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秋分记序开禧元年正月 南宋 · 程公说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五、《皕宋楼藏书志》卷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三
《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
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
春秋》,鲁史也,仲尼加笔削,为垂世之经。
孟轲氏发明宗旨,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窃取之矣」。
呜呼!
孟子之言则《春秋》传心之要也。
夫《春秋》为天子之事,当本之周,曷为本之鲁也?
本之鲁而元年春王正月加「王」乎其间,以鲁而系之王,示天下诸侯皆当宗王也。
列国之事不一矣,事有隐恶,安得尽见之?
赴告册所可见者大纲存焉,举其大纲,则妙而天道,微而物变,与夫国异政家殊俗,可以推见。
此《春秋》详于内鲁,而亦该夫侯国之政也。
左氏传经,纪载博备,兼列国诸史之体,使后之沿事以求经不为无取,然或谓艳而富,其失也诬。
《公》、《谷》二传,解经多而叙事略,亦蔽于短俗。
学者高则束传而谈经,下则徇文而违理,尝窃病之,辄推《春秋》旨义,即《左氏传》分而记焉。
事虽因于左氏而义皆本诸圣经,又旁采《公》《谷》及诸子之说精且要者,附正其下,冠以周,尊王也。
次以鲁,内鲁也。
自晋以下为世本者十有二,次国、小国各自著录。
又为年表、世谱、书。
总九十卷,目曰《春秋分记》。
曲明圣人遗意,以示来世。
至于得失盛衰之变,亦备论其故,盖《春秋》则以见天下之当一乎周,而《分记》则以见列国之所以异,因其异而一之,此《分记》所为作也,尚《春秋》意也。
开禧二年岁在乙丑春正月丙戌,眉桂枝程公说伯刚甫序。
按:《春秋分记》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怛忉歌 明 · 金宗直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三
照知王十年。王游天泉亭。有老翁自池中出献书。外面题云。开见二人死。不开一人死。王曰。与其二人死。莫若不开。但一人死耳。日官云。二人者。庶民也。一人者。王也。王惧。拆而见之。书中云射琴匣。王入宫。见琴匣。倚壁射之而倒。乃内殿焚修僧也。王妃引与通。因谋弑王也。于是。王妃伏诛。自后国俗。每正月上辰,上亥,上子,上午。忌百事。不敢动作。目之为怛忉日。必以四日者。其时适有乌鼠豕之怪。令骑士追之。因遇龙也。又以十六日。为乌忌之日。以粘饭祭之。
怛怛复忉忉,大家几不保。
流苏帐里玄鹤倒,扬且之晢难偕老。
忉怛忉怛,神物不告知奈何,神物告兮基图大。
择代雷世方回淳熙十年闰十一月四日1183年11闰)4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六、《奉诏录》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伏准御笔付下吴琚奏状,令议择人代雷世方。
谨已遵禀,来日将上取旨,伏乞睿照。
承奉郎林公墓志铭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八、《复斋集》卷二一
君讳立义字子宜兴化军莆田人也。
曾祖讳国钧承奉郎致仕,赐绯鱼袋,号年回居士
艾轩林先生尝铭其墓,称其盛德。
子孙多从艾轩游。
祖讳充,南安军户曹参军
考讳浦。
君其长子也。
君少失所怙,事母孝,抚诸弟人无间言,治家勤俭,招延里儒以友以师。
其子应雷遂由国庠举礼部不中,昏于天宗赠太师润王孙女。
授初品官,尉潮之海阳,期至迎君,君曰:「仕于南方,孰与吾享乡居之乐」?
