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绥民校尉熊君碑建安廿一年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五
君讳□予□其先盖帝高阳氏之苗裔。
周有天下,成王建国,熊绎封楚,庆祚□□□于□□亦世载德卅馀代。
君高祖父筹,自汝南(缺五字,)灵王玄孙,大汉龙兴,□举乡□拜议郎,南巡郡国,封龙平□□□祖父旻举□□□大司马郊隧□曾祖父范□□上计掾君□乔字汉举更督邮主簿五官□□三奏辟,颐志皓首,不肯应就。
君立迹唯仁,与(缺十字)祖父□□治《欧羊尚书》,六日七分。
少仕州郡,临朝謇鄂。
孔甫之操,以忠孝称。
诸曹□□□贼曹主记史、督邮主簿、五官功曹、州(缺八字)举孝廉、上计掾
兴平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壬寅,诏书除补桂阳曲红长,既敦文武,为政果达,临化宣惠,所去遗绩。
视事六载,荆(缺八字)奔□掩迫之害,罹灾致寇,□郡溃乱,镇南将军荆州山阳刘君讳表字景升,以君禀纯履正,出自帝宇,缅荣轻举,厉志疾(邪,)牧侯□美□为民所安,命还拜绥民校尉,领曲红长。
复莅五年,政隆上古,流移归怀,襁负而至,吏民作诵曰:彼熊父兮,解我患害,安我□移遭母忧□□去官。
阳九应会,王室威□君功显宿著,海内咨美。
骑都尉,受命立灌阳县,督长六载,无为而治,稽则先民□□附容无怨旷声。
君春秋七十有一,以廿一年三月二七日丙寅卒官。
吏民怀慕,官属五从黄郭□□奚汤□扶送灵□哀如雕伤,顾见农夫,泣泪路隅,皆怀凄怆,哀我惠君。
君同产弟望季公,质性慷慨,史鱼之直,吏功曹、列掾、督邮都梁长,早终。
君长子称孝存姿操敦良,耽志好学,博览雅艺,□□曹列□三奏辟召于州终。
周文公作颂,宋成考父,公子奚斯,追羡遗绩,纪述前勋。
于是刊碑,以示后绲。
其词曰:
赫赫熊君,迁基□宇。
汉兴伐项,巡行南土。
封受爵,遂尔延祖。
累叶休隆,君胤其绪。
克明盛德,字牧城社。
所在有绩,桓银之祚。
河雒挺录,为国毗辅
懿懿其操,穆穆其姿。
光光其行,桓桓其威。
清虚澹泊,后嗣式序。
冠秩之应,实赖厥后。
昊天忽然,枕荣终祐。
丧我良则,国失良辅。
其存也荣,其亡也哀。
铭勒金石,没而不朽。
灵也有知。
祐福子孙。
支干相生,吉而无咎。
《诗》云:「嘉乐君子,显显令德」。
延于无极追叙君兮怀纯精,名称于州里兮枢机发动。
执忠贞兮溷乱而不惑,不柱身事汗君兮捐土爵而进退。
崇礼约行兮举动而不跌,遭浊而自靖兮泥而不宰秽。
呜呼君兮匪石是为,州郡礼遇兮名贯于四表。
德称并宣先兮贤比于前列,却□之叹岐兮束修稷。
由文武兮兴后叶,子孙殖兮世享禄。
龙潜体于枯木兮就生存,是以刊石兮为君立碑。
揽瑛雄之迹兮以□来哲,嗣长基而广宇兮后世无废违。
长沙荼陵长文春字季秋,质掺贞良,慈仁汜爱,治天官、日度、风角、列宿,明知圣术,在官修德,民歌遗风。
春秋七十,以道殒迁,宗胤不纪,故为宣昭。
