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石门在精舍南十馀里,一名障山
基连大岭,体绝众阜。
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
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
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而未睹者众。
将由悬濑险峻,人兽迹绝,径迥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
释法师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馀人,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虽林壑幽邃,而开涂竞进;
虽乘危履石,并以所悦为安。
既至,则援木寻,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
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迥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
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
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
文石发彩,焕若披面,芳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
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
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
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开阖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
乃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
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
虽乐不期欢,而欣以永日。
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邪?
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
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
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
灵鹫邈矣,荒途日隔。
不有哲人,风迹谁存?
应深悟远,慨焉长怀。
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其咏之云尔。
孝武李太后服议 其一 东晋 · 徐广
 出处:全晋文
太皇太后名位允正,体同皇极,理制备尽,情礼弥申。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
故成风显夫人之号,僖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
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案,《宋书》本传作齐衰三年服。)
永安皇后无服,但一举哀,百官亦一(《晋书·礼志》中,又孝武文李皇后传,《宋书·徐广传》,又《礼志》二,《通典》八十一,隆安四年太皇太后李氏崩,疑所服,尚书左仆射何澄右仆射王雅尚书车胤孔安国部郎徐广议,诏可。今据《宋书》编入广集。)
又上言 东晋 · 车胤
 出处:全晋文
去年上,自顷开国公侯,至于卿士庶子为后者,服其庶母,同之于嫡,违礼犯制,宜加裁抑。
事上经年,未被告报,未审朝议以何为疑?
若以所陈或谬,则经有文;
若以古今不同,则晋有成典。
升平四年,故太宰武陵王所生母丧,表求齐衰三年,诏听依昔乐安王故事,制大功九月
兴宁三年,故梁王㻱又所生母丧,亦求三年。
庚子诏书》依太宰故事,同服大功。
若谨案周礼,则缌麻三月
若奉晋制,则大功九月
古礼今制,并无居庐三年之文,而顷年已来,各申私情,更相拟袭,渐以成俗。
纵而不禁,则圣典灭矣。
夫尊尊亲亲,立人之本,王化所由,二端而已。
故先王设教,务弘其极,尊郊社之敬,制越绋之礼,严宗庙之祀,厌庶子之服,所以经纬人文,化成天下。
夫屈家事于王道,厌私恩于祖宗,岂非上行乎下,父行乎子!
若尊尊之心有时而替,宜厌之情触事而申,祖宗之敬微,而君臣之礼亏矣。
严恪微于祖宗,致敬亏于事上,而欲俗安化隆,不亦难乎!
区区所惜,实在于斯。
职之所司,不敢不言,请台参详(《晋书·礼志》中,十八年,又上言,有司奏,诏可。)
徐广问李太后 东晋 · 车胤
 出处:全晋文
汉代皆服重,且大体已定,此当无服翻革邪(《通典》八十一隆安四年
李太后服议 东晋 · 殷茂
 出处:全晋文
太皇太后名称虽尊而据非正体,主上纂承宗祖,不宜持重,谓齐服为安(《通典》八十一,隆安四年太常殷茂议。)
又启 东晋 · 孔安国
 出处:全晋文
范泰云:“今既祔,遂祭于庙,故四时蒸尝”。
此言,殷与蒸尝,其本不同,既祔之后,可亲蒸尝而不得亲殷也。
