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云溪居士集跋绍兴十三年九月一日 南宋 · 华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六、《云溪居士集》卷三○附录、《皕宋楼藏书志》卷七八
先君遗文,有《云溪集》一百卷,《扬子法言训解》一十卷,《书说》三卷,《会稽览古诗》一百三篇,长短句一卷,《会稽录》一卷,并附见者《哀文》一卷,定为一百一十有七卷。
孔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先君富于艺能,颇有经世志,徒以不苟合,世莫有知而用之者。
其间虽或用之,亦不甚力,要惟不能深知之故耳。
为郡漳南,未几而没,呜呼悲夫!
漳南所欲设施者且犹未尽,而况生平之所欲耶!
求之行事,固已不可多得,所从托于不朽者,惟空言而已。
今取世所通知者,不过《神功盛德诗颂》、《书说》,尝献之先皇朝,与夫《会稽览古诗》,近稍流布于士大夫者。
自馀方藏之箧中,日月寖远,卷帙散漫,其能免摩灭者几希。
夙夜用惧,柰何遗孤人地凡冗,念非雅借于名公钜人,则无以增重其价,而铿鍧震耀斯人之耳目。
属者枢密大资楼公来帅会稽,敬以遗文冠序为请,乃蒙矜从。
仰惟文章翰墨妙绝一时,将令来者失声叹息,诚不待披先君之文,而先君之志可知也。
呜呼!
盛与乐道人之善,非公殆不能与于此,是用镂版而传之。
然纸墨具也,其文四十馀万言,缮写抑未也,重念弗躬弗亲,则无以称平昔之勤,而伸罔极之报者。
若夫体制,则初成不当言及,已见于枢密公冠序矣。
至于世系之远近、出处之前后,则有墓状云。
绍兴十三年九月旦日,男右朝散郎、新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赐绯鱼袋初成谨书。
广州十贤赞 其三 广州都督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兖州都督谥曰贞王綝 北宋 · 蒋之奇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三四
王綝方庆雍州南阳
博学起家,习练朝章。
学者咨质,酬复渊诣。
武后之朝,都督南海
昆山之舶,岁市外国。
珠琲磊落,象犀山积。
前帅冒取路元睿,酋忿以克。
方庆之至,秋毫无索。
部中首领,肆为沓墨。
民诣府诉,终莫得直。
雅相饷谢,虽治弗力。
方庆与约,交通莫获。
犯者论之,境内畏敕。
治广之政,号称第一。
宠锡锦䌽,以著其绩。
进同平章,神功之初
有破契丹,来还献俘。
孝明忌日,鼓吹设徒。
方庆论之,遂破厥疑。
后幸玉泉,欲御腰舆。
陈古以谏,勿践畏涂。
身为相国,子掾眉州
后问其故,有言以酬:「庐陵爱子,今尚在远。
矧臣之孥,庸敢自近」?
于乎不忘,悟君于善。
建言门殿,避太子名。
以动群臣,用昭中兴。
上其祖书,二十八人。
号为宝章,阀阅是甄。
以老乞身,卒于长安
中宗之世,赠以天官
七言奉送润守之永静 北宋 · 沈辽
 押阳韵
昔年持檄向朔方,九月踏冰渡河梁。
夜入铜台天欲雪,北风惨淡沙尘黄。
今年江南秋已半,出送车骑江之阳。
江边宾从坐挥汗,赤日挂(原作,据浙局本改)木鸣蜩螗。
欲知朔南气候异,由来道路山川长。
使君腰组上北道,一亭一堠遥相望。
出近入劳岂知远,方舟结驷本不忙。
往时尊公帅陜右,名姓久已威戎羌。
想闻公子千骑出,北部应已逃名王。
青榆白柳千里肃,谁敢牧马来边疆。
当时公子面如月,尔来使君须带霜。
明年朔方春雪冻,为忆江南梅萼芳。
平居秋浦钓赪鲤,何如榆关封白羊。
