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秦国大长公主墓志铭(并序 治平四年八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乐全集》卷三八、《宋会要辑稿》帝系八之一四(第一册第一六九页)
秦国大长公主仁宗皇帝第九女也,母曰淑妃董氏,嘉祐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诞生。
嘉祐初仁宗违豫,淑妃奉侍勤瘁,帝心察而怜之,眷遇甚渥,故主爱亦隆。
五年,封福安公主
八年,英宗纂御,进封康国长公主
治平四年,今上践阼,加号郑国大长公主
闰三月二十三日薨,年八岁。
主虽妙龄,地居尊属,在仁宗有兑女之宠,于英宗处天妹之重,今上当太主之贵,而太皇太后尽鞠育之慈,皇太后敦诸姑之好,可谓生而极盛荣之至也。
主既终三年之制,复值大行之恤,性资纯孝,情深攀慕,日课佛经,间或蔬馔,积毁癯瘠,感疾遂侵。
三宫轸怀,日就临问,亲省医剂,奄然无瘳,美玉韬华,明珠晦色。
琅函金简,应图牒以暂来;
矞云景星,见光灵而遽返。
中闱伤恸,掖庭哀送。
四月二日,菆涂于奉先资福精舍,上为辍视朝五日,追襚秦国大长公主
秋八月,从英宗皇帝龙輴归穸昭陵外域,别用卤簿仪物以从,盖旧礼也。
有诏近臣刊辞乐石。
铭曰:
月渚仙娥,星潢帝女。
周美天妹,汉尊太主。
初解文褓,承嬉紫房。
秾华凤彩,秀色龙章。
素瑟未工,玉箫方习。
黼幄爱隆,云軿回急。
三宫慈渥,五陵神隩。
逝不可留,吁嗟太早。
左武卫大将军沂州防禦使崇信军节度观察留后汉东郡公墓志铭(并序 治平四年八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乐全集》卷三八
平阳懿恭王子十七人,汉东伯仲为第六,母曰崇国夫人王氏,而汉东会稽县太君黄氏所出。
公讳宗回字晞圣
生九岁赐名,授官右侍禁
景祐中,会朝廷以环卫宗子,于是以东头供奉官左千牛卫将军
累迁至左武卫大将军沂州防禦使
年五十以疾终,时治平三年二月戊申也。
讣闻,辍朝一日,告赠崇信军节度观察留后追封汉东郡公
四月乙酉,权厝于奉先资福佛舍。
四年八月癸酉,从英宗龙驾往祔先王之茔。
累阶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官御史大夫,勋上柱国,爵开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真食七百户。
汉东仪度峻整,好学隶书,晓音律,善骑射
平居寡言庄色,俨如也。
有至性,年十一丧平阳号踊不自胜,若成人者。
会稽殁,毁慕癯瘠,宗族称其孝。
晚年笃信释法,不以世累萦其心。
宾祭内外之事,属于其配,忘怀委顺,以游乎方之外。
夫音伎之乐,玩巧之好,乃富贵之地,耳目之所常湛没者;
是之弗由,而独远离苦集之途,庶几真常之境。
推其所尚,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于为善而已。
夫人陇西郡李氏,克勤内则,恭顺宜家,公之所以得不为尘事所婴,以夫人干家之蛊,有馀裕也。
子二人:仲革、仲洽,并以将军雅州昌州刺史,皆端固修立。
女三人:长适右侍禁彦明,次适左侍禁倪良嗣,次尚幼。
孙三人:士纵,右千牛卫将军
士凭、士钲,并皆右监门率府率
孙女八人,俱幼。
铭曰:
孝哉汉东,至性天得。
永怀二人,哀哀罔极。
薄诸可欲,忘怀世累。
将超于彼,自归觉地。
知此如幻,孰为延促?
往从先王,维嵩之麓。
皇侄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右监门率府率御史大夫轻车都尉领军卫将军墓志铭(并序 庆历八年六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乐全集》卷三八
领军讳仲
谨稽属籍:惟太宗皇帝元子曰潞恭宪王,生密国公允言,密公生祁国公宗说,祁公男子二十三人、女子二十五人,为领军之兄姊者二人焉。
盖疏润星潢,擢华月干,庆基凭厚,昌绪隆远矣。
领军姿貌端秀,性禀明悟,始就外傅,屹然佩鞢,有成人之志。
尝侍上射苑中,摄弓操矢,得襄尺剡注之体,屡中正鹄,赐赉加等。
复能留好文史,吟咏自娱。
尤喜篆籀,二王、欧阳笔法,觕达其势。
孝友恭顺,本诸其衷,事亲婉以从,令处子舍,莫有失爱者。
入朝廷繇宾赞,而威仪俨如。
景祐三年始赐名,授太子右内率府副率
庆历四年,迁右监门率府率
庆历七年四月二日感疾而卒,享年二十三。
皇帝以诸孙之悼,辍垂拱朝一日。
襚以领军卫将军印绶,殡于奉先精舍。
八年六月六日,从永嘉郡之卤簿,往窆永安茔域,礼也。
娶郭氏。
三子:长曰某,率府率
次曰某,率府副率
季未名。
四女并在室。
噫!
禀生如此其粹也,凭庆如此其隆也,降年不永,是以禄位器志皆未之究也。
有诏史官为之识。
铭曰:
太宗之穆,既蕃既昌。
祁公之子,诜诜且良。
洵美领军,翘然而秀。
贵可踦待,不俾以寿。
崧高之麓,天启佳城。
宪园祔竁,体魄维宁。
后汉金乡长侯君碑跋1064年4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六、《集古录》卷三、《六一题跋》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金乡长侯君碑》,云君讳成,字伯盛山阳防东人也。
其先出自豳岐,周文之后,封于郑,郑共仲赐氏曰侯
厥胤宣多,以功佐国。
汉之兴也,侯公纳策,济太上皇鸿沟之阨,谥曰安国
君曾孙酺封明统侯
光武中兴,玄孙霸临淮太守,转拜执法右刺奸、五威司命大司徒公,封于陵侯,枝叶繁茂,或家河洧,或邑山济。
君即上党太守之弟。
郡请署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金乡长
建宁二年四月癸酉卒,年八十一。
碑文首尾皆完,故得详其世次。
其云上党太守,不见其名。
按《汉书》,执法右刺奸、五威司命,皆王莽官名。
侯霸列传》云:时为随令,迁执法刺奸,而未尝为五威司命
后事光武,代伏湛大司徒封关内侯
既薨,光武下诏,追封则乡侯
而此碑言封于陵侯,未知孰是?
据碑言,刺奸司命光武时官,盖碑文之缪矣。
治平元年四月二十九日书。
游鯈亭记景祐五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三、《名山胜概记》卷二七、《文编》卷五六、《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卷一○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游鯈亭
禹之所治大水七,岷山导江,其一也。
江出荆州,合沅、湘,合汉、沔,以输之海。
其为汪洋诞漫,蛟龙水物之所凭,风涛晦冥之变怪,壮哉!
是为勇者之观也。
吾兄晦叔为人慷慨喜义,勇,而有大志。
能读前史,识其盛衰之迹,听其言,豁如也。
因于位卑,无所用以老,然其胸中亦已壮矣。
夫壮者之乐,非登崇高之丘,临万里之流,不足以为适。
今吾兄家荆州,临大江,舍汪洋诞漫壮哉勇者之所观,而方规地为池,方不数丈,治亭其上,反以为乐,何哉?
盖其击壶而歌,解衣而饮,陶乎不以汪洋为大,不以方丈为局,则其心岂不浩然哉!
夫视富贵而不动,处卑困而浩然其心者,真勇者也。
然则,水波之涟漪,游鱼之上下,其为适也,与夫庄周所谓惠施游于濠梁之乐何以异?
乌用蛟鱼变怪之为壮哉?
故名其亭曰游鯈亭。
景祐五年四月二日,舟中记。
宫闱令有期周丧给假诏天圣二年四月六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四、《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二五(第一册第五九九页)
宫闱令如有期周丧,在家在外并给假二日
遇朔望禋祭行事,即权差人祗应,假满仍旧。
乞罢吕夷简商量军国事奏庆历三年四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蔡忠惠集》卷一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二
臣伏见前宰臣吕夷简被病以来,两府大臣三次诣夷简家议事;
及守司徒罢相之后,朝廷有旨,令商量军国大事。
今月二日宰臣章得象以下又诣其家评论西事。
臣切谓夷简病时,陛下于内中开设道场,及赐手诏,锡与至多,眷注之心,当世无比。
臣谓陛下假人以恩则可,假人以礼则不可。
何哉?
陛下春秋方盛,固宜亲决万几,却宰臣枢密夷简决事。
臣恐天下四夷闻之,谓陛下如何主也?
府大臣辅陛下而治天下者,今乃并笏受事于夷简之门,里巷之人指点窃笑。
臣恐天下四夷闻之,大国乏材,而无上下之名分。
虽陛下特隆恩眷,优待老臣,正得为君之道,而夷简不能上承陛下之意,而无引避推让之心。
夫为人臣,端居私家,屈大臣而自便,于理安乎?
夷简谋身忘公,养成天下今日之患,遂致二边连搆,百姓困穷,万手所指,无敢言也。
上天降监,祖宗垂灵,辄以病解,而陛下尚令参决大政,皆陛下至今未之悟也。
臣切以陛下即位之初,夷简便为参知政事,其后数年,渐至宰相
陈州半年复入,又出许州一年有馀,移领魏府,召归作相。
首尾二十年间,不居政府才二年有馀耳。
前后虽有王曾李迪张士逊陈尧佐王随等更迭为相,而历年之久无如夷简也。
辅政以来所言之事,陛下一皆听信而施行之。
出藩未几,还当大政,以病居家,两府问事,得主之深,无如夷简
辅政既久,得主又深,固当敦风教,正庶官,安百姓,镇四夷。
今乃不闻功业,但为私计,岂不负陛下眷遇之意也?
