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曾孝宽观视教营阵御批熙宁八年八月丁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
翌日教营阵,可令曾孝宽暂往观视,其法有无未安便者以闻。
司农寺河东计置粮草封桩诏熙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九之二四(第六册第五五○○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八
司农寺河东缘边近边州军丰熟处,以三十万缗计置粮草封桩。
西山先生李公墓表1185年8月28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乾隆《福建通志》卷七三、道光《福建通志》卷四六、《闽中金石志》卷九、《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五、光绪《重纂邵武府志》卷二八、光绪《重纂光泽县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西山先生李公者,龟山先生杨文靖公之门人也。
龟山既受学于河南程氏,归以其说教授东南,一时学者翕然趋之。
龟山每告之曰:「唐虞以前,载籍未具,而当是之,圣贤若彼其多也。
晚周以来,下历秦汉,以迄于今,文字之多,至不可以数计。
然旷千百年,欲求一人如颜、曾者而不可得,则是道之所以传固不在于文字,而古之圣贤所以为圣贤者,其用心必有在矣」。
及李公请见于馀杭,则其告之亦曰:「学者当知古人之学何所用心,学之将以何用。
若曰孔门之学仁而已,则何为而谓之仁;
若曰仁人心也,则何者而谓之人心耶」?
李公受言,退求其说以进,愈投而愈不合,于是独取《论语》、《孟子》之书而伏读之,蚤夜不懈,十有八年,然后涣然若有得也。
龟山盖深许之,而公之语学者亦曰:「学者于经读之又读,而于其无味之处益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不置,然后始当骤进耳」。
龟山既没,后进多从之游。
后举遗逸召对,卒官福建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而葬其乡邵武军光泽县东黄岭之原。
学者共追号为西山先生云
公讳字光祖,元祐党人朝散郎深之子。
安仁县君陈氏,赠谏议大夫陈忠肃公之女兄也。
公幼不好弄,坐立必庄。
少长,学于舅氏,陈公器之。
踰冠,乃见龟山而请业焉。
龟山一见奇之,即妻以女。
既而以朝散公遗命,出为叔父将仕郎庭之后。
中间游大学,被乡荐,皆不第。
绍兴初,天子慨然有志中兴大业,思得山林遗逸魁杰非常之材而用之。
会遣御史朱异行郡国,诏俾搜访以闻。
异闻公名,使还以对。
召对便殿,所陈皆当世大务,上为改容倾听,请退而留者再。
诏以为右迪功郎,寻除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未久,以忧去。
用进书恩,特改承务郎
及免丧,会秦丞相已用事,公自度不能俯仰禄仕,遂筑室邑之西山,往来读书其间。
家益穷空,人有不堪其忧者,公独旷然不以为意。
然当世贤士大夫益高仰之,迁官者多引以自代。
久之,起家佐闽帅幕府
人谓非公所宜处,而公不辞。
既至,人谓公且不屑为。
而公治文书惟谨,日访民情戚休利病以告其长而罢行之。
一日,帅用小人言,欲毁民居数十为列肆,酤酒以牟利。
公白其非便,帅不乐,颇见色词。
公即移病告老。
帅悟惭谢,公为强起。
二十年七月壬辰,竟以疾卒,年六十有五矣。
公天资粹美而涵养有方,其事上恭而有礼,其御下严而有恩。
平居未尝有惰容,诲人终日无倦色。
自奉甚约而事亲极其厚,于所后尤兢兢致孝,服丧毁瘠如礼,治丧必诚信,至竭其赀不吝。
兄阶官杭州,骂贼死,公事寡嫂如母,教孤侄、遣遗女,如己子。
其于世务人情、官政文法,下至行阵农圃之事,靡不究知。
然竟不及用于世以没,识者恨之。
所著书有《易传》、《参同契》、《论孟遗秉》及平生遗文,合数十卷,藏于家。
夫人杨氏,龟山先生第三女,有贤行。
通经史大意,平居诲饬子孙,整齐内外,中礼法。
后公十六年卒。
子揆,承务郎,陈公志于将仕之墓,所谓延孙者也。
晚以德寿庆恩补官而卒。
女适同郡上官墨卿
孙男闲、阐、䦎、阛,女适某人。
闲于是以迪功郎全州州学教授,始将伐石以铭其墓,而来请文以识焉。
呜呼,圣贤远矣!
