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盛唐 · 李白
五言绝句 押微韵
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徵,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良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徵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按:录自影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二十七
敕留启母少姨庙记 唐 · 许中孚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宗周嗣位之二叶也。
命授神宗。
德符昊穹。
寝被武功。
复乎淳风。
皇声于是遐通。
车书以之混同
异域咸宾。
远邱格白环之贽。
嘉祥自兆。
阿阁巢丹穴之禽。
曷覆焘之洪均。
致蒸黎之雍穆。
古由今也。
不其伟欤。
时有县尹外郎彭城刘公名涣字广泽
丞相谯国公元子也。
鼎鼐名家。
公台令族。
奇姿硕德。
为时所称。
莫不宏其学以开之。
高其才以文之。
崇其礼以节之。
敦其信以成之。
卧锦为郎。
立事于文昌宫里。
握简就列。
驰芳于建礼门中。
洎以清白不容。
权政所忌。
贾谊贤而见商。
屈平忠而自迁。
谅州县之徒劳。
实铜墨之非贵。
有以见拘骥騄之足。
淹社稷之才也。
先莅伊阳
次宰斯邑。
未尝不稽力任以资赋庾。
敷德惠以董逋逃。
除暴慢以恤茕黎。
示好恶以狱讼。
下车而民受其赐
涖事而吏伏其明。
三年之政化大行。
百里之烦苛尽去。
属我皇帝翼翼万机。
孜孜庶政。
为下民之革弊。
虑昏厉之作灾。
用止讹风。
乃颁明诏。
日当聪明正直以福及人者。
则可以靡息宗禋。
或妖回魑魅以祸苟人者。
则可以特加剪伐。
式绝淫祀。
永作恒规。
粤是邑皇甫村有古祠者。
即启母少姨之神也。
夫胜事芳猷。
神通灵应
备于嵩少二室。
本庙碑表载之也。
斯不复书。
又有济渎神宇一所祔焉。
诚彩仗之行宫。
复云驾之别馆。
栾栌穹崇而特立。
丹雘照灼以相鲜。
杳邈虹梁。
耸若龙骧之状。
徘徊雉堞。
高侔矢立之形。
风来而蕙帐香生。
雨霁而晴轩翠满。
岿然妙绩。
回跨神皋。
轮焉奂焉。
不可得而论也。
庙貌严肃。
明灵暗通。
望之者敬由是兴。
祈之者福由是集。
梁黍稷。
春秋而遂布时羞。
丝竹陶匏。
庭砌而遽陈商角。
是得岁时序。
风雨顺。
生植畅。
田畴开。
人获囷阜之丰。
里有讴谣之韵。
以作景福。
以助太和。
猗欤人之祷既如斯。
神之应又如此。
于是下以利之事达于上。
上以留之义令于下。
班基且廓。
鲁壤弗加。
等灵光之独存。
同甘泉之但辟。
获永荐奠。
得壮祠宫。
洁以祈恩。
驰特牲而可进。
固夫层搆。
任迅景以频移。
邑人牛敬赟等。
欲示后生。
宜刊贞石。
乃为见托。
俾述斯文。
中孚学不逮于古人。
词莫穷于前事。
徒抽马卿之思。
强濡王粲之豪。
岂敢繁言。
庶存实录。
时显德五年岁在戊午七月十二日记。
宣州新城 五代 · 韩熙载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七
粤自结绳初代。
爰申弧矢之威。
执玉已旋。
递设金汤之险。
逮至七雄辟土。
二霸专征。
其或盟约未敷。
则崇百雉而以尊王室。
仇雠尚炽。
复严入袭而用保邦家。
由是九服畏威。
诸侯述职。
式闾懋德。
仍垂裕于后昆。
定鼎洪基。
固重光于奕世。
及其素灵有国。
炎政披图。
未尝不广树藩防。
久司方面。
带河阻险。
将制敌以平坚。
高垒深沟。
遂取威而定霸
迩后五方分鼎。
六代乘龙。
咸皆高蹠前规。
重席故范。
虽复寝扃静柝。
已无伺隙之虞。
然而列郡通都。
常有盘石之固。
则知百王遗式。
历代所因。
利用建侯
率由斯道者也。
唐中兴三叶。
圣历再周。
贞观不违。
飞沉自若。
义声腾于九有。
灵光施于八埏。
国步已康。
而关防益谨。
用张下武。
大展雄图。
载习五兵。
克歼勍敌。
重营坚壁。
以制不庭。
乃诏宁国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都督宣州诸军事宣州刺史济南公筑此新城者矣。
公擢阴阳之秀气。
含川岳之上灵。
才为时生。
荣不世出。
心坚铁石。
气激风云。
森武库之戈矛。
壮私门之营垒。
负沉舟之勇。
竟折锐以摧坚。
沉背水之机。
必追奔而逐北。
义征不譓。
方图烟阁之形。
功济多坚。
更镂昆吾之鼎。
所以謺縻天爵。
频拥隼旟。
政理洽旬。
仁风载路。
牙帐绝甘之惠。
编闾兴来暮之谣。
宁国重藩。
宣城粤壤。
星分牛斗
地控荆吴。
扼天下之咽喉。
作关东之襟带。
雄加侯甸。
必须良将之筹谋。
势压江山。
实假崇垣之壮丽。
于是特飞凤诏。
命展金墉。
公乃选五稼丰登。
三农閒隙。
遂敷心计。
因著土功。
是以将校呈规。
工徒献艺。
士皆乐往。
民以悦来。
荷长锸以成云。
陈丰畚而翳日。
因高就远。
以日继时。
万堞方成。
坚同石堡。
四门始毕。
俨若玉关
爰自壬戍岁二月兴役。
至癸亥年三月毕工。
所筑新城
自金光门西北。
转至旧城崇德门东北角。
长五里三百三十三步。
崇德门以南。
转至金光门东。
长四里三百三十步。
新旧城共长一十里一百九十三步。
新开濠堑。
亦从金光门绕新城
转透出大溪。
长八百九十四丈。
深三丈有馀。
造成大楼八所。
其诸敌楼桥道等。
不可殚书。
公前在京口日。
浚沟池。
崇壁垒。
洎移镇抚
复缮城隍。
凡标准地形。
督责功力。
委蛇延袤。
必躬必亲。
日久而休。
曾无倦意。
牛酒犒士。
丝纶赏功。
士卒涂塈。
月日相望。
公又酿醪醴。
豢牺牲。
三日一饷军夫。
五日一享将校
由是万民负畚。
咸悦豫以忘劳。
列校褰裳。
禀威严而尽力。
其动也。
山回地转。
势若奔雷。
其静也。
雨息风恬。
齐如剪纸。
数年之役。
期月而成。
观其千雉丰馀。
重门超忽。
飞阁神行而耸汉。
旋题月照以罗空。
层檐翼舒。
雕楹虬跃。
高陴矗而山屹。
方栊豁以洞开。