夫开直言、旌谠论者,宰相之体也。
夷简执政以来,屡贬言者,凡三四次,如曹修古段少连孔道辅杨偕孙沔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等,或谪千里,或抑数年,或缘私恨。
假托人主威权,以逐忠贤,以泄己怒,殊不念陛下虚受恶名,此不忠之大者。
又使天下之人,父教其子,兄教其弟,咸以直言为讳。
此乃绝忠谠之嘉谟,成本朝之阙政,其过一也。
夫奖懿行,厉廉节,宰相之方也。
古之圣人教人之道,先以名节为本。
若使不好令名,则何恶不为,何善不毁?
纵不陷于恶,亦不免碌碌因循,为阘茸之人也。
夷简为性不臧,欲人附己。
见为善介特而自立者,皆以好名希求富贵以污之。
善人耻此,往往退缩,以避好名干进之毁。
是以二十年来,人人不肯尚廉隅、厉名节,浅者因循阘茸,深者靡恶不为,都无愧耻。
但能阿附夷简夷简悉力护之,使奸邪不败,浸成此风,习以为俗。
又使天下之人皆以逐利为智能,远势为愚钝。
此乃废廉耻之节,成奔竞之风,其过二也。
夫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宰相之行也。
夷简一恩之施,皆须出我门下。
或先露其事,使人预知;
或先抑其事,然后与行。
若不可行者,小则归怨同列,大则称奉圣旨。
以是阿附者多,阴为羽翼,使天下之人迷大公之论,有朋党之议,其过三也。
进贤退不肖者,宰相之职也。
臣见数年以来,审官院京朝官、吏部铨选人、枢密院三班院使臣,授官之后,例皆待阙一年二年。
以此计之,冗官甚多,曾不裁损。
奇材异绩,不闻奖拔;
贪墨昏耄之人,曾经免罢责罚,及来雪理,务施小惠,多与收录。
使天下贪廉混淆,善恶无别,其过四也。
夫富国恤民,宰相之事也。
自关陕兵兴以来,修完城垒,馈运刍粟,科配百端,悉出州郡。
内则帑藏空虚,外则民力殚竭,嗟怨嗷嗷,闻于道路。
不幸有水旱之灾,其变不可量也。
盖由不选材能充三司使副使发运使,但务取人情,用为资历。
转运使收至数月,即又迁移,循环奔走,日求升进。
欲以兴材利,宽民力,其可得乎?
其过五也。
夫怀忠诛逆,宰相之略也。
而边鄙无事之时,臣僚或陈备边之策,或述禦寇之方,皆为虚妄引惹,或降差遣,或与冲替。
边臣因此,唯尚姑息。
是以士卒不练,器械不完,黠羌窥我强弱,辄怀异志。
夷简当国之后,山外之败,任福已下死者数万人;
丰州之战,失地丧师;
镇戎之役,葛怀敏以下死者又数万人。
盖命遣将帅,或分或合,法制不立,上下不和,大战则大败,小战则小败。
使生灵肝血涂染砂碛,父子夫妇存殁冤痛,庙堂之上,成算安在?
其过六也。
夫畅国威,制邻敌,宰相之谋也。
自西师败殁之后,北虏乘隙,遣使入朝,辄违先帝之盟,妄请关南之地,岁增金帛仅二十万,而犹勒兵压境,坚求纳字,凌胁中国,大为耻辱。
度其祸福,譬若疽疮,但未溃耳。
制敌之术,为患日深,其过七也。
夷简出入中书且二十年,不为陛下兴利除害,茍且姑息,以致事事隳坏如此。
臣谓夷简若实有智谋,执政从来只务固宠,不肯施设,是不忠也;
若竭尽智谋,区处颠倒,是不材也。
不材不忠,二者必当一责。
尚贪威势,不能力让。
或闻夷简乞令政府一两人至家商议大事,足验夷简退而不止之心也。
臣又见故相王旦执政仅二十年,后以病退,只带宫观使名,不复与闻邦政,故事甚明。
夷简,伏乞朝廷特罢商量军国大事,庶使两府大臣专当责任,无所推避。
陛下于夷简,正君臣之分,存终始之恩。
伏乞陛下断而行之,以全国体。
取进止。
英宗皇帝即位大赦表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八、《苏魏公文集》卷四五
臣某言:伏奉四月二日制书,可大赦天下,当赦不原者咸赦除之。
臣即时集本州官吏军民宣读告谕,施行讫者。
风云会而圣人作,雷雨解而品物荣。
自迩及遐,以喜以抃。
臣某诚欢诚喜,顿首顿首。
伏以人君发惟新之号,所以丽泽于四方;
赦令出非常之恩,故能鼓舞于群动。
盖《春秋》贵谨始之义,而典谟重肆眚之文。
宪章具存,今昔岂异。
伏惟皇帝陛下天明命,应运勃兴,丕承先帝之谟,光临大宝之位。
乃于践阼之旦,诞布好生之仁。
刑无大小之差,悉从原宥;
官无内外之限,咸与跻迁。
军和遍被于颁沾,民里周蒙于隐恤。
旧章毕举,美利无垠。
人神为之交欢,阴阳以之顺序。
臣叨守州郡,亲遘盛明,伏读诏书,有祗率旧章之言,又有罔敢废失之戒。
窃谓陛下虔恭遗旨,善述先猷,足以感动人心,驯致孝治。
凡在臣子,孰不欢欣。
帝尧能放上世之勋,成王能酌先祖之道,《书》《诗》所以称载,圣贤所以咏歌。
校于兹辰,未为远过。
升平之源可见,甚盛之德在兹。
丕基益隆,万世永赖。
臣限以官守,不获称庆阙庭。
臣无任。
王会之墓志铭嘉祐八年四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四、《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三、《吴都文粹》续集补遗卷上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讳字会之姓王氏太平州当涂县人也。
尝举进士,不中,去以所学教授
于是苏州士人从转运使君主其学,学者常致数千百人。
君所奖养成就者多矣,乃始以进士起家,权南雄州军事判官
归,试判超等,补袁州军事判官,留为国子监直讲,兼陇西郡王教授,李某行内修谨,君盖有力焉。
岐国公主既嫁,为君求迁,有命矣,君辞焉,乃已。
君少以文学知名,于书无所不观,而尤喜《易》,作《易传》十卷,《乾德指说》一卷,《复书》七卷,名士大夫多善其书者。
于是枢密使公举君可试馆职,而宰相无知君者,故不用。
通判徐州,以疾不赴,求监苏州酒,以嘉祐八年正月六日不起,年五十九,至太常博士
君为人乐易,笃于朋友故旧,于势利无所茍,能爱人以得其欢心。
君皇祖考延嗣,祖、考皆不仕,而皇考以君故,赠大理评事
前夫人苏氏,后夫人陈氏,皆无子。
陈氏名家子,亦有贤行,以嘉祐八年四月二日,葬君苏州吴县三玄乡陆公原,以前夫人苏氏祔焉。
铭曰:
宜寿也,五十而已;
宜贵也,止于博士
谓卒有后也,而终无子。
呜呼夫子!
命不可与谋。
其归其安,永矣兹丘。
吕大防可相度吕公著转官事诏元祐三年四月辛巳 北宋 · 高皇后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
吕公著以年老,坚乞休退。
方今皇帝冲幼,正要宿德大臣辅佐,公著岂易得也?
欲坚留依旧供职,诚虑中书尚书两省日逐事务繁拥,恐未副尊待老臣之意。
今欲转官,罢尚书右仆射、除摄太保同平章军国事,一月三赴经筵二日一入朝,因至都堂议军国事,未知如何。
卿可相度合如何为便,亲书实封进入。
秦州天水县太祖山湫封灵源侯牒 北宋 · 章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七
元丰四年二月六日秦州帖封送到中书门下牒。
中书门下牒:太常礼院奏,准中书批送下左谏议大夫、充天章阁待制、充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罗拯奏,勘会本路州府自已来,愆少雨泽,寻差官遍诣秦州管界祠□多方祈祷,终无显应,夏麦无望,民情不安。
臣访闻本州天水县界有太祖山湫水,自来邻近州县每遇亢旱,于本处迎取湫水,多有感应,遂斋戒差衙职往彼迎到湫水,于四月二日到州设位致祭,早晚与僚属祈祷,只于当日晚降雨,至四日已后,相继大雨,至七日方止,约深二尺。
已上节次据本路州府状申,并是当月四日已后相继雨泽沾足,夏麦亦救及分数,□种并已立苗,向去有望,民心安帖。
臣寻下天水县询问父老,多称其太祖山在秦、凤、成三州界首,其山比众山最高,峰峦秀出,其山半大石岩下有湫泉一所,水流涓涓不绝,及有风穴,透彻山顶,时有雾气。
每遇天旱,远近之人多来迎取其水,前后屡有感应,一方之人尤所尊仰。
臣再三体访,委是诣实。
伏望特□详酌指挥,封一爵号,所贵一方之人,永久尊奉。
候敕旨,状前批送院者。
当院看详太祖山湫泉庙,虽《图经》不载,又缘祈祷有应,合封爵号,伏乞朝廷详酌指挥
候敕旨,秦州太祖山湫泉庙牒,奉敕旨者。
诸侯得祀其境内山川之神。
非使之徼福以利于己也,盖神功德及民,则思所以报之。
眷言灵祠,奠彼邦域,此因旱熯,嘉泽应祈,有司请焉,宜有昭答,疏爵锡号,显扬神休。
宜特封灵源侯
牒至准敕,故牒。
元丰三年十二月日牒。
太中大夫参知政事章□,大夫参知政事蔡□,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平章事王□。
元丰六年八月日立石。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一一七九。
吕公著特授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食邑实封馀如故制元祐三年四月四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八、《皇朝文鉴》卷三六、《崇古文诀》卷二五、《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三、《秘笈新书》卷一、《翰墨大全》甲集卷六、《文章类选》卷二五、《文章辨体》卷一七、《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七、《宋四六选》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门下:仁莫大于求旧,智莫良于用众。
既得天下大老,彼将安归;
以至国人皆曰贤,夫然后用。
今朕一举,仁智在焉。
宜告治朝,以孚大号。
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柱国东平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三百户吕公著,吁谟经远,精识造微。
不谈,昔闻其语;
以社稷为悦,今见其心。
三年有成,百揆时叙。
维乃烈考,相于昭陵
盖清净以宁民,亦劳谦而得士。
凡我仪刑之老,多其宾客之馀。
武丁时,虽莫望于前烈;
召公考,固无易于象贤。
而乃屡贡封章,力求退避。
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闵劳以万几之烦。
是用迁平土之司,释文昌之任。
毋废议论,时游庙堂。
于戏!