朝廷太平四方静,圣武神功由庙堂。
三年瓜期当受代,指麾舍人催治装。
疏公欲向九华老,野夫相望齐山旁。
泰山(有引) 元末明初 · 王蒙
(余过奉高,谒岳祠,见郝伯常山三诗刻于庑下。明日,登日观峰,下瞰沧海,尘世苍茫,青、徐在衽席间耳。因成此诗,以补郝公之所未道者云。)
飞仙挟我游天门,足蹑万壑云雷奔。
凌虚直上数千尺,适见混沌兮乾坤。
巨鳌左折蓬莱股,鲸波东注榑桑根。
地高俯瞰沧海日,天近仰叩清都阍。
古帝何年辟下土,九点青烟散寰宇。
翠烟孔盖登封盛德神功照今古。
人间瞬息三万年,七十二君何茫然。
秦皇汉武踵遗躅,镂玉坎瘗山之巅。
金宫翠陛苦不乐,遣使碧海求神仙。
羲和龙辔不稍贷,岂料海水成桑田。
试向封巾一回首,六合坱莽空云烟。
千秋谁识当时事,五松大夫知此意。
岩前长揖大夫,数子胡乃干秦封。
高标直下鲁连节,避世不及商山
雪髯雪干如屈铁,涛声瑟瑟吟悲风。
本无心偶然耳,人情好恶多弥缝。
欲倾箕颍一瓢水,为汝净洗羞惭容。
为君解嘲君勿怒,万事转首成虚空。
帝子绛节朝丹穹,神灵婀娜群仙从。
嘘呵紫焰开芙蓉,光景上属超鸿濛。
玉女夜降骑青龙,鸾匏凤笙声噰噰。
霓裳舞袖飘长虹,琼音间作鸣丝桐。
《白云》清谣曲未终,泠风命驾归崆峒。
千峰万峰浸明月,恍惚身在瑶池宫。
明朝稽首下山去,翠嶂突兀青霞中。
邛州刺史张太博敬周为鹤鸣化枯柏再生修金箓斋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六
伏。
闻至道元通。
神功广运
裁成天地。
敷赞帝王
羲轩融燧之君。
尧舜禹汤之主。
莫不师资冲漠。
启迪雍熙。
致祚历之厖洪。
俾声明之振赫。
或乘飙沧海。
或證品紫庭。
光烛九遐。
寿均三景。
伏惟大蜀皇帝乘枢御运。
握斗披元。
执大象而抚华夷。
驾六龙而绥亿兆。
德逾尧禹。
圣越羲融。
穹庐穷发之君。
奉琛向化。
靡汉渥洼之虏。
重译来宾。
泽浸山川。
仁覃草木。
灵禽栖于内苑。
嘉兽宅于上林。
三秀呈祥。
十朋表异。
而犹劳谦恭己。
让德于天符。
宁谧无为。
栖心于秘要。
今则神明幽赞。
灵化垂休。
渥泽润洽于朽根。
枝干再荣于枯柏
风来翠壁。
重飘远近之香。
月过华坛
复睹扶疏之影。
其为嘉瑞。
实冠古先。
有以见天枝帝叶之繁昌
圣寿宝图之永远。
虽禾生清庙。
蓂吐彤庭。
徒美前闻。
难偕圣感。
臣荣逢昌运。
叨领郡符
属邑之中。
睹兹上瑞。
藻绘朝陈于龙阙。
丝纶夕降于凤笺。
旋赐御词。
严申醮祝。
褒称显焕。
荣耀优隆。
量恩而溟海未深。
圣而乾坤难报。
敢因皇帝本命之日。
修金箓道场。
翘罄丹襟。
仰祈元贶。
伏冀诸天降鉴。
万圣照临。
流巨福于社稷尊灵。
增景祐于宗祧先圣。
二仪并固。
万国同文。
皇帝寿等岷峨
明齐日月。
普颁正朔。
一统寰区。
皇后福紫宸
增龄丹箓。
皇太子永扶皇极。
养德青宫。
公主嫔。
荣匡圣日。
诸王百辟。
钦赞皇基。
九土乂康。
五兵韬戢。
烟尘殄息。
稼穑丰登。
动植飞沈。
三途六趣。
俱承惠渥。
咸诣福庭。
臣誓倾忠孝之规。
上答圣明之泽。
禅位梁王 五代十国初 · 李柷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三
宰臣
文武百辟。
藩岳庶尹。
明听朕言。
夫大宝之尊。
神器之重。
傥非德充宇宙。
功济黔黎。
重华纳麓之功。
彰文命导川之绩。
允熙帝载。
克代天工。
则何以统御万邦。
照临八极。
元帅梁王
龙颜瑞质。
玉理奇文。
以英谋睿武定寰瀛。
以厚泽深仁抚华夏。
神功至德
绝后光前。
缇油罕纪其鸿勋。
讴诵显归于至化。
二十年之功业。
亿兆众之推崇。
迩无异言。
远无异望。
朕惟王圣德。
