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乙酉二月二十八日。宿稷山之成欢驿。济州贡药人金克修亦来。因夜话。略问风土物产。遂录其言。为赋乇罗歌十四首 其八 明 · 金宗直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一
万家橘柚饱秋霜,采着筠笼渡海洋。
大官擎向彤墀进,宛宛犹全色味香。
造像碑 南北朝 · 马天祥
 出处:全北齐文卷八
夫幽宗玄家,真丽潜□然隐显冲机,而名随化浪,洪阐弥廓,遐□□□自非镂像污形,其孰能睹之者哉?
齐武平九年二月廿八日,邑主马天祥、邑子马天成、邑子马天相、邑子马天庆、道民王成人、道民王大人、道民王强人、道民王恭人投委坛静仲追冥果,造立石像,永□䬾更□□肃恭祚延无穷,尊师崇业,□□□□(碑拓本。案:武平止七年,而碑云九年必误。)
悼木儿(木儿。庚寅五月。生于京师。已五岁。今年二月二十八日。以斑疹死。其生时岁月日。皆值木星。故以名云。) 明 · 金宗直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九
忽辞恩爱去何忙,五岁生涯石火光。
慈母唤孙妻唤子,此时天地极茫茫。
舍利感应记别录 隋 · 王劭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二
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使者将还,各请一舍利,于本国起塔供养,诏并许之。
诏于京师大兴善寺起塔,先置舍利于尚书都堂十二月二日旦发焉。
是时天色澄明,气和风静,宝舆幡幢,香花音乐,种种供养,弥遍街衢。
道俗士女,不知其几千万亿。
服章行位,从容有序。
上柱国司空安德王雄已下,皆步从至寺,设无遮大会礼忏焉。
有青雀狎于众内,或抽佩刀,掷以布施,当人丛而下,都无所伤。
仁寿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复分布五十一州,建立灵塔。
总管刺史已下,县尉已上,废常务七日,请僧行道,教化打刹,施钱十文,一如前式。
期用四月八日午时,合国化内,同下舍利,封入石函。
所感瑞应者,别录如左。
恒州表云:舍利诣州,建立灵塔。
三月四日到州,即共州府官人巡历检行,安置处所。
唯治下龙藏寺,堪得起塔。
其月十日,度地穿基。
至十六日未时,有风从南而来,寺内香气,殊异无比,道俗官私,并悉共闻。
及有老人,姓金名瓒,患鼻不闻香臭,出二十馀年,于时在众,亦闻香气,因即鼻差。
至四月八日,临向午时,欲下舍利,光景明净,天廓无云,空里即雨,宝屑天花,状似金银碎薄,大小间杂,雰雰散下,犹如雪落。
先降塔基石函上,遍堕寺内城治,俱有杂色晃曜,金晶映日。
时即将衣承取,复在地拾得。
道俗大众,十万馀人,并见俱获。
又刹柱东西二处,忽有异气,其色黄白,初细后粗,如蜂火烟,龙形宛转,回屈直上,周旋塔顶,游腾清汉,莫测长短,良久乃灭。
又有四白鹤,从东北而来,周绕塔上,西南而去。
至二十日巳时,筑塔基恰成,复雨宝屑天花,收得盛有一升。
即遣行参军王亮于先奉献皇帝,开花于宝屑内,复得舍利三颗,甚大欢欣。
瀛州表云:掘地欲安舍利石函时,可深六尺许,土里忽有真紫色光现,须臾遂灭。
其土即有黑文,杂间成篆字,书云「转轮圣王佛塔」,谨表闻知。
黎州表云:掘基安舍利塔,于地下得一瓦,铭曰「千秋万岁乐未央」。
观州表云:舍利塔上有五色云,如车盖,其日午时现至暮。
魏州表云:所送舍利,数度放光,复有诸病人,或患眼盲或患五内,发顾礼拜,病皆得愈。
至四月八日,欲下舍利,午时天忽有一片五色云,香馥非常,须臾之间,即降金花。
至九日旦,复下银花,遍满城池。
其花大者如榆荚,小者似火精,人人皆得,函盛奉献。
其日复有一黑狗,耽耳白胸,于舍利塔前,舒左股,屈右脚,见人行道,即起行道,见人持斋,亦即持斋,非时与食不食,唯欲得饮净水,至后日旦起解斋,与粥始吃。
且寺内先有数个猛狗,但见一狼狗,无不竞来吠啮。
若见此狗入寺,悉皆低头掉尾。
当尔之时,看人男夫妇女三十馀万,尽皆不识此狗,未知从何而来。
泰州表云:欲下舍利时,七日地微动,至八日大动。
兖州表云:敕书分送起塔,以瑕丘县普乐寺最为清净,即于其所奉安舍利以去。
三月二十五日,谨即经营,以为函盖。