大事虽咨于房乔,非如晦莫能果断;
重德而逾于郭令,而裴度亦寄安危。
罔俾斯人,专美唐世。
可特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馀如故。
仍一月三赴经筵二日一入朝,因至都堂议军国事。
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1086年8月4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七、《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二○五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八、《容斋续笔》卷一二、《文献通考》卷二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九、《宋史纪事本末》卷一○、《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一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元年八月四日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轼状奏:准中书录黄,先朝初散青苗,本为利民,故当时指挥,并取人户情愿,不得抑配。
自后因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讽胁州县,废格诏书,名为情愿,其实抑配。
或举县勾集;
排门抄劄;
亦有无赖子弟,谩昧尊长,钱不入家;
亦有他人冒名诈请,莫知为谁,及至追催,皆归本户。
朝廷深知其弊,故悉罢提举官,不复立额,考校访闻,人情安便。
昨于四月二十六日,有敕令给常平钱斛,限二月或正月,只为人户欲借请者及时得用。
又令半留仓库,半出给者,只为所给不得辄过此数。
至于取人户情愿,亦不得抑配,一遵先朝本意。
虑恐州县不晓朝廷本意,将为朝廷复欲多散青苗钱谷,广收利息,勾集抑配,督责严急,一如向日置提举官时。
八月二日,三省同奉圣旨,令诸路提点刑狱司告示州县,并须候人户自执状结保赴县乞请常平钱谷之时,方得勘会,依条支给,不得依前勾集抄劄,强行抑配。
仍仰提点刑狱常切觉察,如有官吏似此违法骚扰者,即时取勘施行。
提点刑狱不切觉察,委转运安抚司觉察闻奏,仍先次施行者。
右,臣伏见熙宁以来,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馀年,法日益弊,民日益贫,刑日益烦,盗日益炽,田日益贱,谷帛日益轻,细数其害,有不可胜言者。
今廊庙大臣,皆异时痛心疾首,流涕太息,欲已其法而不可得者。
况二圣恭己,惟善是从,免役之法,已尽革去,而青苗一事,乃独因旧稍加损益,欲行紾臂徐徐月攘一鸡之道
如人服药,病日益增,体日益羸,饮食日益减,而终不言此药不可服,但损其分剂,变其汤,使而服之,可乎?
熙宁之法,本不许抑配,而其害至此,今虽复禁其抑配,其害故在也。
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何所不至。
况子弟欺谩父兄,人户冒名诈请,如诏书所云,似此之类,本非抑勒所致。
昔者州县并行仓法,而给纳之际,十费二三,今既罢仓法,不免乞取,则十费五六,必然之势也。
又官吏无状,于给散之际,必令酒务设鼓乐倡优,或关扑卖酒牌子,农民至有徒手而归者,但每散青苗,即酒课暴增,此臣所亲见而为流涕者也。
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女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朝廷忍复行之欤!
臣谓四月二十六日指挥,以散及一半为额,与熙宁之法,初无小异,而今月二日指挥,犹许人户情愿请领,未免于设法网民,使快一时非理之用,而不虑后日催纳之患,二者皆非良法,相去无几也。
今者已行常平粜籴之法,惠民之外,官亦稍利,如此足矣,何用二分之息,以贾无穷之怨。
或云:议者以为帑廪不足,欲假此法以赡边用。
臣不知此言虚实,若果有之,乃是小人之邪说,不可不察。
汉宣帝世,西羌反,议者欲使民入谷边郡以免罪。
萧望之以为古者藏于民,不足则取,有馀则与;
西边之役,虽户赋口敛以赡其乏,古之通议,民不以为非;
岂可遂开利路,以伤既成之化。
仁宗之世,西师不解盖十馀年,不行青苗,有何妨阙。
况二圣恭俭,清心省事,不求边功,数年之后,帑廪自溢,有何危急。
而以万乘君父之尊,负放债取利之谤,锥刀之末,所得几何,臣虽至愚,深为朝廷惜之。
欲乞特降指挥,青苗钱斛,今后更不给散,所有已请过钱斛,候丰熟日,分作五年十料随二税送纳。
或乞圣慈念其累岁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户,并与放免。
庶使农民自此息肩,亦免后世有所讥议。
兼近日谪降吕惠卿告词云:「首建青苗,力行助役」。
若不尽去其法,必致奸臣有词,流传四方,所损不细。
所有上件录黄,臣未敢书名行下。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手记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七、《范太史集》卷五五
傅尧俞/钦之苏轼元祐五年正月乞召还。)/苏辙/子由赵彦若元考/司马康/公休元祐三年讲官,除侍讲。)王岩叟彦霖/朱光庭公掞/吴安诗(傅正)/贾易/明叔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除殿中。)刘安世/(器之)吕陶/元钧吕大忠进伯/吕大临/张舜民/芸叟李周纯之/杨国宝/应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御史。)杨瑰宝(器之)/谢卿材/仲适游师雄景叔/常安民/希古王汾/彦祖姚勔辉中/张耒文潜/晁补之无咎/刘唐老/寿臣廖正一明略/郝辟之希孟/吴立礼/张举子/(厚阙。志趣高洁,词学清赡,甲科登第。二十馀年,侍亲终养,屏居不仕,安恬之节,臣实不如。)曾孝纯/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馆阁。)孙贲/钱世雄/元祐五年八月举,升陟,时权进奏院户部检法官。)宋大章/乐京/(已卒)丁骘/公默吴师仁坦求元祐五年四月一日三免讲,乞擢用。前此十科举讲读。)/邵伯温/子文杜敏求拙翁元祐四年台阁清要,升。)/刘敦夫元祐四年举著述科。)/龚史彦和/冯如晦叔明/冯山/允南陈鹏/图南赵伋/思诚张康国/饶州教授改官。徐铎榜及第,元祐七年学官。)章元弼(蒙之子。公肃纪常极称其有文。元祐五年学官七年再荐。)/马涓/朱绂/郑倞/周行己/师正叔)秦觏(能文)/程遵彦/(杭签。子瞻极称其才,云温公亦知之,而口未尝言。)苏坚/(衮子。子瞻称之如程。)韩纯彦(好学有文,申公尝欲除馆职。)/侯临/邵光子瞻称之。已卒。)/韩宗直/公掞称之)王普/王当/李楚怀州人,能文。)/范致明/(应制举,能文。)范致虚/元祐三年及第。文甚豪。)贺铸(班行,有文。)/朱勃逊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与公掞同举御史。)/王浃/(能诗赋)杜常(诗学)/王奎永兴通判回,方识。久在陕西,言边事甚详,言:元祐二年秋,西人数十万点集;半年方起,至镇戎城下,五日而去。本无意入寇,乃梁沁布欲姑以此举观人情也。三家共一驼载乾粮,人甚苦之。既无所得,自后未易点集。沁布更以恩结人心,又欲立功以服国人。年方三十二。泾原之寇,先杀烽子,故无斥堠,边吏亦不知。六年六月三日镇戎之役,官军聚城中不出,并听张之练节制,帅臣无所施为。李由颐云:沁布保护嗣子,乃之伊、霍,观其所为,无篡夺之形。)/赵竦/(平吕梁百步洪之险。元祐七年举公私俱便。善治财赋。)/李潜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张瓛/游冠卿/雍钧/苏嘉元祐七年举升擢清要。)/石嗣庆/李格(潜之、子敦极称之。)/孙谔元祐七年台阁。)/陈沂/元祐七年举升擢。)杨宗惠/敦夫处厚敦夫。唐大极称之。)/赵令畤/(颍签。子瞻字之曰德麟,作字说,并书来,盛称之,云已荐馆阁。)宇文邦彦/傅耆/杨阜/王涣之/张东元祐八年举著述。)