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贺复辟表1129年4月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六、《杨龟山先生集》卷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元凶肆逆,寰宇震惊。
妖氛廓清,宸居复正(中贺。)
恭惟皇帝陛下膺图御极,经德体元,信顺式孚,天人协助。
虽有去豳之意,难逃如市之归。
大明既升,舆情共庆。
总师入觐,率多方叔之壮猷;
遗泽在民,行遂先王之复古。
吴大卿书1129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闻隆祐六宫先往江表。
自江而南皆江表也,诏书所谓江表者,必是江州
百司官府不与军旅之事者皆从之,则建康不复治他事,悉力战守耳。
诸公能如是,则中兴之功可指日而望,天下之幸。
汉高祖之兴,以萧何关中光武寇恂河内,以为根本,故楚汉相守,荥阳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今上供物散在数处,不知甚处为根本,庙堂必有成算,非衰老所能知也。
与吴守书 其一 1129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杜门索居,渴仰风德,日益增剧。
乡邦虽僻左,而溪山之胜,亦吾闽佳处,当无事时,亦足乐也。
但世故如此,纵有乐事,宁能解体国者之忧乎?
苗、刘犹未获,闻诸将环集,人神共诛,想不能复为孽也。
又闻池、饶尚有残寇,未免调兵防拓,不知只为苗、刘否?
前日得福州相识书云:召募海船甚急,福州二百只,所费已不赀,不知吾郡能免否。
虽有船由海道去,不知领之者为谁,一非其人,则有害无补。
今日之事,所忧非一,奈何奈何!
与吴守书 其二 1129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累日剧暑,共审抚字之馀,台候动止万福。
苗、刘陷湓亭,则建城逼矣,奈何!
敝乡民兵前此效用,获级者不赏,死事者不加恤,防拓建安者几千人,又无故遣之,今未及一月又召之,此曹宁肯复为用耶?
乡中去岁洪水横流,濒溪庐舍漂荡殆尽,深山穷谷,膏腴之地,悉变为沙砾。
农人坐视,无力修治,秋成何望焉。
则今岁事,又可知矣。
即今斗米已百七十钱,某自省事以来,民饥未有如此者。
岁凶,正宜存抚而散利,薄征弛力,尤荒政之不可缓也。
此乡顽民素喜为乱,邑人旦夕震惧,恐其迫穷生变,今调兵又欲随税钱科敷,是速其为乱也。
科敷一事,得免之,乃幸。
万一缘此生事,则科敷未必有得,而其患有不可测者,不可不虑也。
如闻赵观察领兵万馀人自福唐来,其兵势似可恃,若此而不能禦,虽有七百人未必有济。
闻县中欲以百人为一番,逐次起发,亦似无害,庶几人少易为制驭,不至自扰也。
某居閒不应妄论,素恃爱厚,故辄及之,惟宽明照亮。
张安时墓志铭建炎三年十一月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杨龟山先生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公讳某,字安时姓张氏
高祖照,仕南唐,摄汀州幕官,遭乱退居沙县,故今为南剑州沙县人
曾祖某,祖某,不仕。
父某,以公贵,累赠正奉大夫
母邓氏,赠硕人
公自少力学有文,甫冠,中熙宁九年进士第,调兴化司户参军福州闽县主簿
江州录事参军,监湖州新市镇开封府东明县酒税务。
学官,中选,除建州教授
未赴,改宣德郎,知德州德平镇
上皇嗣位,赐绯衣银鱼。
召赴阙,除宗子博士通判无为军
太常博士,赐对称旨,除监察御史
工部员外郎,逾年出知兴化军
还朝,除知信阳军,入为兵部郎中
以郊祀恩,赐三品服,知广济军
初为御史,会四郊斋宫以内侍董其役,畿邑骚然,公请付将作,而后民得不扰。
在京百司皆隶台察,而閤门殿中监多嬖倖持权者莅其职,独不与,怙宠自肆,弊尤甚,无敢谁何者。
公请隶台察如他司,上从之。
未数月,复如旧,公由是乞罢台职。
章再上,迁郎曹
其在信阳,朝廷下京西市金炭。
淮康,邻壤也,支邑十,义阳两邑而已,所敷如淮康十之六,民以偏重诉之,而前守不加恤。
公下车曰:「守令,民之父母,民犹赤子也,其可坐视其重困乎」?
