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明堂月朔令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二
孟春之月朔令曰:挺群禁,开闭阖,通穷窒,达障塞,待优□。
其禁:毋伐林木。
仲春之月朔令曰:弃怒恶,解役皋,免忧患,休罚刑,闭关梁。
其禁: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
季春之月朔令曰:宣库财,和外怨,抚四方,行柔惠,止刚强,九门磔攘,出疫于郊,以禳春气。
孟夏之月朔令曰:爵有德,赏有功,惠贤良,举力农。
其禁:母隳堤防。
仲夏之月朔令曰:振贫穷,惠孤寡,虑囚疾,出大禄,行大赏。
其禁: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
季夏之月朔令曰:起毁宗,立无后,封废国,立贤辅,恤丧疾。
中央之极令民(下阙。)其禁:治宫室,饰台榭,犯亲戚,侮父兄。
孟秋之月朔令曰:审用法,备盗贼,禁奸邪,饬群牧,谨贮聚。
其禁:毋弛戎备。
仲秋之月朔令曰:谨功筑,遏沟渎,修囷仓,决刑狱,趣收敛。
其禁:好攻战,轻百姓,饰城郭,侵边竟。
乃令民畋,醵庶氓,毕入于室,曰:时杀将至,毋罹其菑。
季秋之月朔令曰:除道路,守门闾,陈兵甲,戒百官,诛不法,除道成梁,以利农夫。
孟冬之月朔令曰:申群禁,修障塞,毕积聚,系牛马,收泽赋。
其禁:毋作淫巧。
仲冬之月朔令曰:搜外徒,止夜禁,诛诈伪,省酝酿,谨闭关。
其禁: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礼,逆天时。
季冬之月朔令曰:省牲牲,修农器,收秸薪,筑囹圄,谨盖藏(《尚书大传》)
叔朕簠铭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三
十月初吉庚午,菽朕𢍰𠀠吉金,自乍荐𠤳(䀇,借为簠),以□(乳)稻粱。
万年无彊,朕𰜏寿,子子孙孙永宝用(拓本)
定口赋诏高帝十一年二月 西汉 · 汉高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一
欲省赋甚,今献未有程,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
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汉书·高纪》下)
雨雹对 西汉 · 董仲舒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四
元光元年七月京师雨雹,鲍敞问董仲舒曰:「雹何物也,何气而生之」?
仲舒曰:「阴气胁阳气,天地之气,阴阳相半,和气周回,朝夕不息。
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
故谓之正阳之月。
阴德用事,则和气皆阴,建亥之月是也。
故谓之正阴之月。
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
疑于无阳,故谓之阳月
诗人所谓『日月阳止』者也。
四月阳虽用事,而阳不独存,此月纯阳,疑于无阴,故亦谓之阴月
十月以后,阳气始生于地下,渐冉流散,故言息也。
阴气转收,故言消也。
日夜滋生,遂至四月纯阳用事。
四月以后,阴气始生于天下,渐冉流散,故云息也。
阳气转收,故言消也。
日夜滋生,遂至十月纯阴用事。
二月八月,阴阳正等,无多少也。
以此推移,无有差慝,运动抑扬,更相动薄,则熏蒿歊蒸,而风雨云雾,雷电雪雹生焉。
气上薄为雨,不薄为雾,风其噫也,云其气也。
雷其相击之声也,电其相击之光也。
二气之初蒸也,若有若无,若实若虚,若方若圆,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
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
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
其寒月则雨凝于上,体尚轻微,而因风相袭,故成雪焉。
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则上合为大雨,下凝为冰,霰雪是也。
雹霰之至也,阴气暴上,雨则凝结成雹焉。
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
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
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
电不眩目,宣示光耀而已。
雾不塞望,浸淫被洎而已。
雪不封条,淩殄毒害而已。
雪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
露则结味而成甘,结润而成膏。
此圣人之在上,则阴阳和风雨时也。
政多纰缪,则阴阳不调,风发屋,雨溢河,雪至牛目,雹杀驴马。
此皆阴阳相荡而为祲沴之妖也」。
敞曰:「四月无阴,十月无阳,何以明阴不孤立,阳不独存邪」?
仲舒曰:「阴阳虽异,而所资一气也。
阳用事,此则气为阳;
阴用事,此则气为阴。
阴阳之时虽异,而二体常存,犹如一鼎之水,而未加火,纯阴也。
加火极热,纯阳也。
纯阳则无阴,息火水寒,则更阴矣。
纯阴则无阳,加火水热,则更阳矣。
然则建巳之月为纯阳,不容都无复阴也。
但是阳家用事,阳气之极耳。
麦枯,由阴杀也。
建亥之月为纯阴,不容都无复阳也。
但是阴家用事,阴气之极耳。
始生,由阳升也。
其著者,葶苈死于盛夏,款冬华于严寒,水极阴而有温泉,火至阳而有凉焰,故知阴不得无阳,阳不容都无阴也」。
敞曰:「冬雨必暖,夏雨必凉,何也」?
曰:「冬气多寒,阳气自上跻,故人得其暖,而上蒸成雪矣。
夏气多暖,阴气自下升,故人得其凉,而上蒸成雨矣」。
敞曰:「雨既阴阳相蒸,四月纯阳,十月纯阴,斯则无二气相薄,则不雨乎」?