/商倚/刘羲仲/尹材/处初元祐四年举献纳科。卒。)张云卿/伯纪元祐八年学官。)陈师锡/伯修秦观/少游陈轩元舆。坡举自代。)/孔武仲彦常/应昭纬/苏炳/周尹/正孺。卒。)李由(养正)/朱光裔公远/陈元直/叔正陈元纮/张重子威/吴俦/陈瓘莹中/李百禄祐父/荣辑/子雍元祐八年学官。)陈恢/宋匪躬(履中)/宋景年遐叔/家彬中孺元祐六年台阁。)/石景略/蔡肇天启元祐六年台阁。)/李格非/李彻/(择之)韩宗质/王寔/仲弓王宁/幼安徐铎(振父)/游酢/元祐五年举著述科。)田述古/(明之)李豸/方叔张庭坚/广安人盛侨司业称之。)李纯中/(师中弟。李彻言:正叔尝责尧夫不与换官。)鲜于绰大受/祝康/(法家)孙览傅师/程之才/程之元德孺/程之邵(懿父)/高士英子容/范子奇/中济刘昱/晦叔乔执中/希圣谢绶/(乔云:论议似从二程淮南发运司。)赵屼景仁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同荐御史。)/范纯礼/夷叟。举自代。)赵泽/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郭晙(已卒。)/刘当时/叔郑富绍庭德先/田子谅/丁綖邃翁/陈陔/孙安(永弟。长社宰,宣德有能政。)/苏京/罗适/张升卿(与张宗谔同以茶法勒停。)/文勋/徐君平(久从荆公学,当国时不随,子由称其文字。)/李曼/修儒。有吏才。元祐六年荐献纳。)宇文昌龄/伯脩安鼎/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赵君锡/无愧郑穆/闳中元祐五年正月经筵。)郑雍公肃元祐五年正月经筵。)/李栝元祐五年洋州回始识。)/石亘/毛渐(知高邮军,复三十六堰。)/朱京/杨畏子安/傅传师/传正弟。原明称之。)李君卿(考课第一,未奖。)/张安上(能吏也。)/刘涣公济元祐五年七月博士。)/李傅/(同上荐。)张景仁(同上荐。晁无咎称之。除教授。)/张咸/元祐五年七月乞免举应制。)司马槱/元祐五年八月举贤良。)谢良佐/公掞正叔皆称之。元祐六年举著述。)畅大隐/虞策/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同举御史,自湖南运判除监察。)裴纶元祐五年御史,辞不就。)/郭知章/陈祥道/用之。精礼学。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劄乞行其所进《礼书》。元祐七年四月二日又荐,乞复为礼言。)丰稷/泽夫彭汝砺/器资藩兴嗣/晁说之(作《扬雄别传》,有史才。又六荐著述科。)/李/(同年。袭弟。廷珍称其文与李傅相上下。)吴仪传正侄,极称其文。)/许奉世/尧夫荐经行,特就殿试。注《孝经》。)扈充元祐六年举升擢清要。)/鲜于之武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周锷廉彦/许彦处中元祐七年台阁元祐七年十二月宫教。)/司马庭直孺/王任叔重元祐七年举著述。)/李晰(邛人。能文。元祐八年学官。)/晁将之/元祐八年学官。)孙协元祐八年荐学举。)/刘逵/焦蹈榜第二人。)李瑺/纪常称其能文。)虞芮乔希圣举贤良,极称之。)/王谊/王发刘器之举贤良。子瞻称其文。)/舒焕/吴默
资政殿学士范公墓志铭绍圣元年七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五、《范太史集》卷四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二九
绍圣元年四月,诏以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知河阳范公知河南府留守西都
既拜命,闰月壬申,以疾薨于河阳府居之正寝,年六十有五。
讣闻,上辍视朝一日,赙恤有加,以右银青光禄大夫告公第。
其年七月己酉,葬河南偃师县洛南乡土中村天池原。
范氏之先,本家长安,唐末避乱徙,为成都华阳人
公讳百禄,字子功
曾祖讳璲,赠太保
祖讳度。
太师
考讳锴,以卫尉寺丞致仕,赠太尉
曾祖妣张氏,祖妣李氏、庞氏,妣郭氏,追封嘉、唐、昌国太夫人
太尉五子,先公中大夫为长,公其季也。
少颖悟秀拔,力学不舍昼夜。
季父忠文公文章为一世所宗,太尉携公入京师忠文奇之,曰:「廊庙器也」!
年十六,游太学诸生少之,已而文词声名在千百人上,众乃惊服。
进士中第,释褐为应天府楚丘主簿
涡河役民夫数千人,公拊循爱养,不一月工毕。
县人德之,相与为佛事三日为公谢。
以荐者为怀州武德令。
丁太尉忧,服除,调绵州龙安,迁秘书省著作佐郎
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治平中京师大水,制策降问,时执政方议尊濮安懿王,公对以:「《五行传》:简宗庙,废祭祀,则水不润下。
汉孝哀共王,而河南、颍川大水;
孝安尊德皇,而京师及郡国二十九大水;
孝桓尊崇皇,而六郡地裂,水涌井溢。
又曰:「大宗隆也,小宗杀也;
天地宗庙之祀重也,门内之私轻也。
宜杀而隆之,宜轻而重之,则不得于先王之礼;
不得于先王之礼,则不得于人心;
不得于人心,则不合于天意。
此变异之所从来也」。
又陈十二事以劝上德。
考官第策入三等,英宗亲览嘉叹,欲不次用之,为执政所恶,迁一官,以秘书丞彭州濛阳县
国朝制策,三等惟吴育苏轼及公,凡三人焉。
昌国忧,终丧,知开封府咸平县
御史中丞邓绾举公御史,召对,固辞,神宗从之,擢提点江南东路刑狱。
发运司应诏于江、池等州市木修金明池桥梁,郡县以户等科之,民以为患。
公奏曰:「陛下勤俭之德出于天纵,今有司乃以方土所无有而求市于民,恐官吏督责,或有不堪其求者矣」。
诏即罢之。
利州路
阆州两税外有新税,自唐僖宗优山南,免其税,移之阆中,由是山南轻而阆重。
公请免新税归山南。
利守用武臣,有周永懿者以赃虐败,公又言:「至道前文臣知利州,其后以右职兼监益、利兵,辖文、龙边界,令领郡政,名实两失。
乞选文臣知州,而武臣监路分兵,则名分正,事任一,皆如所请。
泸夷犯淯井,官军覆败,选部使者经画其事,徙公梓州路,加直集贤院
既而检正官熊本察访,专节制,使者听于军所。
罗个墓夷数千人穷蹙请命,禅将贾昌言贪功,欲屠之。
公谕以杀降之祸,未听,亟见,谓之曰:「活千人者子孙必封,彼以穷归我,而君将歼之乎」?
矍然,遣属官程之元持檄畀昌言,受其降。
召还,同知谏院
岁荒民流,公三上奏乞以清閒之燕召政府大臣,诘其所因,使各书以对所以劳徕安辑之策。
又言:「民方困苦,而定令未已,有手实告匿之法,有保甲给请之制。
臣谓治务有先后,理势有缓急。
今不先安民,而亟欲行法,前日之令固有未便,设复为此而至于扰,则周之馀黎,不殆乎靡有孑遗也哉?
乞以臣前后奏疏谕大臣,使讲求今日之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
公在言路,不为讦激,明庭小事,有所不言,所言多天下大计。
上亦以是知之。
时郡县常平或不知发,或增价与民争籴,或自为闭籴之令。
河南开封诸邑不恤荒凶,而督累年逋负;
决河淤田,而平原沃壤反有浸灌之害,公悉以闻。
又论手实法曰:「造簿手实,告匿有赏,为是法者,欲民之均,推而行之,恐必不如法意,而至于骚动,比生民治乱之所系也。
》虽有手实之文,而未尝行,盖谓使人自占,理必不尽;
而明许告言,则家家有告讦,人人为仇怨,礼义廉耻,其可得乎?
设若役钱由此暂均,而使四维乖失,所损孰大」?
其后手实竟罢。
常平法行,郡县吏有诖误,辄以罪去。
公奏曰:「立法之始,既要之以谨严;
成物之终,宜济之以宽易。
请薄其罪,使得自新。
五路兵置三十七将,选拔或非其人,事任过重,且许辟召布衣为参谋
公上疏曰:「今大将未命,而已除将佐
有以勋荫恩泽用;
有以瘝败收;
有未尝历边任、经战阵;
有以故群盗得官,而才无闻;
有碌碌无他能,适以幸会;
有微功而迁官。
愿详覈其素若功,与夫举者当否之实,校其所长,参而伍之。
又列其甚无状者十有四人姓名以上,且曰:「付之新格,责以训练,给铜符以备差法,赐铠甲以宠军容,所在长吏不得而预。
然匪人十数,粗暴之才。
虽一夫之勇,但可为人指踪,而未可莅众也,况又委之辟使臣,许以察官吏?
小人处此,民有乖忤,识虑无取,纪律不明,五千之兵,何所不至?
乞依畿县旧制,将佐专部分教阅,馀即付之州县,而罢参谋
上善其言,皆见施行。
选人郑侠上书言事,语狂悖,付谏官、御史杂治。
公请对,奏曰:「连逮者众,或可宽宥。
愿谕治狱之臣,戒其延蔓」。
帝览奏,色厉曰:「詈朕」!
公对:「狂生,安足为陛下轻重?
