,数道至而不一也。
色又乘之。
所以知其堕马者,切之得番阴脉。
番阴脉入虚里,乘肺脉。
肺脉散者,固色变也乘之。
所以不中期死者,师言曰「病者安谷即过期,不安谷则不及期」。
其人嗜主肺,故过期。
所以溲血者,诊脉法曰:「病养喜阴处者顺死,喜养阳处者逆死」。
其人喜自静,不躁,又久安坐,伏几而寐,故血下泄
齐王侍医遂病,自练五石服之。
往过之,遂谓曰:「不肖有病,幸诊遂也」。
即诊之,告曰:「公病中热。
论曰:『中热不溲者,不可服五石』。
石之为药精悍,公服之不得数溲,亟勿服。
色将发臃」。
遂曰:「扁鹊曰:『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
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
曰:「公所论远矣。
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表里有馀不足顺逆之法,参其人动静与息相应,乃可以论。
论曰:『阳疾处内,阴形应外者,不加悍药及针石』。
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
诊法曰:『二阴应外,一阳接内者,不可以刚药』。
刚药入则动阳,阴病益衰,阳病益著,邪气流行,为重困于俞,忿发为疽」。
告之后百馀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
此谓论之大体也,必有经纪。
拙工有一不习,文理阴阳失矣。
齐王故为阳虚侯时,病甚,众医皆以为蹶。
诊脉,以为痹,根在右肋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
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
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
病得之内,诊之时,不能识其经解,大识其病所在。
尝诊安阳武都里成开方,开方自言以为不病,臣意谓之病苦沓风,三岁,四支不能自用,使人瘖,瘖即死。
今闻其四支不能用,瘖而未死也。
病得之数饮酒以见大风气
所以知成开方病者,诊之,其脉法咳言曰:「藏气相反者死」。
切之,得肾反肺,法曰「三岁死」也。
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臣诊脉,曰:「牡疝」。
牡疝在鬲下,上连肺,病得之内。
臣意谓之:「真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
处后蹴鞠,要蹙寒,汗出多,即呕血。
复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
即死,病得之内。
所以知项处病者,切其脉得番阳
番阳入虚里,处旦日死。
一番一络者,牡疝也。
曰:他所诊其决死生,及所治已病众多,久颇忘之,不能尽识,不敢以对。
问臣:「所诊治病,病名多同而诊异,或死或不死,何也」?
对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县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皆异之,无数者同之,然脉法不可胜验,诊疾人以度异之,乃可别同名,命病主在所居。
今臣所诊者,皆有诊籍
所以别之者,臣所受师方适成,师死,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生,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
问臣曰:「所期病决死生,或不应期,何故」?
对曰:「此皆饮食喜怒不节,或不当饮药,或不当针灸,以故不中期死也」。
问臣:「意方能知病死生,论药用所宜,诸侯王大臣有尝问意者不?
文王病时,不求诊治,何故」?
对曰:「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皆使人来召臣,臣不敢往。
文王病时,臣家贫,欲为人治病,诚恐吏以除拘臣也,故移名数,左右不修家生,出行游国中,问善为方数者事之久矣,见事数师,悉受其要事,尽其方书,及解论之。
身居阳虚侯国,因事侯。
侯入朝,臣从之长安,以故得诊安陵项处等病也」。
问臣:「知文王所以得病不起之状」?
对曰:「不见文王病,然窃闻文王病喘,头痛,目不明。
心论之,以为非病也。
以为肥而蓄精,身体不得摇,骨肉不相任,故喘,不当医治。
脉法曰:『年二十脉气当趋,年三十当疾步,年四十当安坐,年五十当安卧,年六十已上,气当大董』。
文王年未满二十,方脉气之趋也而徐之,不应天道四时。
后闻医灸之即笃,此论病之过也。
论之,以为神气争而邪气入,非年少所能复之也,以故死。
所谓气者,当调饮食,择晏日,车步广志,以适筋骨肉血脉,以泻气。
故年二十,是谓易贸,法不当砭灸,砭灸至气逐。
问臣:「师庆安受之?