曰:「然,纯阳纯阴,虽在四月十月,但月中之一日耳」。
敞曰:「月中何日」?
曰:「纯阳用事,未夏至一日
纯阴用事,未冬至一日
朔旦夏至冬至,其正气也」。
敞曰:「然则未至一日,其不雨乎」?
曰:「然,颇有之,则妖也。
和气之中,自生灾沴,能使阴阳改节,暖凉失度」。
敞曰:「灾沴之气,其常存邪」?
曰:「无也,时生耳。
犹乎人四支五脏,中也有时。
及其病也,四支五脏皆病也」。
敞迁延负墙,俯揖而退(《古文苑》)
三统历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夫历《春秋》者,天时也,列人事而目以天时。
传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是故有礼谊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
故列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阴阳之中制其礼。
故春为阳中,万物以生;
秋为阴中,万物以成。
是以事举其中,礼取其和,历数以闰正天地之中,以作事厚生,皆所以定命也。
《易》金火相革之卦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又曰「治历明时」,所以和人道也。
周道既衰,幽王既丧,天子不能班朔,鲁历不正,以闰馀一之岁为蔀首。
故《春秋》刺「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于是辰在申,而司历以为在建戌,史书建亥
哀十二年,亦以建申流火之月为建亥,而怪蛰虫之不伏也。
自文公闰月不告朔,至此百有馀年,莫能正历数。
子贡欲去其饩羊,孔子爱其礼,而著其法于《春秋》,经曰:「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传曰:「不书日,官失之也」。
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
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言告朔也。
元典历始曰元。
传曰:「元,善之长也」。
共养三德为善。
又曰:「元,体之长也」。
合三体而为之原,故曰元。
春三月,每月书王,元之三统也。
三统合于一元,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为法,十一三之以为实。
实如法得一。
黄钟初九,律之首,阳之变也。
因而六之,以九为法,得林钟初六,吕之首,阴之变也。
皆参天两地之法也。
上生六而倍之,下生六而损之,皆以九为法。
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
律娶妻而吕生子,天地之情也。
六律六吕,而十二辰立矣。
五声清浊,而十日行矣。
传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
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
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
太极中央元气,故为黄钟,其实一龠,以其长自乘,故八十一为日法,所以生权衡度量,礼乐之所繇出也。
经元一以统始,《易》太极之首也。
春秋二以目岁,《易》两仪之中也。
于春每月书王,《易》三极之统也。
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易》四象之节也。
时月以建分至启闭之分,《易》八卦之位也。
象事成败,《易》吉凶之效也。
朝聘会盟,《易》大业之本也。
故《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
传曰:「龟,象也。
筮,数也。
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
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馀四十九,所当用也,故以为数。
以象两两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归奇象闰十九及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是为月法之实。
如日法得一,则一月之日数也,而三辰之会交矣,是以能生吉凶。
故《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并终数为十九,《易》穷则变,故为闰法。
参天九,两地十,是为会数。
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是为朔望之会。
以会数乘之,则周于朔旦冬至,是为会月。
九会而复元,黄钟初九之数也。
经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
时所以记启闭也,月所以纪分至也。
启闭者,节也。
分至者,中也。
节不必在其月,故时中必在正数之月。
故传曰:「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
履端于始,序则不愆;
举正于中,民则不惑;
归馀于终,事则不悖」。
此圣王之重闰也。
五位乘会数,而朔旦冬至,是为章月
四分月法,以其一乘章月,是为中法。
参闰法为周至,以乘月法,以减中法而约之,则六扐之数,为一月之闰法,其馀七分。
此中朔相求之术也。
朔不得中,是谓闰月,言阴阳虽交,不得中不生。
故日法乘闰法,是为统岁。
三统,是为元岁。
元岁之闰,阴阳灾,三统闰法。
《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
次三百七十四,阴九;
次四百八十,阳九;
次七百二十,阴七;
次七百二十,阳七;
次六百,阴五;
次六百,阳五;
次四百八十,阴三;
次四百八十,阳三。
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
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是以《春秋》曰:「举正于中」。
又曰:「闰月不告朔,非礼也。
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
不告闰朔,弃时正也,何以为民」?