排画桷以星攒。
下临无地。
走长廊而云布。
横射遥天。
而又列一带寒山
自为天堑。
环千寻之深洫。
宛是汤池
固可藩屏王宫。
折冲万里者也。
懿乎哉城之为役也。
暂劳永逸。
不骞不崩
有备无虞。
信可大而可久。
铭工勒石。
以播无穷。
其词曰。
于赫有命。
洪惟我唐。
中兴奕叶。
三圣垂光。
王猷允塞。
灵贶孔章
贤士在位。
猛士守方。
王公设险。
以守其国。
重门击柝。
以待暴客。
况此宣城
国之阃阈。
不有金汤。
何为控扼。
烈烈虎臣。
爰兹镇收。
廉问方期。
仁风载沐。
寅承庙算。
允因玉烛。
遂度土功。
乃陈畚锸。
经之营之。
垒堞疏流。
万寻渊引。
千雉云浮。
石堡玉关
铁瓮金瓯。
雄加九服。
丽绝方州
飞檐凤举。
画拱龙摅。
謺碧鸳兮雾合。
亘长云兮翼舒。
何巨防之可比。
方城其蔑如。
勒勋绩于贞石。
作藩屏于皇居。
癸亥岁十月五日建。
圣母庙记 南唐 · 贾彬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一
唐中兴
文轨未一。
天子宵旰。
惠于烝人。
畴兹贤才以理郡。
琅琊王公出宰畿甸。
训谕之日。
具于纶言。
是故图书但载至止之日。
溧水者。
古之中山也。
刊之在石。
隶于宣城
瘠而名美。
洎我皇出潜驻跸。
王畿
土厚而俗富
水陆兼济。
乡党乐康
比屋可封。
非贤不处。
琅琊公自达理隐。
颐教化之源。
上布皇风。
下调民事。
闾里相贺。
諠哗若争。
公每鄙众心尚崇淫祀。
罔根本末。
俱食甘腥。
巫觋以之须求。
远近以之敬信。
不有取舍。
那分否臧。
爰采地图。
稽求故事。
乃得县东南胜槩。
独立不倚。
高而不危。
显著灵踪。
藏诸旧史。
有若圣母。
享于是山。
公乃曰。
古之诸侯。
今之令长。
诸侯得祀境内。
以祈有年。
有若世运光启。
昭应协从。
其名中山
其神后土。
将设庙貌。
胡为不然。
不率民财。
只凭众力。
绀殿连碧。
虹桥跨清。
归百姓之真心。
配神作主。
中山之灵迹。
与国咸休。
其馀嚣浮所完。
土木之设。
并从毁拆。
无或兴妖。
有以见公之去邪蔑疑。
为政以德。
恺悌君子。
其在兹乎。
惟神正直聪明。
不可不报之以介福。
虫霜水旱。
不可不助之以阴功。
无或俨然。
以伤舆论。
偶熟前事。
敢书直言。
用纪岁时。
以示今昔。
升元六年岁壬寅仲冬十有九日记。
茅山道门威仪邓先生 五代末宋初 · 徐锴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八
原夫性与天道。
夫子秘而不言。
神之格思。
诗人谓之难度。
况乎穷幽极奥。
鍊气陶形。
而庸庸之徒。
交臂于遗金。
爽口于缘鹄。
涂穷于缺甃。
智极于转丸。
奔驰莫逢。
视听莫见。
真人隐而下士笑者。
又焉足怪乎。
宏之在人。
可得而言矣。
茅山道门威仪邓君启霞
字云叟
其先南阳人
今为丹阳金坛人也。
开元时邓天师者。
道上圣。
屈乎下风。
光国垂勋。
隐景遁化。
君即其后也。
祖讳文。
考讳章。
皆不仕。
君性理和敬。
神识宏深。
咸通元年
始诣茅山太平观柏尊师道泉为弟子。
方羁丱。
六年乃披度为道士
十二年龙虎山
十九代天师参授都功正一法箓。
乾符三年
诣本观三洞法师何先生元通进授中盟上清法箓。
何即桃源黄先生洞元之弟子也。
与瞿仙童为同学之友焉。
其源流隐显。
著自前闻。
固非末学所能谈悉。
天祐四年
吴太祖旌别元异。
始加署。
寻为本山道副。
九年为山门威仪。
赐紫服。
华阳洞天仙圣游集太平观
太宗文皇帝升真先生之所立也。
虽神真所处。
杳以静深。
而外迹系时。
与之崇替。
中和之际。
寇盗星驰。
人力所为。
剪焉将烬。
世之后学。
无所式瞻。
君誓高日月。
诚贯金石。
周流劝谕。
力与志并。
人物感其精诚。
神明助其寻度。
荆棘陨萚。
并为丹。
鸱枭革音。
复见鸾鹤。
像设严毖。
垣楹轮奂。
其所经始。
三百馀间。
山楼所须。
田畴帑庾。
什器等率皆称是。
夫紫盖兆于建业
山连于金陵
君之缵修。
灵境光复。
而有唐中兴之业。
亦自此而基。
神理幽通。
不期而会者矣。
义祖武皇帝作镇江表。
特加礼异。
至诚所启。
罔有不从。
是以力役复蠲。
樵苏有禁。
梁怀王藩屏浙右。
亲图写其像焉。
君既拱此元珠。
轻其尺璧
内以宏道
外以成人。
贞素先生王君。
理解清深。
墙宇高嶷。
未尝不摄齐捧袂。
虚往实归。
舒其愤悱。
致于夷旷。
偏得其道。
以居京师
君于世学。
多所精诣。
体此敏博。
冲而用之。
既居其实而去其华。
养其内而遗其外。
故不复为称矣。
夫流光迅驰。
道俗同在。
若并辔半岭。
而升降则殊。
及夫百龄有穷。
万物将蜕。
众自此沦厌。
君自此跻升。
真俗之间。
由是而判。
幽冥恍惚。
昧者不知。
春秋八十有五。
太和四年岁在壬辰
解化于山门。
君所传经箓。
昭显于时。
则故元博大师素先生王君栖霞
和大师康君可久。
山威仪王君敬真
麻姑山威仪王君体仁。
表叹大德赐紫安君光美
左街焚修大德张混成。
庐山道副重安寂。
并被国宠。
翊于道风。
入室弟子故太平观都监陈修一陈守一今茅山都监主教门事表叹大德邓栖一监观倪宏一等。
并随其性习。
间参道要。
山门教宇。
栖一有其劳。
君遗世虽遥。
贞石犹缺。
真迹未勒。
门人惧焉。
锴之蒙浅。
虽晚闻道。
昔尝逮奉贞素伏申之敬。
贞素之上清门人今右街章表大德刘君德光。
启霞之友。
邓君栖一因而见托。
故锴不为让焉。
其铭曰。
大道汎兮。
物无不在。
人代有敝。
真风无改。
于铄邓君。
情遗所宰。
惟道是求。
惟道是采。
脱落畎亩。
超登云海。
天作茅峰。
人作块垒。
君始从师。
逸而功倍。
教法遥邈。
君能复之。
一匡轮迹。
允洽昌期。
君既往矣。
谁能嗣之。
弟子栖一
承兹道基
敬仰高风。
刻石为碑。
俾尔后学。
高山仰之。
新开宴石山 五代 · 刘崇远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盖闻住非声而去非色。
无灭无生。
视不见而听不闻。
而□有□□三空俄显。
一德爰彰。
善念必通。
勤行可学。
明明宗旨。
历历程途。
实有路以堪跻。
□□门而可入。
自是心源不透。
智筏未征。
达彼岸以何由。
凑元关而莫迨。
崇远自亲禁掖。
厚忝渥恩。
凡睹灵踪。