太常刘瑾云:“章后丧未一周,不应祭”。
臣寻升平五年五月穆皇帝崩,其年七月,山陵,十月,殷。
兴宁三年二月哀皇帝崩,太和元年五月海西夫人庾氏薨,时为皇后七月,葬,十月,殷。
此在哀皇再周之内,庾夫人既葬之后,二殷策文见在庙。
文皇太后隆安四年七月崩,陛下追述先旨,躬服重制,五年十月,殷。
再周之内,不以废事。
今以小君之哀,而更谓不得行大礼。
臣寻永和十年至今五十馀载,用三十月辄殷,皆见于注记,是依礼,五年再殷。
所言,非真难臣,乃以圣朝所用,迟速失中。
宪司,自应明审是非,若臣所启不允,即当责失奏弹,而愆惰稽停,遂非忘旧。
请免(《宋书·礼志》三)”。
梁鸿 东晋 · 周祗
 出处:全晋文
晋隆安四年十一月陈郡周颖文以蕴藻行潦祠于梁先生之墓。
夫子迈志箕颍,尘垢雕俗。
骨秀风霜,性淳寡欲。
娶待偕隐之俪,文绝陪臣之录。
遂负策周鲁之郊,逆旅吴会之阿。
可谓高奇绝伦,孤生莫和者也。
后学抚牍,得人在文。
忽以知命,而展其坟。
芒芒积草,有馥馀芬,昔先生延陵而想季,经海隅而感连。
苟践迹而趣合,亦断金于当年(《艺文类聚》三十八,《御览》五百二十六。)
祭王东亭 东晋 · 殷阐
 出处:全晋文
以少牢之奠敬奠东亭王侯之灵。
盖闻朗鉴不尘,精金能照。
君以圭璋,资以明要。
少长风流,举契理调。
事扰皇家,道在君子。
亮诚外内,寄内万里。
契同风云,义贯终始。
自昔索居,荏苒于兹。
五载不觌,何日不思。
呜呼若人,奄随化迁。
古之遗爱,犹或兴言。
承凶怆痛,慨然留连(《艺文类聚》三十八,《御览》五百二十六,案,王珣封东亭侯隆安四年卒。)
北凉沮渠蒙逊 南朝宋 · 慕延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一
蒙逊,张掖临松卢水胡人。
初仕后梁吕光,后叛投段业,为镇西将军,临池太守,寻领张掖太守,转西安太守
晋隆安四年段业自称车骑大将军
建元永安姚兴以为镇西将军沙州刺史西海侯,以晋义熙三年自号大都督、大将军、河西改元玄始
后遣使诣晋称蕃,以为凉州刺史
宋永初末,以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州诸军事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张掖公。
景平末,进侍中、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河西王
文帝初改骠骑为车骑。
元嘉十年卒,在位三十四年,谥曰武宣王
渊明集后 其一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丹阳集》卷八
渊明为建威参军,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赋诗,落句云:「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是岁晋隆安四年,春秋三十六。
明年,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赋诗,落句云:「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盖壮齿作吏,而邱壑之志已坚,卒践其言,自彭泽归,优游家巷二十有二年以没,与谢傅东山之志异矣。
《归田园居诗》第六篇所谓「种苗在东皋,禾生满阡陌」者,非渊明语也。
萧统、汤休之辈不能辨,猥寘《集》中;
东坡居士尽和陶诗,亦次此篇之韵,殊可笑。
按《文选》江淹作《杂体诗》三十首,以拟三十人,有邯郸托曲于李奇、士季假论于嗣宗之说,此篇政渊明作尔。
《文选》所纂,东坡非不精《选》理者,皆不能證此乖误,何耶?
《南史》称渊明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屈后代。
宋武王业渐隆,不复肯仕,信然。
予观其《读史赞》,首述云:「二子让国,相将海隅
天人革命,绝景穷居」。
次述箕子云:「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矧伊代谢,触物皆非」。
盖自况也。
顷在东鲁,有以渊明画像见观,予赞之云:「欲仕则弦歌必求,欲隐则著作不就。
欲卧则遣客而醺酣,欲饮则从容之邂逅。
欲辞则檀道济之粱肉必麾,欲取则颜延年之货泉亦受」。
夫惟任真自得而颖脱不羁,所以为无怀、葛天氏之民,而超三季之浇陋者乎!
渊明于阿舒辈,始作诗命之,继作诗责之,终作训晓之,且曰:「吾黾勉辞事,使汝幼而饥寒,抱兹苦心,良独罔罔」。
又以「同财共居」为治命,无惑乎?
杜拾遗笑其挂怀抱也。
后汉逸人王霸见其友令狐子伯、子车服有光,仪矩甚适,而其子归自田亩,蓬头历齿,因愧卧不兴。
乃知父子恩深,虽外轩冕士,视身荣悴如二五与十,而于子则不能忘怀每如此。
虽然,渊明知任真而已,岂预恤后世之讥议。
拾遗能观物反身,则知爱阿舒与宗文何以异?
观文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陈俊卿再辞免特进乞依旧宫观不允诏淳熙四年九月六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玉堂类稿》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惠宗公以礼,笃旧学以恩。
虽听均休,必昭异宠。
卿清名谅节,终始无渝。
入相出藩,进退有裕。
奉祠之请,极真禄之阶。
恩礼所加,他人无望。
驭臣敬故,朕心盖庶几焉。
长乐二年,其劳多矣;
潜藩三益,其功旧矣。
以兹受爵,卿岂无名?
所辞宜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