回年暨君四世皆以林泉自适,无汲汲进取意,故肯堂考室莳花植竹,岁美月新,暨君益张大之。
谷城国清为莆邑山水绝胜处,君家独据其要,乡之大夫士有终岁慕羡不得一至者。
君雪舟筇杖,日徜徉其间,以考寿终,可谓无憾。
而乡人咸期君方面丰下,康强未艾,一疾而逝,为可叹也。
初,子孙以国霈恩,官君京秩,实有两朝之宠命,然非君志也。
娶赠太中大夫吴公某之孙女。
子男一人,应雷,先君卒于海阳
女适故从政郎宾州教授陈鼎玉。
孙男三人。
宝庆乙酉孟冬丙戌殁于正寝。
明年正月庚申葬于莆田县福山之下,盖君所为寿藏也。
于君有姻党之好,其孤请铭,义不得辞。
铭曰:
谷城如玉,国清如水。
考槃之志,祖考是承。
福祉具有,不假宠荣。
种德不怠,后必有兴。
谢历日表996年1月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小畜集》卷二一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臣某言:今月四日进奏院递到宣头一道,伏蒙圣慈,赐臣至道二年新《历日》一道者
王春肇启,日官爰举于旧章;
帝命遐宣,守土各颁于新历。
臣某中谢。)臣闻天道无私,所以运行寒暑;
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时。
聿令率土之滨,共乐同文之化。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五行为质,万国咸宁,星辰即序于尧天,风雨弗迷于舜麓。
御明堂之一十二位,克正阴阳;
运璿玑而三百六旬,无差晷刻。
焕乎正朔,被于华夷。
臣谬典鱼符,欣开凤历。
以时以日,敢忘匪懈之心;
卜世卜年,更仰无疆之祚。
伏限郡政,不获奔诣阙庭,无任感天圣激切屏营之至。
奉和绍庭夫子二寿诗己巳开岁四日 其一 现当代 · 庞俊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养晴室遗集卷二
漏尽钟鸣未有期,黄肠题凑复奚为。
鹤飞正见添筹急,狸首长歌沭椁迟。
桐梓断来还早计,灰钉索罢忽成诗。
蓄棺为寿真佳事,便似南朝刘镇之
奉和绍庭夫子二寿诗己巳开岁四日 其二 现当代 · 庞俊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养晴室遗集卷二
见说仓山筑寿藏,手栽松柏渐成行。
叔敖预卜无争地,表圣还吟选胜章。
猿鹤虫沙终有化,鸡猪鱼蒜吃犹长。
百年真宅原堪醉,秋色菱花水一方(闻地名菱角堰。)
东坡宜兴1192年5月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八、《省斋文稿》卷一九、《益公题跋》卷一二、《东坡事类》卷九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某自绍兴癸酉淳熙己酉三十七年之间,凡六至宜兴,屡欲考东坡在此月日而未暇也。
今年避暑杜门,因睹《楚颂帖》,略裒遗迹如后。
七月二日东昌周某题。
苏文忠公元丰七年量移汝海四月黄州五月访文定公于筠,七八月之交留连金陵,遂来常州,度九月间抵宜兴
闻通真观侧郭知训提举宅即公所馆,不知凡留几日也。
今观《楚颂帖》及公曾孙季真所藏渊明「丈夫志四海」诗,皆题十月二日,又云宜兴舟中写,计留宜兴不过旬馀复回郡城,自此遂趋汝州
过泗,遇岁除,八年正月四日乃行,道中上书乞归常。
三月六日南京,被旨从所请。
回次维扬,有《归宜兴留题竹西》三绝,盖五月一日也。
《同孟震常州僧舍诗》云「湛湛清池五月寒」,而谢表谓「今月二十二日常州讫」,其为五月无疑
是月被命复朝奉郎,起守文登
《次韵贾耘老》云:「东来六月井无水,仰看古堰横奔牛」。
七月二十五日,与杜介遇于润之金山,赠以古诗。
八月二十八日,复赠竹西无择长老绝句。
则在道月日历历可考。
其冬到郡,五日而召。
自此出入侍从,以及南迁。
逮靖国辛巳北归,竟薨于常,不暇践种橘之约矣。
其帖今藏寓客童伯救家。
童氏世为东秦名儒,曾祖暨大父在高皇时继掌外制,士林荣之。
伯救亦笃学嗜古,能济其美者也。
熙宁中倅杭,沿檄常、润间,赋诗云:「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又有「买牛欲老,地偏俗俭」之语,卜居盖权舆于此。
《满庭芳》词作于元丰八年初许自便之时。
公虽以五月再到常州,寻赴登州,未必再至阳羡也。
军中谓壮士驰骏马下峻坂为注坡,其云「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注平坡」,盖喻归兴之快如此。
印本误以「注」为「驻」。
今邑中大族邵氏园临水,有天远堂,最为奇观,取名于此词云。
元祐八年五月十九日任礼部尚书御史黄庆基论买田事云:「谪黄州日,买得宜兴姓曹人一契田段。
因其争讼无理,转运司已差官断遣,不欲与小人争利,许其将原价收赎」。
今公之曾孙犹食此田,岂曹氏理屈不复赎耶?
抑当时所置不止此也?