然其所以立言垂训,开示后学,其亦可谓至哉。
顾自秦汉以来,道学不传,儒者不知反己潜心,而一以记览诵说为事,是以有道君子深以为忧。
然亦未尝遂以束书不读、坐谈空妙为可以徼幸于有闻也。
龟山之所以教与西山之所以学,其亦足以观矣。
予是以著之而并记其行事,后之君子尚有考也。
淳熙十有二年秋八月己卯,具位朱熹述。
滨棣沧三州被水贫民贷常平粮诏元丰元年八月己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二、《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五八六页
滨、棣、沧三州第四等以下被水灾民,令十户以上立保贷请常平粮,四口以下户借一石五斗,五口以上户借两石,免出息;
零贩竹木、鱼果、炭箔等物,税百钱以下听权免一季。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一。又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七之八(第六册第五八一四页)、食货六八之四○(第七册第六二七三页)。
避暑山庄回銮谒陵驻跸喀喇河屯之作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六
践阼之初廿五曾,居诸忽逮七旬增。
未其陨越深蒙业,用是东西敬谒陵。
蹙跸罢围非少懈(今年余七旬初度礼应恭诣围即两陵虔申展谒因罢木兰行于八月二十八日热河启行计回跸至圆明园仍在九月下旬初),指庄订豫励丕承。
滦阳别墅行来近,稳度舆梁众喜仍(昨因夏潦浮桥难立往来行人问渡稽滞兹秋爽连晴舆梁稳度扈从人等并无跋涉之苦)
狄咨等乞差大小教头再行按试御批元丰三年八月戊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
宜止令逐路提举官、武臣就提举马军所隔手按试讫,将带前去,如内有事艺不至精强之人,仰牒马军司退换。
杭州武林天竺寺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嘉祐八年九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镡津文集》卷一五
法师讳遵式字知白本姓叶氏临海郡宁海人也。
初,其母王媪乞灵于古观音氏求男。
一夕,梦其舍洒然有美女子,以明珠授,使咽之。
生法师,方七月,已能从母称乎观音。
稍长,不乐与其兄为贾,遂潜往东掖,师义全出家。
先一夕,义全梦有童子处其寺佛像之左者。
翌日,法师至,其梦适验。
十八落发,二十纳戒于禅林寺
明年,习律于律师守初
当时台之郡校方盛,诸生法师俊爽,屡以诗要之业儒。
法师即赋而答之,其诗略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
已而入国清普贤像前,烬其指,誓习乎天台教法。
徐鼓笈趋宝云义通大师讲席。
道中梦一老僧,自谓吾文殊和尚也。
及见,乃其所梦之僧也,即服膺北面受学。
未几,凡天台宗之所传者,其微言奥旨而法师皆得智解,崭然出其流辈。
会其祖师智者入灭之日,遂自燃顶终日,誓力行其四禅三昧,因说偈以效其诚(凡其诗偈并见于文集,此皆略不书。)
通师既逝,而法师即还天台
以苦学,尝感疾呕血,自谓必死,毅然入灵墟佛室,用消伏咒法而诅曰:「若四教兴行在我,则其病有疗;
不尔,愿毕命于此方」。
三七之夕,忽闻空中呼曰:「遵式,不及将死」。
法师益不懈。
至五七之日,遽见死尸盈室。
法师不惑,践之以行道,其尸即隐。
七七之日,忏讫,复闻空中声谓曰:「十方诸佛增汝福寿」。
其夕殊寐,恍惚见一钜人,持金刚杵拟其口,惊且觉,而其病遂愈。
俊辩益发,声貌形神美于平日。
法师大感,益欲从事于此,遂著书曰《观音礼文》。
方题笔,遽有奇僧遗之书名,自意趣与己著本略同。
淳化初法师年方二十有八,众命续居其师之宝云讲席,讲四大经积年(《法华》、《维摩》、《涅槃》、《金光明经》。)
一旦有施氏胎驴驰来伏其座下,若有听意。
其后以时而至者凡四十日,产而乃已。
驴果有人之意,不亦异乎?
至道丙申之岁,法师结乎黑白之众信者,按经习夫净土之业,著书曰《誓生西方记》,复拟普贤益为念佛三昧。
师处宝云更十有二载,未尝持谒与俗人往还。
自幸得观音幽赞,命匠氏以栴檀为大悲之像,刻己像而戴之,益撰十四大愿之文。
其后工有误折像所执之杨枝者,法师敬且恐,即自以接之,不资胶胶而吻合如故。
咸平三载四明郡大旱,郡人资以其雨。
师用请观音三昧,冥约若三日不雨,当自焚也。
期果雨,其郡苏。
太守以为异,乃即碑其事。
咸平五年法师复归于台,欲东入屏居,而徒属愈繁。
乃即其西阳益宏精舍,据经造无量寿佛大,相率修念佛三昧,著净土行法之说。
其邑先有淫祠者,皆为考古法正之,滥飨者彻去。
其所谓白鹤庙者,民尤神之,竞以牲作祀。
法师则谕其人,使变血食为之斋。
及其与众舟往白鹤,而风涛暴作,众意谓神所为。
法师即向其庙说佛戒杀之缘,而其浪即平。
寻命其神受佛之戒,此后以牲祀者遂绝。
即著《野庙志》,乃与神约,而民至于今依之也。
祥符四年,会章郇公适以郎官领郡,丁僧夏制,乃命僧延法师入其郡之景德精舍讲大止观。
其夏坐毕,有三沙门被衲无因而至,请与盂兰盆讲席。
方揖坐而忽不见。
法师尝以胜事他适,道出黄岩,有一豕奔来绕师所乘,已而伏前,意若有所求。
众嗟咨不测其然,徐推之,乃豕避屠而来也。
遂偿其直,教屠者释之,命豢于妙喜寺,名之曰遇善。
夫豕之果飨德邪,人其何哉?
台有赤山寺,高爽而濒海。
法师尝谓人曰:「此宜建塔」。
其众乡人乐闻,皆曰:「是山之巅,每有异光照耀海上。
其光之间,益见七层浮图之影」。
然其所照之至处四十里,皆捕鱼者簄梁周之。
法师知其发光,欲有所警,益励众必塔之。
及其事址发土,果得石函之效。
塔成,亦以七级应其先兆,而斯民不复渔也。
法师方百日修忏于东掖山也,会其时大旱,水不给用,乃出舍相之,俄以其锡杖卓之,石泉从而发激,今东掖所谓石眼泉是也。
初,杭之人欲命法师西渡讲法,虽使者往还历七岁,而未尝相从。
昭庆齐一者率众更请,乃来,至是已十有二岁矣。
先此,法师尝梦在母之胎十二年,校其出台而入杭,乃其梦之效也。
至杭,始止乎昭庆寺讲说大扬义,学者向慕,沛然如水趋泽。
杭之风俗习以酒肴会葬,法师特以胜缘谕之,其俗皆化率,变荤为斋,因著文曰《诫酒肉慈慧法门》,以正其事,其人至今尚之。
明年,苏人以其州符迓法师就开元精蓝,昼夜专讲,法会盛集,黑白之听者谓日万夕千。
其人不饮酒啖肉者殆倾郭邑,酒官屠肆颇不得其售也。
遂谓其徒曰:「吾祖智者遗晋王之书,六恨,其一适以法集动众妨官为之患。
余今德薄,安可久当此会」?