光被八纮。
顺元穹。
膺兹宝命。
况天文符瑞。
杂沓宣明。
虞夏昌期。
显于图箓。
万几不可以久旷。
天命不可以久违。
神祇叶心。
归于有德。
朕敬以天下传禅圣君。
退居旧藩。
以备三恪。
今敕宰臣张文蔚杨涉等。
率文武百僚。
备法驾奉迎梁朝。
勉励肃恭。
尊戴明主。
冲人释兹重负。
永为虞宾
奉新朝。
庆泰兼极。
中外列辟。
宜体朕怀。
春宴及池苑乞举乐奏咸平中 唐末宋初 · 杜镐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宋史》卷一二三《礼志》二六
晋穆帝纳后月,是康帝忌月,礼官荀讷议:「有忌日,无忌月;
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所据」。
当时从所议。
唐武后神功元年建安王攸宜破契丹,诣阙献捷,军人入城,例有军乐,内史王及善以国家忌月,请备而不奏。
凤阁侍郎王方庆奏:「按《礼》经,有忌日而无忌月」。
遂举乐。
宪宗时太常博士韦公肃言:「《礼》无忌月禁乐,今太常教坊正月为忌月,停郊庙飨宴之音,中外士庶咸罢宴乐,窃恐乖宜」。
时依公肃所奏。
伏以忌日不乐,尝载《礼》经;
忌月彻县,实无典故。
况前代鸿儒,议论足据。
其春宴及池苑,并合举乐。
授武重规司属卿制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
百工惟时。
必在推择。
九族既睦。
仍资敦叙。
右千牛卫大将军上柱国高平郡王重规
宗室仪表。
衣冠领袖
姬旦之艺。
刘苍之善。
出居连帅
功名著于两河。
入奉钩陈。
诚款申于八校。
本枝望重。
河海职隆。
宜辍掌于鱼钤。
俾专司于麟族。
可司属卿。
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授成善威甘州刺史卜处冲龙州刺史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壮武将军定王左亲事府典军上柱国成善威。
效绩藩邸。宣功戎阵。
新除中大夫甘州刺史上柱国卜处冲。久参武卫。
夙奉文㮰。张掖遐陬。
老绵故俗。地连荒憬。
人藉抚循。寄以厚城。
伫观美绩。善威可使持节甘州诸军事甘州刺史
处冲使持节龙州诸军事龙州刺史散官勋如故。
仍并驰驿赴任。主者施行。
张昌宗麟台监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校理文籍。
缉宣大典。惟国所重。
非才勿居。新除右散骑常侍中山县开国男张昌宗
钟鼎盛门。圭璋重器。
资忠履孝。游艺依仁。
硕学惣于邱坟。高才轶于睢涣。
资澹雅之操。无欲无营。
体撝谦之风。不矜不伐。
每怀五岳之举。期陟九仙之路。
虽混济之量。未去朝廷。
而元远之心。恒对山水。
顷立功祠庙。欲以致福朕躬。
嘉其恳诚。用增显秩。
而有怀难进。深惧将满。
固辞侍从之班。愿在优游之地。
子云寂寞。雅好文词。
季长博通。堪典经史。
宜因之性。处以蓬莱之山。
麟台监。馀如故。
敬晖营缮少监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敕。前中大夫检校洛阳县上柱国平阳县开国男敬晖
体业端详。识用强济。
护衣仙阁。已著声芳。
制锦神畿。遽闻课绩。
杼人务切。署名高。
宜回三善之能。令得百工之任。
检校营缮少监散官勋封如故。
贺天尊瑞石及雨表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开大悲握契。汲引之数盈千。
元圣垂机。感现之瑞不一。
随缘应俗。或作孺童。