三年前寓阳羡,尝考坡公到邑岁月,书于《楚颂帖》之后。
兹来长沙,值二别乘皆贤而文,南厅张唐英毗陵人,北厅苏仲严文定公四世孙也,复书以遗之。
绍熙壬子五月一日重题。
庐帅靖康勤王跋语1201年12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五、《平园续稿》卷一○、《益公题跋》卷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宣和七年冬北虏入寇,十二月十五日壬子徽宗得警报,遣内侍梁方平以七千骑守浚州,旧将何灌以万五千骑守河,而命节度使姚古京畿辅郡兵马制置使都统制
二十三日庚申,有旨内禅。
辛酉钦宗即位
丙寅诏略曰:「金人犯边,诸道兵马合入卫畿甸。
除沿边守禦人外,令京东京西淮南两浙帅司于正兵并不系正兵内精选骁锐及召募武勇,委兵将官星夜部发,赴姚古使唤」。
明年改元靖康正月一日丁卯,虏犯相州
戊辰,犯浚州方平望风奔溃,在南岸焚桥而遁。
白时中太宰李邦彦少宰蔡攸枢密吴敏知院事李桷同知耿南仲签书,所谓排难解纷,不过羽檄召天下兵耳。
唐李德裕为相,请诏书付宰司乃下,自是号令明审。
本朝亦皆三省、枢密画旨处分。
今庐帅所被御前劄子五道,虽或二府拟进,然内夫人直笔者书之,用宝入递,大臣不与焉。
使当时有一德裕,必不如此。
第一劄,正月三日也。
至四日宰执欲奉车驾狩襄、邓,中宫皇子已行,因兵部李侍郎纲越次乞对,面除右丞,守城之议方决,故是日及五日无内批。
既而外攻内禦,事势益急,故六日复催兵,七日至再,八日又催。
战守虽备,而虏已傅城,相继请和,亦不暇督兵矣。
淮西所遣副将李齐以印状具述到阙月日及帅臣刘僩跋语,则竭力勤王大略可见。
今僩曾孙复携以示臣,臣盖生于是秋,谨太息流涕书其后。
嘉泰元年腊月
丁酉正月四日自寿(是日同寿者有温景莱、朱大尊、杨荔裳,共余四人,温舍人汝造为置酒借舫斋中。) 其一 清 · 黄景仁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两当轩集卷第十三
䌽笺分擘烛分持,四座交成自寿诗。
元子敢夸庚午(余生午时。)郎中多恐甲辰雌。
青苍路迥谁先达,草木年深我自悲。
作客喜逢贤地主,今宵杯至总难辞。
丁酉正月四日自寿(是日同寿者有温景莱、朱大尊、杨荔裳,共余四人,温舍人汝造为置酒借舫斋中。) 其二 清 · 黄景仁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两当轩集卷第十三
不礼金仙礼玉晨(《云笈七签》:正月四日朝玉晨君。),人间差觉敝精神。
倘来事业惭青鬓,未了名心为老亲。
花笑喜逢初番信,酒香偷酿隔年春。
相将且尽筵前醉,位置吾侪岂在人。
东宫故事九首 其六 淳熙三年正月四日1176年1月4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后汉太子少傅桓荣以太子经学成,上疏谢曰:「臣幸得侍帷幄,执经连年,而智学浅短,无以补益万分。
皇太子以聪睿之姿,通明经义,观览古今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也。
斯诚国家福佑,天下幸甚。
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汜再拜归道」。
太子报书曰:「庄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
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于此?
况以不才,敢承诲命?
昔之先师谢弟子者有矣,上则通达经旨,分明章句;
下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
今蒙下列,不敢有辞,愿君谨疾加餐,重爱玉体」。
某闻六经之文易见,六经之道难穷。
分章摘句,考核同异,是文也易见者也。
若乃由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推而至于治国平天下,是之谓六经之道,夫岂一朝一夕所能究哉?
观昔之人终日孜孜,讲论不倦,期于深造自得而见日用者,盖在此而不在彼也。
显宗天资高明,年十岁已能通《春秋》。
及为太子,选求明经,擢桓荣弟子何汤传授尚书》,已而召入侍,又荐同门生彭闳
前后三人,实传一家之学。
常止宿太子宫,积五年,荐门下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焉。
夫以讲学如此之专,阅时如此之久,然后至于有成,则六经之道可谓难穷矣。
永平之政无愧建武,吏称其官,民安其业,远近肃服,户口滋殖,虽繇帝兢兢业业,下身遵道之所致,抑亦辈连年讲劝之效欤!