去之,乃翻然复杭,方祥符乙卯之岁也。
刺史薛公颜即以灵山精庐命居。
法师昔乐其胜概,已有栖遁之意,及是,适其素愿也。
其地乃高僧真观所营之天竺寺也,历唐而道标承之。
然隋唐来逾四百载,而观公遗迹湮没,殆不可睹。
法师按旧志探于莽苍之间,果得其兆,即赋诗作碑纪之,此始谋复乎天竺也。
初,其寺之西有隋世所植之,枯蘖仅存,至此而复荣,盖其寺再造之證也,因名之曰重荣
益以其香林洞口之石上、其山之本腹内竹、石面者,与天竺四瑞,作四诗纪其胜异。
居无几,而来学益盛。
乃即其寺之东建日观庵,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三昧行法之说,以学者。
祥符之九年,天台慧思至都,以其名奏之,遂赐紫服。
寻复请讲于寿昌寺
罢讲,过旧东掖,谓其徒曰:「灵山乃吾卜终焉之所也,治行,吾当返彼」。
寻援笔题壁为长谣,以别东掖,还天竺
禁,则励其徒共行金光明忏法,岁以七昼夜为程。
宫保马公既老,益更奉佛,尤慕法师之言,遂为著《净土决疑论》,马公镂板传之。
王文穆公罢相抚,闻其高风,因李明州夷庚要见于府舍。
既见,王公奇之,不数日,率其僚属访法师于山中,即命之讲。
乃说《法华》三法妙义,其才辩清发,衣冠属目。
王公曰:「此未始闻也」。
即引天台教之本末,欲其揄扬。
王公唯然。
寻奏复其寺,得赐天竺之名,王公书其榜,尊君命也。
王公始以西湖奏为放生之池者,亦法师以智者护生之意讽而动耳。
其王公出尹应天,方微疾,梦与相见,而其疾即瘳。
乃遗之书,盛道其事,以谓相遇平生有胜缘。
江宁,更迓于府舍问法,留且三月
王公始欲为僧伽像,疑而未果,法师乃为其推观音应化、遍知无方者示之。
先此,法师尝梦与王公在佛塔中,有老僧者擘金铃而分之二人,益说此以验适论。
王公曰:「实金陵之谓也」。
既造像卒,持与法师,因撰《泗州大圣礼文》以尊其事。
王公益与其秦国夫人施钱六百馀万为其寺之大殿者。
法师以复寺,乃自皇家与王公也,特有所感,遂重集天台四时礼佛之文,勉其徒行之,欲以报德。
乾元节,王公以其上闻,遂锡号慈云
自是相与为方外之游益亲,形于诗书者多矣。
若其所著《圆顿十法界观心图》、《注南岳思师心要偈》之类,皆为王公之所为也。
天圣中,公终以天台教部奏预大藏,天台宗北传,盖法师、文穆公有力焉。
始,章献太后法师熏修精志,乾兴中,特遣使赍金帛,而两命于山中为国修忏。
遂著《护国道场之仪》上之,请与其本教入藏。
天圣改元内臣杨怀吉东使,又赐之乳香。
临别,杨以法师善书,求其笔迹,即书诗一阕与之,杨遂奏之。
明年,又赐银一百两饭山中千僧。
然其时之卿大夫,闻其风而乐其胜缘者,若钱文僖、杨文公、章郇公,他公卿益多,恐斥名,不悉书。
法师闲雅,词笔篇章有诗人之风,其文有曰《金园集》者,《天竺别集》者,曰《灵苑集》。
然修洁精苦,数自烬其指,而存者一二耳。
逮其持笔,书翰精美,得钟、王之体。
灵山秋霁,尝天雨桂子,法师乃作《桂子》、《种桂》之诗。
尚书胡公见而盛赏之,乃与钱文僖公赓之。
胡公领郡钱唐,益施金而为其寺之三正门者。
法师领寺既久,尝欲罢去,史君李公咨即会郡人苦留之。
又二载,当天圣九祀之孟春,方讲《净名经》,未几,顾谓其徒曰:「我昔在东掖亦讲是经,尝梦荆溪尊者室中授其经卷。
及出视日,已殁矣。
今者吾殆终于此讲也」。
一日,果与众决曰:「我住台、杭二寺垂四十年,长十方意,时务私传。
今付讲席,宜从吾之志」。
即命其高第弟子祖韶曰:「汝当绍吾道。
我持此炉拂,勿为最后断佛种人,汝宜勉之」。
作《谢三缘》诗(谓谢绝徒属、宾友、笔砚也。),命学者刻石示之。
秋八月二十有八日,孑然入其寺之东岭草堂,自晦也。
明年十月之八日示微疾,不复医药,命取尝和晋人刘遗民《晦迹》诗,改其结句云:「翔空迹自绝,不在青青山」。
使磨崖刻之。
翌日之晚,复曰:「吾报缘必尽,敢忘遗训乎尔曹耶」?