悉虔俗志。
冀精勤于一善。
上报答于九重。
宴石山者。
白州博白县西乡
与马门滩伏波公之祠邻近。
图经云。
昔有神人称陈越王
今有古宫基址。
见在廉州合浦
□□□曾宴于此山。
故以为名焉。
其山也。
西枕清波。
南连翠□晓则轻云簇白。
昼则远树攒青。
石罅泉喷。
点点而斜飞皓雪。
□□花秀。
菉菉而密缀红□左纡右回。
前龟后鹤。
蔬足果足。
寒竹寒。
昔曾有人临水□□作佛像约高五丈馀。
未穷其年代者矣。
□有壬向石室一所。
唐咸通中
高祖座□统十道兵师。
禦八蛮疆境。
经行之际。
于此□塑造佛像。
今以□□崇远因监制运。
遂切经营。
乃命良工辟为精舍。
一山迥矗。
两室相邻(阙一字)
是以黑金铸释迦瑞像。
设于东室。
又铸释迦牟尼佛一座。
兼别铸五百阿罗汉□□罗汉设于西室。
其次有石引廊斋堂僧房等在于室外。
请僧师肇道志惟敏惟忠住持焚修。
□则飞章闻奏。
皇泽爰颁。
赐额号于□□今为觉果之禅院□谓觉乃大觉之□果乃胜果之门。
觉与果齐。
果因觉集。
□□□外天鉴洞临。
致去石岚。
永为胜地。
又别有东峰石山一座。
中有东西南北四室。
嵬峨若画。
礧磈如镌。
直疑乎造化剜开。
又恐是神仙斲出。
多景多致。
惟烟惟霞。
亦以黑金铸玉皇道君老君天地水三官。
并塑左空右元真人玉童玉女左右龙虎君元中大法师
设于室内。
卓尔威仪。
森然侍卫
道士德崇刘守清卢守和等别建道院住持焚修。
乾和十五年丁己岁八月二十三日起建。
迄于大宝元年戊午岁十二月二十七日毕功。
建置道场。
设斋庆赞讫。
莫不青莲金柱。
如忉利以初来。
锦舌苍肝。
似蕊珠而乍降。
繇是命乎缁侣。
招彼羽人
金炉晓炷以馚馧。
银炬宵燃而炫耀。
用全因果。
上赞休明。
□来四海之朝宗。
尽类众星而拱极。
功既毕矣。
愿且周焉。
可以齐嵩华之坚。
可以并江河之永。
灵基胜迹。
万古千秋。
时大汉大宝二年岁己未九月癸卯朔二十四日丙寅记。
进大周刑统奏周世宗显德五年七月 后唐至宋初 · 范质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四、全宋文卷一二、《旧五代史》卷一四七《刑法志》、《册府元龟》卷一六三、《全唐文》卷八六四
侍御史知杂事张湜等九人奉诏编集刑书,悉有条贯。
兵部尚书张昭等一十人参详旨要,更加损益。
臣质、臣溥据文评议,备见精审。
其所编集者,用律为主;
辞旨之有难解者,释以疏意;
义理之有易了者,略其疏文。
式令之有附近者次之,格敕之有废置者又次之。
事有不便于今、该说未尽者,别立新条于本条之下;
其有文理深古、虑人疑惑者,别以朱字训释。
至于朝廷之禁令,州县之常科,各以类分,悉令编附。
所冀发函展卷,纲目无遗;
究本讨源,刑政咸在。
其所编集,勒成一部,别有目录,凡二十一卷。
刑名之要,尽统于兹,目之为《大周刑统》,欲请颁行天下,与律疏令式通行。
其《刑法统类》、《开成格》、《编敕》等,采掇既尽,不在法司行使之限。
自来有宣命指挥公事及三司临时条法,州县见今施行,不在编集之数。
应该京百司公事,逐司各有见行条件,望令本司删集,送中书门下详议闻奏。
御制春雪诗序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一、全宋文卷二一、《徐公文集》卷一八、《全唐文》卷八八一
臣闻尧尚文思,《书》有咏言之目,汉崇儒学,史称好道之名,所以泽及四海,化成天下。
其后迂阔王道,荡摇淳风,正始之音,阙而莫续。
魏帝「浮云」之句,不接舆词;
王融曲水》之篇,无闻圣作。
兴古义,允属昌期。
我皇帝陛下常武功成,右文业广。
明逾日月,不以圣智自居;
思掞云天,不以才能格物。
其或南薰有怿,东作无忧,民思秋稼之娱,物茂冬蒸之礼,恩覃在镐,调振横汾。
天籁发音,畴非耸听;
乾文垂象,宁隔仰瞻。
信可以畅列圣之谟猷,变生人之耳目者也。
于是岁躔作噩,序首青阳,玄鸟司启之明晨,白兽称觞之节日,有唐中兴之一纪,皇上御历之七年,地平天成,时和岁稔。
衢樽之味,普洽玄风,击壤之声,散为和气,同云竟野,朔雪飞空。
急势随风,影乱东郊之仗;
凝华接曙,光浮元会之筵。
星跸既移,云罍乃启。
太弟以龙楼之盛,入奉垂旒;
齐王以凤沼之崇,来参帟几。
霞轩结辙,革履齐趋。
唯陈《韶》《濩》之音,无取鱼龙之戏。
喜油油之既,顾奕奕之方呈。
笔落天波,言成帝典,七言四韵,宣示群臣。
乃命太弟太傅建勋,翰林学士给事中朱巩、常梦锡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殷崇义游简言吏部尚书毗陵郡景运,工部尚书上饶郡景逊,左常侍勤政殿学士张义方谏议大夫勤政殿学士潘处常、魏岑驾部员外郎知制诰乔匡舜,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徐铉膳部员外郎知制诰张纬,光禄卿临汝郡景辽,鸿胪卿文安郡景游太府少卿陈留郡景道,左卫将军乐安郡公弘茂驾部郎中李瞻等,或赓「元首」之歌,或和《阳春》之曲,如葵心之倾日驭,似蛰户之向雷门,二十一篇,咸从奏御。
皆所以美丰年之兆,申万物之情,非徒载笑载言,一吟一咏而已。
昔者「白云」之唱,七萃驱驰;
黄竹》之诗,万人冻馁。
王猷且塞,后嗣何观?
孰若偃仰大庭,优游六艺?
初筵有秩,而六宫不移;
夜漏未央,而百官已事。
被之乐府,授以史官,焕乎文章,无得而称也。
有诏为序,以纪岁月(御批云:「宿来健否?酒醒诗毕,可有馀力?何妨一为之序,以纪岁月?呵呵!」),天慈过听,猥属微臣。
徐乐上书,徒惭暮入(其日内宴,臣迨夜方赴。)
安国作序,幸冠首篇。
狂简仅成,兢忧罔措。
谨上。
宣州开元观建中三门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二、全宋文卷二四、《徐公文集》卷一三、《全唐文》卷八八二
夫清净玄默,道之基也;
宫馆坛墠,道之阶也。
生知者因基以成构,勤行者升阶而睹奥。
故君子德业玄挺,仁慈积中,必广驯致之方,乃形兼爱之迹。
为科诫以检其情性,为象设以致其诚明。
情性平则和气来,诚明通则灵符集。
由是登正真之境,入希夷之域,旷矣无际,薰然大和。
斯实兴化致理之方,还淳反朴之本,岂与夫延方士、尚秘祝、求长生以自奉者同年而语哉?