东风第一枝 甲子先元旦四日立春,是日予生日也,赋此自寿甲子 晚清 · 李慈铭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霞川花隐词卷一
甲子春开,庚寅吾降,东风四日先到。
旧居谁问弧悬,吉谶漫传鹊报。
毬仗灯围,已误却、雕青年少。
祗赚人,三韭春盘,供得庾郎长咬。

看贴燕、粘鸡竞巧。
又共占、一年佳兆。
几时归寿高堂,醉舞渔衫䘨𧘈。
青山眷属,话绕屋、梅花开早。
付风情、屐双鬟,雪里煮茶同老。
思陵录上之三1188年2月30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四、《杂著述》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丁酉朔,雨。
延和起居两拜讫,从驾过德寿宫临慰如仪即回。
留参入驿押宴。
戊戌,雨,元日假内不坐。
前月下旬,三省以太史局再拣到正月议事开堂,其间多值假,故上曰初二日成日可用,且略应日。
前晚予密入奏,谓虽是节假,乞陛下特御延和,宰执奏事毕,然后过议事堂,庶几新元发政协先后之序。
昨日果有旨。
今日内殿奏事,上宣谕:「待北使,外间无议论否」?
予奏:「陛下圣孝如此,其本既立,自然礼无违者」。
上曰:「皆由卿等处事精审。
朕前日亦语叶翥」。
奖劳久之。
又及东宫开堂议事,今日引秦煜、罗献能,若礼数商量未定,则且令纳劄子款曲未迟。
初在漏舍,予语诸公,若对展劄子恐有嫌,王相颇怀疑云:「不成只教某向前」?
予云:「固当互陈所见,但不敢对展尔」。
至是遂于上前奏陈,予急截其语,云对展有嫌,上以为不可,乃止。
予因奏:「陛下方当厉精,又以参决付之东宫
今百司事多因循,臣等固当益加勉励,少副圣意。
但恐智虑所不及,有不逮耳」。
上复称奖云:「卿等思虑无不至,正赖共振纲纪」。
予曰:「前此臣等有过,全赖陛下掩覆。
今若又不及,众论必不恕」。
上曰:「朕不至如前代帝王更有猜嫌」。
相云:「天下事自有正理,不必过虑」。
次赴议事堂,便欲系鞋相见。
予曰:「譬之礼上,恐当叙拜」。
众以为然,而行首司云堂甚窄狭,又设倚子,相对不容拜席,欲南北相对,予以为不可。
相云:「宾有礼,主则择」。
予不敢彊。
既而复自:「想是御前定此礼数」。
盖疑予持之,其心术类此。
拜讫点茶毕,起立白事。
予曰:「文字若欲少留,乞候晚简付下准备,次早进呈」。
东宫以为然,且当用匣子封回
予又禀:「前蒙谯春坊传令旨要择一吏承受文字,缘省中分六房,若互遣小吏,恐不能遍知。
诸房首尾兼卑微,不足备使令,已议定差三省提点密院房承旨诣宫听约束,却令自谕诸房,庶几事有统一,不至漏泄」。
东宫甚好。
再坐点汤毕退。
东宫坐堂上,引前知德安府秦煜再拜而上,󲦤笏展读劄子讫,下堂再拜而退。
次引前知合州献能,亦如之。
己亥,雨,国忌,行香。
人使观潮。
庚子,雨,开基节假。
人使射弓于玉津园
辛丑,雨,免过宫,入局。
日本就驿赐宴,王相押伴。
北使力辞,从之。
壬寅,晴。
早上御垂拱后幄,先引送伴冯振武、戴勋朝辞,次御东偏素幄,人使朝辞,赐茶授书,大略如初见之仪。
参知政事留正入驿押宴。
初定黄洽尚在病假,而施枢适丧女,式假未满,乃用绍兴末例一员押两宴无嫌,遂再取旨差
脩奉司郭棣、霍汝弼渡江往绍兴
癸卯,晴,人日假。
内引贺金国生辰使副胡晋臣、郑康孙辞于清华阁。
国书曰:「候协龙祥,适际五刚之旦;
节编凤纪,载禔万寿之期。
惟至德之诞昭,宜休符之滋介。
颛驰信使,肃奉庆函。
庸申饬于币仪,益导迎于嘉祉」。
初呈草本用「惟仁德之昭升」。
予遣人语洪迈,谓虏主尊号有「仁德」二字,得毋嫌乎?
改焉
甲辰,微雨。
人使行。
景灵宫烧香,归清华阁奏事。
奏会庆圣节诸路合进银绢,有司申请。
上曰:「恐有庆贺之嫌,免进以宽民力,如何」?
予奏:「此乃典故,不可废,况户部藉此充经费,岂容蠲放?
初非宫禁私用,特臣子不敢不以此享上尔」。
又奏:「今年大礼,莫只是明堂否」?