益说法以勖其属。
及后日之晚,使请弥陀以正其终。
其徒尚欲有所祷,且以音像应命。
法师即炷香瞻而祝之曰:「我观世音前际不来,后际不去。
十方诸佛,同住实际
愿住此实际,受我一炷香(云云。)」。
或问其所归者,犹以寂光净土对之。
至其夕之三鼓,奄然坐终。
先此,法师自制其曰「遐榻」而铭之。
学者务奉其师之前志,必卧其灵体于遐榻。
七日,其形貌完洁如平昔。
其寿六十有九,腊五十。
当其化之夕,山中见大星陨乎鹫峰,赫然有红光发于其寺之前。
度弟子若虚辈垂百人,授讲禀法者如文昌诸上人者仅二十人,登门而学者其人不啻千数。
明年仲春之四日,奉遐榻归葬于其寺之东月桂峰下,与高僧真观之塔邻也。
蒙识韶公几三十年,晚,山中与其游益亲。
韶公耆年淳重,亦名德之法师也。
尝以大法师实录命余笔削,始以敝文不敢当。
及蒙奏书为法,以微效还,而韶公已物故。
方感慨,今辩师益以录见托,愿成就其师之意。
辩师端审善继,又明智之贤弟子也。
会余避言,适去山中,嘱之愈勤。
顾重违其先师之命,姑按韶公实录而论次之,命曰「曲记」,盖曲细而记其事也。
慈云聪哲,志识坚明,故其以佛法自植立,卓然始终不衰,虽古高名僧不过也。
世以方之真观,不其然乎!
天台之风教益盛于吴越者,盖亦资夫慈云之德也。
吾恨不及见其人。
是岁,嘉祐癸卯之八年,季秋己亥朔,适在京口龙游之东圃记之也。
薛文节公叔似圹志嘉定十四年十一月 南宋 · 薛师雍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一○
宋端明殿学士薛公讳叔似温州永嘉县人,居梯云坊薛家巷。
曾祖讳立,承奉郎
祖讳闳,迪功郎泾州良原县主簿
考讳丰,累赠正议大夫
妣沈氏、何氏,并封淑人
绍兴十一年六月初八日丑时生,三十年太学隆兴元年二月乙酉丁正议大夫君艰。
乾道八年进士第,授迪功郎明州鄞县主簿
淳熙五年十一月丁丑到官。
八年六月壬申,除敕令所删定官
十一月丙子,丁何淑人艰。
十一年二月庚申朔,免丧;
九月己丑,除国子录
十二月丙子,循从事郎。
十二年七月壬午,改宣教郎
八月甲子,除太学博士
十四年二月辛丑,除枢密院编修官
七月己巳,转奉议郎
十五年二月甲戌,除左补阙
十六年三月壬子,转承议郎
己未,除将作监
五月庚寅,除江南东路转运判官
七月己巳,转朝奉郎戊寅罢。
绍熙元年六月己丑,差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七月庚申,除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三年三月辛巳,除直秘阁福建路转运判官
六月甲辰,除太常少卿
七月己丑,转朝散郎
四年八月辛亥,兼实录院检讨官
十月乙未,除秘书监
十一月乙亥,暂兼礼部侍郎
五年六月庚子孝宗升暇,差充金国告哀使
八月癸巳,转朝请郎
九月乙酉,除权户部侍郎
闰十月丙子,差提举史局
庚辰,转朝奉大夫
十二月丁丑,兼枢密都承旨
庆元元年九月己酉,罢归。
三年正月庚子,转朝散大夫
八月丁亥,差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四年五月甲子,差知赣州,待阙。
五年二月辛未,转朝请大夫
三月戊申,罢,再提举太平兴国宫
嘉泰元年二月戊申,复差知赣州
二年七月戊辰,除华文阁待制,知广州
十二月癸未,转朝议大夫
三年十二月丙申,差知隆兴府
四年正月己卯封长溪县开国男
二月戊戌,改知庐州,令奏事之任;
三月庚寅引见,改提举佑神观,奉朝请
四月庚子,兼侍讲
六月壬子,转中奉大夫
八月癸丑,除权兵部侍郎戊午,兼同修国史
十二月壬子,兼国用司参计官
开禧元年二月己丑,除吏部侍郎
六月乙巳,兼侍读
闰八月庚辰,转中大夫
十二月丁丑,转太中大夫
二年正月乙巳,差充京西湖北宣谕使
二月辛未,转通议大夫
四月甲子,除兵部尚书宣抚使
乙亥,升兼修撰;
十一月丁酉,除端明殿学士,恩数视执政
庚子,封开国子
十二月庚午,与宫观
丙子,落职罢祠。
三年十二月庚午,降中大夫福州居住。
嘉定二年十二月乙亥,自便。
八年九月丁丑,复通议大夫,致仕。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封开国伯
十二年闰三月庚戌,转正议大夫
十四年五月癸丑晦,以疾终。
八月庚申,复端明殿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
十一月壬寅,祔于嵇师奥祖茔之侧。
先娶袁州州学教授泮宇之女弟,继端明殿学士黄中之女,皆先卒,累赠淑人
男四人:师雍奉议郎、新分差镇江府军司粮料院
师董,从政郎、监建康府户部赡军酒库,先卒;
师宪承奉郎、新知鄂州崇阳县事;
师晦,承事郎、监袭庆府东岳庙
孙男二人:归翁,登仕郎
庆翁。
孙女三人。
师雍等泣血谨志,甥鲍炤填讳。
按:温州市文管会藏拓片。
命抚恤台湾所属被飓成灾诗以志事提督哈当阿季学锦等奏报台湾各属于仲秋之杪猝被飓风晚稻间有伤损特命该督抚拨帑赈恤并设法抚绥谕甫发而次日总督魁伦等之奏即至筹办抚恤事宜与谕旨悉合幸慰廑怀爰纪四韵)嘉庆丁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六
台湾遭飓虽恒有(海风四面俱至者谓之飓风濒海常有之事询之闽人台湾往时遭飓初不以为异惟此次情形较重),此番(去声成杜甫诗会须上番看竹即作去声用)为灾独异常。
守土飞章报文武,望南廑念特怜伤。
莫遗宁滥赈以恤哈当阿季学锦八月二十八日台湾郡城陡起飓风势甚猛烈至三十日方止旋据各厅县禀报晚稻被风刮损房屋坍塌人口间有伤毙沿海一带较重其近山处所稍轻当即降旨令该督抚查明成灾分数速拨藩库银两加意抚恤宁滥无遗其坍塌房屋给予脩费伤毙人口酌加赏恤并令地方官劝谕居民赶种地瓜杂粮以资口食),外歉内资泉与漳福建漳泉等郡向资台湾米石接济此次台属然灾后即上紧耕种一时盖藏未能充裕恐难接济内地因谕令该地方官劝谕上游丰收各属随时粜贩俾得有无相通仍各加意撙节以期有备无患)
两虑一心勤示要,接看督奏幸符肠(次日续据魁伦费淳奏接到哈当阿等咨报即派道员携带库银二十万两渡台会同该处地方官妥办抚恤赈贷各事宜并将内地应行派买之仓谷八万馀石饬令停止又据称漳泉二属现存贮仓谷五十馀万石足资储备接济市集米粮亦不致短缺并于上游丰收各属劝令贩运即台米暂时不能接济民食可无虞拮据等语所奏筹办情形适与昨降谕旨悉合嘉奖之馀稍为慰藉)
祭邦先兄文(一)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三二、《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二
维绍兴十三年岁次癸亥十二月癸未朔十四日丙申,弟寓新州某远具时羞之奠,敢告祭于六十五兄府君之灵:今月初九日收家书,报兄九月二十四日奄弃荣养,闻问痛割。
呜呼哀哉,天祸我家,以至此极也!
