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其它
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697年8月 初唐 · 苏味道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嵩山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一作衍)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溪回。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
拔四镇议697年闰10月 初唐 · 崔融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议曰。
北狄之为中国患者久哉。
唐虞以上为獯鬻。
殷周之际曰猃狁。
西京东国有匈奴冒顿焉。
涂典午有乌丸鲜卑焉。
拓跋世则蠕蠕猖狂。
宇文朝则突厥恣睢。
斯皆名号因时而改。
种落与运而迁。
五帝不能臣。
三王不能制。
兵连祸结。
无代不有。
长策远算。
旷古莫闻。
夫胡者。
北狄之总名也。
其地南接燕赵。
北穷沙漠。
东接九夷。
西界六戎。
天性骄傲。
觇伺便隙。
鸟飞兽走。
草转水移。
自言天地所生。
日月所置。
南有大汉。
北有强胡。
更相驰突。
至今陷溃者。
靡岁而宁焉。
汉兴
高皇以百万众窘于平城之下。
国人羞之。
逮至武帝
患其如此。
赫然发愤。
肆志远略。
建元中。
使张骞始通西域
既而列四郡。
据两关。
以断匈奴右臂。
乃复度河湟。
筑令居塞。
以绝南羌北交。
于是乘障塞。
绝亭燧。
出长城数千里矣。
于斯时也。
承文景元默之后。
国用富强。
太仓之相因。
水衡之钱贯朽。
练兵选将。
深入穷追。
倾府库之财。
殚士马之力。
行人使者
岁月亭障。
贰师骠骑。
首尾关河。
饿虎未摧。
其国已耗。
馲驼既死。
其人亦殄。
乃至造皮币。
算缗钱。
税舟车。
榷酒酤。
夫岂不怀。
深惟长久之计然也。
匈奴于是乎孤特远窜。
羽檄不行焉。
孝武西域之后。
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
宣元哀平
其道不替。
王莽篡位。
贬易侯王。
由是西域怨叛。
与中国隔绝。
并复从属匈奴
敛税重刻。
诸国不堪命。
光武中兴。
皆遣使求内属。
建武至于延光。
三绝三通。
唐太宗
方事外讨。
复修孝武旧迹。
南山至于葱岭府镇
烟火相望焉。
其在高宗
励精为政。
不欲广地。
务其安人
徭戍繁数。
用度减耗。
复命有司拔四镇。
其后吐蕃果骄。
大入西域
焉耆以西。
所在城堡。
无不降下。
遂长驱东向。
高昌壁。
车师庭。
常乐县界。
断莫贺延碛。
以临我燉煌
伏赖主上神鉴通幽。
冲机测远。
下严霜之令。
兴时雨之兵。
乃命右相韦待价安息道行军大总管安西都护阎温古为副问罪焉。
时也先命兰州刺史行军司马宋师将料敌徒。
倍道据碛。
贼逢有备。
一战而走。
我师追蹑。
至于焉耆。
粮道不继而止。
竟亦无功。
朝廷以畏懦有刑。
待价琼州
弃温古于秦州
放弃二罪。
而诸将咸肃。
王孝杰而四镇复焉。
今若拔之。
是弃已成之功。
忘久安之策。
小慈者大慈之贼。
前事者后事之师。
何不图也。
四镇无守。
则狂胡益赡。
必兵加西域
诸蕃气羸。
恐不能当长蛇之口。
西域既动。
自然威临南羌。
南羌乐祸。
必以封豕助虐。
蛇豕交连。
河西危。
河西危。
则不得救。
况复边境守禦之具未整。
内郡武卫之备未精。
方须命将出师。
兴役动众。
向之所得。
今之所失。
向之所劳。
今之所逸。
可不谓然乎。
而议者但忧其劳费。
念其远征。
曾不知其蹙国减土。
春秋所讥。
杜渐防萌。
安危之计。
夫南羌者。
请试言之。
孝武皇帝筑令居时。
偫羌盟约。
匈奴合兵至十馀万。