初磨之时,体唯青质,及其功就,变同玛瑙。
五色相杂,纹彩焕然。
复于其里间生白玉,内外通彻,照物如水,表里洞朗,鉴人等镜,其送舍利(缺)
曹州表云:三月二十九日,舍利于子城上,赤光现。
四月五日申时,舍利现双树,并有师子现。
五日亥时,舍利现金光,长七寸。
六日卯时,龙花树现,下有佛像俱出。
六日卯时,漆龛板外光明,状如金花色。
六日申时,漆龛北板上及佛菩萨双树等形。
六日亥时,舍利精舍里出黄白花光,长四五寸。
八日辰时,漆龛板后云雾金光等形状。
巳时,漆龛板后娑罗树莲华影佛像、众僧师子等形。
午时,塔上五色云现。
午后,漆龛内板上有娑罗双树林楼阁等现。
九日,漆龛内板上叠石垒基文。
申后,漆龛板外大娑罗树及僧执香炉等形容,金佛像现,似若太子初生,身如黄金色,后有三僧,身著紫黄法服,手捉香炉供养。
其香气与世香不同,每日恒闻。
晋州表云:舍利于塔前放光三度,皆紫光色,众人尽见。
杞州表云:舍利以三月四日到州。
十四日辰时,琉璃瓶里色白如月,须臾之间,即变为赤色。
至四月二日后,变〔作〕紫光,或现青色,瓶内流转,一来一去,循环不止,道俗瞻仰,咸共归依,实相容仪,良久乃散。
七日午时,形影复出,变动辉焕,于前无异。
徐州表云:舍利二月二十八日至州西一驿宿。
其夜阴雨,舍利放光,向州四十五里,其净道寺僧向北山看光影,从驿所舍利处而来。
舍利石函盖四月五日磨治讫,遂变出仙人二,僧四人,居士一人,麒麟一,师子一,鱼二,馀并似山水之状。
邓州表云:舍利四月六日石函变作玉及玛瑙,其石有文,现「正国德」三字,并有仙人麟凤等出。
安州表云:奏寺安置送舍利,法师浮业。
共州官人量度基申时,忽有香气氛氲,乘空而至,芬芳微妙,世未曾有,道俗咸皆惊愕。
随至处所,香气遍满,至五更方始散尽。
又至四月八日行道日,满供设大斋,午时欲下舍利,道俗一万馀人,法师升高座,手捧舍利,以示大众,人人悲感,不能自胜。
即有赤色从师手内瓶口而出,便二度放光,高一丈。
又下石函,忽有白云团圆如盖,正当函上,右旋数匝闭讫,还当元出之处消灭。
又塔南先有佛阁,当时锁闭舍利,于其下立道场,遣二防人看守。
忽闻阁上有众人行声,看阁门仍闭,又复。
须臾复闻行声,即走告寺主,共开阁门上验看,唯有佛像,自外都无所见。
又下舍利讫日到申时有法师净梵,头陀僧净滔,于舍利塔后临水岩边,为诸道俗受菩萨戒。
众人见群鱼行队游水,首皆南出,似欲归依,多少一万馀。
请二禅师乘船入水,为鱼受戒。
然水内诸鱼,悉回首向船,随逐循行,如似听法。
赵州表云:舍利三月四日到州,臣等于治下文际寺安置起塔。
二日治刹行道,舍利于塔所放赤光,从未至申,更见不同,或似像形,或似楼阁,或见白光,乍大乍小,巡绕舍利,绕瓶行道,或隐或显,或迟或速,官人道俗,莫不亲见,惊喜号咽,沸腾寺内。
至四日,又放赤光,曜如金色,纵横一尺馀,紫绿相间,前后三度,良久乃灭。
又见一佛像,长二尺馀,坐于莲花趺坐,又以二菩萨侠侍,长一尺馀,从卯至巳,见诸形相。
道俗四部二万馀人,咸悉瞻仰。
豫州表云:舍利瓶有白光,须臾成五色,游转瓶内,形相非常。
又凿舍利铭,其石更无异质,凿至皇帝一字,从上点及竖牵横画,随凿之处,如刻金所成。
利州表云:舍利三月二十六日夜一更内放光,遍照衙内如月。
明州表云:四月八日下舍利,掘地安石函,乃得一像。
卫州表云:四月三日斋讫,舍利金瓶外,其色红赤,鲜丽殊常。
或行琉璃瓶底,或游瓶侧,缘瓶上下,光明外照。
比至八日,照灼如初。
洺州表云:舍利三月十一日天降甘泽,十三日乃止。
有戒德沙门僧猛,先患腰脚,不堪出行,其日闻舍利欲到,合寺驰走,僧猛自身抱患,不得奉迎,命弟子法藏扶持出户,回心正念,遂便得起行。
出城十里许,亲迎舍利。
因比瘳降,渐堪得行。
毛州表云:舍利二月二十七日到州,其日即依式安置一切男女,皆发菩提心,竞趣归依。
哑者能言,挛躄之人,悉皆能行。
石函乃变如琉璃,内外明彻。
四月十二日,天雨金银花等,表送奉献。
冀州表云:舍利放光五色,照满城治。
时有一僧,先患目盲,亦得见舍利。
复有一人,患腰脚挛躄十五年,自舍利到州所,是患人礼拜发愿,即得行动。
宋州表云:三月四日舍利至州,其所部送城县市院。
先有古井沤由来碱苦,水色旧赤,全不堪食,其县民胡子乾,因取水和泥,怪其色白,尝觉甚甘。
四月三日舍利于塔内放赤色光。
六日夜五更,寺内又放白色光。
七日辰时,寺内天雨白花,目验雰雰然,状如细雪,不落于地。