故善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至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失闰,至在非其月。
梓慎望氛气而弗正,不履端于始也。
故传不曰冬至,而曰日南至
极于牵牛之初,日中之时景最长,以此知其南至也。
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
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凡十二次。
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故曰「制礼上物,不过十二,天之大数也」。
经曰春王正月,传曰周正月「火出,于夏为三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
夏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三代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叠为首,登降三统之首,周还五行之道也。
故三五相包而生。
天统之正,始施于子半,日萌色赤。
地统受之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化而白。
人统受之于寅初,日孽成而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
天施复于子,地化自丑毕于辰,人生自寅成于申。
故历数三统,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甲。
孟仲季叠用事为统首。
三微之统既著,则五行自青始,其序亦如之。
五行与三统相错。
传曰「天有三辰,地有五行」,然则三统五星可知也。
《易》曰:「参五以变,错综其数。
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太极运三辰五星于上,而元气转三统五行于下。
其于人,皇极统三德五事。
故三辰之合于三统也,日合于天统,月合于地统,斗合于人统,五星之合于五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土合于填星。
三辰五星而相经纬也。
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
五胜相乘,以生小周,以乘《乾》《坤》之策,而成大周。
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象,二象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而成易,为七十二,参三统两四时相乘之数也。
参之则得《乾》之策,两之则得《坤》之策。
以阳九九之,为六百四十八,以阴六六之,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阴阳各一卦之微算策也。
八之,为八千六百四十,而八卦小成。
引而信之,又八之,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为十三万八千二百四十,然后大成。
五星会终,触类而长之,以乘章岁,为二百六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而与日月会。
三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而与三统会。
三统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于太极上元,九章岁而六之为法,太极上元为实,实如法得一,阴阳各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气体之数,天下之能事毕矣(《汉书·律历志》上:向子歆,作《三统历》及谱以说《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案《律历志》下,仅末一条系班固所补,其全卷皆《三统谱》也,文多不录,褚少孙《历术》以下放此。)
朝会意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
群臣朝见之仪,视不晚朝十月朔之故,以问胡广
广曰:「旧仪,公卿以下,每月常朝,先帝以其频,故省,唯六月十月朔朝
后复以六月朔盛暑省之(《续汉·礼仪志中》注补引蔡邕曰云云。案当在《朝会意》。又案《南齐书·檀超传》载王俭议云「朝会志》前史不书,蔡邕称先师胡广说《汉旧仪》,此乃伯喈一家之意」。)
追赠步皇后策命赤乌元年闰月戊子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赤乌元年闰月戊子,皇帝曰:呜呼皇后,惟后佐命,共承天地
虔恭夙夜,与朕均劳。
内教修整,礼仪不愆。
宽容慈惠,有淑懿之德。
民臣悬望,远近归心。
朕以世难未夷,大统未一,缘后雅志,每怀谦损,是以于时未授名号,亦必谓后降年有永,永与朕躬对扬天休。
不寤奄忽,大命近止。
朕恨本意不早昭显,伤后殂逝,不终天禄。
悯悼之至,痛于厥心。
今使使持节丞相醴陵亭侯雍奉策授号,配食先后。
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呜呼哀哉(《吴志·妃嫔步夫人传》)
六卷泥洹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摩竭提国巴连弗邑阿育王塔天王精舍优婆塞伽罗先见晋土道人释法显,远游此土,为求法故,深感其人,即为写此《大般泥洹经》,如来秘藏,愿令此经,流布晋土,一切众生,悉成平等如来法身。
义熙十三年十月一日,于谢司空石所立道场寺,出此方等《大般泥洹经》,至十四年正月一日校定尽讫,禅师佛大跋陀手执梵本,宝云传译,于时座有二百五十人(同上。)