共围枹䍐。
遣李息为击平之。
是则羌胡同恶。
有自来矣。
遽而依西海盐池左右。
汉遂因山为塞。
河西地空。
稍徙民以居之。
至宣帝时
先零种豪言。
愿得度湟水
逐人所不田处为畜牧。
将军赵充国以为不可。
后羌因缘前言。
遂度湟水
郡县不能禁。
乃遣充国与诸将击平之。
是则愿牧绐言。
非止于今年耳。
且汉之匈奴
曷若今之默啜
今之勃律。
孰与汉之南羌。
顷者若兵稍迟留。
贼先据要害。
河西四郡。
已非国家之有。
今复安得而拔之乎。
何谓非国家之有。
但莫贺延大碛者。
伊州在其北。
沙州在其南。
延袤向二千里。
中閒水草不生焉。
每灾。
风横沙。
石飞吼。
行人昼看朽骨。
以知道路。
夜视斗柄。
以辨方隅。
往往遇驼泉。
时时得马酒。
而后度焉。
盖驼马死者十四五。
人畜疲极。
若北有强寇。
则难以度碛。
汉兵难度碛北。
伊西延安及诸蕃无救。
则疲兵不能自振。
不能自振。
则为贼所役属。
贼吞之。
又得肥饶之马。
马肥人逸。
汉复焉得悬军深入乎。
有以知通西域之艰难也。
碛南有沙瓜甘肃四川
并以南山为限。
山南即吐浑及吐蕃部落。
贼知汉兵不得度碛。
必踰南山分路而下。
碛北贼与突厥通结。
相合而前。
凉州以西。
势必危矣。
故曰非国家之有。
拔之非便。
主上以默啜逆天。
置之度外。
神武不杀。
上仁好生。
遂令匍匐请命。
耸踊知耻。
中国不闻犬吠之警。
边庭不识狼顾之忧。
圣人之用兵也如此。
则知启修政而有扈奔。
农修德而夙沙至。
禹焚甲而夷人附。
舜舞戚而苗民来。
为不虚也。
贾谊书云。
周成王问鬻子曰。
圣王在上位。
使人富且寿。
夫富则可为也。
寿不在天乎。
对曰。
圣王在上位。
则天下无军兵之事。
则人免于一死而得一矣。
君积于道。
吏积于德。
人无冻馁。
则免于二死而得二矣。
君积于仁。
吏积于爱。
则刑罚废。
人无夭阏之诛。
则免于三死而得三矣。
使人以时。
而用之有节。
人无疠疫。
则免于四死而得四生矣。
今圣主在上。
人得四生。
禀气流形。
孰不幸甚。
然为邦之道。
安不忘危。
汉时单于上书。
愿保塞请罢边备。
郎中侯应习边事。
以为不可。
东汉时西羌作乱。
徵天下兵。
赋役无已。
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
议郎傅燮厉言曰。
司徒
天下乃安。
凉州天下要冲。
国家藩卫。
世宗拓境。
列置四郡。
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
宰相
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
仍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
若使左衽之虏。
得居此地。
土劲甲坚。
因以为乱。
此天下之至虑。
社稷之深忧。
竟从议。
今宜日慎一日。
虽休勿休。
采侯不可之言。
傅燮深虑之议。
然后风为号令。
雷为折冲。
缮甲兵。
将帅
上与天合德。
下与地合明。
中与人合心。
善战者不阵。
如斯而已矣。
拔旧安之四镇。
委难制之两凶。
求将来之端。
考已然之验。
伏念五六。
至于再三。
愚下固陋。
知其不可。
伏惟朝廷再三察焉。
谨议。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三十四 697年7月 唐初 · 陈子昂
 押尤韵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蓟北楼
引用典故:赤丸 未封侯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一作日)报私雠。
避雠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697年7月 唐初 · 陈子昂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蓟北楼