桂阳阴山豫章□长重安侯相社晖字慈明,体质弘亮,敦仁好道,治《易梁丘》、《春秋公羊氏》,综览百家,无所不甄。
典历三城,居官清惠,遗爱在民。
春秋六十终族后□术,故因显德,以示来胤。
建安廿一年十□月丙寅一日丙寅岁丙申,碑师舂陵程福造(《隶释》十一)
安平国移问 西晋 · 张靖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八
宜依鲁僖服闵三年例(《通典》九十三。咸宁二年安平穆王薨,无嗣,以母敦上继献王后,移问太常应何服,博士张靖答。)
武帝皇后咸宁二年。案:《艺文类聚》十五、《文选·芜城赋》注、《宣贵妃诔》注引此题皆如此。) 西晋 · 左九嫔
四言诗 出处:全晋文卷十三
峨峨华岳,峻极泰清。
巨灵导流,河渎是经。
惟渎之神,惟岳之灵。
钟于杨族,载育盛明。
穆穆我后,应期挺生。
含聪履哲,岐嶷夙成。
之茂,如玉之荣。
越在幼冲,休有令名。
飞声八极,翕习紫庭。
超妊邈姒,比德皇英
京室是嘉,备礼致娉。
令月吉辰,百僚奉迎。
周生归韩,诗人是咏。
我后戾至,车服晖映。
登位太微,明德日盛。
群黎欣戴,函夏同庆。
翼翼圣皇,睿哲孔纯。
悯兹狂戾,阐惠播仁。
蠲衅涤秽,与时惟新。
沛然洪赦,恩诏遐震。
后这践阼,囹圄虚陈。
万国齐欢,六合同欣。
坤神抃舞,天人载悦。
兴瑞降祥,表精日月。
和气烟煴,三光朗烈。
既获嘉时,寻播甘雪。
玄云晻蔼,灵液霏霏。
既储既积,待阳而晞。
曣晛沾濡,柔润中畿。
长享丰年,福禄永绥(《晋书·左贵嫔传》,《艺文类聚》十五。)
自理表 西晋 · 郤诜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八
臣生三月而孤,随母依外祖,舅为县悉家,以咸宁二年母亡,家自祖以下,十四坟在缑氏,而墓数有水,规悉迁改,常多病疾,遂便留此,此方下尸唯城中高,故遂葬于所居之宅,祭于所养之堂,不知其不可也(《通典》一百三)
请优礼朱冲 西晋 · 李重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三
凡山林避宠之士,虽违世背时,出处殊轨,而先王许之者,嘉其服膺高义也。
昔先帝患风流之弊,而思反纯朴,乃咨询朝众,搜求隐逸。
咸宁二年,始以太子中庶子安定皇甫谧,四年,又以博士安南朱冲太康元年,复以太子庶子,虽皆以病疾不至,而朝野悦服。
陛下远迈先帝礼贤之旨,臣访州邑,言其虽年近耋耄,而志气克壮,耽道穷薮,老弥新,操尚贞纯,所居成化,诚山栖耆德,足以表世笃俗者也。
臣以为宜垂圣恩,及其未没,显加优命(《晋书·李重传》)
正纳皇后升平元年 东晋 · 王彪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一
王者之于四海,无不臣妾,虽复父兄之亲,师友之贤,皆纯臣也。
夫崇三纲之始,以定乾坤之仪,安有天父之尊,而称臣下之命以纳伉俪?
安有臣下之卑,而称天父之名以行大礼?