以天地之造,诚能容贷,适足以增重圣德」。
帝改容嘉纳,诏趣具狱。
执政有忌公者,绌谏官班以沮之。
公奏曰:「国朝两省官不必正员,行其事则立其班,所以明分职、厉官守。
修起居注直舍人院则缀两省知谏院则绌而不与」。
诏如旧,执政愈不悦。
会公与御史治赵居狱,妖人李士宁尝以仁宗御制诗赠居母,有后族意,及许与刀,饰以龙。
方讯鞫,而宰相素与士宁厚善,御史徐禧言公锻鍊士宁罪。
公奏:「士宁荧惑愚妇狂童,以致不轨,当诛无赦。
纵出有罪,以媚大臣,不可以任风宪」。
朝廷以御史和杂、枢密承旨辨曲直,主者直,公坐落职、夺一官,监宿州酒税。
久之,上察其非罪,就除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徙知唐州
官制行,为司门郎中,迁吏部
元丰七年,除起居郎
明年,召试,迁中书舍人
司马温公议复差役法,公谓温公曰:「熙宁初,某为咸平县,役法之行,罢开封牙前数百人,而民甚悦。
其后有司求羡馀,务刻剥,为法之害。
今第减出泉之数,以宽民力可也」。
温公不从。
及议郡县吏因差役受赇,从重法,加等配流,公押刑房,固执不可,且谓:「乡民被徭役,今日执事而受赇,明日罢役,复以财遗人。
既以重法惩之,将见当黥衣赭充塞道路矣」。
温公曰:「微公言,几为民害」。
遂已之,是年冬,使辽,接伴萧祐曰:「南朝皇帝何以乐」?
公曰:「崇高富贵,复何言哉」?
又曰:「打围飞放否」?
公曰:「无有也。
上日出视朝,近臣奏事,百官各以其职进。
已而御便殿,召儒臣讲读经史。
燕息则览中外章疏,以修政事。
此所以为乐也」。
叹服。
次会同馆说仪制,公为右番,国信使引左番,而不问皇帝圣躬。
公曰:「仪未尽也,何独问太皇太后而不及皇帝?
必正之乃可」。
馆伴梁援曰:「此万世法,不可改」。
公曰:「是岂可为法者耶」?
反覆诘问,敌屈而从之,遂两宣问。
使还,权刑部侍郎
有以强盗及故杀、斗杀情可矜者谳于朝,法官援例贷免,而温公谓宜论死。
公请间言之,温公曰:「强盗可悯也,杀人不死则法废矣」。
公以书辨之曰:「谓之杀人则可,制刑而谓之不疑、原情而谓之无可悯,则不可。
今予之死,则二杀之科自是无可疑与可悯者矣。
天下之狱岁以万计,如是而杀之,则死者不亦多乎」?
温公复书曰:「斗而救死,尚可贷也。
因田稼而杀人,牵牛蹊田,夺之牛且不可,况杀人乎?
介甫鹌鹑狱也」。
公又曰:「昔楚子灭陈而县之,申叔时恶其灭人之国而欲复之也,故有蹊田之譬,设有此讼,不过还之牛而息讼矣。
今也,初无杀之之心,非若利于得牛而有之也,遂寘之死,与还之牛岂不异乎?
恐遂为例,则差之毫釐,后将噬脐,其可得耶」?
温公不能夺,卒从之。
朝廷以公议狱持平,真拜刑部侍郎
先是,元丰八年冬,诏天下奏狱不当谳者案其罪。
有司重请谳,断刑峻密,至有枉情以合法者。
公奏曰:「熙宁之令,非疑虑与可悯而辄奏者免駮勘。
至元丰删去之。
去年诏书不得用例贷配,有不当即奏劾,自是官吏畏罪,不惮论杀」。
因以元丰六年元祐二年冬十月终死者、贷者之数以闻。
明年奏狱,门下省多駮正,当贷者皆欲杀。
公屡以告,不可;
退又与执政书论之,执政不从。
大理官亦以书勉公从执政意,公复书责之。
执政怒,言于上,有诏例在有司者收还中书,置检例官二人,使议去取,阅刑部大理所奏疑虑若可悯、情法轻重之状有异同,各以上。
公自以不得其官。
三奏乞外任,不许,上疏极论其事。
疏奏,悉如公请,既宥诸囚,而例复归刑部
自是中外奏谳无所避,如执政前所欲杀者皆得拟例从贷免。
逮今八年,其所活不可胜计矣。
吏部侍郎
右选官冗累,岁乃得调,既赴官,而宗室许占射,成资即罢去为筦库者,患之。
公奏请宗室员外置,不独恩厚公族,且使在官无非次替移之怨。
时患员多无以注,公检索诸路久阙员而州不以报者百馀所,亟补之,人情悦服。
外选所以便远官,久而有侥倖,公请用集注法,人皆以为宜。
领详定省寺敕令。
公患吏胥猥冗,议加澄汰,以白宰相
宰相遽欲废其半,公不可,曰:「失职者众,法必不行,莫若以渐销之。
自今犯法及死亡皆勿补,不数岁,所减过半矣」。
宰相不从,于是胥吏之去者怨讟嚣然,至有弃妻子,冻馁而死者。
吏额书成,赐金帛,公固辞,朝廷从之。
初,元丰四年,河决小吴。
元祐初水官请于北京之南开孙村口引河还故道。
宰相主之,朝论异同不决。
三年,命公与给事中赵君锡同行视。
公历东西二河,观地形,究利害,而东流高仰,北流顺下,河不可回。
中途即驰奏。
黎阳,阅旧牍,得神宗诏都水使者李立之曰:「河决小吴,东流故道已淤高,理不可塞。
宜勿复闭决口,俟见大河归纳,修立提防」。
公又以所得先帝诏书并陈之。
宰相多以回河为便,见公奏,不悦。
既还,尚书省以诏旨问利害,且谓大河东流为中国之险要,自大吴决由界河入海,既坏塘泺,又界河淤浅,则河必北流注敌界,失险阻之限。
公奏曰:「塘泺虽有限河之名,而无禦敌之实。
今之塘水,又异昔时,浅足以蹇裳而涉,深足以维舟而济。
塞冰坚,尤为坦途。
沧州等处,商胡之决,即已淤淀,今四十二年,迄无边陲之警,亦无人言以为深忧。
自回河之议起,首以此为辞,是欲动朝听、烦圣虑。
若谓河注敌中,失险阻之限,是大不然。
何者?
大吴初决,水未有归,犹不北去;
今河流八年矣,入海遄迅,界河益深,诚不宜过虑。
设有此,则中国据上游,北人岂不虑乘流而扰之乎?
自古匈奴入汉之路,朝那、萧关、云中、朔方、定襄雁门上郡太原右北平之类,无险而不入,岂塘泺界河之足限也哉」?
及进对,二圣以公之言然。
退诣政事堂,大臣曰:「河不北去,可必否」?
公曰:「累章论列,如之何不可」?
又十数日,而未有定议,公再上疏极陈其不可,且谓:「朝河决必塞,已塞复决,未尝复回于故道也。
今河行大岯之西,至于衡漳,北过洚水,至于大陆,趋徒骇,分注木门,由阎官道会独流口,入界河,东归于海,合禹之迹,前人欲为而不可得者也。
元丰以前,未有回河之论,八年以后,乃有横议,王孝先俞瑾辈缘旁以自进尔。
臣既案视,究见利害,而大臣廷议,踰月未决,臣窃惑之,况小吴之决,先帝神几睿断,不下堂而见万里之外,顺天地高卑之性,知百川脉络之理,明诏中出,藏在有司,大略以故道淤高,理不可复,更不修塞。
远近心服,人无异论。
今一孝先,乃敢妄议。
乞罢修河司,以省大费,正孝先之罪,以明典刑」。
疏入,即降付外。
诘朝,执政奏事,二圣谕以亟罢河役,诏下如公奏。
初,欲为是役,调夫费财,其用不赀,县官所不能给,科率调发,出于六路百馀州之民,欲以冀幸不可必成之功而成之,且有后灾。
公独抗权彊、绌众论,其事乃寝,以是为吏部久不迁。
五年三月,兼侍读
五月,除翰林学士
时初诏经筵官迩英讲读毕,留对,公首进言:「分别邪正,自古所难,唯察言观行,考其事实。
所谓正直之人,或天资亮直,或家世忠义,或有报国,或自立名节,所谓奸邪之人,或逢迎上意,或希合权贵,或性识颇僻,或冀望宠利。
凡此二端,其情非一,不可遍举」。
于是疏其条目,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条,愿留圣意。
推此事类,以观人情,则邪正可分,而聪明无惑矣,上深嘉纳。
公每进读,凡所以启迪人主,皆仁义之意,与夫前古治乱安危之迹。
其说以修身正心、任贤容谏、慎赏罚、重守长、劝农、安边恤民为要,皆见于章疏。
至于造膝面启,必反覆陈之。
岁旱,以仁宗宝训三事进,且请诏臣僚直言得失,罢五月朔视朝以避正殿,诏太官减膳以示贬损。
又曰:「因灾异求直言,仁祖圣谟也。
陛下即位之始,尝降诏求言。
逮今五六年,一日万几,四海九州之广,岂无一夫不获、一事失当?
形于人言,从而修之,下可以感人心,上可以消天变,可不务乎」?
高丽屡入贡,所在不无烦扰,公奏:「待之之礼,宜损于前。
俟其欲辞,勿复留止,且不遣报使,使天下晓然知陛下以安远为令德,不以来远崇虚名」。
元祐六年贡举,奏罢参详官。
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始视事,留狱无虑千人,公审覈精敏,未及月,庭无留事。
凡为开封者多略细务,公独省民事如他州,日阅牒诉五百号。
未尽五月,盗贼畏,争讼息,狱无系者。
僚属请以圄空言,公曰:「千里之县,而无一人之狱,此上德所格,岂守臣之功耶」?
固请不听。
复召入翰林侍读,转对,援祖宗故事,幸国子监文宣王,召儒臣讲说,请上视学
从之。
七年六月,拜中书侍郎
既辅政,知无不为。
是岁郊祀,礼官议合祭,以《昊天有成命》为言。
公曰:「先帝定南北郊,辨天地之祀,此三代之礼也,奈何复欲合祭于圜丘乎?
《昊天有成命》乃祀天祭地,皆歌此诗,故曰:「郊祀天地」,亦如《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岂春夏亦合为一祭也哉」?