降迹通凡。常为长者。
然则前佛皆同。一字可通(一作道)
非道理两名。至矣哉。
不可得而称也。伏惟天册金轮圣神皇帝陛下功成尘劫。
迹御金轮。万姓乐推。
百灵欣戴。如来备记。
昔避天女之宫。菩萨降生。
遂坐人王之国。臣等一昨伏见西岳云台观道士奏称御像瑞石大妙至极天尊一铺。
创造圣容。未施五色。
宿昔之顷。画缋自然。
不加之分。宛同神化。
七十二相。合而成体。
八十一好。散而成章。
披绛云之室。辟明霞之馆。
千乘亿骑。浮空而下。
九仙五老。步虚而来。
羽抱锦帔。风摇云起。
龙文而凤章。日县而月缀。
威仪而晬。侍卫舞声。
坐疑龙汉之游。何必仙山之会。
自非阴阳不测。变化无方。
凭法匠之威灵。假神功之动用。
其孰能与于此。中贺。
臣等又闻先天后天。圣德合于无象。
欲雨而雨。元契通于不言。
日者王室□闻炎方在候。陛下乘朱骆。
驾赤骝。历太阳之中道。
居明堂之左个。百神受职。
万国来朝。既配帝而严禋。
亦统天而布政。是时也。
慈云结庆。甘露流香。
微风萧然。纤尘不起。
凡百在宥。动色相欢。
咸以为天者万人之本。物有不沾于泽者。
则仰皇天而望之。有不覃于惠者。
则吁告而请之。更祈洪澍。
辄闻流潦。俄而油云族晚。
覆双阙而朝隮。膏雨及私。
浃三川而夜下。郊原吐润。
呈汇沾苏。麦垄纤茎。
巳濯两岐之秀。黍田香粒。
方滋合颖之苗。凡在偫生。
不胜幸甚。然后知御云台而占繇。
洛阳而录囚。盖其眇少。
曾何髣髴。臣等幸忝簪笏。
预睹珍符。惟德洞冥。
即叶元皇之化。惟灵荐福。
长延梵帝之尊。抃蹈之情。
倍百恒品。无任凫藻之至。
武攸暨贺雪表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自涉隆冬
颇亏甘液。皇情眷伫。
圣德忧勤。慜囹圄之罹愆。
念祈寒之在节。爰发恩造。
亲虑囚徒。丝綍始行。
寒光巳布。德音才降。
同云便飞。落絮飘花。
新梅而竞彩。凝光吐艳。
共霄而连辉。俄盈九域之中。
遍洒四瀛之外。遂使狴牢式舞。
布霈泽于三天。畎亩长歌。
伫丰年之万庾。报应之速。
固影响而无违。庆跃之私。
在臣妾而何极。无任欣抃之至。
谨奉表陈贺以闻。谨言。
崔融著作郎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具官崔融
长才广度。赡学多闻。
词丽杨班。行高曾史。
外台美其方正。中省推其良直。
永言司典。尤俟得人。
载笔西垣。既藉微婉。
䌷文东观。更资博通。
宜升著作之庭。兼践记言之地。
著作郎。仍兼右史内供奉官。
纳言姚璹等贺雪表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自元冥授节。
素液未流。宿麦翘滋。
陈根俟拔。圣情回眷。
天造曲成。载想狴牢。
有矜幽滞。方临听讼之观。
且阅明刑之书。中旨才宣。
上元俄应。沛乎降泽。
油然兴云。凝瑞色于千里。
散祯祥于六出。积素弥昼。
下集于琼台。飘花满空。
旁霈于玉树。海神奔走而来贺。
田畯讴吟而共舞。灵心昭发。
事速于置邮。圣意冥通。
有同于合契。臣等谬当枢近
亲觌休祥。抃跃之情。
实百恒品。无任欣庆之至。
谨奉表陈贺以闻。谨言。
纳言姚璹等贺破契丹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等言。伏见辽东都督高仇须承露布。
逆贼孙万斩等驱率凶党。烧逼州城
城中出兵与其贼拒战。则有飞廉作气。
回禄扬熛。起沙砾而薄天。
助兹鼍鼓。吹烟火而涨日。
燎彼鸿毛。灵应潜施。
勇士皆奋。遂使妖徒震慑。
乱辙而搴旗。善战横行。
摧枯而拉朽。僵尸蔽于草芥。
俘馘聚于辕门。善马
名王且絷。无假烧鸡之策。