远寻古礼,无王者此制;
近求史籍,无王者此比。
于情不安,于义不通。
咸宁二年,纳悼皇后时,弘训太后母临天下,而无命戚属之臣为武皇父兄主婚之文。
又考大晋已行之事,咸宁故事不称父兄师友,则咸康华恒所上礼合于旧。
臣愚谓今纳后仪制,宜一依咸康故事(《晋书·礼志》下,《宋书·礼志》一,《通典》五十八。)
文昌殿前钟虡铭 魏晋 · 阙名
四言诗 押冬韵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五
惟魏四年,岁在丙申,龙次大火,五月丙寅,作蕤宾之钟(《文选·魏都赋》刘渊林注。案:「丙申」当是「丙辰」,乃明帝青龙四年也。)
天发神谶文 其一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五
天玺元年七月己酉朔十四日壬戌,□□武中郎将丹阳□□□□□□□□□□然发刻广省□乃是天谶广多□未解。
解者十二字以七月廿三日,遣□□解文字。
令史建忠中郎将会稽陈治□□□解十三字。
治复有□未解。
八月一日诏遣中书郎大将军裨将军关内侯九江费𡧈,行视更得□二字,合五十漆,字𡧈,与西部校尉姜□□络典校皋仪备□允章咸李楷贺□建业丞许□尉番约等十二人,吏从并共观,视深甄历□永归大吴上天宣命昭太平文字炳朗,天□在诸石上故就□□□□刊铭敷垂亿(下阙)
天发神谶文 其二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五
台东观令□□□□□□□吴郡□□巧工九江朱□□□□□□□江东□□功东海夏侯(碑本,案:许嵩建康实录》注:《戚光集》、《庆绩志》、《明一统志》引《吴录》并云:「其文东观令华覈作。」今考《吴志·华覈传》,天册元年以微谴免,数岁卒,此碑立于天玺元年,则东观令非华覈也。朱彝尊亦言未可遽信,故编入阙名类。)(下缺)
王侯兄弟继统服议 晋 · 孙毓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七
咸宁二年安平穆王薨,无嗣,以母弟敦上继献王后,移太常问应何服。
博士张靖答:「宜依鲁僖服闵三年例」。
尚书符诘曰:「穆王不臣敦,敦不继穆,与闵僖不同」。
孙毓宋昌议,以穆王不之国,敦不仕诸侯,不应三年。
以义处之,敦宜服本服,一周而除,主穆王丧祭三年毕,乃吉祭献王
云:「《礼》,君之子孙所以臣诸兄者,以临国故也。
《礼》又与诸侯为兄弟服斩,谓邻国之臣于邻国之君,有犹君之义故也。
穆王既不之国,不臣兄弟,敦不仕诸侯,无邻臣之义,异于闵僖,如符旨也。
但丧无主,敦既奉诏绍国,受重主丧,典其祭祀。
《记》云:『大功者主人之丧,有三年者,则必为之再祭』。
郑氏注云:『谓死者从父昆弟来为丧主也。
有三年者,谓妻若子幼少也。
再祭,谓大小祥也』。
穆妃及国臣,于礼皆当三年,此为有三年者,敦当为之主大小两祥祭也。
且哀乐不相杂,吉凶不相干,凶服在宫,哭泣未绝,敦遽主穆王之丧,而国制未除,则不得以本亲服除而吉祭献王(《通典》九十三)