先人男女九人,惟兄与某后死偕存。
自先人云亡,兄抚某奉老母十有馀年,一饭未尝不同。
中间某或从事四方,书来未尝不道蓬山相依之乐,兄之爱某至矣。
去年某以罪远徙,人以为忧,兄调护行李,略无叹恨之色,且戒某守当益坚。
是时见兄强健而语益壮,以为虽暂别,终当久相与处,殊忘远去之苦,迁谪之累。
言犹在耳,遽成千古,天乎何辜,而至此极乎!
三月得端书报兄病,兄批其前曰:「吾手振未能作书」。
某忧骇不知所为,废寝忘食者逾月。
既而端来兄书云:「吾比得气疾,今安矣」。
问之端,则云行履未健也。
某以是悒悒者又复累月。
八月二十八日新州兵还,得七月十七日书云:「今已平复」。
书辞优游,知兄已安无疑也。
于是前之悒悒者释然矣。
兄书又云:「吾恨不得一往,宽吾弟之思」。
兄虽不能来,感兄之意,如实来也。
书在床头,墨犹如新,谁谓释然者遽变为悲哀乎!
兄欲宽某之思而更益其苦乎!
垂白之亲在堂,满眼幼孤,某又在远,一念至此,不如无生。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自古皆有死,兄年方强,则为不克寿。
然古之闻道者,死生犹朝夕。
兄自壮岁弃场屋,不挂世网,其闻道固了了,想一念超然,决不与碌碌者共尽。
将平生百为,一无可恨,而又子可教,兄弟可托,文采可以传后人,居一世间,如此足矣,亦复奚憾?
某所以戚戚不能忘哀者,不孝不弟,奔走北南,而不得相依以生,相守以老。
兄病不及尝药,没不及省棺,是为终身之痛。
呜呼,万事已矣,某尚忍言之!
他日或蒙宥北归,当屏迹田里,奉老母以毕兄之志,教二子以报兄之恩。
兄或未窆,尚冀摩棺一恸。
所食言者,有如日!
呜呼哀哉,尚飨!
辞免青州第二劄子熙宁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九四
今月二十七日,准枢密院递到诏书一道,以臣辞免青州恩命,所乞宜不允者。
臣窃惟表海名邦,青为重地,圣恩优借,以宠衰残。
岂合固辞,上烦宸听。
伏念臣情有迫切不能自已者。
盖臣近以疾病侵陵,心志昏耗,方沥血恳,乞从退休。
陛下曲赐矜怜,不忍废弃,丁宁训谕,未赐允俞。
今则忽被新恩,有此迁擢,乃是臣乞退休而得进秩,方称疾而领要任。
则臣向所陈请,矫激欺诈以要恩宠之罪,何以自逃?
虽天度宽仁,未以此责臣,而臣之心颜,何以自处?
使臣筋力可以勉彊,犹当陈述义理,必冀获辞,以免清议之责。
况臣衰病羸悴,实如累表所陈。
陛下推天地父母之恩,未忍废退,且令茍禄养疾于便郡,臣已不胜侥倖之惭,岂敢更望迁进?
亳州于近邦之中尤为善地,前后曾任两府臣寮,如陈执中、宋庠,皆得养疾于此者甚多。
伏望圣慈悯臣衰病,哀臣诚悃,俾臣且守旧任,更将理一二年间,茍其筋力稍完,则臣尽瘁薄效,岂无犬马识恩知报之心?