引用典故:苍生望 巢夷 丹丘 山阳赋 管乐 黄绶 人琴俱亡
晓霁望嵩丘(一作岳),白云
氛氲涵翠微,宛如嬴(一作瀛)台曲。
故人昔所尚,幽琴歌断续。
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
白云失处所,梦想暧容光。
畴昔疑缘业,儒道两相妨。
前期许幽报,迨此尚茫茫。
晤言既已失,感叹(一作恨)情何一。
始忆携手期,云台峨眉
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
诸君推管乐,之子慕巢夷
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绶欺。
铭鼎功未立,山林事亦微。
抚孤一流恸,怀旧日(一作且)暌违。
卢子尚高节,终南卧松雪。
宋侯逢圣君,骖驭(一作御)游青云。
而我独蹭蹬,语默道犹屯。
征戍在辽阳,蹉跎草再黄。
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苍苍。
远闻山阳赋,感涕下沾裳。
建安王献食表697年7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蓟北楼
臣谬藉葭莩。叨荣圭组。
元戎出塞。违凤扆而逾年。
班师入朝。拜鸾闱而有日。
策勋饮至。频承湛露之恩。
献寿奉觞。未申行潦之荐。
所以白茅微藉。愿享于钧台。
黄污菲诚。思奉于瑶水。
谨辄献食一百舆。伏知金鸡瑞鼎。
盈上帝之珍羞。玉女行厨
尽偫仙之品味。以兹菲薄。
有类蘩。多惭在藻之欢。
窃有献芹之志。所愿皇慈俯纳。
丹慊获申。天子万年。
永庆南山之寿。微臣百拜。
长承北极之恩。无任诚恳之至。
河内王等论军功表697年8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右。金吾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河内郡王臣懿宗加爵一等勋五转司宾卿兼羽林大将军建安郡王攸宜加爵一等勋七转臣某等言。
伏奉月日制书。录臣等在军微功。
特加前件勋封。嘉命聿至。
宠渥载优。伏对惭魂。
殒首颠越云云。臣闻古者名将。
先士卒而后身。故其功劝。
末世庸将。穷人力以宠巳。
故其政乖。然则箪醪投河。
三军告醉。刓印在手。
万夫以离。夫与众共功。
专巳独利。成败之理。
兴亡继焉。赏者国之大事。
故不可忽。日者林胡搆孽。
敢乱燕陲。陛下徵义兵。
诛不道。天下士庶。
焱集星驰。皆忘身忧国。
纾祸郤难。至于躬先矢石。
血涂草莽。冒艰险。
历寒温。气腾青云。
精贯白日。诚亦勤矣。
虽圣灵威武。逆虏自灭。
然士卒戮力。亦尽其劳。
今大功未酬。众议犹在。
而臣等驽怯。猥加先封。
臣等不能折冲虏廷。还师衽席。
今坐加茅土之赐。以先将士之勤。
使鹖冠虎臣。将何以劝。
今战士留滞于外府。军吏咨嗟于下寮。
臣等胡颜。敢冒天造。
夫赏一劝百。犹恐未孚。
利一沮万。其弊谁救。
爵命不可以招谤国章不可以假人。伏愿天光俯回。
昭发军礼。请以臣等前件勋封。
回受战●人及立功将士等。上以明国之大赏。
下以雪臣等谬功。使人悦忘劳。
士感知死。然后兵可训励。
贼可诛屠。此诚国之元经
不可苟而利者。臣等不胜区区。
建安王与诸将书697年2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四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
使至辱书。仰知都督率兵马摧破凶虏。
远闻庆快。实慰永怀。
非公等忠勇兼资。统率多算。
同心戮力。殉节忘躯。
以剋剪逋凶。扬国威武
在此将士。闻公等殊战。
贼不当锋。莫不西望愤勇。
钦羡独剋。甚善甚善。
即日契丹逆丑。天降其灾。
尽病水肿。命在旦夕。
营州饥饿。人不聊生。