广武将军□产碑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维大秦建元四年岁在丙辰十月一日广武将军节□□□□□□□□□□使持节冠军将军益州刺史上党公之元孙,三代侍中右□□□□□□□□□卿建忠将军抚□护军扶风大守迁寿匡侯之胤子,讳产,字君□□□□□□□郡秉德渊□,高韶绝㳅,文柔武烈,令问孔脩,□拱□□□□持挺□□□□□□匡畋㱅主忠训殊异宰政钦千显授池阳称扬德□□□□□□□□□□□和戎翟绥怀□□即授征西大将军右司马,敷教殊,方,西□□□□□□□□□茂著乃业□□萧□□□于今也君临此城渐再累纪□□□□□□□□□□□享□□□□□□□□□□而□□□惠和导□□□□□□□□□□□□□□□□□□□□□□□□□□□□□□识于当□垂□□□□□□□□□君当列封□□□□司马即□□广武司马孟巨□□□□□□□□□□□节将军董□建□□军杨□建□□军□□□□□□□□□□□□□□□□□郎建武将军柴鹰扬将军□□□□□□□□□□董盘□□□□□□□躬临南界与冯翊护军苟辅参分所□刊石□□□□山为□□□□□□□□方西至洛水,东齐定阳,南北七百,东西二百,□□□□□□□□□□□□□□卉口水统户三万,领吏千人,□将三□。
赫赫皇秦,诞钟应灵,临有万邦,威□八□,九域攸同,□□□□□□□□□□□明征音㳅咏,基年有成,政脩区足首道□□刊石□□□□□□(碑拓本)
奏陈天文符谶 南朝宋 · 骆达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
义熙元年至元熙元年十月,太白星昼见经天凡七。
占曰:「天下革民更王,异姓兴」。
义熙元年元熙元年十一月朔,日有蚀之凡四,皆蚀从上始,臣民失君之象也。
义熙十一年五月三日,彗星出天市,其芒扫帝坐。
天市在房、心之北,宋之分野。
得彗柄者兴,此除旧布新之徵。
义熙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五虹见于东方。
占曰:「五虹见,天子黜,圣人出」。
义熙七年八月十一日,新天子气见东南。
十二年北定中原,崇进宋公。
岁星裴回房、心之间,大火,宋之分野。
武王克殷同,得岁星之分者应王也(《南史》有「九年镇星岁星太白荧惑聚于东井。」)
十一年以来,至元熙元年,月行失道,恒北入太微中。
占:「月入太微廷,王入为主」。
十三年十月,镇星入太微,积留七十馀日。
十四年八月十日,又入太微不去,到元熙元年,积二百馀日。
占曰:「镇星守太微,亡君之戒,有立王,有徙王」。
十四年五月十七日,茀星出北斗魁中。
占曰:「星茀北斗中,圣人受命」。
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彗星出太微中,彗柄起上相星下,芒尾渐长至十馀丈,进扫北斗及紫微中。
占曰:「彗星出太微,社稷亡,天下易政。
入北斗,帝宫空」。
一占:「天下得召人」。
召人,圣主也。
一曰:「彗孛紫微,天下易主」。
十四年十月一日,荧惑从入太微钩己,至元年四月二十七日,从端门出积尸,留二百六日,绕镇星。
荧惑与镇星钩己天庭,天下更纪。
十四年十二月,岁、太白、辰裴回居斗、牛之间经旬。
斗、牛,历数之起。
占曰:「三星合,是谓改立」。
元熙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四黑龙登天。
《易传》曰:「龙见,天子亡社稷,大人应天命之符」。
《金雌诗》云:「大火有心水抱之,悠悠百年是其时」。
火,宋之分野。
水,宋之德也。
《金雌诗》又曰:「云出而两渐欲举,短如之何乃相岨,交哉乱也当何所,唯有隐岩殖禾黍,西南之朋困桓父」。
两云「玄」字也。
短者,云胙短也,岩隐不见,唯应见谷,殖禾谷边,则圣讳炳明也。
《易》曰:「西南得朋」。
故能困桓父也。
刘向谶曰:「上五尽寄致太平,草付合成集群英。
前句则陛下小讳,后句则太子讳也。
十一年五月,西明门地陷,水涌出,毁门扉阙,西者,金乡之门,为水所毁,此金德将衰,水德方兴之象也。
太兴中,民于井中得栈钟,上有古文十八字,宣帝至今,数满十八年传。
义熙八年,太社生,尤著明者也(《南史》有「冀州道人释法称告其弟子曰,嵩神言江东刘将军,汉家苗裔,当受天命,吾以璧三十二镇金一饼与之,刘氏卜世之数也。」)
夫六,亢位也。
汉建武建安二十五年,一百九十六年而禅魏。
黄初咸熙二年,四十六年而禅晋。
泰始至今元熙二年,一百五十六年,三代数穷,咸以六年(《宋书·符瑞志》上,《南史·宋本纪》一,《南史》末有汉光武社于南阳,汉末而其树死,刘备有蜀乃应之而兴,及晋季年,旧根始萌,至是而盛矣,若此者有数十条。)
新刻漏铭 南梁 · 陆倕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文选卷五十六
夫自天观象,昏旦之刻未分;
治历明时,盈缩之度无准。
挈壶命氏,远哉义用,揆景测辰,徼宫戒井,守以水火,分兹日夜。
司历亡官,畴人废业,孟陬殄灭,摄提无纪。
卫宏载传呼之节,较而未详
霍融叙分至之差,详而不密。
陆机之赋,虚握灵珠
孙绰之铭,空擅昆玉。
弘度遗篇,承天垂旨。
布在方册,无彰器用。
譬彼春华,同夫海枣。
宁可以轨物字民,作范垂训者乎?
且今之官漏,出自会稽,积水违方,导流乖则,六日无辨,五夜不分,岁躔阉茂,月次姑洗。
皇帝有天下之五载也,乐迁夏谚,礼变商俗,业类补天,功均柱地。
河海夷晏,风云律吕。
坐朝晏罢,每旦晨兴,属传漏之音,听鸡人之响。
以为星火谬中,金水违用,时乖启闭,箭异锱铢。
爰命日官,草创新器。
于是俯察旁罗,登台升库。
则于地四,参以天一。
建武遗蠹,咸和馀舛,金筒方员之制,飞流吐纳之规,变律改经,一皆惩革。
天监六年,太岁丁亥十月丁亥朔十六日壬寅,漏成进御。
晷,测表候阴,不谬圭撮,无乖黍累
又可以校运算之睽合,辨分天之邪正,察四气之盈虚,课六历之疏密。
永世贻则,传之无穷。
赫矣焕乎,无得而称也。
嘉量微物,盘盂小器,犹其昭德记功,载在铭典。
况入神之制,与造化合符
成物之能,与坤元等契
勋倍楹席,事百巾机。
宁可使多谢曾水,有陋昆吾金字不传,银书未勒者哉?