八日午时,欲下舍利入函,天上有白鹤,翔塔基之上。
怀州表云:舍利于州城长寿寺安置。
四月五日辰时,有一雄雉飞来函侧,心閒从容,质羽鲜华,自飞自止,曾无惊畏,河内县民杨迈特以示道俗六千馀人,莫不同见。
敕使沙门灵粲,即与受戒。
其雉向师,似如听法。
师云:此雉是野鸟,内法道理,无容笼系。
即令送城北太行山放之。
舍利塔厢,复有一迹,从塔东南三步而来,直到塔所,不见还纵,复无入处,或阔四寸,或阔三寸,蟠屈逶迤,状等龙蛇之迹,官人道俗,并悉共见。
八日至午时,舍利欲入塔函,遂放光于瓶外,巡回数匝,晖彩照曜,或上或下,乍隐乍出。
汴州表云:舍利三月二日到州,权置州馆。
六日夜,大德僧惠彻等,忽闻香气,有异寻常。
至八日,诸僧迎舍利,将向塔所,大德僧僧粲等五人,复闻香气。
去惠福寺门四十馀步,遂放青色光,覆照露帐,大久乃灭。
其寺有舍利,在僧房供养。
其日杞州人张相仁,于僧房见寺内舍利复放青色光,恰与新至舍利色状相似。
十日复至,见赤色光临寺佛堂,高五尺。
其夜四更,复见青赤杂色光于寺。
复有一老母,患腰已来二十馀年,拄杖伏地而行。
舍利至寺,强来礼拜,于大众里,见舍利光,腰即得差,舍杖而行。
洛州表云:舍利三月十六日至州,即于汉王寺内安置。
至二十三日,忽降香气,世未曾有。
四月七日夜一更向尽,东风忽起,灯花绝焰,在佛堂东南,神光照烛,复有香风而来,官人道俗等共闻见,于是弥增克念。
至八日,临下舍利,塔侧桐树,枝叶低茎。
幽州表云:三月二十六日弘业寺安置舍利石函,始磨两面,以水洗之,明如水镜,内外相通,紫光焰起,其石斑驳,又类玛瑙,润泽炫耀,光似琉璃。
至四月一日,起斋行道。
至三日亥时,舍利前焚香供养,灯光照庭,众星夜朗,有素光舒卷,在佛舆之上。
至八日,舍利入函,自旦及辰,函石现文,仿佛像有菩萨,光彩粉藻。
又似众仙,其间鸟兽林木诸状,不惑者众,实难详审。
其有文理,照显分明,今画图奉进。
许州表云:三月三日初夜于州北境去州九十里,舍利放光,紫赤二色,照曜州城,内外民庶,皆见神光。
四月七日在州大厅,舍利出金瓶之外,琉璃瓶内,行道放光。
至八日在辨行寺塔所,又放光明。
午时,舍利欲入石函,又有五色光彩云,来临塔上,云形如盖。
其日在塔西南一百馀步,依育王造塔本记一枯池,不在四畔,正在池中,可深九尺。
忽有甘井自现,其水不可思议。
当时道俗看者二万馀人,同饮齐见。
所录瑞应,奉表奏闻。
荆州,舍利现云如车盖,正当塔上,云间雨花,游扬不落,众鸟翔塔。
济州,舍利本一,至彼现二,放光照现,闻异香气,云间出音,自然钟声,及以赞善,大鸟群飞塔下
楚州,舍利当行道日,野鹿来听,鹤游塔上。
莒州,舍利本一,至彼现三,放光映照。
掘基地下,忽得铜塔,及哑者能言。
营州,舍利三度放光,白色,旧龟石自然析解,用书石函。
杭州,舍利山间掘基,得自然石窟,容舍利函。
潭州,舍利江鸟迎送。
潞州,舍利至彼,自然泉涌,饮者病愈。
洪州,舍利白项乌引路。
德州,舍利至彼,躄者能行,大鸟旋塔。
郑州,舍利放光,幡向内垂。
江州,舍利至彼,行道日,耕人犁得一铜像。
兰州,舍利掘基地下,得一石像,又小儿拨得二铜像。
慈州,舍利现白云盖如飞仙,自然泉涌,饮者病愈。
廉州,未得舍利,别得一舍利放光,佛香炉烟气,又类莲华,黄白色,天雨宝屑。
雍州表云:仁寿二年五月十二日京城内胜光寺、大兴善寺法界寺、州公廨里,及城治街巷,天雨银屑,大如榆荚,小如《夫》等,表送奉献。
仁觉寺五月十二日未时,有风从西南来,如香气氛氲,沙门及经生道俗等,并悉俱闻。
当夜雨宝屑天花,芭蕉枝叶,棕榈茎干上,人皆拾得,大小如前无异。
仁寿二年六月五日夜,仁寿宫所慈善寺新佛堂内,灵光映现,形如钵许,从前柱绕梁栿,众僧睹见。
仁寿二年六月五日夜,雨银屑天花,琵琶叶上,及馀草头上落地。
仁寿二年六月八日,诸州送舍利沙门使还宫所,见旨相问慰劳讫。
令九日赴慈善寺为庆光斋僧,众至寺赞诵,旋绕行香,欲食,空里微零。
复雨银屑天花,舍人崔君德令盛奉献。
京城内胜光寺模得陕州舍利石函,变现瑞像娑罗双树等形相者。
仁寿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巳后,在寺日日放光,连连相续,缘感即发,不止昼夜。
城治道俗,远来看人,归依礼拜,阗门塞路,往还如市。
遇斯光者,照动群心,悲喜发意。
其城内诸寺,外县诸州,以绢素模将去者,或上举放光,或在道映照,或至前所,开明现朗,光光色别,随见不同。