唐赠庆王友东平吕府君碑铭729年 唐 · 张九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夫官虽序贤。志道者不常有位。才虽屈命。福善者未必无后。子夏文学之达。以为富贵在天。于公决曹之平。则云子孙由我。盖不享当代。生数犹奇。流庆后人。互体乃用。亨之会也。盖有原焉。公讳处贞。字虔求东平人。曾祖北齐幽州长史府君讳赟。祖隋贯州中正府君讳伽。考渝州清池府君讳师。昔伯夷佐唐。实典三礼。四岳佐禹。用平九州。虞夏以功而见封。申吕因邑而命氏。惟时厥后。奕代丕承。公正性之有自来。直道之不充诎。嘉勇退之乂德。避近名之未然。越在弱龄。栖迟事外。用光本于藏曜。履行期于灭迹。不远于仁。行之斯至。不苟于义。方之自正。佐一郡而即安。居九夷而匪陋。始不然者。公何掾于东裔哉。起家授元州司户参军。晏如也。言旋初服。遂从所好。外物之槩。不离于风尘。远子之言。惟闻于诗礼。所谓温良淑慎。无竞伊人者欤。天册二年夏四月。遇疾终于家。春秋五十有二。开元十四年冬十一月。葬于邑城西南四里原。夫人北地傅氏祔焉。夫果于立诚。静以俟命。力不足者则不疚。运不至者则不忧。物情之难。及我而易。是以名利众之所欲也。公则澹泊之。义人之所鲜也。亦克蹈籍之。如此而神不劳。福不流。未之有也。有四子。长曰元知。今左威卫司戈。次曰元悟。中散大夫使持节鄜州诸军事鄜州刺史。次曰元智左威卫执戟。次曰元爽。左卫长上。惟元悟至大官。此其教忠有旧。服义无斁。好爵是与。馀庆所贻。入为王门之长。出居邦伯之列。属恩推子贵。名彰身后。事有光于冥漠。乃发于馨香。三命为大夫。百代称先子。孝理所赐。邦族为荣。开元十七年。有制赠公庆王友。夫人赠河间郡。异人之符。至是斯验。惟神之鉴。谓之不欺。公之女孙曰东平郡夫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渤海高公之夫人。鄜州刺史之女也。冰玉相辉。同馥。由福履于君子。与嘉会于善人。齐姜于归。鱼轩华以照路。鄜畤之往。熊戟殷其若雷。有车服而始大。履霜露而追远。于戏。食于旧德。无忝尔之奉先。树之休声。有以见其归美。铭曰。
赫赫我祖,惟师尚父
泱泱大风,悠悠终古。
施于礽裔,宪是文武。
我美其济,我则斯取。
虽匪高位,亦惟硕德
我王之友,彼夫之特。
既贞且亮,宜语而默。
投足皆安,终身不忒。
峨峨积善,以福后人。
肸蚃家庆,炜煌宗姻。
瞻彼松槚,锡之丝纶。
今也追饰,实为先臣。
先臣伊何,宜其有后。
志之所尚,义无所苟。
身虽既没,名岂虚受。
立德在兹,亦云不朽。
唐故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燕国文贞张公遗爱颂 盛唐 · 孙逖
四言诗 押麌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二
有唐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太师燕国文贞公讳说字道济。张氏。圣文神武皇帝佐命之臣也。开元六祀。宅于幽朔。及公既殁。御撰丰碑。以为用公于是邦。当革弊之举。讯彼故老。徵于前事。有以见圣人之情见于辞矣。夫渤碣之北。有山戎焉。乍臣乍骄。或息或纵。镇之以大府。府有都督。威之以大军。军有节度。二者之任。万邦之屏。弥缝其阙。必有宗臣。曩者天册之初王尚书不反命。则我天后纳言狄公领之。先天之际。孙将军不振旅。则我睿宗太尉宋公为之。洎陉口之役。嶭公小衄。后数稔。伤痍未平。易置诸将。少有称者。则我皇帝注意于文贞公。社稷之固。生民之杰。伊昔徇节。未尝顾身。面折二竖。辩邪正于君侧。首谋四凶。决安危于天下。勇于义。力于忠。虽有。不能夺已。自受命处此。声振殊俗。终公之代。不敢近边。圣人金城。其在是矣。先是公之未至也。军实耗斁。边储匮少。帑藏乏中人之产。革车无百驷之偫。将欲丰之。不其难也。公问以谣俗。因而化之。命卝人采铜于黄山。使兴鼓铸之利。命杼人斩木于燕岳。使通林麓之财。命圉人市骏于两蕃。