宣州开元观,远拟清虚,独标形胜。
敬峰崇峻镇其后,句溪澄澈经其阳。
钟一方淳粹之精,结三素氤氲之气。
泰陵尊道,揭圣历于华题。
蔼尔殊庭,居为福地。
及运缠百六,数偶三灾,虽栋宇不渝,而制度多阙。
灵踪必复,有待而兴。
主上嗣位之七年,皇室再造之一纪,今储后徇臧、札之操,让德承华;
体间、平之贤,总戎藩服。
台司而握师律,镇京口而领宣城
其为政也,质以先正,咨于耇老,义以果断,仁以发生,民力不偷,阙政咸举。
而斯观路门久废,遗址将芜,非所以敬教尊祖,会昌建福者也。
乃命执事,即从经度。
民多暇日,府有羡财,勤而不劳,成而勿亟。
巨栋山立,层檐翼舒,六扉洞开,方轨并入。
重廊助其回合,秘殿表其深严。
十绝之幡,拂文楣而绚彩;
九龙之骖,轧金铺而振响。
瞻之者有凌云之气,经之者疑驾歘之游。
信足以励下士之进修,福苍生于仁寿。
既而功宣纳麓,望集抚军,大壮之制斯成,重离之位亦正,贞符允塞,盛德宜书。
道士孙洞虚,素业淳深,至诚敦悫,发扬真迹,启迪嘉猷。
永为不朽之功,愿纪它山之石。
宫臣执笔,以谨岁时。
戊午秋九月庚申记。
朝散大夫礼部尚书柱国河内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常公行状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七、全宋文卷二七
曾祖某不仕。
祖泓,邠州宜禄县
考脩,成都府户曹参军
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曹贵里常梦锡字孟图,年六十一。
状:
公宇量恢弘,识度宏旷,质重有气,博学多闻。
初举秀才,值世乱不克随计。
西州群后,羔雁交辟,累为秦陇郡判官
岐王茂贞,据有扶风,传国二世承制除公宝鸡县,兼监察御史
是时京洛屡变,幕府骤更,公审择木之所宜,乃瞻乌而来止。
烈祖肇基王业,物色异人,得公甚喜,授大理司直
今上初秉机务,慎求宾从,公实预焉,允塞时望。
既授禅,迁殿中侍御史,改礼部员外郎,寓直中书,预闻机密,周慎详敏,冠于当时。
烈祖深器之,擢拜给事中
封驳奏议,无所顾惮,由是始为当涂者所疾。
今上嗣位,恩礼甚优。
公以发号之初,四海瞻望,机微所慎,宜在斯时,尽规极言,如恐不及。
于是大忤权贵,贬佐池州
明年,徵为户部郎中,复拜给事中仍充翰林学士知贡举
天子以典司诏命,最宜亲密,乃别置宣正院于内庭。
以先朝选授,公为称职,俾以内任,专掌是司。
秋霜之操,岁寒不易,凡敢言之士,皆依赖焉。
甲辰岁,谏臣皆贬,公亦罢院事。
公深惟君臣之义,思全进退之礼,稍储伏腊,将卜优游。
又除吏部侍郎,领御史台事。
上复置文理院为司聪之寄,以公为文理院学士承旨
公以不杂,方隆,从容中道,守正而已。
明年,以疾固辞,乃迁户部尚书,领商州刺史
上以公问望夙重,足以坐镇雅俗,强起,令知省事
而病久不复,公私废失,为宰相所劾,坐贬饶州
上以羸瘵忧之,诏留东都,以便医药。
逾年小愈,徵为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改礼部尚书
戊午岁冬十一月,方与客谈,奄然而逝。
主上念藩邸之旧,追亮直之诚,罢朝悲悼,赠送优渥。
以嗣子方幼,诏中使监护其丧。
公诚纯性刚,文高学富。
词赋典丽,而执笔甚稀;
名理精核,而吐论甚简。
多识故事,洞明政体。
升元中保大之初,便蕃密勿,有犯无隐,门绝私谒,出则诡词,独见先觉,邈然靡及。
政先古义而时方尚权,论举大体而人工捷给,彼众我寡,故不能克。
主恩方重,莫果归田之心;
世路未夷,竟郁济时之用。
耻为狷介之行,以邀皦察之名,畜伎乐,饮醇酒,怡然自得,聊以卒岁。
启手足之际,无呻呫之声。
古之达者,正当此耳。
丕以名法之学,获选丘门,固非良史之才,曷纪贤人之德?
庶为实录,以俟易名。
谨状(此文与门生树丕作。 《徐公文集》卷二○。又见《全唐文》卷八八七。)
某:原脱,据《全唐文》、徐校、李校补。
池州重建紫极宫碑铭961年2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四、全宋文卷二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域中之大曰道,百行之先曰孝。
故孝心充乎内,必道气应乎外。
于是有聿修之德,追远之怀,扬名显亲之善,集灵徼福之举。
用于邦国则臣节著,施于家庭则子道光,以之为政则民从乂,以之荐信则神降福。
然则坛馆之作,焉得已乎!
池州紫极宫者,本东晋普明观也。
浸之以秋浦,镇之以齐山
北望陵阳窦真人飞升之所;
南瞻九子,费徵君栖隐之乡。
玄风徘徊,精气交感,代有奇士,居为殊庭。
既奉玄元之御,因崇紫极之号。
治乱迭运,隆替不常。
戊午岁太守陈公始临此郡,历垝垣而叹息,岁遗址而顾瞻,役不徒兴,义将有属。
公妫水洪派,太丘旧族,重世避地,徙居建安,祖德门风,冠映图牒。
王师拓境,闽方即叙,抚纳归附,旌访贤能。
惟我严君,首奋奇节,芟夷逋秽,弘济艰难,偏师所指,无往弗克。
故十年之间,由裨将郡守,登上公,建齐坛,功名之盛,近古无匹。
王室多故,边城不宁,复遣公督舟师,率诸将万里赴援,三年转战。
算无遗策,兵不顿锋,威行军中,勋在王府。
舍爵再命,聿来是邦。
于是解甲释兵,颁条布政,事从中兴,民用接和,会文赋诗,彬彬然有儒者之风矣。
俄而王妣国太夫人凶问至,公孺慕出次,烝烝永怀。
以为柔仪慈训,实大吾族;
鞠育仁爱,兼倍诸孙。
尝药弗亲,执绋且违,欲报之恩,王事靡盬。
思所以荐祉于冥莫,求神于希夷,非龟山之宫,必易迁之馆。
然则琳房金阙,瑶坛桧井,迎列真之御,资阆风之游,仙经不诬,胜事可作。
于是瞻星揆日,饬用庀徒,散庑下之金,出荆门之绢,人百其力,工荐其能。
易其倾颓,化以壮丽,成于心匠,不愆素期。
自某年月鸠工,至某年月讫事,凡出钱若干万,筑室若干间。
正殿当阳,三尊负扆,享列宿之位于东序,设三官之堂于西厢。
严馈奠之室于艮维,所以尽时思之礼;
敞闲宴之亭于乾位,所以极坐忘之怀。
矢棘雉飞,霞驳云蔚。
琁题行月,焕城邑之晶光;
飞甍白日,壮江山之气色。
如是则飙歘之驾,不得不临;
肸蚃之福,不得不集。
想见武夷之会,足令伯之心。
至矣哉!
善庆孙谋,无得称已。
尝试论之曰:神仙者,君子之所归也,故《真诰》云:至孝至贞之人,皆先受灵职,次为列仙,岁登降其幽明,如人间之考绩矣。
若乃尽忠于君,纯孝于亲,敷惠于民,归诚于仙,而不得与夫饵芝术、醮星斗者同隮真阶,吾不信也。
勖哉夫子,其惟有终。
铉扈驾南巡,致礼名岳,假道过此,仰瞻久之。
博我以文,辄不逊让。
其铭曰:
我经池阳池阳既康。
化以至道,民知向方。
乃新闲馆,以奉虚皇。
君子荐祉,则惟其臧。
我登新宫,新宫既崇。
深严耽耽,丹彩彤彤。
九华散影,十绝盘空。
若在宣岳,如游阆风。
至道不烦,玄关甚迩。
孝享诚敬,奉时祖妣。
善庆纯嘏,施于孙子。
三茅二许,夫何远已?