所有降到诏敕,臣不敢祗受,见在本州军资库寄纳。
伏乞早赐许臣缴纳。
臣无任。
言归正官刘湛父子保护陵寝事奏乾道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南宋 · 王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二、《宋会要辑稿》礼三七之四五(第二册第一三四二页)
伏睹归正官承信郎刘湛右迪功郎刘师颜父子等保护陵寝忠义事节,臣顷在蜀已闻其风。
父子师旬、师颜与其亲党几五十人,绝在异域,乃能深念祖宗德泽,其结一死,以支逆虏之盗伐,连年系狱,子死妇亡。
适遭王师克复其州,偶一二人得脱归朝。
今其事具在有司,皆是虏中鞫勘狱词真本,逮今累年不报。
北平学观石鼓八月二十八日 明 · 唐之淳
 押词韵第四部
郡学辟雍,中有岐阳鼓。
古今所闻十,左右各惟五。
离离大星陨,兀兀坏云补。
累累营灶减,落落阵沙聚。
质若切玄玉,制若覆冷釜。
气若镕五金,文若断钗股。
孤峰割秋瘦,千蘤摺春妩。
森严列戈矛,尔雅冠章甫
厓冰溜静悬,海煖浪掀舞。
催辀半折轴,败舫或遗橹。
小龙彭蠡归,大鹏扶摇举。
断苔明翠锦,古墨渍润础。
思昔委秦郊,雷电惊草莽。
耒牛砺其角,凿臼加以杵。
幸今依圣宫,星日照廊庑。
圭璧逊其光,俎豆与之伍。
脱非天意怜,或是明神祜。
深檐白昼永,老屋祥鸾翥。
晴连画戟阴,冷湿宫墙雨。
诸生获讲解,髦士资训诂。
启钥烦竖阍,碑本利商贾。
韦辞表姬周,韩语怀李杜。
雄章迭铿鍧,遗恨寄酸楚。
纷纭欧苏作,诘屈韦郑谱。
虽靡定彷佛,讵非慕隆古。
鲰生千载下,匏系三江浒。
神徒驰周南,足不出城府。
适从辽碣役,遂作幽燕旅。
平生慕奇闻,一日获佳睹。
初临色愈庄,欲狎气斯沮。
如亲至东都,揖让申与甫。
如亲与田猎,搏攫兕与虎。
如虚藜苋腹,享太牢肥羜。
如洗蝉蜩耳,聆笙磬柷敔。
羁愁破昏懜,喜气浃眉宇。
时维躔寿星,岁甲在疆圉。
天寒号鸱枭,城荒茂禾黍。
宗周本余怀,览古亦天与。
摩挲重图训,蹙蹜愧庠序。
聊陈曹郐风,式继韩苏武
翠楼吟 其二 莲畦江藩,与端督龃龉。朝命移甘肃,于道令权皖抚,故为此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七月二十八日日记云:“晨寄讯继莲溪,作一词名《翠楼吟》,吟与端午桥争论事也。”又重见宣统三年辛亥八月二十八日日记。) 清末民国初 · 王闿运
一角钟山,朝朝拄笏,宦(官)情不如归兴。
君恩容卧治,且饶与、皋兰轺乘。
公才须称。
喜六光绪三十四年戊申日记作“更大”。)旆红停,皖山青映。
新开府,早秋衙鼓,雁声遥应。
还认。
油幕看人,问故人别后,好风谁赠。
白蘋江上句,料难共、吴兴争胜。
戟门香凝。
有得意诗篇,赏心图帧(㡠)
君知否、楚云楼阁,有人闲凭。
李太夫人麻氏寿八十八月二十八日生) 明 · 顾清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高堂秋色避春辉,四坐金绯拥绣帷。
宝副六珈明䌽翠,锦袍双鹤动烟霏。
青云并见诸孙贵,黄阁新迎驷马归
愿学鲁人歌燕喜,百龄长得奉音徽。
皇祐续稿序皇祐四年八月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六、《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五、康熙《西江志》卷一七七
庆历癸未秋,录所著文曰《退居类稿》十二卷。
后三年,复出百馀首,不知阿谁盗去。
刻印既甚差谬,且题《外集》尤不韪,心常恶之,而未能正。
于今又六年,所得复百馀首,暇日取之,合二百三十八首,以续所谓《类稿》者。
噫!
行年四十四,疾疹日发作,其于文字间,尚克有进也欤!
《续稿》凡八卷,时又有《周礼致太平论》十卷孤行焉。
皇祐四年八月庚子序。
春从天上来 至元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元 · 卢挚
 押词韵第一部
姑射乘龙。
少皞行秋,佳气葱葱。
九重天上,万岁声中。
想见玉立神崧。
更川妃微步,恰便似、户外昭容
建章宫
鸡人唱晓,凤吹腾空。

风流太平礼乐,是鼓腹康衢,白叟黄童。
说向周公,声容文物,歌舞帝力神功。
幸天公不禁,人间酒醉得西风。
此心同。
有黄河为带,江汉朝宗
按:天下同文补遗
补荫京朝官与亲民事诏天圣元年八月己未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
补荫京朝官监当六年无赃私罪者与亲民,尝坐赃私者听旨。
李修撰墓志铭宣和四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七、《杨龟山先生集》卷三二、《锡山文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宣和三年闰五月二十有七日中大夫右文殿修撰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李公以疾终于家。
八月二十有八日,葬于常州无锡县开元乡湛岘之原,与其夫人吴氏同穴。
明年,其孤以晋陵邹柄状来请铭。
余与公俱闽人,又尝同为诸生,肄业于上庠,挟策考疑,时相从也。
俯仰四十馀年,一时朋游凋丧略尽,与公有平生之旧,而知公之详,盖无遗矣,宜其有请于余也。
余虽不能铭,其何可辞?