仁寿二年七月十五日京城延兴寺灌写释迦金铜像丈六。
其夜雨宝屑银花,香气甚异无比。
陕州,舍利从三月十五日申时至四月八日戌时,合一十一度见灵瑞,总有二十一事,四度放光,内见华树,二度五色云。
掘地得鸟,石函变异。
八娑罗树,树下见水,一卧佛,三菩萨,一神尼
函内见鸟,三枝金华,兴云成轮相,自然幡盖。
函内流出香云,再放光。
舍利在陕州城三月二十三日夜二更里,大通寺善法寺、阐业寺并见光明,唯善法寺所见光内,有两个华树,形色分明,久而方灭。
其色初赤,寻即变白。
后散如水银,满屋之内,物皆照彻。
舍利在大兴国寺四月二日夜二更里,灵胜寺见光明洞了,庭前果树及北坡草木,光照处见其形,塔基下掘〔地〕得鸟。
舍利来向大兴国寺三月二十八日卯时,司马张备、共大都督侯进,检校筑基,掘地已深五尺,有阌乡县玉山乡民杜化云鐇下忽出一鸟,青黄色,大如鹑,驯行塔内,安然自处,执之不恐,未及奉送,其鸟致死。
今营福事于舍利塔内,获非常之鸟,既以出处为异,谓合嘉祥。
今别画鸟形,谨附闻奏。
五色云再现。
三月十五日申时,舍利到陕州城南三里涧,即有五色云从东南郁起,俄尔总成一盖,即变如紫罗色,舍利入城,方始散灭,当时道俗并见。
至二十八日未时,在大兴国寺,复有五色云,从西北东南二处而来,舍利塔上相合,共成一段。
时有文林郎韦范、大都督杨旻及官民等,并同观瞩。
其云少时即散者也,两度出声。
舍利在州,三月二十三日夜,从宝座出声,如人间打静声,至三乃止。
后在大兴国寺四月五日酉时,复出一声,大于前者,道俗并闻。
石函内外,四面见佛菩萨神尼娑罗树光明等。
四月七日巳时,欲遣使人送放光等四种瑞表,未发之间,司马张备、共崤县乾意、阌乡县赵怀坦、大都督侯进、当作人民侯谦等,至舍利塔基内石函所检校,同见函外东面,石文乱起。
其张备等怪异,更向北面。
乾意以衫袖拂拭,随手向上,即见娑罗树一双,东西相对,枝叶宛具,作深青色。
俄顷道俗奔集,复于西面外以水浇洗,即见两树,叶有五色,次南面外。
复有两树,枝条稍直,其叶色黄白,次东面外。
复有两树,色青叶长,其四面树下,并有水文。
于此两树之间,使人文林郎韦范,初见一鸟仰卧。
司马张备次后看时,其鸟已立。
鸟前有金华三枝,鸟形大小毛色,与前掘地得者不异。
其鸟须臾向西,南行至佛下停住。
函内西南近角,复有一菩萨,坐华台上,面向东。
有一立尼,面向西,而向菩萨合掌,相去二寸。
西面内复有二菩萨并立,一金色,面向南,一银色,面向北,相去可有三寸。
西唇上有一卧佛,侧身,头向北,面向西。
其三菩萨,于石内并放红紫光,高一尺许,从巳至未,形状不移,图画已后,色渐微灭。
道俗观者,其数不少。
此函本是青石,色基黑暗。
见瑞之时,变为明白,表里映彻。
周回四面,俱遣人坐,并相照见,无所翳幛。
其函内外四面,总见一佛、三菩萨、一尼、一鸟、三枝华、八株树,今别画图状,谨附闻奏。
午时,四方云起,变成轮相。
复有自然幡盖,及塔上香云,二度光见。
四月八日午时,欲下舍利,于时道俗悲号,四方忽然一时云起,如烟如雾,渐欲向上。
至于日所,即绕日变成一晕,犹如车轮。
内别有白云,团圆翳日,日光渐即微暗,如小盏许,在〔轮〕外周匝次第以云为辐,其轮及辐,并作红紫色。
至下舍利讫,其云散灭,日光还即明净。
复于塔院西北墙外,大有自然幡盖,亦有见幡盖围绕舍利者,当时谓有人捉幡供养,至下舍利讫,其幡盖等忽即不见。
于时道俗见者不少。
至戌时,司马张备等见塔上有青云气,从塔内而出,其云甚香,即唤使人文林郎韦范、大兴寺僧昙畅入里就看,备共韦范等并见流光向西北、东南二处流行,须臾即灭(《广弘明集》十七)
桂山君墓表绍定元年春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七、《漫塘集》卷三二
绍定改元春,漫塘叟刘宰与乡之士会社仓,有衣墨衰重趼而来者,视其谒,黄岩王浚
叟以其地之远、来之勤也,貌之臞、色之惨也,惊焉问故,曰:「浚不胜道路之劳,息未定,愿少间」。
翌日,奉其父桂山君事状一通来,拜且泣曰:「吾故江左王氏,永和中有葬吾邑之楼崎者,子孙家焉,事具《赤城志》。
桂山盖摘《招隐》句自名,非地也而名甚著,盖于其人。
吾父德粹无瑕,韵雅无俗,于书无所不读,文无长语,诗有远趣。
字用隶法尤工。
蚤岁从师友于外,惟恐忧其亲,书归必过为好语。
始娶,若有所不乐,吾母问之,曰:『兄弟同气也,而异姓间之,能无愧乎』?
