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伏蒙仆射侍中贾寄示游噀上弊园归至湖上诗一章研味(原作朱,据四库本改)钦服不能自已辄成拙句仰答来贶1061年 北宋 · 文彦博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脩篁小坞潩水湄,略有亭观体甚微。
陪京上宰乐幽趣,闲乘斋舫临荆扉。
是时仲夏之晦日,日轮停午炎炎时。
披襟岸帻意自适,林下穆若生凉飔。
子猷不问主,鲁侯在泮因成诗。
妍词丽句溢累幅,金壶(四库本作台)酒墨何淋漓。
公适东偏访颜陋,愚当北道承萧规。
魏人思公召伯,一言一话无所遗。
畴昔篇章仅三百,至今琬琰罗珠玑。
跨山飞阁常逃暑,白醪满泛黄金卮。
浮瓜信美矣,回船弄水曾无之。
遥瞻德星方聚处,正与两两交光辉。
颍川异迹冠天下,湖上胜景邻日围。
鹿舆桂楫亟游览,即见零雨东山归。
谢擅止散青苗钱放罪表熙宁三年夏1070年5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九四、《皇朝文鉴》卷六四、《宋四六选》卷九、《四六法海》卷三、《唐宋元名表》卷上之二、《文编》卷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三六、嘉靖《青州府志》卷一八、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三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臣某言:今月二十九日,准中书劄子,以臣奏乞不俵秋料青苗钱事,奉圣旨,不合不听候朝廷指挥,擅行止散之罪,特与放免者。
有罪必诛,是为彝典;
原情以恕,特出深仁。
闻命惊惭,省躬涕泗。
臣某诚惶诚感。
伏念臣以一介之微贱,三圣之奖知。
宠禄既丰,初无报效,筋骸已惫,尚此迟徊。
曲蒙大度之并容,误委一方之寄任,职当抚俗,责在分忧。
方兹旰昃之劳心,岂敢因循而避事?
昨遇国家新建官司而主计,大商财利以均通。
分命出使之车,交驰于郡县;
悉发旧藏之镪,取息于民氓。
而臣方久苦于昏衰,初莫详其利害。
既已大諠于物议,始知不便于人情。
亦尝略陈众弊之三,冀补万分之一。
属再当于班给,顾已逼于会期,虽具奏陈,乃先擅止。
据兹专辄,合被谴呵。
岂谓伏蒙皇帝陛下深轸睿慈,俯矜朴拙,免从吏议,特贷刑章。
夫何草木之微,曲被乾坤之施。
臣敢不益思祗畏,更励操修?
戒小人之饰非,希君子之改过,冀图薄效,少答鸿私。
韩琦范仲淹乞赐召对事劄子庆历三年1043年5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自西鄙用兵以来,陛下圣心忧念,每有臣寮言及西事,必皆倾心听纳。
韩琦范仲淹久在陕西,备谙边事,是朝廷亲信委任之人。
况二臣才识不类常人,其所见所言之事,不同常式言事者,陛下最宜加意访问。
自二人到阙以来,只是逐日与两府随例上殿,呈奏寻常公事,外有机宜大处置事,并未闻有所建明,陛下亦未曾特赐召对,从容访问。
况今西事未和,边陲必有警急,兼风闻北虏见在凉甸与大臣议事,外边人心忧恐。
伏望陛下因无事之时,出御便殿,特召等从容访问,使其尽陈西边事宜合如何处置。
等数年在外,一旦归朝,必有所陈。
但陛下未赐召问,此二人亦不敢自请独见。
至和两府大臣,每有边防急事,或令非时召见聚议,或各令互述所见,或只召一两人对见商量,此乃帝王常事,祖宗之朝并亦如此,不必拘守常例也。
取进止。
与大寺丞(二 治平四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三
吾二十五日离颍,二十八日一行平安至亳,初二日上事。
临离颍时,累有书去,约汝于递中发书,令先至亳。
及至此两日,杳不得一字,何故何故?
以此不无忧想,不知尔来汝与诸幼各安乐否?
迎孙、婆孙入夏来长进否?
婆孙疮痍较未?
不瘦否?