公讳夔,字斯和,其先江南人
唐末避乱,徙家邵武,故今为邵武人
曾祖讳待,仕闽以武力显,闽亡,退处田野。
祖讳僧护,考讳赓,皆隐德不仕。
考以公贵,累赠正议大夫
妣黄氏,资政殿大学士履之姊,累赠高平郡太君
继妣饶氏,累赠广平郡太君
皆改赠太硕人
公幼孤,鞠于外家,成童犹未知书,而颖悟绝人。
舅氏大资政黄公擢第归,一见器之,使赋诗,有惊人语,因授以书。
凡耳濡目染,过即成诵,至日数千言。
自是于六经诸子百氏之书,下至毛郑笺传,期年之间,无所不窥。
学日进,文日益有名,从黄公游者,咸推先焉。
是时朝廷方以经术造士,公声闻籍甚,所至学者景从,赢粮重趼,越百舍而至者,常相蹑也。
逮居上庠,所交皆一时知名士。
初补监生,洎选内舍,皆第一。
龚公原得其文读之,叹曰:「此必山林幽栖笃学之士所为,今之学者莫能为也」。
其后预天府荐,及试南省,皆第二,遂中元丰三年进士第,释褐调秀州华亭
邑令所为多不法,公每规正之。
部使者欲有所按治,声言行邑,公迓之境上,则以温言慰荐,且询令所为。
公力庇之,不以言,部使者不悦,正色复询之丞簿。
丞簿与令素不协,则互讦所短。
而令初不知公庇之也,亦言公尝以私故不过厅,于是部使者以公为长者。
已而考覈之,三人者皆以罪去,而公独无累,人以是知公之器度为未易量也。
丁继母饶氏太硕人忧,服除,调建州松溪县主簿
秩满,移池州军事推官
太守罗公彦辅性彊愎,行事或失中,公必面折之,初虽不悦,而后卒相知也。
民有乙与甲争塘水,而殴甲至死者,狱具,刑官欲寘之极典。
公当书断,建议以为事有所因,法不至死,争之,得减等。
公犹不已,太守怒甚,至以语诋公,公不为屈,争之愈力,于是命他官书断。
其后大理详谳,以甲准盗论,乙乃止当杖,审刑断官以失入抵罪,众始愧服。
然公犹坐尝签书及用荐者改官,降次等,授宣义郎
人多劝公直其事,公卒不自明也。
差知无为军庐江县,改福州怀安县
未赴,从故龙图阁直学士陈公轩辟知杭州钱塘县事。
有兄弟争财而讼者,累政不能决。
公至,取案牍焚之,谕以同气至情,财不足言。
兄弟感泣,拜于庭而去。
异日公复过钱塘,二人犹求见公以谢。
观文殿大学士吕公惠卿鄜延,辟充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
初,公之尉松溪吕公谪居建州,得公之文奇之,一见如故,以是首辟公置幕下
延安未逾月,适夏人倾国入寇,号百万,人心危慄。
公徐为吕公陈方略,一路赖以完。
米脂之役,工未毕,谍言贼兵十馀万且至,诸将弃城而遁。
公曰:「彼众我寡,去将安之?
是速死尔。
不若按兵勿动,城虽未完,冒以楼橹,彼将以我为有备,必不敢进。
兵法所以使敌人疑者,正谓此也」。
诸将然之,卒如所料。
凡筑殄羌、威羌等十馀城,未尝不在其间。
其后奉进筑图至阙下,因上五议,欲使诸路乘虚互出,以伐其并兵之谋;
进取横山,断其右臂;
参用汉唐实边转输之术;
申命州郡,广招置之法,为足食足兵之计;
惩二寇辅车相依之势,以备不虞。
识者以为切中边事之要。
累赏转奉议郎,除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勾当公事
未赴,改授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尝摄郡事,适当累政因循之后,狱系甚众,公命数吏分条其所犯,不日皆决遣之,遂以无事。
今上即位,覃恩转承议郎,勋武骑尉,赐五品服。
太学博士召,道除太常博士,转朝奉郎,迁知大宗正丞事。
因职事奏疏上四事,大略以谓缌麻亲宜有荫孙之法,非袒免以下小宗,有未食禄者,宜广流泽,特官之。
宗室虽得以科举进,尚宜许之入学,以养成其材。
且罢刺史以上公使,以恤非袒免无官之孤。
皆当时所宜行者,有旨送讲议司
屯田员外郎,以论鄜延进筑功,特迁两官,转朝请郎,勋云骑尉
久之迁礼部员外郎,天子视学,公以为盛德事,献《视学颂》,有旨第其文高等,迁朝奉大夫,勋飞骑尉
时朝廷议礼考文,礼官视他部为重,非通知古今之学不足以当其任。
公傅经稽史,无留事。
两以考课被赏,改司封员外郎,长贰相与举留之,复还礼部,转朝散大夫,勋骁骑尉
然公雅意欲就閒旷,力请外补,除知蔡州,朝廷惜其去,留为宗正少卿
训辞有曰「非清德老儒,曷任兹选」,士论荣之。
朝请大夫
天子受八宝,覃恩特迁左朝议大夫,兼学制局参详官。
太常少卿,时故相刘公正夫政府,刘公,大资政黄公婿也,以公联姻娅,亟请避嫌。
上曰:「此真太常也」。
因批其奏曰:「公议所在,何嫌之有」?
公遂就职。
官制行,换中奉大夫
未几,复慨然语所亲曰:「吾平生为礼学,方布衣时已预衣冠制度。
今备位卿寺,得司天子礼文,于吾足矣。
士当知止,岂可冒进不已」?
遂坚求退。
或者勉公曰:「奉常清切,于禁从才一间,盍少留乎」?
公笑谢之。
朝廷度其不可复挽,则除公集贤殿修撰、知邓州、兼西南路安抚使
陛辞,天子劳问优渥。
公建言:「先帝尝命官中书备对录》,以知官吏流品、户口钱谷之数,以知礼法文为、军兵名额之数,以知刑罚赦宥、工事夫役之数。
盖体《周官》岁终受会之意,而所以周知天下之务也。
方今内外事物之要,盈虚繁简之实,欲有所稽考,盍命左右司略仿前制,为一书上之,以资观览」?