吾母曰:『君毋过戚,吾当识之』。
居丧尽礼,既除丧,每叹奉亲日短,自奉日长,有异馔必停餐,上丘垄,泣涕久之,卮酒豆肉兄弟不偕辄不下咽。
祭祀必合族饮馂,使人人得尽其情。
孰弱弗支,孰匮弗给,皆先事料理,不使至乏困。
筑读书堂于家之偏,以来四方之士,推食解衣无虚日。
盖吾父之所以行之家者如此。
乡邻以缓急告,唯诺惟谨,而尤重丧事,其往必先,其归必后,凡其所须,不谒而获。
荒政以拯民饥,义役以宽民力,良法具在,而吏奉行不虔,为奸之府,皆疏其宜,使有位者罢行之,民拜实惠。
滨海水易去来,田多旱潦,置闸以谨储泄,立庄以资缮修,其事始于淳熙间,时吾父甫冠,即与一二儒先主之,民于今受其利。
盖吾父之施于乡者如此。
夫惠利足以及人,宜其必周于谋己,而吾父异是,家务委之干力,未尝计盈缩。
当强仕之年,弃科举,视轩冕如桎梏。
环所居皆佳山水,每花开鸟啼,有会于心,即命宾友从童冠杖屦出游。
升高望远,气与天地同舒;
浩歌长啸,声与崖谷相答。
觞至而饮,饮而醉,醉而濯清泉,倚茂树,情与万化俱释。
其旷达有如此者。
丁亥三月上浣得疾,犹坐小阁中检校花石,焚香默坐。
望日忽戒守茔人汛扫,示将别冢下,家始疑其有异。
已而命笔,作国子博士周君子静书,属以铭先墓,既又书《中庸》、《论语》、马少游语各一章,及赋六诗授子若婿,各因其才而勉之。
明日延见亲党,言笑为别。
更欲为书别故人之在远者,诸子不可,则授之辞而亲题其后。
其它所书戒尚多,结字益遒劲。
至暮问气体何如,曰『如故』,语已而逝。
其之死不乱有如此者。
至若闻吾父之疾,而人为奔走,家致祷禳,闻吾父之没,而吊者相望,巷哭声相闻,审吾父之不复生,而士相与祠于家之塾,民相与祠于里之社,则皆前所未有。
今将以九月某日葬吾父于乡之灵泉山,铭以藏诸幽,博士周君既哀而赐之矣,表以揭诸外,使过者曰『此桂山墓也,式之』,则岂惟不死吾父,樵者远,牧者去,吾子孙实嘉赖之。
是用茹苦衔哀,冒重江、涉畏涂以请,子其赐之」。
叟尝病士大夫以经济自诡而不适于用,释老之徒以超诣自许而无得于心,固有坐庙朝而昧于举措之宜,终老山林而瞀乱于死生之际者。
桂山君之风,可以愧矣。
君讳木,字伯奇
曾祖佾,故进武校尉
祖刚,故迪功郎
父士宁,故不仕。
配郑氏,力勤好礼,以济厥家。
四子:汶、澄、浚、汲。
累从海内知名士游,诗文尽去陈言,足为后进式。
二女,适陈崇、周端信。
孙男景山、景彝。
女三人,尚幼。
乾道丁亥二月二十有八日实君始生,其卒也,甲子一周赢二十有一日
叟既为绪次其说,复为诗遗,使并表于墓,庶乡之祠君者得之,歌以为送迎之章。
其辞曰:灵之山兮幽幽,迟夫君兮来游。
春兰芬兮菊秋,灵之泉兮泚泚。
君之来兮乐只,酌匏尊兮荐芳芷。
明月上兮君归,树掩冉兮风披披,归来归来兮君毋远而!
婉仪杨氏进封贵妃制庆元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五、《宋会要辑稿》后妃三之一一(第一册第二五三页)
朕饬内治以化民风,因王春而修古制。
弓韣谨禖祠之奉,应中壸以开祥;
穜稑佐耕事之共,命六宫而来献。
将协成于国典,必肇建于妃联。
诹辰既良,出綍诞告。
婉仪杨氏,性钟纯靓,躬迪惠和
诵德象窈窕之篇,动闲以礼;
宜副笄委蛇之饰,行称其容。
蚤推邦媛之英,入侍掖庭之邃。
夙宵殚乎谨毖,矩范著乎柔贤。
虽阴教是裨,可绳九御之列;
然妇官未峻,仅处六仪之间。
顾余缵图,法古崇俭。
凡良家八月之选,皆于时而靡遑;
圆极四星之文,亦取象之犹缺。
兹会逢于邦庆,畴叶辅于坤闱。
肆旌婉则之芳,特侈贵名之懿
褕衣阙翟,交辉命服之华;
龟纽金章,外等公台之秩。
岂特坐严于论礼,盖将共饬于齐家。
于戏!