此吾日夕所念也。
今专遣急脚子去,勾当将来山陵发引、排祭一事,汝宜用心速与问,当早令回报。
盖虑后时难办也。
其馀事,更三两日黄清去,别有书也。
此外夏热,汝与诸幼各好将息。
递中频发一书来,不必须候专人也。
五月二十九日,至亳后第一书。
押。
付发。
今令急脚子计会王昌及杜延禧问当进奏官,及转问北京定州进奏官,前次仁宗山陵发引时,北京定州排祭用何仪式?
其祭前排列明器、人物等,用多少数目?
祭食味数、赠作钱马数目,并令一一问取今体例来。
今别具画一劄子,汝速召王昌、杜延禧令体问,早令此急足回来,要作准备。
如杜延禧短使,即令王昌用心勾当,不管误事。
此急脚子回时,买明黄罗一疋附来。
后汉方太守碑阴跋1064年5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五、《集古录》卷二、《六一题跋》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汉朔方太守碑阴题名,云「永寿二年方太守上郡仇君察」,「察」下灭一字。
「除郎中大曲长」,「大」下又灭一字。
延熹四年九月乙酉,诏书迁衙令,五年正月到官,奉见明府」,「见」下又灭一字。
「立祠刊石,表章大圣之遗灵,永示来世之未」,「未」下又灭一字。
「谨出钱千」,「千」下又灭两字者。
行因纪姓名,据此乃当时修庙出钱人尔。
今其姓名往往可见,云:衙乡三老时勤伯秋、上官季方录事史杨禹孟布,衙主记掾杨绶子长,门下功曹裴笃伯安仓曹掾任就子优
又有集曹掾、军假司马之类,名字多不完。
其所出钱不过三百至五百,盖汉世物轻币重,今华岳孔子碑阴所列亦皆如此。
其所立祠,盖不知为何庙也。
治平元年夏至日书。
后汉袁良碑跋1064年5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五、《集古录》卷二、《六一题跋》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汉《袁碑》,云「君讳字卿」,「卿」上一字磨灭
陈国扶乐人也,厥先舜苗,世为封君。
周兴虞阏父」,自此而灭。
又云「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自此又灭。
又云:「当秦之乱,隐居河洛,高祖破项,实从其册。
天下既定,还宅扶乐」。
盖不知为何人也。
又云「孝武征和三年,曾孙斩贼先勇,拜黄门郎」,「曾孙」灭其名,「贼」下亦灭一字。
又曰:「封关内侯,食遗乡六百户
薨,子经嗣。
经薨,子山嗣。
传国三世,至王莽而绝。
君即山之曾孙也。
举孝廉、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讨江贼张路等,威震徐方,谢病归家,孝顺初」,「初」下数字灭
又云「府举君,拜议郎符节令」,其后又云「永建六年二月卒」。
其碑首题云「汉故国三老袁君碑」,而碑文有「使者持节安车」,又有「几杖之尊,袒割之养,君寔飨之」之语,以此知尝为三老矣。
其馀磨灭,虽时时可读而不能次第也。
又云「帝御九龙殿,引对饮宴」,九龙殿名惟见于此。
治平元年五月二十九日夏至假书。
后汉敬仲碑跋1064年闰5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六、《集古录》卷三、《六一题跋》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汉《敬仲碑》者,其姓名字皆不可见,惟其初有「敬仲」二字尚可识,故以寓其名尔。
盖疑其人姓田氏也。
大抵文字磨灭,比其他汉碑尤甚,字可识者颇多,第不成文尔。
云「州郡课最,临登大郡」,又云「居丧致哀」,又云「司隶从事治书侍御史」,又云「光和四年闰月庚申」,此数句粗可读尔。
其馀字画廑完者,以汉隶今为难得,录之尔。
治平元年闰五月廿九日书。
梁智藏法师碑跋(〔普通三年〕)1063年5月30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七、《集古录》卷四、《六一题跋》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梁《智藏法师碑》,梁湘东王萧绎撰铭,新安太守萧几作叙,尚书殿中郎萧挹书,世号「三萧碑」。
法师者姓顾氏,、挹皆称弟子,衰世之弊,遂至于斯。
余于《集古录》而不忍遽弃者,以其字画粗可佳,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斯可矣。
嘉祐八年五月晦日书。
唐辨法师碑跋(〔显庆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八、《集古录》卷五、《六一题跋》卷五
右《辨法师碑》,李俨撰,薛纯陀书。
纯陀唐太宗时人,其书有笔法,其遒劲精悍,不减吾家兰台
意其当时必为知名士,而今世人无知者,然其所书亦不传于后世。
余家《集录》可谓博矣,所得纯陀书祇此而已,如其所书,必不止此而已也。
盖其不幸堙沉泯灭,非余偶得之,则遂不见于世矣。
乃知士有负绝学高世之名,而不幸不传于后者,可胜数哉!