流芳金石,永永千祀(《徐公文集》卷一二。又见《全唐文》卷八八四。)
援:原脱,黄校本作「敌」,《全唐文》、李刊本作「援」,据补。
舒州新建文宣王碑序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三、全宋文卷二九、《徐公文集》卷一二、《全唐文》卷八八三
尝读文中子所著书,窃观其建言设教,宪章,有道无位,故德泽不被于生民。
然而门人弟子,如、李、杜辈,皆遭遇真主,佐佑大化,元功盛烈,亦云至矣。
犹以为礼乐不兴,未能行文中子之道。
嗟乎!
使之徒遇贞观之世,举圣人之业,成天下之务,岂不益大乎!
时运不并亨,圣贤不世出,可为长叹息已矣!
夫太羹玄酒,足以神明而不能竞适口之味;
《大咸》、《云门》,足以和风俗而不能高娱耳之声;
五常六艺,足以兴国家而不能胜捷给之数;
释菜合乐,足以祈永贞而不能掩福田之说。
李斯荀卿弟子也,而为焚书之酷;
德彝,文皇上宰也,而沮王道之议,其馀哉!
故用兵已来,郊庠乡塾,委而不修者有年矣。
唐中兴之一纪,天子乃崇学校,养庶老,举六德,教胄子,旁达郡国,靡然向风。
舒州,古诸侯之封也,其地广,其任重。
太傅周公,旧勋硕望,来颁诏条,武以贞师,仁以行政,动必资于前训,举必顺于人心。
吏部郎钟君,顷登铨管之司,实参侍从之列,论思典治,必以名教为先。
洎从左官,来为佐职,神交主诺,人无间然。
始一年而旱暵作,二年而百谷登,三年而上下和。
既富而教,爰修废典。
乃严社稷,则播殖之功报;
乃祀箕毕,则风雨之修时。
乃即黉堂,谒先圣,寝庙卑而将圮,衮冕陋而不度。
政之大者,乌得已焉?
于是庀功庸,示仪制,堂奥户牖,巍乎大壮,山龙藻火,焕乎有章。
重门以深之,周垣以缭之,俎豆升乎筵,干戚由乎序。
侁侁众贤,是配是侑;
肃肃燕毛,以衎以乐。
闾伍之属,耆幼之伦,惠泽渐乎肌肤,风教移乎情性。
惜其所治者百城耳,推是而往,何所不至哉!
铉也不才,放逐至此,蒙地主之惠,接故人之欢,博我以文,宜无所让。
属役既具,冠篇将毕,会钟君召还京师,祖行之夕,视草以送。
且曰:敬教劝学,非大君子不能行;
计功称伐,非大手笔不能任。
吾友紫微郎韩君,即其人也,托之铭颂,以永清风。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包君墓志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六、全宋文卷三一、《徐公文集》卷一六、《全唐文》卷八八六
君讳谔,字直臣丹阳延陵人也。
粤我长源,发于夏后,分封受代,著于会稽
司农而后,代有贤哲,转徙旁郡,遂家延陵,种德流光,世为大姓。
曾祖某,丹阳
祖岌,润州录事参军
考洎,和州历阳
业官之美,播于氓颂。
公以广明庚子岁,生于丹阳
长于戎马之间,遂好金鼓之政。
气质慷慨,而孝于事亲;
材用敏干,而慎于畏法。
命不我与,事多无成。
高皇帝兼总六师,以辅王室,署君牙门右职,将进用之。
君以历阳府君喜惧之年,辞归就养,因隶历阳军中。
自是服勤祗役,多在外郡。
家贫援寡,仕不求闻。
三十馀年,有劳无过,养心知命,以保遐龄。
交泰元年春二月日,卒于鄱阳舟中,春秋七十有九。
夫人危氏,故贺州刺史德卿之女也。
妇道以顺,家政以严,内慎有光,六姻是则。
子三人:曰会宗、曰颖、曰锐,皆敬述先志,勤修令名。
号奉灵輀,俯就成制,则以其年月日葬于江宁县某里,礼也。
某感深自出,名谢贵甥,载悲《渭阳》之诗,永痛西州之墅,敬书遗懿,以镂贞珉。
其铭曰:
猗欤府君,世载其闻。
有道无命,与俗同群。
代耕得禄,全和保真。
享寿八十,下从先人。
乃整归艎,秦淮之滨;
乃卜玄宅,句金之陵。
不可不识,封丘勒铭。
悠悠馀庆,永永芳尘。
唐故钟氏太夫人太原县太君王氏墓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七、全宋文卷三二、《徐公文集》卷一七、《全唐文》卷八八七
夫人太原祁人也,因官徙籍,遂居豫章
自缑岭肇基,晋阳锡壤,光灵繁祉,蔚为大宗
圭组簪缨,与世升降;
圣历中否,我亦不彰。
故祖某、考某,皆蕴道居贞,流谦毓德。
夫人有金玉之质,桃李之姿。
柔顺睦姻,以奉慈训;
组紃织纴,聿励家风。
宗族里闾,莫不称美。
先公司徒,缵戎嗣服,实临我邦。
夫人诞昭四德之华,用光九女之选。
门内之理,实皆听之。
家人尚严,妇道贵顺,主馈以敬,均养以慈。
契阔夷险,始终若一,邦君内则,皆取正焉。
呜呼!
昊天不庸,路寝即顺,夫人棘心蓬首,率由旧章。
素尚空玄,益所明习,常斋居晏处,讽诵真文,虽祁寒盛暑,未尝废也。
又以恭俭孝悌、文学道义训励子弟,皆成其名。
大年封太原县太君,从子贵也。
二子:长曰怀建,由校书郎东府
以群从百口家于豫章,于是辞禄公朝,归综司政,因除洪州都督府司马
次曰茜,以属词敦行,从事戚藩,累登台郎,为集贤殿学士
中令齐王避亲让宠,授钺临川,朝廷慎选英僚,以光幕府,除抚州观察判官检校屯田郎中
既拜,而夫人疾亟,交泰元年春二月十八日卒于京师嘉瑞坊之官舍,享年七十有五。
即以某年月日归葬于洪州某县某里之原,礼也。
呜呼!
富寿戬谷,天所以祐善也;
金石铭撰,世所以垂范也。
二者无愧,可谓贤哉!