朕问安而至寝门,尔备赞两宫之甘旨;
后服浣而化天下,尔宜帅内职之俭勤。
无险诐私谒之心,全明章妇顺之道。
斯有光于彤史,庸永对于鸿休。
宰相吕公著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一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八日1088年2月2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省表具之。
古者世臣,譬之乔木。
粤自拱把,至于栋梁。
杰然群材之中,夫岂一日之力。
卿擢自仁祖,迨兹四朝;
光辅朕躬,允有一德。
不独卿无心而事自定,抑亦民既信而功易成。
方今布在朝廷,岂无豪杰之士。
犹当养以岁月,待其德望之隆。
卿虽欲归,势未可去。
宜安厥位,以副朕心。
宰相吕公著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二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八日1088年2月2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古文渊鉴》卷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览表具之。
卿三世将相,一时蓍龟。
不求备以取人,则房乔之比;
其经远而无竞,有谢安之风。
用能宁辑我家,靖共尔位。
政在元老,人无异词。
胡为厌事而求归,不复为国之长虑。
方今官冗财匮,岁艰民贫。
天步虽安,国是未定。
若方勤于朴斲,而遽易于工师
人其谓何,势必不可。
告老之请,吾未欲闻。
辞免翰林学士承旨第一状1091年2月2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右,臣今月二十八日奉敕,已除臣翰林学士承旨左朝奉郎知制诰,诏书到日,可依条交割公事讫,乘递马疾速发来赴阙。
臣已于当日依条交割公事讫。
伏念臣顷以两目昏暗,左臂不仁。
坚辞禁林,得请便郡;
庶缘静退,少养衰残。
二年于兹,一事无补。
才有限而难强,病不减而益增。
但以东南连被灾伤,不敢陈乞,别求安便;
敢谓仁圣尚赐恩怜,召还故官,复加新宠。
不惟朝廷公议未允,实亦衰病勉强不前。
兼窃睹邸报,臣弟辙已除尚书右丞
兄居禁林,弟为执政
在公朝既合回避,于私门实惧满盈。
计此误恩,必难安处。
伏望圣慈除臣一郡,以息多言。
臣见起发前去,至宿、泗间听候指挥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推恩张玉等诏嘉定十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宋会要辑稿》兵一六之一五(第八册第七○三六页)
宣武将军华州华阴县尉张玉特补忠义郎,伪武节将军颍州颍上县香林寨副巡检刘进特补成忠郎,伪忠翊校尉蒲端仁、张直、张胜各特补进义校尉,分注江西州军添差,不釐务。
张玉、刘进充准备差使蒲端仁、张直、张胜充指使
理任、请给等并依前后添差归正人则例,按月帮支,伪地敕劄令吏部毁抹。
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1091年2月2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祐六年二月二十八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检准熙宁十年十月十一日中书劄子节文: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杭州赵抃奏:『伏见故吴越国王钱氏,有坟庙在本州界,欲乞两县应管钱氏诸坟庙,每县选委僧道一名专切主管
钱塘县文穆王元瓘等二十六处坟庙,勘会当州天庆观教大师钱自然,本钱氏直下子孙,欲令钱自然永远住持。
临安县武肃王镠等庙坟一十一处,今召到本县净土寺赐紫僧道微,乞依钱自然例主管
又勘会得文穆王元瓘坟庙并忠献王坟,并在龙山界,其侧有香火妙因院,本钱氏建造,见是道正钱自然权令徒弟道士在彼看守,欲望改赐观额,令钱自然已下徒弟永远住持,渐次修葺,兼得就便照管坟庙,不致荒废』。
奉敕依奏。
钱塘妙因院,特改赐表忠观为额。
临安净土寺,令尚书祠部每遇同天节,各特与披剃童行一名」。
又准元丰五年三月十八日中书劄子节文:「皇城使庆州防禦使钱晖等奏:『臣等先臣祠庙,在杭、越二州者五所,坟垄在钱塘临安两县者六十馀处。
临安有田园房廊,岁收一千三百四十贯有奇,太平兴国已后,寄纳本县。
至大中祥符间,本处申明,蒙朝旨令杭州楼店务军资库作臣家钱寄纳,日后不曾请领。
近岁先臣祠庙例皆摧塌,私家无力修葺。
前项寄纳钱数虽多,切缘年岁深远,不敢更乞支给,今只乞降指挥杭州许将临安县旧田园房廊拨还臣家,庶收岁课,渐次完补坟庙。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右奉圣旨,宜令杭州每年特支钱五百贯,与表忠观置簿拘管,只得修葺坟庙,不得别将支用。
劄付杭州,准此者」。
臣检会熙宁十年七月二十六日,据管内钱自然状,乞临安县祖先置到产业,每年收掠赁钱一千三百五十四贯,修葺诸处坟庙。
此时差官检计钱塘临安县所管钱氏坟庙,委是造来年深,木植朽损,共合用工料价钱一万二千八百九十贯九百九十九文。
临安县勘会到管纳钱氏归官房廊田产等赁钱,年纳一千三百五十四贯三百四十文省,送纳军资库
寻系本州申奏,乞临安县管催上件赁钱支拨修葺,约计九年,方得完备。
直至元丰五年内,因皇城使钱晖等奏乞,方准当年三月十八日中书劄子,奉圣旨,每年特支钱五百贯,与表忠观修葺坟庙,不得别将支用。
自后至元祐五年,虽支得四千五百贯省,盖为庙宇旧屋间架元造广大,一百馀年不曾修治,例皆损塌,须得一起修葺,稍可完补
若每年只支得五百贯,虽逐旋修得大段倒损去处,又为连接屋宇数多,随手损塌。
熙宁十年检计止今,又及一十四年,寻于去年再差官重行检计到两县坟庙已修再损、未及修屋宇神像等,共合用工料价钱,内临安县四千三百五十八贯一百四十四文省,钱塘县一万二千五百二十贯五百九十一文省,两县共合用工料价钱计一万六千八百七十八贯七百三十五文省,须至奏陈者。
右臣窃惟钱氏之忠,著于甲令,朝野共知,不待臣言。
而坟庙荒毁,行路嗟伤。
就使朝廷特赐钱物,为之修完,犹不为过,而况本家自有地利房钱,可以支用,岂忍利此毫末,归之有司!