上曰:「绍兴间亦不诣景灵宫,不登楼肆赦」。
予奏:「合排办事多,所以欲先定。
如将来脩辂亦可免,支赐亦当如乾道初支三分之一」。
上曰:「然」。
又奏:「将来梓宫发引,陛下及皇太后皆当出德寿宫门奉辞。
或谓难设两幄次,须令礼官讨论。
万一窄隘,须拆动待漏院」。
上曰:「莫不须否」?
予奏:「恐大升舆高长」。
上曰:「不得已即拆动,且令礼官商量」。
乙巳,雨。
王相在告,予率施、留二公径诣太子待班阁叙揖,且略白今日当奏之事,遂以为例。
延和奏事,太子初侍立,驾坐,太子先起居两拜升殿次,宰执两拜升殿如常仪
予奏:「昨禀会庆节依格进银绢,合作三省奏请」。
上曰:「毕竟有庆贺之嫌」。
上乃令放免二年,俟终制令进。
众人仰赞圣德不已。
予曰:「略曾会计,诸路多寡不等,共约银十五万两,绢三万疋,皆入左帑
今欲拟指挥封桩库拨还」。
上曰:「内库亦可」。
予奏:「本是户部经常支用,不必动内库也」。
顾太子曰:「此事如何」?
太子以为甚当。
又呈广西漕司保明,知万安军杜孝恭非癃老疾病。
予奏:「此乃依指挥保明,合免奏事」。
因及守臣不可不择,兹乃为治之本。
顾太子曰:「茍非其人,不可轻放过」。
上见敷陈要务颇惬意,谓太子曰:「今后不必间日参决,自可每日侍立,只此便是参决」。
既退,遂指挥閤门,自今后内殿坐,并令太子侍立。
次引新浙西提举史弥正
弥正犹未受告而先上一劄,论太上未祔庙百日后,民庶未应开乐。
上批其后:「此说似有理,卿等拟指挥来」。
予拟云:「昨礼官条具典故,大行太上皇帝未祔庙前,临安府城内外合行禁乐,可令诸路州准此」。
寻付出施行。
丙午,旬休。
绍兴攒宫脩奉兴工。
丁未,以雨驾不出,入局。
戊申,国忌,行香。
己酉,国忌,行香。
庚戌上元节假。
辛亥早朝于延和,皇太子侍立,呈礼官申依典故将来梓宫发引皇太后及皇帝奉辞去处。
上初谓当送过江,遽曰:「太后年高,恐难远出」。
予奏:「前在清华已曾奏知,于德寿宫门外设幄次,与北方京师宣德合同,陛下奉辞非是出江下。
莫令礼官同几筵所相度否」?
上曰:「莫只就德寿宫」?
予奏:「外议政为将来钦奉几筵只就德寿宫,则太后须三年服满乃归大内,诸事皆未便。
此正机会,合预商量」。
王相亦云:「前御批宣示王信,云将来令甘昪脩盖慈宁宫今莫奏禀太后否」?
上曰:「此非半年不可成」。
予奏:「乞留中更商量」。
又呈郑汝谐乞免权绍兴府奏。
上曰:「闻与赵不流不协,恐担搁了事,可正差汝谐绍兴」。
予奏:「莫除职否」?
上初难之,众人云:「除帅不可无职」。
上曰:「敷文如何」?
众人云:「且秘阁可也」。
予奏:「不知何以为名」?
相云:「只作选用之意亦可」。
予又奏:「莫却除漕否?
显仁时三员」。
上曰:「记得是钱端礼,别添谁」?
予奏:「创差杨剡权」。
上曰:「专委一员,事未必不办」。
壬子,节假。
癸丑,延和奏事,呈脩奉司申明太上皇帝神穴丈尺,礼官元具故例,既而却云属阴阳家。
予奏:「此皆知土地浅薄,恐尺寸依格则有水,故便文自营尔。
今欲降指挥令议定,却乞宣谕用增卑培薄之法。
虽极崇高,正是山陵」。
上甚以为然。
又呈礼官乞置椁,众人皆谓不可阙。
予奏:「就身惟棺,棺外惟椁,此古今不易之理,其馀皆文具也」。
乃令有司脩制。
次诣议事堂,先引新知峡州崧卿,次引新知安丰军仲坚、新知施州朱起宗,王、朱皆武臣也。
初二日引秦煜及罗献能,其制如殿庭无异,侧立读劄子。
既毕,置之倚后,予深以为不然。
昨日密谕尤袤,教以设案于前,如州郡之礼。
深然之,密以劄子禀东宫
予又谕行首司卫瑮,今日参决时宜设横案,藉以紫褥,就其上展呈文字。
已而引守臣及议事并用之,虽东宫亦以为当然也。
甲寅太上皇帝百日,众人云:「今日不当奏事」。
缘先有驾出奏事指挥,遂入奏言之。
予曰:「别无事,惟房钱不可过今日」。
遂缴进。
既入至祥曦殿,上已遣御药邦宪来宣问此事,奏云:「已缴入矣」。
后殿门外,邦宪又来云:「放多少?