乃诏小臣为其铭曰:一暑一寒,有明有晦。
神道无迹,天工罕代。
乃置挈壶,是惟熙载
气均衡石,晷正权概
世道交丧,礼术销亡。
遽迁水火,争倒衣裳
击刀舛次,聚木乖方
爰究爰度,时惟我皇。
方壶外次,圆流内袭。
洪杀殊等,高卑异级。
灵虬承注,阴虫吐噏。
倏往忽来,鬼出神入。
微若抽茧,逝如激电
耳不辍音,眼无留盻。
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履薄非兢,临深罔战。
授受靡愆,登降弗爽。
惟精惟一,可法可象。
月不遁来,日无藏往。
分以符契,至犹影响。
合昏暮卷,蓂荚晨生。
尚辨天意,犹测地情。
况我神造,通幽洞灵
配皇等极,为世作程。
奏陈天文 南齐 · 陈文建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二
孝建元年升明三年,日蚀有十,亏上有七。
占曰:「有亡国失君之象」。
一曰:「国命绝,主危亡」。
孝建元年升明三年,太白经天五。
占曰:「天下革,民更王,异姓兴」。
孝建元年升明三年,月犯房心四,太白犯房心五。
占曰:「其国有丧,宋当之」。
孝建元年永光元年,奔星出入紫宫有四。
占曰:「国去其君,有空国徙王」。
大明二年元徽四年,天再裂。
占曰:「阳不足,白虹贯日,人君恶之」。
孝建二年大明五年,月入太微。
泰豫元年升明三年,月又入太微。
孝建元年元徽二年,太白入太微各八,荧惑入太微六。
占曰:「七曜行不轨道,危亡之象。
贵人失权势,主亦衰,当有王入为主」。
孝建二年升明二年,太白、荧惑经羽林各三。
占曰:「国残更世」。
孝建二年四月十三日,荧惑守南斗,成句己。
占曰:「天下易正更元」。
孝建三年十二月一日,填星、荧惑、辰星合于南斗,占曰:「改立王公」。
大明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太白犯填星于斗。
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太白、填星合于危。
占曰:「天子失土」。
景和元年十月八日,荧惑守太微,成句己。
占曰:「王者恶之,主命无期,有徙主,若主王,天下更纪」。
泰始三年正月十七日,白气见西南,东西半天,名曰长庚。
六年九月二十七日,白气又见东南,长二丈,并形状长大,猛过彗星。
占曰:「除旧布新,易主之象,远期一纪」。
至升明三年,一纪讫。
泰始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太白犯填星于胄。
占曰:「主命恶之」。
泰始七年六月十七日,太白、岁星、填星合于东井
占曰:「改立王公」。
元徽四年升明二年三月,日有频食。
占曰:「社稷将亡,王者恶之」。
元徽四年十月十日,填星守太微宫,逆从行,历四年。
占曰:「有亡君之戒,易世立王」。
元徽五年七月一日,荧惑、太白、辰星合于翼
占曰:「改立王公」。
升明二年六月二十日,岁星守斗建。
阴阳终始之门,大赦升平之所起,律历七政之本源,德星守之,天下更年,五礼更兴,多暴贵者。
升明二年十月一日,荧惑守舆鬼。
三年正月七日,荧惑守两戒间,成句己。
占曰:「尊者失朝,必有亡国去王」。
升明三年正月十八日,辰星孟效西方。
占曰:「天下更王」。
升明三年四月,岁星在虚危,徘徊玄枵之野,则齐国有福厚,为受庆之符(《南齐书·天文志》上,宋升明三年太史令将作匠文孝建陈天文奏。)
赦岐陇二州诏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
朕恭膺宝命。
握图驭历。
属丧乱之后。
承凋弊之馀。
宣德化。
励精治道。
遐迩肃清。
要荒来服
聊因务暇。
观省民风。
遵彼岐梁。
言臻汧渭。
百年之老。
俱称鼓腹。
五尺之童。
咸欣击壤。
眷言曩昔。
亟游此地。
岁月踰迈。
以迄于兹。
周览原隰。
怅然怀旧。
延问乡党。
僚吏犹存。
事异宛谯。
情均丰沛。
民和俗阜。
上下欢洽。
宜宣恺泽。
同庆幸。
可特赦岐陇二州管内。
贞观四年十月一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以下。
悉从原免。
二州户民。
无出一年租赋。
八十以上。
鳏寡笃疾。
及旧任二州杂职佐史以上。
赐物各有差。
百岁以上。
就加优恤。
行经咸阳始平武功三县。
见禁之囚。
徒罪以上各降一等。
杖罪以下并宜释放。
年八十以上。
及鳏寡笃疾。
武功县旧军主帅
亦加赐物。