恭惟神宗皇帝,深念钱氏之忠,特改妙因院,赐名表忠观,仍使其裔孙道士钱自然住持。
而有司不能推明圣意,奏乞尽数拨还地利房钱,以助修完。
经今十四年,表忠观既未成就,而诸处坟庙,依前荒毁,使先帝表显忠臣之意,徒为空言。
臣愚欲望圣慈特许每年临安县所收地利房钱一千三百五十四贯三百四十文省,令表忠观每遇修本观及杭、越州诸坟庙,即具所修名件及合用钱数,赴州请领,仍候修造了,差官检计,具委无大破,保明申州
所贵事体稍正,毋使小民窃议。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如蒙朝廷依奏,即乞指挥本州,逐年所收到上件地利房钱,令项桩管,只得充修造表忠观及钱氏坟庙使用,官私不得别行支借使用。
叶运使1089年7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近审下车,辄尝进记。
徒欲闻名于将命,未皇尽意以占词。
不图谦光,遽锡褒宠。
感铭既切,愧惕并深。
恭惟某官以旧德之贤,当圣朝之选。
恩足以济众,法足以理财。
先声所临,公议同庆
凡繄属部,实有赖于庇庥;
惟是孤踪,更曲蒙于优借。
此为过幸,岂复胜言(《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卷二五。)
叶运使,当为叶温叟
《文集》卷三有《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作于元祐五年二月二十八日,中有「准转运使叶温叟」云云。
本文当作于元祐四年守杭之初。
禁寄褐道士开宝五年闰二月戊午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三、《宋朝事实》卷七
玄妙之门,清净为本,迨于末俗,颇玷真风。
或窃服冠裳,号为寄褐
或杂居宫观,曾不舍家。
有黩宪章,所宜釐革。
应两京及诸道州府士庶称寄褐者,一切禁断;
道士无得于宫观内蓄养妻妾,已有家者,速遣出外居止。
仍自今不许私度人,如愿入道者,须本师与本观知事同诣长吏陈牒,请给公据,然后听习教法,度为道士
违者捕系抵罪。
徐得之(六)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作此书讫,得二月二十八日所惠书,知仙舟靠閤滞留,不易!
不易!
即日想已离岸。
天色稍旱,江水殊未甚长,奈何。
更冀勉力。
李乐道篆字等不来,恐妨使,且纳志文去,可就近别求也。
左中大夫参知政事四川宣抚使王炎乞罢机政解使权除在外宫观不允诏乾道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玉堂类稿》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卿以廊庙之资,置行台于蜀,二年于兹矣。
农田有秋,边鄙不耸。
朕固宽西顾之忧,而亦怀卿赋东征之归也。
特以宣威任重,谋帅才难,烦我近弼,良非获已。
且民心既服,卿岂不欲图其宁?
军政方修,卿岂不欲底其绩?
其可如一介之臣,轻议去就乎?
益壮尔猷,行受吉甫之多祉。
利州观察使韩彦直辞免除鄂州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不允诏乾道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玉堂类稿》卷四、《古文渊鉴》卷五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唐之雅曰:惟西平有子,惟我有臣。
将门择将,自昔然矣。
惟乃先著勋,列于王室,世选尔劳,庶其在兹。
矧卿智略声猷见于总赋之日,统拜大将,一军何惊焉?
勉图功名,安用辞避?