即致书漕台,辨析之甚力,卒如所请乃已,民赖之不为横敛所困。
其去思,至于今不忘。
京东岁荐饥,盗贼蜂起,民流亡相属于道。
有旨蠲其赋租以赈恤之,公既免租,而定陶屯兵逾万人,廪无见粮,遂奏乞支降金谷赡军。
时相怒,而以二租不当免官。
言路论之为非辜,上悟,复官,还旧治。
已而遇疾,遂引年而归。
公为人敦朴夷易,遇物无城府,洞见心膂。
一言之出,终身可复。
平居卷不释手,自六经诸子百氏书,一经目辄成诵不忘,下至科举之文,亦无所不记。
春官较艺举天下士,公多与焉。
晚学无根,类以剽截袭前为工,公一烛之,皆莫能掩也,人服其明。
其后门生登膴仕、居要津者不可胜计,而公不一至其门,其外势利、恬于进取盖如是。
元祐中礼部侍郎杨公畏贤良方正荐公,未及召而科适罢,士论惜之。
历仕五十馀年,以清约自将,归无馀赀,而与兄弟同其有无,不以一亳私于己,为子孙后日计也。
初,右司谏陈公莹中论蔡氏兄弟,忤旨,窜岭南,方京、卞用事之时,虽亲戚故旧皆讳言其名,公独附置邮通问不绝,人皆为公危之,而公自若也。
非笃于风义,不为刑祸所移,宁有是夫?
故孝弟著于乡,行义信于朋友,惠泽加乎民人,无贤愚皆知其为君子也。
宣德郎九迁为朝议大夫,以疾终于正寝,实建炎二年八月念九日也,享年七十有三。
娶邓氏,先公卒,赠宜人
子男三人:周辅迪功郎亳州城父县主簿
周佐,曰周俊,皆将仕郎
女三人:长适进士罗宋,次适进士陈应求,次适宣义郎直龙图阁、主管江州太平观胡寅
孙男二人、女二人。
既卒之明年,其孤将以十一月初五日葬公于湖山之阳先茔之左,以右正言廖公刚之状来请铭。
余于公有同年之契、朋友之恩,义不得辞,乃为之铭。
铭曰:
少年逢时,历事三世。
不比不随,独行其志。
俭以持身,富以多文。
瘗铭新阡,以示后昆。
祭陈立道1129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杨龟山先生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于戏!
以吾外祖之德,其后未有显者。
汝幼而聪颖,笃行彊学,年才弱冠,已策名于荐书。
意其大吾外氏之门者,必汝也,遽止于此,何其痛耶!
又使汝双亲垂白,有伤子之戚,孀妻稚子,失所依怙,何其酷耶!
于戏天乎,理不可推,其命也夫!
于戏哀哉!
东岳庙建炎三年 宋 · 赵开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
今上皇帝车驾南巡,驻跸松陵之墩,乃于整饬六师之暇,特念圣武布昭乎遐迩,王灵丕振于华夷。
四海永清,万姓悦服。
悉本于天地山川神只之所祐相。
爰恭行柴告东方之礼,崇建岳庙于梅坡之艮隅,中立正殿三楹,奉岳神像,翼以两庑,卫以石垣
仍于殿之西堧,力加畚筑,构斋堂、庖爨、湢室,凡三十馀楹,以为道众祝釐居守之所。
群工告成,皇上喜,率百僚诣殿庭,载瞻载拜,奠以玉币。
精虔有加,而神亦恍若降临于䌽云杳霭间。
灵旗缤蕤,鸾鹤回旋,风日交畅,而焄蒿悽怆之天,悉万姓崩角稽首之地。
神人协庆,福有攸归。
皇上乃命臣开为之记以诏后。
爰序绩如右,而系之以颂曰:
于赫有宋,享有中国。
河岳效灵,翼我皇极。
泰山有神,永奠东土。
兹翼圣驾,陟降斯所。
帝乃曰都,盍享以祠。
基殿妥灵,皇釐是资。
磐石宗社,万古弗泐。
佑我生民,岁蕃黍稷。
丽牲有碑,帝命勒勋。
后有式者,尚考斯文。
建炎三年月日。
按:道光苏州府志》卷三九,道光四年刻本。又见乾隆吴江县志》卷五一。
乞赐窜殛劄子建炎三年二月 宋 · 汪伯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
臣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
臣实犯此,有腼面颜,辄沥愚诚,上干天听。
伏念臣周旋羁绁,幸会风云,备位宥密者行且再期,爰立冢司,亦既逾月。
承靖康既危之后,辅建炎复绩之初,图回二圣之还,言念两河之复。
虽政刑两殷于当务,然事力不及于前时。
赞襄百为,未有一得。
练兵选将而临事不为用,遣使修睦而所欲未或从。