凡此界内名山大川。
望秩之礼。
备加牲币。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随事褒显。
旌表门闾。
其赐物之差。
宜依别敕。
务从周厚。
以称朕意。
改定闰月制 初唐 · 武则天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五
顷所司造历。以蜡月为闰。
稽考史籍。便紊旧章。
遂令去岁之中。晦仍见月。
但恐寒暑未节。有爽天经。
用深钦若之怀。式陈敬授之典。
重更寻讨。果差一日。
履端举正。属在于兹。
宜改历惟新。革非于既往。
可以十月为闰。十月一日甲子朔旦冬至
宗尚书梁宣王707年11月4日 初唐 · 宋之问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大唐景龙元年岁次丁未十月乙未朔四月戊戌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秦客等。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梁宣王之灵。
惟王神岳降灵。英姿济代。
在周锡梁社之宠。翊唐有代邸之勋。
不谓业在必安。而衅生非意。
贼臣结党。大黩宸闱。
逆子弄兵。轻诬懿戚。
密谋奉主。惟以国家为心。
飞祸及门。翻令父子并命。
九重轸念。悼舟楫之堙没。
百辟兴嗟。怆衣冠之殄瘁。
楚客等早承辉眄。夙忝娱游。
姻属谬接于葭莩。兄弟窃方于雁序。
叨列五等。同事两朝。
昔以高义铭心。今犹德音在耳。
严慈永往。伯季凋零。
友睦申于长妹。成立冀于犹子。
而家不悔祸。俱毙仇人。
入私庭而痛深。过王门而悲极。
竹池旧赏。看雁鹜之犹归。
蒿里新歌。恨天人之永逝。
呜呼哀哉。九原撰日。
万古营魂。士悲高驾。
帝恸津门。殒贤辅而星坼。
害良臣而雾昏。想平生之如在。
庶髣髴于斯樽。尚飨。
节悯太子哀册文 初唐 · 李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六
维景云元年十月朔日。节悯太子梓宫启自鄠杜。
粤某日。将陪窆于定陵
礼也。蜃卫初列。
凤仙将远。阅少海而不留。
赴穷泉而莫返。皇帝怀副君之大义。
降犹子之深慈。饰忠烈于逝者。
备哀荣以送之。汉幄虚侍。
周墙肃事。思台空筑。
幽埏永閟。金相兮玉裕。
揆行兮旌能。峻节兮无泯。
芳声兮有恒。其词曰。
素云流祉。白水贞祥。
祀及百代。威加万方。
勃焉家国。赫矣皇王。
帝子攸降。乾男以将。
迈德诞灵。怀文抱质。
汉台占雨。秦宫近日。
敏对不偫。能言罕匹。
艺该百变。词含六律。
朝霞自举。夜月尝游。
醴荐推穆。书成重邹。
典戎仙卫。作牧神州。
是谓元子。光膺孟侯
少阳正位。太学知道。
春诵夏弦。尊师敬老。
荣承玉匕。宠殷瑜佩。
三善不忘。四章旋逮。
过阙则下。入庙斯趋。
曰仁与孝。终始不渝。
圣敬日跻。温文岁广。
望高周副。才优魏两。
周事有伦。出言无党。
政成中外。声溢天壤。
邪臣作蛊。匹夫知惋。
不顾身尤。将夷国难。
忠义斯仗。谋猷是断。
获戾宫朝。归魂霄汉。
白驹过隙。苍蝇止藩。
水逝西沼。霜彫北园。
鹤阙谁驭。鸠里徒冤。
瞑目于此。伤心讵论。
呜呼哀哉。去日沦晖。
前星坠彩。形神溘谢
德音如在。物是人非
年移运改。圣朝延鉴。
徽章有待。有待伊何。
庆逢开辟。延鉴伊何。
恩隆典册。即鸣凤之冈岭。
启占乌之隧宅。人辞中垒之
鸟思平陵。地如伊水。
山连纪市。嗟委化于仙期
欲问安于神理。五营成列。
万国咸酸。挽铎朝喝。
旌麾晓寒。指牵牛南渡
乘饮龙而北傃。顾青舍兮非
掩元扉兮大暮。昔之来矣银榜铜楼
今之往兮旷野荒邱。冉冉兮辰促。
苍苍兮道悠。惟声华与纯懿。
比金石而恒留。呜呼哀哉。
窅冥君古坟记铭序(为张昌宁作)697年10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神功元年。龙集丁酉
我有周金革道息。宝鼎功成。
朝廷大宁。天下无事。
皇帝受紫阳之道。延访玉京。
偫臣从白云之游。载驰瑶水。
笙歌入至。元鹤飞来。
时余以银青光禄大夫忝在中侍。拥青旄之节。
陪翠鸾之旗。昔奉车子侯。
独随武帝昌明为御。
每侍轩游。比之今日。
未足多幸。是时屡从严祀。
遥谒秘封。尝睹众灵如云。
偫仙蔽日。乃仰感王子晋
俯接浮邱公。行吹洞箫。
坐弄云凤。窃欲邀羽袂。
鸾舆。求不死于金庭。
保长生于玉册。上以尊圣寿。
下以息微躬。因登缑山
望少室。寻古灵迹。