闻于齐诸侯不」?
对曰:「不知庆所所师受,庆家富,善为医,不肯为人治病,当以此故不闻。
庆又告臣曰:『慎毋令我子孙知若学我方也』」。
问臣:「师庆何见于意而爱意,欲悉教方」?
对曰:「臣不闻师庆为方善也。
所以知庆者,少时好诸方事,臣试其方,皆多验,精良
菑川唐里公孙光善为古传方,臣即往谒之。
得见事之,受方化阴阳及传语法,臣悉受书之。
欲尽受他精方,公孙光曰:『吾方尽矣,不为爱公所。
吾身已衰,无所复事之。
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悉与公,毋以教人』。
曰:『得见事侍公前,悉得禁方,幸甚。
死不敢妄传人』。
居有间,公孙光闲处,臣深论方,见言百世为之精也。
喜曰:『公必为国工
吾有所善者皆疏,同产处临菑,善为方,吾不若,其方甚奇,非世之所闻也。
吾年中时,尝欲受其方,杨中倩不肯,曰:「若非其人也」。
胥与公往见之,当知公喜方也。
其人亦老矣,其家给富」。
时者未往,会庆子男殷来献马,因师奏马王所,以故得与殷善。
又属意于殷曰:『意好数,公必谨遇之,其人圣儒』。
即为书以意属阳庆,以故知庆。
事庆谨,以故爱意也」。
问臣曰:「吏民尝有事学方,及毕尽得意方不?
何县里人」?
对曰:「临菑宋邑
邑学,臣意教以五诊,岁馀。
济北王太医高期、王禹学,臣意教以经脉高下,及奇络结,当论俞所居,及气当上下出入邪逆顺,以宜针石,定砭灸处,岁馀。
菑川王时遣太仓马长冯信正方,臣意教以案法逆顺,论药法,定五味,及和齐汤法。
高永侯家丞杜信喜脉,来学,臣意教以上下经脉五诊,二岁馀。
临菑召里唐安来学,臣意教以五诊,上下经脉,奇咳,四时应阴阳重,未成,除为齐王侍医」。
问臣:「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
对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
乃治之,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
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臣不能全也(《史记·仓公传》)」。
五日采药逢李五 明末清初 · 薛始亨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雨过菖蒲满涧香,石阴苔色上衣裳。
清斋候得灵苗气,佳节宜修却老方。
负笈午天无暑汗,挥锄一岁有山粮。
鹿门欲问庞公隐,何意逢君寂寞乡。
奉题罗慎斋鸿胪嘉庆丁卯重宴鹿鸣图为研生舍人作时乙丑仲冬五日冬至节集于胡恕堂中丞之旷寄园研翁属先作诗即邀曹颖生中丞黄海华张东墅彭于蕃三观察李次青廉访欧信甫太守同作乙丑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七
图成六十年,画外无一字。
当时老鸿胪,懒事诗与记。
弟子十八人,扶舆俨趋侍。
其中多隽才,后或陟崇位。
苍凉此卷中,名姓无题识。
图传与不传,神鬼岂呵庇。
安保荒山根,不随樵火弃。
明经贤从孙,赴道渴如骥。
蒐辑沅湘文,讨论乾嘉事。
谓是乡乘光,敢作家珍秘。
贉以新绨锦,出之古箧笥。
题咏慎择人,文章匪游戏。
欣闻诸彦集,欲以拙诗贽。
余年三十七,侥倖领秋试。
叨陪苹野游,聊洗矮檐泪。
若卜重宴期,当作百岁计。
居然春官选,躐厕香案吏
岭海英荡节,殿阁云霄翅。
三年视蜀学,是公旧游地。
颇闻彼都颂,谓可前轨嗣。
谪官自省咎,建言信非易。
何如名御史,伏蒲昭谠议。
散漫竟无成,位业两俱愧。
乌乎科目事,何曾有成例。
迩来廿八科,联捷四。
如公不必然,丁卯辛未
后生景前哲,效其事与志。
高名罗慎斋,教泽三湘被。
我未及抠衣,今滥主讲肆。
亦拟撤皋比,空自兀猿臂。