铉早奉世亲,晚连姻好,景行懿德,敢用直书。
其铭曰:
缑山不倾,清淮不湮,故我王氏,实生令人。
卫姬之智,孟母之仁,光昭祖祢,垂庆来云。
西山之阳,章江之滨,灵仙攸宅,松槚相因。
遐寿归全,以反吾真。
唐故太原府君夫人彭城刘氏墓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七、全宋文卷三二、《徐公文集》卷一七、《全唐文》卷八八七
夫人丽窈窕之容,蕴幽闲之德,孝敬肇于天性,明惠本于生知,光乎六姻,是谓贤女。
初,我大父殷、考遇,皆立功兴运,蔚为将臣,婚姻之盛,冠彼当代。
故夫人既笄,归于我府君
君讳承进,寿州节度使、相国公之第三子也。
二族斯睦,百两是将,妇礼之严,家道爰正。
府君性疏直,喜宾客
理剧如简,不以世务婴心;
行己取适,不以家财为重。
钟鼎之族,化为箪瓢。
夫人雅性冥符,怡然自足,慈和待物,恭俭饰躬。
子弟以之而克家,仆御以之而服教。
及罹蓬首之痛,誓全柏舟之节。
柔芬方远,景命不融,春秋四十有九,戊午夏六月某日终于京师滨江坊里第。
子某等俯就成制,号奉灵輀,即以其年月日葬于某乡,祔府君之茔,礼也。
铉幸参诸婿,获从外姻,载陈执绋之仪,仍奉怀铅之托,敢书懿范,以镂贞珉。
其词曰:
嗟淑女兮,仁慈肃雍。
伊君子兮,亮简疏通。
合二姓兮,五侯之宗。
垂内则兮,素士之风。
悲秋霜与冬霰,摧女萝与青松
念光尘之倏忽,独天长兮无穷!
邓洵美958年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忆昔词场共著鞭,当时莺谷喜同迁。
关河契阔三千里,音信稀疏二十年。
君遇已知依玉帐,我无才藻步花砖。
时情人事堪惆怅,天外相逢一泫然。
上治道事宜疏周显德四年 五代至宋初 · 窦俨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三、全宋文卷三九、《全唐文》卷八六三、《册府元龟》卷四七六、《资治通鉴》卷二九三、《宋史》卷二六三《窦俨传》
伏以历代至理,六纲为首:一曰明礼,礼不明则彝伦不叙。
二曰崇乐,乐不崇则二仪不和。
三曰熙政,政不熙则群务不整。
四曰正刑,刑不正则巨奸不慑。
五曰劝农,农不劝则资泽不流。
六曰经武,武不经则军功不盛。
故礼有纪,若人之衣冠;
乐有章,若人之喉舌;
政有统,若人之情性;
刑有制,若人之呼吸;
农为本,若人之饮食;
武为用,若人之手足。
斯六者,不可斯须而去身也。
陛下思服帝猷,寤寐献纳,亟下方正之诏,廓开艺能之路。
士有一技,必得自效;
学攻百端,靡不明至。
故小臣不揆愚鄙,欲有陈导,于礼、乐、刑、政之内,劝农、经武之中,相今所宜,各具疏列。
其一曰:夫礼者,太一之纪,品物之崇,与天地同其节,与阴阳顺其道。
协于分艺,行于国家。
本之以忠孝,文之以伦义。
君臣、父子、夫妇之制,冠婚、丧祭、射御之容,朝聘、享宴之宜,军旅、田猎之事,各有宜称,不相侵越。
所以讲信修睦,所以洗心防患。
上得之尊,下得之安。
定亲疏而别同异,明是非而彰贵贱。
执之则致福,缪之则招悔。
宪物成教,崇政明本,未有不由于礼者也。
自五帝之后,三王以来,有益有损,或因或革,咸有章宪,书于册书,浩浩千编,不可遽悉。
越在唐室,典章颇盛。
程轨量,昭采物,酌中古训,垂法百代,则有《开元礼》在。
纪先后,明得失,次其沿变,志其楷式,则有《通典》在。
录一朝之事,包五礼之仪,义类相从,讨寻不紊,则有《会要》在。
此三者,圣教经制,国之大综也。
爰自梁朝之后,仍世多故。
典台之官,皆差使于公务;
礼直之吏,悉昧昏于检按。
至今每有戎祀之事,朝会之期,多于市廛草议定注,前后矛盾,卒多秕稗。
臣窃以保残守阙,因狭就寡,乃暗主之事,非明君所为,岂可以光陛下超世之宏图,为大朝千载之盛美也?
所宜阐令猷,以立国典;
缀叙旧书,以为邦纪。
义在精审,理资端要,可以范围五帝,楷则万古,彰陛下之圣明,礼不虚道者也。
伏请依《唐会要》所设门类,上自五帝,迄于圣朝,凡所施为,悉令编次;
凡关礼乐,无有阙漏。
《开元礼》、《通典》之书,包综于内,名之曰《大周礼》,俾礼院掌之。
太常博士如得其人,宜久其职。
年深则兼官在任,勿使旁转。
如是则助风教而弥隆,升典制于将替,隐核前轨,声施无穷者也。
其二曰:夫乐者,以德为本,以声传御。
中出所以导志,外扬所以审政。
有天地辰宿,有轨数形色,有阴阳逆顺,有离合隐见。
天数五,地数六,六五相合,故十一月至,生黄钟。
黄钟者,同律之主,五音之元宫也。
元宫之谐于仲吕,母子也。
传于林钟,夫妇也。
回于大簇,父子也。
聚于南吕,子妇也。
两阳必争,二阴必乖,故抗衡者多异。
前五相追而后五相随,盖由是也。
一章之中,凡有七闰。
亥未巳丑酉午寅者,七闰之正也。
日有盈缩之度,月有迟速之期,故或进于前,或退于后,阴阳之理也。
六钟六间十二节,凡二十有四位,声气之大率也。
平分为七直,而略其馀,则子寅卯巳未酉戌谓之羽,子寅辰午未酉亥谓之宫,子丑卯巳未申戌谓之角,子卯辰巳未酉戌谓之商。
此四者,靡靡成章,峻而清厉,郑卫之音也。
与夫推历生律,以律命宫,九六之偶,旋相为宫,三正生天地之美,七宗固阴阳之序者,于其通人神,宜岁功,生成范宜之德,纪协长大之算,则精粗异矣。
在乎审治乱,察盛衰,原性情,应形兆,则殊涂而同归也。
三正者,一为天,二为地,三为人。
七宗者,黄钟为宫,大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
角为木,商为金,宫为土,变徵为日,变宫为月,徵为火,羽为水。
龙角、元龟、天豕、井侯主乎角,平亢、河鼓、楼聚、舆鬼主乎商,天根、须女、庖俎、鸟啄主乎宫,辰马、阴虚、耗头、天都主乎变徵,大火、兵封、天高、鸟翼主乎变宫,龙尾、元窒、四兵、天倡主乎徵,天津、东壁、参伐、輹车主乎羽。
角之数六十有四,商之数七十有二,宫之数八十有一,变徵之数五十有六,变宫之数四十有二,徵之数五十有四,羽之数四十有八,极商之数九十,阳之数一百二十有八,阴之数一百一十有二,五音之数毕矣。
神无形而有化,处乎声之门。
故昭之以音,合之以算。
音以定主,算以来象。
触于耳而激于心,然后可言其乐也。
其音五,其声十二,其调六十,雅部之乐也。
其音四,其声八,其调二十有四,胡部之乐也。
隋唐以来,乐兼夷夏;
天宝之世,雅部大备。
宝应之后,音律渐衰。
郊庙殿廷,旧事失次。
黄巢荡覆京兆,钟磬皆毁。
龙纪返正之岁,有司别创乐悬,乘风虽存,旋宫何在?
音范寖失,至今阙然。
岂可以一时偶失之事,为百代无穷之制?
何以训正四方,绥和百神?