可胜叹哉!
治平元年闰五月晦日书。
唐郑预注多心经跋(〔天宝九年〕)1064年5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九、《集古录》卷六、《六一题跋》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郑预注《多心经》,不著书人名氏,疑预自书。
开元天宝之间书体类此者数家,如《捣练石》、《韩公井记》、《洛祠志》皆一体,而皆不见名氏。
此经字体不减三记,而注尤精劲,盖他处未尝有,故录之而不忍弃。
矧释氏之书,因字而见录者多矣,余每著其所以录之意,览者可以察也。
治平元年夏至日,大热,玩此以忘暑,因书。
唐欧阳琟碑跋(〔大历十年〕)1064年5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集古录》卷七、《六一题跋》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欧阳琟碑》,颜真卿撰并书。
余自皇祐至和以来,颇求欧阳氏之遗文,以续家谱之阙。
既得颜鲁公《欧阳琟碑》,又得郑真义《欧阳谌墓铭》,以与家所传旧谱及《陈书》、《元和姓纂》诸书参较,又问于吕学士夏卿
夏卿世称博学,精于史传,因为余考正讹舛,而家谱遂为定本。
然独琟碑所失者四:颜公书穆公封山阳郡公吕学士云陈无山阳郡山阳楚州是也,当梁、陈时,自为南衮州,而以连州阳山郡
然则《陈书》及旧谱皆云穆公封阳山公为是,而颜公所失者一也。
旧谱皆云坚石子质南奔长沙,颜云自景达始南迁,其所失者二也。
欧阳生前汉以来诸史皆云字和伯,而颜公独云字伯和
二字义虽不异,然当从众,又颜氏独异,初无所据,盖其缪尔。
其所失者三也。
《元和姓纂》及《谌铭》皆云胤,约之子,而颜公独以为纥子,其所失者四也。
琟之世次不应舛乱如此,盖谌之卒葬在咸亨上元之间,去率更未远,真义所志,宜得其实。
琟卒大历中,唐之士族遭天宝之乱,失其谱系者多,颜公之失,当时所传如此,不足怪也。
治平元年夏至日书。
铭阙其末数句,不补。
唐重摹吴季子墓铭跋(〔大历十四年〕)1063年5月30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一、《集古录》卷八、《六一题跋》卷八、嘉靖《江阴县志》卷二、《六艺之一录》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吴季子墓铭》,自前世相传,以为孔子所书。
张从绅记云:旧石堙灭,开元中玄宗殷仲容模搭其书以传。
然则开元之前已有本矣。
至大历中萧定又刊于石,则转相传模,失其真远矣。
孔子平生未尝至吴,以《史记·世家》考之,其历聘诸侯,南不踰楚。
其岁月踪迹,未尝过吴,不得亲铭季子之墓。
又其字特大,非古简牍所容。
第以其名传之久,不可遽废,故录之以俟博识君子。
嘉祐八年五月晦日书。
唐李光进碑跋(〔元和中〕)1064年5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一、《集古录》卷八、《六一题跋》卷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李光进碑》,杨炎撰,韩秀实书。
唐有两李光进:其一光颜之兄,其一光弼之弟也。
此碑乃光弼弟也。
唐史书此两人事多误,《新书》各为传以附颜、弼,遂得其正。
治平元年夏至日书。
唐人临帖跋1064年5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三、《集古录》卷一○、《六一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唐人所临诸家法帖一卷。
其前数帖类真卿所书,盖其笔画精劲,他人未易臻此。
按《唐书》言褚无量尝请以当时所藏奇书名画命宰相以下跋尾,而玄宗不许。
此乃有宋璟等列名于后,又颇多讹缪,岂后人妄增加之也?
然要为可玩,何必穷较其真伪!