拟刻真容。得王子晋之遗墟。
在永水之层曲。且欲开石室。
营寿宫。庀徒方兴。
畚锸攸作。乃得古藏焉。
其藏上无封壝。内有甓瓦。
南北长二丈二尺。东西阔八尺。
中有古剑一。长尺馀。
铜碗一。并瓦器二。
其器文彩怪异。非虫篆雕斲所能拟也。
又有古五铢钱朱漆片数十枚。初开时文彩可见。
枨拨之。应手灰灭。
既无年代铭志。不知爵里官族
参验其事。已曾为人所开。
于是抚之永怀。念昔增密。
始知有形必弊。涉器则毁。
钟鼎玉帛。非度世之资。
名位宠章。为累真之府。
未能独立物表。超世长存。
与日月齐光。天地比寿。
非天道乎。君窅窅冥冥。
久幽珍藏。迨此昭发。
岂不欲感示元契。奇畅灵期。
王乔古坟。惟留一剑。
令威荒冢。又叹千年。
起予道心在乎此。仰惟圣主仁慈。
恩被草木。阳和掩骼
既昭国典。至德埋胔。
又在周令。今此藏亏露。
诚感仁恻。谨历吉日。
协良辰。即以其年十月甲子朔
具物备容。还定旧圹。
豚鸡在奠。牺樽若歆。
哀其铭志磨灭。姓位不显
乃锡之名曰窅冥君。其铭曰(铭入薛稷
大唐中散大夫淄州司马郑府君神道碑706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五岳可陟。
惟德也。
谓之崇高
万物皆化。
惟名也。
谓之不朽。
若夫行欲盖而德彰。
道无求而名立。
常闻其语。
今见其人。
公讳某。
荥阳人也。
华州刺史襄城公伟之曾孙。
蒲阳太守大济之孙。
荆州刺史乾奖之子。
在昔周王敦序九族。
封懿亲于郑。
维时郑伯敬敷五教。
赋善职于周。
其后蕃衍儒门。
光华士族。
威行西域
名震京师
入则天子授经。
出则单于抗礼。
公揭日月。
表山川。
体二气之清淳。
纳百代之层庆。
越在岐嶷。
异于常童。
既以冠带。
游皆长者。
初以门子宿卫
解褐凉州参军
嘉州司士
又宰钟离当阳二县。
皆秩满。
兼摄江陵期月。
政不改俗。
官不易方。
偫盗出奔。
远人来附。
其所处也。
入境闻恺悌之声。
其所去也。
扶路有郁陶之思。
非夫忠信以结之。
法令以齐之。
易以业之。
仁义以肥之。
孰能顺人如此其理者乎。
神皇玉册受天。
金坛拜洛。
顿网而鹤书下。
辟门而偫龙至。
待诏公车。
召议宣室
目以奇士。
承一顾之恩。
许其正人。
参四率之属。
乃墨制除太子右清道长史
寻加中散大夫
淄州司马
士元之才。
于是拜职。
邱明之疾。
从兹挂冠。
洛汭闲居。
漳滨沈痼。
优游卒岁
福应愆期。
岂非朋友之哭。
将见神仙之吊。
享年七十有九。
神龙二年夏六月十五日
终于洛阳之私第。
冬十月一日
归葬于荥阳之旧原。
成先志也。
公执亲之丧。
三年泣血。
以闻州里。
不亦孝乎。
先人馀业。
一物不有。
以让兄弟。
不亦悌乎。
加以振穷纾急。
隐德阴施。
惠人由己。
反身待物。
是用气类益亲。
声谈载路。
善击剑。
好投壶。
尽五射之妙巧。
究六书之体势。
此盖行有馀力。
则以多能。
位不充量。
天之命也。
有子曰博古。
曰博雅。
曰嘉徵。
曰嘉庆。
曰嘉重。
生极其养。
没过乎戚。
恭惟皇考。
安宅灵邱
盛德备于卑位。
家风缺于国史。
伐石他山。
寄哀词客。
子产遗爱。
得无叔誉之言。
公业不亡。
实有荀攸之叹。
式撰鸿烈。
垂之后昆。
铭曰。
大君有命。
桓公封郑。
世执王政。
其后不竞。
为韩所并。
以国成姓。
沇水截河。
溢为荥波。
荆山之阿。
胜气实多。
高门峨峨。
衮服委佗。
猗嗟君子。
世济其美。
动如义市。
居成仁里。
凤集文史。
猿啼弧矢。
美政当官。
惟人所安。
救危拯越。
劳而不伐。
大运奄忽。
芳留形没。
高陇既封。
深泉又重。
径无人踪。
苍苔岁浓。
哀哀邱陇。
堕泪青松
太尉益州大都督王公神道碑奉敕撰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
天命帝子万邦。
维坤配乾母万物。
以亲九族。
后父之属尊。
以叙百官。
开府之班最。
执谦德而光重地者。
祁国公其人也。
公讳仁皎
字鸣鹤
太原祁人
王子宾天。
启灵仙之族。
司徒卫汉。
大忠义之门。
盛德之后。
仁贤继出。
曾祖景孝。
隋屯田侍郎
祖诠。
歙县
汾州刺史
考文洎。
右仆射
缵戎前列。
启迪后人。
公之生也。
膺汾霍之祯。
体敦庞之度。
礼乐狃于代袭。
忠孝萌于自然。
克宽克恭。
不激不傲。
鉴穷未兆。
而养之以蒙。
智周无际。
而处之以默。
故质胜于文。
行过于誉。
其隐德也。
三年不鸣。
其会时也。
一日千里。
初以翊卫同州参军
晋州司兵
应将帅举。
甘泉府果毅
左卫中郎将
上升春宫。
后正妃壶。
将作大匠