唯待官军。即拟归顺。
某此训励兵马。袭击有期。
六军长驱。此月将发。
恨不得与诸公等共观诸将斩馘献俘。旦夕严寒。
愿各休胜。契丹破了。
便望兵。平殄默啜
与公等相见有日。预以慰怀。
临使匆匆。书不尽意。
建安王安东诸军州书697年1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四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
日月。清边道行军大总管建安郡王攸宜致书安东诸州刺史并诸将部校官属等。
初春犹寒。公等久统兵马。
勤国捍边。不至劳弊也。
某如常。比贼中频有人出来。
异口同词。皆云逆贼李尽灭已死。
营州饥饿。人不聊生。
诸蕃首领百姓等。唯望官军。
即拟归顺。前后继至。
非止一人。某先使人向营州
昨回。具得父老密状。
云贼势穷蹙。去正月上旬
有妖星落孙万斩营中。其声如雷。
贼党离心。各以猜贰。
天殃如此。人事又然。
平殄凶渠。正在今日。
大军即以二月上旬。六道并入。
指期剋剪。同立大勋。
请公等训励兵马。共为掎角。
开国封侯。其机在此。
幸各勉力。以图厥功。
寻当更使人续往。先此不具。
窅冥君古坟记铭序(为张昌宁作)697年10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神功元年。龙集丁酉
我有周金革道息。宝鼎功成。
朝廷大宁。天下无事。
皇帝受紫阳之道。延访玉京。
偫臣从白云之游。载驰瑶水。
笙歌入至。元鹤飞来。
时余以银青光禄大夫忝在中侍。拥青旄之节。
陪翠鸾之旗。昔奉车子侯。
独随武帝昌明为御。
每侍轩游。比之今日。
未足多幸。是时屡从严祀。
遥谒秘封。尝睹众灵如云。
偫仙蔽日。乃仰感王子晋
俯接浮邱公。行吹洞箫。
坐弄云凤。窃欲邀羽袂。
鸾舆。求不死于金庭。
保长生于玉册。上以尊圣寿。
下以息微躬。因登缑山。
望少室。寻古灵迹。
拟刻真容。得王子晋之遗墟。
在永水之层曲。且欲开石室。
营寿宫。庀徒方兴。
畚锸攸作。乃得古藏焉。
其藏上无封壝。内有甓瓦。
南北长二丈二尺。东西阔八尺。
中有古剑一。长尺馀。
铜碗一。并瓦器二。
其器文彩怪异。非虫篆雕斲所能拟也。
又有古五铢钱朱漆片数十枚。初开时文彩可见。
枨拨之。应手灰灭。
既无年代铭志。不知爵里官族
参验其事。已曾为人所开。
于是抚之永怀。念昔增密。
始知有形必弊。涉器则毁。
钟鼎玉帛。非度世之资。
名位宠章。为累真之府。
未能独立物表。超世长存。
与日月齐光。天地比寿。
非天道乎。君窅窅冥冥。
久幽珍藏。迨此昭发。
岂不欲感示元契。奇畅灵期。
王乔古坟。惟留一剑。
令威荒冢。又叹千年。
起予道心在乎此。仰惟圣主仁慈。
恩被草木。阳和掩骼
既昭国典。至德埋胔。
又在周令。今此藏亏露。
诚感仁恻。谨历吉日。
协良辰。即以其年十月甲子朔
具物备容。还定旧圹。
豚鸡在奠。牺樽若歆。
哀其铭志磨灭。姓位不显
乃锡之名曰窅冥君。其铭曰(铭入薛稷
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697年4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
臣闻猃狁不恭。
周王致其大戮。
将军失律。
汉将被其严刑。
未有逆命骄天。
而逋舋鼓之罚。
亡师沮众。
遂宽载社之诛。
伏惟天册金轮皇帝陛下肃恭上帝。
子育偫生。
万国所以宅心。
百蛮由其屈膝。
契丹凶狡。
敢窃陲边。
毒虐生灵。
暴殄天物
皇兵顺伐。
仗仁义以共行。
穷寇奸回。
凭险阻而犹斗。
臣等仁亏圣略。
智昧诡图
遂以熊罴之师。
挫于犬羊之旅。
诚合结缨军垒。
抵罪国章。
陛下以尧舜深仁。
且缓三苗之伐。
禹汤罪巳。
不与万方之辜。
遂得齿剑馀魂。
更参授钺之任。
死绥之魄。
复同挟纩之恩。
四夷义以来苏。
三军感而抃舞。
痍疮再起。
俘馘是图。
将士同心。
誓雪孟明之耻。
殇魂共愤。
思亢杜回之雠。
臣等殉义忘生。