使颁质马之政。命廪人搜于塞下。使循平籴之法。物有其官。官赡其事。如川之至。以莫不增。一年而财用肃给。二年而蓄聚饶羡。军声武备。百倍于往时矣。犹以为不一劳者不久逸。不暂费者不永宁。既庶且富。人可用也。于是堑山泽。起亭障。塞鸡鸣之阨。守阜陵之冲。遮大夏之路。距卢龙之口。延袤千里。横绝一方。以顺天地之心。且为华夷之限。命下之日。修塞之后。人到于今赖焉。夫戎狄远却。暴禁矣。货食滋至。财丰矣。封守以固。人安矣。师徒不劳。兵戢矣。武有七德。我其四焉。坐致必胜之道。以销未形之患。是公之深计远虑所致也。初公之大用。实以词宗。虽亟持国钧。而未执兵柄。及台揆中废。荆衡外牧。上将复内用。因以为将。惟幽都克慎厥始。惟大原克和厥中。惟朔方克成厥终。三驾而时靡有争。繇是复践中枢之任矣。文武为宪。斯之谓欤。乔岳告成。遂登仲虺之相。金华念旧。仍遵尚父之师。高朗令终。固其宜也。昔周有张仲。是称孝友。汉有留侯。见推筹画。太守飞声于朔野。司空迈绩于西晋。及公之贵。世德其昌。光于祖考。则庆州都督刑部尚书追孝于前烈。友于兄弟。则国子祭酒怀州刺史致美于当代。施于祚允。则兵部侍郎驸马都尉缵戎于后叶。人臣尊宠。举集其门。岂伊朱轮之盛。方继缁衣之好。辩其谱系。范阳之大族也。叙其封略。燕国之名都也。徵其政理。幽州之良牧也。美数多矣。斯人之德。与夫班伯之荣故郡。买臣之惊守邸。盖不侔矣。蓟县父老某乙等。感之所致。久而益思。远诉不才。追书盛德。徽音已隔。空悲梁木之歌。碑颂独存。应堕岘山之泪。仍系辞曰。
圣出贤睹,为师为辅
大国宗文,殊方畏武。
帝谓幽朔,人思镇抚
受命再瞻,聿来兹土。
谋猷既壮,阙漏咸补。
守固邦宁,财丰人聚。
四牡既驾,三边无侮。
又何与之,元衮及黼。
范阳宗邑,燕垂守宇。
德被塞翁,恩深召父。
琢彼遗爱,传于终古。
贞石不骞,蓟邱之下。
吴国山碑跋1068年7月1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七、《集古录》卷四、《六一题跋》卷四、《荆溪外纪》卷一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吴《国山碑》者,孙皓天册元年禅于国山改元天玺,因纪其所获瑞物,刊石于山阴
是岁晋咸宁元年后五年晋遂灭吴。
以皓昏虐,其国将亡,而众瑞并出,不可胜数。
后世之言祥瑞者,可以鉴矣。
熙宁元年中元后一日书。
吴天玺纪功碑歌己亥 清 · 翁方纲
 押有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
秋光晴午阁尚阴,断石森然蹲杵臼。
国山如鼓神谶钟,鼓有岐阳钟孰耦。
何年判峙左右中,中顶齧缺痕馀纽。
左右觚圜势不齐,或援下柄高圭首(汉碑有下为柄者、上为圭首者。)
旧云二丈恐失实,其文虽泐犹堪剖。
或云永先词崒嵂,或云休明迹蚴蟉。
或方仓颉史籀奇,或比牛鬼蛇神丑。
天玺临平出石函,又闻石印书州九。
符瑞侈陈盖此类,炳朗解字夫何有。
后来纷纷争篆隶,篆诚似矣隶焉取。
或紊其次或补之,二者交讥谁胜负。
元祐崇宁嘉靖题,亦分三段相先后。
筹思亭字辨非妄,举人齿会逢非偶(予尝辨胡宗师跋「筹思亭」三字,知为漕厅也。耿定向跋云:「是日新举人序齿会。」)
细参钟鼎考偏傍,更诂邹峄摹岣嵝(昨于摄山观重摹南岳碑,今日于尊经阁下观重摹绎山碑。)
雪客释文不可见,苏建书證从谁某。
第三石尾一行题,八分托汝千秋寿。
张迁碑歌己亥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