三省、枢府凡八人,唯公独为是说,争论不已。
公曰:「非天子不议礼,诸公岂可轻变耶」?
久之,辩于上前,宰执皆言:范某之言,礼经也,然上始郊祀,宜并见天地,公乃已。
熙河范育累奏,鄂特凌古酷暴,且久病,族帐怨叛,愿降附。
乞招纳河南八族,开拓数千里之地,坐获数十万之众。
大臣欲从之,公力争,言于上曰:「中国纳夷狄之叛,理固不顺。
今鄂特凌古未有过,温锡沁辈叛否未可知,若发兵应援,先伐鄂特凌古,降者不能必,而无衅者先动矣」。
大臣曰:「外事不可隃度,姑使专之,而责其成功」。
公曰:「此虽汉武闻之,亦不为也」。
初,公在翰林范育请以赵纯忠节度青唐,伐鄂特凌古,如拒抗即讨之。
公奏曰:「彼自相残,以来求哀,当从而绥之,示我恩信,此守在西夷之道。
岂可遣人刺候,闻有离贰,遂选置蕃官而代之耶?
安得听顺而受代也?
臣恐边臣之功未必毫发,待启夏国唇齿之隙、狼子不伏之心」。
及是再请,公独不从。
其后八族竟无降者,而鄂特凌古恭顺如前日。
又奏进筑舒策纳、密结中、龙川三城,大臣韪其谋,枢府亦欲连书以上。
公曰:「此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贼马时出,居民岂得安全?
后欲弃之,则城费已甚,必不可与,边祸何时而息?
况版筑之初,蕃寇冲突,胜败未可知耶」?
公于禦边不欲生事,上多开纳。
水官阴为回河之计,增提防,进緷埽,公固守前议,又奏曰:「水官壅遏北流,岁月既久,洪流湍迅,安得不激射奔赴东流?
而东流不能吞纳,为祸必转大」。
不数月,东流决清丰,复北入内黄,而德清军实被水患,如公言。
公罢政之明年,朝廷又命中书舍人吕希纯殿中侍御史井亮采同案视,亦无以易公之议,距公初使凡八年。
右相苏公稽留除书,以言者罢,公曰:「同省也,责不可逭」。
苏公制下,即待罪,累章请补外,以资政殿学士河中府,徙知河阳河南,寝疾,薨。
士大夫知公者,莫不哭之恸。
公天资纯良,内刚外和,始筮仕,慨然有经济之意。
及在言职,历侍从,位廊庙,所言所行,必穷尽义理。
好贤乐善,以人才为急,闻一善,喜若己有。
性清约,好施与,自奉养如寒士,而亲戚族属之贫者,丧葬嫁娶必待而后具。
与人交,始终如一。
立朝有本末,要之至诚而已。
尝语人曰:「吾于朋友未尝为欺也。
况事君乎」?
平生不畏彊禦,故多忤权势,无左右之助。
及大用,数可否事,论议不少贬,以是不期岁而罢。
好学,终身不释卷。
经术尤长于《诗》。
文章精醇典丽,有古人气格。
所著《诗传》二十卷、《文集》五十卷、《内制集》五卷、《外制集》三卷、《奏议》十卷。
娶赵氏,屯田郎中、赠金紫光禄大夫宗古之女,追封蜀郡夫人
再娶宋氏,职方员外郎端平之女,追封蜀郡夫人
七子。
祖德,右宣德郎勾当京东下卸司
修,右承务郎勾当嵩山崇福宫
祖述,右承奉郎勾当西京粮料院羲,雄州军事推官知开封府祥符县
皆谨厚而文。
祖德、祖述屡荐试礼部,羲登进士第
祖和,右丞奉郎。
祖临、祖言未官,皆幼。
三女:长适邓州司法参军鲜于群,次未嫁。
孙男十三人:泽、湜、瀷、浃、测、洌、淢、渥、濈、涤、液、湒、激。
女十一人。
前葬,太学博士杜敏求状公行事,将上之太常史官,诸孤请铭诸圹中。
祖禹少受学于公,先公深友爱,常曰:「汝季父所为皆可法」。
上之视学祖禹与劝讲迩英
及公入侍,祖禹固避,不获命,父子先后读讲,或同进对,献纳左右。
公既辅政,祖禹继召为学士,恳避得请。
公出藩,上恩复申前命,与公同奉内朝凡五年。
及出守陕,将省公于洛,而薨。
讣至,何痛如之!
惟古之君子,论撰其前人之美,而铭之后世。
乃摭杜君之状,取其系朝廷大者,传信纪实,不溢不诬。
哭而铭曰:
惟我范氏,陶唐之裔。
蜀成都世显以儒。
公来造廷,英祖亲策。
言人所难,帝奖其直。
补衮职神考钦明。
蹇蹇匪躬,帝谅基诚。
置诸左史,以遗圣嗣。
赞书命,乃议祥刑。
于仁,必正于经。
河决而北,朔方其咨。
二圣命公,往视所宜。
行其无事,惟禹是师。
敷文禁林,入侍经幄
辨别忠邪,以裨圣学。
中书基命,考慎其人。
登贰宰司,帝属良臣。
公拜稽首,惟艰于兹。
在始慎微,庶终不隳。
事有可否,惟献替之。
秉义执德,匪石不移。
入辅出藩,四国其治。
天夺之年,不究厥位,有洛之南,实惟土中。
刻铭幽宫,以诏无穷。
右侍禁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一、《范太史集》卷五○
公讳令绲,字景武,赠彰化军节度使、舒国公惟忠之曾孙,宣州观察使宣城侯从谨之孙,今贵州防禦使世恬之子。
大宁郡邢氏,所生石氏。
初赐名,授右班殿直,迁左班殿直右侍禁
幼好学,诵书日数千言。
长而治《易》,博通先儒及近世名家义说。
喜唐人诗,讽诵不废,寝食燕语必及之,故宗族朋友皆乐与之游。
性复好施,人以急见抵,解衣与之,家虽屡空,晏如也。
年二十,始调监富国仓门,在官专以赋诗自遣。
既罢,吏惜其去,遮留终日乃得归。
京西巡辖马递铺,未赴。
元祐五年四月丁酉卒,年二十有五。
娶王氏。
一男三女,皆幼。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
铭曰:
孔恶饱食,博奕犹贤。
况于言诗,乐以穷年。
道未之思,夫何远焉。
圣容寺绍圣三年四月 北宋 · 邹极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九
宜黄崇仁八十里,度孤岭之西,后方山之下,有僧院曰圣容,隶崇仁长安乡福祚里。
部使者按部,郡别驾行县,及州僚邑佐沿干往来,无亭驿可止,惟此寺适两邑之中道,寝食寓焉。
按图经,肇造于晋太康之二年,有佛一躯,铁骨金饰,为内府所赐,故以圣容为号,非赐额也。
昔堂殿厨廊,不胜其敝,过者罕留。
今住持僧曰慧日,经营十馀年,一新其宇,内外完洁,器用悉备,至者安之。
余自应举觅官,以至得谢,往来三十年间,见其弊,又见其新,天下之变幻,苦乐循环者,可胜道哉!
庸僧保一寺,多裒利以自殖,视其屋之坏,若秦人视越人之肥瘠,以人情计之,寺岂复有兴创时耶?
而一旦完好若此,若有天幸存其间焉。
事无大小,人无僧俗,其勤勤恳恳之积而卒以有成者,如慧日之类之力,又胡可没也!
乃因其求文于余,为之书之有如此者。
宋绍圣三年岁次丙子四月辛酉朔记。
按:同治《崇仁县志》卷二。同治十二年刊本。
夫人叶氏墓志铭元祐四年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六、《演山集》卷三四
熙宁己酉孟夏之朔日湖州归安少府章君存道莅事之明日,入谒郡守,夫人叶氏告之以亟归。
既归,夫人曰:「俟君久矣」!
闭目而化,享年二十有五。
后二十年存道贻书曰:「来年之春,葬叶氏于故里,愿得志铭以瘗焉」。
夫人仙游人,曾祖赠太常少卿
都官员外郎、知耀州事。
将仕郎泉州司户参军
幼亡其亲,蓄于嫂。
及归,念其嫂犹亲也。
叶为闽中大姓,夫人谨饬无骄气,虽出中门,必以其妾从。
与其姊卜邻于钱塘,无故不辄造其门,时遣人问安否而已。
夫不在,虽族人相过,弗敢见也。
女公事佛,蔬食不嫁,夫人归而语诸母曰:「予以不逮事舅姑为恨,幸而有女公可事矣」。
有肉先具斋食以进,乃敢食。
姊有馈,兼为之具,然后致之。
有肉,而己宁置而弗食。
养甥女犹己子。
存道宾客,乏肴樽,辄先意为之具。
无忌妒之行,常饰妾妇以进焉。
死数年后,至侍儿闻风而慕之,常恨不及事云。
为之铭曰:
方变即化,非愚乃贤。
子将安归?
在人在天。
今二十年,乌知其天?
葬子故山,有情有缘。
缘也不负,情也不牵。
谁其友之?