昔展昆明钱南园通政文集有寿叙。),推许见高谊。
严陶两丈人,惜我垂带悸云汀乐园先生皆以我不及见慎斋先生为憾。)
乡邦峙典型,图像瞻盎睟。
遗文虽未睹,隆望如可跂。
旃蒙赤奋若,中兴值同治。
戊子月甲寅,五夜日南至
消寒第三集,山园开旷寄。
披图话鹿鸣,数典比鸡次。
上元甲子岁,题篆在秋季
麝煤扪尚湿,牛耳执难避。
一年积吟㝱,万里骋游辔。
嗟哉吴越乡,遗民几老稚。
尚幸潇湘间,英多起名帅。
军事渐澄肃,群才逾勉勚。
吾侪宦游倦,未可浪荡醉。
稍宜近文字,差胜逐声利。
千年太保家,新好脯来馈李仲云适馈鹿肉。)
酩酊诗先成,剧望飞霙坠。
跋谢仲振所藏秀王时乾道六年端午日书。)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一、《卢溪文集》卷四九
国朝以来,士以职事相交承者谓之交代,契义之重,至累世犹敦宿好。
近时贵显者或忽略此事,其风寖微。
秀王天人也,应典册启国,封为真王
初筮仕时,与开封谢仲振为代于淮阳军幕中,厥后或以事至东都,必先寻访,叙旧故,接慇勤,通书必亲洒墨,英风义气,表表出常情之外,使人叹仰。
仲振今为右奉直大夫,以祠禄江西,藏此书以示子孙,为家宝也。
翻译名义序绍兴二十七年 宋 · 周敦颐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吴都法乘》卷一四、《皕宋楼藏书志》卷六五、《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二八
余阅《大藏》,尝有意效《崇文总目》,撮取诸经要义,以为《内典总目》。
见诸经中每用梵语,必搜检经教具所译音义,表而出之,别为一编。
然未及竟,而显亲深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所编《翻译名义》。
余一见而喜曰:「是余意也。
他日《总目》成,《别录》可置矣」。
已而过平江遂来见,愿求叙引。
余谓此书不惟有功于读佛经者,亦可护谤法人意根。
唐奘法师论五种不翻:一、秘密故,知陀罗尼。
二、舍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
三、此无故,如阎浮树,中夏实无此木。
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
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而七迷之作乃谓释迦牟尼,此名能仁。
能仁之义,位卑周孔。
阿耨菩提,名正遍知。
此土老子之教,先有无上正真之道,无以为异。
菩提若埵名大道心众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
夫三宝尊称,译人存其本名,而肆为谤毁之言。
使见此书,将无所容其喙矣。
然佛法入中国,经论日以加多。
晋道安法师唐智升,作为目录图经盖十馀家。
今《大藏》诸经,犹以升法师《开元释教录》为准。
后人但增《宗鉴录》、《法苑珠林》于下藏之外。
如四卷《金光明经》、《摩诃衍论》及此土《證道歌》,尚多有不入藏者。
我国家尝命宰辅为译经润文使,所以流通佛法至矣,特未有一人继升之后。
翻译久远,流传散亡,真赝相乘,无所考据,可重叹也。
虽老矣,尚勉之哉!
绍兴丁丑重午日序。
按:《翻译名义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重午会客自慰 明 · 孙承恩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细缕菖蒲满泛杯,劝君乐饮莫辞推。
贴天风浪江湖里,几个舟行得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