报恩惟死。
不任感激庆戴。
副大总管苏将军谢罪表697年4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
臣某言。
伏奉某月日巳前赦书。
赦臣万死。
才削见任官秩。
还复本将军名。
始庆再生。
即荣宠命。
宛转踊跃。
感戴惭惶。
中谢
臣闻凿门受律。
本合忘生。
对敌临戎。
殉节唯死。
此乃国家恒典。
军政严科。
臣妄以庸才。
谬叨重任。
不能深图远算。
馘丑摧凶。
宣庙略之威。
永息边人之患。
属前军挫衄。
士卒奔亡。
臣复继驱驰。
战斗交合。
川谷地险。
客主势殊。
步马相悬。
左右受敌。
决命争死。
力尽涂穷。
遂以貔貅之师。
衄于犬羊之众。
诚宜刎首谢国。
杀身报恩。
陛下洪汤禹之仁。
务宽大之典。
愚臣同孟明之侣。
遂免严诛。
白骨再荣。
丹慊未泯。
誓将枕戈尝胆。
殄逆枭凶。
躬为士卒之先。
以雪殇魂之愤。
肝脑涂地
少答鸿私。
不胜荷戴再生荣幸之至。
谢衣表697年4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
臣今月日。千骑田楷至。
伏奉恩敕。赐臣紫衫旱衫裤等一副。
臣万死骷骨。垂朽蒙荣。
载战载殒。肝心涂地
中谢。臣以驽朽。
叨承重任。凭奉圣略。
诛讨元凶。实合震曜天威。
俘斩逆首。而智力浅短。
进退无规。被王孝杰陷锋于前。
臣则接战于后。躬先士卒。
苦斗山林。自辰至酉。
杀贼无数。嵓谷峻狭。
车乘相旋。被孝杰败兵。
回相冲突。逆贼乘便。
重袭臣军。士卒被伤。
子将多死。臣决命争首。
陷阵摧凶。日暮兵疲。
疮痍相半。鸟散山谷。
人无斗心。臣独无依。
遂失师律。即欲刎颈阵下。
委骨显诚。实恐身死尅伤。
未雪国耻。所以含垢忍辱。
图死阙庭。今月六日幽州
即囚系狱户。延颈戢魄。
惟待严刑。汤镬在前。
分委灰土。岂谓天慈矜鉴。
回宪增荣。以其伏锧之魂。
更辱赐衣之宠。烦冤踊跃。
载兢载惶。泣血尝胆。
誓复国雠。刻骨刻肌。
敢忘天造。不胜巳死再生感戴欣跃之至。
建安王贺破贼表697年2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
臣某言。
今月日。
辽东都督高仇须等月日破逆贼契丹孙万斩等一十一阵露布。
并捉得生口一百人送至军前事。
三军庆快。
不胜踊跃。
臣闻天之所弃。
虽暴必亡。
人之共雠。
在远弥戮。
况凶羯遗丑。
未及犬羊。
固作孽以招诛。
自辜恩而取灭。
伏惟陛下威加四海
子育百蛮。
鬼神尚不敢违。
凶狡岂能逃罪。
逆贼万斩等天夺其魄。
生自为殃。
仇须等谨奉庙谋。
远凭国计。
短兵才接。
偫逆销亡。
返风回烟。
薰睛掩目。
此乃天威潜运。
道密周
岂止人谋。
抑由灵助。
今尽灭殃病。
孽固折服。
饥灾兼至。
凋弊日滋。
未加天兵。
应自糜烂。
臣训励士马。
今日剋行。
大军一临。
凶寇必殄。
献俘在即。
拜阙有期。
预喜承恩。
思胜庆贺。
无任抃快之至。
奏白鼠表697年2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
臣某言。今月日。
臣等令中道前军总管王孝杰进军平州十九日行次渔阳界。
昼有白鼠入营。孝杰捕得笼送者。
身如白雪。目似黄金。
顿首跧伏。帖若无气。
将士同见。皆谓贼降之徵。
臣闻鼠者坎精。孽胡之象。
穿窃为盗。凶贼之徒。
固合穴处野居。宵行昼伏。
今白日归命。素质伏辜。
天亡之徵。兆实先露。
孝杰发后。再有贼中信来。
不谋同词。皆云尽灭病死。
亲离众溃。匪朝即夕。
臣训兵励勇。取乱侮亡。
昔宋剋鲜卑。苍鹅入幕。
今圣威远振。白鼠投营。
休兆同符。实如灵契。
凡在将士。孰不欢欣。
执馘献俘。期在不远。
祃牙文697年3月1日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六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