天子深然之,有旨如公所请。
公之意,盖非苟然而已也。
南阳大藩,为帅者多务大体,不亲事,吏得舞文为奸。
公下车尽革前弊,纲纪大整。
部使者议事,有所不合,公独请于朝,事卒见听。
当路滋不悦,公弗顾也。
然自是若有不释然者,遂以疾请宫祠
朝廷意公惮安抚一路之劳,除知颍州
章再上,祈恳愈力,除提举杭州洞霄宫,勋骑都尉,赐爵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公东归,居于梁溪锡山之傍,日以文字为娱,澹如也。
子纲为镇江教官,就养子舍。
宾客过从,尽登临之适,优游自得,不复以世事介意。
尝有贵公素知公者,被召与公相遇于途,询以所欲,公从容诵少陵江汉垂纶」之句以答之,贵公咨美。
还朝,每称于诸公间,以为不可及也。
及纲为尚书郎,丐迎养京师,除公提举醴泉
中大夫,改右文殿修撰
顷之,以足疾不任朝谒,请复洞霄,凡为宫祠者逾十年。
纲自左史论事得罪方远谪,公诲之曰:「进退出处,士夫之常,汝勉自爱,毋以吾老为念也」。
父子之懿,闻者仰之。
及归,公喜见颜间,曰:「汝罪大谪轻,谪未久而归,上恩厚矣,何以论报」?
时公方避寇海陵盛夏遽促归。
既还,以微疾上章告老。
命未及下,而公疾已革,顾诸子曰:「汝等皆在吾左右,吾何忧」?
因不复语,怡然而逝,享年七十有五。
公天资纯孝,继母饶氏性严肃,公事之尽子道,得其欢心。
于兄弟间友爱尤笃,既除饶氏丧,尽以资产推与之,独与季弟曼出居浙右,廪入之馀,一以付之,置不问。
其后禋祀,许及期亲,即以与其子纬。
其教子以孝弟忠信为本,闻人一善,于父子兄弟间誉之不容口,退而未尝不以训诸子也。
自为小官,喜周人之急,禄虽微,不为有无计。
亲族之贫不能家者,均养之。
妹侄甥女无资以遣者,必择配归之。
故乡里语风义,以公为称首。
其交朋友尽信义,与人接洞然无城府。
尤喜提奖后进,孜孜不倦,门人之跻膴仕者相望也。
其在朝廷,每有贡举,公未尝不为考官,其所取多一时名士,人服其鉴裁。
平生唯嗜书,无他好。
幼学尝苦无书,既仕,节衣贬食,而积书之富,至与巨室名家埒。
初,黄公以名儒有重望,自熙宁以来,累践大官,被遇泰陵,进位承辖,士之出其门者,众矣。
公为儿童时,甥舅自为知己,而退然官州县垂二十年。
逮今上纂极,黄公已均逸于外,乃始以学官召擢。
盖黄公所以期公者远,而公亦安于义命,不汲汲于进也。
晚位通显,而恬于进取。
又率常数考一迁,至一日有归意,则慨然决去不可留,其难进勇退如此。
公貌怡而气和,襮顺而中劲。
少有大志,而深自韬养,不以所长自见。
至其謇然持议,无所回隐,不为世变所移,则有人所不能者。
建中靖国初丞相范忠宣公薨,太常议行易名,公为博士,定其议曰:「公任台谏,当朝廷清明,民物阜安之时,而公正色立朝,力陈安危治乱之几。
至于法度之废兴,典章之施设,大臣之去留,人材之用舍,一有不当其心,则抗章论列,无所顾避,至有不得其言而去。
其列侍从,居宥密,位台辅,益行所知,从容进见,有责难之恭。
朝廷有大利害,与同列辨论上前,各以理胜,如罢大河东注之议,寝鬼章款塞之质,下宽大之诏以安群心,释朋党之疑以全善类,皆自公发之。
然公处心积虑,务在体国,持论平允,不以好憎易情,不以同异介意,惟其是之从也。
邓绾移扬,公置前日论己之憾,而言今日指摘事之非。
元祐纷更,公置熙宁论议不同之念,而言今日法度尽变之失。
非公诚心慷慨,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孰能然哉!
若夫救蔡确新州之贬,而忘高位厚禄之为可怀;
吕大防等宜从宽宥之叙,而不知疏远嫌疑之为可避。
此人之所尤难,而公优为之。
盖公以谓大臣之于国,有股肱心膂之托,而乃心王室,曾无内外之间,安往而不任其责耶」!
方是时,范公名在罪籍,虽门生故吏往往讳言之,而公之议挺挺不挠如此。
呜呼,斯可以观公之心矣。
故余备载其辞,以是铭之,庶其流风犹足以立懦敦薄云。
公娶吴氏,奉议郎桓之女。
初封仁和县君,先公二十一年卒,累赠濮阳郡,改赠令人。
子男四人:曰纲,起居郎国史编修官,以论事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得旨复本等差遣
曰维,承事郎,前监在京诸司粮料院
曰经,通仕郎,试补太学上舍生,未赴殿试。
曰纶,通仕郎
女三人:长蚤卒,次适奉议郎杭州司仪曹事张端礼,次适迪功郎衢州工曹事周琳
孙男六人:仪之、宗之、集之、琳之、文之、麟之;
女三人。
有文集二十卷、《礼记义》十卷,藏于家。
铭曰:
目无全牛,奏刀砉然。
不逢其族,孰知其难。
亡故屡更,鲜不畔援。
秉义弗渝,其节乃见。
公于建中,士方纷如。
不倚不流,介然中居。
哲人之萎,谗波稽天。
鲠议直辞,如在川。
群言不孚,咸底于罪。
皇明烛幽,公独无悔。
易名之美,自公发之。
世济之荣,公与有之。
我作铭诗,以示万世。
庶其流风,闻者兴起。
八月二十八日 元 · 何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五十五
黄竹哀歌世偶传,佳期应待后千年。
曲江宫外看蒲柳,凝碧池边听管弦。
古往今来人化鹤,天长地久帝为鹃。
蓬莱水浅应闻似,徐福归舟已失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