参寥1090年2月27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梦粱录》卷二、《咸淳临安志》卷三八、《古今法书苑》卷四二、万历《杭州府志》卷二二、乾隆《浙江通志》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孤山;智果院
仆在黄州参寥吴中来访,馆之东坡
一日,梦见参寥所作诗,觉而记其两句云:「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
后七年,仆出守钱塘,而参寥始卜居西湖智果院。
院有泉出石缝间,甘冷宜茶。
寒食明日,仆与客泛湖,自孤山来谒参寥,汲泉钻火,烹黄檗,忽悟所梦诗,兆于七年之前。
众客皆惊叹,知传记所载,非虚语也。
元祐五年二月二十七日眉山苏轼书并题。
书上清词后1087年2月2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二、《金石萃编》卷一、《陕西金石志》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嘉祐八年冬,轼佐凤翔幕,以事□上清太平宫,屡谒真君,敬撰此词。
仍邀家弟辙同赋。
其后廿四年,承事郎薛君绍彭为监宫,请书此二篇,将刻之石。
元祐二年二月廿八日记。
玉泉寺大通禅师碑铭715年 唐 · 张说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湖南省岳阳市
撰夫总四大者。成乎身矣。立万始者。主乎心矣。身是虚哉。即身见空。始同妙用。心非实也。观心若幻。乃等真如。名数入焉妙本乖。言说出焉真宗隐。故如来有意传要道。力持至德。万劫而遥付法印。一念而顿受佛身。谁其宏之。实大通禅师其人也。禅师尊称大通讳神秀本姓李陈留尉氏人也。心洞九漏。悬解先觉。身长八尺。秀眉大耳。应王伯之象。合圣贤之度。少为诸生。游问江表。老庄元旨。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四分律仪。说通训诂。音参吴晋。烂乎如袭孔翠。玲然如振金玉。既而独鉴潜发。多闻旁施。逮知天命之年。自拔人閒之世。企闻蕲州忍禅师。禅门之法允也。自菩提达磨天竺东来。以法传惠可。惠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宏。继明重迹。相承五光。乃不远遐阻。翻飞谒诣。虚受与沃心悬会。高悟与真乘同彻。尽捐妄识。湛见本心。住寂灭境。行无是处。有师而成。即燃灯佛所。无依而说。是空王法门。服勤六年。不舍昼夜。大师叹曰。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坐。于是涕辞而去。退藏于密。仪凤中。始隶玉泉。名在僧录。寺东七里。地坦山雄。目之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门兰若。荫藉草。吾将老焉。云从龙。风从虎。大道出。贤人睹。岐阳之地。就者成都华阴之山。学来如市。未云多也。后进得以拂三有。超四禅。升堂七十。味道三千。不是过也。尔其开法大略。则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前后。趣定之前。万缘尽闭。发慧之后。一切皆如。持奉楞伽。近为心要。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久视年中。禅师春秋高矣。诏请而来。趺坐觐君。肩舆上殿。屈万乘而稽首。洒九重而宴居。传圣道者不北面。有盛德者无臣礼。遂推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仰佛日之再中。庆优昙之一现。混处都邑。婉其秘旨。每帝王分座。后临席。鹓鹭四匝。龙象三绕。时炽炭待矿。故对默而心降。时诊饥投味。故告约而义领。一雨溥沾于众缘。万籁各吹于本分。非夫安住无畏。应变无方者。孰能焉尔乎。圣敬日崇。朝恩代积。当阳和会之所。置寺曰度门。尉氏先人之宅。置寺曰报恩。轼闾名乡。表德非拟。局厌諠辇。长怀虚壑。累乞还山。既听中驻久矣。衰惫无他患苦。魄散神全。形遗力谢。神龙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夜中。顾命趺坐。泊如化灭。禅师武德八年乙酉受具于天宫。至是年丙午复终于此寺。盖僧腊八十矣。生于隋末。百有馀岁。未尝自言。故人莫审其数也。三界火心。四部冰背。榱崩梁坏。雷动雨泣。凡诸宝身。生是金口。故其丧也。如执亲焉。诏使吊哀。侯王归赗。三月二日。册谥大通。展饰终之义。礼也。时厥五日。假安阙塞。缓及葬之期。怀也。宸驾临诀至午桥。王公悲送至伊水。羽仪陈设至山龛。仲秋既望。还诏乃下。帝诺先许。冥遂宿心。太常卿鼓吹导引。城门郎护监丧葬。是日。天子出龙门泫金衬。登高停跸。目尽回舆。自伊及江。扶道哀候。幡花百辇。香云千里。维十月哉生魄明。即旧居后冈安神起塔。国钱严饰。赐逾百万。巨钟是先帝所铸。偫经是后皇所锡。金榜御题。华幡内造。塔寺尊重。远称标绝。初禅师形解东洛。相见南荆。白雾积晦于禅山。素莲寄生于坐树。则双林变色。泗水逆流。至人违代。同符异感。百日卒哭也。在龙华寺设大会。八千人度二七人。二祥练缟也。咸就西明道场。数如前会。万回菩萨乞施后宫。宝衣盈箱。珍价敌国。亲举宠费。侑供巡香。其广福博因。存没如此。日月逾迈。荣落相推。于戏。法子永恋宗极。痛慈舟之遽失。恨涌塔之迟开。石城之叹也不孤。庐山之碑焉可作。窃比夫子贡之论夫子也。生于天地。不知天地之高厚。饮于江海。不知江海之广深。强名无迹。以慰其心。铭曰。
额珠内隐,匪指莫效。
心镜外尘,匪磨莫照。
海藏安静,风识牵乐。
不入度门,孰探元要。
倬哉禅伯,独立天下。
功收密诣,解却名假。
诣无所得,解亦都舍。
月影空如,现于悟者。
无量善众,为父为师。
露清热恼,光射昏疑。
冀将住世,万寿无期。
柰何过隙,一朝去之。
嗟我门人,忧心断续。
进忆瞻仰,退思付嘱。
尽不离定,空非灭觉。
念兹在兹,敢告无学。
皇帝在潞州祥瑞颂十九首奉敕撰 其四 逐鹿(皇帝景龙二年二月二十有八日,巡属县至潞河,有鹿奔走渡河,水深三丈,帝驰鞭逐鹿,水不及马鞯,应时获鹿司户参军崔弼随帝而涉,才入数步,马溺焉。颂曰)725年9月13日 唐 · 张说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张燕公集卷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王者之畋,必有天佐。
逐鹿深水,乘跃而过。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后骑没溺,乃验灵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