卿士启渡大江之谋,先时被患;
庙堂念系中原之望,应变随宜。
固万邦戴后之心,挫群奸幸祸之志。
诏川陕之师,从横而禦侮;
檄东北之兵,首尾以解纷。
备谨边防,以虑寇至。
终缘彼国,兼困吾民,陷濮与澶,破青及泰。
所向既北,乘势而东。
虽世忠控要路于淮、徐,而范琼顿劲兵于宿、泗,对垒两军之相拒,轻兵间道以潜来。
臣偶以沈疴所缠,不能密志而虑,致銮舆之遑遽,拿舟楫以播迁。
持危扶颠,无善可纪。
虽曰登庸日浅,以病丐閒,如其舍□理均,徇名责实,事失前定,奚用臣为,咎将谁归,死有馀责。
本欲居家待罪,恭俟严诛;
重念驻跸初临,政烦亲揽。
暂兹忍耻,靡敢冒居。
伏望智临之大君,特奋乾刚之独断,亟选良弼,共理多难,录臣罪愆,重赐窜殛。
乞罢责劄子建炎三年二月 宋 · 汪伯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二
臣近具劄子,措置臣虽登揆路日浅,偶在病假几月,而备员帷幄,已阅二年,辅赞无状,乞正典刑,未蒙俞允。
臣恐惧震越,愈不遑安。
然以谋国于艰难之时,不能弭患,而脱身于颠沛之际,反获便私,不敢不体圣意。
已具奏负国之罪终不可逭,陛下天下之法终不可废,候今日之祸患稍宁,乞重加窜殛。
今月十八日尚书省御史中丞张澄状,已进内劄子论臣与黄潜善等致主上蒙尘,宗社危逼,乞重赐黜责,实当公议。
伏乞检会臣初奏事理,速赐施行,以公天下。
臣更不供职,以俟威断。
再乞窜黜劄子建炎三年二月 宋 · 汪伯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三
臣缘御史中丞张澄申尚书省,称上章弹奏臣致主上蒙尘,宗社危逼,乞赐窜黜,臣昨日与黄潜善各具劄子奏不敢供职,乞寘典宪。
蒙圣慈不允,差中使宣押臣赴都堂批旨。
臣遵禀圣慈,感剧颜厚,退惟罪戾,实不可逃。
伏念臣智昧知几,才疏应变。
初以中原系望之重,本出爱君;
终然万乘仓猝而行,乃成误国。
故尝自劾,恳正邦刑。
乃蒙明綍之攽,未即俞音之赐。
载惟未济,如在中流。
思羁绁之奉,而安忍去陛下于艰难之时;
念宵旰之劳,而不敢以洁己为便安之计。
固欲奉诏以体国,不容忍耻而在公。
岂惟难弭于人言,抑亦已深于鬼责。
退省无状,曷尚妨贤?
冀选贤才,以图底定之功;
蚤窜愚臣,以为失职之戒。
庶几允协物论,畏服公朝。
臣更不敢供职,恭俟威命。
常平所入不得支用奏建炎三年正月十一日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七(第四册第三二八二页)
奉圣旨讨论常平法。
自来常平所蓄,不得非常支用。
昨因废法,将常平所入辄分他用,失陷储积不可胜数。
如户绝并折纳到田产,昨拨充赡学。
今来诸路既科举取士,其元拨田产并学事司因拨到上件田产,后来营置到钱物,依建炎二年六月十六日敕下发运司,将东南诸路收到钱物,依江西已得指挥,更充籴本一年。
农田水利,东南所入甚厚,如越州鉴湖湖州广德湖、润州练湖所收租课,依靖康元年五月五日指挥发运翁彦国拘收,专充籴转般代发斛㪷本钱。
皆系常平司所管田产,始者取充应奉,次取充漕计,见取充发运司籴本。
伏望追还常平司桩管,以待朝廷缓急移用。
更有似此之类,候除常平提举官到任,先次拘收。
所贵常平有以为本。
高宗亲总万机奏建炎三年三月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中兴两朝圣政》卷四、建炎复辟记、建炎纪事、《景定建康志》卷四八
右,臣契勘自崇宁以来,内侍童贯谭稹互掌兵柄,二十馀年,赏罚不明,号令失信。
西则侵陵夏国,北则与契丹败盟,致将帅解体,士卒不用命,皆缘内臣基祸,流毒天下,遂令徒党,为患至今。
近闻将相大臣被命诛戮内侍,诚可以快天下之心,摅臣民忿怒之气。
然伏睹三月五日睿圣皇帝亲笔诏书,以谓「即位以来,强敌侵陵,远至淮甸,其意以朕躬为言。
朕恐其兴兵不已,枉害生灵,畏天顺人,退避大位」。
以此仰见睿圣皇帝出于至诚,不吝至尊之位,将以纾国之祸也。
恭惟太后陛下仁圣恭俭之德踰三十年,孚于四方,垂帘听政,拥祐皇帝陛下,四海之内,孰不归依?