旧例如何?
专作太上百日降指挥」。
奏云:「已是如此降旨放半月」。
绍兴二十九年显仁服药时,放房钱、门税各半月。
去年十月失于照应,小民颇以为言。
昨日予奏欲因百日举行,上以为然。
又问多少,予奏或云一两月。
上曰:「从其多者」。
予奏:「莫须批出」?
上曰:「不必批出,一面拟指挥」。
既退,方知是半月。
从驾过宫哭临奉慰如仪。
乙卯,不坐,入局。
盱眙韦璞、姜特立以十五日回入界,二十四日取接遗留使颜师鲁
内引宿直官洪迈见上服缞粗,因奏已过百日,当有所革。
上曰:「正欲与卿商量」。
初欲候祔庙。
云:「事当以渐,今当服黪袍,如臣庶墨衰之类,易布巾为绢或罗」。
上曰:「如此则服黪绢、凉衫、皂带」。
又具劄子奏饶州天申节进银之外贡金三百两,乞一例蠲免。
既退,上复遣中使问:「旧例引宿直官用背子,今如何」?
乞用黪绢为之,且以近所用禫服样进。
丙辰,旬休。
上批问:「太上百日后,朕于内殿见卿等衣服如何」?
予折柬王相:「此必因洪迈所言而有此问,当具以对」。
王相不听,止令太常寺供前时所议御殿服制而已。
丁巳,朝于延和,先奏事,呈郑汝谐辞免绍兴
上问:「何故」?
予奏:「汝谐缘乞敕榜之故,上下皆怒。
如修奉诸司络绎往来,其官员不受馈固无妨,至于吏卒辈皆相约勿受,其意非美」。
上曰:「如何」?
予奏:「若留汝谐使之获戾,一夫不足恤,恐误大事,乞别与一差遣」。
上不可。
予曰:「彼自乞祠,从之可也」。
上曰:「职名如何」?
予曰:「自不应与」。
上曰:「帅便要人」。
众人云:「延玺可权否」?
上曰:「望轻」。
予曰:「须就侍从中择一员往」。
上曰:「谁可」?
予曰:「莫如张枃,但令带权侍郎去」。
上曰:「与除集撰」。
予曰:「祖宗时应付山陵亦曾令朝臣权转运使」。
上曰:「体面生」。
众人云:「莫待制否」?
上曰:「只集撰,将来事了,或召还或加职未晚」。
并令速去,不须对。
上果再问内殿冠服事。
予曰:「昨日所奏未详。
寻常士大夫家过百日,巾衫皆用细布,见客则以黪布」。
上曰:「洪迈乞用黪绢,如何」?
予曰:「其说难行」。
上曰:「当用细布。
晚间内引宿直官之类如何」?
予曰:「布巾背子以代常服」。
上极以为然。
从驾过德寿宫即回。
戊午,歇泊,不坐。
盱眙报金国吊祭使蒲察克忠、刘韦、读祭文官耶律履欲以二十七日过界。
众人商量入奏。
少间接伴内引乞面谕礼数,既而内引接伴使副宋之瑞、赵嗣祖
上遽宣谕云:「只依绍兴二十九年例,不必徒为纷纷」。
己未,延和奏事,呈林栗乞加太上谥庙号曰尧宗
上曰:「尧字入谥法否」?
予奏:「正谓谥法有『翼善传圣曰尧」』。
上曰:「今当如何」?
众人云:「已定矣」。
予曰:「若欲博尽群议,更付礼官如何」?
上曰:「令礼官议」。
予又奏:「已定二十六日告天,今须令别择日」。
上曰:「然」。
又呈迁奉之奏。
上问:「何谓也」?