今流俗所传遗迹多不同,然时时各有所得,故虽小小转写失真,不害为佳物。
由是悉取前后所得诸家法帖,分入《集录》,盖以资博览云。
此本得于李丕绪少卿
治平元年夏至日书。
营在新城军校赴朝留半诏庆历八年五月丙寅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四
军校营在新城外者,每赴朝,留其半以部勒士卒。
谢恤刑1066年5月29日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襄言:五月二十九日进奏院递到诏书一道,赐臣钦恤刑狱者,臣已施行讫。
宽诏发中,至仁逮下。
当赫隆于盛暑,俾明慎于常经。
正宁推恩,普天同抃。
臣襄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惟皇帝陛下文明御宇,法则在躬。
亲揽万几,休有一德。
化鸿钧而被物,道皇极以爱民。
画象衣冠,思循于往制;
省罪囹圄,曲畅于至慈。
特布训辞,用清科禁。
臣叨临藩服,绝远朝廷,臣无任瞻天荷恩、激切屏营之至。
按:《蔡忠惠集》卷二○。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八。
谢免均州居住表绍圣三年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南阳集》卷二七
臣某言:五月二十九日进奏院递到官告一道。
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致仕,均州居住。
寻时进发上道,到汝坟镇,准敕三省同奉圣旨,以臣年八十一岁,特免均州居住。
负罪之臣,方怀于震惕;
好生之德,遽轸于衰残。
祗服异恩,感激流涕中谢。)
伏念臣才非应务,智弗周身,幸遭遇于盛时,遂冒尘于显仕。
疲驽自竭,绩效无闻。
先帝贷其狂愚,屡加保护;
陛下怜其勤旧,首预甄收。
赋命屯奇,操心迂拙,蒙举朝之谤逮,条当世之便宜,独贡谢章,实乖寻式。
缘久从于疏外,致有阙于讲求。
敢怠肃恭,自干诛殛!
仰繄圣度,特屈明刑。
止降冗员,仍迁善地。
扶槁骸而祗役,冒歊暑以缠疴。
抚己自怜,吁天无所。
忽颁诏旨,许复里居。
招惊魂于散亡,尚迷归路;
顾旧庐而错愕,恍若异身。
举家至于欢呼,行人为之嗟叹。
此盖皇帝陛下,爱均慈父,泽并阳春。
察臣素禀冥顽,未忍伏之鈇锧;
悯臣久婴瘵疾,恐其死于道途。
特贷衰年,俾馀终日。
退安穷约,甘自比于编氓;
追省愆尤,更当期于没齿。
臣无任。
皇侄右屯卫大将军令邦墓志铭熙宁二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八、《司马公文集》卷七八、乾隆《巩县志》卷一八、民国《巩县志》卷二三
右千牛卫大将军令邦,字安国
康孝王惟吉之曾孙,丹阳僖穆王守节之孙,右龙武军大将军陇州防禦使世符之子也。
母曰南阳县张氏。
将军生五年,除太子内率府副率
英宗即位,迁右监门率府率
今上践祚,迁右千牛卫将军
熙宁二年五月甲午遇疾卒,年十九。
右屯卫大将军
治平初英宗宗子无幼长皆就学,差其年为大中小三品,各置师以教之。
将军时年十二,从父南康孝王爱其才性,命为小学录,以表率群儿。
及年十五,以新制试《孝经》、《论语》于大宗正司,二宗正以其诵习最精,屡称叹之。
将军谢不敏,拜于床下,众益美其警悟而不伐。
遂升中学,授《左氏春秋》。
将军事亲至孝,亲有疾,至焚香于臂以祷请;
然亲有过,未尝不谏争。
其所为得礼义,类皆如此。
不幸蚤世,识之者无亲疏共惜之。
二子,男未名而卒,女尚幼。
是岁十一月癸酉葬于永安县
铭曰:
学则敏,行则孝。
志业修,宜远到。
命不融,众所悼。
李太白文集后序熙宁元年五月 北宋 · 宋敏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四、《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八
唐李阳冰李白《草堂集》十卷,云当时著述,十丧其九。
咸平中乐史别得歌诗十卷,合为《李翰林集》二十卷,凡七百七十六篇。
又纂杂著为别集十卷。
治平元年,得王文献公溥家藏诗集上中二帙,凡广二百四篇,惜遗其下帙。
熙宁元年,得唐魏万所纂诗集二卷,凡广四十四篇。
因裒《唐类诗》诸编,洎刻石所传、别集所载者,又得七十七篇,无虑千篇。
沿旧目而釐正其汇次,使各相从。
以别集附于后,凡赋、表、书、序、碑、颂、记、铭、赞文六十五篇,合为三十卷。
同舍吕缙叔出《汉东紫阳先生碑》,而残缺,间莫能辨,不复收云。
夏五月晦常山宋敏求题。
按:《李太白文集》卷末,巴蜀书社一九八五年影印宋本。
朝议大夫黎君墓志铭绍圣四年十二月1097年12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
《春秋》事出于史,而法与义生于笔削,虽游夏不敢措辞其间。
及夫微言寂绝,大旨畔散,传注解诂之家坌并而起,各持其说,以誇异骋高于人。
盖自左丘明而下,五传殊归,历汉、晋及唐之盛,而秘府所藏至六十馀家、千馀卷。
嗟乎,《春秋》之难知,而学者之难论亦已甚矣!