但臣有愚见,不敢爱死而不言。
方今强虏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乱,事属艰难,岂容睿圣皇帝退避大位,而享安佚?
伏望太后陛下、皇帝陛下不惮再三,祈请睿圣皇帝亟复帝位,亲总万几。
从此已往,屏绝内侍近习之人,褒赏今日立功将帅之士。
然后驾幸江宁,以图恢复。
如此则宗庙社稷有无疆之休,将帅大臣有无穷之福。
不然,必恐天下祸乱,不可胜言。
臣年六十,疾病衰残,目睹今日之事,实社稷存亡安危之所系,不敢爱身,谨泣血雨泪而拜封章,伏望圣慈俯赐听纳。
恭请高宗复位奏建炎三年三月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建炎复辟记、《续资治通鉴》卷一○四
右,臣等契勘都统制王渊不能备禦虏人,致乘舆南渡,结连内侍,躐除枢管。
近有统制官苗傅刘正彦被奉圣旨,将本官及内侍诛戮,委属允当。
外有建炎皇帝以避狄逊位一事,臣等窃详建炎皇帝即位以来,恭俭忧勤,过失不闻。
今天下多事之际,乃人主马上图治之时。
深恐太母垂帘,嗣君皇帝尚幼,未能戡定祸乱。
臣等今统诸路兵远诣行在,恭请建炎皇帝复位,或太后陛下同共听政,庶几人心厌服,可致中兴。
参详司马光等建请并省事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四七(第三册第二三五三页)
被旨将元祐中司马光等建请并省奏状,召侍从都堂限当日参详。
寻请户部尚书孙觌等九员参详得委可遵行,并无异论。
臣等今参酌三省旧尚书左仆射,今欲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尚书右仆射,今欲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今欲并为参知政事
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今欲减罢。
驻跸建康事乞以御笔镂版行下奏建炎三年五月九日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二四(第八册第七四一七页)、《景定建康志》卷一四
伏睹陛下驻跸江宁,改为建康
虽已付本府施行,缘诸路未尽知行幸所临,欲乞模勒亲笔,镂板行下,庶始知陛下进援中原、以图恢复之意。
乞令宗室赴吏部差官奏建炎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宋会要辑稿》帝系五之三三(第一册第一二七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九
乞令宗室赴吏部自陈未有添差官处,指定添差监当一次,仍须年及二十以上。
其添差员数,每州不许过七员,县不过三员,并不釐务,人从供给各减半。
请非罪犯罢任人许通理奏建炎三年五月 宋 · 洪拟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二八(第四册第三七四六页)
监司知通见在任官,昨降指挥不得申陈通理,止是欲革数易之弊。
今却有丁忧及朝廷改差已罢任人,若不与通理,过月日遂与罪犯之人一等。
欲将前任不因罪犯罢任人许通计前任考任。
太皇太后尊号不允诏建炎三年三月 北宋 · 孟皇后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建炎纪事》第九页、《建炎复辟记》(学津讨原本)
吾以菲德,托于东朝
睿圣仁孝皇帝以保国爱民之故,责躬消变,禅位于元子
属以幼冲,未堪多难,请吾同听大政。
吾以保佑圣躬,义不获已,盖顺权宜。
今大臣乃以吾逮事泰陵,于属为尊,稽考旧章,欲加吾以太皇太后之号,以称皇帝尊崇之意。
盖名有徇而失实,礼有变而从宜。
今外敌凭陵,生灵涂炭,兵革未变,国削滋甚,将遣信使,请和大国,庶几扶颠持危,保安宗社,全活元元。
顾兹不德,方痛自贬抑,损之又损,尚惧无以合天心,惬民志,岂可用承平故事以自尊大?
三省、枢密院其明喻吾意,勿复有请。
外家不得干预朝政诏建炎三年三月 北宋 · 孟皇后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
宣仁圣烈皇后同听政时,外家不任要职,亦不干预政事,天下至今歌咏盛德。
况以凉薄,当兹艰难,尤宜戒慎。
学士院降诏,戒敕忠厚以下,不得辄与朝政,交通贵近,务循退静,以保家族。
仍不得于私第谒见宰执
如有职事,即赴都堂禀白。
可令三省以诏书榜示。
睿圣皇帝皇帝称号诏建炎三年三月 北宋 · 孟皇后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宋史》卷二五《高宗纪》二
睿圣皇帝宜称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皇帝称皇太侄、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