轨物垂则,示人之极也。
昔唐虞历载,颂声方作。
文武相继,乐教大同。
陛下布昭圣武,彰信天下,宗社灵祇,聿监明德。
所宜宪章成式,不失旧物,原始以要终,体本以正末,使乐与天地同和,礼与天地同节。
伏请命博通之士,上自五帝,迄于圣朝,凡乐章沿革,总次编录。
凡三弦之通,七弦之琴,十三弦之筝,二十弦之离,二十五弦之瑟,三漏之籥,六漏之簥,七漏之笛,八漏之篪,十三管之和,十七管之笙,十九管之,二十三管之箫,皆列谱记,对而合之。
类从声等,虽异必通。
编于历代《乐录》之后,永为定式,名之《大周正乐》。
俾乐寺掌之,依文教习,务在齐肃。
如是则可以移风俗,和上下。
和顺之象著,则嘉盛之德备,则六变至幽深,九奏达高明,知乐之为大者也。
其三曰:夫政者,正也。
正率下,下思尽诚,则上无阙政。
人能持政,非政持人。
若失人而务政,则虽勤而何益?
故人道敏政,政在择人。
择人之先,自相而始。
登庸廊庙,则有经启措置之权;
入侍帷幄,则有将近承弼之任。
机事攸综,号令攸发,平章于百揆,维制于四方,不可不重也。
唐末政出中要,轻于爰立,才处辅相之任,便兼公揆之官。
卿大夫奔竞公行,礼让道息。
未得之日,则以致身富贵为驰骛;
既得之后,则以与国休戚为忧虞。
乃三缄于统要之司,独善兼济之职。
但思解密勿之务,守崇重之官,逍遥林亭保安宗族。
于身之谋甚利,于国之效如何!
方今宰臣,实罄忠力。
燮和元化,则岁以之丰稔;
攸叙彝伦,则时以之雍靖。
上无阙政,下无异议,固能明举贤才,罗济经略也。
伏请宰臣于南宫三品之中,两省给舍已上,有能经营国家,宁卫社稷者,具名以举。
若陛下素谙才业,上符定制,则辅相公揆之授,诚亦得宜。
陛下向不知名,或官品未称,则令以本官权知政事
尚书丞郎知政事,则兼散骑常侍之官。
陛下岁年之间,察其为作,如能兴利除害,献可替否,进贤才,退不肖,则迁其官,加其秩。
官高者则受平章事,未高者但循资而转,且令权知。
如其非才,即便守本官,罢知政事,让其举主,令廷谢知过,亦由子玉败军、令尹当责之义也。
《书》曰「试可乃已」,又曰「历试诸艰」。
今班行之中,有员无职者大半,可令量才授任,临事制宜。
出则以公务效试,入则以旧位登叙。
任事者有赏,不任事者当黜。
黜陟既明,天下自正。
此则为政之道毕矣。
其四曰:刑者,五行之鞭策,五性之权衡,下民之堤防,有国之纪律。
自古五刑之设,期于无刑。
仲尼曰:「民有轻辜,必求其善,以赦其过;
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辅其化」。
如有死罪,期使之生,则其善也。
刑肃俗弊,《礼》谓疵国;
胜残去杀,《传》称善人。
昔汉文断狱四百,殆致刑措。
唐朝贞观之世,岁决死罪二人。
今陛下恤刑慎狱,义权情恕,非不至也,而天下冒禁丽法者甚众,殊死大辟者颇多,盖由未塞其源,而理其著者也。
省刑之要,厥有二端:一者谨吏,二者息盗。
谨吏在乎责长,息盗在乎类取。
吴姬群笑,孙武加戮于队长,此责长之明效也;
襄民不道,班伯得贼于首豪,此息盗之良术也。
夫一县之政,总于令长;
长正,下吏自肃。
一州之权,统于牧守,牧守缪,僚属必滥。
滥之与肃,上使然也。
近代下民之讼,多讼令佐;
敢诉牧守,十中或一。
讼令佐者,皆理察;
讼牧守者,十无一问。
纵或诘之,而归罪陪隶者众矣。
斧钺不用,刀锯日弊,古人耻之。
典刑不阿贵贱,贵犹当罚,贱者自戒。
如是则官吏畏法,刑损其半矣。
而又除其寇盗,使无逸越。
除盗之术,大概有三:一者,使贱人徒侣,自相纠告,纠告不虚,则以所告贼产之半,赏其告者。
或一人能告十贼,亦以十贼半产与之。
亲属之间,比许容隐,在于用权救弊,亦可暂更。
今后有骨肉为非,许令首告。
然所被告者,不可令至极刑,伤宗族之情,失风教之义。
令通指同行徒侣,则除恶甚多。
骨肉所首之人,特与疏放。
如是则同恶自相疑阻,争先于陈告;
骨肉欲保其亲,竞来于原首。
此息盗之上策也。
二者,如郑州新郑一县,团结乡社之人,名为义营,分立将佐
一户为贼,则累其一村;
一户被劫,则罪其一将。
大举鼓声之所,壮丁云集。
贼徒至多,不过一二十数;
义营所聚,动及百人。
贼人奔逃,无有免者。
见今郑州封内,唯新郑独免敚勷。
顷岁尉氏强民,潜往密县行劫,回入新郑疆界,杀获苦无漏遗。
岂止自部之中,不留凶慝;
兼令涉境之寇,难出网罗。
此息盗之中策也。
三者,有贼之后,村人报镇,镇将诣村验踪。
团保限外不能获贼,罪罚镇戍。
此息盗之下策也。
如是则奸盗渐息,刑又损其半矣,何虑汉文之年、贞观之世,不在于今时矣?
其五曰:农者,至正之道,自然之资,为邦大本,当今急务。
欲国家之康济,在府库之充盈;
欲府库之充盈,在田畴之修辟。
人力可以课致,地利可以计生。
若地利有遗,人力不劝,欲邦宁本固,化洽时雍,不可得也。
今宰牧怠职,百姓怠业,旷土不垦,履亩是忧。
但随宜以耕耘,惟天时而是赖。
茍有水旱,其将奈何?
危殆之机,在乎返掌。
晋朝开运之岁,即其验欤。
夫欲富国强兵,爱民利物,兴事任力,崇德尊道,敷至化,恢长御,革颓风,洽丰泽,无不由家给人足而驯至其道也。
家给人足,始于务农。
务农之原,实有三术。
一曰广田,二曰已债,三曰节费。
广田则所获丰羡,已债则储积可保,节费则岁计有馀。
今民不广田,良有以也。
盖虑无尽地之稼,括为税簿,则并竭所收,输不满要,谁不惧也?
晋、汉二代,累发德音,使民多种广耕,只以旧额供赋。
既种之后,旋以见苗计租,以至仓箱匮空,乡井愁叹。
先皇享御之始,赦书节文之中,亦劝民勤劳,不殊前意。
至今旷隙之地,荒莱不开,由于诚信前失,民无固志者也。
夫为政之先,莫若著信。
商君移木,岂礼也哉?
盖使人信之,则无不治也。
陛下宜散下明诏,使民广田,但输旧租,永不简案。
上言宗庙,以表至诚。
令州郡悬法之所,刻石示民,民必信之,而田广矣。
田广则多获,多获则民足。
王者藏于天下,实一国之富完。
此广田之上策也。
小亩步百,周之制也;
中亩二百四十,汉之制也;
大亩三百六十,齐鲁之制也。
今所用者,汉之中亩。
若步以大亩之田,输其中亩之税;
或额不敷旧,则虚加满之。
逮于次年,而田自多矣。
此广田之中策也。
前所言已债、节费,利莫大焉。
今编户之氓,以债成俗。
赋税之外,罄不偿债。
收获才毕,率无囷仓。
官有科折之弊,私有酺醵之缗,倍称速息,半价速卖,则利贷一斗,而偿四斗矣。
欲民不困,岂可得哉!