而观其自焚。不劳燧象之师。
而扑其馀烬。又凶渠不逞。
将窃号而假名。逆党未悛。
止挻妖而怙乱。或神摧其股。
或夭厉其身。似安国之登车。
伯牛之自牖。故知高明辅顺。
直司愆。惟辟好仁。
与乾坤而合德。惟狂乐祸。
在神鬼而同诛。方看剪灭之期。
行觌凯旋之奏。臣等叨延奖渥。
谬奉轩墀。抃跃之情。
实万恒品。无任庆快之至。
谨奉表称贺以闻。谨言。
纳言姚璹等贺瑞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等言。
伏见内出灵桃。
四实共同一蒂。
禁园芳果。
仙庭奇树。
名珍杏柰。
族茂樱胡。
鲜花发于上春
嘉实成于早夏
四而为一。
表四夷之一君。
异而为同。
明异方之同贯。
汉宫留核。
曾所未窥。
卫国报琼。
何能窃似。
殊祥灵应
叠贶骈臻。
凡在见闻。
孰不欢跃。
臣等谬当枢近
累觌休符。
喜抃之情。
实万恒品。
无任欣庆之至。
谨奉陈贺以闻。
宝剑篇697年 唐初 · 李峤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宝锷
淬绿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龟甲参差白虹(一作蛇)色,辘轳宛转黄金饰。
(一作文)犀中断宁方利,骏马群騑(一作驱)未拟直。
风霜凛凛匣上清,精气遥遥斗间明。
避灾朝穿晋帝屋,逃乱夜入楚王城
一朝运偶逢大仙,虎吼龙鸣腾上天。
东皇提升紫微座,西皇(一作王)佩下赤城田。
承平久息干戈事,侥幸得充文武备。
除灾辟患宜君益寿延龄后天地。
武懿宗武重规左右金吾卫大将军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
昔程李二将。
分领东西之宅。
周召两藩。
并行南北之化。
兼此重务。
允归贤戚。
右金吾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上柱国河内郡懿宗
司属卿兼检校并州长史上柱国高平郡王重规
并麟趾英髦。
犬牙良翰。
承朱绂之宠命。
奉彤弓之征伐。
勋藏天府
名入史图。
或谁何儆巡。
忘昼夜之倦。
或敦叙宴翼。
协亲疏之理。
题舆河辅。
而桴鼓希闻。
别乘汾坰。
而狴牢不葺。
勤诚著于文武。
美绩宣于内外。
爪牙任切。
都辇寄深。
求贤审官
不踰伯叔之国。
叶心共理。
伫观兄弟之政。
懿宗左金吾卫大将军依旧检校洛州长史
重规右金吾卫大将军依旧检校并州长史
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纳言姚璹等贺瑞石龟表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
伏见衡州所进瑞石。
其形似龟。
顶上有文曰大周。
并有乾坤卦。
字左边有王武九千字。
又有水火金木土字。
各依其方。
北边兼有井字。
臣等详观灵字
伏睹奇文。
事实非常。
理同神契。
首列大周之字。
表元首之尊。
左有王武之名。
明左契之执。
合乾坤之两卦。
分金木之五行。
五行展转而不穷。
两卦周流而无极。
井以养物。
而知渥泽之下覃。
石以补天。
乃显贞文而上列。
将以九千之宝祚。
嗣七百之鸿基兆发灵心。
事符嘉运。
况复名为元武
叶国姓而呈休。
出自炎方。
迎向明而发祉。
神祗之命。
受托于四灵。
感应之符。
实超于千载。
臣等叨延恩奖。
屡睹嘉祥。
喜抃之情。
实百常品。
无任庆跃之至。
谨奉表陈贺以闻。
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