晓烟夜蟾。
刘禹锡浪淘沙竹枝歌杨柳枝词各九首因跋其后1099年4月2日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六、《山谷全书·别集》卷七、《豫章先生遗文》卷一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宜宾市
累日倦舍中宾客,既解舟,意犹烦倦,欲眠则昼热不可伏枕,试令作墨沈,遂为峨眉史庆崇草此乐府二十七章。
盛暑又臂痛,书罢汗透絺绤,风冰臂指,老态百出,恐自此渐不能书矣。
元符二年四月甲戌戎州城南僦舍任运堂中书
宜州乙酉家乘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七、《豫章先生遗文》卷一二
四年春正月庚午朔
元明永州唐次公俱来,居四日矣。
是日,州司理管及时当来谒元明,饮屠苏。
二日辛未,小雨。
永州脚夫四人回寄糟蟹、虾朐、、蠓子、大烛、草豆蔻、蜡,作未酉亥腪肫。
元明、次公会食罢,步出小南门,西过龙水县,道遇崇宁道人文庆。
三日壬申,阴,微寒。
食罢,元明、次公对棋,予独步至安化门,得黄雀数十。
四日癸酉,微阴。
叔时元明、次公同饭,为元明作花吉贝背子。
叔时棋,叔时再胜而三败。
五日甲戌,晴。
郡守而下,来谒元明,得柘姑。
六日乙亥
四山起云而朝见日,大热,才裌衣。
始迁书药入新居。
七日丙子,阴。
辰巳,大雨。
入新居,大寒
八日丁丑,晴。
张载熙兄弟、冯当时、周惟深书。
得大含笑一枝。
叔时来棋,人胜一筹,叔时三胜而四败。
九日戊寅,晴。
元明步至管时当莫疏亭。
十日己卯,晴。
步至三角市。
食罢,从元明步自小南门,绕城观四面皆山,而无林木。
历西门、北门、东门、正南门,复由旧路而还。
得曹醇老书,寄二酒、乾、生熟栗、黄甘、山蓣。
十一日庚辰,阴。
元明步出小南门,西入慈恩寺,又西入香社寺,乃折而东,入植福寺,略龙水乡而归。
十二日辛巳
朝雨霢霂,巳、午晴。
十三日壬午立春,晴又阴。
元明步出小南门,访崇宁道人文庆,卧于庆公之室。
紫堂山人王渐、僧惠宗实同行。
十四日癸未,晴又阴。
夜从元明步出东门,上高寺,入天庆观,乃至崇宁寺
僧崇广自融州回。
十五日甲申,晴。
嗣文书,送五缣,报嗣深光山罢归,得先民辟通行交子司勾当
兄弟仕同郡而不阂法,可庆也。
知命长女与其婿张钧及其姑之乳媪来留半月。
十六日乙酉,晴。
夜从元明步至崇宁寺
十七日丙戌,晴。
元明浴于小南门石桥上民家浴室。
叔时棋,叔时三北。
太医朱激馈双鹅。
十八日丁亥,晴。
大热,不可裌衣。
十九日戊子,又阴,小冷,可重裌衣。
华阴细辛于王紫堂,初见楝实,与□产不异。
二十日己丑,阴。
大寒,可重茧。
永州平安书,并得南丰无恙书,知李倩、女睦家音问,云欲遣人至宜。
元明得李磁州及女姻书。
相书报张子发出自讼斋,会蒋子人、邹得久、棁于高山寺
借马从元明南山及沙子岭,要叔时同行。
入集真洞,蛇行一里馀,秉烛上下,处处钟乳蟠结,皆成物象。
时有润壑,行步差危耳。
出洞顷之,得张贵州书,传致范德孺晁无咎书。
夜中急雨,寒甚。
二十一日庚寅,阴。
夜从元明过王紫堂。
中夜大雨达旦。
二十二日辛卯,雨不已。
二十三日壬辰,晓雨乃晴。
武阳寨书、象州书、贵州书。
入夜小雨彻明。
二十四日癸巳,雨不已。
得曹醇老书,以元明至宜,予暂开肉,故寄一羊及子鱼、虾朐、蛤蜊酱、蟹螯、腊蟹酱、金橘三百,并为督到王溉逋钱九十千。
二十五日甲午,晴。
安国对棋,且胜且败,而安国负七局。
二十六日乙未,晴,不见日。
崇宁道人来速元明及予同饭。
二十七日丙申,阴不雨。
二十八日丁酉,晴。
元明北山,由下洞升上洞,洞中嵌空,多结成物状。
又有泉水清彻,胜南山也。
二十九日戊戌,晴。
三十日己亥,阴不雨,气候差温。
叔时来棋,且胜且败,而叔时负三局。
元明作平气丸成。
乐善寨黄远送雪菌䐳。
酉后冻雨,夜雨达旦。
二月庚子朔,雨不已,小寒
带溪文颀刲羊见馈,继以建溪北果又以万钱为寿,是张子发之媦婿也。
二日辛丑,雨甚,可复近火。
三日壬寅,要秦禹锡、区叔时同酌,元明叔时棋,叔时负三局。
四日癸卯,雨。
五日甲辰,晴又雨。
诸人置酒饯元明于崇宁,并召予,予亦宿崇宁寺
六日乙巳,晴,天极温,才可裌衣。
与诸人饮饯元明于十八里津。
七日丙午,晴,似都下四月气候也。
象州人回,得才叔书,报松柏市之縡已达。
李仲牖书,寄建溪叶刚四十銙、婆娄香四两、蜀笺四轴、鲎桶赤鱼鳔五十。
并得少伊书。
八日丁未,晓寒甚,已而小雨,又晴。
九日戊申,阴寒不雨。
步到崇宁采荠作羹。
叔时来对棋。
十日己酉,雨,不甚寒。
元明丙午柳城书,报周通叟象州教授,要来苏舟,为邹至虚乞正书两纸。
唐次公柳州来,送菖蒲四器。
是日午后雨止。
十一日庚戌,晴。
唐次公来,共蔬饭。
十二日辛亥,雨,又霁,夜中冻雨。
十三日壬子,雨。
作素包子,召次公不至。
元明书。
十四日癸丑,晴,又雨。
柳州僧禅进送才叔上元日书。
遣高德修书。
十五日甲寅,雨。
元明甲子书。
下重酝酒。
十六日乙卯,晴。
答禅进书。
夜中月明。
十七日丙辰,晴。
叶筠元礼来约相见。
十八日丁巳,晴又阴,而不雨,天小寒
唐叟元老寄书,并送崖香八两。
十九日戊午,阴不雨。
元明十二日师塘铺书。
二十日己未,雨。
崇宁道人同宗广二僧、王紫堂来啖素包子。
累日苦心悸,合定志小丸成。
二十一日庚申,晴初见日。
元明乙丑寄书。
午雨,晚晴,夜雨。
二十二日辛酉,雨不已。
崇宁庆公来,遂率至寺中食包子。
僧崇广之全州
二十三日壬戌,雨。
二十四日癸亥,雨止,气微温。
小许送鸤鸠六,王沙监送溪鱼十五,皆班诸邻。
得鞭笋二十馀,甚美。
二十五日甲子,晴,不可挟纩。
蒋侃送蛮布坐荐四,絮以苇花、金铃子、雪菌,皆一篰。
三鼓马军营外火,焚十家。
二十六日乙丑,晴。
元明二月十四日丁卯书,寄书一篇、《青玉案》一篇、滑石压纸五枝。
得相、棁正月二十八日平安书。
得李德素李郎三十日、本月十七日书。
蒋侃送山药(佳。),莫泂送雪菌。
得天民正月书,报乡中事种种(新知县陈夬宣德二月上。)
得戴坤父正月五日书。
二十七日丙寅,晴。
元明丙寅书。
二十八日丁卯,微雨不寒。
发相、棁书。
二十九日戊辰,社雨。
宾州王元道书,送丙椰子及来阳火箸。
昼晴骤温,可单衣。
闰二月己巳朔,晴,中夜冻雨。
初二日庚午,晓晴,终日夜雨达旦。
初三日辛未,雨。
王佺来求白鹇,得雌雄一双与之,此《尔雅》所谓雗雉也。
初四日壬申
过管时当西斋
初五日癸酉
西斋
终日夜大雷雨。
初六日甲戌
数日皆夜雨昼晴,是夕星月粲然。
初七日乙亥,晴。
初八日丙子,晴,夜雨达旦。
初九日丁丑,雨止。
元明戊辰书。
孝叔寄书,并送所买药一篰。
初十日戊寅,雨。
蒋侃、莫泂寄买崇宁倚卓钱四千,莫并寄橄榄百枚、数十头。
德谨砦秦靖寄橛、山药
食罢,过管时当西斋
十一日己卯,雨。
十二日庚辰,雨。
十三日辛巳,不雨。
十四日壬午,晴。
德谨寨秦靖馈山药、炭四笼。
改火。
十五日癸未,晴。
十六日甲申,雨。
十七日乙酉,晴。
十八日丙戌,阴,辰、巳晴。
崇宁道人出诸岩作佛事。
十九日丁亥,晴。
沐浴于石桥之湢室。
二十日戊子,阴不雨。
自南门步向东城,过望仙楼,复至小南门而归。
二十一日己丑,晴。
与僧惠宗、了观浴于石桥。
叔时来对棋,予败四局。
二十二日庚寅,晴,大热,不可裌衣。
叔时来对棋,叔时再胜而三败。
二十三日辛卯,晴。
观书于南楼
二十四日壬辰,晴。
卧于南楼终日。
叔时来棋,三胜而再败。
二十五日癸巳,晴。