万岁通天二年三月朔日。清边道大总管建安郡王某。
敢以牲牢告军牙之神。盖先王作兵。
以讨有罪。奸慝窃命。
戎夷不龚。则必肆诸市朝。
大戮原野。我皇周子育万国。
宠绥百蛮。青云干吕。
白环入贡。久有年矣。
契丹凶羯。敢乱天常。
乃蜂聚丸山。豕食辽塞。
宴安鸩毒。作为欃枪。
天厌其凶。国用致讨。
皇帝命我。肃将王诛。
今大军已集。吉辰协应。
旄头首建。羽旆前列。
夷貊咸威。将士听誓。
方俟天休命。为人殄灾。
惟尔有神。尚歼乃丑。
召太一。会雷公。
翼白虎。乘青龙。
星流彗扫。永清朔裔。
使兵不血刃。戎夏来同。
以昭我天子之德。允乃神之功。
岂非正直聪明哉。无纵大雠。
以作神羞。急急如律令。
禜海文697年3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六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
万岁通天二年月日。
清边军海运度支大使虞部郎中元圭
敢以牲酒驰献海王之神。
神之听之。
我国家昭列象胥。
惠养戎貊。
百蛮率职。
万方攸同。
鲜卑猖狂。
忘道悖乱。
人弃不保。
王师用征。
故有渡辽诸军。
横海之将。
天子命我。
赢粮景从。
今旌甲云屯。
楼船雾集。
且欲浮碣石。
淩方壶。
袭朔裔。
幽都
而涨海无倪。
云涛洄潏。
胡山远岛。
鸿洞天波。
惟尔有神。
肃恭令典。
导鹢首。
骑鲸鱼
风伯
遏天吴。
使苍兕不惊。
皇师允济。
攘慝剿虐。
安人定灾。
苍苍偫生。
非神何赖。
无昏汨乱流。
以作神羞。
急急如律令。
建安王辽东697年2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四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
月日。
清边道大总管建安郡王攸宜致书于辽东高都督蕃府。
贤甥某至。
仰知破逆贼孙万斩十有馀阵。
并生获夷贼一千人。
三军庆快。
万里同欢。
都督体英伟之才。
抱忠义之节。
遂能身先士卒。
为国讨雠。
以数百之兵。
当二万之寇。
指麾电扫。
逆党云销。
都督智勇过人。
威名远振。
谁能以少击众。
陷丑摧凶。
使国家无东顾之忧。
都督之力也。
贤甥俊酷似其舅。
遂能与某等应机破敌。
效节立功。
此已各赏金带绯袍。
薄荅诚效。
更自录奏。
拟加荣官。
都督远知此意也。
今贼饥饿。
灾舋日滋。
天降其殃。
尽灭已死。
人厌其祸。
万斩方诛。
营州士人及城傍子弟。
近送密款。
准待官军。
某令将蕃汉精兵四十万众剋取。
某月日百道齐驱。
分五万蕃汉精兵。
中郎将薛讷取海路东入。
舟楫已具。
来月亦发。
都督励兵秣马。
以待此期。
共登丸山。
看殄凶虏。
书勋竹帛。
开国传家。
都督建功之日也。
中閒剋期同会。
当更别使知闻。
正属有军事。
未能委曲。
初春向暖。
愿动静胜常。
所是都督官属及大首领并左右立功人等。
并申此问。
相见在近。
豫以慰怀。
建安王王尚书送生口书697年1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四 创作地点:北京市市辖区大兴区
使至。
所传斩首及生擒获马等。
具如来状。
仰以欣快。
三军共之。
狡寇逋诛。
此来擒馘。
师徒企踵。
争望先锋。
尚书远略英谋。
临机果断。
潜制凶丑。
枭首伏辜。
在此诸军。
实增募勇。
既壮尚书之节。
又美先登之功。
幽州士人。
尤以庆快。
破竹之势。
自此为阶。
某方擐甲负戈。
尚书后列。
登高临阵。
坐观俘虏。
此期在即。
豫以慰怀。
初春犹寒。
愿保休胜。
裨将已下。
各慰问之云云。
为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奏失利表697年3月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二 创作地点:北京市