此外乡闾之中,尝有酒食之耗,谄僧佞佛,相扇成风。
且瑞雪甘雨,和风所致,非为一乡一里委曲而降。
小民无知,竞作斋赛,一岁之内,数数有之。
是则债利之劫民也,将倍于公赋;
斋赛之蠹民也,又等于王租。
欲民之饶,终不可致。
莫若已债节费,归利于民。
起于来年,不得通债。
今岁见偿之者,但令以本债偿之,留其利馀,为民不债之备,则民食资半矣。
夫阳秋之候,豺獭尚祭,民祭里社,自古而然。
宜于二社之辰,得以祭馀,共相饮食。
其馀祈祷散赛之事,严禁罢之,则民食又资其半矣。
民食既足,则民力普存;
民力普存,则穑事敦业;
穑事敦业,财用益丰。
因其利而利之,则国富刑清,天下知礼节矣。
其六曰:兵者,所以成武功,遏乱略,行天讨,顺人心,混一区宇,昭宣文德
三五之代,不能去兵。
故轩战阪泉,尧征丹浦,西伯戡黎之诰,成王践奄之誓,即其前躅也。
陛下卜世之数,莫知其纪。
五德所正涖,万方之率从。
未占而孚契人心,不戒而谋同时利。
淮南李景,负固不宾。
陛下神略内融,大权潜运,整军经武,倏往忽来。
戎路一巡,则八州降附;
灵旗再指,则四塞荡平。
归命者一一皆存,来战者万万无免。
偏师献捷,迨有百数。
仁赡交背以请命,寿春全城而北迁。
淮上咽喉,古来未有。
命以众击寡,以尊伐卑,以正破伪,以强陵弱,鲜不克矣。
然兵道贵速,速则惠民
在敌境者,免驱掠俘馘之无期;
处内地者,免资粮供亿之为役。
荆湖两浙,并有舟师,闻其水战之利,胜于淮寇。
皆未肯协心齐力,犄角成功者,盖虑吞韩并魏,灭虞兼虢,唇亡齿寒,势之惧也。
陛下宜分命使臣,谕其成策,锡之以丹书铁契,质之以左宗右社,其三方协同大举。
秣陵沦陷,南服怀柔,则元功盛勋,当崇赏厚报,俾百世传袭,保其江山,旌旗服章,僚属官秩,咸用旧制,朝廷弗询。
彼既得信誓之文,又蒙宽大之诏,必能禀大君之神算,藉清庙之灵祥,亲督蒙冲,横江长骛。
李景必分兵禦拒,首尾支离。
陛下乃躬御六师,方轨南进,驻驿江北,图惟厥成。
则濠、庐等州,可不攻而拔矣。
论禘祫疏周显德五年 唐末宋初 · 聂崇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全宋文卷四二、《宋史》卷四三一《聂崇义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全唐文》卷八六五、《宋史新编》卷一六三
魏明帝景初三年正月上仙,至五年二月,袷祭。
明年,又褅。
自兹后,以五年为褅。
且魏以武帝太祖,至明帝始三帝,未有毁主而行褅祫,其證一也。
宋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十月三日大祠。
太学博士议云:「按褅袷之礼,三年一,五年再」。
宋高祖文帝裁亦三帝,未有毁主而行褅祫,其證二也。
梁武帝谢广议,三年一褅,五年一祫,谓之大祭。
褅祭以,祫祭以
梁武乃受命之君,裁追尊四朝而行褅祫,则知祭者是追养之道,以时移节变,孝子感而思亲,故荐以首时,祭以仲月,间以褅祫,序以昭穆,乃礼之经也,非关宗庙备与未备,其證三也。
修府衙记周显德五年九月 唐末宋初 · 刘从乂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唐文续拾》卷七
(缺)以序四民之业,故曰强不(缺)寿昌藏文显用已来,渐成奸诈。
眷言(缺)职,四海澄波,当阃外之罢征,念关中之待治(缺)
甸。
斯地也,今称盛府,昔号名都。
黄图赤县(缺)绮错,里闬星繁,临高乎翼张,守要而襟束(缺),道往来资粮扉屦之馈,治烦按剧。
(缺)静勤身以致力,因事以制宜,镜悬而远取四(缺)后甲,每出令以风行;
今裤昔襦,听徒歌而响合(缺)
温,所以致其附。
刚而断,所以灭其私。
宽而(缺)其仁而恤隐,绝其利而革邪。
引义以正其身(缺),美曲尽其能。
比夫黄霸米盐,细民受赐;
李崇桴鼓(缺),语哉。
于是急务皆臻,期年尽化。
尝以府衙本文昌(缺)享祀寖远,栋宇倾颓,因周览疚怀,不怡终日。
且曰(缺)高张,提八校而正军容,备九牢而迎(缺)需于欢。
有司决具狱之冤,裨将展属鞬之礼。
虽回(缺)宇荒阶,略无完缉;
寒来暑往,但恣因循。
乃命度方(缺)于旧趾,耸崇构于新规。
危檐霭若以云横,大厦岿(缺)栋虹舒,见暂劳永逸之谋,见经始图终之义。
觚棱(缺)奂翚飞,见府城之改观。
加以不贪为宝,以(缺)之高封不轻稼穑。
耀(缺)绝歌堂舞阁之欢,屏飞盖照棋之乐。
匪开谋政无(缺)之仪形作(缺)叨依(缺)三千,虽尘接武;
铁钱十万,敢谓怜才。
奉命直书,俾刊(缺)将来。
时显德五年岁次戊午九月一日记。
黎阳大岯山寺准敕不停废记 五代至宋初 · 马去非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
大岯山者。
上摩乾象。
下压坤牛。
左巨浸而右太行
诚为壮观。
南夷门而北大魏。
最擅繁华。
遐重昔人。
能擢胜境。
以兹山之足为佛足矣。
以兹山之顶为佛顶焉。
寺内有缺□碑铭载相续日月。
俨三十二相。
亦四五百年。
首蔟连珠。
肩隈合璧。
或孤鸿夜至。
雁塔而自□方。
六出朝飞。
拔雪山而归此处。
神功捧护。
巨灵措手以难开。
佛力昭彰。
秦后著鞭而不动。
傍临回汉。
显超岸于当时。
俯瞰危峰。
类投崖于今日。
不待龙吟深谷。
我有法雨而济陈根。
何须虎啸深崖。
我有惠风而吹昏垢。
潜施殊福。
溥及偫生。
虽日用不知。
且人何以鄙。
今皇帝均临区宇。
子视黎元。
虑一夫不耕。
天下有馁者。
一妇不织。
天下有寒者。
向乃颁行天命。
条贯僧居。
有敕额者存。
无敕额者废。
非轻释氏。
用诫游民。
劳哲后以去华。
使空王之保大。
兹寺也。
询诸耆老。
唯曰大岯。
盖前古之寺名。
非近年之敕额。
如斯敷列。
胡免废停。
我主公都尉指命僧徒
缮录铭记。
阅其状迹。
颇历光阴。
遽为奏陈。
却获仍旧。
寺主僧从超。
住持甚久。
焚礼甚精。
初议毁除。
郁有白氎之叹。
及闻存惜。
为刊黄绢之辞。
去非碑谢溲鸡。
文惭吐凤。
高僧之固请。
乃下笔以直书。
庶纪厥由。
终无革故。
时大周显德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