予奏:「便是欲正太祖东向,前者陛下宣谕祫享是也。
古者七庙,太祖居中。
六世,三昭三穆。
唐开元增为九庙,缘古今庙室自别」。
上曰:「见《礼象图》所画庙制今不同」。
乃进呈讫,此本可已。
初以王相力拒马大同之说,后来既展一室,则今有嫌不可议矣。
又呈张枃辞职不允,又呈乞对。
上曰:「为应办,令速去」。
上于榻后付礼官理会虞祭文字云:「与太后商量。
既几筵在德寿宫,即就宫行礼」。
予奏:「礼官更有一劄子说长乐无在外故事,当及反虞迎归大内
此事体重,少间缴入,乞陛下太后子细商量」。
上又及冠服之制云:「朕断然易以布,心然后安」。
指帽云:「已易之矣」。
予奏:「莫用昨日御笔行出否」?
上曰:「不须如此,待祔庙毕有司请改服时,就降旨云已如此行矣」。
庚申,延和奏事,东宫请假不侍立。
初向前,上忽指膝示予。
予初未晓,既而提衣袪云:「此已用布矣,不太细否」?
予奏:「陛下出于独断,行三年之丧,均是衣布,何细也?
且光尧初上仙,陛下便有此意,而群臣不能将顺,致烦圣虑。
所谓其臣莫及,足以垂训万世矣」。
又呈北使至当差馆伴。
上曰:「就差郑侨、张国珍」。
又呈史弥正乞有司议受吊时群臣衣服。
上曰:「自有故事,似不须议」。
予奏:「正为陛下服缞粗,群臣不应顿异」。
上乃令讨论。
张枃再乞对。
上曰:「已令速去」。
予奏:「侍从出帅若不得对,无以增重事体」。
上曰:「来日又过宫」。
予奏:「莫可今日内引否」?
乃留其劄子。
内引新知绍兴张枃
知枢密院施师点大资政泉州,自请也。
辛酉,呈桥道顿递司理会将来太上皇梓宫出城方向道路。
上曰:「虽不动民居,却须拆城,合早理会」。
予奏:「闻大升舆之类比旧稍高长,且降指挥令同太史局打量丈尺,具图本申听指挥,庶免骚扰」。
又呈馆伴既就差郑侨、张国珍则仍用前日所借之官。
上曰:「闻告哀使到,金主变服」。
又呈新知绍兴府张枃内库钱二十万缗。
上曰:「先已有二十万缗矣」。
众人云:「恐须应付」。
留参不以为然。
予奏:「昨朝廷止应付十万缗,馀令截拨,未知多少」。
上曰:「未知如何支破,须问之」。
予奏:「今莫若且应付十万缗,却令开具收支见在数目闻奏」。
上从之。
又呈刘确降两官,吏部申明欲于遥郡阶官分降。
上曰:「此人罪不可恕,可并降遥郡两官」。
予奏:「将来依旧叙复」?
上曰:「可于指挥中带说更不叙复」。
予奏:「更有管范辈却不带遥郡,不知如何」?
上曰:「官小不必问」。
上又顾太子曰:「医官不当带行遥郡,自不合放行」。
太子奏:「祖宗时无此」。
予奏:「遥郡旌武功,与和安大夫之类全不相涉矣」。
又奏:「此月四日,浙江私渡沉舟坏二三十人。
今梓宫一行舟船欲令临安府漕司措置阅试」。
上以为然。
赵不流闻之,亟奏劾西兴监渡刘兴行、浙江监渡王德文,并乞罢黜,批依。
从驾过宫即回。
壬戌,歇泊,不坐,入局。
癸亥,雨。
延和奏事,进呈礼官林栗所定太上庙号。
众以高宗为允,虽东宫亦然。
上曰:「太后武后之故深不欲用」。
众愕然。
留参欲称光宗。
上曰:「无谓」。
东宫亦曰:「不可用」。
上曰:「世祖光尧如何」?
予曰:「庙号无四字」。
上曰:「然则尧宗可用」。
留参曰:「尧是名」。
予曰:「《书》正义尝辨之。
上古名字谥号不一,尧自名放勋,且既入谥法,而唐高祖谥神尧」。
众人云:「尧宗字生」。
上曰:「久则熟矣」。
相云:「更令礼官议」。
上曰:「礼官必守其说,莫若卿等自商量」。
既退,招宰掾问之。
京镗:「金主父名宗尧,奈何」?
众人曰:「此大可疑矣」。
张枃乞辟差绍兴通判一员。
予奏:「黄由是状元及第,却可令来」。
上曰:「事毕又难遽罢」。
遂已。
甲子,晴。
黄洽知枢密院事萧燧参知政事
延和奏事,呈礼官林栗宗之说。
众人:「金主父名宗尧,恐不可用」。
上曰:「尧宗与宗尧莫不相妨否?