渠江黎希声,专经而信道,常谓《春秋》缘旧史之文,假圣师之笔,行王者之事,其文坦易,其法简严,思之不必太深,求之不必太过,则有得。
乃探索蕴奥,敷畅厥旨,著《春秋经解》十卷,大率以经为主,不汩于异家曲说之纷纭,传诸士林,信之深,从之众。
熙宁初丞相韩魏公上其书于朝,谓可置文馆翰林王禹玉辈援之甚力。
会贡举更制,《春秋》不为科,议乃寝,公亦浩然有归意,遂老于蜀。
今天子向儒重道,谓一经不可辄废,为置博士,用以取人,则公之亡久矣。
呜呼,道之难也有至是乎!
徇一时之好恶,而经术用舍系焉,亦儒者之不幸矣!
此所以古之人著书立说,或藏之山岩屋壁,或投之煨炉,而不欲传于后世,盖有谓也。
按黎氏之先出北正,其后子孙散处四方。
建隆中,有曰嵩者,初自云安徙居潼洄,今为广安人
嵩生元祐,元祐生德颖,乃公考也,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妣王氏,赠太原郡夫人
公讳字希声
幼务学,既冠,与仲兄洵游京师
当时儒宗石守道孙明复皆美其才,韩忠献公召置门下,誉望益显。
庆历六年进士,调利州节度推官,以父忧罢。
终制,除成德军观察推官,监延州折博务,转大理寺丞,改殿中丞,知阆州南部县
以母丧去职。
服除,监在京铸䥱务,迁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
欧阳文忠公吴长文荐为学官,得国子监直讲
是时太学生凡千数,诸博士讲解,先日撰口义,升座徐读而退,无复辨析旨要。
公独不然,置经于前,按文释义,听者乐闻其说,咸宗向之。
凡守雅、蜀、眉、简四郡,皆先德后刑,务存治体,不汲汲簿书期会,君子喜其劝,小人畏其惩,有古循吏之风。
唐安,乘岁饥,募民完堤堰,两得其利,不殍而稔。
此治状尤炳然者。
元丰七年,以朝请大夫致仕。
哲宗即位,加朝议
元祐八年五月二十九日卒,享年七十九。
绍圣四年十二月十日,葬于渠江县义乡书台里书台山下。
公娶安氏,再娶周氏,封仙居寿安,皆县君
一男傃,太庙斋郎,早卒。
女四人:长适朝议大夫蒲宗闵,次适朝奉大夫杨𧫎,次早夭,次又适宗闵
孙男二人:暹、昪,皆郊社斋郎
公善学,知原本,穷经立言,虽皓首不倦。
六卿荐于朝,将用,已而弃不录,然能以教于乡。
其临政必重民,所至有可纪,舒而廓之,岂特沾渗四郡乎?
世所谓乡先生良二千石,公无愧也。
铭曰:
言可以垂世,屈伸存乎时。
或布于廊庙雍泮,震发斯文之光辉;
或委之重岩馀烬,来者莫得而知。
志可以泽物,广狭系乎用。
或弥塞海宇,鼓舞万灵之动;
或踧踖遐陋,敝󶼌米盐之冗。
名在彼孰先,义在我孰重?
欲识公怀,铭于高冢(《净德集》卷二二。)
潼洄:文渊阁本作「潼川」。
徽宗重和元年始升梓州潼川府,此时尚未有「潼川」之名,且梓州(治今四川三台亦与广安(今四川广安无涉。
考《元丰九域志》卷七广安军下原注云:「开宝二年合州浓洄、渠州新明二镇置军,治渠江县」。
《宋史》卷八九《地理志》五宁西军(即广安军说同,唯「浓洄」作「侬洄」。
疑此处「潼洄」乃「浓洄」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