事时工练。
八材孔修
太仆正卿。
驺训车攻。
六飞如舞。
先天内禅。
引伸外戚。
怀柔畏满。
厌剧思闲。
公既深辞以职事。
上亦优之以散秩
乃加特进
礼异偫公。
乃拜开府仪同三司
上柱国
封祁国公
邑户三千。
实赋三百。
公于是寓情宴喜。
迹朝行。
入告嘉猷。
密而人莫窥也。
阴荐多士。
晦而人莫知也。
不自异于当路。
每同尘于众流。
常语所亲曰。
明明天子。
择贤共理。
琐琐姻娅。
则无膴仕。
不识不知。
乐我而巳。
善矣夫。
人臣位极。
遇莫大焉。
王曰外舅
厚莫重焉。
而能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事不事而县解。
为不为而理会。
一以无目牛之全。
一以无亢龙之悔。
所谓言合古行中权欤。
后之人慎终始而保福禄者。
固将沿通波而蹈高轨也。
享年六十有九。
开元七年岁次己未四月己未朔廿日戊寅
薨于京师
皇上悼焉。
设次大临
辍朝累日。
荣之以华衮。
宠之以饰终。
追赠太尉益州大都督
赐东园秘器。
含襚赠锡。
率加常礼。
乃命尚书彭城侯刘知柔大鸿胪
俾之监护。
京兆少尹崔琬介焉。
申命詹事南安侯庞承宗持节吊祭。
左庶子白知慎倅焉。
公卿命士。
更吊迭唁。
溢巷填街。
为之缟素。
粤以十月初吉
葬我昭宣公
偫官执綍祖奠国门如前会。
夫天作圣合。
必起大邦。
故轩妃美于西陵
周妇表于东海
公藩衍之庆。
祚允二十。
或哲或谋。
或肃或乂。
永锡之类也如是。
元女祥发望云。
业参练石。
内被螽斯之德
外偃关雎之化。
门风之至也如彼。
长子惟力戴君。
毕心禦侮。
奉云雷之会。
悬日月之功。
庭训之致也如此。
高阳有才子八族。
我盈其二。
武王有理臣十人。
家出其两。
稽诸旧史。
䍐或前闻。
若乃积三盛事。
而重之以纯德
篆于金石。
垂于亿万。
宜哉。
其文字光华。
撰录旨要。
则皇帝所为也。
词臣奉诏。
作之铭曰。
于穆祁公。
诞灵信厚。
有倬其庆。
天子外舅
高以卑牧。
盈将冲守。
忠焉孝乎。
没而不朽。
人之忠孝。
其德不回。
天俾纯嘏。
大福时来。
贵踰九列
荣并三台
之元社。
帝曰钦哉。
祁公之德。
柔嘉维则。
令仪令色。
小心翼翼。
如何昊天。
丧此邦式。
休问其永。
丰石是刻。
我思肥泉。
孝心罔极。
睿宗大圣真皇帝哀册文716年10月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开元四年岁景辰六月乙巳朔二十日甲子
大行睿宗大圣真皇帝崩于百福殿。
徙殡于太极殿西阶
十月朔某日。
将迁座于桥陵
礼也。
素帟褰周。
青壶警节。
俨无声以虚卫。
陈有象而成列。
哀子开元神武皇帝讳。
追攀引綍。
眇擗司常。
悽庶物其涕迸。
迸感众灵而影翔。
润兹鸿业。
钦若要道。
爰制近臣。
敢扬大宝。
其词曰。
高祖兴唐。
垂其耿光。
睿宗诞庆。
绍我明命。
明命伊何。
重熙累盛。
耿光伊何。
翊善传圣。
在昔分瑞。
爰初剖符。
令典。
居相宏图。
宣哲观艺。
祗庸服儒。
践其成式。
纳以嘉谟。
否历终泰。
倾维更纽。
子从代王。
子事周母。
退象藏密。
冲襟释负。
不为震惊。
自得谦受。
拥乃政复。
亨而运开。
固推皇弟。
仍陟元台
鸣牝搆孽。
纷虹肆灾。
飙驰神武。
电扫奸回。
三让天下
再登宸极。
顺夫氓心。
忘我帝力。
鞮译修贡。
亲贤任职。
乐英已敷。
礼纬重饰。
宗庙率祀。
郊邱肇禋。
养而迎夏。
芟以祈
静默沿道。
和平返淳。
智周翔泳。
功济陶钧。
知子惟明。
从吾所尚。
陋伊祁之莫绪。
追齧缺而将丧。
帝允执乎厥中。
皇遂崇于太上。
始受图而观察
终脱屣以清旷。
斋必闲馆。
朝而别宫。
问安顺色。
资孝宏风。
理极兼受。
言承至公。
缀衣而凭几。
忽成鼎而号弓
呜呼哀哉。
梦年䍐验。
顾命是属。
付神器其得所。
委灵心其何欲。
增摧绝以孺慕。
竟厌时以去俗。
万邦赴而同轨。
六遂陈而帅属
外偫悲于缟素。
中不瘗于珠玉。
蜃辂迎转。
龙㡛戒徂。
寒生紫殿。
晓发清都
笳挽迟迟而徙靡。
旆旌恋恋以威纡。
栎阳之御路。
指桥岳之幽途。
礼既献而三彻。
神方宁而九虞。
远奉游冠。
近严归跸。
因高而渭川尽见。
凭下而秦京稍出。
积耘草以横霜。
攒悲以翳日。
呜呼哀哉。
粤羲轩之建子姒兮。
令问传其不巳。
猗册之尊圣真兮。
鸿名冠而方始。
然后景云霭。
华露滋。
扬至德。
殷永思。
此天子之孝也。
臣何足以知之。
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