天气似京师五月。
二十六日甲午,晴。
接癸巳,夜涷雨,晨凉,辰巳间阴曀小冷。
二十七日乙未,晴,寒。
二十八日丙申,晴。
永州书。
思立寨孙彦升子渐崇班送石菖蒲二桶、小菜桶四枚。
二十九日丁酉晦,晴,寒,时作数点雨,不沾湿。
元明丁卯书至长沙
三月初一日戊戌朔,晴。
初二日己亥
丁酉戊戌中夜皆澍雨。
德谨寨寄大簟一床,又寄大苦数十头,甚珍,与蜀中苦笋相似,江南所无也。
初三日庚子,大雷雨。
初四日辛丑,晴。
初五日壬寅,晴。
入夜星月粲然。
初六日癸卯,晴。
郭戎送枇杷,甘甚(又送面两石。)
初七日甲辰,晴。
党君送含笑花两枝。
初八日乙巳,晴。
党君送含笑花三枝。
初九日丙午,晴。
党君送含笑花两枝。
初十日丁未,晴。
党君送含笑花两枝。
作顺气丸成。
十一日戊申,晴。
暑气欲不可堪。
元明闰月十四日己巳书,并得相、棁书。
十二日己酉,晴。
十三日庚戌,晴。
普义邵革送山药二篰。
十四日辛亥,晴。
夜中大雷雨。
十五日壬子,晴。
成都范寥来相访,好学之士也。
得相、棁书。
十六日癸丑,晴。
长沙僧去。
元明戊辰书。
十七日甲寅,晴。
十八日乙卯,大雷雨,沟浍皆盈。
得张八十外甥须城正月书。
十九日丙辰,晴。
武阳莫彦照送粟米。
二十日丁巳,大雷雨,溪水溢入城濠,井泉皆达。
王紫堂将诸雏入桂林
二十一日戊午,雨。
何浚、范寥同饭。
二十二日己未
得高德脩书。
二十三日庚申,晴。
思立孙子渐送人参、芎。
二十四日辛酉,晴。
普义邵革侍禁来。
二十五日壬戌,晴。
普义送粟米二㪷。
二十六日癸亥,晴。
二十七日甲子,大雷雨。
郡守杀鹅于城南之龙泓,于是三日矣。
二十八日乙丑,又雨,农夫以为庆。
二十九日丙寅,晴,又雨。
三十日丁卯,晴。
四月初一日戊辰,晴。
城西南再火。
初二日己巳,晴。
初三日庚午,晴。
孝叔元明己巳书及相、棁书,寄纸药鞋袜及公衮书,送纸六轴,人参十两。
朱彦明、徐靖国皆有书。
邹德久及棁各寄诗来,皆可观。
夜雨,震电。
初四日辛未,阴,欲雨。
是日煨菹、菹、茄菹。
初五日壬申,昼晴夜雨。
初六日癸酉,晴。
崇宁僧法旻置饭,与范信中同之。
初七日甲戌,晴。
与时当、信中剥粽子。
初八日乙亥,午风,未冻雨,少顷又晴。
初九日丙子,晴。
初十日丁丑,晴。
十一日戊寅,晴。
十二日己卯,晴。
十三日庚辰,晴。
十四日辛巳,晴。
十五日壬午,晴。
予病暴下,不能兴。
十六日癸未,晴。
十七日甲申,晴。
十八日乙酉,晴。
十九日丙戌,晴。
普义寨寄米、山蓣。
二十日丁亥,晴。
沙监王稷寄朱砂及猿皮。
二十一日戊子,晴。
思立寨寄竹床。
二十二日己丑,晴。
德谨寨寄竹簟。
二十三日庚寅,晴。
自丙子至庚寅,昼夜或急雨,檐溜沟水,行辄霁,问民间,未可以立苗也。
新莲实
二十四日辛卯,晴。
大腑始和,沐浴于城南民家。
二十五日壬辰,晴。
崇宁道人来同粥。
二十六日癸巳,晴。
二十七日甲午,晴。
市人始卖木等多改切子,皮殷红,肉甘酸,生者微涩,核猥大而肉少。
余旧闻岭南等子即药中山茱萸也。
沙监王稷寄渠酒、历来,自去年十二月未请。
二十八日乙未,晴。
二十九日丙申
四鼓欲竟,大雷雨,至寅卯少止,农民遂有西成之庆。
乙酉之夜,郡守斋宿,请雨于上帝。
郭全甫置酒于南楼,与者四人,予及刘君赐、管时当、范信中
思立孙子渐寄糟、簟、凉床,秦禹锡送鲊。
五月初一日丁酉,雨。
普义邵彦明木瓜及蜜,郭子仁荷苞鲊。
初二日戊戌,雨。
夏至
郭全甫、管时当、李元朴、范信中会于南楼
初三日己亥,雨。
元明长沙三月书,南丰三月书,转附到睦三月书。
初四日庚子,雨,晚晴,夜见星月。
初五日辛丑,晴。
郡中以令为安化蛮置酒。
初六日壬寅,雨。
初七日癸卯,雨。
自此宿南楼范信中同之。
初八日甲辰,雨。
陶君送牛脯、雀鲊、蜜
初九日乙巳,雨,夜中大雨。
初十日丙午,晴。
邵彦明木瓜二十。
十一日丁未,晴。
十二日戊申,雨。
十三日己酉,雨。
十四日庚戌,雨。
十五日辛亥,晴。
欧阳襄自柳州来。
邵彦明来。
十六日壬子,雨。
李元朴置酒郭全甫之东轩,与者向日华、邵革、管及王彦臣、贾琪、刘焕、高权、范寥、欧阳襄,其一客则予也。
彦明五㪷。
十七日癸丑,晴。
陶君送鲂鱼䱹十包。
十八日甲寅,晴。
范信中、欧阳佃夫浴于崇宁
崇宁道人过徐常,步至石泉,泉甚清壮甘寒,但不渫不甃耳。
邵普义送䱹。
十九日乙卯,晴。
佃夫弄琴,作《清江引》、《贺若》、《风入松》□□米七㪷。
/(中缺)二十五日庚寅,雨。
二十六日辛卯,雨。
二十七日壬辰,雨。
二十八日癸巳,雨。
二十九日甲午,晴。
三十日乙未,雨。
沐浴于崇宁。
七月初一日丙申,晴。
郭全甫、幸子宜晚过南楼
初二日丁酉,晴。
步出城西。
安国,亦可啖。
初三日戊戌,晴。
郭全甫携酒来,与李元朴、范信中、欧阳佃夫同饮。
初四日己亥,晴。
甘祖奭来访,问得岩西寿圣院是计监院,又云其叔父表民第十三在岩西居。
未申间,大雨。
医黄宝全送安石榴
初五日庚子,雨。
冯才叔送八桂两壶。
初六日辛丑
信中、佃夫浴于崇宁。
初七日壬寅,晴。
初八日癸卯,晴。
吴彦成送焦子石栗。
初九日甲辰,晴。
全甫送五石。
初十日乙巳,晴。
佃夫闻其母夫人疾作,不俟晨饭而行。
十一日丙午,晴。
信中浴于崇宁。
高允中来,卧南楼
十二日丁未,晴。
昌天河寄木瓜及瓷瓯十枚(昌惟贤字任之。)
全甫、元朴、允中、信中来会,酌于南楼下月明中。
十三日戊申,晴。
将官许子温见过,弹《履霜》数章,又作《霜钟晓角》而去。
陶君送面十斗,区君送及蕉子、紫水茄。
全甫、允中、信中来,小酌月明中。
十四日己酉,晴。
子宜家庄客还南丰,附元明己巳书。
十五日庚戌,晴。
子温来,弄琴数曲。
禹锡牂柯酒,殊可饮。
全甫、允中、信中月下饮牂柯酒,尽一壶。
十六日辛亥,晴。
三人者又同饮牂柯酒。
十七日壬子,晴。
信中浴于崇宁。
十八日癸丑,晴。
牂柯酒一尊于刘君。
信中步至秦禹锡家。
明日,刘君又送牂柯酒二壶。
十九日甲寅,晴。
自壬子至今,有风,甚凉。
二十日乙卯,晴。
任德公(黄丕微仲携来。)
二十一日丙辰,晴。
同允中、信中浴于崇宁。
二十二日丁巳,晴。
同允中、信中就全甫小饮。
二十三日戊午,晴。
带溪文仪甫来送二簟、黄粱、鱼腊。
前日黄微仲送沉香数块,殊佳,从以乌樠、花梨木界方、粉腊。
天河昌任之送蜜。
二十四日己未,晴。
闻郡官请雨。
崇宁道人来,受粥而不受饮。
二十五日庚申,晴。
同黄微仲范信中浴于崇宁,崇宁道人置饮。
二十六日辛酉,晴。
全甫、允中来饮解酲酒。
二十七日壬戌,晓雨,又大晴。
黄积微、文仪甫来,共蔬饭。
范信中李元朴问疾。
二十八日癸亥
晓,大风而雨。
二十九日甲子,晴。
同积微、信中浴于崇宁。
八月乙丑朔,晴。
初二日丙寅,晴。
初三日丁卯,晴。
宜守党明远是日下世。
初四日戊辰,晴。
初五日己巳,晴。
初六日庚午,晴。
初七日辛未,晴。
初八日壬申,晴。
初九日癸酉,晴。
初十日甲戌,晴。
子正送八桂十二壶。
十一日乙亥,晴。
德谨寨送香橼子、芭蕉
十二日丙子,晴。
允中置饭于南楼,全甫不至,与积微、允中信中同饭。
十三日丁丑,晴。
十四日戊寅,晴。
十五日己卯,晴。
十六日庚辰,晴。
十七日辛巳,晴。
十八日壬午,晴。
十九日癸未,晴。
二十日甲申,晴。
二十一日乙酉,晴。
二十二日丙戌,晴。
二十三日丁亥,晴。
二十四日戊子,晴。
二十五日己丑,晴。
二十六日庚寅,晴。
小雨甚急,不能久。
二十七日辛卯,小雨,不能歛尘。
二十八日壬辰,小雨,颇清润。
晚,大雨。
积微致糯三担、八桂四壶。
二十九日癸巳,晴。