臣攸宜言。今日某乙从峡石山称。
前军王孝杰等以某日失利于峡石山。忽闻殒绝。
心摧魂死。上孤天威。
下惭士卒。死罪死罪顿首顿首。
臣以驽怯。谬职戎麾。
衔戴恩荣。统率将士。
驱关陇之马。引淮海之饷。
旗幕亘于边城。弓甲倾于内府
不堪任使。挠失节度
偫帅无决胜之功。偏师有挫衄之咎。
长犬羊之孔炽。纵枭獍之未灭。
愤结灵祇。怨毒骨髓。
臣实其罪。罪非他人。
忍耻苟全。远愧胡颜之责。
引慝遄死。内负犹斗之心。
踧踖无颜。进退靡处。
臣既不建师律。有干常宪。
合即严科。以塞重责。
然以见在兵马。交要部统。
未敢束手军事。委置旌节。
稽缓刑书。伏深兢战。
特乞更召严猛。代臣统帅
请归罪司寇。以正国刑。
囚伏边陲。唯待斧钺。
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697年9月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右被牒奉敕责通大总管功状者。
契丹背恩。
营州失守。
前军丧律。
榆关不开。
幽平鸟栖于重堑。
戎羯虎食于四野。
燕南诸城
十仅存一。
河朔之地。
人挟两端。
由是豺狼入于牢阱。
蜂虿出于怀袖。
王受服不宿。
孤剑先驱。
寇雠日深。
甲兵未继。
于时鸠合步骑。
不满三千。
彼众我寡。
兵怯虏炽。
且保关守塞。
力犹不禦。
况土人弄兵。
转相攻拔。
外召夷狄。
内据险隘。
冀州既陷。
势将不巳。
当决水之冲。
承烈火之焰。
逆风扑燎。
摧岸塞河。
韩白见之。
知其难矣。
王权以料敌。
静而镇下。
宣国恩以抚宁
晓愚俗以逆顺。
督将吏以忠义。
示士伍以严肃。
深筹秘于六奇。
潜檄通于千里。
沧瀛贝博。
响援增气。
幽易恒定。
声威有立。
而又分兵井陉
杜其西望。
引军河漕。
阻此上流。
张虚旗于赵城
设奇兵于襄国
亦犹吴人潜军于巢县
而见舟豫章
汉将捷径于武关。
而声出崤渑。
盖广援以安众
多方以误敌。
故能举无遗策。
兵不踰时。
涤昴宿于妖氛。
拔冀方于涂炭。
俾皇灵溥畅。
黔首昭苏
朝廷释东顾之忧。
漳滏息南侵之患。
然后归剽掠。
返流亡。
业穷乏。
赈痍伤。
僵暴皆掩。
死丧复怨。
赏不失劳。
亦无滥受。
罚不漏罪。
亦无冤人。
则王有大勋于是役也。
而又诚以奉上。
义以利人。
至忠之状有三。
为善之迹有五。
所谓忠者。
一曰思致命也。
初戎寇方殷。
王乘驿赴救。
众才数骑。
捍敌偫丑。
山东父老。
如恃山河。
既而王躬擐甲冑。
吐诚师旅。
誓在尽敌。
以报前雠。
故得感激来战。
决命争胜。
二曰能果断也。
凶党狂狡
飞转妖书。
吠尧谤舜。
閒诱愚惑。
事斯蔓结。
摇我人心。
王阴察州闾。
掩求魁蠹。
获应贼书人耿罗汉等一十三人。
焚书伏罪。
众而后定。
故得破谋杀谍。
悖计无施。
三曰诚感神也。
王地维近属。
躬当大任。
所过山川鬼神之地。
罔不精意恳祷以请。
云天子圣明。
皇天辅德。
实降灵助。
以济神兵。
幽感明祇。
多获孚祐。
故得行师之处。
胜风送旗。
合战之时。
兴云翊阵。
金鼓所向。
冰消草靡。
所谓善者。
一曰均下也。
饮食劳逸。
与将士必同。
二曰洁己也。
遍赏有功。
王秋毫无受。
三曰询善也。
国之彝典。
成诵在心。
阅实定名。
必咨偫议。
四曰嫉恶也。
每戮一人。
亲数其罪。
必深加咎责。
使愧耻于地。
五曰不伐也。
贼平之日。
将吏贺功。
王称美天威。
推劳士众。
兢兢然若不己有也。
惟圣人神武制命。
豫授兵符。
大总管忠善龚行。
克成庙算。
今者显号年纪。
腾辉国籍。
方谓垂范云台
勒功彝器。
而杕杜遣宴。
甫率于旧章。
茅土增封。
殊末于宗正
此壮夫义士所以窃议而长叹者也。
虽树下不言。
用归功于明主。
然策勋有典。
何劝善于戎臣。
敢凭下问。
是用大陈。
其所正复州县。
招抚归降。
补署官僚。
存集流迸。
擒杀凶丑。
收获军实。
与吏士共功者。
具如别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