昨日谢谔奏乞为圣宗,亦自好,盖可以对神宗」。
王相以台谏所主,力以为然。
予曰:「不若烈字,本《烈祖》之诗,可以形容中兴之功,又有祖意」。
留参亦赞之。
上谓:「次于圣字,似无易两者」。
:「莫更令议定否」?
上曰:「直写此两字令议」。
中使例赐萧参笏并马,并传旨:「绣鞍、笏、头带,俟祔庙毕合服用时续赐」。
乙丑,延和奏事,呈礼官太后将来奉辞梓宫之仪,显仁时本就慈宁殿奉辞。
上曰:「果是如此,勿降指挥,止贴去,都莫说及」。
予因奏:「昨议太上庙号圣宗,退而契勘得契丹隆绪已尝用之。
至如烈宗,窃疑僭伪之主曾用,连夜看《晋载记》、《五代》、《九国志》,则刘聪、慕容宝、杨渥皆用之矣」。
已而抽回劄子,除去二字,只令别议。
上曰:「尧宗莫不妨否」?
众人:「且俟众议,恐别有可用之字」。
萧参:「本朝除太祖太宗之外,列圣庙号皆不可犯前代,则高宗诚不可用」。
内引告哀使韦璞、姜特立,呈金国回书曰:「远驰信传,遽及讣音。
审色养之永违,谅孝思之罔极。
方敦亲好,深用恻伤。
尚勉节于哀情,庸善绥于冲履」。
又引直宿官宇文价,有奏劄,乞以光号为光宗谥宪孝为诚孝
上初谓庙号为成宗遂举「巍巍有成功」,「法始乎伏羲而成乎」。
丙寅,旬休。
二月丁卯朔,朝于延和,呈馆伴赵不黯借官。
上曰:「吊祭使副及读祭文官皆文臣,恐张国珍粗疏不能应对,是以改命」。
予奏:「不黯蕴藉,圣虑甚至」。
数年前不息误借开国县名,今日又拟常宁,予令改作天水县
呈浙东田渭乞令绍兴府用饥民脩海塘。
予奏:「张枃已欲用饥民助山陵之役,今乞令措置施行」。
上曰:「苏轼亦用此法」。
按:佚。
庐陵翁知县庆元三年正月四日1197年1月4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七、《平园续稿》卷三九、《永乐大典》卷一四○四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惟君廉平之政,岂弟之谣,黾勉二年,如一夕朝。
方听弦歌,忍闻箫?
维梓必恭,陈此箪瓢。
程懿叔与予兄弟往还诗书政和元年正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
政和改元辛卯岁正月,表侄都水程君自乡里赴京师,道出颍川,为予少留,出其先君懿叔龙图所收亡兄子瞻及予昔日往还诗书四卷相示。
子瞻懿叔兄弟相继沦没,今十馀年,遗墨如新,览之潸然出涕。
予今七十三矣,不知异日尚获相从见此否耳。
初四日,辙题。
按:《西楼帖》刻石手迹。
正月四日乾隆庚午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四
霭霭云容重,霏霏雪势飏。
继冬敷宿润,首岁发新祥。
阁风增馥,瑶台夜有光。
斋居届祈谷,敬慰意何长。
金国贺正旦使副到阙紫宸殿宴致语乾道七年正月四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五
风解冻以迎春,既会同于汉殿;
露晞阳而锡燕,方乐岂于周京
肃瑞节以在廷,集华簪而就列。
恭惟皇帝陛下聪明冠古,仁孝通天。
上鸿名于德寿之宫,已讲颂之礼;
陈黛耜于思文之殿,将催望杏之耕。
人皞皞于熙台,日迟迟于化国。
下九龙之雕辇,云卷天临;
上万岁之玉卮,嵩呼鳌抃。
臣等猥缘薄技,谬籍伶坊,不度才,敢呈口号。
正月四日乾隆辛未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二
舒叶云呈瑞,含花雪先(去声)春。
霏微风点玉,烂漫日融银。
节景佳尤倍,农祥喜是真。
占符去岁,甘雨更期旬(去岁正月四日亦雪春夏之交惜复望雨故云)
福建破贼捷奏绍兴二年五月 宋 · 韩世忠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二、《宋会要辑稿》兵一○之二六(第七册第六九三二页)
得旨提领大兵前来福建路收捕范汝为。
正月四日卯时大兵到建州城下,攻城,凡六日破城,杀戮贼众三万人,生擒贼首张雄等五百馀人。
其范汝为走入回源洞,穷迫自缢身死。
其馀首领贼徒或杀或招,已见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