昔往苦热今来凉,衡方碑远张迁近。
东平东郭驻我车,旭景曈曈殿鸱吻。
步转修廊序舍深,吏人汛扫威仪谨。
翼然砖亭下覆碑,风雨不蚀周檐隐。
下趺方平上首圆,下无赑屃中无穿。
重刻之疑盖以此,丰碑谁据戴礼篇。
我观汉碑制不一,政恐洪释图未全。
区区耳目限闻见,率尔评议终拘牵。
隶法从来出徒隶,犹见当年真朴意。
侧非隼尾撇非波,随势纵横成位置。
额篆盘拿亦如此,后人摸拟焉能至。
表衣岂是缀补为,既且何伤阙疑义。
昨出江宁城北门,汪生示我旧拓论。
东里二字具未泐,今日一笑痕手扪。
毡蜡后先何足较,牛褚二君惜不存。
石坚理黝胜天玺,回视炯炯苍云屯(昨于江宁府观《吴天玺纪功碑》。)
国山碑亭图赵大令(曾)荆溪因为国山碑作亭拓本见寄索句 清 · 孙星衍
 出处:冶城絜养集卷上
校官晚出天谶毁,惟有兹碑屹然在。
东吴迹古接秦汉,皇象书奇敌斯喜。
我归未买阳羡田,访古不到函山巅。
披图细认善卷洞,识字重寻仓颉篇。
唐侯仲冕风雅赵侯替,覆石作亭仍作记。
封山昔闻孝侯至,废舍今同召公憩。
吁嗟呼赏音人少谁来游,古文奇字空遗留。
君不见会稽亦有孙皓刻,误作窆石传千秋(今所传窆石有天文玉石等字类天玺纪功刻太平寰宇记会稽县引舆地记云禹庙侧有石船长一丈云禹所乘也孙皓刻其背以述功焉后人以无功可纪乃覆船刻之字其船中折案即临平湖有石函刻字改天册为天玺元年时所刻也)
天发神谶碑 清 · 唐仲冕
 押词韵第六部
峄山碑经野火焚,泰山刻石亡斧斤。
祖龙文字虽奇古,遗壁空说滈池君。
吴皓淫虐浮于政,小国亦侈封峦文。
国山未禅岩山刻,上天帝言山出银。
天玺元年漆月朔,费雩行视华覈闻。
其年阳羡表石室,明年天纪纪功勋。
是时临平湖开石印发,一千二百八十符瑞何纷纭。
五稔青盖已入洛,三段残碣徒埋云。
独有皇休明,小篆妙入神。
此碑险劲复沈著,一洗东京软美气习追先秦
历千五百有余载,自山转徙亲香芸。
筹思亭后几再砺,尊经阁下宜三熏。
如何岁在乙丑之皋月,嘻嘻出出起束缊。
圣人意盖诛矫诬,燔之俾与臣斯泯。
日余宰临津善卷洞侧摩米囤。
今得此碑火前拓,犹识竹根钗股春潮纹。
惜哉如此笔,胡弗写皇坟。
诗题炯戒忽发慨,若令长在山谷今犹存。
红岩古迹七首 其三 清末 · 姚华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孙书赵补及潘藏,借校曾参数刻详。
万里岩疆传故迹,百年孤本过殊乡。
问奇有客来蓬岛,识字无人继楚狂
我欲滋多镌北覆,孙吴神谶亦雕墙。
注:赵撝叔之谦《补寰宇访碑录》云:之谦潘光禄祖荫所藏原拓本及黔中枣木本、阳湖吕氏缩刻本详校云云。光禄所藏原拓,疑即余所得本,惟无显证,不敢遽定耳。余求旧本于乡人,不得,而遇此于万里之殊乡,且百年名藏,宜享珍之。今年夏间,检出拓本摄影,门人熊子涤来候,言日本人某以红崖拓本访之,因复询余。喜其巧值,允赠一影本。邹叔绩汉勋新化人,其遗书有《红崖碑释文》。嘉鱼刘幼丹心源《乐石文述》复详之,而以第二篆为“殷”字,云叔子未能审出,其它亦多虚造,讥为讲训故而不谙篆籀之汉学家。然刘据臞翁《黔语》摹本及吕尧仙缩刻吴寅邦本,亦不无讹误。而潘藏原拓与吕缩张春潭拓悉合,自是较审之本。惜刘搜罗不及,其所释仍多未确者以此。三国《吴天玺记功碑》,亦称《天发神谶碑》,亡火后,有覆本、日黄泥墙本。予拟援例以潘藏原拓覆于莲花盦墙壁,称为北本,此非奢愿,当不难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